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封边带贴合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74012发布日期:2020-09-01 18:58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封边带贴合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封边带贴合机构。



背景技术:

封边机在给木板进行封边时,主要是通过热压与粘贴的方式将熔胶涂到封边带的内侧或者板材的边缘,然后利用封边机的压带机构将封边带压贴于板材边缘上,使之贴合。如今,随着家具市场的个性化发展趋势,一些窄小板材的使用越来越受欢迎,但是,现有的封边机只能切出最小长度为120mm的封边带,而一些窄小板材所要用到的封边带的长度会小于120mm,那么现有的封边机就无法对窄小板材进行封边;即使能够采用120mm长度的封边带进行封边,其也会对封边带造成不必要的余料浪费,增加了制造成本。因此,该缺陷十分明显,亟需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能够有效地缩短切带的距离,能够对窄小板材进行封边且有效避免封边带的浪费的封边带贴合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封边带贴合机构,其包括送带机构、切带机构、压带机构以及辅助压带机构,所述压带机构位于辅助压带机构的一侧,所述切带机构位于辅助压带机构的另一侧,所述送带机构用于将外界的封边带输送至切带机构,所述切带机构所输出的封边带依次经过辅助压带机构和压带机构。

其中的,所述压带机构包括固定座和转动设置于固定座的预压轮,所述切带机构包括供送带机构所输出的封边带穿过的切带口,所述辅助压带机构包括转动设置于预压轮与切带口之间的压带轮,所述压带轮的直径小于预压轮的直径;所述压带轮与封边带抵触相切的切点与切带机构的切带口之间的间距小于预压轮与封边带抵触相切的切点与切带机构的切带口之间的间距。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压带机还包括用于驱动压带轮移动的压带驱动装置,所述压带驱动装置包括设置于固定座的第一驱动气缸和滑动设置于固定座的移动支撑块,所述移动支撑块与第一驱动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移动支撑块的两侧均向外凸设有连接部,所述压带轮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部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压带机构还包括分别转动设置于固定座并位于预压轮远离压带轮的另一侧的第一锥形压轮、第二锥形压轮和平压轮,所述第一锥形压轮、第二锥形压轮和平压轮沿着远离预压轮的方向依次直线排列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压带机构还包括分别用于驱动第一锥形压轮、第二锥形压轮、平压轮和预压轮移动的第一移动驱动装置。

其中的,所述送带机构包括送带支座、设置于送带支座的导带组件以及设置于送带支座的送带驱动装置,所述导带组件包括装设于送带支座的导带板、活动设置于送带支座的导带压轮以及用于驱动导带压轮始终靠近或者远离导带板的压轮驱动装置,所述送带驱动装置用于驱动送带支座所承载的封边带依次经过导带板和穿过切带机构的切带口,所述导带压轮用于将封边带压持在导带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压轮驱动装置包括设置于导带板的一侧的摆臂座、转动设置于摆臂座的摆臂件以及设置于摆臂座并用于驱动摆臂件始终靠近导带板的弹性件,所述摆臂件的一端与摆臂座转动连接,所述导带压轮转动连接于摆臂件的另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导带组件还包括用于对送带支座所承载的封边带的顶部进行挡止的挡带组件,所述挡带组件包括装设于送带支座的立柱、滑动设置于立柱的压带杆以及用于将压带杆锁紧于立柱的锁紧件。

进一步的,所述送带驱动装置包括用于与送带支座所承载的封边带抵触的主动送带轮、转动设置于主动送带轮的一侧的从动送带轮、用于驱动主动送带轮转动的带轮转动驱动装置以及用于驱动从动送带轮靠近或者远离主动带轮的带轮移动驱动装置,所述主动送带轮与从动送带轮配合用于夹持封边带的两侧。

