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眼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6877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锁眼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锁眼机,特别是能够提高锁眼线迹的大致送布方向上的并排两个落针点间的距离的分辨率的经过改进的锁眼机。
背景技术
以往的锁眼机,具有用于输送加工布的且设有步进马达的送布机构;在与送布方向直交的方向上使缝纫针针床横移的缝制机构;通过控制该送布机构和缝制机构,形成包含一对锯齿部和一对加固缝部的锁眼线迹的控制装置。
在本申请人的实用化的锁眼机中,可以设定用于规定锁眼线迹的尺寸和形状的多个参数,控制装置根据设定的多个参数演算锁眼线迹的缝制数据(落针数据),根据该缝制数据控制送布机构和缝制机构。
例如,在图15的用于规定锁眼线迹100(包含一对锯齿部101、102和一对加固缝部103、104)的尺寸和形状的多个参数中,有切口尺寸a、锯齿针距(送布针距)b、锯齿宽度c、前加固缝长度d、里加固缝长度e等,通过操作面板可以设定包含这些a~e的多个参数。
可是,在设定多个参数的以往的技术中,如果设定了锯齿针距b,则缝纫针针床横移方向中的与朝向一个方向的缝纫针针床横移对应的送布针距和与朝向另一个方向的缝纫针针床横移对应的送布针距都为b,任意落针点和相对于该落针点的前后两针落针点间的送布方向的距离、即大致的送布方向上的并排两个落针点间的距离B为锯齿针距b的2倍(b×2)。
如图16、17所示,例如在对应于送布机构的步进马达一个步长的最小送布量为0.05mm的场合,通常通过平均增减该最小送布量0.05mm,可以设定锯齿针距b,对应于该设定,上述落针点间的距离B平均增减(b×2)=0.1mm。也就是说,相对于锯齿针距b的分辨率br为0.05mm的情况来说,落针点间的距离B的分辨率Br为分辨率br的2倍(br×2)=0.1mm。
在以往这种锁眼机中,如上文所述,如果设定了锯齿针距b,则缝纫针针床横移方向中的与朝向一个方向的缝纫针针床横移对应的送布针距和与朝向另一个方向的缝纫针针床横移对应的送布针距都为b,因此,相对于锯齿针距b的分辨率br来说,大致的送布方向上的并排两个落针点间的距离B的分辨率Br为2倍的(br×2)。
虽然通过上述落针点间的距离B可以确定锁眼线迹的线迹密度,但是,只能按(br×2)增减该落针点间的距离B来设定,也就是说,落针点间的距离B的分辨率Br的提高受到了限制,不能更细致地进行锁眼线迹的线迹密度设定,也不能形成对应于锁钮孔线迹的大小或加工布的所希望密度的锁钮孔线迹。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提高锁钮孔线迹的大致送布方向上的并排两个落针点间的距离的分辨率、能更细致地进行锁眼线迹的线迹密度设定的锁眼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技术方案1的锁眼机包括用于输送加工布的送布机构;在与送布方向直交的方向上使缝纫针针床横移的缝制机构;通过控制该送布机构和缝制机构,形成包含一对锯齿部和一对加固缝部的锁眼线迹的控制装置,其特征是,还设置有为了设定用于规定上述锁眼线迹的尺寸和形状的多个参数的设定装置,上述控制装置根据该设定装置设定的多个参数,控制送布机构和缝制机构,上述设定装置把锁眼线迹的送布针距分别设定为缝纫针针床横移方向中的对应于朝向一个方向的缝纫针针床横移的第一送布针距和对应于朝向另一个方向的缝纫针针床横移的第二送布针距。
在这种锁眼机中,通过送布机构输送加工布,通过在与送布方向直交的方向上使缝纫针针床横移的缝制机构,在加工布上形成线迹,通过控制装置送布机构和缝制机构,形成包含一对锯齿部和一对加固缝部的锁眼线迹。用设定装置可以设定用于规定上述锁眼线迹的尺寸和形状的多个参数,控制装置根据该设定装置设定的多个参数,控制送布机构和缝制机构。
