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连续纤维构成的网片的制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8558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由连续纤维构成的网片的制造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热塑性合成树脂的连续纤维构成的网片(web)的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公昭48-38025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由熔融纺丝的许多单丝长丝制造非织性的薄片状且纤维网状的纤维成形体的方法及装置”的发明。根据该发明,作为纤维成形体获得由熔融纺丝的许多连续长丝构成的网片。长丝被导入吸入器的内部,该吸入器以足以使上述长丝的表面层凝固的距离与挤出机相间隔并处于其挤出机的下方。在吸入器的内部,对沿吸入器的长度方向成列地并排着许多长丝的两侧作用喷气流,长丝一边被冷却一边延伸,同时送出到吸入器的下方。在吸入器的正下方行走着捕集皮带,许多长丝堆积在其皮带上,形成具有纺粘形无纺布等的形态的纤维成形体。
在美国专利5,439,364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由许多连续长丝构成的纤维网片的制造装置。在该装置中,从挤出机的许多喷嘴喷出的并列的许多长丝被急速冷却后,通过具有矩形的上端开口部的延伸导引部的开口部被向该延伸导引部导引。该延伸导引部的下端开口部与周面具有许多开孔的旋转滚筒的其周面接触。在延伸导引部中,来自旋转滚筒的内侧的吸气作用于下端部,另外,吸气还作用于上端开口部和下端开口部的中间部,在将长丝导入延伸导引部后堆积在旋转滚筒的周面上。该滚筒的旋转方向的延伸导引部的宽度形成为在上端开口部附近窄,在下端开口部附近突然变宽。
上述两公知技术共同的课题是在不将许多的长丝局部地多重络合的情况下,使其在作为该网片的输送装置的捕集皮带或旋转滚筒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一样地分布,获得在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纤维的分布均等的纤维网片。然而,在上述日本特公昭48-38025号公报的装置中,吸入器与其正下方的捕集皮带相间隔距离h2,在其距离h2之间从吸入器的宽度窄的下端部喷出的空气成为紊流,有时妨碍长丝一样地分布。
另外,在美国专利5,439,364号公报的装置中的延伸导引部中,来自旋转滚筒内侧的吸气和来自中间部的吸气作用于上端开口部,在中间部的下方只作用来自旋转滚筒内侧的吸气,因此,在此处吸气的力变弱,导入延伸导引部中的长丝在其中间部的下方其下降速度一边变低,一边一样地堆积在旋转滚筒的周面上。这样,在该制造装置中,由于需要从旋转滚筒和从中间部两个系统的吸气,其装置复杂,运转条件的管理也变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制造由热塑性合成树脂的连续纤维构成的网片的装置的改良,其课题是提供一种可以不使连续纤维局部地络合的情况下使连续纤维一样地分布、而且构造简单的制造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前提是以下这样的由连续纤维构成的网片的制造装置。即,上述制造装置具有位于上方的熔融挤出机和位于下方并朝向一方向行走的输送装置,可以将从上述熔融挤出机喷出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的连续纤维堆积在上述输送装置上。这样的制造装置,在上述挤出机与上述输送装置之间具有导引箱,该导引箱具有上端开口部和下端开口部,该上端开口部与上述挤出机的喷嘴间隔所需尺寸,并可以使上述连续纤维进入,上述下端开口部处于上述上端开口部的下方并与上述输送装置接近,在上述输送装置所行走的上述一方向中比上述上端开口部宽度宽,该制造装置具有吸气装置,该吸气装置夹着上述输送装置与上述导引箱的下端开口部相对地配置,可以使上述连续纤维从上述上端开口部导向上述导引箱内,使其堆积在上述输送装置上。在上述导引箱上形成着前壁、后壁及一对侧壁,该前壁位于上述输送装置所行走的上述一方向的前方,上述后壁位于后方,上述一对侧壁夹在上述前壁和后壁之间并在与上述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相互对置。
在这样的制造装置中,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前后壁的至少一方上形成着中间开口部,该中间开口部位于上述上端开口部和下端开口部之间,并与上述导引箱的内外相通。


