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眼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8557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锁眼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锁眼机,特别是关于设于锁眼机的面线夹紧装置。
但是前述公报的面线夹紧装置有如下问题由于面线夹紧装置安装于缝纫机右侧面,当操作人员将缝制物置于压布下方时会妨碍操作,由于可见性变坏对定位等变得难以确认,同时要设置照亮缝纫针附近的灯也比较困难。同时由于要把夹紧线的夹紧片配设于缝纫针近旁,从缝纫机右侧面到缝纫针近旁要连结构件,故必须设置驱动力比较大的大型作动器。另外,为确实夹紧面线,必须构成为由特定的凸轮构造(该公报中导向件24与滚轮23)使前述夹紧片向着缝纫针做“摇头”动作。这样,前述公报的面线夹紧装置,整体结构相当复杂。
另外,在现有技术中,也有将面线夹紧装置设于缝纫机左侧面,使夹着面线的夹紧部从缝纫机前方向着缝纫针移动。这种情况下,也是将拉转夹紧部的构件配置于缝纫针正面侧,如操作者立于正面侧,对缝制物的定位等难以确认。
上述现有技术的面线夹紧装置的夹紧片与夹紧部,由于是以弹簧的弹力来夹紧面线的,夹紧力无法调整。缝制开始时,线端处于从夹紧片与夹紧部自然抽出状态,由线端受摩擦,依线的种类会产生倒捻(松劲儿)断裂、延伸缩短等,不会很美观地卷入线迹,不可能形成良好的线迹。另外由于夹紧力较强往往由于线的张力开始缝制时缝纫针弯曲,产生折断针、缝制物起皱倾向等。
另外,由于实际上依线的种类不同伸缩性等是不同的,依所使用的线的种类实际针线残长也是不同的。但由于在上述面线夹紧装置中由夹紧片或夹紧部所夹紧的针线的残长(从针孔至线端的长度)是不能调节的,由于不能依线种类对残长进行调节,如过短、不能卷入锁眼,即从夹紧脱出产生跳线;如过长、从锁眼跳出,外观变坏。
本发明的课题即在于,在具有面线夹紧装置的锁眼机中,要紧凑结构简单、不妨碍缝制操作、而且面线夹紧力与夹紧长度可控制,形成良好的锁眼。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例如图12~图4所示。
在该锁眼机10中具有缝纫机构架、送布台13、针杆11、切布装置30、压布机面线切断装置(面线切刀43)、面线夹紧装置50,其中,缝纫机构架由底座部12与从底座部后立起的纵向壳体部17以及对着底座部前部从纵向壳体部向前方延伸的臂部14所构成;送布台13设于底座部上部、在其上面载置缝制物并送进该缝制物;针杆11设于臂部前端部、其下端有缝纫针18;切布装置30配置于臂部下方、针杆后方,用于在缝制物上形成孔;压布机构具有右压布装置21与左压布装置24;面线切断装置(面线切刀43)用于在缝制结束后切断连着缝纫针的面线;面线夹紧装置50由缝制结束后夹紧面线的面线夹紧部51和在上方待机位置与待机位置下方缝纫针近旁的夹紧位置间上下驱动该面线夹紧部的上下驱动部70所构成,其特征在于,面线夹紧装置在针杆后方并在左右压布臂间配置于臂部下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由于面线夹紧装置在针杆后方并在左右压布臂间配置于臂部下方,由于在缝纫机侧方与前方并不设置构成面线夹紧装置的构件,故缝制物放置等不会遇到障碍,由于可见性好,也可提高操作性能。
由于将整个面线夹紧装置收进左右压布内侧,装拆构成压布的构件也容易。
面线夹紧部的待机位置与夹紧位置,可设为一定,也可以变更设定,也可以分别多处。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面所述的锁眼机中,面线夹紧部设于针杆后方、切布装置前方;上下驱动部设于切布装置后方。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面线夹紧装置中,面线夹紧部设于针杆后方、切布装置前方,上下驱动部设于切布装置后方。由此可缩短其切布装置和针杆(即缝纫针)间的距离,可减少缝制时送布台的移动量,可望缩短循环时间,可缩短臂部前后方向距离。
这里所谓“设于切布装置前方”,可以是面线夹紧部大部分位于切布装置前方;也可以是一部分,比如与上下驱动部连接的部分等不在切布装置前方。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或第二方面所述的销眼机中,做成缝制结束后载置缝制物的送布台可左右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由于比如可在面线夹紧部的面线夹紧前、使送布台移动、使连着缝制物的面线在左右方向接近面线夹紧部移动,由于可以不像现有技术中那样面线夹紧部为接近面线(缝纫针)要摇头绕入那样复杂的动作,驱动源与机构较简单,可使其小型化。