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胶合板生产用热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74596发布日期:2019-01-18 23:50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胶合板生产用热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胶合板热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胶合板生产用热压装置。



背景技术:

胶合板是家具常用材料之一,是一种人造板;胶合板是由木段旋切成单板或由木方刨切成薄木,再用胶粘剂胶合而成的三层或多层的板状材料,通常用奇数层单板,并使相邻层单板的纤维方向互相垂直胶合而成,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胶合板的应用也在不断的扩大,从而对胶合板加工用的热压装置进行创新与设计,对其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现有的胶合板加工用的热压装置,由于其不能对尺寸较小的胶合板进行卡位,从而导致其在热压前由于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其的一侧偏离热压装置的一侧,从而对该胶合板热压工作的进行增添了麻烦,且由于其不能自动的对热压后的板面与装置之间进行分离,从而为胶合板取出工作的进行增添了麻烦,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胶合板生产用热压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胶合板生产用热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胶合板加工用的热压装置,由于其不能对尺寸较小的胶合板进行卡位,从而导致其在热压前由于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其的一侧偏离热压装置的一侧,从而对该胶合板热压工作的进行增添了麻烦,且由于其不能自动的对热压后的板面与装置之间进行分离,从而为胶合板取出工作的进行增添了麻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胶合板生产用热压装置,包括支架、加热丝和卡块,所述支架的上下两侧内部均设置有支撑柱,且支撑柱之间连接有滑柱,所述滑柱的顶端外壁表面连接有第一挤压板,且第一挤压板的正下方设置有第二挤压板,所述第二挤压板、第一挤压板与滑柱之间均为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挤压板的顶端内壁表面设置有凹口,且第二挤压板的底端表面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氮气弹簧,且氮气弹簧的外壁表面连接有保温层,所述氮气弹簧与第二挤压板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支架的顶端内壁表面安装有气缸,且气缸的底端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内壁表面粘黏有橡胶块,所述支架的顶端右侧安装有控制柜,且控制柜与第一挤压板之间连接有连接线,所述加热丝设置于凹口与凸块之间,所述卡块设置于滑柱的外壁表面,所述第一挤压板的左右两侧内部表面设置有凹槽。

优选的,所述支撑柱的直径大于滑柱的直径,且第一挤压板通过卡块与凹槽的配合与滑柱之间构成滑动结构,并且卡块与凹槽之间的尺寸相吻合。

优选的,所述第二挤压板与第一挤压板平行,且第一挤压板通过氮气弹簧与第二挤压板之间构成升降结构。

优选的,所述凹口与凸块之间的尺寸相吻合,且连接板通过气缸与支架之间构成伸缩结构。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底端表面通过橡胶块构成凹凸不平结构,且连接板的竖直中心线与第一挤压板的竖直中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

优选的,所述加热丝嵌入于第一挤压板的内部,且保温层等距均匀的分布于第二挤压板底端拐角的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通过挤压板与滑柱之间滑动结构的设置为气缸伸缩工作的进行提供了便利,从而提高了该热压装置内部部件之间连接的紧凑性以及协调性,支撑柱与滑柱之间尺寸的设置,使得其可对滑动时的挤压板进行限位,避免由于其滑动距离较大,对装置内部部件之间的衔接性造成影响,卡块与凹槽之间尺寸的设置,使得其可对挤压板与滑柱之间进行定位与固定,从而避免了由于其之间连接的缝隙较大,导致该热压装置受到外界力的影响,导致挤压板与滑柱之间产生错位,从而对其内部正在加工的胶合板的质量造成了影响;

2.本发明通过氮气弹簧的伸缩,该氮气弹簧的型号为dnk4200-50,使得该装置可自动的对热压后的挤压板之间进行弹起,从而减少了人力的投入与使用,也避免了人工操作对胶合板加工工作带来的不便,从而提高了该热压装置的灵活性能,凹口与凸块之间尺寸的设置,使得其可对待热压的胶合板之间进行卡位,避免由于挤压板水平面较光滑,导致其在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时,其之间产生错位,从而导致胶合板局部受力较大,从而对该热压装置的加工质量造成了影响;

