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腐阻燃木材重组集成装饰材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26457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腐阻燃木材重组集成装饰材料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木材加工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防腐阻燃木材重组集成装饰材料。
背景技术
:当前我国经济正在快速发展,但是原木产量却逐年降低导致木材供需缺口越来越大。因此,寻找一种新产品来缓解供需矛盾成为当务之急。我国的速生材资源丰富,蓄积量大,目前仍有大量的速生富产林资源有待合理高效地开发利用。重组木是以低质速生小径材和间伐材为原料,经碾搓加工分离成横向不断裂、纵向松散而又交错相连的帘片状木束,后经干燥、施胶、铺装、热压等工序重新组合加工出来的新型人造实体木材。对重组木这种材料的利用既能节约成本,又能有效地保护森林资源,还能缓解供需矛盾,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重大。重组木的强度和性能与木材最为接近,它的诞生对人造板行业有着深远的影响。其特点在于能把人工速生的间伐材、小径材重组成性能优良的建筑材料。重组材的纵向纤维使它仍具有顺纤维方向的强度,木材缺陷由于重组的作用已经排除,因此提升了材料的品质,提高了原料利用率。生产刨花板并不能满足人们对结构材的需要,而利用速生和间伐材生产重组木可以满足这一需求。重组木具有如下优势:(1)原料来源广泛,枝桠、小径木、间伐材等均可用于制作重组木;(2)重组木生产工艺相对简单,木材分离仅用木束机即可达到半成品规格;(3)干燥工序易控,高温干燥不会造成木束的变形、卷曲和易碎的缺陷。因此,重组木木束适宜高温快速干燥工艺和其它简便易行的干燥加工方法;(4)涂施胶合剂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可拌胶,可喷胶也可浸胶,更可使用异氰酸酯类粘合剂在某一含水率范围使木束固化从而降低工艺难度;(5)对预压和热压工艺无特殊要求,使用冷压机或热压机即可生产重组木产品;(6)加工涂饰性能优良。锯、刨、钻孔、铣削、胶拼、接长、贴面等均非常方便;(7)重组木不弯曲、不开裂、不扭曲、材质均匀、截面积大。正是由于这些优点重组木可以应用于建筑结构领域,有效地缓解我国结构用材的供需矛盾,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未来重组木的生产工艺与设备必然会随着行业的进步而快速发展,我国的重组木制造设备预计在“十三五”末期将取得革命性的进展;到那时重组木的材料性能将大幅度改善,技术难题将得以解决。另外,将会研究出大规格的重组木来满足大跨度、大尺寸市场的需要,进一步拓展重组木的应用范围。当前我国重组材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只有通过不断的科研创新,才能在重组材领域取得进一步的突破。技术实现要素: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的防腐阻燃木材重组集成装饰材料,本发明具有木质感强、密度及强度高,装饰性能好的优点,同时本发明产品的质量相比现有技术有大幅提升,制得的产品应用范围更广泛。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腐阻燃木材重组集成装饰材料,至少包括一块板材结构单元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结构单元体是由依次交替层叠排布的木材边条组成;所述木材边条包括第一木材边条、第二木材边条、第三木材边条。