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一~三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锁眼机中,如图8所示,它具有控制装置(CPU121),该控制装置构成为使载置缝制物的送布台向后方移动,在送布台向后方移动途中面线夹紧部夹紧面线;该控制装置控制成对应移动量可设定面线夹紧部的夹紧时刻,在设定的时刻由面线夹紧部夹紧面线。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由于可设定为在面线可接近面线夹紧部夹紧状态下进行夹紧,不需向面线方向驱动夹紧部,由于不需要像现有技术那样为使面线夹紧部接近面线(缝纫针)要摇头·绕入那样复杂的动作,故驱动源与机构较简单,可使其小型化。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一~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之锁眼机中,具有控制装置(CPU121),如图8所示。
它构成为缝制结束后使载置缝制物的送布台向后方移动,在送布台向后方移动途中面线切断装置切断面线;它控制为可对应移动量设定面线切断装置的面线切断时刻,在设定时刻切断面线。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由于是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在送布台移动途中、在设定的规定时刻切断面线,故可借适当变更设定、调节从缝纫针到线端的线残长,使之适合于下一锁缝的形状与长度等。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一~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锁眼机中,如图8所示,具备有控制装置(CPU121),它构成为缝制结束后使载置缝制物的送布台向后方移动,在送布台向后方移动途中面线切断装置切断面线;它控制为可设定从送布台向后方移动开始到面线切断的面线张力,面线张力成设定的大小。
根据第六方面所述的发明,由于可设定从送布台向后方开始移动到面线切断的面线张力,可设定为在要使线残长加长的情况下减弱张力,在要缩短线残长的情况下加强张力,可调节从缝纫针到线端的线残长使其适合下一锁缝的形状与长度等。
本发明的第七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一~六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锁眼机中,如图6所示,它具有开闭装置(夹紧缸65)与调节装置(减压阀68a),其中开闭装置用来驱动开闭面线夹紧部以进行面线夹紧与解除夹紧;调节装置用来调节开闭装置的面线夹紧力。
根据第七方面所述之发明,由于可由调节装置调节开闭装置的面线夹紧力,故可根据线种类等调节夹紧力,基本上不会产生因夹紧力过强引起的缝制开始时线端散毛、缝制物起皱、折断缝纫针等现象。
本发明的第八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一~六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锁眼机中,如图6、图8所示,它具有驱动开闭面线夹紧部以进行面线夹紧与解除夹紧的开闭装置(夹紧缸65),并具有控制装置(CPU121),控制为可对应缝纫开始时的针数设定由面线夹紧部的在下一缝制开始时的夹紧解除时刻,控制缝制开始后到达设定针数时解除夹紧的时刻。
根据第八方面所述的发明,由于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在缝制开始后达到设定的规定针数解除面线夹紧部的夹紧,由于可根据线种类等进行适当设定,不会像现有技术那样从自然夹紧到抽出一直连续夹持着,故基本上不会产生缝制开始时线端散毛、缝制物起皱、以及折断针等现象。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锁眼机之一例的透视图。
图2是图1缝纫机右侧视图一部分。
图3是图1缝纫机左侧视图一部分。
图4是图1缝纫机正视图一部分。
图5是表示图1面线夹紧装置的图;(a)是从上面看的平面图;(b)是侧视图。
图6是表示图5面线夹紧装置的面线夹紧部的图;(a)是正视图;(b)是底面图;(c)是正视图。
图7是表示图5面线夹紧装置的上下驱动部的图;(a)是侧视图,(b)是底面图,(c)是正视图。
图8是表示图1的锁眼机之控制回路的方块图。
图9是表示图1锁眼机操作板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切断面线时刻与送布台的进给量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对应送布台的进给量设定夹紧面线位置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缝制后在X方向补偿的图。