图1是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II-II剖面图。
图3是表示一实施例的与图2相同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以纺粘形无纺布作为本发明的由连续纤维构成的网片的例子,详细说明用于制造该无纺布的装置。
图1是本发明的无纺布制造装置1的局部立体图。装置1具有熔融挤出机2、位于挤出机2的下方的作为输送装置的环形皮带3,位于挤出机2和环形皮带3之间的导引箱4、通过环形皮带3与导引箱4相对配置的吸气箱6。环形皮带3朝向箭头Y方向行走,用通气性的气带制成,在处于吸气箱6的上方时,可以对导引箱4作用吸气,导引箱4以可向上下方向移动的状态由侧方的支柱7支承着。挤出机2在环形皮带3的宽度方向范围内具有许多挤压喷嘴12(参照图2),导引箱4在环形皮带3的宽度方向上具有长度52。该发明中,不对这些长度51、52进行具体的规定,但是,通常其长度51处于50~3500mm的范围,长度52处于100~3700mm的范围。
图2是图1的II-II线剖面图。在挤出机2的头部分11内,由热塑性合成树脂构成的许多熔融纤维13从沿皮带3的宽度方向并列的许多挤压喷嘴12以整流状态被连续地挤出并被牵引细化。
在图2中,位于头部分11的下方的导引箱4具有位于皮带3的两侧附近的一对侧壁16(同时参照图1)、位于皮带3的前后方向上的前壁17和后壁18。导引箱4其断面形状是梯形,具有位于挤压喷嘴12的正下方的上端开口部21和与皮带3的上面接近的下端开口部22,该下端开口部22在皮带3的行进的前后方向中其宽度比上端开口部21宽,作为理想的导引箱4,其上端开口部21的宽度53处于2~50mm的范围中,其下端开口部22的宽度54处于50~1000mm的范围中,其两开口部21、22间的高度56处于50~1000mm的范围。在前壁17和后壁18上分别形成着朝向环形皮带3的宽度方向延伸的中间开口部57、58(同时参照图1)。这些开口部57、58在导引箱4的内侧具有向上下活动的闸板61、62,各闸板61、62从导引箱4的外侧由捏手63、64操作,可以调节中间开口部57、58的开度,在图2中,前方的中间开口部57处于打开的状态,后方的中间开口部处于关闭的状态(同时参照图1)。这些中间开口部57、58其与将导引箱4的上端开口部21的宽度二等分的中心线C-C水平方向上的距离60处于5~400mm的范围、较好是10~300mm的范围、更好是30~200mm的范围。中间开口部57、58至少形成在前壁17和后壁18的至少一方上,开口部57、58的大小,其开口面积的总合B在与上端开口部21的面积A之间,A∶B为20∶1~2.5∶1的范围。中间开口部57、58最好如图示所示地沿与皮带3的行走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但是,这些中间开口部57、58可以分别分割为多个开口部,将其多个开口部以适当的布局形成在前后壁17、18上。
在前后壁17、18的各自的外侧,在下端开口部22的附近设有前滚子23和后滚子24。这些滚子23、24在皮带23行进时朝向其行进方向Y旋转,可以稍微向上下方向移动,可以实质上将前后壁17、18的下端与皮带3的上面之间的间隙堵塞。即,前滚子23安装在前壁17上,可以将导引箱4的前壁17的下端和皮带3上的纤维网片31之间的间隙堵塞,后滚子24安装在后壁18上,可以将后壁18的下端与皮带3的上面之间的间隙堵塞。各滚子23、24分别由从前后壁17、18延伸的罩26、27覆盖其上半部分。
吸气箱6通过管28与真空泵(未图示)连接着。当使来自吸气箱6的吸气作用于导引箱4时,从导引箱4的比较窄的上端开口部21流入外部空气,可以使该外部空气强势地朝向下端开口部23去。这样地流动的外部空气依靠吸气的强度可以一边维持从沿皮带3的宽度方向排列的挤出喷嘴12喷出的许多连续纤维13的整流状态,一边在上端开口部21的附近可以维持或增大纤维13的喷出后的速度,而且,也可以在其开口部21附近再次将纤维13牵引细化。纤维13由于在整流状态或与其接近的状态下一边被冷却一边被捕集到皮带3上,因此纤维13不会在其被捕集之前的期间断、或纤维13之间相互熔接形成为束、或纤维13之间几重地络合而形成块。
堆积到皮带3上的纤维13,若其还处于软化的状态,则重合的部分彼此相结合,若未处于最早软化状态,则在相互重叠的状态下成为网片31而通过导引箱4的前壁17与皮带3之间的微小的间隙向Y方向前进,被卷取,纤维13彼此间结合着的网片31作为纺粘形无纺布被卷取。在前壁17的外侧,前滚子23一边与网片31的上面接触一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由于前滚子23的存在,可确实地防止从前壁17与皮带3之间进入空气。