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木材边条为泡桐木材边条,其平均密度为0.23-0.4g/cm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木材边条为杨木木材边条,其平均密度为0.3-0.5g/cm3。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木材边条为柳木木材边条,其平均密度为0.3-0.5g/cm3。进一步的,所述板材结构单元体的平均密度为0.85-1.1g/cm3。进一步的,所述的板材结构单元体表层的为第三木材边条平行顺向铺装。进一步的,所述的板材结构单元体内置层的木材边条为第一木材边条与第二木材边按顺向铺装,其中短的接长,互相叠压。进一步的,所述内置层的木材边条与表层的木材边条铺设方向垂直或斜向铺装。本发明中,采用密度小于0.50g/cm3,端面硬度小于5000n的轻软木材原材料。泡桐、杨树和柳树生长速度快,是我国重要的人工林树种,但由于材质轻、质地软、密度低、易翘曲变形,属于轻软木材,限制了其应用。新型纤维化单板重组木制造技术,是在继承和吸收传统重组木和现有重组竹、竹基纤维复合材料成功产业化经验的基础上,对单板进行纤维化处理,再借鉴重组竹生产工艺,以纤维化单板为基本单元,制备成新型重组木。采用新型纤维化单板重组技术,可以将3种木材制备成重组木代替硬阔叶树材加以利用,以提高产品的利用价值。本发明的防腐阻燃木材重组集成装饰材料的制造方法为,包括原材料选取及其处理、板方材结构单元体的制备工序,其具体方法步骤如下:a)收集实木类、单板类木材及制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料,对带有树皮的木材边条则先疏解去皮;b)将选取的原材料二次处理,具体是:分别将各类木材边皮锯解成边条,边条为宽度5-20mm,长度10-50cm:再将木材边条干燥到含水率6%-12%;然后将木材边条进行浸渍处理,浸入到浸渍液中,浸液后的木材边条经沥干并强制干燥到含水率12%以下;c)将二次处理后的木材边条按边条木材纹理方向顺向均匀铺在一个凹型槽中中,形成板坯:d)将装在凹型槽中的坯料推入放在热压机上的模具中热压,热压成型为板方材:其中:热压温度120-160℃、热压压力2-7mpa、热压时间为每毫米板厚1-3min/mm;e)将压制好的板方材经齐边、砂光后裁制,制得成品,即获得第一木材边条、第二木材边条、第三木材边条。进一步的,所述步骤a)中选取的原材料如果是带树皮的木材边条,则先疏解去皮,经过滚筒碾压疏解、平板平压疏解或人工方法使树皮与木材分离。本发明中,对经过人工干燥的速生木材进行真空--加压满细胞法浸渍处理,通过前期探索性试验,以材料对树脂和防腐剂的浸渍深度和均匀度两个指标考察,优化并确定真空-加压浸渍方案为:试材入罐-抽真空--常压--加压--卸压--后真空--出罐,抽真空使罐内真空度0.08-0.09mpa,保持3h,压力差作用下导入浸渍液;回复到常压,同时喷蒸升温至罐内环境温度55-65℃并保持一小时;再加压至0.5mpa,保持5h,并维持温度恒定;最后进行后真空处理吸取试件表面多余的浸渍液并冷却出罐。浸渍后,采用中低温间歇式压板干燥处理浸渍材。特别的,所述浸渍液是由以下重量组份的原料组成:多元羧酸13-25份,聚苯胺3-9份,芦苇蒽醌18-27份,壳聚糖9-16份,磷酸6-15份,甘油酯9-14份,甘露醇4-10份。传统上,可视木材为天然取向性短切纤维增强型生物复合材料,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三种主要的聚合物组成,其中,质量百分含量约为50%左右的纤维素聚集一体组成木材细胞组织框架,用以承受荷载,称为增强相,质量百分含量各占25%左右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属于硬固性结壳类物质,填充在纤维素微纤丝周围,用于分散和传递应力,称为连续相。