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具用木棒自动钻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49654发布日期:2022-08-31 12:28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家具用木棒自动钻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钻孔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家具用木棒自动钻孔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制作家具时,较多家具进行组装时,需要进行打孔安装,大部分厂家在对家具用木棒进行打孔时,使用电钻进行打孔,人工一手拿着电钻,一手按住木棒,对木棒依次进行打孔,打孔工作中会产生较多木屑,这些木屑落在眼睛里,对工人造成伤害,阻挡视线,且人工使用电钻进行打孔的方式,无法快速的进行打孔工作,打孔不均匀,单单靠手按住木棒,无法完全固定木棒,导致工作中木棒位置发生偏移,打孔不准确。
3.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可提高打孔效率,且打孔均匀的家具用木棒自动钻孔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人工一手拿着电钻,一手捂住木棒,对木棒依次进行打孔的方式,无法快速的进行打孔工作,打孔不均匀,靠手无法完全固定木棒,导致工作中木棒位置发生偏移,打孔不准确的缺点,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提高打孔效率,且打孔均匀的家具用木棒自动钻孔装置。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施方案是:一种家具用木棒自动钻孔装置,包括有底板、支撑架、活动块、第一马达、打孔器、第一弹簧、夹紧机构和下料机构,底板顶部一侧设有支撑架,支撑架顶部对称滑动式设有打孔器,打孔器顶部均设有第一马达,同侧的第一马达输出轴均与同侧的打孔器相连,第一马达一侧之间设有活动块,打孔器之间与支撑架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底板顶部一侧对称设有夹紧机构,夹紧机构均位于支撑架之间,支撑架一侧设有下料机构。
6.进一步的,夹紧机构包括有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块、第一活动杆、第一活动板、第二弹簧、第二活动板、第二活动杆和第二固定块,底板顶部一侧对称设有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顶部一侧均对称设有第一固定块,同侧对应的两个第一固定块之间均转动式设有第一活动杆,第一活动杆上均设有第一活动板,第一活动板均与第一固定板配合,第一固定板上均滑动式设有第二活动板,同侧的第二活动板与同侧的第一固定板之间均连接有第二弹簧,同侧的第一活动板与第一固定板之间均滑动式设有第二活动杆,第二活动杆上均对称滑动式设有第二固定块,同侧的第二固定块均与同侧的第一活动板、第一固定板配合。
7.进一步的,下料机构包括有第二固定板、下料框、手柄、装料框和第三固定块,支撑架一侧对称设有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一侧之间设有下料框,下料框内转动式设有手柄,手柄中间设有装料框,装料框位于下料框内,底板顶部中间设有第三固定块。
8.进一步的,还包括有下压机构,下压机构包括有滑轨、固定杆、伺服电机、花间轴和扭力弹簧,支撑架一侧设有滑轨,滑轨顶部设有固定杆,固定杆顶部设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输出轴上设有花间轴,花间轴与固定杆之间连接有扭力弹簧,活动块与花间轴滑动式连接。
9.进一步的,还包括有清理机构,清理机构包括有第三活动杆、第二马达、扇叶和第三弹簧,第三固定块对称滑动式设有第三活动杆,第三活动杆顶部设有第二马达,第二马达输出轴上设有扇叶,第三活动杆与第三固定块之间均连接有第三弹簧。
10.进一步的,第三弹簧为复位弹簧。
11.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夹紧机构工作,便可将木棒夹紧,便于进行打孔工作;
12.2、通过下压机构工作,带动第一马达与打孔器向下移动,便可对木棒进行打孔工作;
13.3、通过清理机构工作,便可对打孔完毕的木棒上漂浮的木屑进行清理。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夹紧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下料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下料机构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下压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清理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底板,2:支撑架,3:活动块,4:第一马达,5:打孔器,6:第一弹簧,7:夹紧机构,71:第一固定板,72:第一固定块,73:第一活动杆,74:第一活动板,75:第二活动板,76:第二弹簧,77:第二活动杆,78:第二固定块,8:下料机构,81:第二固定板,82:下料框,83:手柄,84:装料框,85:第三固定块,9:下压机构,91:滑轨,92:固定杆,93:伺服电机,94:花间轴,95:扭力弹簧,10:清理机构,101:第三活动杆,102:第二马达,103:扇叶,104:第三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22.实施例1