图13是表示包含图1锁眼机的面线夹紧处理的缝制处理之流程图。
图1所表示的作为本发明之一实施例的锁眼机10,缝制物上形成了由鸽形孔部h1与平行部h2(见图12)构成的钮扣孔H,同时在该钮扣孔H周围进行包缝。
锁眼机10具有由略成矩形箱体的底座部12、立设于该底座部12上的纵向壳体17、和从纵向壳体17向前方延伸的臂部14构成的缝纫机构架,通过基座罩16将其载置于缝纫机台板(图中未示出)上。在臂部14的前端部,上下可动且在左右方向(X向)可做针摆动运动地设有下端部具有缝纫针18的针杆11。
在底座部12上部,配设着其上面载置缝制物的送布台13。送布台13整体上成薄矩形箱体,由X向送布脉冲马达127与Y向送布脉冲马达129(见图8)驱动,可向X向与Y向移动。X向是和臂部14正交的方向(左右方向),Y向是臂部14的延伸方向(前后方向)。
钮扣孔H周围的包缝,比如如图12所示,按从右侧缝部J1端部开始、经鸽形孔部h1周围、至左侧缝部J2的顺序进行。另一方面,送布台13在缝制时被驱动,以使载置于送布台13上的缝制物相对移动到缝纫针18正下方的必要位置。
即,送布台13,缝制一开始,从Y向的原点位置向缝制开始位置移动,而后前后,左右方向移动,以便按前述顺序进行包缝,回到大致和缝制开始位置相同的缝制结束位置,移动回复到原来的原点位置。关于左右方向,例如移动幅度x靠缝纫针18的针摆动运动;基线(移动幅度内侧线)的移动靠送布台13在X方向移动。
在送布台13上,设置有缝制结束时切断底线的底线切断装置15;另外,在送布台13下边的底座部12内部设有具备成圈器或辅助成圈器的分纱器的成圈装置(图中未示出)。在锁眼机10中,由针杆11与前述成圈装置的协同工作来形成包缝。另外,在成放射状包缝钮扣孔H的鸽形孔部h1时,针杆11与前述成圈装置由旋转脉冲马达131(见图8)驱动一同转动。
底线切断装置15与成圈装置,都是现已熟知的机构,故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送布台13后部(纵向壳体部17侧)设置着前后方向夹着通过针杆11的直线、左右方向具有右压装置21与左压装置24的压布装置20。
左、右压装置24、21分别具有以轴24a、21a为中心相对送布台13可自由转动地支承着的略成コ字形的左、右压臂25、22,在该左、右压臂25、22的各自前端侧之前臂部25a、22a前端,安装着左、右压板(左、右压脚)26、23。右压臂22的前臂部22a与左压臂25的前臂部25a,如图4所示,从正面看,形成为向下方弯曲。
右压装置21与左压装置24,在夹着针的上下路径的左右方向在左右压板26、23与送布台13间夹持缝制物,在该状态下与送布台13一同移动。在和左、右压板23、26间形成钮扣孔包缝。在图2、图3中,对右压臂22与左压臂25,对和设于其内侧的面线夹紧装置50(后述)重合处,以假想线(双点划线)示出。
在缝纫针18与针杆11的后方,在臂14的下面设有切布装置30。在切布装置30上固定着切刀支承台31;另一方面,在送布台13上,对着该切刀支承台31设有切布刀(图中未示出)。在送布台13上载置布的状态下,由切布马达142驱动使处于图3等所示待机位置的切刀支承台31下降,借使切布刀相合形成钮扣孔H。
在由切布装置30形成钮扣孔H时,载布的送布台13位于前述原点位置。
在锁眼机10上,在缝纫针18与针杆11后方(纵向壳体部17侧),于左右压布臂间,臂部14下面,设有面线夹紧装置(面线夹紧手段)50。面线夹紧装置50,在从缝制结束时间到下一个缝制开始时间之间,夹紧保持着从缝纫针18连下来的面线线端,如图5所示,它由面线夹紧部51、与驱动其上下运动的上下驱动部70构成。
面线夹紧部51,如图6所示,主要由夹线臂52、53构成的夹紧部54、夹紧缸65、用于将面线夹紧部51固定支承于上下驱动臂72上的安装板(夹紧安装板)55所构成。
夹线臂52、53设置成图2、图3所示那样,在支承针18的针杆11之后方,在切布装置31前方;而且像图4所示那样,位于右压臂前臂部22a、左压臂前臂部25a间。
夹线臂52、53由前端具有大致成钩形的夹紧片52b、53b、和其上部形成两股的两股部52a、53a构成。
两股部52a、53a可自由转动地安装于销子56。在该销子56上插通扭力螺旋弹簧57。扭力螺旋弹簧57的一端安装于夹紧片52b内侧,其另一端安装于夹紧片53b内侧;由此,向着夹紧片52b、53b打开的方向赋能(弹压)。
在销子56两侧嵌入作为止脱件的E环58、58。
安装板55,如图6(b)所示,它由从上面看形成为大致成钩形的前侧的前部55b、从前部55b左端部向后方延伸且固定于后述的上下驱动臂72上的固定部55a,以及从前部55b右端部向后方稍稍延伸出的延伸部55c构成。在延伸部55c上设有螺钉孔55d,在该螺钉孔55d中插入螺钉59、59,固定于夹线臂52,借此将夹紧部54固定于安装板55上。螺钉孔55d形成长孔,相对延伸部55c可将夹紧部54的位置沿箭头P的方向调节。
另外在延伸部55c与夹线臂52间,夹设着比如2、3个衬垫60。该衬垫60用于夹紧部54按箭头Q方向的位置调整与初期的夹紧力的调节。由于可这样进行P向与Q向的调节,故可对夹紧部54进行上下方向与左右方向的位置调整。
