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木片软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984668阅读:186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木质工艺品原料处理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供一种竹木片软化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竹林资源丰富,竹材被誉为第二森林资源,是木材的重要替代材料,当世界森林面积在逐渐减少时,竹林面积却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因此,竹子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有希望和潜力的植物,竹材的利用在我国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比如原始的简单制作的竹椅、竹床、竹筐等等,竹材利用一直处在这种低水平且产品种类固化的状态。技术实现要素:为拓宽竹材在工艺品制作领域的利用范围,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竹木片软化方法。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竹木片软化方法,包括以下处理步骤:(1)将竹片刨成厚度小于0.5mm的薄片;(2)将薄片浸泡于水中,使薄片呈湿润状,将薄片取出,用温度为70-75℃熨烫机将薄片熨平;(3)将薄片平铺,用针孔式打孔机对薄片进行打孔;(4)将硅酸钠与ph值为7.2-7.8的磷酸缓冲液按1:3-4的体积比混合,送入微负压反应釜内,设定微负压反应釜内压力为280-300kpa,温度为58-60℃,以40-50r/min的搅拌速率搅拌反应处理80-100分钟,得到改性硅酸钠胶状液;(5)竹木片浸于改性硅酸钠胶状液中,设定浸泡环境压力为18-22mpa,浸泡时间为30-40分钟,将浸泡后的竹木片夹起在2-3℃下悬挂直至无胶状液滴落;(6)将竹木片送入干燥箱中,采用变温干燥工艺进行烘干,先在46-50℃条件下烘干28-30分钟,然后降温至28-30℃,烘干至竹木片含水量在10-12%。优选的,将竹片竖向刨成厚度为0.1-0.2mm的薄片。优选的,将薄片浸泡于水中,使薄片含水量达到52-58%时,将薄片取出,用温度为70-75℃熨烫机将薄片熨平。优选的,打孔粒径在1.2-1.7μm,打孔密度为2-3万个/㎡。优选的,将硅酸钠与ph值为7.5的磷酸缓冲液按1:3.2的体积比混合,送入微负压反应釜内,设定微负压反应釜内压力为290kpa,温度为59℃,以42r/min的搅拌速率搅拌反应处理90分钟,得到改性硅酸钠胶状液。优选的,将竹木片送入干燥箱中,采用变温干燥工艺进行烘干,先在48℃条件下烘干30分钟,然后降温至28℃,烘干至竹木片含水量在12%。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竹木片软化方法处理得到的竹木片能够任意弯曲不开裂、破损,且不亲水、耐酸碱和高温性能较好,拓宽了竹木在工艺制品中的可利用空间;具体处理时,将竹片竖向刨成厚度为0.1-0.2mm的薄片,利于竹片软化;将薄片浸泡于水中,直至薄片含水量达到52-58%时,再进行熨烫铺平,显著降低了薄片熨烫处理破损率,在此含水量下薄片熨烫破损率低于2%,在其他含水量条件下,薄片熨烫破损率均高于10%;将薄片平铺,用针孔式打孔机对薄片进行打孔,打孔粒径在1.2-1.7μm,打孔密度为2-3万个/㎡,利于胶状液渗入实现充分有效软化;将硅酸钠与ph值为7.2-7.8的磷酸缓冲液按1:3-4的体积比混合,送入微负压反应釜内,设定微负压反应釜内压力为280-300kpa,温度为58-60℃,以40-50r/min的搅拌速率搅拌反应处理80-100分钟,得到改性硅酸钠胶状液,改性处理提高了硅酸钠的耐碱性和耐水性;将竹木片浸于改性硅酸钠胶状液中,设定浸泡环境压力为18-22mpa,利于胶状液渗入实现充分有效软化;将竹木片送入干燥箱中,采用变温干燥工艺进行烘干,先在46-50℃条件下烘干28-30分钟,然后降温至28-30℃,烘干至竹木片含水量在10-12%,变温烘干避免胶状液出现固化现象,保证软化效果。