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件封边器及板件加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90720发布日期:2019-12-03 17:05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板件封边器及板件加工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封边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板件封边器及板件加工系统。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木质的桌椅很多采用了加工而成的木质板件装配而成。木质板件在生产时,需要对木质板件的侧边进行封边工作,以避免木质板件磨损损坏。

在现有技术中,封边机对木质板件封边完成之后,完成封边的木质板件上会残留部分残留的丝,柜身车间封边机作业模式为封边完成后对丝进行人工拉断,效率低,且人工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件封边器,其能自动对丝进行拉断,能提高对于板件的加工效率,节省大量的人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板件封边器,用于板件的封边,所述板件封边器包括封边结构、断丝器和识别装置。

所述封边结构用于所述板件的封边,并且所述封边结构具有用于输送所述板件的加工通道。

所述断丝器和所述识别装置均安装于所述板件封边器。

所述识别装置和所述断丝器电连接,所述识别装置用于识别板件侧边是否具有丝,并在有所述丝时控制所述断丝器夹住所述丝。

进一步地,所述识别装置和所述断丝器间隔设置,并且所述板件能依次经过所述识别装置和断丝器。

进一步地,所述断丝器包括驱动装置、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夹持件均安装于所述封边结构并分别位于所述加工通道两侧,所述第一夹持件连接于所述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能驱动所述第一夹持件朝向所述第二夹持件移动并使得所述第一夹持件抵持于所述第二夹持件以夹持所述丝。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夹持件包括夹持部和支撑部,所述夹持部和所述支撑部相互连接形成t形,并且所述夹持部远离所述支撑部的侧面朝向所述第一夹持件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件朝向所述第二夹持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弹性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宽度自靠近所述第二夹持件的一侧至靠近所述第二夹持件的一侧逐渐变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夹持件朝向所述第一夹持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弹性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宽度自靠近所述第一夹持件的一侧至靠近所述第二夹持件的一侧逐渐变大。

进一步地,所述识别装置和所述第二夹持件设置于所述加工通道的同一侧,并相互之间间隔设置。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板件封边器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板件封边器能通过封边结构对板件进行封边作业,在封边结构封边作业完成之后,还能继续通过加工通道输送板件,此时,能通过识别装置检测板件上是否还残留有丝。当识别装置检测到板件上具有残留的丝,则能控制断丝器夹住丝,板件则能在运输的同时扯断残留的丝,便完成了对于板件自动断丝的目的,能提高对于板件加工的效率,大量节省了人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件加工系统,其能自动对丝进行拉断,能提高对于板件的加工效率,节省大量的人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板件加工系统,包括板件封边器。所述板件封边器包括封边结构、断丝器和识别装置。

所述封边结构用于所述板件的封边。

所述断丝器和所述识别装置均安装于所述板件封边器,并且所述板件能依次经过所述识别装置和断丝器。

所述识别装置和所述断丝器电连接,所述识别装置用于识别板件侧边是否具有丝,并在有所述丝时控制所述断丝器夹住所述丝。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板件加工系统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提供的板件封边器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板件封边器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板件封边器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板件封边器;100-封边结构;110-加工通道;200-断丝器;210-驱动装置;220-第一夹持件;221-第一弹性件;230-第二夹持件;231-支撑部;232-夹持部;233-第二弹性件;300-识别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设置”、“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板件封边器10,其用于向板件进行封边作业。并且,该板件封边器10能自动对丝进行拉断,能提高对于板件的加工效率,节省大量的人工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在对板件进行封边作业时,通常会采用宽度略大于板件厚度的封边材料进行封边作业,在封边完成之后,需要将封边材料超出板件侧面的部分刮除,刮除作业的方向与板件的传输方向相同,即会在板件的末端形成丝,在现有技术中,对于残留在板件上的丝通常会采用人工扯断的方式进行去除,则降低了效率并提高了人工成本。

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板件封边器10包括封边结构100、断丝器200和识别装置300。其中,封边结构100用于对板件进行封边作业,即将封边材料贴附在板件的侧边,并且将对于的封边材料刮除。并且,封边结构100还具有加工通道110,加工通道110用于输送板件,并且板件在加工通道110中进行封边作业。需要说明的是,在板件封边作业完成之后,并在完成多余的封边材料刮除作业之后,还需要通过加工通道110继续输送板件,以将板件输送至指定的位置。

另外,断丝器200和识别装置300均安装于封边结构100上,并且断丝器200用于扯断刮除作业完成之后在板件侧边形成的丝;识别装置300用于识别板件的侧边是否残留有丝,并在识别到板件的侧边残留有丝的情况下控制断丝器200夹住丝。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当识别装置300识别到板件的侧边具有丝时,能控制断丝器200夹住丝,此时由于封边结构100继续输送板件,则能通过板件的移动扯断残留在板件侧边的丝,即完成了自动扯断残留丝的目的,进而提高了对于板件加工的效率,并且节省了大量的人力。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断丝器200和识别装置300沿加工通道110的延伸方向排列,并且能使得板件依次经过识别装置300和断丝器200。即能保证板件末端的丝能先经过识别装置300,以通过识别装置300识别板件的末端是否具有丝。识别装置300识别板件的末端具有丝时,便于控制断丝器200夹住,避免出现残留的丝过短而造成识别装置300识别到板件末端有丝而断丝器200夹不到的情况。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断丝器200和识别装置300间隔设置,以使得断丝器200具有足够的时间做出响应,进而保证能通过断丝器200对丝进行夹持作用,进而保证对于板件断丝作业的有效。