再有,由于像上述这样以夹紧部54将夹线臂52固定于安装板55上,扭力螺旋弹簧57最终将对夹线臂53向左方、即夹紧缸65方赋能。
夹紧片52b、53b的前侧端部,为线的容易出·入,制成使夹紧片52b、53b的间隔向前方扩宽那样的倒角。在夹紧片53b倒了角的面上形成小凸部52c。在形成钩形的夹紧片53b的内侧角,固定着突出销61。突出销61,接于与夹紧片53b同样形成钩形的夹紧片52b内侧角向右方突出。在夹紧片52b、53b间引导的面线,夹持于凸部52c与突出销61间。
作为本发明开闭装置的夹紧缸65,由弹簧销67a与止动螺钉67b固定于前部55b上;在作为输出轴的杆65a前端,安装着夹紧销66。
夹紧缸65,是在支承杆65a的内部活塞两侧供给空气压力的复动缸。通过软管连接部65e、65f连接上两根软管65c、65d。空气软管65c对活塞向抽进杆65a方向送气;而空气软管65d则在使杆65a突出来的方向送气。空气软管65c直接连接电磁阀68;空气软管65d则通过减压阀68a连接到电磁阀68上。电磁阀68处于OFF(关)的状态时,空气在空气软管65d中流动使杆65a突出来。而电磁阀处于ON(开)的状态时,空气流过空气软管65c将杆65a抽进。
由于扭力螺旋弹簧57的弹力,使夹紧片53b抵接于杆65a前端的夹紧销66的状态,随着杆65a的进退而转动。因此,电磁阀68成ON时,夹紧片53b从夹紧片52b离开成解除夹紧状态(图4虚线表示的状态),电磁阀成OFF时,夹紧片53b抵接于夹紧片52b,成可夹紧面线的状态。
为使杆65a突出出来,由于供给空气压力的空气软管65a连接到减压阀68a,借着以电气控制对该减压阀68a进行调节,可调节杆65a的突出力,由此即可调节面线的夹紧力。即,减压阀68a是本发明的调节装置。
面线夹紧部51,如图2、图3所示,配设于缝纫针18(针杆11)与切布装置30间。安装板55的固定部55a在切布装置30的左侧;空气软管65c、65a通过切布装置30与固定部55a间向后方配设。另外,如图4所示,夹紧片52b、53b从正面看(在X方向)处在从缝纫针18向左方稍稍错开的位置。
上下驱动部70,如图5、图7所示,是在用于将驱动部70固定支承于臂部14的安装板(驱动部安装板)71的下面,固定上上下缸73、第一导向轴74,第二导向轴75等来构成。整体上看,如图2、图3所示,它被配置得比切布装置30还靠后方(纵向壳体17侧)。
上下缸73由止动螺钉76、76固定于安装板71并连接了空气软管73a、73b的空气缸;作为其输出轴的圆棒状杆73c,由空气压力使其上下运动。该上下缸73,由图上未示出的、包含有电磁阀的缸驱动器134(见图8)处于ON/OFF状态来使杆73c上下运动。ON状态杆73c下降;OFF状态杆73c上升。
另外,在安装板71上,还上下为长度方向、左右前后保持规定间隔配设着圆棒状第一导向轴74、和第二导向轴75。
另一方面,在上下缸73的左侧,设置着前后成长度方向形成的上下驱动臂72,有略成长方体状的导向块77由4个止动螺钉77a固定于该上下驱动臂72上(见图3)。在导向块77的内侧嵌入金属制线性衬套78,在该线性衬套78内侧可相对滑动地插通第一导向轴74。在导向块77上,一体设有夹着第二导向轴75并形成断面为コ字形的第二导向轴保持部77b。
在上下驱动臂72的后部下端部,形成了延伸于杆73c侧(右方)、安装着杆73c的杆安装部72a。杆安装部72a,夹着垫圈80、80、0形环81,由固定螺钉79固定于杆73c。
从而,杆73c一上下运动,上下驱动臂72也通过杆安装板72a而上下运动。杆73c由于是圆棒状,本可在水平方向内转动,但由于固定于上下驱动臂72的导向块77通过线性衬套为第一导向轴74所导向;第二导向轴保持部77b为第二导向轴75所导向,上下驱动臂72的转动被限止,只能在上下方向移动。
在有第一导向轴74的基础上又设置第二导向轴75的理由在于如果仅仅是第一导向轴74,可使导向块77不转动可使其上下运动;但这时若杆73的转动力比较强时,导向块77即稍稍摇动,上下驱动板72也摇动,进而,恐怕面线夹紧部51不能上下平滑运动。如再有第二导向轴75导向,即可限制这种摇动。
另外,设置O形环8 1的理由在于在连接上下驱动臂72的杆73c与导向块77安装有稍稍错位的情况下,即杆73c上下运动的方向与导向块77本来上下要运动的方向不完全平行,即使稍有错位,也会产生导向块77向第一导向轴74施加非正常力等的情况。因此,如在杆73c与上下驱动臂72的安装部分设置O形环81,因安装稍有偏斜将被吸收,可以补正导向块77与上下缸73的平行关系。
上下驱部部70,如图2所示,在切布装置30的后方,即从臂部14下面的纵向壳体部17配设。
面线夹紧部51与上下驱动部70,如图5、图7所示,由止动螺钉81、81将形成于上下驱动部70的上下驱动板72前端部的长孔72b、72b与安装板55的固定部55a固定为一体;面线夹紧部51与上下驱动板72一起上下运动。由此,面线夹紧部51,可在上方规定待机位置与更下方的缝纫针18近旁的规定夹紧位置之间上下运动。且借改变对长孔72b、72b的固定位置,可调节面线夹紧部51的上下位置。
