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挂件轻型锯马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73783发布日期:2020-09-01 18:58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带挂件轻型锯马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木工锯凳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挂件的轻型锯马,利用挂件可将多件轻型锯马进行组合拼接,配合台面板可构成一个工作平台。



背景技术:

随着木工锯凳的功能扩展,锯凳的结构件增加,整体结构相对复杂,整体重量也相对增大。部分使用者对功能要求较低,只要求锯凳的基本支撑功能和可折叠功能即可。然后,木工作业又包含了多种工序和作业形式,往往需要适时提供一个较大平面的作业平台。因此,本单位技术人员从精简结构和型材应用方面考虑,设计了简易轻质的锯凳,并且为了达到锯马可组合拼接的功能而增设了挂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简化锯凳结构,减轻锯凳重量,并且为了达到锯凳可组合拼接的目的,发明了一种带挂件轻型锯马,其横梁件的主体采用轻质的一体成型的型材,特殊的型材结构同时满足横梁的支撑功能、收纳脚杆的功能、具有隐藏把手的空间等;精简结构、整体质量轻,折叠后体积小;并且,在横梁型材的两端增设挂件,将两件锯马平行摆放后,在并排的挂件上搭接木料杆件从而形成一个水平的支撑框,在支撑框上放置面积较大的板件,即可形成一个工作台面。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施的:一种带挂件轻型锯马,包括横梁件、支撑横梁件的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件包括横梁型材、连接在横梁型材左端的横梁左端板、连接在横梁型材右端的横梁右端板。

所述横梁型材为一体成型且横截面呈下底敞开的等腰梯形,横梁型材由横梁顶板、横梁前侧板、横梁后侧板连接构成,横梁前侧板和横梁后侧板相对于横梁顶板倾斜向下延伸且逐渐外扩。

所述横梁顶板的靠近两端的板面设置有一道镂空的安装槽,安装槽内可拆卸连接挂件,所述挂件设置为五段弯折的条形件,包括弯折成l型的中间段、由中间段的上端先水平延伸再竖直向下延伸形成的起始段、由中间段的下端垂直向上弯折形成的末尾段,则所述起始段的竖直部分插入所述安装槽中,所述中间段贴靠在所述横梁左端板或者横梁右端板的外侧面。

上述挂件,l型的中间段和末尾段共同构成一个方形的槽,截面呈方形的长条木料可搭接在槽中,当然,截面呈圆形或其他形状的木料可也尽心搭接。

作为优选,所述横梁顶板的中部设置有一道下凹的凹陷部,凹陷部从横梁顶板的左端延伸至右端,凹陷部的宽度不小于横梁顶板宽度的二分之一。

作为优选,所述横梁前侧板,其靠近两端的板面相对于中间的板面呈向下凸,则横梁前侧板的底边从左端至右端依次呈下凸—上凹且水平延伸—下凸的形状,并且横梁前侧板的底边具有水平延伸的折边;折边能够加强横梁型材整体的强度;所述横梁后侧板的结构与横梁前侧板的结构相同。横梁前侧板和横梁后侧板的靠近两端的板面,其竖直向的宽度大于其他部位的板面,主要是为了满足脚杆的支撑和旋转定位要求。

作为优选,所述凹陷部的板面中部连接把手件。把手件隐藏在凹陷部,在使用时不会影响正常的支撑功能。

作为优选,所述把手件为橡胶材质,设置为长条且扁状;把手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长腰孔,长腰孔的轴向与把手件的轴向一致;在每一长腰孔的内端连接固定柱,固定柱从上至下竖直穿过长腰孔并且固定连接于横梁顶板,固定柱的上端位于长腰孔之上,并且固定柱的上端具有水平外扩的卡头,卡头的宽度大于长腰孔的宽度,避免把手件与横梁件脱离;长腰孔为把手件的变形预留了空间,将把手件向上拎提时,固定柱从处于长腰孔内端的位置改变至处于外端的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凹陷部的截面呈倒立的等腰梯形。

作为优选,所述横梁前侧板的靠近两端部的板面上、以及横梁后侧板的靠近两端部的板面上均设置有一铰接轴孔,铰接轴孔内连接转轴,在铰接轴孔的下方设置第一定位孔,在与铰接轴孔横向对齐的部位设置有第二定位孔;所述脚杆的上端具有轴孔并通过轴孔铰接于所述的转轴,同时,在脚杆的上端且轴孔下方对应设置可伸缩的弹性销;则脚杆展开时,该弹性销对应穿插于第一定位孔;脚杆收折时,该弹性销对应穿插于第二定位孔。

作为优选,所述横梁左端板的板面形状、横梁右端板的板面形状,均与横梁型材的横截面形状相同,在横梁左端板的内侧面、横梁右端板的内侧面均垂直连接两件带轴孔的轴承板,其中靠近横梁前侧板的轴承板与横梁前侧板构成轴承座,所述转轴连接于该轴承座支撑;而靠近横梁后侧板的轴承板与横梁后侧板构成轴承座,轴承座上连接所述的转轴。