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断丝器200和识别装置300集成为一体,即能使得在识别到丝的同时铜鼓断丝器200对丝进行夹持作用,以便于断丝作业。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断丝器200和识别装置300的排列顺序也可以互换。

断丝器200包括驱动装置210、第一夹持件220和第二夹持件230。其中,驱动装置210和第二夹持件230均安装于封边结构100,并且驱动装置210和第二夹持件230分别位于加工通道110的两侧。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210和第二夹持件230相对设置,即驱动装置210和第二夹持件230的连线垂直于加工通道110的延伸方向所在直线。另外,第一夹持件220连接于驱动装置210,并且,驱动装置210能带动第一夹持件220朝向第二夹持件230移动,并使得第二夹持件230能抵持于第一夹持件220,便能通过第一夹持件220和第二夹持件230共同夹持板件上的丝,便能在板件输送的拉扯作用下将丝扯断去除,进而实现对于板件封边作业之后自动断丝的目的,提高了对于板件的加工效率,并节省了大量的人力。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装置210也可以不与第二夹持件230相对应,即驱动装置210和第二夹持件230之间的连线也可以不垂直于加工通道110延伸方向所在的直线,只需当驱动装置210驱动第一夹持件220移动之后能带动第一夹持件220抵持于第二夹持件230并对丝进行夹持作用即可。即,也可以是第一夹持件220和第二夹持件230分别设置于加工通道110的两侧,并且第一夹持件220和第二夹持件230的排列方向所在直线与加工通道110延伸方向所在直线相互垂直。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210为电机,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装置210也可以是液压驱动装置210等。

进一步地,第二夹持件230包括夹持部232和支撑部231,夹持部232和支撑部231相互连接并形成t字形。其中,当第一夹持件220朝向第二夹持件230移动能通过抵持于夹持部232,即能通过夹持部232和第一夹持件220之间的抵持作用以实现夹持丝的作用。另外,能通过支撑部231向夹持部232提供支撑作用,进而保证夹持部232能稳定地与第一夹持件220之间抵持并夹持丝。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件220和夹持部232均为平板状,并且,第一夹持件220的下侧面和夹持部232的上侧面共同用于夹持丝,以使得当第一夹持件220和夹持部232在夹持于丝时,能提高夹持面积进而提高对于丝的夹持稳定性。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件220和第二夹持件230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弹性件221和第二弹性件233。即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件220朝向第二夹持件23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弹性件221,第二夹持件230朝向第一夹持件22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弹性件233,即夹持部232朝向第一夹持件22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弹性件233。其中,当第一夹持件220朝向第二夹持件230移动并能通过第一弹性件221和第二弹性件233的相互抵持实现第一夹持件220和第二夹持件230的相互抵持,即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件220和第二夹持件230间接抵持。通过第一弹性件221和第二弹性件233之间的抵持作用,即能保证第一弹性件221和第二弹性件233在夹持丝时,能产生弹性形变,进而能充分地抵持于丝的周向侧面,进而保证向丝提供充分地握紧力,则能避免对于丝的剪切力过大造成丝的切断,进而能保证将丝从板件上扯断去除。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取消第一弹性件221和/或第二弹性件233的设置,即,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仅设置第一弹性件221于第一夹持件220上,或者仅设置第二弹性件233于夹持部232上,或者同时取消第一弹性件221和第二弹性件233的设置。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221的宽度自靠近第二夹持件230的一侧至靠近第一夹持件220的一侧逐渐增大,即使得第一弹性件221的截面呈梯形。通过该设置方式能便于第一弹性件221对于丝的夹持。同理,在本实施例中,地儿弹性件的宽度自靠近第一夹持件220的一侧至靠近第二夹持件230的一侧逐渐增大,并同样使得第二弹性件233的截面呈梯形。进而便于对于丝的夹持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221和第二弹性件233相对应设置,并且第一弹性件221和第二弹性件233相互抵持时,第一弹性件221远离第一夹持部232的侧面的中部与第二弹性件233远离第二夹持件230的侧面的中部相对应,进而保证第一夹持件220和第二夹持件230向丝提供稳定均匀的夹持力。

在本实施例中,识别装置300和第二夹持件230设置于加工通道110的同一侧,并且识别装置300和第二夹持件230相互之间间隔设置,以避免第二夹持件230影响识别装置300进行丝的识别。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识别装置300也可以和驱动装置210设置于加工通道110的同一侧。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识别装置300对丝的识别方式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板件封边器10能通过封边结构100对板件进行封边作业,在封边结构100封边作业完成之后,还能继续通过加工通道110输送板件,此时,能通过识别装置300检测板件上是否还残留有丝。当识别装置300检测到板件上具有残留的丝,则能控制断丝器200夹住丝,板件则能在运输的同时扯断残留的丝,便完成了对于板件自动断丝的目的,能提高对于板件加工的效率,大量节省了人工成本。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板件加工系统(图未示),该板件加工系统采用了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的板件封边器10,该板件加工系统能自动对丝进行拉断,能提高对于板件的加工效率,节省大量的人工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