刨花板的冲压成型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96947发布日期:2019-06-22 01:19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刨花板的冲压成型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冲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将木质颗粒冲压成型为刨花板的工艺。



背景技术:

家具是指人类维持正常生活、从事生产实践和开展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器具设施大类,家具也跟随时代的脚步不断发展创新,到如今门类繁多,用料各异,品种齐全,用途不一,是建立工作生活空间的重要基础;在家具生产过程中许多家具需要用到刨花板,刨花板又叫微粒板、颗粒板、蔗渣板,由木材颗粒或其他木质纤维素材料制成的碎料,施加胶粘剂后在热力和压力作用下胶合成的人造板,又称碎料板,把普通刨花板用于家具制造,采用机械化生产,要经过很多道机加工过程,包括锯、铣、刨、钻等各种机加工,因此,要求刨花板必须具有良好的机加工性能,而普通刨花板的特点是:强度低,变形大,握钉力差,机械加工性能不太好。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将木质颗粒冲压成型为刨花板的工艺,整个冲压以及脱模工序全自动化,无需人工操作,降低了劳动强度,

同时冲压成型后的刨花板/块质量更佳。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刨花板的冲压成型工艺,其步骤在于:

s1:进料装置将木质颗粒输送至模具装置内;

所述的模具装置包括安装架体、电动机、旋转机构、模具机构、气管,模具机构用于为木质颗粒冲压成型提供模具,旋转机构用于牵引模具机构做周期性转动,电动机用于为旋转机构运行提供旋转动力,气管与外界气泵接通并用于为模具机构脱模提供压缩气体;

所述的模具机构包括固定框架、模具、固定块、卸料构件,

固定框架用于模具与安装架体之间的连接,模具用于为木质颗粒冲压成型提供冲压区,固定块用于模具与旋转机构之间的动力连接,卸料构件用于使成型后的木块由模具内被脱模;

所述的固定框架上开设有三组接口并分别为进料接口、冲压接口、卸料接口,冲压接口与卸料接口的延伸方向均垂直于地面,且冲压接口位于固定框架最上方、卸料接口位于固定框架最下方,进料接口与冲压接口/卸料接口之间的夹角为直角;

所述的模具活动安装于固定框架内且两者之间构成密封式转动配合,模具的外圆面设置有冲压槽,冲压槽沿模具圆周方向阵列有四组且一组正对于进料接口、一组正对于冲压接口、一组正对于卸料接口、一组背离进料接口;

所述的进料装置于进料接口接通;

通过现有技术或人工操作将木质颗粒倾倒至进料装置内,木质颗粒通过进料装置输送至正对于进料接口的冲压槽;

s2:旋转机构以电动机为动力源并开始运行,其中旋转机构运行一周期中的前四分之一周期中,旋转机构牵引模具同步运行四分之一周期,最终使正对于进料接口并存储满木质颗粒的冲压槽转动至正对于冲压接口;

s3:冲压装置开始运行并对存储满木质颗粒且转动至正对于冲压接口的冲压槽进行冲压工序;

所述的冲压装置设置于冲压接口正上方,冲压装置包括底座、用于对木质颗粒进行冲压工序的冲压机构、用于驱动冲压机构运行的驱动机构、用于控制驱动机构内部动力传递是否断开并最终控制冲压机构是否开启的控制机构;

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用于驱动冲压机构运行的驱动构件、用于接收电动机提供的动力并将其存储的飞轮、用于飞轮与驱动构件之间动力连接的离合构件;

所述的离合构件的运动状态可分为内部动力可传递的传递状态、内部动力断开传递的断开状态,且离合构件的初始状态为断开状态;

所述的控制机构包括连接绳、触发构件、控制构件,触发构件用于感应模具机构的运行状态,控制构件用于控制离合构件的状态切换,连接绳用于触发构件与控制构件之间的信号传递;

所述的触发构件的运动状态可分为待触发状态、已触发状态,触发构件的初始状态为待触发状态;

旋转机构运行一周期中的后四分之三周期中,旋转机构停止牵引模具,同时接收电动机动力并将其传递至旋转机构的带传动构件一从动件使触发构件切换至已触发状态,连接绳将触发构件的状态切换信号传递至控制构件,控制构件运行并使得离合构件切换至传递状态,飞轮以电动机为动力源所积蓄的能量使得离合构件整体转动,并最终通过驱动构件使得冲压机构运行,冲压机构对存储满木质颗粒且转动至正对于冲压接口的冲压槽进行冲压工序,冲压完毕后,触发构件切换至待触发状态,同时离合构件随之切换至断开状态,冲压装置停止运行;

s4:旋转机构继续运行二个周期,此时模具随之同步运行二分之一周期,使得正对于冲压接口并完成冲压工序的冲压槽转动至正对于卸料接口,此时外界气泵提供的压缩气体通过气管进入至该冲压槽内,卸料构件以压缩气体为动力源对该冲压槽内的成型木块进行脱模工序;

进料装置通过进料接口向正对于进料接口的冲压槽内输送木质颗粒后,模具运行四分之三周期并使该冲压槽内的木质颗粒进行冲压、脱模工序的过程中,进料装置依次对剩余三组冲压槽输送木质颗粒,如此往复。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的电动机固定安装于安装架体上,且其输出轴水平布置;

所述的固定框架为两端开口且轴向平行于电动机轴向的圆形筒体结构,固定框架固定安装于安装架体上,且固定框架的两开口端均设置有固定支架,所述的进料接口、冲压接口、卸料接口均开设于固定框架的外圆面;

所述的模具为圆柱体结构,模具同轴活动安装于固定框架内且两者之间构成密封式转动配合,所述的四组冲压槽开设于模具的外圆面;

所述的模具的端面还同轴设置有安装槽,且安装槽与冲压槽的脱模区之间开设有相互接通的出气孔;

所述的固定块固定安装于安装槽内,固定块的侧面设置有与出气孔同轴布置的通气孔,且通气孔对应设置有四组;

所述的固定块背离安装槽槽底的侧面设置有固定轴,且固定轴与模具同轴布置,固定轴上还设置有贯穿其轴向的通孔,且通孔内同轴设置有通气管道,固定轴以轴承安装方式安装于固定框架上,且其动力输入端位于固定框架外部,通气管道固定安装于安装架体上;