整个面线夹紧装置50,借由固定螺钉80将安装板71在螺钉孔71a固定于臂部14下面,而被设于臂部14下侧,收进右压装置21与左压装置24间。
在图8上示出了锁眼机10的控制回路120。控制回路120由CPU121、ROM122、RAM123、与接口124、各种驱动器、操作板100、起动开关125等构成。
在RO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122上,用于写入进行锁眼缝制的控制程序和控制数据。
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adom Access Memory)123,存储许多与可能缝制的钮扣孔包缝形状等有关数据的模型数据;同时存储通过操作板100选择的1个模型数据;另外,在模型数据中的数据项变化的情况下存储其值。再者,RAM123,还具有缝制中进行各种处理时随时使用的存储区功能。另外,也存储缝制时由模型数据生成的针脚数据。
作为本发明控制装置的CPU(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t)121,根据ROM122的控制程序与控制数据,基于从操作板100等来的信号,一边通过接口124控制驱动各种驱动器,一边控制与锁眼针迹有关的一连串处理。
具体而言,CPU121连接到操作板100上,控制操作板100上的显示,同时接受通过操作板100输入的各种输入信号进行各种设定的选择变更等。
另外,CPU121,连接到X向送布脉冲马达驱动器126,同时连接到Y向送布脉冲马达驱动器128;一边驱动控制X向送布脉冲马达127和Y向送布脉冲马达129,一边在缝制时等在X向与Y向驱动送布台13。
CPU121还连接转动脉冲马达驱动器130,控制驱动转动脉冲马达131,在进行鸽形孔部h1一周包缝时,使针杆或使前述成圈装置同步从针杆11为中心线在转动方向转动。
再者,CPU121连接缝纫机马达驱动器132,驱动控制缝纫机马达133的转动,由此,可同步进行针杆11(缝纫针18)的上下运动与针摆动运动,以及成圈装置在规定方向的往复运动。
另外,CPU121,通过上下缸驱动器134控制驱动前述上下缸73;通过夹紧缸驱动器136控制驱动夹紧缸65;通过减压阀驱动器137控制减压阀68a的减压程度。
再有CPU121通过线张力驱动器138,连接到面线张力螺线管139与底线张力螺线管140。这些螺线管139、140构成为电气上张力可变的,CPU121控制线张力到操作板100上设定的值。
CPU121连接到切布马达驱动器141,控制驱动构成切布装置30的切布马达142,使切口支承台31上下运动。
CPU121连接到起动开关125,一输入由起动开关125发出的起动信号,即在规定时刻驱动缝纫机马达133等,进行锁眼包缝、切布处理等。
在锁眼机10中,在操作板100上可调用设定线张力等的缝制条件等。
如图9所示,操作板100由准备键101、模式数选择部102、张力设定部106等构成。
模式数选择部(パタ-ンナンバ-)102是用来选择模式数的。模式显示部102a上显示的是现选用的模式数(在图9中为“1”)。由模式显示部102a下边的“+”键102b和“-”键102c每变更1个数字,即可选择不同的模式。
数据项目选择部105是用来选择在模式数选择部102中选择的模式数据中的数据项目的。项目显示部105a中显示现选用的数据项目(图9中为“1”)。由项目显示部下边的“+”键105b和“-”键105c变更数字,可选择不同的数据项目。
在数据项目选择部105中对数据项目一经选定,即在数据值设定部104的值显示部104a显示出对其数据项目预先设定的数字。由值显示部104a下边的“+”键104b和“-”键104c对值显示部104a中的数字按每规定间隔进行增减,即可变更其值。
作为可设定的数据项目,比如除包缝宽度与缝长度等值之外,关于缝制后从缝制结束位置到原点位置的空进给途中面线夹紧部51的夹紧定时、和面线切断定时,可由“+”键104b与“-”键104c将空进给时的进给量(移动量)设定。另外,在面线夹紧部51夹紧之前,可根据需要使送布台13沿X方向移动(X向补偿),也可对其补偿量进行设定。关于这些定时与X向补偿容后述。
另外,关于在缝制开始时使夹紧部54的夹紧缸65处于ON状态何时解除面线的时刻,也可以由“+”键104b和“-”键104c设定缝合开始时的针数。
再者,减压阀68a的减压程度也可作为数据项目设定。
数据设定开关103是在进行数据设定工作时操作的开关。即,若按下数据设定开关103,可由此进行数据值的变更等。另外,各项目或数字的选择或变更,可再次按下数据设定开关103来确定。
准备键101,是设定工作结束后,用来做成对应于设定数据值的缝的数据。
张力设定部106是用来设定缝制时的面线与底线张力的;由张力显示部106a、“+”键106b、“-”键106c、面线选择键106d、底线选择键106e构成。
操作面线选择键106d可设定面线张力,LED(发光二极管)106dd灯亮,表示面线张力成可设定状态。而借操作底线选择键106e可设定底线张力,LED106ee灯亮,表示底线张力成可设定状态。而后在任一状态下,操作“+”键106b、或“-”键106c,数值按每规定间隔变化,即可设定所期望的张力。