如图2所示,导引箱4的断面形状在其上方部分宽度窄,在其下方部分宽度宽,在从下方作用吸气的状态下,几乎垂直地进入到导引箱4中的纤维13的速度随着与皮带3接近而逐渐地变低,另外,从上端开口部21朝向下端开口部22去的空气在箱4的下方部分其气流容易紊乱。纤维13受其空气的影响在导引箱4内开始大地振摆。另外,朝向下方流动的空气的一部分有时与皮带3冲撞而弹回。由于其弹回的空气而使纤维13的振摆变大,有时堆积的纤维的一部分也飞扬。由于空气的该作用,纤维13的一部分几重地络合,在环形皮带3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其分布多数情况下不均匀。但是,在本发明的装置中,借助从形成在导引箱4的前壁17及/或后壁18上的中间开口部57、58流入的外部空气,抑制会在导引箱4的下方部分产生的空气的紊流,可以使纤维13的振摆变小。另外,来自中间开口部57、58的外部空气沿前壁17及后壁18的内面流动,由于其流动的存在,可以抑制从上端开口部21进入的空气在环形皮带3处的反弹。因此,纤维13在导引箱4的内部不会大地振摆,因此,也不会局部地几重地络合,可以相对环形皮带3均匀地分布,在环形皮带3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形成均质的纤维网片31。为了高效率地获得这样的纤维网片31,中间开口部57、58可以由闸门板61、62调节其开度。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与图2相同的图。该制造装置1在喷嘴12的紧下方具有空气喷出部66,从喷出部66相对纤维13吹附用于冷却该纤维13的空气67。该装置1的导引箱4与图2的相同,从喷嘴12喷出的连续纤维13在由空气67急剧地冷却到软化温度以下后,在导引箱4的内部受到吸气的作用,因此在喷嘴12和吹出部66之间被延伸。
根据该发明的网片的制造装置,从熔融挤出机喷出的连续纤维在进入到导引箱时处于与喷出后的整流状态相近的状态,在导引箱内,由于作用从导引箱的前壁及/后壁的中间开口部流入的外部空气来抑制连续纤维的振摆,连续纤维彼此不会几重地络合,从该连续纤维获得的网片其纤维的分布均匀。
权利要求
1.由连续纤维构成的网片的制造装置,具有位于上方的熔融挤出机和位于下方并朝向一方向行走的输送装置,可以将从上述熔融挤出机喷出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的连续纤维堆积在上述输送装置上,在上述挤出机与上述输送装置之间具有导引箱,该导引箱具有上端开口部和下端开口部,该上端开口部与上述挤出机的喷嘴间隔所需尺寸、并可以使上述连续纤维进入,上述下端开口部处于上述上端开口部的下方并与上述输送装置接近,在上述输送装置所行走的上述一方向中比上述上端开口部宽度宽,该制造装置具有吸气装置,该吸气装置夹着上述输送装置与上述导引箱的下端开口部相对地配置,可以使上述连续纤维从上述上端开口部导向上述导引箱内,使其堆积在上述输送装置上,在上述导引箱上形成着前壁、后壁及一对侧壁,该前壁位于上述输送装置所行走的上述一方向的前方,上述后壁位于后方,上述一对侧壁夹在上述前壁和后壁之间并在与上述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相互对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前后壁的至少一方上形成着中间开口部,该中间开口部位于上述上端开口部和下端开口部之间、并与上述导引箱的内外相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中间开口部形成为由附属于其的闸门可调整其开口面积。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导引箱,在上述一方向上,其上述上端开口部的宽度处于2~50mm的范围,在距离上述宽度的中心5~400mm的范围中形成上述中间开口部。
4.如权利要求1~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上端开口部与上述中间开口部的开口面积之比处于20∶1~2.5∶1的范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造连续纤维均匀分布的网片的状态。由连续纤维13构成的网片31的制造装置1具有熔融挤出机2、朝一方向行走的环形皮带3、位于挤出机2与环形皮带3之间的导引箱4。导引箱4由位于皮带3的行走方向前方的前壁17、位于后方的后壁18、夹在前后壁17、18间的一对侧壁16构成,具有上端开口部21和下端开口部22。从挤出机2喷出的纤维13借助在下端开口部22处作用的吸气进入上端开口部21。在导引箱4的前壁17及/或后壁18上形成着用于导入外部空气的中间开口部57、58。
文档编号D04H3/005GK1381623SQ02105788
公开日2002年11月27日 申请日期2002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2001年4月18日
发明者丹下悟, 小林利夫 申请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