特别是,借助于上述设定装置,可以把锁眼线迹的送布针距分别设定为缝纫针针床横移方向中的对应于朝向一个方向的缝纫针针床横移的第一送布针距和对应于朝向另一个方向的缝纫针针床横移的第二送布针距。因此,第一、第二送布针距的分辨率(最小送布量;在送布机构具有步进马达的情况下,通常是对应于步进马达的一个步长的送布量)为任意落针点和相对于该落针点的前后两针落针点间的送布方向的距离、即大致的送布方向上的并排两个落针点间的距离的分辨率。即是说,提高了落针点间的距离的分辨率,能更细致地进行锁眼线迹的线迹密度设定。
技术方案2的锁眼机的特征为,在技术方案1的发明中,上述设定装置分别设定锯齿部的第一、第二送布针距及加固缝部的第一、第二送布针距。因此,可以分别设定锯齿部的线迹密度和加固缝部的线迹密度。
技术方案3的锁眼机的特征为,在技术方案2的发明中,上述设定装置分别设定一对加固缝部中的前加固缝部的第一、第二送布针距和里加固缝部的第一、第二送布针距。因此,可以分别设定一对加固缝部中的前加固缝部的线迹密度和里加固缝部的线迹密度。
技术方案4的锁眼机的特征为,在技术方案1~3的任何一个发明中,上述送布机构具有步进马达,上述设定装置可按对应于送布机构的步进马达一个步长的最小送布量增减地设定第一、第二送布针距。即是说,第一、第二送布针距的分辨率成为对应于步进马达一个步长的最小送布量,大致的送布方向并排两个落针点间的距离的分辨率为上述最小送布量。
技术方案5的锁眼机的特征为,在技术方案4的发明中,通过上述设定装置设定的第一、第二送布针距的差值限制为上述最小送布量。第一、第二送布针距的差值为上述最小送布量,因此,整体线迹密度大致均等,能形成美丽的线迹。即是说,在第一、第二送布针距的差值不为最小送布量的情况下,该第一、第二送布针距的设定无效,可以防止通过误设定操作形成外观劣化的线迹。
技术方案6的锁眼机的特征为,在技术方案4的发明中,上述设定装置具有可按小于上述最小送布量的单位送布量增减地输入的输入装置,同时,在该输入值为最小送布量的整数倍的情况下,将该输入值自动地设定成第一、第二送布针距,在输入值不为最小送布量的整数倍的情况下,把夹着该输入值且最接近该输入值的大小两个最小送布量整数倍的值自动地设定为第一、第二送布针距。
设定装置设有输入装置,仅通过输入装置输入1个输入值,就可以自动地设定第一、第二送布针距,所以,能减轻输入设定的负载。特别是,在输入值不是最小送布量的整数倍的情况下,由于可以把夹着该输入值且最接近该输入值的大小两个最小送布量的整数倍的值自动地设定为第一、第二送布针距,因此,能整体形成接近所希望的(对应于输入值的)线迹密度的线迹密度的线迹。
根据技术方案1的锁眼机,通过设定装置可以设定用于规定锁眼线迹的尺寸和形状的多个参数,控制装置根据该设定装置的设定的多个参数,控制送布机构和缝制机构,形成锁眼线迹,特别是借助于上述设定装置,可以把锁眼线迹的送布针距分别设定为缝纫针针床横移方向中的对应于朝向一个方向的针床横移的第一送布针距和对应于朝向另一个方向的针床横移的第二送布针距。
从而,可以把第一、第二送布针距的分辨率中最小一方的分辨率设为任意落针点和相对于该落针点的前后两针落针点间的送布方向的距离、即大致的送布方向上的并排两个落针点间的距离的分辨率。于是,提高了落针点间的距离的分辨率,能更细致地进行锁眼线迹的线迹密度的设定,结果,易于形成对应于锁眼线迹的线迹大小或加工布等的所希望的线迹密度的锁眼线迹。
根据技术方案2的锁眼机,通过设定装置分别设定锯齿部的第一、第二送布针距、加固缝部的第一、第二送布针距,由此,可以分别设定锯齿部的线迹密度和加固缝部的线迹密度。
根据技术方案3的锁眼机,通过设定装置分别设定一对加固缝部中的前加固缝部的第一、第二送布针距和里加固缝部的第一、第二送布针距,由此,可以分别设定一对加固缝部中的前加固缝部的线迹密度和里加固缝部的线迹密度。
根据技术方案4的锁眼机,通过设定装置可按对应于送布机构的步进马达一个步长的送布量增减地设定第一、第二送布针距。即是说,第一、第二送布针距的分辨率成为对应于步进马达一个步长的送布量(最小送布量),大致的送布方向并排两个落针点间的距离的分辨率为上述送布量。
