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孔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8562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锁孔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形成扣眼等孔的同时在该孔的周围施以锁缝的锁孔缝纫机。
另外在这种锁孔缝纫机上,设有如在日本国特开平2000-300885号公报中所登载的底线切断装置,图2中所示的是上述公报所登载的底线切断装置37。底线切断装置37是驱动可动切刀50向固定切刀44水平转动,在两者之间切断底线38和芯线34的结构。
在底线切断装置37上设有夹持机构55,在切断之前用夹持机构55夹住底线38和芯线34,并对各线施以张力以便容易切断,同时切断后还继续夹持着线,用于使下次缝制顺利地开始。上述夹持机构55具有设在固定板(底线夹紧固定板)56上下的芯线夹线板58和底线夹线板60,在固定板56和芯线夹线板58之间夹住芯线34、在固定板56与底线夹线板60之间夹住底线38。
并且,在可动切刀50附近设有夹线释放器64。当切断缝线之前,如果该夹线释放器64与可动切刀50同时转动,则其前端的动作部65就把夹持机构55的夹线销62向下压,因此底线夹线板60就被压向下方,而使固定板56与底线夹线板60之间打开,把底线38可靠地夹持在其中间。
而且,虽然没有在上述公告中登载,但实际上切断时要某种程度地消耗缝线。为此,在上述旋梭的下方设置了倒底线而使其松弛的底线倒线装置,在切断缝线之前预先倒线用来补充切断线的消耗程度。以这样进行倒线,在切断时缝线处于一定程度的被拉状态,并且,切断线后又对底线几乎不施加张力。
在把缝线切断的时候,首先在线切断之前用底线倒线装置倒线,然后可动切刀50在分别用其凹部50a钩住芯线34、用凹部50b钩住底线38的状态下向固定切刀44转动,此时,夹线释放器64也一起转动,当将要切断时,用夹线释放器64的动作部65使夹持机构55成为开放状态,把由可动切刀50带过来的芯线34和底线38分别夹紧。接着,可动切刀50与固定切刀44接触,把芯线34和底线38切断。然后,可动切刀50和夹线释放器64向相反方向转动并回到原来位置。
因该夹线释放器64的反向转动,动作部65再次通过夹线销62把固定板56和底线夹线板60之间打开,此时,由于已经处于不对原来的底线施加张力的状态,所以如上述公报的第25段中所登载的,底线38不会脱出。
但是,当底线是斯潘德克斯弹性线等滑动不好的材质的线种时,以及底线供给源的存量变少等场合下,底线供给源侧的负荷变大,从底线供给源到底线倒线装置的路径的底线会伸缩,使切断前的实际的倒线量减少。在这种状态下,由于在被切断的且被夹紧的底线上产生了张力,所以就会有在切断后一旦固定板56与底线夹线板60之间放开,底线38就脱落的现象。
底线一旦脱出就会在下次缝制时产生初始针脚跳线和紧线不良等,成为不能形成良好针脚的问题。
此时,如果切断缝线之前用底线倒线装置使倒线量足够大,就可以防止如上述的底线脱落。但是,一旦倒线量过大则底线就呈松弛状态,切断之前难于把芯线与底线分开,切断时用可动切刀的动作不能消除松弛的部分,则在与固定切刀吻合时因底线未被张紧而有不能切断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地切断底线,并且在切断时防止底线脱落、形成良好的锁缝针脚的锁孔缝纫机。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本发明之1的锁孔缝纫机,例如,如

