绉纹针织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9643阅读:5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绉纹针织面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工业针织行业生产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穿着的一种针织面料。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设计方案面料采用双层结构,正面层为全棉纱编织,反面层为棉+莱卡包芯纱编织,正面层和反面层由集圈结构方式联结,同时正面层和反面层编织密度不同,两者编织密度比为2∶1~4∶1。这样编织的面料的正面有起绉效应。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这种绉纹针织面料由于采用了起绉编织结构和莱卡包芯纱弹性原料,使面料弹性好且持久,在较大拉伸力下不易变形,尤其是肘、膝等经常受拉伸的部位回弹性优良,编织成的针织面料正面不规则起绉形成散花状,有立体感。
编织用原料正面层1a为14.58 tex(40英支)精梳棉纱,反面层为以莱卡为芯丝、棉为外包纤维的包芯纱。
编织用设备UP472提花大圆机。
编织结构正面层1a与反面层1b的密度比采用2∶1。由于密度比不同,正常状态下(


图1)正面层1a呈现起绉现象,1b则呈平面形状;由于反面层1b为莱卡包芯纱,有弹性收缩性,增强正面层1a的起绉。集圈2的分布可根据花型进行选择。空气层3起保暖作用。拉伸状态下(图2),由于反面层1b的弹性作用而呈拉伸状态,正面层1a被拉伸,起绉现象减小,中间空气层3仍起保暖作用。
权利要求1.绉纹针织面料,由双层编织结构构成,其特征在于正面层为全棉纱编织,反面层为棉+莱卡包芯纱编织,正面层和反面层由集圈结构联结,且所述正面层和反面层的编织密度比范围为2∶1~4∶1。
专利摘要纺织工业针织行业中生产、日常生活中穿着的针织面料,由双层编织结构构成,正面层采用全棉纱,反面层采用棉莱卡包芯纱,正面层和反面层由集圈结构联结,且正面层和反面层的编织密度比为2∶1~4∶1。优点是这种面料弹性好,且持久,在较大拉伸力下不易变形,尤其是肘、膝等经常受到拉伸的部位,回弹性优良,织物正面不规则起绉,有立体感。
文档编号D04B9/26GK2487754SQ0125284
公开日2002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01年8月1日 优先权日2001年8月1日
发明者曹春祥, 卜启牙 申请人:上海三枪(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