所述的通气管道内设置有通气内腔,通气内腔可分为两部分并分别为与通气管道同轴布置的通气段一、与四组通气孔中位于最下方的通气孔接通的通气段二;

所述的气管的一端与通气管道连接接通、另一端与外界气泵连接接通。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的卸料构件设置于冲压槽与固定块之间,且卸料构件对应设置有四组;

所述的冲压槽与安装槽之间还设置有导孔,固定块朝向导孔的侧面设置有与导孔同轴布置的导槽;

所述的卸料构件包括卸料板、卸料弹簧、卸料轴,卸料板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筒体结构,卸料板设置于冲压槽脱模区内且两者之间构成密封性滑动导向配合,并且卸料板开口端朝向冲压槽槽底,卸料板的外圆面还阵列开设有若干组脱模孔;

所述的卸料轴轴向平行于冲压槽槽深方向,卸料轴的一端与卸料板的腔底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导孔并位于导槽内并且该端设置有外置台阶,卸料轴与导孔、外置台阶与导槽之间均构成滑动导向配合;

所述的卸料弹簧套设于卸料轴位于导槽内的部分外部,卸料弹簧使卸料轴做靠近导槽槽底的运动并使得外置台阶与导槽槽底接触;

所述的旋转机构为间歇机构,旋转机构包括中间轴、驱动盘、旋转板,中间轴轴向平行于电动机轴向,中间轴活动安装于安装架体上并可绕自身轴向转动,且中间轴与固定轴动力输入端位于模具的同一侧;

所述的中间轴与电动机之间设置有转轴、带传动构件一,转轴同轴固定于电动机的动力输出端,转轴与中间轴之间通过带传动构件一进行动力连接;

所述的驱动盘同轴固定于中间轴外部,驱动盘背离模具的端面设置有驱动凸起;

所述的旋转板为矩形板体结构,旋转板固定于固定轴动力输入端外部且固定点位于旋转板的大面中间位置处;

所述的旋转板的四角处均设置有呈弧形结构的弧形缺口且弧形缺口朝背离固定轴的方向弯曲、并且弧形缺口为旋转板的间歇区,旋转板上的位于四组间歇区中任意两间歇区之间的部分为引导凸起、且引导凸起对应形成有四组,所述的引导凸起上设置有引导方向垂直于固定轴轴向的引导区、且引导区对应形成有四组,所述的驱动凸起的自由端位于任意一组引导区内。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的进料装置包括第一进料机构、第二进料机构,第一进料机构用于存储木质颗粒并将其运输至第二进料机构,第二进料机构用于将木质颗粒运输至模具装置内;

所述的第二进料机构包括第二进料外壳、安装罩壳、第二运料轴、蜗杆轴,第二进料外壳为两端开口的圆柱壳体结构,且第二进料外壳与进料接口同轴固定连接,第二进料外壳的外圆面顶部还开设有进料嘴;

所述的安装罩壳为设置有安装内腔的壳体结构,且安装罩壳固定于第二进料外壳的开口端,安装罩壳背离第二进料外壳开口的侧面开设有穿设孔一,安装罩壳朝向第二进料外壳开口的侧面开设有穿设孔二,安装罩壳平行于第二进料外壳轴向的侧面开设有穿设孔三;

所述的第二运料轴同轴活动安装于第二进料外壳内并可绕自身轴向转动,且第二运料轴的一端穿过穿设孔一、穿设孔二并位于安装罩壳外部,第二运料轴外圆面设置有呈螺旋状的第二运料片板;

所述的蜗杆轴轴向平行于电动机轴向,蜗杆轴活动安装于安装罩壳内并可绕自身轴向转动,且其动力输入端穿过穿设孔三并位于安装罩壳外部;

所述的蜗杆轴与转轴之间设置有带传动构件三且两者之间通过带传动构件三进行动力连接,蜗杆轴与第二运料轴之间设置有涡轮蜗杆构件二且两者之间通过涡轮蜗杆构件二进行动力连接;

所述的第一进料机构包括第一进料外壳、搅拌构件、第一运料轴,第一进料外壳为两端开口且轴向垂直于地面的圆台形壳体结构,并且第一进料外壳的小端固定于进料嘴;

所述的第一运料轴同轴活动安装于第一进料外壳内并可绕自身轴向转动,第一运料轴外圆面设置有呈螺旋状的第一运料片板;

所述的搅拌构件包括搅拌板、搅拌杆、固定杆,固定杆水平布置且固定于第一运料轴的顶端,搅拌板与搅拌杆均固定于固定杆的自由端,搅拌构件沿第一运料轴的圆周方向阵列有若干组;

所述的第一运料轴与第二运料轴之间设置有带传动构件二、齿轮轴、锥齿轮构件,第一进料外壳的外表面开设有穿设孔四,齿轮轴轴向平行于第二运料轴轴向,齿轮轴活动安装于第一进料外壳内并可绕自身轴向转动,且齿轮轴的动力输入端穿过穿设孔四并位于第一进料外壳外部;

所述的齿轮轴动力输入端与第二运料轴之间通过带传动构件二进行动力连接,齿轮轴动力输出端与第一运料轴之间通过锥齿轮构件进行动力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的底座水平固定于安装架体顶部,且底座上开设有与冲压接口同轴布置的滑孔,冲压机构包括导柱、冲压杆、冲压锤,导柱的引导方向垂直于地面且导柱固定于底座上端面;

所述的冲压杆的延伸方向垂直于地面,冲压杆的一端位于底座上方、另一端穿过滑孔并位于底座下方并且与冲压锤固定连接,冲压杆与滑孔之间构成滑动导向配合,冲压杆位于底座上方的部分还设置有导向凸起,且导向凸起与导柱之间构成滑动导向配合;

所述的底座上沿电动机轴向依次设置有支撑架一、支撑架二、支撑架三、支撑架四,且冲压机构位于支撑架二与支撑架三之间;

所述的驱动构件包括驱动轴一、驱动轴二,驱动轴一与驱动轴二的轴向均平行于电动机轴向且两者之间呈同轴布置,驱动轴一活动安装于支撑架一与支撑架二之间并可绕自身轴向转动,且驱动轴一的动力输出端位于支撑二与支撑架三之间,驱动轴二活动安装于支撑架三与支撑架四之间并可绕自身轴向转动,且驱动轴二的动力输出端位于支撑二与支撑架三之间;