图1、图5、图6所示,具有面对设置在缝纫机机架的机头部(14)上的针杆(11)而设置在机座部(12)上、并与所述针杆同步动作的旋梭装置(旋梭部(20)和旋梭支承部(70));由以倒出底线(38)之后恢复至原状态而使底线松弛的底线倒线机构(80a)和驱动底线倒线机构的底线倒线驱动机构(面线切断气缸92)组成的底线倒线装置(80);设在机座部上面的、承载缝制物(F)并至少在原点位置与缝制位置之间移动的送布台(13);设在所述送布台上的、由切断底线的可动切刀(50)、和从底线切断前到切断后夹持底线的夹持部件(夹线固定板56、芯线夹线板58、底线夹线板60)、以及在切断底线前后使夹持部件呈可穿入底线状态或释放底线状态的释放部件(夹线释放器64)构成的底线切断装置(37);该锁孔缝纫机(10)以针杆与旋梭装置的协调动作进行锁孔缝制,然后用底线切断装置切断底线,其特征在于在切断底线时,通过底线倒线驱动机构使底线倒线机构动作,然后在由夹持部件夹持住底线的状态下,由底线切断装置切断底线,然后在成为由释放部件使夹持部件释放底线的状态之前,通过底线倒线驱动机构使底线倒线机构恢复到原来状态。
根据本发明之1的锁孔缝纫机,首先,底线倒线机构从初始状态开始所述规定的动作,把底线倒出,在该状态下通过夹持部件把底线夹持住,然后由底线切断装置切断底线,接着使底线倒线机构返回到原始状态并使底线松弛,再由释放部件使夹持部件呈可以释放底线的状态。在该时刻,由于底线是处于松弛的状态,所以不会从夹持部件上脱落下来。
即,在夹持机构呈释放状态之前,底线是松弛的,所以即使在因底线的种类或因线供给侧而负荷大的情况下,底线也不会从夹持部件上脱落,不会在下一道缝制时产生跳线等,可以顺利地形成良好的锁孔针脚。
而且,由于在切断之前,底线处于用底线倒线装置倒出线的状态,所以,在底线上施加了某种程度的张力,可以容易地切断底线。
在此,可以是一接通底线倒线驱动机构,底线倒线机构就进行上述规定的动作,一断开就返回到初始状态,使线松弛的动作过程,也可以是在进行规定动作时,和在返回初始状态时,分别使底线倒线驱动机构进行接通和断开的结构。另外,作为底线倒线驱动机构,可以用气缸、螺线管、电机等,即可作为底线倒线装置专用的驱动动力,也可以兼作其它动作的驱动动力。
本发明之2的锁孔缝纫机,是在本发明之1的锁孔缝纫机中,例如,如图10、图12所示,其特征在于送布台在缝制结束以后的底线切断之前,从缝制位置向原点位置移动;并且设有在底线切断之前选择是否由底线倒线装置倒出底线且使底线松弛的选择机构(操作面板150、200)。
如果在底线切断之前,送布台从缝制位置到原点位置的移动量长,连在送布台上的缝制物上的底线消耗量就多。根据本发明之2的锁孔缝纫机,可以通过选择机构在底线切断之前选择是否用底线倒线装置倒出底线且使其松弛。从而,当底线消耗量多的时候,就用选择机构选择底线倒线,以防止送布台移动时对底线施加过分的张力。另外,当移动量短、底线消耗量少时,如果通过选择机构选择不倒线,就不进行多余的底线倒线,以防止底线过分地松弛。
本发明之3的锁孔缝纫机,是在本发明之1所述的锁孔缝纫机中,其特征在于送布台在缝制结束以后的底线切断之前,从缝制位置向原点位置移动;根据从缝制位置到原点位置的移动长度,自动地决定是否在底线切断之前由底线倒线装置倒出底线且使底线松弛。
根据本发明之3所述的锁孔缝纫机,可取得与本发明之2同样的效果,同时,由于自动地决定,所以其方便性更高。
本发明之4的锁孔缝纫机,是在本发明之1所述的锁孔缝纫机中,例如,如图10、图12所示,其特征在于在缝制开始时,送布台从原点位置向缝制位置移动;并且设有选择在底线切断以后和为下次开始缝制而使送布台移动时,是否由底线倒线装置倒出底线且使底线松弛的选择机构(操作面板150、200)。
根据本发明之4的锁孔缝纫机,如果从缝制开始的原点位置向缝制位置的送布台的移动量长,则夹持在送布台上的底线切断装置的夹持机构上的底线也消耗得多,根据本发明之4的锁孔缝纫机,可以通过选择机构对在下次缝制时是否由底线倒线装置倒出底线且使其松弛而进行选择。从而,当因下次缝制开始时的移动,底线消耗量大时,用选择机构选择倒底线来预先倒出底线,以防止在下次缝制送布台移动时对底线施加过分的张力。同时,所谓对底线不施加过分的张力,就是减弱夹持部件的夹紧力,因此可以使构成夹持部件的各零件小型化。