未缝制键107是用于设定缝制前等的未缝制时之张力的键,空进给键108是用于设定缝制结束时等送布台13从缝制位置回到原点位置时的张力的键;操作这些键107、108,再操作面线选择键106d,底线选择键106e,以及“+”键106b、“-”键106c,即可设定张力。关于空进给容后述。
在操作板100上,对于缝制时的张力,也可对钮扣孔缝合缝各部的每一部分进行细致设定。
如上所述,在锁眼机10中,送布台13缝制一结束即从缝制结束位置向回到原点位置移动。这时面线与底线都连着缝制物,两种线都要随着送布台13上的缝制物之移动而引出来。这种缝制后向原点的移动叫空进给。在这种空进给途中,以夹紧部54夹紧面线,同时切断。关于这些定时借图10、图11加以说明。
在图10中,省略了送布台13模式化表示了送布台13周边的情况。S是送布台13上的缝制物,T是面线,40是有针孔的针板,41是分纱器,42是成圈装置,43是面线切刀(面线切断装置)。从缝制结束后的缝纫针18连上来的面线T,在最终落针位置W1通过缝制物S,插通针板40,通过分纱器41与成圈装置42外周,再穿出针板40之后,从落针位置W1近旁向上面穿出。
另一方面,夹紧部54位于比缝纫针18在Y向还稍稍离开原点而处于规定的待机位置时,例如在高度H,在夹紧面线T时,由上下驱动部70驱动,比如可降到高度H’的夹紧位置。
如前所述,夹紧片52b、53b,在凸部52c与突出销61之间夹持着面线T。送布台13一向着原点做空进给移动,缝制物S也一起移动。由此,如图10所示,面线T也和缝制物S一起移动,从缝纫针18斜向引出。因此,面线T接近夹紧部54,从而进入凸部52c与突出销61间,在这种状态,如夹紧片52b、53b间一闭合,即将面线T夹紧。夹紧后接下来由面线切刀43将面线T切断,而后夹紧部54上升回到待机位置(高度H)。
关于夹紧部54可夹紧的送布台13的进给量范围,如图11所示。例如,在处于与图10的高度H’大致相同的高度H2处,可夹紧的进给量在从长度L2到长度L3范围。如果这个范围以外的进给量,面线T不在夹紧片52b、53b间,不能夹紧。换言之,在现有技术中,为夹紧面线具有夹紧部侧靠近面线的构成,而在本实施例中,利用了使面线T的落针位置W1连同送布台13的移动,将面线T调整到可由夹紧部54来夹紧的位置。
通过操作板100,可设定在L2~L3范围的值夹紧部54进行夹紧。
由面线切刀43切断后的从缝纫针18经夹紧部54到线端之长度的所谓针线残长,即是图10中的“AB间+BC间+CD间+DE间”。BC间、CD间长度,进给量越大它越长,其结果针线残长,至由面线切断刀43切断面线时的送布台13的进给量越大它越长。
另外,线的张力也有很大影响。即,如果由操作板100设定的空进给时的张力较强,从线供给源(图中未示出)来的面线T的送出受到限制,针线残长长度变短。而如果张力较弱,从线供给源抽出的线变多,针线残长长度变长。
因此,在操作板100中,要得到所希望的针线残长长度,就要设定空进给时面线张力,同时还要设定将送布台13从缝制结束位置进给多少才进行面线切断的时刻。
前述夹紧时刻与面线切断时刻并不限定时间上的前后关系。
在上边所述中,说到了送布台13的Y向进给量与切线和夹紧的时刻,但在实际缝制结束时,最终落针位置W1与夹紧部54的位置在X方向有错动的情况。在图12上表示了在钮扣孔H的周围,从最初的落针位置W2开始缝纫、最后在落针位置W1缝制结束的状态。在锁眼机10中,这样从钮扣孔H附近的内针开始,最后在外针结束。缝制结束时,缝纫针18处在点M位置。
移幅x如图12那样宽,在最终落针位置W1处于X方向相当外侧的情况下,在这种状态下沿Y向进给,从缝纫针18连到落针位置W1的面线T进不去夹紧部54的夹紧片52b、53b间。为了在夹紧片52b、53b间引导面线T,落针位置W1必须位于图12斜线所示范围。因此,在缝制结束后,空进给之前,大约在移幅(这里指x)的X方向范围内进送送布台13。由此,最终落针位置W1可以进入由夹紧部54可夹紧的范围。该X方向的补偿量也要在操作板100上设定。
这种X方向的补偿,在移幅x较大的情况下、或在包缝最后直线加固结束且在X方向相当外侧结束的情况不是很有效的。
图13中示出了包含销眼机10的面线夹紧处理的缝制处理流程图。
这些处理,从操作起动开关125开始。着先,在步序S1,驱动缝纫机马达133等开始钮扣孔的包缝。其次,在步序S2,上下缸73工作(ON),面线夹紧部51从上方的待机位置下降到夹紧位置。
在步序S1中缝制开始、缝纫针18从上死点向下死点下降的时刻,与面线夹紧部51到达夹紧位置的时刻可以大致是同时,也可以是面线夹紧部51到达夹紧位置的时间稍稍早一点。缝纫针18缝制一开始,由夹紧部54夹紧的面线,即自然地缝入针迹中。
其次,在步序S3中,监视是否达到了夹紧部54解除面线所设定的针数,如已达到,在步序S4中电磁阀68工作(ON),夹紧缸65打开。由此,线端成自由状态,在该状态缝入针迹中。
而后,在步序S5中,将上下缸73切换到OFF状态,使面线夹紧部51上升到待机位置。且在待机位置,夹紧部54可以是开的状态也可以是闭合状态。