所述的驱动构件还包括驱动板一、驱动板二、驱动杆,驱动板一固定于驱动轴一动力输出端且固定点位于驱动板一的中间位置处,驱动板二固定于驱动轴二动力输出端且固定点位于驱动板二的中间位置处;

所述的驱动板一与驱动板二位于驱动轴一同一侧的端部之间固定有轴向平行于驱动轴一轴向的连接轴,驱动板一/驱动板二的另一端部均设置有用于平衡振动的平衡板;

所述的驱动杆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套筒并通过连接套筒安装于连接轴外部,连接套筒与连接轴之间构成转动配合,驱动杆的另一端与冲压杆铰接且铰接轴芯线平行于连接轴轴向。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的飞轮设置有两组并分别为飞轮一、飞轮二,飞轮一安装于驱动轴一上、飞轮二安装于驱动轴二上;

所述的飞轮一通过轴承同轴活动安装于驱动轴一位于支撑一与支撑架二之间部分的外部,飞轮一朝向冲压机构的端面同轴设置有安装凸起一、背离冲压机构的端面同轴设置有安装凸起二,安装凸起一与安装凸起二均呈环形结构;

所述的飞轮一与转轴之间设置有动力传递机构并且两者之间通过动力传递机构进行动力传递,动力传递机构包括带传动构件四、带传动构件五、传递轴,传递轴轴向平行于转轴轴向,传递轴活动安装于四组支撑架上并可绕自身轴向转动,传递轴与转轴之间通过带传动构件四进行动力连接,传递轴与安装凸起一之间通过带传动构件五进行动力连接;

所述的飞轮一、驱动轴一之间的连接关系与飞轮二、驱动轴二之间的连接关系一致,且动力传递机构对应设置有两组。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的离合构件设置有两组并分别为离合构件一、离合构件二,离合构件一设置于飞轮一与支撑架一之间,离合构件二设置于飞轮二与支撑架四之间;

所述的离合构件一包括离合壳体、离合轴,离合壳体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圆柱壳体结构,且开口端匹配安装有离合端盖;

所述的离合壳体的封闭端同轴开设有避让孔一,且避让孔一的孔口处设置有安装凸起三,安装凸起三与安装凸起二之间以键连接方式进行固定连接,驱动轴一的动力输入端穿过避让孔一并位于离合壳体内;

所述的离合端盖同轴开设有避让孔二,离合轴与驱动轴一同轴布置,离合轴活动安装于支撑架一上并可绕自身轴向转动,且离合轴的一端穿过避让孔二并位于离合壳体内,并且该端同轴设置有导向盘,导向盘背离离合轴的端面同轴设置有安装凸起四,安装凸起四与驱动轴一动力输入端之间以键连接方式进行固定连接;

所述的离合壳体与离合轴之间设置有离合件并且两者之间通过离合件进行动力传递/断开,离合件设置于离合壳体内;

所述的离合件包括离合套筒、离合块、连接杆,离合套筒活动套设于离合轴外部,且两者之间构成滑动导向配合,离合套筒的一端穿过避让孔二并位于离合端盖与支撑架一之间的区域,且该端设置有呈环形结构的夹持槽,离合套筒的另一端设置有铰接凸起,驱动轴一位于离合套筒与导向盘之间的部分套设有离合弹簧,离合弹簧的弹力使离合套筒做靠近支撑架一的运动;

所述的连接杆的一端与铰接凸起铰接且铰接轴芯线为离合套筒在该点处的切线方向、另一端与离合块以铰接方式连接,连接杆、离合块之间的铰接轴芯线平行于连接杆、铰接凸起之间的铰接轴芯线;

所述的离合块与离合壳体腔壁之间设置有连接件,连接件包括设置于离合壳体腔壁上的内花键、设置于离合块上的外花键;

所述的导向盘端面上正对于离合块的部分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设置有离合导杆,且离合导杆的引导方向平行于导向盘在该点处的直径方向;

所述的离合块上设置有滑动凸起,且滑动凸起与离合导杆之间构成滑动导向配合;

所述的离合块、连接杆沿离合套筒的圆周方向阵列设置有若干组;

所述的离合构件一、飞轮一、驱动轴一之间的连接关系与离合构件二、飞轮二、驱动轴二之间的连接关系一致;

所述的离合构件的运动状态可分为内部动力可传递的传递状态、内部动力断开传递的断开状态,且离合构件的初始状态为断开状态。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进料装置将木质颗粒输送至模具装置内,并通过冲压装置对木质颗粒进行冲压,整个冲压以及脱模工序全自动化,无需人工操作,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进料装置进料时会对木质颗粒进行搅拌,使其运输至模具装置内后呈均匀分布,冲压成型后的刨花板/块质量更佳,除此之外,冲压装置与模具装置之间共用同一动力源,减小了两者配合并对木质颗粒进行冲压的过程中的误差,冲压过程更加平稳顺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模具装置与进料装置的配合图。

图3为本发明的模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模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模具机构与气管的配合图。

图6为本发明的固定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模具机构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模具的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的模具机构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固定块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发明的旋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进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第二进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第二进料机构的剖视图。

图15为本发明的第一进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的第一进料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的第一进料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的冲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的冲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的冲压机构与驱动机构的配合图。

图21为本发明的冲压机构与驱动机构的配合图。

图22为本发明的冲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的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的飞轮、动力传递机构、电动机的配合图。

图25为本发明的飞轮的剖视图。

图26为本发明的飞轮与离合构件的配合图。

图27为本发明的飞轮与离合构件的配合剖视图。

图28为本发明的离合壳体、离合轴、飞轮、驱动轴一的配合图。

图29为本发明的离合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0为本发明的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1为本发明的触发构件的剖视图。

图32为本发明的行程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3为本发明的控制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刨花板的冲压成型工艺,其步骤在于:

s1:进料装置200将木质颗粒输送至模具装置100内;

通过现有技术或人工操作将木质颗粒倾倒至进料装置200内,木质颗粒通过进料装置200输送至正对于进料接口1411的冲压槽1421;

s2:旋转机构130以电动机110为动力源并开始运行,其中旋转机构130运行一周期中的前四分之一周期中,旋转机构130牵引模具1420同步运行四分之一周期,最终使正对于进料接口1411并存储满木质颗粒的冲压槽1421转动至正对于冲压接口1412;

s3:冲压装置300开始运行并对存储满木质颗粒且转动至正对于冲压接口1412的冲压槽1421进行冲压工序;