当移动量短、底线消耗量少时,如果用选择机构选择不倒线,就不进行多余的底线倒线,以防止底线过分地松弛。
本发明之5的锁孔缝纫机,是在本发明之1所述的锁孔缝纫机中,其特征在于在缝制开始时,送布台从原点位置向缝制位置移动;根据下次缝制从原点位置到缝制位置的移动长度,自动地决定在底线切断以后和为下次开始缝制而使送布台移动时,是否由底线倒线装置倒出底线且使底线松弛。
根据本发明之5的锁孔缝纫机,可取得与本发明之4同样的效果,同时由于能够自动地决定,其方便性更高。
另外,在本发明之3或5中所谓的“根据移动长度”可以根据实际的移动长度决定,也可以根据与移动长度有关的缝制长度决定。
图2为图1的锁孔缝纫机的底线切断装置立体图。
图3为图2的底线切断装置在切断底线时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4为图2的底线切断装置的夹持机构的俯视图。
图5为旋梭部及旋梭支承部从正面看的俯视图。
图6为面线切断装置侧视图。
图7为图1的锁孔缝纫机控制电路方块图。
图8为锁孔缝制而设定的数据内容示意图。
图9为用于说明用图1的锁孔缝纫机形成针脚的扣眼及锁扣眼的模式示意图。
图10为操作面板示意图。
图11为锁扣眼整套动作流程图。
图12(a)为设定存储器开关编号的操作面板,(b)为存储器开关设定内容表。
图13为在存储器开关设定模式中进行设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中10—锁孔缝纫机,11—针杆,12—机座部,13—送布台,14—机头部,18—机针,20、70—旋梭部、旋梭支承部(旋梭装置),37—底线切断装置,38—底线,44—固定切刀,50—可动切刀,55—夹持装置,56、58、60—固定板、芯线夹线板、底线夹线板(夹持部件),64—夹线释放器,65—动作部,80—底线倒线装置,80a-底线倒线机构,92—气缸(面线切断气缸),F—缝制物,110—控制电路,150、200—操作面板(选择机构)。
如图1(a)、(b)所示的本发明一例的锁孔缝纫机10是在形成由图9所示的圆眼部h1和平行部h2构成的扣眼H的同时,在该扣眼H的周围施以锁缝W的缝纫机。锁缝W由右侧锁缝部w1、圆眼锁缝部w2、左侧锁缝部w3和直线栓锁缝部w4构成。
锁孔缝纫机10由略呈矩形箱体的机座部12和竖立设置在该基机座12上的机头部14构成,通过底壳16放布在缝纫机台(未图示)上。在机头部14的前部设有下端部备有机针1 8的针杆11,它可以上下运动并且可向左右方向(与图1(b)的图纸垂直方面)摆针。
另外,在机座部12上,面对针杆11,设有其上部备有旋梭部20的旋梭支承部70,通过针杆11和旋梭部20同步的动作并以两者协同动作形成针脚。另外,在扣眼H的圆眼部h1缝制呈放射状锁缝针脚时,针杆11和旋梭支承部70同步转动。旋梭部20和旋梭支承部70有待后述。
另外,在旋梭20的附近,设有把从供线源(省略图示)引出的芯线34(图2、图3)向机针18的左右摆针位置之间导出的未图示的芯线导向机构,把芯线34缝入针脚内用于增强针脚。
并且,还配有由位于旋梭部20后侧的切布刀(未图示)和从该切布刀上方与其靠接、离开的承刀台33(图1(b))构成的切布装置,该切布装置按规定的时间动作,在缝制物F(图3)上形成扣眼H。
在机座部12的上面,设有放布缝制物F的送布台13,在该送布台13上设有压住缝制物F的扣眼两侧的压脚36。
送布台13为整体呈扁矩形箱体,由X轴脉冲电机119和Y轴脉冲电机123(图7)驱动,可以向左右(X)方向及前后(Y)方向移动。
该送布台13在规定的原点位置上定位的状态下,把上述切布刀和承刀台30设定为在放在其上面的缝制物F的预定形成扣眼位置的上下对向位置上。在缝制时,先在这个位置上形成扣眼。
