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合金封边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9850发布日期:2019-02-15 20:31阅读:942来源:国知局
一种铝合金封边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木板封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及铝合金封边板。



背景技术:

为了实现防潮以及提高美观性等,木板的侧边通常需要进行封边。现有技术中,采用PVC封边带进行封边应用十分广泛,但是使用时间长了, PVC封边带容易开胶以及老化、开裂。此外,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采用金属封边带(一般为铝合金封边带)进行封边也比较普遍,但是通常需要在金属封边带91上加有一个倒刺911,相应地木板90上又需要要开槽(与倒刺911的位置相同),通过金属封边带上的倒刺倒钩到木板开槽里实现金属封边带和木板的连接,这样导致工艺繁琐,结构复杂,加工难度大。

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铝合金封边板,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金属封边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一种铝合金封边板,包括一块呈矩形的木板,木板的四个侧边上分别设置有一根铝合金制成的封边带,所述封边带的内壁设有T字型挂钩,所述木板的侧壁设有斜槽,所述封边带与木板之间设有固化的热熔胶层,所述热熔胶层与T字型挂钩及斜槽固定连接。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木板为中密度纤维板、高密度纤维板、刨花板和实木板中的一种。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铝合金封边板中,每根封边带的厚度为1mm。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木板由两块面板分别通过粘合剂粘接在芯板的两侧面组成;每块面板分别设有若干根木条,任意相邻两根木条之间分别通过粘合剂粘接有一块金属片。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片表面设有若干个倾斜小孔,所述木条与金属片通过粘合剂粘接后,粘结剂固化形成粘结层,所述粘结层设有插入至倾斜小孔的倒勾结构。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铝合金封边板的封边条与木板之间设置固化的热熔胶层,使得封边条与木板之间粘连紧固,不易脱落;

现有的金属封边技术成本高、效率低、耗时间长,传统的PVC封边因阳光照射,会变色,容易刮花,会热胀冷缩开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铝合金封边板耐刮碰,不容易划伤,阳光照晒,不会变色,也不褪色,防水防热冷,不会发生膨胀。就是木板的热涨冷缩,封边带不会随时间氧化掉,不出现开裂,铝合金金属封边,因表面的氧化,颜色上出现仿古的色彩,有一种又高端又大气色彩,铝合金封边有很好的防火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金属封边条和木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铝合金封边板的封边带和木板粘接后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铝合金封边板的主视图。

图4为图2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金属封边条和木板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金属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参阅图2~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铝合金封边板,所述铝合金封边板包括一块呈矩形的木板1,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通过前文所述的铝合金封边工艺将木板的四个侧边上分别设置有一根铝合金制成的封边带2。换言之,每根封边带的横截面为矩形(如图4所示),不设置有任何倒刺,每根封边带和木板对应的那个侧边之前粘接。

优选地,所述木板1为中密度纤维板、高密度纤维板、刨花板和实木板中的一种。

优选地,每根封边带2的厚度为1mm。

请参参阅图5,所述封边带2的内壁设有T字型挂钩21,所述木板的侧壁设有斜槽11,该T字型挂钩为与封边带固定连接的挂钩构件,该挂钩构件为冲压成型的五金件,挂钩构件设有横向部及竖向部,该竖向部与封边带固定连接后,横向部向两侧伸开后形成一个伞形结构,该T字型挂钩为0.5-2mm的构件;木板的斜槽通过激光或钻头加工的呈一定角度倾斜的孔槽。

作为本实施例的改进方案,参见图6至9,所述木板1由两块面板13 分别通过粘合剂粘接在芯板12的两侧面组成;每块面板13分别设有若干根木条14,任意相邻两根木条14之间分别通过粘合剂粘接有一块金属片 15。所述金属片15表面设有若干个倾斜小孔16,所述木条14与金属片15 通过粘合剂粘接后,粘结剂固化形成粘结层,所述粘结层设有插入至倾斜小孔的倒勾结构。每块面板中任意相邻两根木条之间粘接有一块金属片,因此从金丝实木板的外部观察时,两块面板的表面均具有“金丝”效果,且每块金属片的两面在高度方向上均与木条粘接,因此长期使用后也不会脱落。此外,每块面板不是一整块木板,而是由若干根木条和金属片粘接而成,由于粘接有金属片,使得每根木条机械性能提高,起因此不易发生变形,延长了金丝实木板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还提供的铝合金封边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00,选择待封边的木板,所述木板为矩形板;

S200,选择铝合金制成的封边带,将封边带安放在封边机上;所述封边带的布氏硬度为56HB~60HB,所述封边带的横截面呈矩形,封边带的厚度为0.5mm~1mm,封边带的高度H2大于所述木板的厚度H1(如图2所示),封边带的长度大于所述木板的四个侧边的长度总和;

S300,选择热熔胶,将热熔胶加入到封边机的熔胶盒中,等待热熔胶被加热至130℃~150℃;

