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结构竹重组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58343发布日期:2018-07-04 05:23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板材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结构竹重组材。



背景技术:

竹重组材是一种将材通过辗压疏解重新组织并加以强化热压成型的一种竹质新材料,它由毛竹加工面长条状竹片,辗压成网状结构竹丝束,经干燥、碳化、浸胶、再干燥、组坯热压在而成毛板,毛板经锯边、开片、开槽、检验而成的板材。其板材具有密度大、强度高、耐冲击、耐磨等特点,广泛用于室内外建筑材料、高档家具、门、窗、景观工程和地板。但传统设计中为了提高板材性能,减少板材变形,一种铺装形式是铺装成型时的竹束部分沿着纤维长度方向进行铺装热压成型,部分沿着横向进行铺装,形成纵横交错;另外一种铺装形式是铺装成型时的竹束都是沿着纤维长度方向进行铺装热压成型,而其成品板在横向方向都是靠胶水粘接。上述两种铺装形式形成的成品板材横向强度低,易翘曲变形,板面易开裂,板的密度大,造成原料及胶水浪费、成本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竹重组材,既能保持竹重组材的原有性能,还降低了板材的密度,解决了板材易翘曲变形,板面开裂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竹重组材,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竹束面层、中间层和竹束底层,所述竹束面层和竹束底层分别由不少于两层的竹束组成,所述中间层包括至少一个组合单元,所述组合单元由上到下依次包括第一穿胶单板、由竹束组成的竹束层和第二穿胶单板。

可选的,所述竹束层的竹束上有竹束纹理,所述竹束纹理与所述竹束层的竹束的纤维方向相同,所述第一穿胶单板和所述第二穿胶单板上有单板纹理,所述单板纹理与所述竹束层的竹束的纤维方向相互垂直。

可选的,所述竹束层为一层竹束或两层竹束。

可选的,所述第一穿胶单板的厚度为1.5-1.7mm。

可选的,所述第二穿胶单板的厚度为1.5-1.7mm。

可选的,所述竹束为浸胶的松网状竹纤维束。

可选的,所述第一穿胶单板和所述第二穿胶单板的双面均涂有所述酚醛树脂胶。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结构竹重组材既能保持竹重组材的原有性能,又提高了成品板材的横向强度,还降低了板材的密度,解决了板材易翘曲变形,板面开裂等问题,同时保证了生产的质量,且生产产品质量稳定,产品等级率高,产品性能好,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新型结构竹重组材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竹束;2、竹束面层;3、第一穿胶单板;4、第二穿胶单板;5、竹束层;6、组合单元;7、竹束底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竹重组材,如图1所示,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竹束面层2、中间层和竹束底层7,竹束面层2和竹束底层7分别由不少于两层的竹束1组成,所述中间层包括至少一个组合单元6,组合单元6由上到下依次包括第一穿胶单板3、由竹束1组成的竹束层5和第二穿胶单板4;竹束层5优选为一层或两层竹束1组成。

第一穿胶单板3和第二穿胶单板4的生产方法为:将木材进行截断,截断后的木段通过旋切机旋切制成厚1.5-1.7mm的单板,把单板烘干到含水率小于或等于12%。烘干后的单板进行穿胶,胶黏剂优选为酚醛树脂胶,涂胶量为250-300g/m2,对单板的双面均进行涂胶,胶水粘度调胶到2500-4000厘泊(旋转粘度),涂胶完成后即得到第一穿胶单板3和第二穿胶单板4。

竹束1的生产方法为:毛竹经截断、开片、去内节,经辗压疏解成松网状的竹纤维束,其疏解成松成松网状的竹纤维束经烘干至含水率小于或等于14%,并将烘干后竹束进行浸胶,浸胶量为竹束重量的10-15%,浸胶后的竹束烘干至含水率小于或等于12%。

第一穿胶单板3和第二穿胶单板4在制作过程中形成单板纹理,竹束1在制作过程中形成竹束纹理,所述竹束纹理与所述竹束层的竹束的纤维方向相同,所述单板纹理与所述竹束层的竹束的纤维方向相互垂直,即第一穿胶单板3和第二穿胶单板4的单板纹理方向与竹束1的纤维方向相互垂直组坯、竹束1的纹理应为同纤维方向的纵向铺装。

本实用新型中的竹重组材的生产过程为:首先将第一穿胶单板3、竹束层5和第二穿胶单板4组坯成组合单元6,然后一个或多个组合单元6形成中间层,进而对竹束面层2、中间层和竹束底层7进行组坯形成板坯,该板坯经热压、调质处理、锯边、开片、开槽后,按国家标准进行检验。

其中,热压是采用“冷进冷出”生产工艺,其热压压力:3.2-5.0Mpa,热压时间:1.1-1.2min/mm厚,热压温度135℃-145℃,热压时间达到后用水对热压机上的压板进行循环冷却到小于或等于45℃后就可卸压出板。把热压好的板坯整齐堆垛并放入在具有一定湿度和温度调节功能的调质室内,其调质室内的湿度为55-75%,温度为10-20℃,调质时间大于或等于96小时。

以上制造竹重组材的方法,不论其竹重组材是用在内外建筑材料、高档家具、门、窗、景观工程和地板等,还是其板材厚度、结构、及表面装饰变化,皆属于此发明涵盖范围,下面利用上述生产竹重组材的方法通过具体实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生产重竹户外地板【(930-1860)mm*(65-150)mm*(8-18)mm】

按上述方法生产的重竹户外地板,生产出来的重竹户外地板产品依据GBT17657-1999人造板及饰面人造板理化性能试验方法、室外用重竹地板的国家标准GB/T 30364-2013进行检测,其性能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室外用重竹地板的各项性能检测结果

实施例2

生产重竹家具板【(1000-2200)mm*(100-1220)mm*(8-30)mm】

按上述方法生产重竹生产重竹家具板,生产出来的重竹生产重竹家具板产品依据GBT17657-1999人造板及饰面人造板理化性能试验方法、室外用重竹地板的国家标准GB/T 30364-2013进行检测,其性能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

表2:生产重竹家具板的各项性能检测结果

实施例3

生产景观工程立柱及条子【(1000-2200)mm*(100-1240)mm*(8-150)mm】

按上述方法景观工程立柱及条子,生产出来的景观工程立柱及条子产品依据GBT17657-1999人造板及饰面人造板理化性能试验方法、室外用重竹地板的国家标准GB/T 30364-2013进行检测,其性能检测结果如表3所示。

表3:景观工程立柱及条子的各项性能检测结果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结构竹重组材的检测结果中的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单板穿胶选用的胶黏剂并不局限于实施例中采用的酚醛树脂胶,其他能够实现单板与竹束层、竹束面层、竹束底层的粘接的胶黏剂均可。

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