其中的,所述切带机构还包括滑动设置于切带口的切带刀以及用于驱动切带刀靠近或者远离切带口的切刀驱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封边带贴合机构,通过在压带机构与切带机构之间增设辅助压带机构,辅助压带机构与压带机构之间的间距小于压带机构与切带机构之间的间距,通过辅助压带机构先将送带机构所输出的封边带压贴于板材的侧边上,以缩短切带的距离,从而使本实用新型能够切出长度小于120mm的封边带,进而实现对窄小板材的封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辅助压带机构与压带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送带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压轮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切带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5、送带机构;62、辅助压带机构;63、压带机构;51、送带支座;52、导带组件;521、导带板;522、导带压轮;523、压轮驱动装置;5231、摆臂座;5232、摆臂件;5233、弹性件;524、挡带组件;5241、立柱;5242、压带杆;5243、锁紧件;53、送带驱动装置;531、主动送带轮;532、从动送带轮;533、带轮转动驱动装置;534、带轮移动驱动装置;54、切带机构;541、切带口;542、切带刀;543、切刀驱动装置;61、固定座;621、压带轮;622、压带驱动装置;623、第一驱动气缸;624、移动支撑块;631、预压轮;632、第一锥形压轮;633、第二锥形压轮;634、平压轮;635、第一移动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封边带贴合机构,其包括送带机构5、切带机构54、压带机构63以及辅助压带机构62,所述压带机构63位于辅助压带机构62的一侧,所述切带机构54位于辅助压带机构62的另一侧,所述送带机构5用于将外界的封边带依次输送经过切带机构54、辅助压带机构62和压带机构63;所述辅助压带机构62用于先将送带机构5所输出的封边带压贴于板材的侧边上,以缩短切带的距离;所述切带机构54用于切断送带机构5所输出的封边带;所述压带机构63用于将切断后的封边带压贴在板材的侧边上。