根据技术方案5的锁眼机,通过设定装置设定的第一、第二送布针距的差值限制为上述最小送布量,由此,整体线迹密度大致均等,能形成美丽的线迹。即是说,在第一、第二送布针距的差值不为最小送布量的情况下,该第一、第二送布针距的设定无效,可以防止通过误设定操作形成外观劣化的线迹。
根据技术方案6的锁眼机,通过输入装置可按小于最小送布量的单位送布量增减地输入输入值。然后,在该输入值为最小送布量的整数倍的情况下,将该输入值自动地设定成第一、第二送布针距,在输入值不为最小送布量的整数倍的情况下,把夹着该输入值且最接近该输入值的大小两个最小送布量整数倍的值自动地设定为第一、第二送布针距。即是说,仅通过输入装置输入1个输入值,就可以自动地设定第一、第二送布针距,所以,能减轻输入设定的负载。特别是,在输入值不是最小送布量的整数倍的情况下,由于可以把夹着该输入值且最接近该输入值的大小两个最小送布量的整数倍的值自动地设定为第一、第二送布针距,因此,能整体形成接近所希望的(对应于输入值的)线迹密度的线迹密度的线迹。
附图的简要说明图1是本发明实施形式的锁眼机的透视图。
图2是锁眼机的缝纫机本体前部的右侧视图。
图3是送布机构的透视图。
图4是包括夹线机构的缝纫机本体前部的透视图。
图5是钮扣孔形成机构的透视图。
图6是锁眼线迹的平面图。
图7是锁眼机的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图8是表示多个参数的图表(1/4)。
图9是表示多个参数的图表(2/4)。
图10是表示多个参数的图表(3/4)。
图11是表示多个参数的图表(4/4)。
图12是记载第一、第二送布针距的设定值等的图表。
图13是锯齿部一部分的平面图,(a)~(d)是对应于图12的(a)~(d)的设定值的示意图。
图14是变更形式的第一、第二送布针距的设定说明图。
图15是表示以往技术的锁眼机的平面图。
图16是记载以往第一、第二送布针距的设定值等的图表。
图17是锯齿部一部分的平面图,(a)~(d)是对应于图12的(a)~(d)的设定值的示意图。
发明的实施形式以下,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形式。
本实施形式是本发明适用于锁眼机情况的一例子,该锁眼机是用于在加工布上形成例如图6所示的锁眼线迹60的同时,在锁眼线迹60的内侧形成钮扣孔65的所谓钮扣孔用的锁眼机。其中,以图1的前方及左方为基准进行说明。另外,下文中的锁眼线迹及钮扣孔等的符号主要引用图6的方形锁眼线迹60及钮扣孔65等的符号。
如图1所示,在锁眼机M上,在其缝纫机台板1上设置有缝纫机马达2;用于起动或停止包含该缝纫机马达2在内的各驱动部(下文将说明)的脚踏板3;输入设定用于规定锁眼线迹60的形状及尺寸等的多个参数等的操作面板4;以及用于驱动控制上述各驱动部的控制装置5。
锁眼机M具有缝纫机本体,该缝纫机本体具有头部6、支柱部7、臂部8。如图2~5所示,在该缝纫机本体上设置有沿前后方向输送加工布的送布机构10、在加工布上形成线迹的缝制机构30、在加工布上形成钮扣孔65的钮扣孔形成机构50,借助于控制装置5,控制送布机构10和缝制机构30,形成锁眼线迹60,控制钮扣孔形成机构50,在锁眼线迹60的内侧形成钮扣孔65。
如图3所示,送布机构10具有输送架11、压脚12、步进马达13等,在用压脚12把加工布压在输送架11上的状态下,借助于步进马达13沿前后方向一体驱动输送架11和压脚12,沿前后方向一体地输送加工布。输送架11沿前后方向作成长板状,由嵌入头部6上面部分的左右一对导向板14沿前后方向可移动地导向。在输送架11的前端部形成用于制成锁眼线迹60和钮扣孔65的针孔11a。
在输送架11的后端部下面一侧固定有可动部件15,在该可动部件15的后侧,通过前后向长的连杆16连接有可动部件17。在该可动部件17上围绕左右轴心枢轴地支撑着压臂18的后端部,压脚12安装在该压臂18的前端部。压脚12由施力部件(图中未示)并通过压臂18向下方依附,在以踏板3的操作驱动的推压升降机构(图中未示)的作用下,与压臂18一体升降。另外,在该推压升降机构上,设置有可根据踏板3的操作量驱动控制压脚12的升降及其高度调节的步进马达22(参照图7)。