旋转机构130运行一周期中的后四分之三周期中,旋转机构130停止牵引模具1420,同时接收电动机110动力并将其传递至旋转机构130的带传动构件一120从动件使触发构件3320切换至已触发状态,连接绳3310将触发构件3320的状态切换信号传递至控制构件3340,控制构件3340运行并使得离合构件3230切换至传递状态,飞轮3220以电动机110为动力源所积蓄的能量使得离合构件3230整体转动,并最终通过驱动构件3210使得冲压机构310运行,冲压机构310对存储满木质颗粒且转动至正对于冲压接口1412的冲压槽1421进行冲压工序,冲压完毕后,触发构件3320切换至待触发状态,同时离合构件3230随之切换至断开状态,冲压装置300停止运行;

s4:旋转机构130继续运行二个周期,此时模具1420随之同步运行二分之一周期,使得正对于冲压接口1412并完成冲压工序的冲压槽1421转动至正对于卸料接口1413,此时外界气泵提供的压缩气体通过气管150进入至该冲压槽1421内,卸料构件1440以压缩气体为动力源对该冲压槽1421内的成型木块进行脱模工序;

进料装置200通过进料接口1411向正对于进料接口1411的冲压槽1421内输送木质颗粒后,模具1420运行四分之三周期并使该冲压槽1421内的木质颗粒进行冲压、脱模工序的过程中,进料装置200依次对剩余三组冲压槽1421输送木质颗粒,如此往复。

本发明采用模具装置与冲压装置对木质颗粒进行冲压成型的优越性在于,通过进料装置将木质颗粒输送至模具装置内,并通过冲压装置对木质颗粒进行冲压,整个冲压以及脱模工序全自动化,无需人工操作,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进料装置进料时会对木质颗粒进行搅拌,使其运输至模具装置内后呈均匀分布,冲压成型后的刨花板/块质量更佳,除此之外,冲压装置与模具装置之间共用同一动力源,减小了两者配合并对木质颗粒进行冲压的过程中的误差,冲压过程更加平稳顺利。

木质颗粒冲压成型机,包括模具装置100、进料装置200、冲压装置300,模具装置100用于为木质颗粒冲压成型提供模具,进料装置200用于将木质颗粒运输至模具装置100内,冲压装置300用于对模具装置100内的木质颗粒进行冲压工序。

操作人员通过现有技术或手动操作将木质颗粒倾倒至进料装置200内,随后进料装置200装置开始运行并自动将木质颗粒运输至模具装置100用于木质颗粒冲压成型的区域内,而后模具装置100运行并使冲压成型区域位于冲压装置300的正下方,而后冲压装置300运行并对模具装置100内的木质颗粒进行冲压工艺,使其成型,而后模具装置100继续运行并使冲压成型区域朝向地面,此时模具装置100开始脱模,即使冲压成型后的木块由冲压成型区被推送出。

所述的模具装置100包括安装架体、电动机110、旋转机构130、模具机构140、气管150,模具机构140用于为木质颗粒冲压成型提供模具,旋转机构130用于牵引模具机构140做周期性转动,电动机110用于为旋转机构130运行提供旋转动力,气管150与外界气泵接通并用于为模具机构140脱模提供压缩气体。

所述的电动机110固定安装于安装架体上,且其输出轴水平布置。

所述的模具机构140包括固定框架1410、模具1420、固定块1430、卸料构件1440,

固定框架1410用于模具1420与安装架体之间的连接,模具1420用于为木质颗粒冲压成型提供冲压区,固定块1430用于模具1420与旋转机构130之间的动力连接,卸料构件1440用于使成型后的木块由模具1420内被脱模。

所述的固定框架1410为两端开口且轴向平行于电动机110轴向的圆形筒体结构,固定框架1410固定安装于安装架体上,且固定框架1410的两开口端均设置有固定支架。

所述的固定框架1410的外圆面开设有三组接口并分别为进料接口1411、冲压接口1412、卸料接口1413,冲压接口1412与卸料接口1413的延伸方向均垂直于地面,且冲压接口1412位于固定框架1410最上方、卸料接口1413位于固定框架1410最下方,进料接口1411延伸方向平行于地面并垂直于电动机110轴向,且进料接口1411与冲压接口1412/卸料接口1413之间的夹角为直角。

所述的模具1420为圆柱体结构,模具1420同轴活动安装于固定框架1410内且两者之间构成密封式转动配合,模具1420的外圆面设置有冲压槽1421,冲压槽1421沿模具1420圆周方向阵列有四组且一组正对于进料接口1411、一组正对于冲压接口1412、一组正对于卸料接口1413、一组背离进料接口1411,冲压槽1421沿自身槽深方向可分为两段并分别为靠近槽口的冲压区、靠近槽底的脱模区,且脱模区尺寸小于冲压区尺寸。

所述的模具1420的端面还同轴设置有安装槽1422,且安装槽1422与冲压槽1421的脱模区之间开设有相互接通的出气孔1423。

进料装置200可通过进料接口1411、正对于进料接口1411的冲压槽1421向模具1420内输送木质颗粒;冲压装置300可通过冲压接口1412、正对于冲压接口1412的冲压槽1421对木质颗粒进行冲压工序;成型后的木块可通过卸料接口1413、正对于卸料接口1413的冲压槽1421进行脱模工序。

所述的固定块1430固定安装于安装槽1422内,固定块1430的侧面设置有与出气孔1423同轴布置的通气孔1432,且通气孔1432对应设置有四组。

所述的固定块1430背离安装槽1422槽底的侧面设置有固定轴1431,且固定轴1431与模具1420同轴布置,固定轴1431上还设置有贯穿其轴向的通孔,且通孔内同轴设置有通气管道1433。

具体的,固定轴1431以轴承安装方式安装于固定框架1410上,且其动力输入端位于固定框架1410外部,通气管道1433固定安装于安装架体上。

所述的通气管道1433内设置有通气内腔1434,通气内腔1434可分为两部分并分别为与通气管道1433同轴布置的通气段一、与四组通气孔1432中位于最下方的通气孔1432接通的通气段二。