树木遗传基因和生长特性决定了木材内部构造和化学组份分布的不均一,如结壳类物质在复合胞间层中含量较高(约占86%),细胞壁次生壁中纤维素含量较高(约占59%),这也是木材强度性能变异性较大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研究发现,进入到木材微纤丝间隙中的浸渍液成分的协效作用,能够在温度作用下和木材主要组份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增强木材主要组份间的联接,尤其是纤维素纤丝间的连接。浸渍液中的组分能够与木材活性基团化学反应形成类似于木质素、半纤维素等结壳类物质从而包裹在纤维素微纤丝周围,对木材“增强相”-纤丝起到捆缚作用,外力作用下更好的起到分散和传递应力的作用,使材料在承受外载荷过程中纤维素纤丝间抵抗滑移破坏的能力增强,这是浸渍液改性使木材强度性能得到较大改善的根本原因。经过本发明的浸渍液的改性处理,本发明的产品材料力学性能改善幅度较大,与未处理材相比,抗弯弹性模量、抗弯强度、顺纹压缩强度都有显著的提升,提升幅度均在30%以上。本发明在不破坏木材边条原有木质结构的前提下,通过木材重组集成技术将木材加工剩余物边条重新组合成高强度、高性能、具有美观木质纹理的新型木材。可以在室内外建筑装饰材料、高档木门窗、高档实木家具、木结构建筑、以及汽车车厢板、高强度包装材料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本发明的优点是:1、与现有的纤维板、刨花板产品相比,本发明生产的防腐阻燃木材重组集成装饰材料产品木质感强、密度及强度高,装饰性能好。2、本发明防腐阻燃木材重组集成装饰材料制造方法能耗低、设备投资小。3、大量剩余物废料可以得到更好的应用,经济效益显著。4、与碎料制作纤维板、刨花板相比,由于添加的胶粘剂用量大大减少,产品更加环保。5、由于产品质量的大幅提升,制得的产品应用范围更广泛。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防腐阻燃木材重组集成装饰材料,至少包括一块板材结构单元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结构单元体1是由依次交替层叠排布的木材边条组成;所述木材边条包括第一木材边条11、第二木材边条12、第三木材边条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木材边条11为泡桐木材边条,其平均密度为0.23g/cm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木材边条12为杨木木材边条,其平均密度为0.3g/cm3。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木材边条13为柳木木材边条,其平均密度为0.3g/cm3。进一步的,所述板材结构单元体1的平均密度为0.85g/cm3。进一步的,所述的板材结构单元体1表层的为第三木材边条13平行顺向铺装。进一步的,所述的板材结构单元体1内置层的木材边条为第一木材边条11与第二木材边按顺向铺装,其中短的接长,互相叠压。进一步的,所述内置层的木材边条与表层的木材边条铺设方向垂直或斜向铺装。本发明中,采用密度小于0.50g/cm3,端面硬度小于5000n的轻软木材原材料。泡桐、杨树和柳树生长速度快,是我国重要的人工林树种,但由于材质轻、质地软、密度低、易翘曲变形,属于轻软木材,限制了其应用。新型纤维化单板重组木制造技术,是在继承和吸收传统重组木和现有重组竹、竹基纤维复合材料成功产业化经验的基础上,对单板进行纤维化处理,再借鉴重组竹生产工艺,以纤维化单板为基本单元,制备成新型重组木。采用新型纤维化单板重组技术,可以将3种木材制备成重组木代替硬阔叶树材加以利用,以提高产品的利用价值。