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对中弹性支撑机构的竹材剖分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竹材剖分对中弹性支撑机构,该结构上有一个导向柱,其一端旋入支撑块的螺孔内,另一端逐一串上弹簧与弹簧垫片,然后一同穿过工字钢上的安装孔,底部用螺母备紧,螺母主要用于调节导向柱上的弹簧的初始预紧力,支撑块因为弹簧的伸缩特性,可以上下移动,根据竹材的直径、质量,自动调整位置,从而使竹材始终对着刀盘中心。以上结构以相同的间隔在工字钢横向方向安装三组,共同支撑竹材。圆形滑轨是剖竹加工机床进给部分的滑道。本发明解决了剖竹过程中竹材对中问题,提高竹材的生产效率及利用率。剖竹时,不需要人手持竹材,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避免操作中的安全隐患。
【专利说明】一种具有对中弹性支撑机构的竹材剖分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竹材剖分对中弹性支撑机构,它主要用在剖竹加工机床上,完成竹材的安置及对中任务。
【背景技术】
[0002]我国是世界上竹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但目前国内的竹工机械主要以手工和半手工为主,竹材的加工主要依赖人工劳动,竹材利用率与竹材生产效率都很低。传统的剖竹加工机床,需要人手持着竹材,待进给机构碰上竹材后,才松手,让机床完成剖竹加工,这种加工方法无法实现竹材对中,导致剖开的竹片尺寸不均匀,甚至出现某一竹片尺寸过小无法用于其它加工的情况。传统的剖竹加工方式不仅加工精度低,而且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并且操作时有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在剖竹机床上添加一个对中弹性支撑机构,从而让剖竹加工机床具有安置竹材与保证竹材对中的功能。
[0004]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将导向柱4 一端旋入支撑块2的螺孔内,另一端逐一串上弹簧3与弹簧垫片5,然后一同穿过工字钢7上的安装孔,最后用螺母8备紧,螺母8主要用于调节导向柱4上的弹簧3的初始预紧力,支撑块2因为弹簧3的伸缩特性,可以上下移动,根据竹材I的直径、质量,自动调整位置,从而保证竹材I对中。以上结构在工字钢7横向方向以相同的间隔安装三组,共同支撑竹材I。圆形滑轨6是剖竹加工机床进给部分的滑道。
[0005]本发明的效益是,解决了剖竹过程中竹材对中问题,使得竹片尺寸均匀,提高竹材的利用率。剖竹时,工人只要将竹材安放在支撑块上即可,不需要人手持,提高了竹材加工的效率,降低了工人的操作强度,同时能够避免一些操作中的安全隐患。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07]图1是一种具有对中弹性支撑机构的竹材剖分机的主视图
[0008]图2是图1的左视图
[0009]图中(I).竹材,(2).支撑块,(3).弹簧,⑷.导向柱,(5).弹簧垫片,(6).圆形滑轨,(7).工字钢,(8).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1]它由工字钢7,固定在工字钢7上的圆形导轨6,穿过工字钢7安装孔的导向柱4,在导向柱4上的支撑块2、弹簧3、弹簧垫片5、螺母8组成。工字钢7为剖竹加工机床支架的一部分,圆形导轨6固定在工字钢7上,导向柱4两头皆为螺纹,螺纹直径较小的一端旋入支撑块2的螺孔内,导向柱4另一端逐一串上弹簧3与弹簧垫片5后,一同穿过工字钢7上的安装孔,底部用螺母8备紧,以上结构以相同的间隔在工字钢7横向方向安装了三组,共同支撑竹材I。圆形滑轨6是剖竹加工支架的进给部分的滑道,是以焊接或其它固定方式固定在工字钢7上。弹簧3根据竹材I直径和质量的大小,可更换不一样型号。
[0012]竹材对中工作过程如下:首先拧紧螺母8,给与导向柱4上的弹簧3—定的预紧力。把竹材I放置到3个支撑块2上,由3个支撑块2共同托起竹材,不需要人手托竹材直至进给机构碰到竹材。竹材I放置到支撑块2上后,因为弹簧3的伸缩特性,当竹材I直径较大、质量较沉时,竹材的重力会使支撑块2下沉;当竹材I直径较小、质量较轻时,支撑块2会上升,让竹材I横截面中心始终对着刀盘中心,达到竹材对中的目的。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对中弹性支撑机构的竹材剖分机,它包括工字钢7,固定在工字钢7上的圆形导轨6,穿过工字钢7安装孔的导向柱4,在导向柱4上的支撑块2、弹簧3、弹簧垫片5、螺母8。其特征在于:圆形导轨6固定在工字钢7上,导向柱4两头皆为螺纹,螺纹直径较小的一端旋入支撑块2的螺孔内,另一端逐一串上弹簧3与弹簧垫片5,然后一同穿过工字钢7上的安装孔,底部用螺母8备紧。以上结构以相同的间隔在工字钢7横向方向安装了三组或多组,共同支撑竹材I。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对中弹性支撑机构的竹材剖分机,其特征在于:圆形导轨6是以焊接或其它固定方式固定在工字钢7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对中弹性支撑机构的竹材剖分机,其特征在于:弹簧3根据竹材I直径、质量大小,可更换不一样型号的弹簧。
【文档编号】B27L5/02GK103586950SQ201310563318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4日
【发明者】任洪娥, 姜新波, 马岩, 杨春梅, 董本志, 王海丰 申请人:东北林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