上述连杆16以插通状固定在可动部件15、17的左端部并在其中延伸,在可动部件15、17前后两侧通过一对轴承19可前后自由移动地导向支持在缝纫机架上。在连杆16的右侧设置有固定在缝纫机架上的前后方向长的杆20,可动部件17的右端部通过轴承17a可前后自由移动地导向支持在该杆20上。在步进马达13的输出轴上固定有驱动皮带轮13a,在该驱动皮带轮13a的后方,在缝纫机架上枢轴地支撑有从动皮带轮(图中省略),在这两个皮带轮上挂有环状带21。该带21的一部分与可动部件17连接,驱动步进马达13时,可通过带21沿前后方向一体驱动可动部件15、17、输送架11及压脚12。
如图2、图4所示,缝制机构30具有针杆31、安装在该针杆31下端的缝纫针32、把张力施加给缝制用上线33的夹线机构34、把从夹线机构34向缝纫针32延伸的上线33的途中的部分挂住的挑线部件35,上述上线33是从线筒等上线供给源(图中未示)供给缝纫针32的。针杆31及缝纫针32由缝纫机马达2驱动的针杆上下运动机构(图中省略)上下往复驱动,并通过头部6内的线捕捉器(图中未示)在输送架11的下侧,使作上下运动的缝纫针32附近的上线33和从绕线梭子(图中省略)伸出的下线交织在一起,形成线迹。
另外,针杆31通过步进马达36(参照图7)左右地摆动驱动,由此,沿前后方向输送的加工布上缝制出左右幅度的锁眼线迹60。借助于缝纫机马达2驱动的针杆上下运动机构和大部分共用的挑线驱动机构(图中省略),使挑线部件35上下往复运动,借助于上下运动的挑线部件35牵拉上线33,通过夹线机构34把摩擦阻力作用在上线33上,而且,还把张力作用在该上线33上,把加工布上形成的线迹拉紧。
夹线机构34如图4所示,具有第一、第二夹线片40、41和辅助夹线片42。从上线供给源延伸的上线33由线导向部件33a、33b导向之后,顺次挂在第一夹线片40、辅助夹线片42和第二夹线片41上,此后,由线导向部件33c向上方导引,挂在挑线部件35上,随后,由线导向部件33d、33e等导引,供给缝纫针32。第一夹线片40和辅助夹线片42处在始终把张力施加给上线33的张力施加状态。第一夹线片40可切换成张力施加状态和张力释放状态,这种切换通过具有松线用电磁线圈45(参照图7)的张力切换机构进行。
如图5所示,钮扣孔形成机构50具有切布刀51、切布刀保持架52、切布刀安装轴53、切布刀驱动臂54、切布刀驱动用电磁线圈55等。借助于该切布刀驱动用电磁线圈55,通过切布刀驱动臂54、切布刀安装轴53和切布刀保持架52使切布刀51下降,落到输送架11上的加工布上,切断该加工布。切布刀保持架52与切布刀安装轴53的下端相连,切布刀51通过螺钉52a固定在该切布刀保持架52上。切布刀驱动臂54的后端侧作成大致的L形,其前后方向的中央部通过枢支轴54a可围绕左右轴心摆动地支撑在缝纫机架上。
切布刀驱动臂54的前端部分通过弹簧部件56向上方依附,切布刀驱动臂54的前端部与切布刀安装轴53的上部连接,切布刀驱动臂54的后上端部通过连杆57连接在凸缘55a上,凸缘55a从切布刀驱动用电磁线圈55向后方突出。通过让切布刀驱动用电磁线圈55的凸缘55a突出或者退回,并经过切布刀驱动臂54和切布刀安装轴53使切布刀51上下运动。另外,弹簧部件56最好是能补偿从切布刀安装轴53至切布刀51的机构的重量的程度。
但是,如图6所示,锁眼线迹60具有往锯齿部61、返锯齿部62、前加固缝部63和里加固缝部64,顺次缝制前加固缝部63的一部分、往锯齿部61、里加固缝部64、返锯齿部62、前加固缝部63的其余部分,在锁眼线迹60的内侧形成钮扣孔65。
下面,说明锁眼机M的控制系统。
如图7所示,控制装置5包括以CPU5a、ROM5b、RAM5c为主要部分的微型计算机;输入对应于脚踏板3的操作状态的来自踏板位置检测传感器3a的信号或来自操作面板4的信号等的输入接口5d;以及输出接口5e,并通过用母线5f把这些部件连接在一起而构成。输出接口5e用于向驱动电路70~75输出驱动信号,同时,向操作面板4输出显示状态等的控制信号,驱动电路70~75用于驱动缝纫机马达2、步进马达13、22、36、电磁线圈促动器45、55。