所述的气管150的一端与通气管道1433连接接通、另一端与外界气泵连接接通。

旋转机构130可使固定轴1431绕自身轴向做周期性转动,从而使模具1420做周期性转动;外界气泵提供的压缩气体可通过气管150、通气管道1433进入至四组冲压槽1421中位于最下方的冲压槽4121内,同时卸料构件1440以压缩气体为动力源并对成型后的木块进行脱模工序。

所述的卸料构件1440设置于冲压槽1421与固定块1430之间,且卸料构件1440对应设置有四组。

所述的冲压槽1421与安装槽1422之间还设置有导孔,固定块1430朝向导孔的侧面设置有与导孔同轴布置的导槽。

所述的卸料构件1440包括卸料板1441、卸料弹簧1442、卸料轴,卸料板1441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筒体结构,卸料板1441设置于冲压槽1421脱模区内且两者之间构成密封性滑动导向配合,并且卸料板1441开口端朝向冲压槽1421槽底,卸料板1441的外圆面还阵列开设有若干组脱模孔。

所述的卸料轴轴向平行于冲压槽1421槽深方向,卸料轴的一端与卸料板1441的腔底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导孔并位于导槽内并且该端设置有外置台阶,卸料轴与导孔、外置台阶与导槽之间均构成滑动导向配合。

所述的卸料弹簧1442套设于卸料轴位于导槽内的部分外部,卸料弹簧1442使卸料轴做靠近导槽槽底的运动并使得外置台阶与导槽槽底接触。

压缩气体进入至四组冲压槽1421中位于最下方的冲压槽1421脱模区内,此时冲压槽4121槽底、卸料板1441腔底之间的区域压强增大,使得卸料板1441做远离冲压槽4121槽底的运动,直至脱模孔与冲压槽1421冲压区接通后,压缩气体通过脱模孔进入至冲压槽1421冲压区,并将成型后的木块由冲压槽1421内被顶出,木块完成脱模工序。

所述的旋转机构130为间歇机构,旋转机构130包括中间轴131、驱动盘132、旋转板134,中间轴131轴向平行于电动机110轴向,中间轴131活动安装于安装架体上并可绕自身轴向转动,且中间轴131与固定轴1431动力输入端位于模具1420的同一侧。

所述的中间轴131与电动机110之间设置有转轴、带传动构件一120,转轴同轴固定于电动机110的动力输出端,转轴与中间轴131之间通过带传动构件一120进行动力连接。

所述的驱动盘132同轴固定于中间轴131外部,驱动盘132背离模具1420的端面设置有驱动凸起133。

所述的旋转板134为矩形板体结构,旋转板134固定于固定轴1431动力输入端外部且固定点位于旋转板134的大面中间位置处。

所述的旋转板134的四角处均设置有呈弧形结构的弧形缺口且弧形缺口朝背离固定轴1431的方向弯曲、并且弧形缺口为旋转板134的间歇区135,旋转板134上的位于四组间歇区135中任意两间歇区135之间的部分为引导凸起136、且引导凸起136对应形成有四组,所述的引导凸起136上设置有引导方向垂直于固定轴1431轴向的引导区137、且引导区137对应形成有四组,所述的驱动凸起133的自由端位于任意一组引导区137内。

电动机110通过转轴、带传动构件一120使中间轴131转动,中间轴131转动一周期的过程中,前四分之一周期内,通过驱动凸起133与引导区137之间的配合使得固定轴1431同步转动,后四分之三周期内,驱动凸起133脱离引导区137,固定轴1431未能继续同步转动,从而使得中间轴131转动一周期时固定轴1431转动四分之一周期。

模具装置100的工作过程,具体表现为:进料装置200通过进料接口1411向正对于进料接口1411的冲压槽1421内输送木质颗粒,而后旋转机构130开始运行并牵引模具机构140同步运行,其中旋转机构130运行一周期时模具机构140运行四分之一周期,最终使正对于进料接口1411并存储满木质颗粒的冲压槽1421转动至正对于冲压接口1412,此时冲压装置300开始运行并对该冲压槽1412进行冲压工序,冲压完毕后,旋转机构130继续运行二周期并使模具机构140运行二分之一周期,此时该冲压槽1412正对于卸料接口1413,并且压缩气体可进入至该冲压槽1412内,卸料构件1440对该冲压槽1412内的成型木块进行脱模工序;

进料装置200通过进料接口1411向正对于进料接口1411的冲压槽1421内输送木质颗粒后,模具机构140运行四分之三周期并使该冲压槽1421内的木质颗粒进行冲压、脱模工序的过程中,进料装置200依次对剩余三组冲压槽1421输送木质颗粒,如此往复。

所述的进料装置200包括第一进料机构210、第二进料机构220,第一进料机构210用于存储木质颗粒并将其运输至第二进料机构220,第二进料机构220用于将木质颗粒运输至模具装置100内。

所述的第二进料机构220包括第二进料外壳222、安装罩壳223、第二运料轴224、蜗杆轴225,第二进料外壳222为两端开口的圆柱壳体结构,且第二进料外壳222与进料接口1411同轴固定连接,第二进料外壳222的外圆面顶部还开设有进料嘴。

所述的安装罩壳223为设置有安装内腔的壳体结构,且安装罩壳223固定于第二进料外壳222的开口端,安装罩壳223背离第二进料外壳222开口的侧面开设有穿设孔一,安装罩壳223朝向第二进料外壳222开口的侧面开设有穿设孔二,安装罩壳223平行于第二进料外壳222轴向的侧面开设有穿设孔三。

所述的第二运料轴224同轴活动安装于第二进料外壳222内并可绕自身轴向转动,且第二运料轴224的一端穿过穿设孔一、穿设孔二并位于安装罩壳223外部,第二运料轴224外圆面设置有呈螺旋状的第二运料片板。

所述的蜗杆轴225轴向平行于电动机110轴向,蜗杆轴225活动安装于安装罩壳223内并可绕自身轴向转动,且其动力输入端穿过穿设孔三并位于安装罩壳223外部。

所述的蜗杆轴225与转轴之间设置有带传动构件三221且两者之间通过带传动构件三221进行动力连接,蜗杆轴225与第二运料轴224之间设置有涡轮蜗杆构件二226且两者之间通过涡轮蜗杆构件二226进行动力连接。

