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展平竹蒸笼制作方法及蒸笼结构

文档序号:36016421发布日期:2023-11-17 12:11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展平竹蒸笼制作方法及蒸笼结构

本发明涉及蒸笼制作,特别是涉及一种展平竹蒸笼制作方法及蒸笼结构。


背景技术:

1、竹蒸笼历史悠久,以原汁原味、蒸汽水不倒流等特点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占据一席之地,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和生活器具。长期以来,竹蒸笼制作还主要以手工完成,由熟练工匠使用竹片、竹篾、木片等原材料,采用竹片拼接、竹钉串联、竹编、藤编、铆接等固结方法进行加工制作。目前,市场上的竹蒸笼品类众多,但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2、1)竹蒸笼壁层结构所用的竹片宽度和厚度较小,使得蒸笼制作时在壁层高度和厚度方向上需要进行竹片叠加(也会复合木片),造成竹蒸笼的壁层数较多,需要固结较多的竹片单元,效率低下;

3、2)笼底形式多为窄竹片的十字交叉固结或采用铣削加工后的竹条进行拼接,生产工艺较为复杂,多为手工制作,生产效率较低;

4、3)蒸笼所用竹片之间的材性如密度、竹龄等差异明显,使得竹蒸笼在冷热交替使用过程中易出现缩胀变形不均,造成竹片拼接以及壁层之间出现分层现象,影响蒸笼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同时,拼接竹板含有胶层易开胶,影响食品卫生安全。

5、因此人们亟需一种生产效率高、蒸笼稳定性高且食品卫生安全性高的展平竹蒸笼制作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展平竹蒸笼制作方法及蒸笼结构,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利用成品竹展平板制作蒸笼,无需进行竹片叠加和笼底交叉固结或笼底竹条拼接,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可使壁层的材性统一,提高整体稳定性,另外无需拼接避免胶层的使用,提高食品卫生安全性。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展平竹蒸笼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s1:加工竹展平板获取竹黄侧展平板和竹青侧展平板;

4、s2:竹青侧展平板弯制笼身及笼盖的外壁层,竹青侧展平板或竹黄侧展平板弯制笼身及笼盖的内壁层,竹黄侧展平板切割成形笼身的笼底;

5、s3:笼身的外壁层、内壁层以及笼底进行组合形成笼身,笼盖的外壁层、内壁层以及笼顶进行组合形成笼盖;

6、s4:固定笼身的外壁层、内壁层以及笼底,固定笼盖的外壁层、内壁层以及笼顶。

7、优选的,步骤s1中,加工的方式为锯剖或刨切。

8、优选的,步骤s2中,采用自动弯制,将竹青侧展平板或竹黄侧展平板一端周向连接在转动盘上,转动盘外周侧设置定位件,驱动转动盘带动竹青侧展平板或竹黄侧展平板进行转动,竹青侧展平板或竹黄侧展平板在定位件与转动盘的限制下弯制成圆环形,并利用固定件固定成形;采用手动弯制,直接对竹青侧展平板或竹黄侧展平板进行手工弯制并利用固定件固定成形。

9、优选的,步骤s2中,利用激光切割技术对笼底进行切割成形。

10、优选的,步骤s4中笼身与笼盖采用藤编方式固定。

11、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方法中所应用的弯制装置,包括由电机驱动的第一转动轴、转动盘、定位销以及定位件,所述第一转动轴与所述转动盘传动连接,所述定位件设置在所述转动盘周向外侧,所述定位件与所述转动盘的外周壁之间的距离等于竹青侧展平板或竹黄侧展平板的厚度,所述转动盘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定位销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设置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顶端与所述定位销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带动所述定位销伸出或缩回所述定位孔内。

12、优选的,所述定位件为摩擦辊,所述摩擦辊的轴线与所述第一主轴轴线平行,所述摩擦辊与所述第一转动轴均设置在支架上,所述摩擦辊上设置有由电机驱动的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转动方向与所述第一转动轴转动方向相反。

13、优选的,所述支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主轴轴线平行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端部转动设置有v形件,转动连接位置为所述v形件的尖端,所述v形件的一端与所述定位件连接,另一端与伸缩缸的伸缩端铰接,所述伸缩缸远离所述v形件的一端与支架铰接。

14、优选的,所述转动盘靠近所述第一主轴的一端滑动套设有平动盘,所述平动盘的内径与所述转动盘的外径相同,所述平动盘的外径不大于所述定位件与所述转动盘之间的距离,所述平动盘通过伸缩结构滑动在所述转动盘上。

15、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方法制作的蒸笼结构,包括笼身以及笼盖,所述笼身包括笼身外壁层、笼身上内壁层、笼身下内壁层以及笼底,所述笼身上内壁层以及所述笼身下内壁层呈上下分布设置在所述笼身外壁层内,所述笼底呈圆盘形,所述笼底中部开设若干个通孔,所述笼底的外沿位于所述笼身上内壁层以及所述笼身下内壁层之间,所述笼盖包括笼盖外壁层、笼盖上内壁层、笼盖下内壁层以及呈拱形的笼顶,所述笼盖上内壁层以及所述笼盖下内壁层呈上下分布设置在所述笼盖外壁层内,所述笼顶的外沿位于所述笼盖上内壁层以及所述笼盖下内壁层之间,所述笼身上内壁层向上延伸出所述笼身外壁层形成延伸段,所述延伸段的外径小于所述笼身上内壁层的外径,所述延伸段的外径等于所述笼盖下内壁层以及所述笼身下内壁层的内径。