本发明的防腐阻燃木材重组集成装饰材料的制造方法为,包括原材料选取及其处理、板方材结构单元体的制备工序,其具体方法步骤如下:a)收集实木类、单板类木材及制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料,对带有树皮的木材边条则先疏解去皮;b)将选取的原材料二次处理,具体是:分别将各类木材边皮锯解成边条,边条为宽度5-20mm,长度10-50cm:再将木材边条干燥到含水率6%-12%;然后将木材边条进行浸渍处理,浸入到浸渍液中,浸液后的木材边条经沥干并强制干燥到含水率12%以下;c)将二次处理后的木材边条按边条木材纹理方向顺向均匀铺在一个凹型槽中中,形成板坯:d)将装在凹型槽中的坯料推入放在热压机上的模具中热压,热压成型为板方材:其中:热压温度120℃、热压压力2mpa、热压时间为每毫米板厚1min/mm;e)将压制好的板方材经齐边、砂光后裁制,制得成品,即获得第一木材边条、第二木材边条、第三木材边条。进一步的,所述步骤a)中选取的原材料如果是带树皮的木材边条,则先疏解去皮,经过滚筒碾压疏解、平板平压疏解或人工方法使树皮与木材分离。本发明步骤b)中,对经过人工干燥的速生木材进行真空--加压满细胞法浸渍处理,通过前期探索性试验,以材料对树脂和防腐剂的浸渍深度和均匀度两个指标考察,优化并确定真空-加压浸渍方案为:试材入罐-抽真空--常压--加压--卸压--后真空--出罐,抽真空使罐内真空度0.08mpa,保持3h,压力差作用下导入浸渍液;回复到常压,同时喷蒸升温至罐内环境温度55℃并保持一小时;再加压至0.5mpa,保持5h,并维持温度恒定;最后进行后真空处理吸取试件表面多余的浸渍液并冷却出罐。浸渍后,采用中低温间歇式压板干燥处理浸渍材。特别的,所述浸渍液是由以下重量组份的原料组成:多元羧酸13份,聚苯胺3份,芦苇蒽醌18份,壳聚糖9份,磷酸6份,甘油酯9份,甘露醇4份。传统上,可视木材为天然取向性短切纤维增强型生物复合材料,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三种主要的聚合物组成,其中,质量百分含量约为50%左右的纤维素聚集一体组成木材细胞组织框架,用以承受荷载,称为增强相,质量百分含量各占25%左右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属于硬固性结壳类物质,填充在纤维素微纤丝周围,用于分散和传递应力,称为连续相。树木遗传基因和生长特性决定了木材内部构造和化学组份分布的不均一,如结壳类物质在复合胞间层中含量较高(约占86%),细胞壁次生壁中纤维素含量较高(约占59%),这也是木材强度性能变异性较大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研究发现,进入到木材微纤丝间隙中的浸渍液成分的协效作用,能够在温度作用下和木材主要组份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增强木材主要组份间的联接,尤其是纤维素纤丝间的连接。浸渍液中的组分能够与木材活性基团化学反应形成类似于木质素、半纤维素等结壳类物质从而包裹在纤维素微纤丝周围,对木材“增强相”-纤丝起到捆缚作用,外力作用下更好的起到分散和传递应力的作用,使材料在承受外载荷过程中纤维素纤丝间抵抗滑移破坏的能力增强,这是浸渍液改性使木材强度性能得到较大改善的根本原因。经过本发明的浸渍液的改性处理,本发明的产品材料力学性能改善幅度较大,与未处理材相比,抗弯弹性模量、抗弯强度、顺纹压缩强度都有显著的提升,提升幅度均在30%以上。本发明在不破坏木材边条原有木质结构的前提下,通过木材重组集成技术将木材加工剩余物边条重新组合成高强度、高性能、具有美观木质纹理的新型木材。可以在室内外建筑装饰材料、高档木门窗、高档实木家具、木结构建筑、以及汽车车厢板、高强度包装材料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实施例2一种防腐阻燃木材重组集成装饰材料,至少包括一块板材结构单元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结构单元体是由依次交替层叠排布的木材边条组成;所述木材边条包括第一木材边条、第二木材边条、第三木材边条。