一种可适应不同杆距s形路径的无碳小车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812872阅读:来源:国知局
是图2取下前后轮后的左视图。
[0025]图4是无碳小车竞赛赛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27]如图1所示,可适应不同杆距S形路径的无碳小车,其三根立柱2装配在车体的底板26 (参见图2)上,三根立柱2顶部是滑轮座,在滑轮座上安置两个滑轮1,重物4被提升到一定高度,通过挂钩3系住在柔性线绳22上,柔性线绳22绕在两个滑轮I上,再系在车体下部的线轮21上,足够长的柔性线绳22缠绕着线轮21,以便于重物4落下时能够通过缠绕在线轮21上的柔性线绳22带动线轮21转动。
[0028]位于立柱2中段的卡环5对三根立柱起着稳定的作用。
[0029]对后轮进行驱动的驱动机构由线轮21、主齿轮20、调节齿轮19、带动后轮18转动的从齿轮28 (见图3)、后轮轴24 (见图2)以及安置在后轮轴24两端的两个后轮18构成。线轮21与主齿轮20同轴,从齿轮28安置在后轮轴22上,调节齿轮19位于主齿轮20和从齿轮28之间,主齿轮20啮合着调节齿轮19,调节齿轮19啮合着从齿轮28。
[0030]主齿轮20、从齿轮28以及调节齿轮19,一起构成变距机构。
[0031]转向机构由后顶杆16、前顶杆8、推杆7、调节盘9、推杆弹簧15和前轮轴弹簧12,以及在主齿轮20上设置的偏心顶柱17、前轮10和前轮轴11 一起构成。
[0032]见图2。调节齿轮19安置在机架上的条形槽中,由法兰轴承23固定。条形槽被遮盖,图中不能直接可见。为适应不同的杆距,只需要更换一个从齿轮28,并调整调节齿轮19的位置使三个齿轮(主齿轮20、调节齿轮19和从齿轮28)啮合即可。设置条形槽就可以随意调整调节齿轮19的位置,确保三个齿轮的啮合。
[0033]如图3所示,转向机构中,在驱动机构的主齿轮20上设置偏心顶柱17,后顶杆16安置在推杆7后端,推杆7前端连接调节盘9,前顶杆8设置在调节盘9的边缘位置;前顶杆8由于前轮轴弹簧12的作用而与前轮轴11保持接触,后顶杆16由于推杆弹簧15的作用而与偏心顶柱17保持接触;转向机构安置在固定于车身底板26的托架14上,托架14设置用于推杆7在其中滑动的滑座6,前轮轴弹簧12和推杆弹簧15的固定点位于滑座6上,推杆弹簧15和前轮轴弹簧12均选用弹簧片。
[0034]在滑座6与托架14之间设置溜板13,滑座6安置在溜板13上,托架14上设置用于调节溜板13横向移动的装置。该装置就是由丝杆调节器27调节的丝杆装置。丝杆装置与溜板13构成使转向机构横向移动的横向调节机构。通过旋转丝杆调节器27,使丝杆正反转动,从而带动溜板13左右移动,实现整个转向机构横向移动。
[0035]调节盘上9开有微调槽25,推杆7前端与调节盘9的连接点位于该微调槽25中。
[0036]工作时,将重物4通过挂钩3系住在柔性线绳22上,提升重物4到指定高度,柔性线绳22绕在两个滑轮I上,再向下系在车体下部的线轮21上,足够长的柔性线绳22缠绕着线轮21,使柔性线绳22绷紧。然后重物4在重力作用下自行下落,系在重物4上的柔性线绳21通过安装在滑轮座上的滑轮I改变拉力的方向,线绳21的另一端带动线轮21转动,与之同轴的主齿轮20也一起转动,啮合着的调节齿轮19、从齿轮28也跟着转动,后轮轴24随从齿轮28转动,从而使得安装在后轮轴24两端的两个后轮18转动,使小车前进。
[0037]与此同时,主齿轮20上的偏心顶柱17作圆周运动,后顶杆16在推杆弹簧15的作用下与偏心顶柱17 —直保持接触,这样,后顶杆16就会作前后运动,推动动推杆7在滑座6中前后滑动,推杆7使得调节盘9及固定在调节盘9上的前顶杆8 一起作前后直线运动,由于前轮轴弹簧12的作用,前顶杆8与前轮轴11 一直保持接触,所以前顶杆8的前后运动就使得前轮轴11发生前后摆动,结果使得前轮10左右摆动,从而使小车发生转向动作。