在该控制装置5的ROM5b中储存有为了用操作面板4进行规定锁眼线迹60的形状、尺寸或形成钮扣孔65的切布刀落下的参数等的多个参数的设定的设定处理程序;根据该多个参数对缝制数据(落针数据)、钮扣孔数据(切布刀落下的位置(时间)的数据)等进行演算处理的演算处理程序;及根据演算的数据驱动控制送布机构10、缝制机构30、钮扣孔形成机构50等的控制程序。
如图8~11所示,作为多个参数有如内容栏所记载的锯齿部的转速、锁眼线迹形状、切口尺寸、切布刀多次落下时锯齿形线迹的长度、锯齿右针床横移针距、锯齿左针床横移针距、锯齿宽度等,根据上述设定处理程序,在操作面板4的显示部显示序号(序号栏所记载的序号),用操作面板4可以设定对应于该序号的参数。
各参数(例如序号“02”的切口尺寸),可以设定在设定范围(6.0~32.0mm)内,在进行这种设定时,通过操作面板4的上下键(图中省略)的1次按压操作,只增减一个间隔(0.1mm)。设定各参数的初始值(序号“02”的切口尺寸为13.0mm),基本上是变更该初始值进行设定的。另外,在控制装置5的ROM5b中与多个参数的序号对应地储存有设定范围数据、间隔数据和初始值数据。
特别是,在该锁眼机M中,作为锁眼线迹60的锯齿部61、62的送布针距,可以单独设定为缝纫针针床横移方向(左右方向)中的与朝向右方向的缝纫针针床横移对应的图8序号“04”的锯齿右针床横移针距(第一送布针距)和与朝向左方向的缝纫针针床横移对应的序号“05”的锯齿左针床横移针距(第二送布针距)。
此外,除了锁眼线迹60的锯齿部61、62的第一、第二送布针距以外,前加固缝部63的送布针距可以设定成对应于朝向右方向的缝纫针针床横移的图9的序号“21”的前加固缝右针床横移针距(第一送布针距)和对应于朝向左方向的缝纫针针床横移的序号“22”的前加固缝左针床横移针距(第二送布针距)。
再者,除了锁眼线迹60的锯齿部61、62的第一、第二送布针距及前加固缝部63的第一、第二送布针距以外,作为里加固缝部64的送布针距可以设定成对应于朝向右方向的缝纫针针床横移的图9的序号“31”的里加固缝右针床横移针距(第一送布针距)和对应于朝向左方向的缝纫针针床横移的序号“32”的里加固缝左针床横移针距(第二送布针距)。
下面,说明锯齿部61、62的第一、第二送布针距b1、b2的设定。另外,前加固缝部63的第一、第二送布针距及里加固缝部64的第一、第二送布针距的设定,与锯齿部61、62的第一、第二送布针距b1、b2的设定相同,其说明省略。
在与送布机构10的步进马达13的一个步长对应的最小送布量为0.05mm的情况下,图8的序号“04”的锯齿右针床横移针距(第一送布针距b1)和序号“05”的锯齿左针床横移针距(第二送布针距b2),其最小送布量(0.05mm)变成步长值,可分别按最小送布量(0.05mm)增减地输入设定第一、第二送布针距b1、b2。
此外,具有上述设定处理程序的控制装置5及操作面板4等相当于设定装置。图6所示的a表示序号“02”的切口尺寸,b1表示序号“04”的锯齿右针床横移针距,b2表示序号“05”的锯齿左针床横移针距,c表示序号“06”的锯齿宽度,d表示序号“20”的前加固缝部的长度,e表示序号“30”的里加固缝部的长度。
在这里,设定的第一、第二送布针距b1、b2的差值限制为最小送布量(0.05mm)。即是说,在第一、第二送布针距b1、b2的差值不是最小送布量(0.05mm)的场合(例如b1=0.15mm,b1=0.05mm的场合),该第一、第二送布针距b1、b2的设定无效。控制装置5进行这种处理的程序包含在上述设定处理程序中。
进一步,图12示出了锯齿部61、62的第一、第二送布针距b1、b2的设定值及由该设定值b1、b2确定的前后方向并排的两个落针点间的距离B(b1+b2)的一个例子,图13的(a)~(d)示出了对应于图12的(a)~(d)的线迹形状。