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木材边条为泡桐木材边条,其平均密度为0.4g/cm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木材边条为杨木木材边条,其平均密度为0.5g/cm3。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木材边条为柳木木材边条,其平均密度为0.5g/cm3。进一步的,所述板材结构单元体的平均密度为1.1g/cm3。进一步的,所述的板材结构单元体表层的为第三木材边条平行顺向铺装。进一步的,所述的板材结构单元体内置层的木材边条为第一木材边条与第二木材边按顺向铺装,其中短的接长,互相叠压。进一步的,所述内置层的木材边条与表层的木材边条铺设方向垂直或斜向铺装。本发明中,采用密度小于0.50g/cm3,端面硬度小于5000n的轻软木材原材料。泡桐、杨树和柳树生长速度快,是我国重要的人工林树种,但由于材质轻、质地软、密度低、易翘曲变形,属于轻软木材,限制了其应用。新型纤维化单板重组木制造技术,是在继承和吸收传统重组木和现有重组竹、竹基纤维复合材料成功产业化经验的基础上,对单板进行纤维化处理,再借鉴重组竹生产工艺,以纤维化单板为基本单元,制备成新型重组木。采用新型纤维化单板重组技术,可以将3种木材制备成重组木代替硬阔叶树材加以利用,以提高产品的利用价值。本发明的防腐阻燃木材重组集成装饰材料的制造方法为,包括原材料选取及其处理、板方材结构单元体的制备工序,其具体方法步骤如下:a)收集实木类、单板类木材及制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料,对带有树皮的木材边条则先疏解去皮;b)将选取的原材料二次处理,具体是:分别将各类木材边皮锯解成边条,边条为宽度5-20mm,长度10-50cm:再将木材边条干燥到含水率6%-12%;然后将木材边条进行浸渍处理,浸入到浸渍液中,浸液后的木材边条经沥干并强制干燥到含水率12%以下;c)将二次处理后的木材边条按边条木材纹理方向顺向均匀铺在一个凹型槽中中,形成板坯:d)将装在凹型槽中的坯料推入放在热压机上的模具中热压,热压成型为板方材:其中:热压温度160℃、热压压力7mpa、热压时间为每毫米板厚3min/mm;e)将压制好的板方材经齐边、砂光后裁制,制得成品,即获得第一木材边条、第二木材边条、第三木材边条。进一步的,所述步骤a)中选取的原材料如果是带树皮的木材边条,则先疏解去皮,经过滚筒碾压疏解、平板平压疏解或人工方法使树皮与木材分离。本发明中,对经过人工干燥的速生木材进行真空--加压满细胞法浸渍处理,通过前期探索性试验,以材料对树脂和防腐剂的浸渍深度和均匀度两个指标考察,优化并确定真空-加压浸渍方案为:试材入罐-抽真空--常压--加压--卸压--后真空--出罐,抽真空使罐内真空度0.09mpa,保持3h,压力差作用下导入浸渍液;回复到常压,同时喷蒸升温至罐内环境温度65℃并保持一小时;再加压至0.5mpa,保持5h,并维持温度恒定;最后进行后真空处理吸取试件表面多余的浸渍液并冷却出罐。浸渍后,采用中低温间歇式压板干燥处理浸渍材。特别的,所述浸渍液是由以下重量组份的原料组成:多元羧酸25份,聚苯胺9份,芦苇蒽醌27份,壳聚糖16份,磷酸15份,甘油酯14份,甘露醇10份。经过本发明的浸渍液的改性处理,本发明的产品材料力学性能改善幅度较大,与未处理材相比,抗弯弹性模量、抗弯强度、顺纹压缩强度都有显著的提升,提升幅度均在30%以上。实施例3一种防腐阻燃木材重组集成装饰材料,至少包括一块板材结构单元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结构单元体是由依次交替层叠排布的木材边条组成;所述木材边条包括第一木材边条、第二木材边条、第三木材边条。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木材边条为泡桐木材边条,其平均密度为0.33g/cm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木材边条为杨木木材边条,其平均密度为0.4g/cm3。