3.本发明通过加热丝可对挤压板的上下两端表面分别进行加热,且加热丝的长度大于凹口的长度,其之间尺寸的设置,使得其可充分的对凹口与凸块之间进行加热,从而使得胶合板内部不同板面之间可进行充分的连接,从而避免由于加热不到位,导致不同板面之间胶体的厚度不均匀,从而对该热压装置的热压质量造成了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正视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俯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2、支撑柱;3、滑柱;4、第一挤压板;5、第二挤压板;6、凹口;7、凸块;8、气缸;9、连接板;10、橡胶块;11、控制柜;12、连接线;13、氮气弹簧;14、保温层;15、加热丝;16、卡块;17、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胶合板生产用热压装置,包括支架1、加热丝15和卡块16,支架1的上下两侧内部均设置有支撑柱2,且支撑柱2之间连接有滑柱3,支撑柱2的直径大于滑柱3的直径,且第一挤压板4通过卡块16与凹槽17的配合与滑柱3之间构成滑动结构,并且卡块16与凹槽17之间的尺寸相吻合,挤压板与滑柱3之间滑动结构的设置为气缸8伸缩工作的进行提供了便利,从而提高了该热压装置内部部件之间连接的紧凑性以及协调性,支撑柱2与滑柱3之间尺寸的设置,使得其可对滑动时的挤压板进行限位,避免由于其滑动距离较大,对装置内部部件之间的衔接性造成影响,卡块16与凹槽17之间尺寸的设置,使得其可对挤压板与滑柱3之间进行定位与固定,从而避免了由于其之间连接的缝隙较大,导致该热压装置受到外界力的影响,导致挤压板与滑柱3之间产生错位,从而对其内部正在加工的胶合板的质量造成了影响;

滑柱3的顶端外壁表面连接有第一挤压板4,且第一挤压板4的正下方设置有第二挤压板5,第二挤压板5、第一挤压板4与滑柱3之间均为滑动连接,第二挤压板5与第一挤压板4平行,且第一挤压板4通过氮气弹簧13与第二挤压板5之间构成升降结构,该氮气弹13的型号为dnk4200-50,通过氮气弹簧13的伸缩,使得该装置可自动的对热压后的挤压板之间进行弹起,从而减少了人力的投入与使用,也避免了人工操作对胶合板加工工作带来的不便,从而提高了该热压装置的灵活性能,第二挤压板5的顶端内壁表面设置有凹口6,且第二挤压板5的底端表面设置有凸块7,凹口6与凸块7之间的尺寸相吻合,且连接板9通过气缸8与支架1之间构成伸缩结构,凹口6与凸块7之间尺寸的设置,使得其可对待热压的胶合板之间进行卡位,避免由于挤压板水平面较光滑,导致其在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时,其之间产生错位,从而导致胶合板局部受力较大,从而对该热压装置的加工质量造成了影响,凸块7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氮气弹簧13,且氮气弹簧13的外壁表面连接有保温层14;

氮气弹簧13与第二挤压板5之间为螺纹连接,支架1的顶端内壁表面安装有气缸8,且气缸8的底端连接有连接板9,连接板9的底端表面通过橡胶块10构成凹凸不平结构,且连接板9的竖直中心线与第一挤压板4的竖直中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橡胶块10的设置使得其可对连接板9与挤压板之间的作用力进行缓冲,从而降低了由于其之间的作用力较大,对其之间造成损坏等现象产生的概率,且通过其可避免由于上述二者之间接触面较光滑,导致其之间产生一定的吸附作用,从而对该热压装置正常的工作造成了影响,连接板9的内壁表面粘黏有橡胶块10,支架1的顶端右侧安装有控制柜11,且控制柜11与第一挤压板4之间连接有连接线12,加热丝15设置于凹口6与凸块7之间,加热丝15嵌入于第一挤压板4的内部,且保温层14等距均匀的分布于第二挤压板5底端拐角的内部,通过加热丝15可对挤压板的上下两端表面分别进行加热,且加热丝15的长度大于凹口6的长度,其之间尺寸的设置,使得其可充分的对凹口6与凸块7之间进行加热,从而使得胶合板内部不同板面之间可进行充分的连接,从而避免由于加热不到位,导致不同板面之间胶体的厚度不均匀,从而对该热压装置的热压质量造成了影响,卡块16设置于滑柱3的外壁表面,第一挤压板4的左右两侧内部表面设置有凹槽17。

工作原理:对于这类的胶合板生产用热压装置,使用时首先将胶合板依次放入至第一挤压板4和第二挤压板5之间,且通过凹口6对该胶合板进行限位,从而避免了由于其体积较小,当其受到外界因素影响时,导致该胶合板的一侧偏离挤压板之间,从而对该胶合板热压工作的进行增添了麻烦,其次通过气缸8的伸缩,使得连接板9对第一挤压板4的顶端进行挤压,且通过橡胶块10产生的形变,可对其之间的接触处进行防护,其次通过凸块7对胶合板的顶端进行挤压,同时通过加热丝15对凹口6与凸块7之间进行充分的加热,进而使得上述二者可同时对胶合板的上下两端表面进行加热,从而使得该胶合板内部不同板面之间可进行充分的接触,从而增强了不同板面之间的牢固性能;

热压完毕且待至该板冷却后,通过气缸8的收缩,将连接板9与第一挤压板4之间进行分离,其次通过氮气弹簧13的伸缩可对相邻的两个挤压板之间进行顶起,该氮气弹簧13的型号为dnk4200-50,从而为该胶合板取出工作的进行提供了方便,并且通过保温层14对该氮气弹簧13进行隔温防护,避免由于挤压板温度较高,对其使用性能造成影响,这样便完成了该胶合板生产用热压装置的使用过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