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竹缠绕复合管生产的压辊压力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85909发布日期:2019-09-17 19:43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竹缠绕复合管生产的压辊压力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竹缠绕复合管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竹缠绕复合管生产的压辊压力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竹缠绕复合压力管道,是以竹子为基材,以树脂为胶黏剂,充分利用竹材轴向拉伸强度高的特点,采用无应力缺陷的弧形缠绕工艺技术制成的生物基压力管道,具有高性价比、低碳环保、抗震抗沉降能力强、保温性能极好等特点,耐压强度高、绝缘、耐腐蚀、水流性能佳、重量轻、安装方便、使用寿命长等优点突出,该产品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在2014年国家林业 局科技成果鉴定会上,被认定“技术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竹缠绕复合压力管道,可用于直径3M以下、压力1.6MPa以下、使用温度110℃以下各类给排水管及化工石油管,广泛应用于农田节水灌溉、城市给排水、油田管网铺设及电信、电缆等工程领域,可替代塑料、金属、水泥、玻璃钢等传统管材,是一个对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都具有规模效益的技术革新产品。

常见的压辊装置大多采用固定的压辊去迎合缠绕的复合管,在这个过程中压辊的高度位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只会移动压辊的水平位置,部分设备在完成一个循环的缠绕之后才会去改变压辊的高度,但是缠绕过程中是不能改变的,这样一来,材料上粘的多余的树脂没有在缠绕的过程中没有办法及时的挤出来,缠绕之后却会溢出来影响缠绕效果和质量,还浪费树脂,造成资源浪费,不能稳定的给予缠绕中的管材恒定的压力就不能保证稳定的生产合格产品。

因此,为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而设计出一种高度可自动调节,保持压力恒定,将多余的树脂全部挤压出来的压力控制系统,正是发明人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竹缠绕复合管生产的压辊压力控制系统,能实现高度可自动调节,保持压力恒定,将多余的树脂全部挤压出来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竹缠绕复合管生产的压辊压力控制系统,其包括压辊A、压力传感器A、支撑架A、销轴、连接基座、支撑板A、夹板、支撑板B、固定板、加固螺栓、动臂、油压缸、油管、油泵、电磁阀组,所述油压缸固定在浸胶装置的设备框架上,所述油压缸通过两根油管与油泵相连接,所述油泵通过导线与电磁阀组相连接,所述电磁阀组通过导线分别连接压力传感器A、压力传感器B,所述动臂左端、右端、中部均设置有销轴,所述动臂为两片钢板结构且中间通过支撑板B连接固定,所述油压缸的输出端连接动臂上右端设置的销轴,所述销轴可在动臂内侧旋转,所述支撑板B的左端外侧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分为上下两块将动臂的左端夹在中间,所述固定板与支撑板B之间通过加固螺栓连接固定,所述支撑板B通过螺栓、螺母、弹簧垫圈、夹板与支撑板A连接固定,所述支撑板A左端连接有连接基座,所述连接基座上方通过销轴连接支撑架A,所述支撑架A上端通过销轴连接有压辊A,所述压辊A侧面分别连接有两个压力传感器A,所述支撑架A的角度可以调节,所述动臂中部的销轴与浸胶装置的设备框架活动连接,使得动臂、油压缸之间形成杠杆机构。

进一步,还包括与压力控制系统配合使用的浸胶装置、缠绕管、托盘、原料,所述浸胶装置的下方链接压力控制系统,所述压力控制系统下方设置有托盘,所述缠绕管设置在压力控制系统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杠杆原理和油压缸相结合,将压辊和托盘等部件改造成活动部件,配以传感器、电磁阀控制油泵,实现了高度可自动调节,保持压力恒定,将多余的树脂全部挤压出来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配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控制系统电路图。

附图标记说明:1-压力控制系统;2-浸胶装置;3-缠绕管;4-托盘;5-原料;6-夹砂装置;7-压辊A;8-压力传感器A;9-支撑架A;10-销轴;11-连接基座;12-支撑板A;13-夹板;14-支撑板B;19-固定板;20-加固螺栓;21-动臂;22-油压缸;23-油管;24-油泵;25-电磁阀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在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参见图1至3是本实用新型装配图、结构图、控制系统电路图,一种用于竹缠绕复合管生产的压辊压力控制系统1,其包括压辊A7、压力传感器A8、支撑架A9、销轴10、连接基座11、支撑板A12、夹板13、支撑板B14、压辊B15、压力传感器B16、支撑架B18、固定板19、加固螺栓20、动臂21、油压缸22、油管23、油泵24、电磁阀组25,油压缸22固定在浸胶装置2的设备框架上,油压缸22通过两根油管23与油泵24相连接,油泵24通过导线与电磁阀组25相连接,电磁阀组25通过导线分别连接压力传感器A8、压力传感器B16,动臂21左端、右端、中部均设置有销轴10,动臂21为两片钢板结构且中间通过支撑板B14连接固定,油压缸22的输出端连接动臂21上右端设置的销轴10,销轴10可在动臂21内侧旋转,支撑板B14的左端外侧连接有固定板19,固定板19分为上下两块将动臂21的左端夹在中间,固定板19与支撑板B14之间通过加固螺栓20连接固定,支撑板B14通过螺栓、螺母、弹簧垫圈、夹板13与支撑板A12连接固定,支撑板A12左端连接有连接基座11,连接基座11上方通过销轴10连接支撑架A9,支撑架A上端通过销轴连接有压辊A7,压辊A7侧面分别连接有两个压力传感器A8,支撑架A9的角度可以调节,动臂21中部的销轴与浸胶装置2的设备框架活动连接,使得动臂21、油压缸22之间形成杠杆机构。

还包括与压力控制系统配1合使用的浸胶装置2、缠绕管3、托盘4、原料5,所述浸胶装置2的下方链接压力控制系统1,所述压力控制系统1下方设置有托盘4,所述缠绕管3设置在压力控制系统1上方。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将压辊A7、压辊B15与原料5、缠绕管3紧密接触,在缠绕的过程中,无论是产生震动或者是缠绕为产生的高度差都会直接反应到压辊A7、压辊B15所受的压力上,压力有变化压力传感器就会将其转变为电信号传输给控制元件,通过压力传感器,并经信号调理后,送入可编程控制器,依据设计的压力,驱动液压缸,自动进行托盘4的上下调节,保持工艺恒定缠绕压力,可编程控制器、显示器、定位传感器(2支)、压力传感器(2件)、信号调理器,成本预计为6000元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杠杆原理和油压缸22相结合,将压辊和托盘4等部件改造成活动部件,配以传感器、电磁阀控制油泵24,实现了高度可自动调节,保持压力恒定,将多余的树脂全部挤压出来的功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