如图12所示,在对应于步进马达13的一个步长的最小送布量为0.05mm的场合,可分别按最小送布量0.05mm增减地设定第一、第二送布针距b1、b2,上述落针点间的距离B也可按最小送布量0.05mm增减。即是说,相对于第一、第二送布针距b1、b2的分辨率b1r、b2r为0.05mm的情况来说,落针点间的距离B的分辨率Br也为0.05mm(b1r、b2r)。
根据这样的锁眼机M,作为锁眼线迹60(锯齿部61、61、前加固缝部63和里加固缝部64)的送布针距可以分别设定为缝纫针针长横移方向中的对应于朝向一个方向的缝纫针针床横移的第一送布针距(b1)和对应于朝向另一个方向的缝纫针针床横移的第二送布针距(b2)。
因此,第一、第二送布针距(b1、b2)的分辨率(b1r、b2r)为任意落针点和相对于该落针点的前后两针落针点间的送布方向的距离,即大致的送布方向上的并排两个落针点间的距离(B)的分辨率(Br)。也就是说,与以往的锁眼机相比较,提高了落针点间的距离(B)的分辨率(Br)。能更细致地进行锁眼线迹60的线迹密度的设定,结果,易于形成对应于锁眼线迹60的线迹大小或加工布等的所希望的线迹密度的锁眼线迹。
而且,由于采用的结构是,分别设定锯齿部61、62中的第一、第二送布针距和加固缝部63、64的第一、第二送布针距,另外,分别设定一对加固缝部63、64中的前加固缝部63的第一、第二送布针距和里加固缝部64的第一、第二送布针距,因而,可以分别设定锯齿部61、62的线迹密度、前加固缝部63的线迹密度和里加固缝部64的线迹密度。
可以把设定的第一、第二送布针距的差值限制为最小送布量(0.05mm),因此,在锯齿部61、62、前加固缝部63和里加固缝部64的各部分中,整体线迹密度大致均等,能形成美丽的线迹。即是说,在第一、第二送布针距的差值不为最小送布量(0.05mm)的情况下,该第一、第二送布针距的设定无效,可以防止通过误设定操作形成外观劣化的线迹。
下面,说明上述实施形式的变更形式。
在该变更形式中,如图14所示,在锯齿部61、62、前加固缝部63和里加固缝部64的各部分中,为了设定第一、第二送布针距,通过相当于输入装置的操作面板4,按小于上述最小送布量(0.05mm)的单位送布量(例如0.01mm)增减地输入,根据该输入值自动地设定第一、第二送布针距。
下面,详细地说明,在输入值(例如0.20mm)为最小送布量(0.05mm)的整数倍(4倍)的情况下,可自动地将该输入值(例如0.20mm)设定为第一、第二送布针距,另外,在输入值(例如0.16mm或0.17mm或0.18mm或0.19mm)不为最小送布量(0.05mm)的整数倍的情况下,把夹着该输入值且最接近该输入值的大小两个最小送布量(0.05mm)整数倍(3倍和4倍)的值(0.15mm和0.20mm)自动地设定为第一、第二送布针距。
此外,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把第一送布针距设定为0.15mm,把第二送布针距设定为0.20mm,或是把第一送布针距设定为0.20mm,把第二送布针距设定为0.15mm。另外,用控制装置5进行该处理的程序包含在上述设定处理程序中。
由于只输入1个输入值,就可以自动地设定第一、第二送布针距,所以,能减轻输入设定的负载。特别是,在输入值不是最小送布量的整数倍的情况下,可以把夹着该输入值且最接近该输入值的大小两个最小送布量的整数倍的值自动地设定为第一、第二送布针距,因此,在锯齿部61、62、前加固缝部63和里加固缝部64的各部分中,能整体形成接近所希望的(对应于输入值的)线迹密度的线迹密度的线迹。
此外,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也可以用附加各种变更的形式进行实施。
权利要求
1.一种锁眼机,包括用于输送加工布的送布机构;在与送布方向直交的方向上使缝纫针针床横移的缝制机构;通过控制该送布机构和缝制机构,形成包含一对锯齿部和一对加固缝部的锁眼线迹的控制装置,其特征是,还设置有为了设定用于规定上述锁眼线迹的尺寸和形状的多个参数的设定装置,上述控制装置根据该设定装置设定的多个参数,控制送布机构和缝制机构,上述设定装置把锁眼线迹的送布针距分别设定为缝纫针针床横移方向中的对应于朝向一个方向的缝纫针针床横移的第一送布针距和对应于朝向另一个方向的缝纫针针床横移的第二送布针距。