一般现有的封边机所切断的封边带长度即为压带机构63与切带机构54之间的间距,该间距不小于120mm,因此,现有的封边机不能切出长度120mm的封边带,进而不能实现对长度小于120mm的板材进行封边,即使能够实对长度小于120mm的板材进行封边,却需要在封边带贴上板材的侧边后切断大量的封边带余料,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增加了制造成本。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压带机构63与切带机构54之间增设辅助压带机构62,辅助压带机构62与压带机构63之间的间距小于压带机构63与切带机构54之间的间距,通过辅助压带机构62先将送带机构5所输出的封边带压贴于板材的侧边上,以缩短切带的距离,从而使本实用新型能够切出长度小于120mm的封边带,进而实现对窄小板材的封边。在实际应用中,送带机构5将外界的封边带输送经过切带机构54并输送至辅助压带机构62的位置,当封边机将板材移送至辅助压带机构62的位置时,辅助压带机构62便将封边带的前端压贴在板材的侧边上,同时,切带机构54也对封边带的后端进行切断,切断后的封边带的长度即为压带机构63与切带机构54之间的间距;当板材继续移动经过压带机构63时,压带机构63便对贴合在板材的侧边的封边带进行压合再次稳固,以确保封边带贴紧在板材的侧边上。通过在压带机构63与切带机构54之间增设辅助压带机构62的方式,由此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更为简单紧凑,在原有的基础上无需作出较大的改动,既节省了本实用新型的制造成本,又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和使用灵活性。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压带机构63包括固定座61和转动设置于固定座61的预压轮631,所述切带机构54包括供送带机构5所输出的封边带穿过的切带口541,所述辅助压带机构62包括转动设置于预压轮631与切带口541之间的压带轮621,所述压带轮621的直径小于预压轮631的直径;所述压带轮621与封边带抵触相切的切点与切带机构54的切带口541之间的间距(即为附图1中的标示h)小于预压轮631与封边带抵触相切的切点与切带机构54的切带口541之间的间距。具体地,传统的封边机,其预压轮631与封边带抵触相切的切点与切带机构54的切带口541之间的间距最小为120mm;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压带轮621后,所述压带轮621与封边带抵触相切的切点与切带机构54的切带口541之间的最小间距可以达到50mm至60mm之间,由此使本实用新型能够切断出长度为50mm至60mm的封边带,进而实现对窄小板材的封边。在实际应用中,当封边机将板材移送至与压带轮621对应的位置时,压带轮621并将穿出切带口541的封边带压贴在板材的侧边上,同时,切带机构54对位于切带口541的封边带进行切断,板材移动移动经过压带轮621后,压带轮621便将切断后的压贴在板材的侧边上;接着,板材继续移动经过预压轮631,预压轮631对贴合在板材的侧边的封边带进行压合再次稳固。该结构的设计简单紧凑,运行稳定可靠,无需复杂的改造便可有效地解决了对窄小板材进行封边的技术难题,从而节省了本实用新型的制造成本。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辅助压带机构62还包括用于驱动压带轮621移动的压带驱动装置622,所述压带驱动装置622包括设置于固定座61的第一驱动气缸623和滑动设置于固定座61的移动支撑块624,所述移动支撑块624与第一驱动气缸623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移动支撑块624的两侧均向外凸设有连接部,所述压带轮62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部转动连接。具体地,移动支撑块624大致呈u形状,压带轮621转动设置与移动支撑块624的开口端,该结构的设计简单紧凑,压带轮621的装配稳定牢固,以提高压带轮621的移动稳定性。在实际应用中,当封边机需要对窄小板材进行封边时,则压带驱动装置622驱动移动支撑块624靠近板材的方向移动,移动的移动支撑块624带动压带轮621将封边带压贴在板材的侧边上,以缩短切带的距离,进而让本实用新型切出长度小于120mm的封边带;当封边机需要对普通板材(即长度大于120mm的板材)进行封边时,压带驱动装置622驱动移动支撑块624远离板材的方向移动,使压带轮621与封边带避让而不抵触封边带,进而让预压轮631将封边带压贴在板材的侧边上。该结构的设计以使本实用新型能够既可以对窄小板材进行封边,也可以对普通板材进行封边,从而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压带机构63还包括分别转动设置于固定座61并位于预压轮631远离压带轮621的另一侧的第一锥形压轮632、第二锥形压轮633和平压轮634,所述第一锥形压轮632、第二锥形压轮633和平压轮634沿着远离预压轮631的方向依次直线排列设置。具体地,预压轮631、第一锥形压轮632、第二锥形压轮633和平压轮634沿着板材的移动方向依次直线排列设置。在实际应用中,所述预压轮631用于对板材侧边的封边带进行预压,以使封边带稳固在板材的侧边上。所述第一锥形压轮632呈上窄下宽形,用以对封边带的下侧进行进一步压贴;所述第二锥形压轮633呈上宽下窄形,用以对封边带的上侧进行进一步压贴。所述平压轮634呈直通形,用以对封边带的中部进行进一步压贴。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压带机构63还包括分别用于驱动第一锥形压轮632、第二锥形压轮633、平压轮634和预压轮631移动的第一移动驱动装置635。具体地,第一锥形压轮632、第二锥形压轮633、平压轮634和预压轮631分别对应与一个第一移动驱动装置635驱动连接。第一移动驱动装置635用于驱动第一锥形压轮632、第二锥形压轮633、平压轮634和预压轮631靠近板材的侧边移动并使其与封边带抵触,进而将封边带进一步地压紧于板材的侧边上。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送带机构5包括送带支座51、设置于送带支座51的导带组件52以及设置于送带支座51的送带驱动装置53,所述导带组件52包括装设于送带支座51的导带板521、活动设置于送带支座51的导带压轮522以及用于驱动导带压轮522始终靠近或者远离导带板521的压轮驱动装置523,所述送带驱动装置53用于驱动送带支座51所承载的封边带依次经过导带板521和穿过切带机构54的切带口541,所述导带压轮522用于将封边带压持在导带板521上。具体地,导带板521垂直设置于送带支座51上。