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木材边条为柳木木材边条,其平均密度为0.35g/cm3。进一步的,所述板材结构单元体的平均密度为0.95g/cm3。进一步的,所述的板材结构单元体表层的为第三木材边条平行顺向铺装。进一步的,所述的板材结构单元体内置层的木材边条为第一木材边条与第二木材边按顺向铺装,其中短的接长,互相叠压。进一步的,所述内置层的木材边条与表层的木材边条铺设方向垂直或斜向铺装。本发明中,采用密度小于0.50g/cm3,端面硬度小于5000n的轻软木材原材料。泡桐、杨树和柳树生长速度快,是我国重要的人工林树种,但由于材质轻、质地软、密度低、易翘曲变形,属于轻软木材,限制了其应用。新型纤维化单板重组木制造技术,是在继承和吸收传统重组木和现有重组竹、竹基纤维复合材料成功产业化经验的基础上,对单板进行纤维化处理,再借鉴重组竹生产工艺,以纤维化单板为基本单元,制备成新型重组木。采用新型纤维化单板重组技术,可以将3种木材制备成重组木代替硬阔叶树材加以利用,以提高产品的利用价值。本发明的防腐阻燃木材重组集成装饰材料的制造方法为,包括原材料选取及其处理、板方材结构单元体的制备工序,其具体方法步骤如下:a)收集实木类、单板类木材及制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料,对带有树皮的木材边条则先疏解去皮;b)将选取的原材料二次处理,具体是:分别将各类木材边皮锯解成边条,边条为宽度5-20mm,长度10-50cm:再将木材边条干燥到含水率6%-12%;然后将木材边条进行浸渍处理,浸入到浸渍液中,浸液后的木材边条经沥干并强制干燥到含水率12%以下;c)将二次处理后的木材边条按边条木材纹理方向顺向均匀铺在一个凹型槽中中,形成板坯:d)将装在凹型槽中的坯料推入放在热压机上的模具中热压,热压成型为板方材:其中:热压温度135℃、热压压力4mpa、热压时间为每毫米板厚1.5min/mm;e)将压制好的板方材经齐边、砂光后裁制,制得成品,即获得第一木材边条、第二木材边条、第三木材边条。进一步的,所述步骤a)中选取的原材料如果是带树皮的木材边条,则先疏解去皮,经过滚筒碾压疏解、平板平压疏解或人工方法使树皮与木材分离。本发明中,对经过人工干燥的速生木材进行真空--加压满细胞法浸渍处理,通过前期探索性试验,以材料对树脂和防腐剂的浸渍深度和均匀度两个指标考察,优化并确定真空-加压浸渍方案为:试材入罐-抽真空--常压--加压--卸压--后真空--出罐,抽真空使罐内真空度0.085mpa,保持3h,压力差作用下导入浸渍液;回复到常压,同时喷蒸升温至罐内环境温度60℃并保持一小时;再加压至0.5mpa,保持5h,并维持温度恒定;最后进行后真空处理吸取试件表面多余的浸渍液并冷却出罐。浸渍后,采用中低温间歇式压板干燥处理浸渍材。特别的,所述浸渍液是由以下重量组份的原料组成:多元羧酸17份,聚苯胺6份,芦苇蒽醌24份,壳聚糖12份,磷酸10份,甘油酯12份,甘露醇7份。经过本发明的浸渍液的改性处理,本发明的产品材料力学性能改善幅度较大,与未处理材相比,抗弯弹性模量、抗弯强度、顺纹压缩强度都有显著的提升,提升幅度均在30%以上。实施例4一种防腐阻燃木材重组集成装饰材料,至少包括一块板材结构单元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结构单元体是由依次交替层叠排布的木材边条组成;所述木材边条包括第一木材边条、第二木材边条、第三木材边条。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木材边条为泡桐木材边条,其平均密度为0.3g/cm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木材边条为杨木木材边条,其平均密度为0.4g/cm3。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木材边条为柳木木材边条,其平均密度为0.45g/cm3。进一步的,所述板材结构单元体的平均密度为1.0/cm3。进一步的,所述的板材结构单元体表层的为第三木材边条平行顺向铺装。