第一进料机构210通过进料嘴将木质颗粒运输至第二进料外壳222内,同时带传动构件三221、涡轮蜗杆构件二226配合并将电动机110动力传递至第二运料轴224并使其转动,第二运料轴224转动并牵引第二运料片板同步转动,由于第二运料片板呈螺旋状,从而将木质颗粒运输至进料接口1411内,即运输至模具装置100内。

所述的第一进料机构210包括第一进料外壳211、搅拌构件、第一运料轴215,第一进料外壳211为两端开口且轴向垂直于地面的圆台形壳体结构,并且第一进料外壳211的小端固定于进料嘴。

所述的第一运料轴215同轴活动安装于第一进料外壳211内并可绕自身轴向转动,第一运料轴215外圆面设置有呈螺旋状的第一运料片板。

所述的搅拌构件包括搅拌板216、搅拌杆217、固定杆,固定杆水平布置且固定于第一运料轴215的顶端,搅拌板216与搅拌杆217均固定于固定杆的自由端,搅拌构件沿第一运料轴215的圆周方向阵列有若干组。

所述的第一运料轴215与第二运料轴224之间设置有带传动构件二212、齿轮轴213、锥齿轮构件214,第一进料外壳211的外表面开设有穿设孔四,齿轮轴213轴向平行于第二运料轴224轴向,齿轮轴213活动安装于第一进料外壳211内并可绕自身轴向转动,且齿轮轴213的动力输入端穿过穿设孔四并位于第一进料外壳211外部。

所述的齿轮轴213动力输入端与第二运料轴224之间通过带传动构件二212进行动力连接,齿轮轴213动力输出端与第一运料轴215之间通过锥齿轮构件214进行动力连接。

通过现有技术或手动操作将木质颗粒倾倒至第一进料外壳211内,而后通过带传动构件二212、齿轮轴213、锥齿轮构件214使得第一运料轴215绕自身轴向转动,第一运料轴215转动并牵引第一运料片板同步转动,由于第一运料片板呈螺旋状,从而将木质颗粒运输至第二进料外壳222内。

所述的冲压装置300设置于冲压接口1412正上方,冲压装置300包括底座、用于对木质颗粒进行冲压工序的冲压机构310、用于驱动冲压机构310运行的驱动机构320、用于控制驱动机构320内部动力传递是否断开并最终控制冲压机构310是否开启的控制机构330。

所述的底座水平固定于安装架体顶部,且底座上开设有与冲压接口1412同轴布置的滑孔,冲压机构310包括导柱311、冲压杆312、冲压锤313,导柱311引导方向垂直于地面且导柱311固定于底座上端面。

所述的冲压杆312的延伸方向垂直于地面,冲压杆312的一端位于底座上方、另一端穿过滑孔并位于底座下方并且与冲压锤313固定连接,冲压杆312与滑孔之间构成滑动导向配合,冲压杆312位于底座上方的部分还设置有导向凸起,且导向凸起与导柱之间构成滑动导向配合。

正对于进料接口1411且存满木质颗粒的冲压槽1421运动至正对于冲压接口1412时,控制机构330运行并使驱动机构320内部动力可传递,而后驱动机构320以电动机110动力为动力源并驱动冲压杆312做靠近/远离地面的运动,即冲压机构310进行冲压工序。

所述的驱动机构320包括用于驱动冲压机构310运行的驱动构件3210、用于接收电动机110提供的动力并将其存储的飞轮3220、用于飞轮3220与驱动构件3210之间动力连接的离合构件3230。

所述的底座上沿电动机110轴向依次设置有支撑架一、支撑架二、支撑架三、支撑架四,且冲压机构310位于支撑架二与支撑架三之间。

所述的驱动构件3210包括驱动轴一3211、驱动轴二3212,驱动轴一3211与驱动轴二3212的轴向均平行于电动机110轴向且两者之间呈同轴布置,驱动轴一3211活动安装于支撑架一与支撑架二之间并可绕自身轴向转动,且驱动轴一3211的动力输出端位于支撑二与支撑架三之间,驱动轴二3212活动安装于支撑架三与支撑架四之间并可绕自身轴向转动,且驱动轴二3212的动力输出端位于支撑二与支撑架三之间。

所述的驱动构件3210还包括驱动板一3213、驱动板二3214、驱动杆3216,驱动板一3213固定于驱动轴一3211动力输出端且固定点位于驱动板一3213的中间位置处,驱动板二3214固定于驱动轴二3212动力输出端且固定点位于驱动板二3214的中间位置处。

所述的驱动板一3213与驱动板二3214位于驱动轴一3211同一侧的端部之间固定有轴向平行于驱动轴一3211轴向的连接轴3215,驱动板一3213/驱动板二3214的另一端部均设置有用于平衡振动的平衡板。

所述的驱动杆3216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套筒并通过连接套筒安装于连接轴3215外部,连接套筒与连接轴3215之间构成转动配合,驱动杆3216的另一端与冲压杆312铰接且铰接轴芯线平行于连接轴3215轴向。

通过飞轮3220、离合构件3230使驱动轴一3211/驱动轴二3212绕自身轴向转动,而后通过驱动板一3213/驱动板二3214使得连接轴3215绕驱动轴一3211轴向转动,从而通过驱动杆3216使得冲压杆312做靠近/远离地面的运动。

所述的飞轮3220设置有两组并分别为飞轮一、飞轮二,飞轮一安装于驱动轴一3211上、飞轮二安装于驱动轴二3212上。

所述的飞轮一通过轴承同轴活动安装于驱动轴一3211位于支撑一与支撑架二之间部分的外部,飞轮一朝向冲压机构310的端面同轴设置有安装凸起一3221、背离冲压机构310的端面同轴设置有安装凸起二3222,安装凸起一3221与安装凸起二3222均呈环形结构。

所述的飞轮一与转轴之间设置有动力传递机构340并且两者之间通过动力传递机构340进行动力传递,动力传递机构340包括带传动构件四341、带传动构件五342、传递轴343,传递轴343轴向平行于转轴轴向,传递轴343活动安装于四组支撑架上并可绕自身轴向转动,传递轴343与转轴之间通过带传动构件四341进行动力连接,传递轴343与安装凸起一3221之间通过带传动构件五342进行动力连接。