16、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主要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17、将自身具有一定厚度的竹展平板加工获取竹黄侧展平板和竹青侧展平板,然后直接利用竹黄侧展平板和竹青侧展平板弯制成形笼身及笼盖的内外壁层,厚度满足需求,无需多层叠设形成壁层,而且由于竹展平板平面状的结构,可以直接对其进行切割打孔形成笼底,无需进行竹片叠加和笼底交叉固结或笼底竹条拼接,实现了简化工艺、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其次,由竹黄侧展平板和竹青侧展平板弯制成形的内壁层或外壁层,属于同一竹展平板,可避免材性不同时,在冷热交替使用过程中易出现缩胀变形不均,造成竹片拼接以及壁层之间出现分层现象,影响蒸笼结构的整体稳定性的问题,另外笼身壁层和笼底均无需胶层的介入,提高食品卫生安全性。

18、本发明其他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19、利用弯制装置可便捷实现壁层的弯制,提高自动化程度,节省人力,提高生产效率。

20、利用伸缩缸的伸缩可以控制v形件的摆动,进而调节定位件与转动盘之间的距离,使其能够适配不同厚度的展平板。

21、当壁层弯制成功后,定位销缩回,利用平动盘的运动可便捷将成形的壁层从转动盘上顶出,提高操作便捷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展平竹蒸笼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展平竹蒸笼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加工的方式为锯剖或刨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展平竹蒸笼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采用自动弯制,将竹青侧展平板或竹黄侧展平板一端周向连接在转动盘上,转动盘外周侧设置定位件,驱动转动盘带动竹青侧展平板或竹黄侧展平板进行转动,竹青侧展平板或竹黄侧展平板在定位件与转动盘的限制下弯制成圆环形,并利用固定件固定成形;采用手动弯制,直接对竹青侧展平板或竹黄侧展平板进行手工弯制并利用固定件固定成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展平竹蒸笼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利用激光切割技术对笼底进行切割成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展平竹蒸笼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笼身与笼盖采用藤编方式固定。

6.一种如权利要求3所述展平竹蒸笼制作方法所应用的弯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电机驱动的第一转动轴、转动盘、定位销以及定位件,所述第一转动轴与所述转动盘传动连接,所述定位件设置在所述转动盘周向外侧,所述定位件与所述转动盘的外周壁之间的距离等于竹青侧展平板或竹黄侧展平板的厚度,所述转动盘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定位销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设置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顶端与所述定位销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带动所述定位销伸出或缩回所述定位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弯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为摩擦辊,所述摩擦辊的轴线与所述第一主轴轴线平行,所述摩擦辊与所述第一转动轴均设置在支架上,所述摩擦辊上设置有由电机驱动的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转动方向与所述第一转动轴转动方向相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弯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主轴轴线平行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端部转动设置有v形件,转动连接位置为所述v形件的尖端,所述v形件的一端与所述定位件连接,另一端与伸缩缸的伸缩端铰接,所述伸缩缸远离所述v形件的一端与支架铰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弯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盘靠近所述第一主轴的一端滑动套设有平动盘,所述平动盘的内径与所述转动盘的外径相同,所述平动盘的外径不大于所述定位件与所述转动盘之间的距离,所述平动盘通过伸缩结构滑动在所述转动盘上。

10.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展平竹蒸笼制作方法制作的蒸笼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笼身以及笼盖,所述笼身包括笼身外壁层、笼身上内壁层、笼身下内壁层以及笼底,所述笼身上内壁层以及所述笼身下内壁层呈上下分布设置在所述笼身外壁层内,所述笼底呈圆盘形,所述笼底中部开设若干个通孔,所述笼底的外沿位于所述笼身上内壁层以及所述笼身下内壁层之间,所述笼盖包括笼盖外壁层、笼盖上内壁层、笼盖下内壁层以及呈拱形的笼顶,所述笼盖上内壁层以及所述笼盖下内壁层呈上下分布设置在所述笼盖外壁层内,所述笼顶的外沿位于所述笼盖上内壁层以及所述笼盖下内壁层之间,所述笼身上内壁层向上延伸出所述笼身外壁层形成延伸段,所述延伸段的外径小于所述笼身上内壁层的外径,所述延伸段的外径等于所述笼盖下内壁层以及所述笼身下内壁层的内径。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展平竹蒸笼制作方法及蒸笼结构,涉及蒸笼制作技术领域,包括:S1:加工竹展平板获取竹黄侧展平板和竹青侧展平板;S2:竹青侧展平板弯制笼身及笼盖的外壁层,竹青侧展平板或竹黄侧展平板弯制笼身及笼盖的内壁层,竹黄侧展平板切割成形笼身的笼底;S3:笼身的外壁层、内壁层以及笼底进行组合形成笼身,笼盖的外壁层、内壁层以及笼顶进行组合形成笼盖;S4:固定笼身和笼盖;本发明中利用竹展平板制作蒸笼时,无需进行竹片叠加和笼底交叉固结或笼底竹条拼接,实现了简化工艺、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壁层材性统一,提高蒸笼结构在冷热交替时的整体稳定性,另外无需胶层的介入,提高食品卫生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延军,张健,章卫钢,王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农林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