其次,在步序S6,判定缝制是否结束,如果已经结束,移行到步序S7。在步序S7中,再使上下缸73工作(ON),面线夹紧部51下降到夹紧位置。在夹紧部54闭合状态待机的情况下,敞开后下降。
而后在步序S8中,为使最终落针位置位于易于夹紧的位置,在设定的补偿量大小的X方向进给送布台13,在步序S9中开始从缝制结束位置向原点的送布台13的移动(空进给)。这时,面线的张力也通过操作板100调节到规定的值。
在步序S10中,在设定的规定进给量切断面线;在步序S11中,判定送布台13是否被送规定量、并到达夹紧时刻,如判定已送达移行到步序S12。在步序S12中,夹紧缸65成OFF状态将面线夹紧,其次在步序S13中上下缸73成OFF状态,面线夹紧部51上升。在步序S14中,进行其他的缝制后处理(例如切后处理等),整个流程结束。
步序S10的面线切断时刻,与步序S12的夹紧时刻也可设定为有前后。
如依上述的锁眼机10,将面线夹紧装置50配置于压布装置20的右压装置21与左压装置24间,再者上下驱动部70在切布装置30后方从臂部14的纵向壳体17向下配置,面线夹紧部51配置于缝纫针18与切布装置30间。从而,由于在缝纫机10侧方与前方不设置构件,不会妨碍缝制物定位等的操作。另外,由于可见性高,可提高操作性能。
再者,如将整个面线夹紧装置50配置于缝纫针18后方,切布装置30与缝纫针18的距离变长,送布台13前后方向移动量增大。但是在锁眼机10中,由于借将上下驱动部70离开面线夹紧部51配置于切布装置30的后方,使切布装置30与缝纫针18距离缩短,送布台13的移动量减小,故可望缩短循环时间,并可缩短臂部14前后方向距离。
另外,由于将面线装置50整体收入压布装置20内侧,使构成压布装置20的构件之装拆变得容易。
面线夹紧装置50的动作,仅仅是上下缸73的上下运动、和夹紧缸65的夹紧部54的开闭;夹紧部54与面线的接近,乃是由送布台13向X方向的补偿移动和空进给移动使面线接近夹紧部54。从而,对于夹紧部54来说,由于不需要用于接近缝纫针18或面线而绕入摇头一类的动作,可使驱动源与构造小型化。
另外,由于可由减压阀68a调节夹紧缸65的杆65a的输出压力,可根据线的种类等调节夹紧部54的夹紧力,因此不会引起由于夹紧力过强造成的缝制开始时线端散毛、缝制物起皱、以及折断针等问题。
还有,由于在缝制开始时,在操作板100上预先设定的针数之时刻放开面线,而由于不是现有技术中那样,到自然拔出一直夹持着,即使在这一点上,也难以发生缝制开始时线端散毛、缝制物起皱与折断针现象。
由于可根据缝制结束时送布台13的进给量来设定面线切断时刻,同时可由设定该空进给时面线张力、来调整从缝纫针18经夹紧部54至线端的残长。从而,可根据线种类与线迹式样进行适宜设定,比如,如下一工序包缝的缝长的话,可取加长残长的实用应对。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自然可做适宜变更。
例如,面线夹紧部51,是将固定部55a固定于上下驱动臂72上一体构成,也可以将固定部55a与上下驱动臂做成一个构件;重要的是面线夹紧部50与上下驱动部70保持距离配置,构成为面线夹紧部51被上下驱动也可以。
另外,在图9的操作板中,张力设定部是和模型数据的设定分开设置的,但也可以作为模型数据中的1个数据项目来设定张力。
还有,面线夹紧装置上下驱动部的驱动源,也不限于实施例那样的上下缸,如果杆是多角形也可以,如使用有两根输出轴的双杆缸,则可以不要导向轴。另外,如不用缸、用马达或螺旋管等其他驱动源也可以。再有,也可以是可线性控制的,在这种情况下,像图11所示那样,也可以将夹紧高度控制为高度H1、H2、H3,由此,也可以相对进给量改变夹紧时刻。
对于开闭装置来说,也不限于上述那样的空气缸,也可以是螺旋管等其他驱动源。关于调节装置,可以是像减压阀那样与开闭装置完全分开的构件,也可以构成为开闭装置具有调节装置。
另外,减压阀68a,也可以不连接控制回路,而由操作人员直接操作减压阀的阀调节部。
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发明,由于在缝纫机的侧方与前方不设置构成面线夹紧装置的构件,不会妨碍缝制物的放置等,同时由于可见性高,可提高操作性能。
由于将整个面线夹紧装置收进左右压布装置内侧,构成压布的构件之装拆也变得容易。
根据第二方面所述的发明,可缩短切布装置与针杆(即缝纫机)之间的距离;可减少缝制时送布台的移动量;可望缩短循环时间,同时可缩短臂部前后方向距离。
根据第三方面所述的发明,由于比如在面线夹紧部的面线夹紧前,可使送布台移动,使连着缝制物的面线在左右方向靠近面线夹紧部移动,由于不需要像现有技术那样为使面线夹紧部靠近面线(缝纫针)要摇头绕入那样复杂的动作,可将驱动源与机构做得比较简单,可使其小型化。
根据第四方面所述的发明,由于可设定为在面线可靠近面线夹紧部状态时进行夹紧,不需要将夹紧部一方向面线驱动,故不需要像现有技术那样,面线夹紧部要靠近面线(缝纫针)要进行摇头绕入那样复杂的动作,可使驱动源与机构做得比较简单,可使其小型化。