所述的飞轮一、驱动轴一3211之间的连接关系与飞轮二、驱动轴二3212之间的连接关系一致,且动力传递机构340对应设置有两组。

通过动力传递机构340将电动机110动力传递至飞轮一/二并使其转动,且飞轮一/二转动与驱动轴一3211/驱动轴二3212转动之间互不干涉。

所述的离合构件3230设置有两组并分别为离合构件一、离合构件二,离合构件一设置于飞轮一与支撑架一之间,离合构件二设置于飞轮二与支撑架四之间。

所述的离合构件一包括离合壳体3231、离合轴3232,离合壳体3231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圆柱壳体结构,且开口端匹配安装有离合端盖。

所述的离合壳体3231的封闭端同轴开设有避让孔一,且避让孔一的孔口处设置有安装凸起三,安装凸起三与安装凸起二3222之间以键连接方式进行固定连接,驱动轴一3211的动力输入端穿过避让孔一并位于离合壳体3231内。

所述的离合端盖同轴开设有避让孔二,离合轴3232与驱动轴一3211同轴布置,离合轴3232活动安装于支撑架一上并可绕自身轴向转动,且离合轴3232的一端穿过避让孔二并位于离合壳体3231内,并且该端同轴设置有导向盘3233,导向盘3233背离离合轴3232的端面同轴设置有安装凸起四,安装凸起四与驱动轴一3211动力输入端之间以键连接方式进行固定连接。

所述的离合壳体3231与离合轴3232之间设置有离合件并且两者之间通过离合件进行动力传递/断开,离合件设置于离合壳体3231内。

所述的离合件包括离合套筒3234、离合块3235、连接杆3236,离合套筒3234活动套设于离合轴3232外部,且两者之间构成滑动导向配合,离合套筒3234的一端穿过避让孔二并位于离合端盖与支撑架一之间的区域,且该端设置有呈环形结构的夹持槽,离合套筒3234的另一端设置有铰接凸起,驱动轴一3211位于离合套筒3234与导向盘3233之间的部分套设有离合弹簧,离合弹簧的弹力使离合套筒3234做靠近支撑架一的运动。

所述的连接杆3236的一端与铰接凸起铰接且铰接轴芯线为离合套筒3234在该点处的切线方向、另一端与离合块3235以铰接方式连接,连接杆3236、离合块3235之间的铰接轴芯线平行于连接杆3236、铰接凸起之间的铰接轴芯线。

所述的离合块3235与离合壳体3231腔壁之间设置有连接件,连接件包括设置于离合壳体3231腔壁上的内花键、设置于离合块3235上的外花键。

所述的导向盘3233端面上正对于离合块3235的部分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设置有离合导杆3237,且离合导杆3237的引导方向平行于导向盘3233在该点处的直径方向。

所述的离合块3231上设置有滑动凸起,且滑动凸起与离合导杆3237之间构成滑动导向配合。

优选的,离合块3235、连接杆3236沿离合套筒3234的圆周方向阵列设置有若干组。

所述的离合构件一、飞轮一、驱动轴一3211之间的连接关系与离合构件二、飞轮二、驱动轴二3212之间的连接关系一致。

所述的离合构件3230的运动状态可分为内部动力可传递的传递状态、内部动力断开传递的断开状态,且离合构件3230的初始状态为断开状态。

控制机构330推动离合套筒3234做靠近导向盘3233的运动,从而使离合块3235沿离合导杆3237引导方向做靠近离合壳体3231腔壁的运动,最终使设置于离合块3235上的外花键位于设置于离合壳体3231腔壁上的内花键内,即离合构件3230切换至传递状态;控制机构330撤销对离合套筒3234的推动,离合构件3230在离合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切换至断开状态。

驱动机构320的工作过程,具体表现为:动力传递机构340接收电动机110动力并将其传递至飞轮3220,飞轮3220进行蓄能,当正对于进料接口1411且存满木质颗粒的冲压槽1421运动至正对于冲压接口1412时,控制机构330运行并使离合构件3230由断开状态切换至传递状态,此时飞轮3220转动并通过离合构件3230、驱动构件3210使冲压机构310对木质颗粒进行冲压工序,冲压完毕后,控制机构330撤销对离合套筒3234的推动,离合构件3230在离合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切换至断开状态,此时冲压机构310停止冲压。

所述的控制机构330包括连接绳3310、触发构件3320、控制构件3340,触发构件3320用于感应模具机构140的运行状态,控制构件3340用于控制离合构件3230的状态切换,连接绳3310用于触发构件3320与控制构件3340之间的信号传递。

所述的触发构件3320包括触发外壳3321、触发导杆3322,触发外壳3321为设置有容纳内腔的壳体结构,且触发外壳3321水平固定于安装架体上,触发外壳3321平行于电动机110轴向的一侧面开设有引导孔一、另一侧面开设有引导孔二。

所述的触发导杆3322的引导方向平行于地面并垂直于电动机110轴向,触发导杆3322的一端位于触发外壳3321内且该端设置有固定板3323,触发导杆3322的另一端穿过引导孔一并位于触发外壳3321外部并且该端为触发端。

所述的触发导杆3322位于引导孔一与固定板3323之间的部分套设有触发弹簧3324,触发弹簧3324的弹力使触发导杆3322做靠近引导孔二的运动。

所述的触发导杆3322的触发端与带传动构件一120的从动件之间设置有感应件,感应件包括固定于触发导杆3322的触发杆3325、设置于带传动构件一120从动件的触发凸起3326,且触发杆3325与触发凸起3326之间可相互接触。

所述的触发构件3320的运动状态可分为触发凸起3326与触发杆3325未接触的待触发状态、触发凸起3326与触发杆3325接触的已触发状态,触发构件3320的初始状态为待触发状态。

带传动构件一120接收电动机110动力并将其传递至中间轴131的过程中,前四分之一周期内,触发凸起3326与触发杆3325始终未接触,即触发构件3320处于待触发状态,后四分之三周期内,触发凸起3326跟随带传动构件一120从动件转动至位于触发杆3325朝向触发外壳3321的一侧,且触发凸起3326与触发杆3325接触,即触发构件3320切换至已触发状态,此时带传动构件一120从动件转动转动并通过触发杆3325与触发凸起3326配合使得触发导杆3322做远离引导孔二的运动,并且通过连接绳3310将运动位移传递至控制构件3340,使得控制构件3340运行并推动离合套筒3234运动,离合构件3230切换至传递状态;后四分之三周期运动完毕后,触发凸起3326与触发杆3325之间又脱离接触,此时触发构件3320在触发弹簧3324弹力作用下切换至待触发状态,同时控制构件3340撤销对离合套筒3234的推动,使离合构件3230切换至断开状态,如此往复。