S400,将所述木板放入到封边机的进料口,木板在封边机的输送链的带动下移动;

S500,封边机的涂胶轴对木板的一个侧边涂布热熔胶;

S600,木板上涂有热熔胶的那个侧边与封边带粘接(如图2所示),封边机的切带装置将封边带切断,使得粘接在木板上的那部分封边带与放置在封边机上的那部分封边带分离;粘接在木板上的封边带的顶端高于木板的上表面,其底端低于木板的下表面;

S700,封边机铣去封边带超出木板上、下表面的那部分;

S800,封边机的抛光装置对步骤S700得到的封边带的上、下表面进行抛光;

S900,将步骤S800得到木板取出,重复步骤S400直至木板的四个边都粘接有封边带。

通过上述步骤可知,本实用新型中将金属封边带限定为铝合金制成的封边带,且进一步限定了封边带的布氏硬度和厚度范围,所述铝合金制成的封边带没有传统的金属封边带那样硬,能够像传统的PVC封边带一样粘接到木板的侧边上,然后被封边机的切带装置切断,因此避免了在铝合金制成的封边带上设置倒刺,也避免了在木板的侧边上对应地开槽,即:简化了封边带和木板的加工步骤。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即实现了铝合金制成的封边带的封边要求,又提高了封标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封边机本身是现有的技术,虽然进行封边时必然会使用到封边机,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点并不在于提供一种新的结构的封边机。换言之,上述“封边机”、“熔胶盒”、“涂胶辊”、“封边机的进料口”、“切带装置”、“输送链”等结构本身是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未对上述机械结构做出改进,其附图中也为画出上述机械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500中,木板的侧边在涂布热熔胶之前被热吹风枪加热。这样设置可以将木板待封边的那个侧边加热,热熔胶涂布在木板被加热了的那个侧边上之后,热熔胶不会马上冷却固化,因此,当木板接涂布了热熔胶后随着封边机的输送链继续向前移动直至与封边带接触时,热熔胶还没有冷却,因此能够保证封边带和木板的侧边的粘接效果。

实际应用中,步骤S700具体包括:封边机的粗铣装置(或称“粗修单元”)对封边带进行粗铣,粗铣后封边带顶端超出木板的上表面0.1mm,且封边带底端超出木板的下表面0.1mm;封边机的精铣装置(或称“精修单元”) 对封边带进行精铣,精铣后封边带顶端与木板的上表面平齐,且封边带底顶端与木板的下表面平齐。

实际应用中,步骤S800中封边机的抛光装置包括第一抛光装置和第二抛光装置,第一抛光装置和第二抛光装置连续两次对封边带进行抛光,从而提高抛光质量。

优选地,所述封边带为5182铝合金制成。由5182铝合金制成的封边带符合步骤S200所限定的硬度要求,能够实现正常封边,封边之后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也不易被外部异物刮伤。

优选地,所述封边带的厚度为1mm;通过进一步限定封边带的厚度,保证封边带不易被刮伤或者刮破。

其中,步骤S600具体还包括以下内容:木板上涂有热熔胶的那个侧边与封边带粘接,粘接后,在封边带与木板之间施加一定压力,使得热熔胶流入至伞形结构内及斜槽内,热熔胶固化后,形成与伞形结构及斜槽相匹配的固体结构,牢牢的将封边带与木板粘连。

与传统设置的倒刺911及开槽不同的是,传统的方式需要通过金属封边带上的倒刺倒钩到木板开槽里实现金属封边带和木板的连接,其中,封边带的倒刺必须与木板开槽位置匹配;而本实用新型无需加工出倒刺及与倒刺匹配的木板开槽,本实用新型只需在封边带内侧固定设有T字型挂钩,并在木板侧边设置斜槽,T字型挂钩与斜槽并不直接产生约束作用,而是通过固化后的热熔胶分别与T字型挂钩及斜槽产生固定作用,即,固化后的热熔胶为一固体,其与T字型挂钩的伞形结构形成相互镶嵌结构,在垂直封边带的方向将二者剥离时,将受到T字型挂钩与固体热熔胶之间的阻力,同理,固化后的热熔胶与斜槽形成相互镶嵌结构,并且由于木板的槽为倾斜设置的,在垂直于木板表面的方向剥离热熔胶时,斜槽内的热熔胶即相当于挂钩作用,产生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的分作用力,阻碍热熔胶与木板剥离。由此,封边带与固化的热熔胶、固化的热熔胶与木板之间不仅只有热熔胶的粘结力,同时,固化后的热熔胶相当于一固体,分别与封边带的T 字型挂钩及斜槽形成相互镶嵌结构,提高封边带被剥离的难度,使得封边带与木板牢固连接,并且不会增加传统的金属封边带上的倒刺倒钩到木板开槽里复杂工艺。

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