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93980发布日期:2022-12-17 13:00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梁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锯切机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梁机构。


背景技术:

2.现有锯切机床中压梁机构的压梁容易因长期左侧下压受力或右侧下压受力使其悬空部位会持续下压而导致压梁左或右产生倾斜,进而引发压梁倾斜下压的问题,因而会导致压梁下的木板无法平均受力,造成木板夹层产生缝隙,锯切过程中木板出现崩裂的情况。
3.由此可知,如何解决压梁倾斜下压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压梁机构,压梁倾斜时可调整压梁的水平位置。
5.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压梁机构,包括:
6.机架,用于放置在地面上;
7.压梁,用于压固板材,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且可相对所述机架上下移动;
8.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压梁移动,与所述压梁传动连接;
9.压梁平衡装置,用于调整所述压梁的水平位置,设置在所述压梁与所述机架之间,具有两组且布置在所述压梁的两侧。
10.由此,通过设置的压梁平衡装置,使压固在板材上的压梁出现左侧或右侧倾斜时,对压梁两侧的位置进行上下调整,从而调整压梁的水平位置,由此保障压梁下的木板能够平均受力,避免木板夹层产生缝隙,解决锯切过程中木板出现崩裂的情况。
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梁平衡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压梁上的转动齿轮以及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且与所述转动齿轮啮合的导向齿条,所述导向齿条与所述机架之间设置有位置调整结构,以调整所述导向齿条的竖直以及水平位置。
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位置调整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导向齿条上的竖槽以及穿设在所述竖槽内且螺接在所述机架上的螺柱,所述螺柱通过与所述机架螺紧或螺松,以使所述导向齿条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或与所述机架松脱。
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齿条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竖槽连通的竖孔,所述竖孔上螺接有第一调节柱且所述第一调节柱的末端抵接在所述螺柱上,以通过转动所述第一调节柱调整所述导向齿条的上下位置。
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竖槽设置有至少两个,每个所述竖孔与设置在所述导向齿条一端的每个所述竖槽连通。
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位于所述导向齿条远离所述转动齿轮的一侧,所述凸块上设置有水平孔,所述水平孔上螺接有第二调节柱且所述第二调节柱的末端抵接在所述导向齿条上,以通过转动所述第二调节柱调整所述导向齿条的水
平位置。
1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块设置有至少两个且沿所述导向齿条的长度方向上下分布。
1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为所述压梁提供上下移动导向的升降导轨,所述升降导轨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定位轴以及套设在所述定位轴上且与所述压梁固定相连的升降轴套。
1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轴套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轴套内部进尘的防尘环,所述防尘环包括安装部以及密封部,所述密封部包括与所述安装部相连的连接端以及远离所述安装部的自由端,所述自由端自所述连接端朝远离所述轴套的方向倾斜设置。
1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轴套与所述定位轴之间设置有用于降低滑动摩擦的自润滑件,所述自润滑件为镶嵌固体润滑轴套。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的压梁平衡装置,使压固在板材上的压梁出现左侧或右侧倾斜时,对压梁两侧的位置进行上下调整,从而调整压梁的水平位置,由此保障压梁下的木板能够平均受力,避免木板夹层产生缝隙,解决锯切过程中木板出现崩裂的情况。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压梁机构(隐去横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图1中局部a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压梁机构中导向齿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压梁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图4中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压梁机构中防尘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中各标号代表如下含义:100、机架;2、压梁;3、驱动装置;4、转动齿轮;5、导向齿条;6、竖槽;7、螺柱;8、竖孔;9、第一调节柱;10、凸块; 12、第二调节柱;13、定位轴;14、升降轴套;15、防尘环;16、安装部;17、密封部;18、自润滑件。