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面刨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77829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平面刨机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平面刨机组。



背景技术:

木材是能够次级生长的植物,如乔木和灌木,所形成的木质化组织。这些植物在初生生长结束后,根茎中的维管形成层开始活动,向外发展出韧皮,向内发展出木材。木材是维管形成层向内的发展出植物组织的统称,包括木质部和薄壁射线。木材对于人类生活起着很大的支持作用。根据木材不同的性质特征,人们将它们用于不同途径。尽管当今世界已发展生产了多种新型建筑结构材料和装饰材料,但由于木材具有其独特的优良特性,木质饰面给人以一种特殊的优美观感,这是其他装饰材料无法与之相比的。所以,木材在建筑工程尤其是装饰领域中,始终保持着重要的地位。但是,林木生长缓慢,我国又是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这与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建设需用大量木材,形成日益突出的矛盾。因此,在建筑工程中,一定要经济合理地使用木材,做到长材不短用,优材不劣用,并加强对木材的防腐、防火处理,以提高木材的耐久性,延长使用年限。目前越来越多的建筑装修都用到了木材,木材在加工的时候,平面刨刀的使用十分广泛,但是手工的平面刨刀加工效率有限,而且加工过程中会出现木屑飞溅的情况,因此设计了一种平面刨机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平面刨机组,通过送料辊的设计使得木材可以自动进入平面刨机组内,通过自动化的刨刀的设计,能够自动完成对于木材的平面刨处理,设置在机组内部的木屑回收装置能很好的处理刨平过程中出现的木屑,很好的保护了木材加工的环境,大大提高了木材刨平的效率,值得推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平面刨机组,它包括机架与平面刨板,所述平面刨板设置在机架上端,所述机架两端设置有送料辊,所述送料辊上端与平面刨板相连接,所述平面刨板两端设置有木材夹具,所述机架上端设置有龙门架,所述龙门架下端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下端设置有平面刨刀头,所述龙门架上端设置有木屑处理装置,所述木屑处理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下端设置有吸气头,所述吸气头通过木屑回收管道连接有吸气风机,所述吸气风机内设置有加湿喷淋头,所述加湿喷淋头连接有水箱。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机架下端设置有防滑橡胶垫。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机架两端设置有扩展工作台,所述扩展工作台上设置有固定刀头。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平面刨刀头上设置有红外测距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送料辊的设计使得木材可以自动进入平面刨机组内,通过自动化的刨刀的设计,能够自动完成对于木材的平面刨处理,设置在机组内部的木屑回收装置能很好的处理刨平过程中出现的木屑,很好的保护了木材加工的环境,大大提高了木材刨平的效率,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木屑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平面刨板,3-送料辊,4-木材夹具,5-龙门架,6-伸缩杆,7-平面刨刀头,8-木屑处理装置,9-底板,10-吸气头,11-木屑回收管道,12-吸气风机,13-加湿喷淋头,14-水箱,15-防滑橡胶垫,16-扩展工作台,17-固定刀头,18-红外测距仪。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平面刨机组,它包括机架1与平面刨板2,平面刨板2设置在机架1上端,机架1两端设置有送料辊3,送料辊3上端与平面刨板2相连接,平面刨板2两端设置有木材夹具4,机架1上端设置有龙门架5,龙门架5下端设置有伸缩杆6,伸缩杆6下端设置有平面刨刀头7,龙门架5上端设置有木屑处理装置8,木屑处理装置8包括底板9,底板9下端设置有吸气头10,吸气头10通过木屑回收管道11连接有吸气风机12,吸气风机12内设置有加湿喷淋头13,加湿喷淋头13连接有水箱14,机架1下端设置有防滑橡胶垫15,机架1两端设置有扩展工作台16,扩展工作台16上设置有固定刀头17,平面刨刀头7上设置有红外测距仪18。

通过送料辊的设计使得木材可以自动进入平面刨机组内,通过自动化的刨刀的设计,能够自动完成对于木材的平面刨处理,设置在机组内部的木屑回收装置能很好的处理刨平过程中出现的木屑,很好的保护了木材加工的环境,大大提高了木材刨平的效率,值得推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