进一步的,所述的板材结构单元体内置层的木材边条为第一木材边条与第二木材边按顺向铺装,其中短的接长,互相叠压。进一步的,所述内置层的木材边条与表层的木材边条铺设方向垂直或斜向铺装。本发明中,采用密度小于0.50g/cm3,端面硬度小于5000n的轻软木材原材料。泡桐、杨树和柳树生长速度快,是我国重要的人工林树种,但由于材质轻、质地软、密度低、易翘曲变形,属于轻软木材,限制了其应用。新型纤维化单板重组木制造技术,是在继承和吸收传统重组木和现有重组竹、竹基纤维复合材料成功产业化经验的基础上,对单板进行纤维化处理,再借鉴重组竹生产工艺,以纤维化单板为基本单元,制备成新型重组木。采用新型纤维化单板重组技术,可以将3种木材制备成重组木代替硬阔叶树材加以利用,以提高产品的利用价值。本发明的防腐阻燃木材重组集成装饰材料的制造方法为,包括原材料选取及其处理、板方材结构单元体的制备工序,其具体方法步骤如下:a)收集实木类、单板类木材及制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料,对带有树皮的木材边条则先疏解去皮;b)将选取的原材料二次处理,具体是:分别将各类木材边皮锯解成边条,边条为宽度5-20mm,长度10-50cm:再将木材边条干燥到含水率6%-12%;然后将木材边条进行浸渍处理,浸入到浸渍液中,浸液后的木材边条经沥干并强制干燥到含水率12%以下;c)将二次处理后的木材边条按边条木材纹理方向顺向均匀铺在一个凹型槽中中,形成板坯:d)将装在凹型槽中的坯料推入放在热压机上的模具中热压,热压成型为板方材:其中:热压温度130℃、热压压力5.5mpa、热压时间为每毫米板厚2min/mm;e)将压制好的板方材经齐边、砂光后裁制,制得成品,即获得第一木材边条、第二木材边条、第三木材边条。进一步的,所述步骤a)中选取的原材料如果是带树皮的木材边条,则先疏解去皮,经过滚筒碾压疏解、平板平压疏解或人工方法使树皮与木材分离。本发明中,对经过人工干燥的速生木材进行真空--加压满细胞法浸渍处理,通过前期探索性试验,以材料对树脂和防腐剂的浸渍深度和均匀度两个指标考察,优化并确定真空-加压浸渍方案为:试材入罐-抽真空--常压--加压--卸压--后真空--出罐,抽真空使罐内真空度0.08mpa,保持3h,压力差作用下导入浸渍液;回复到常压,同时喷蒸升温至罐内环境温度58℃并保持一小时;再加压至0.5mpa,保持5h,并维持温度恒定;最后进行后真空处理吸取试件表面多余的浸渍液并冷却出罐。浸渍后,采用中低温间歇式压板干燥处理浸渍材。特别的,所述浸渍液是由以下重量组份的原料组成:多元羧酸17份,聚苯胺8份,芦苇蒽醌25份,壳聚糖13份,磷酸12份,甘油酯11份,甘露醇5份。经过本发明的浸渍液的改性处理,本发明的产品材料力学性能改善幅度较大,与未处理材相比,抗弯弹性模量、抗弯强度、顺纹压缩强度都有显著的提升,提升幅度均在30%以上。实验测试例按照国家标准的规定,对各项目的木材测试件进行定尺寸加工,置于温度为23±2℃、相对湿度为60±10%的调温调湿箱中调质,待其质量恒定后采用cmt6104型微机控制电子万能木材试验机,对其基本力学性能进行测试,测试指标包括抗弯弹性模量、抗弯强度和顺纹抗压强度,每组测试件15个,结果如表1所示。对比日本jas结构集成材用材规定,获得结构用材的可行性,如表2所示。表1各类试件基本力学性能比较测试指标项目抗弯弹性模量/mpa抗弯强度/mpa顺纹抗压强度/mpa第一木材素材8027.882.446.4第三木材素材8199.881.349.4实施例110372.9128.767.1实施例211467.8138.673.8实施例313085.6143.680.0实施例415071.6156.392.1花旗松11268.787.547.3铁杉9963.394.241.5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需注意的是,本发明中所未详细描述的技术特征,均可以通过任一现有技术实现。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