在实际应用中,将外界的待贴合的封边带垂直地放置在送带支座51进行移送,导带组件52对在移送中的封边带进行导向并整位,以使封边带能够被稳定、整齐及准确地进行移送,确保封边带在移送过程中不会跑偏。工作时,送带驱动装置53驱动送带支座51所承载的封边带依次经过导带板521和切带机构54,封边带穿过切带口541并移动至压带轮621的位置;封边带竖直经过导带板521,此时压轮驱动装置523导带压轮522靠近导带板521,导带压轮522与封边带抵触并将封边带压持在导带板521上,由此使封边带能够贴紧于导带板521移动,导带板521对封边带进行导向并整位,以使封边带能够被稳定、整齐地移送。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压轮驱动装置523包括设置于导带板521的一侧的摆臂座5231、转动设置于摆臂座5231的摆臂件5232以及设置于摆臂座5231并用于驱动摆臂件5232始终靠近导带板521的弹性件5233,所述摆臂件5232的一端与摆臂座5231转动连接,所述导带压轮522转动连接于摆臂件5232的另一端。具体地,所述弹性件5233为扭簧,扭簧的一端与摆臂座5231连接,扭簧的另一端与摆臂件5232连接。

在实际应用中,在弹性件5233的弹力作用下,弹性件5233驱动摆臂件5232始终转向导带板521,进而带动导带压轮522始终靠近导带板521并将送带支座51所承载的封边带压持在导带板521上。该压轮驱动装置523的结构设计简单紧凑,,通过弹性件5233的弹力带动导带压轮522对封边带进行压持,不仅对封边带实施稳定的压持,并且在弹力的作用下,导带压轮522与导带板521之间的间距能够自动调整,可以使得导带压轮522能够对各种不同厚度的封边带进行压持,无需对导带压轮522与导带板521之间的间距作复杂的调节,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导带组件52还包括用于对送带支座51所承载的封边带的顶部进行挡止的挡带组件524。由于封边带是呈竖直状进行移送的,当封边带在贴靠导带板521移动时,封边带容易发生向上跑偏的现象,导致封边带移送不整齐,影响封边质量。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挡带组件524对封边带的顶部进行挡止,以防止封边带向上跑偏,从而使得封边带能够被整齐地移送。具体地,位于导带板521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一个挡带组件524,两个挡带组件524分别对封边带的前后两端进行挡止,使封边带在送带支座51上能够一直保持水平移动。

作为优选的,所述挡带组件524包括装设于送带支座51的立柱5241、滑动设置于立柱5241的压带杆5242以及用于将压带杆5242锁紧于立柱5241的锁紧件5243。立柱5241垂直装设于送带支座51,压带杆5242可以根据封边带的宽度进行滑动调整,以确保压带杆5242能够抵触于封边带的顶部,压杆带调整后采用锁紧件5243锁紧,以防止封边带在移送时压带杆5242发生滑动。

作为优选的,所述送带驱动装置53包括用于与送带支座51所承载的封边带抵触的主动送带轮531、转动设置于主动送带轮531的一侧的从动送带轮532、用于驱动主动送带轮531转动的带轮转动驱动装置533以及用于驱动从动送带轮532靠近或者远离主动送带轮531的带轮移动驱动装置534,所述主动送带轮531与从动送带轮532配合用于夹持封边带的两侧。具体地,所述主动送带轮531和从动送带轮532位于切带机构54与导带板521之间。在实际应用中,带轮转动驱动装置533驱动主动送带轮531转动,转动的主动送带轮531带动封边带移动;带轮移动驱动装置534驱动从动送带轮532靠近主动送带轮531移动,以使主动送带轮531和从动送带轮532能够将封边带夹持。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切带机构54还包括滑动设置于切带口541的切带刀542以及用于驱动切带刀542靠近或者远离切带口541的切刀驱动装置543。在实际应用中,封边带经由切带口541移动至压带轮621或者预压轮631的位置,在切带时,切刀驱动装置543驱动切带刀542靠近封边带移动,移动的切带刀542与封边带抵触并进行切断。该切带机构54切带快速、精确。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