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竹木片软化方法,包括以下处理步骤:(1)将竹片竖向刨成厚度为0.1mm的薄片;(2)将薄片浸泡于水中,直至薄片含水量达到52%时,将薄片取出,用温度为70℃熨烫机将薄片熨平;(3)将薄片平铺,用针孔式打孔机对薄片进行打孔,打孔粒径在1.2μm,打孔密度为2万个/㎡;(4)将硅酸钠与ph值为7.2的磷酸缓冲液按1:3的体积比混合,送入微负压反应釜内,设定微负压反应釜内压力为280kpa,温度为58℃,以40r/min的搅拌速率搅拌反应处理80分钟,得到改性硅酸钠胶状液;(5)竹木片浸于改性硅酸钠胶状液中,设定浸泡环境压力为18mpa,浸泡时间为30分钟,将浸泡后的竹木片夹起在2℃下悬挂直至无胶状液滴落;(6)将竹木片送入干燥箱中,采用变温干燥工艺进行烘干,先在46℃条件下烘干28分钟,然后降温至28℃,烘干至竹木片含水量在10%。实施例2:一种竹木片软化方法,包括以下处理步骤:(1)将竹片竖向刨成厚度为0.13mm的薄片;(2)将薄片浸泡于水中,直至薄片含水量达到55%时,将薄片取出,用温度为72℃熨烫机将薄片熨平;(3)将薄片平铺,用针孔式打孔机对薄片进行打孔,打孔粒径在1.5μm,打孔密度为2.8万个/㎡;(4)将硅酸钠与ph值为7.5的磷酸缓冲液按1:3.7的体积比混合,送入微负压反应釜内,设定微负压反应釜内压力为290kpa,温度为59℃,以45r/min的搅拌速率搅拌反应处理90分钟,得到改性硅酸钠胶状液;(5)竹木片浸于改性硅酸钠胶状液中,设定浸泡环境压力为20mpa,浸泡时间为34分钟,将浸泡后的竹木片夹起在2.7℃下悬挂直至无胶状液滴落;(6)将竹木片送入干燥箱中,采用变温干燥工艺进行烘干,先在48℃条件下烘干29分钟,然后降温至29℃,烘干至竹木片含水量在11%。实施例3:一种竹木片软化方法,包括以下处理步骤:(1)将竹片竖向刨成厚度为0.2mm的薄片;(2)将薄片浸泡于水中,直至薄片含水量达到58%时,将薄片取出,用温度为75℃熨烫机将薄片熨平;(3)将薄片平铺,用针孔式打孔机对薄片进行打孔,打孔粒径在1.7μm,打孔密度为3万个/㎡;(4)将硅酸钠与ph值为7.8的磷酸缓冲液按1:4的体积比混合,送入微负压反应釜内,设定微负压反应釜内压力为300kpa,温度为60℃,以50r/min的搅拌速率搅拌反应处理100分钟,得到改性硅酸钠胶状液;(5)竹木片浸于改性硅酸钠胶状液中,设定浸泡环境压力为22mpa,浸泡时间为40分钟,将浸泡后的竹木片夹起在3℃下悬挂直至无胶状液滴落;(6)将竹木片送入干燥箱中,采用变温干燥工艺进行烘干,先在50℃条件下烘干30分钟,然后降温至30℃,烘干至竹木片含水量在12%。以下结合具体对比试验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对比处理试验所用竹木为毛竹,从同一毛竹种植地砍取茎粗、长势相同的毛竹株,将毛竹株分节截断,对称剖开,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计3组,每组10片对称剖开的片,其中,实验组竹片按照以下方式处理:(1)将竹片竖向刨成厚度为0.13mm的薄片;(2)将薄片浸泡于水中,直至薄片含水量达到52-58%时,将薄片取出,用温度为72℃熨烫机将薄片熨平;(3)将薄片平铺,用针