[0038]旋动丝杆调节器27,与之连接的丝杆会正向或者反向转动,与这个丝杆配合的溜板13就会在车体上发生左右横向移动,受溜板13支撑的整个转向机构也跟着横向移动。其结果,使得前顶杆8与前轮轴11的接触位置发生变化,即接触点离前轮10的距离变长或者变短,这个距离的变化改变了前轮轴11的摆动角度,也就改变了前轮10的摆动角度,产生了小车转向动作的大小不同。
[0039]另一方面,改变推杆7前端与调节盘9的连接点在调节盘9的微调槽25中位置,也就改变了推杆7的行程长度,改变了前顶杆8与推杆7的相对位置,也可改变前轮10摆角的大小,实现对小车转向大小的微调。
[004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可适应不同杆距S形路径的无碳小车,包括对后轮进行驱动的驱动机构、控制前轮转向的转向机构和为适应不同杆距而设置的变距机构,其特征在于:在驱动机构的主齿轮上设置偏心顶柱; 所述转向机构由后顶杆、前顶杆、推杆、调节盘、推杆弹簧和前轮轴弹簧构成,后顶杆安置在推杆后端,推杆前端连接调节盘,前顶杆设置在调节盘的边缘位置;前顶杆由于前轮轴弹簧的作用而与前轮轴保持接触,后顶杆由于推杆弹簧的作用而与偏心顶柱保持接触;转向机构安置在固定于车身底板的托架上,托架设置用于推杆在其中滑动的滑座,前轮轴弹簧和推杆弹簧的固定点位于滑座上; 所述变距机构包括驱动机构的主齿轮、带动后轮转动的从齿轮以及位于主齿轮和从齿轮之间的位置可调的调节齿轮,主齿轮啮合着调节齿轮,调节齿轮啮合着从齿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碳小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使转向机构横向移动的横向调节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碳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调节机构包括在滑座与托架之间设置溜板,滑座安置在溜板上,托架上设置用于调节溜板横向移动的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碳小车,其特征在于:调节溜板横向移动的装置选用丝杆 目.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碳小车,其特征在于:调节盘上开有微调槽,推杆前端与调节盘的连接点位于该微调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碳小车,其特征在于:后轮与后轮轴之间装有单向轴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碳小车,其特征在于:推杆弹簧和前轮轴弹簧均选用弹簧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碳小车,其特征在于:调节齿轮安置在机架上的条形槽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适应不同杆距S形路径的无碳小车,其变距机构采用一个调节齿轮来配合主齿轮和从齿轮,转向机构采用在主齿轮上设置偏心顶柱,通过该顶柱与推杆的联动使前顶杆带动前轮轴摆动,使用弹簧使得前顶杆与前轮轴保持良好接触、后顶杆与偏心顶柱保持良好接触,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拆装方便,便于调试,运行平稳,行走平稳,转向可靠,能量利用率高,确保可以顺利完成比赛并取得好成绩,也适宜于其他在没有能源供给的情况下自动避障行走,以完成特定的任务。
【IPC分类】A63H17-26, A63H31-08, A63H17-00
【公开号】CN204522291
【申请号】CN201520222905
【发明人】刘建伟, 李玉寒, 叶梓龙, 罗奕长, 刘显森
【申请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公开日】2015年8月5日
【申请日】2015年4月14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