作为优选,所述横梁左端板的两条等腰边、横梁右端板的两条等腰边均具有垂直内翻的折边,折边对应紧贴横梁前侧板的内表面、横梁后侧板的内表面,并且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在横梁件的端部,横梁左端板的底边、横梁件右端板的底边、横梁前侧板的靠近端部的底边、横梁后侧板的靠近端部的底边齐平。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杆件为方管,或者圆管,或者多边形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横梁件采用轻质的一体成型的型材,特殊的型材结构同时满足横梁的支撑功能、收纳脚杆的功能、具有隐藏把手的空间等;本实用新型在横梁型材的两端增设挂件,将两件锯马平行摆放后,在并排的挂件上搭接木料杆件从而形成一个水平的支撑框,在支撑框上放置面积较大的板件,即可形成一个工作台面;本实用新型精简结构、整体质量轻,脚杆能够完全折叠收纳在横梁件内部,具有拎提的把手件,折叠后体积小,存放空间小,便于携带和运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横梁型材的截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挂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1、脚杆;11、弹性销;2、横梁型材;21、横梁顶板;22、横梁前侧板;23、横梁后侧板;24、凹陷部;25、折边;26、安装槽;3、横梁左端板;30、轴承板;4、横梁右端板;5、把手件;51、长腰孔;52、固定柱;53、卡头;6、铰接轴孔;7、第一定位孔;8、第二定位孔;9、挂件;91、起始段;92、中间段;93、末尾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2、3、4、5所示,一种带挂件轻型锯马,由横梁件、支撑横梁件的四支脚杆1构成;所述横梁件的主体是横梁型材2,横梁型材2的左端连接横梁左端板3,横梁型材2的右端连接横梁右端板4。

所述横梁型材2为一体成型的轻质型材,如铝型材等;横梁型材2的横截面呈下底敞开的等腰梯形,具体是由横梁顶板21、横梁前侧板22、横梁后侧板23连接构成,横梁前侧板22和横梁后侧板33相对于横梁顶板21倾斜向下延伸且逐渐外扩。

所述横梁顶板21的靠近两端的板面开设有一道镂空的安装槽26,安装槽26内可拆卸连接挂件9,所述挂件9设置为五段弯折的条形件,由条形板弯折构成,包括弯折成l型的中间段92、由中间段92的上端先水平延伸再竖直向下延伸形成的起始段91、由中间段92的下端垂直向上弯折形成的末尾段93,则所述起始段91的竖直部分插入所述安装槽26中,所述中间段92贴靠在所述横梁左端板3或者横梁右端板4的外侧面。

所述横梁顶板21的中部具有一道下凹的凹陷部24,凹陷部24从横梁顶板21的左端延伸至右端,凹陷部24的宽度大致为横梁顶板21宽度的二分之一。

所述凹陷部24的截面呈倒立的等腰梯形,在凹陷部24的板面中部连接一个把手件5;具体的,把手件5为橡胶材质,呈为长条且扁状;把手件5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长腰孔51,长腰孔51的轴向与把手件5的轴向一致;在每一长腰孔51的内端连接固定柱52,固定柱52从上至下竖直穿过长腰孔51并且固定连接于横梁顶板21,固定柱52的上端位于长腰孔51之上,并且固定柱52的上端具有水平外扩的卡头53,卡头53的宽度大于长腰孔51的宽度,固定柱51具体可采用螺栓或者螺钉。

所述横梁前侧板22,其靠近两端的板面相对于中间的板面呈向下凸,则横梁前侧板22的底边从左端至右端依次呈下凸—上凹且水平延伸—下凸的形状,并且横梁前侧板22的底边具有水平延伸的折边25;所述横梁后侧板23的结构与横梁前侧板22的结构相同。

所述横梁左端板3的板面形状、横梁右端板4的板面形状,均与横梁型材2的横截面形状相同,为等腰梯形;所述横梁左端板3的两条等腰边、横梁右端板4的两条等腰边均具有垂直内翻的折边,折边对应紧贴横梁前侧板22的内表面、横梁后侧板23的内表面,并且焊接固定或者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

在横梁件的端部,横梁左端板3的底边、横梁件右端板4的底边、横梁前侧板22的靠近端部的底边、横梁后侧板23的靠近端部的底边齐平。

在横梁左端板3的内侧面、横梁右端板4的内侧面均垂直连接两件带轴孔的轴承板30,其中靠近横梁前侧板22的轴承板30与横梁前侧板22构成轴承座,同时,在横梁前侧板22的靠近两端部的板面设置有一铰接轴孔6,铰接轴孔6与轴承板30上的轴孔对齐且连接转轴,脚杆1的上端具有轴孔并通过轴孔铰接于所述的转轴。

而靠近横梁后侧板23的轴承板30与横梁后侧板23构成轴承座,同时,在横梁后侧板23的靠近两端部的板面设置有一铰接轴孔6,铰接轴孔6与轴承板30上的轴孔对齐且连接转轴,脚杆1的上端具有轴孔并通过轴孔铰接于所述的转轴。

所述横梁前侧板22的靠近两端部的板面以及横梁后侧板23的靠近两端部的板面,在铰接轴孔6的下方设置第一定位孔7,在与铰接轴孔6横向对齐的部位设置有第二定位孔8;所述脚杆1的上端具有轴孔并通过轴孔铰接于所述的转轴,同时,在脚杆1的上端且轴孔下方对应设置可伸缩的弹性销11;则脚杆1展开时,该弹性销对应穿插于第一定位孔7;脚杆1收折时,该弹性销对应穿插于第二定位孔8。

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