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29.如图1或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压梁2机构,应用于锯切机床上。具体的,压梁2机构包括用于放置在地面上的机架100、设置在机架100上且用于压固板材的压梁2、设置在机架100上且用于驱动压梁2移动的驱动装置3 以及设置在压梁2与机架100之间的压梁2平衡装置。
30.其中,驱动装置3与压梁2传动连接,如此,通过驱动装置3驱动,即可使压梁2相对机架100上下移动,从而可对放置在机架100上的板材进行下压固定或者放松分离。进一步
的,设置压梁2平衡装置,具体的,压梁2平衡装置具有两组且布置在压梁2的两侧。如此,当压梁2左侧或右侧倾斜时,用于调整压梁2两侧的上下位置,从而实现调整压梁2的水平位置。当然,该调整方式较为适合上下位置的微调。
31.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压梁2平衡装置,使压固在板材上的压梁2出现左侧或右侧倾斜时,对压梁2两侧的位置进行上下调整,从而调整压梁2的水平位置,由此保障压梁2下的木板能够平均受力,避免木板夹层产生缝隙,解决锯切过程中木板出现崩裂的情况。
32.具体来说,结合图2-3所示,压梁2平衡装置包括设置在压梁2上的转动齿轮4以及设置在机架100上且与转动齿轮4啮合的导向齿条5,转动齿轮4 转接在压梁2上。当驱动装置3驱动压梁2上下移动时,压梁2上的转动齿轮 4通过转动以沿着导向齿条5的导向上下移动,由此提高压梁2上下移动时两侧的平行性以减少左侧或右侧倾斜的可能。进一步的,导向齿条5与机架100 之间设置有位置调整结构,以调整导向齿条5的竖直以及水平位置,从而通过调整导向齿条5的竖直以及水平位置,不仅消除由于转动齿轮4与导向齿条5 之间的齿接间隙而造成的压梁2左侧或右侧倾斜的可能,而且还能通过调整导向齿条5的竖直以及水平位置,对压梁2两侧的位置进行上下调整,从而调整压梁2的水平位置。
33.进一步的,位置调整结构包括设置在导向齿条5上的竖槽6以及穿设在竖槽6内且螺接在机架100上的螺柱7,螺柱7通过与机架100螺紧或螺松,以使导向齿条5固定在机架100上或与机架100松脱,由此以调整导向齿条5的竖直以及水平位置,从而通过调整导向齿条5的竖直以及水平位置,不仅消除由于转动齿轮4与导向齿条5之间的齿接间隙而造成的压梁2左侧或右侧倾斜的可能,而且还能通过调整导向齿条5的竖直以及水平位置,对压梁2两侧的位置进行上下调整,从而调整压梁2的水平位置。举例性的,例如,压梁2的一侧偏高造成压梁2倾斜,如此,通过螺柱7与机架100螺松,以使导向齿条5、与导向齿条5齿接的转动齿轮4以及压梁2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自然下坠,从而解决压梁2一侧偏高的问题。其中,螺柱7的结构可以设置为不同结构。
34.具体来说,导向齿条5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与竖槽6连通的竖孔8,竖孔8上螺接有第一调节柱9且第一调节柱9的末端抵接在螺柱7上,由此,即可通过转动第一调节柱9调整导向齿条5的上下位置,从而调节导向齿条5的上下位置。进一步的,导向齿条5上的竖槽6可以设置为一个,导向齿条5上下两端的竖孔8分别与该竖孔8连通。或者,竖槽6设置有四个,每个竖孔8 与设置在导向齿条5一端的每个竖槽6连通也可。如此设置的好处在于,采用多个竖槽6以及多个螺柱7的结构有利于提高导向齿条5的稳固性。
35.其中,机架100上设置有凸块10,凸块10位于导向齿条5远离转动齿轮4 的一侧,凸块10上设置有水平孔,水平孔上螺接有第二调节柱12且第二调节柱12的末端抵接在导向齿条5上,由此,即可通过转动第二调节柱12调整导向齿条5的水平位置。进一步的,凸块10设置有两个且沿导向齿条5的长度方向上下分布。如此设置的好处在于,采用两个凸块10与第二调节柱12的结构有利于提高导向齿条5在竖直方向的平行性,避免采用单个凸块10与第二调节柱12结构调整时,造成导向齿条5上下两端不在同一竖直线上而出现倾斜的问题。
36.其中,如图5所示,机架100上设置有用于为压梁2提供上下移动导向的升降导轨,升降导轨包括设置在机架100上的定位轴13以及套设在定位轴13 上且与压梁2固定相连的升降轴套14。如此,通过升降导轨可提升压梁2上下移动时的稳定性,有效避免压梁2左侧或
右侧倾斜。
37.其中,如图6所示,轴套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防止轴套内部进尘的防尘环15,防尘环15包括安装部16以及密封部17,密封部17包括与安装部 16相连的连接端以及远离安装部16的自由端,自由端自连接端朝远离轴套的方向倾斜设置。由此利用防尘环15的自由端倾斜设置与定位轴13的表面滑动连接,消除连接间隙而实现其密封效果,进一步的,倾斜设置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木屑在自由端上堆叠,从而防止木屑掉落轴套内而出现卡死或者对定位轴13 造成磨损。
38.其中,如图5所示,轴套与定位轴13之间设置有用于降低滑动摩擦的自润滑件18,通过设置的自润滑件18,以降低滑动摩擦,防止升降导轨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卡死情况,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进一步的,自润滑件18为镶嵌固体润滑轴套。在一个实施例中,自润滑件18为镶嵌碳粉的铜套。
3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