更为具体的,在连接绳3310将触发信号传递至控制构件3340的过程中,由于控制构件3340是通过推动离合套筒3234,从而使离合构件3230切换至传递状态,同时由于触发构件3320与控制构件3340之间是通过位移作为信号传递,使得触发构件3320的运动位移远大于离合构件3230状态切换时的内部运动位移,导致控制机构330无法有效运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所述的触发构件3320与控制构件3340之间设置有行程构件3330。

所述的行程构件3330包括行程杆3331、行程导杆3333、拉杆3335,所述的底座上端面还设置有紧固支架,所述的行程杆3331延伸方向平行于电动机110轴向,行程杆3331活动安装于紧固支架上并可沿自身延伸方向运动,行程杆3331朝向触发构件3320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板一3332、另一端设置有抵触台阶,行程杆3331位于抵触台阶与紧固支架的部分套设有复位弹簧3338,复位弹簧3338的弹力使行程杆3331做远离触发构件3320的运动。

所述的连接板一3332背离行程杆3331的侧面设置有行程导杆3333,行程导杆3333引导方向平行于行程杆3331延伸方向,且行程导杆3333沿垂直于地面的方向设置有两组,行程导杆3333背离连接板一3332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板二3334。

所述的连接板二3334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导向孔,所述的拉杆3335的延伸方向平行于行程导杆3333的引导方向,拉杆3335的一端位于连接板二3334背离连接板一3332的一侧、另一端穿过导向孔并位于连接板一3332与连接板二3334之间并且该端设置有拉板3336,拉板3336上开设有套孔且拉板3336通过套孔安装于行程导杆3333外部,拉杆3335与连接板二3334之间、拉板3336与行程导杆3333之间均构成滑动导向配合。

所述的行程导杆3333位于连接板二3334与拉板3336之间的部分套设有行程弹簧3337。

所述的连接绳3310的一端与固定板3323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设置于触发外壳3321的引导孔二并与拉杆3335固定连接。

触发导杆3322做远离引导孔二的运动过程中,通过连接绳3310使得行程杆3331做靠近触发构件3320的运动,行程杆3331运动过程中,部分位移通过控制构件3340推动离合套筒3234,使得离合构件3230切换至传递状态,另一部分位移转换为行程弹簧3337的压缩位移。

所述的控制构件3340包括旋转杆3341、转动构件、控制导杆3345、夹持构件,旋转杆3341活动安装于紧固支架上且安装点位于旋转杆3341的中间位置处,旋转杆3341的中间位置处还设置有旋转轴3342,旋转轴3342轴向平行于地面并垂直于电动机110轴向。

所述的转动构件设置于旋转轴3342与行程杆3331之间,转动构件包括滑块3343、摆杆3344,滑块3343固定安装于行程杆3331外部,摆杆3344的一端开设有套接孔并通过套接孔活动套接于旋转轴3342外部,摆杆3344的另一端与滑块3343铰接且铰接中心线平行于旋转轴3342轴向、并且铰接处设置有滑槽。

行程杆3331做靠近触发构件3320的运动并牵引滑块3343同步运动,滑块3343运动并通过摆杆3344牵引旋转轴3342绕自身轴向转动,旋转轴3342转动并牵引旋转杆3341同步转动。

所述的控制导杆3345的引导方向平行于行程杆3331的延伸方向,且控制导杆3345固定于四组支撑架上。

所述的夹持构件包括牵引杆3346、牵引套筒3347、夹持杆3348,牵引套筒3347活动套接于控制导杆3345外部且两者之间构成滑动导向配合,牵引杆3346的一端与旋转杆3341的一端铰接且铰接轴芯线平行于旋转轴3342轴向,牵引杆3346的另一端与牵引套筒3347铰接且铰接轴芯线平行于旋转轴3342轴向,夹持杆3348的一端与牵引套筒3347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夹持件且夹持件位于设置于离合套筒3234上的夹持槽内。

所述的夹持构件对应设置有两组,且分别安装于旋转杆3341的一端。

旋转杆3341转动并牵引牵引杆3346摆动,并使得牵引套筒3347做靠近旋转杆3341的运动,最终通过夹持杆3348使得离合套筒3234做靠近导向盘3233的运动,离合构件3230切换至传递状态。

实际工作时,进料装置200将木质颗粒输送至正对于进料接口1411的冲压槽1421内后,旋转机构130运行并牵引模具1420运行四分之一周期,使得该冲压槽1421转动至正对于冲压接口1412,而后旋转机构130继续运行剩余的四分之三周期,该过程中,旋转机构130停止牵引模具1420,同时接受电动机110动力并将其传递至旋转机构130的带传动构件一120的从动件通过感应件使触发构件3320切换至已触发状态,连接绳3310通过行程构件3330将触发构件3320的状态切换信号传递至控制构件3340,控制构件3340运行并使得离合构件3230切换至传递状态,飞轮3220以电动机110为动力源所积蓄的能量使得离合构件3230整体转动,并最终通过驱动构件3210使得冲压机构310运行,冲压机构310对该冲压槽1421内的木质颗粒进行冲压工序,冲压完毕后,触发构件3320切换至待触发状态,同时离合构件3230随之切换至断开状态,冲压装置300停止运行;

旋转机构130继续运行二个周期,此时模具1420随之同步运行二分之一周期,使得该冲压槽1421转动至正对于卸料接口1413,此时外界气泵提供的压缩气体通过气管150、通气管道1433进入至该冲压槽1421内,卸料构件1440以压缩气体为动力源对该冲压槽1421内的成型木块进行脱模工序;

进料装置200通过进料接口1411向正对于进料接口1411的冲压槽1421内输送木质颗粒后,模具1420运行四分之三周期并使该冲压槽1421内的木质颗粒进行冲压、脱模工序的过程中,进料装置200依次对剩余三组冲压槽1421输送木质颗粒,如此往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