孔式打孔机对薄片进行打孔,打孔粒径在1.5μm,打孔密度为2.8万个/㎡;(4)将硅酸钠与ph值为7.5的磷酸缓冲液按1:3.7的体积比混合,送入微负压反应釜内,设定微负压反应釜内压力为290kpa,温度为59℃,以45r/min的搅拌速率搅拌反应处理90分钟,得到改性硅酸钠胶状液;(5)竹木片浸于改性硅酸钠胶状液中,设定浸泡环境压力为20mpa,浸泡时间为34分钟,将浸泡后的竹木片夹起在2.7℃下悬挂直至无胶状液滴落;(6)将竹木片送入干燥箱中,采用变温干燥工艺进行烘干,先在48℃条件下烘干29分钟,然后降温至29℃,烘干至竹木片含水量在11%。对照组1竹片按照以下方式处理:(1)将竹片竖向刨成厚度为0.13mm的薄片;(2)将薄片浸泡于水中,直至薄片含水量达到70%时,将薄片取出,用温度为72℃熨烫机将薄片熨平;(3)将薄片平铺,用针孔式打孔机对薄片进行打孔,打孔粒径在1.5μm,打孔密度为2.8万个/㎡;(4)将硅酸钠与ph值为7.5的磷酸缓冲液按1:3.7的体积比混合,送入微负压反应釜内,设定微负压反应釜内压力为290kpa,温度为59℃,以45r/min的搅拌速率搅拌反应处理90分钟,得到改性硅酸钠胶状液;(5)竹木片浸于改性硅酸钠胶状液中,设定浸泡环境压力为20mpa,浸泡时间为34分钟,将浸泡后的竹木片夹起在2.7℃下悬挂直至无胶状液滴落;(6)将竹木片送入干燥箱中,采用变温干燥工艺进行烘干,先在48℃条件下烘干29分钟,然后降温至29℃,烘干至竹木片含水量在11%。其中,对照组2竹片按照以下方式处理:(1)将竹片竖向刨成厚度为0.13mm的薄片;(2)将薄片用温度为72℃熨烫机将薄片熨平;(3)将薄片平铺,用针孔式打孔机对薄片进行打孔,打孔粒径在1.5μm,打孔密度为2.8万个/㎡;(4)将硅酸钠与水按1:3.7的体积比混合,送入微负压反应釜内,设定微负压反应釜内压力为290kpa,温度为59℃,以45r/min的搅拌速率搅拌反应处理90分钟,得到硅酸钠胶状液;(5)竹木片浸于硅酸钠胶状液中,设定浸泡环境压力为20mpa,浸泡时间为34分钟,将浸泡后的竹木片夹起在2.7℃下悬挂直至无胶状液滴落;(6)将竹木片送入干燥箱中,采用变温干燥工艺进行烘干,先在48℃条件下烘干29分钟,然后降温至29℃,烘干至竹木片含水量在11%。对各组熨平处理时薄片破损率进行统计,结果见下表1:组别实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破损率1.6%29%93%对各组所得的的竹木片亲水性能测试,结果见下表2:具体测试时用标准滴管(25滴/ml)从竹木片2cm高度处向水平铺展的竹木片表面滴1滴水,从静态情况下测定1滴水在竹木片上完全润湿扩散所用的时间,所用时间越短,说明其亲水性越好,结果见表2:组别实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亲水性不亲水不亲水36分钟对各组所得的的竹木片柔软性进行测试,结果见下表3:柔软性能测试通过手感来评价竹木片的柔软性,采用手触摸法评定,即通过手摸来感觉竹木片的柔软性,比较标准:手感最佳者的柔软性能规定为10级;未处理木片柔软性能等级规定为1级;其他组别木片相对于这个标准评级,结果见表3:组别实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未处理组柔软度101061对各组所得的的竹木片稳定性进行测试,结果见下表4:稳定性主要测试竹木片的耐酸性、耐碱性、耐盐性、耐高温性,结果见表3:组别实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酸/ph=2稳定稳定稳定碱/ph=9稳定稳定极不稳定温度/80℃稳定稳定稳定由各表可知,经本发明处理得到的竹木片柔软性好且不亲水,在低酸高碱性环境中均能表现优良稳定性。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