23.一种家具用木棒自动钻孔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有底板1、支撑架2、活动块3、第一马达4、打孔器5、第一弹簧6、夹紧机构7和下料机构8,底板1顶部左侧设有支撑架2,支撑架2顶部前后对称滑动式设有打孔器5,打孔器5顶部均设有第一马达4,同侧的第一马达4输出轴均与同侧的打孔器5相连,第一马达4左侧之间设有活动块3,打孔器5之间与支撑架2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6,底板1顶部左侧前后对称设有夹紧机构7,夹紧机构7均位于支撑架2之间,支撑架2右侧设有下料机构8。
24.当人们需要对木棒进行打孔时,人们可将木棒放置在下料机构8上,启动下料机构8工作,下料机构8工作将木棒传送至夹紧机构7上,随后启动夹紧机构7工作,夹紧机构7工作将木棒夹紧,人们启动第一马达4工作,第一马达4输出轴转动带动打孔器5转动,人们向下移动第一马达4,带动打孔器5与活动块3向下移动,第一弹簧6被压缩,打孔器5向下移动与木棒接触,便可对木棒进行打孔工作,当木棒打孔完毕,人们松开第一马达4,使得第一马达4在第一弹簧6的作用下带动打孔器5与活动块3向上移动复位,人们便可关闭第一马达4,
打开夹紧机构7,将打孔完毕的木棒取出。
25.夹紧机构7包括有第一固定板71、第一固定块72、第一活动杆73、第一活动板74、第二弹簧76、第二活动板75、第二活动杆77和第二固定块78,底板1顶部左侧前后对称设有第一固定板71,第一固定板71顶部左侧均前后对称设有第一固定块72,同侧对应的两个第一固定块72之间均转动式设有第一活动杆73,第一活动杆73上均设有第一活动板74,第一活动板74均与第一固定板71配合,第一固定板71上均滑动式设有第二活动板75,同侧的第二活动板75与同侧的第一固定板71之间均连接有第二弹簧76,同侧的第一活动板74与第一固定板71之间均滑动式设有第二活动杆77,第二活动杆77上均上下对称滑动式设有第二固定块78,同侧的第二固定块78均与同侧的第一活动板74、第一固定板71配合。
26.当人们需要对木棒进行打孔时,人们先将第二固定块78取出,向外侧移动第二活动杆77,使得第二活动杆77不再与第一活动板74配合,人们便可转动第一活动板74带动第一活动杆73转动,便可将第一活动板74打开,木棒将通过下料机构8掉落至第二活动板75上,人们反向转动第一活动板74带动第一活动杆73反向转动,便可将第一活动板74关闭,第一活动板74与木棒接触,带动木棒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二活动板75向下移动,第二弹簧76被压缩,这样便可将木棒夹紧,随后放回第二活动杆77,使得第二活动杆77与第一固定板71、第一活动板74配合,再将第二固定块78放回,这样便可固定第一活动板74,便可对木棒进行打孔工作,当木棒打孔完毕,人们将第一活动板74打开,将打孔完毕的木棒取出,木棒不再与第二活动板75接触,第二活动板75将在第二弹簧76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复位。
27.下料机构8包括有第二固定板81、下料框82、手柄83、装料框84和第三固定块85,支撑架2右侧前后对称设有第二固定板81,第二固定板81右侧之间设有下料框82,下料框82内转动式设有手柄83,手柄83中间设有装料框84,装料框84位于下料框82内,底板1顶部中间设有第三固定块85。
28.当人们需要对木棒进行打孔时,人们将木棒放置在下料框82内,木棒将掉落至装料框84,人们转动手柄83带动装料框84转动,进而带动木棒转动,使得木棒掉落至第三固定块85上,再通过第三固定块85掉落至第一固定板71上,便可进行打孔工作,当一根木棒打孔完毕,人们反向转动手柄83,带动装料框84反向转动复位,便可进行下一根木棒的打开工作。
29.实施例2
30.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1和图5-6所示,还包括有下压机构9,下压机构9包括有滑轨91、固定杆92、伺服电机93、花间轴94和扭力弹簧95,支撑架2左上侧设有滑轨91,滑轨91顶部设有固定杆92,固定杆92顶部设有伺服电机93,伺服电机93输出轴上设有花间轴94,花间轴94与固定杆92之间连接有扭力弹簧95,活动块3与花间轴94滑动式连接。
31.当人们需要对木棒进行打孔工作时,人们可启动伺服电机93工作,伺服电机93输出轴转动带动花间轴94转动,扭力弹簧95发生形变,花间轴94转动带动活动块3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一马达4与打孔器5向下移动,打孔器5向下移动便可对木棒进行打孔,当木棒打孔完毕,人们关闭伺服电机93,使得花间轴94在扭力弹簧95的作用下反向转动,从而带动滑动块向上移动复位,进而带动第一马达4与打孔器5向上移动复位。
32.还包括有清理机构10,清理机构10包括有第三活动杆101、第二马达102、扇叶103和第三弹簧104,第三固定块85前后对称滑动式设有第三活动杆101,第三活动杆101顶部设
有第二马达102,第二马达102输出轴上设有扇叶103,第三活动杆101与第三固定块85之间均连接有第三弹簧104。
33.当木棒打孔完毕,人们向上移动第三活动杆101,带动第二马达102与扇叶103向上移动,第三弹簧104被压缩,人们便可启动第二马达102工作,第二马达102输出轴转动带动扇叶103转动,扇叶103转动吹出自然风便可将木棒上多余的木屑清理,当木屑清理完毕,人们关闭第二马达102,松开第三活动杆101,使得第三活动杆101在第三弹簧104的作用下带动第二马达102与扇叶103向下移动复位。
3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