根据第五方面所述的发明,可由适当变更设定调节从缝纫针至线端的线残长,使其适应下一锁眼包缝的形状与长度等。
根据第六方面所述的发明,在想要使线残长变长情况下可将张力设定弱些,在想要使线残长变短的情况下可将张力设定得强些,故可调节从缝纫针至线端的线残长,使其适应下一锁眼包缝的形状与长度等。
根据第七方面所述的发明,可根据线种类等的需要调节夹紧力,基本上不会产生缝制开始时线端散毛、缝制物起皱、缝纫针折断等事情。
根据第八方面所述的发明,由于可根据线的种类做适当设定,不会像现有技术那样从自然夹紧到抽出持续夹紧面线,故基本上不会产生缝纫开始时线端散毛、缝制物起皱、折断针等现象。
权利要求
1.一种锁眼机,包括缝纫机构架、送布台、针杆、切布装置、左右压布装置、面线切断装置、面线夹紧装置,其中,缝纫机构架由底座部和从底座部后部立起的纵向壳体部以及与底座部前部相对并从纵向壳体部向前方延伸的臂部构成;送布台在其上面载置缝制物、并为进给该缝制物而设于底座部上部;针杆下端部有缝纫针并设于臂部前端部;切布装置配置于臂部下方针杆的后方,用于在缝制物上形成孔;左右压布装置具有左右压臂,该左右压臂支承于送布台上并将压脚支承于其前端,而压脚夹着针杆上下路经设于送布台上面,用于压着缝制物;面线切断装置是缝制结束后用于切断连着缝纫针的面线;面线夹紧装置由缝制结束后夹紧面线的面线夹紧部和使该面线夹紧部在待机位置与夹紧位置间上下驱动的上下驱动部构成,待机位置处于上方,夹紧位置在待机位置下方于缝纫针近旁,基特征在于,面线夹紧装置在针杆后方并在左右压布臂间、配置于臂部下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眼机,其特征在于,面线夹紧部设于针杆后方、切布装置前方;上下驱动部设于切布装置后方。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锁眼机,其特征在于,将载置缝制物的送布台做成缝制结束后可左右移动。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锁眼机,其特征在于,具有这样的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构成为缝制结束后,使载置缝制物的送布台向后方移动,在送布台向后方移动途中面线夹紧部夹紧面线;该控制装置控制为可对于移动量设定面线夹紧部的夹紧时刻;在设定的时刻由面线夹紧部夹紧面线。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锁眼机,其特征在于,具有这样的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构成为在缝制结束后,使载置缝制物的送布台向后方移动,在送布台向后方移动的途中面线切断装置切断面线,该控制装置控制为可对于移动量设定面线切断装置的面线切断时刻,在设定时刻切断面线。
6.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锁眼机,其特征在于,具有这样的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构成为在缝制结束后,使载置缝制物的送布台向后方移动,在送布台向后方移动的途中面线切断装置切断面线,该控制装置控制为可设定从送布台向后开始移动到面线切断的面线张力,面线张力成设定的大小。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锁眼机,其特征在于,具有开闭装置与调节装置,开闭装置用于驱动开闭面线夹紧部以进行面线夹紧与解除夹紧;调节装置用于调节开闭装置对面线的夹紧力。
8.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锁眼机,其特征在于,具有开闭装置,用于驱动开闭面线夹紧部以进行面线的夹紧与解除夹紧,还具有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可对缝制开始时的针数设定面线夹紧部的下一缝制开始时的解除夹紧时刻,该控制装置控制到达缝制开始后设定的针数时要解除夹紧的时刻。
全文摘要
一种锁眼机,为在具有面线夹紧装置的锁眼机中不妨碍缝制时的操作、可控制面线夹紧力与夹紧长度、形成良好的缝,所发明锁眼机具有载置进给缝制物的送布台,具有缝纫针并上下动的针杆,配置于针杆后方的切布装置,分左右设于送布台上面、由压着缝制物的右压板(压脚)、左压板(压脚)、使其上下动的右压臂与左压臂构成的右压与左压装置,缝制结束切断面线的线切刀,由缝制结束后夹紧面线的面线夹紧部与驱动其上下的上下驱动部构成的面线夹紧装置。面线夹紧装置在针杆后方并在左右压臂间、配设于臂部的下面。
文档编号D05B65/02GK1381626SQ02105750
公开日2002年11月27日 申请日期2002年4月16日 优先权日2001年4月16日
发明者村井健二, 日塔隆 申请人:重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