2.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锁眼机,其特征是,上述设定装置分别设定锯齿部的第一、第二送布针距及加固缝部的第一、第二送布针距。
3.根据权利要求2记载的锁眼机,其特征是,上述设定装置分别设定一对加固缝部中的前加固缝部的第一、第二送布针距和里加固缝部的第一、第二送布针距。
4.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锁眼机,其特征是,上述送布机构具有步进马达,上述设定装置可按对应于送布机构的步进马达一个步长的最小送布量增减地设定第一、第二送布针距。
5.根据权利要求4记载的锁眼机,其特征是,通过上述设定装置设定的第一、第二送布针距的差值限制为上述最小送布量。
6.根据权利要求4记载的锁眼机,其特征是,上述设定装置具有可按小于上述最小送布量的单位送布量增减地输入的输入装置,同时,在该输入值为最小送布量的整数倍的情况下,将该输入值自动地设定成第一、第二送布针距,在输入值不为最小送布量的整数倍的情况下,把夹着该输入值且最接近该输入值的大小两个最小送布量整数倍的值自动地设定为第一、第二送布针距。
7.一种锁眼机,包括用于输送加工布的送布机构;在与送布方向直交的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上使缝纫针针床横移,并形成包含一对锯齿部和一对加固缝部的锁眼线迹的线迹形成机构;控制上述送布机构,以便当缝纫针针床横移在上述第一方向进行时,以第一给定针距输送上述加工布,当缝纫针针床横移在上述第二方向进行时,以第二给定针距输送上述加工布的控制装置;分别设定上述第一及第二给定针距的设定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记载的锁眼机,其特征是,上述送布机构具有最小单位送布量,上述设定装置以使上述第一及第二给定针距为上述最小单位送布量的整数倍的方式分别设定上述第一及第二给定针距。
9.根据权利要求8记载的锁眼机,其特征是,上述设定装置以使上述第一及第二给定针距的差值为上述最小单位送布量的方式进行设定。
10.根据权利要求7记载的锁眼机,其特征是,上述设定装置具有可按小于上述最小送布量的单位送布量增减地输入的输入装置,同时,在该输入值为上述最小单位送布量的整数倍的情况下,将该输入值自动地设定成第一及第二给定针距,在输入值不为最小单位送布量的整数倍的情况下,把夹着该输入值且最接近该输入值的大小两个最小单位送布量整数倍的值自动地设定为第一及第二给定针距。
11.根据权利要求7记载的锁眼机,其特征是,上述设定装置分别设定锯齿部的第一、第二给定针距及加固缝部的第一、第二给定针距。
12.根据权利要求11记载的锁眼机,其特征是,上述设定装置分别设定一对加固缝部中的前加固缝部的第一及第二给定针距和里加固缝部的第一及第二给定针距。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提高锁眼线迹的大致送布方向上的并排两个落针点间的距离的分辨率、可以细致地进行锁眼线迹的线迹密度设定的锁眼机。该锁眼机设定用于规定锁眼线迹的尺寸和形状的多个参数,控制装置根据设定的多个参数控制送布机构和缝制机构,在多个参数的设定中,将锁眼线迹的送布针距分别设定为缝纫针针床横移方向中的对应于朝向一个方向的针床横移的第一送布针距b1和对应于朝向另一个方向的针床横移的第二送布针距b2,由此,提高了送布方向上的并排两个落针点间的距离B的分辨率Br。
文档编号D05B3/06GK1346910SQ0114111
公开日2002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01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00年10月4日
发明者野村悦造, 西田幸夫, 蒲野淳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