然后,通过操作起动开关134,驱动送布台13从原点位置向前方的缝制开始位置移动并使送布台13上的缝制物F相对移动到机针18的正下方的必要位置上。在扣眼H周围的锁缝是按从图9(a)的右侧锁缝部w1的下端部开始,经过圆眼锁缝部w2缝到左侧锁缝部w3,最后缝直线栓锁缝部w4的顺序缝制。为了按该顺序缝制,送布台13首先从Y方向的上述缝制开始位置开始移动,先向前方移动,直到使扣眼H的顶点(圆眼h1的前端部)到达对应于机针18的状态,然后向后方返回到与缝制开始位置几乎相同的缝制结束位置。
从送布台13的原点位置到使扣眼H的顶点对应于机针18状态时的送布台13的位置(称为终点位置)的移动距离为一定值,比如设定为64mm。因此,到达缝制开始(终止)位置的移动距离因扣眼H的缝制长度(图9(a)的ml值)而不同,越长就越短,越短就越长。
缝制一结束,送布台13就被控制从缝制结束位置返回原点位置,同时,在本实施例中当放布缝制物F时,是把送布台13移动到规定的放布位置。
在锁孔缝纫机10上,设有与图2完全一样的底线切断装置。以下,根据图2~图4说明设在锁孔缝纫机10上的底线切断装置37。
即,在送布台13上固定着安装固定切刀的安装辅助台40,在该安装辅助台40的左端部装有固定切刀安装板42。在该固定切刀安装板42的后端部用螺钉固定着固定切刀44,其自由端向底线38和芯线34方向伸出。固定臂48,可夹着底线38和芯线34并用轴销46可灵活地水平摇动地枢转支承在送布台13上。
在该固定臂48上用螺钉固定着面向固定切刀44的可动切刀50,其自由端向底线38和芯线34伸出。在可动切刀50的自由端上形成有上下两个凹部50a、50b,当因固定臂48的摇动、可动切刀50向固定切刀44移动时,由上侧的凹部50a钩住芯线34、由下侧的凹部50b钩住底线38,使底线38和芯线34可靠地分离开。
固定臂48由设在送布台13下面的底线切断气缸30(图7)驱动,以轴销46为中心在如图2所示的待机位置和图3所示的切断位置之间摇动。
并且,可动切刀50在固定臂48从待机位置向切断位置摇动的过程中,用凹部50a、50b钩住芯线34和底线38,同时可动切刀50的侧面(朝向后方的面)与固定切刀44的自由端接触,把底线38和芯线34切断。
另外,在安装辅助台40上设有由固定板(底线夹线固定板)56构成的夹持机构55。即,在安装辅助台40上设有其长方向沿着前后方向的细长固定板56。
在该固定板56的上面用螺钉固定着芯线夹线板58,由它弹性地夹持着位于固定板56之间的芯线34。另外,在固定板56的下面用螺钉固定着底线夹线板60,由它弹性地夹持着位于固定板56之间的底线38。
在底线夹线板60上设有凸出的贯穿固定板56和芯线夹线板58并向上方伸出的夹线销62,通过向下按动该抓销62可使底线夹线板60的后端相对于固定板56打开。
由以上的固定板56与芯线夹线板58和底线夹线板60构成了夹持部件。
而且,在固定臂48上设有将要切断线时与底线夹线板60的夹线销62靠接·脱离从而进行底线夹线板60的开闭的夹线释放器(释放部件)64。夹线释放器64,其基部66在轴销46上部、其中间部的长孔67、67用固定螺钉68的枢支在固定臂48上,同时,从基部66向可动切刀50的伸出方向延伸出动作部65。
动作部65的下面的高度被设定得比在底线夹线板60处于闭合状态的夹线销62的上端低,当该动作部65的下面与夹线销62的上端接触时,底线夹线板60处于开放状态(图4)。由于它的开放,底线38可圆滑地插入固定板56与底线夹线板60之间,相反地,若在底线38被夹紧的状态下释放的话,则底线38可被放开。
在动作部65上的与可动切刀50相对的侧面上,形成有当可动切刀50处于就要到达切断位置之前的位置时的与夹线销62相对应的凹部65a,即,被动作部65压下而将底线夹线板60打开的夹线销62,因夹线释放器64的移动而到达与凹部65a相对应的位置时,便从夹线释放器64的下面脱离使底线夹线板60呈闭合状态。如此来确保在固定板56与底线夹线板60之间的底线38在切断前被夹持的状态。
下面,根据图5、图6说明构成本发明的旋梭装置的旋梭部20和旋梭支承部70。旋梭支承部70,由装配并一体构成主体71上的各部件,即,圆环部71a、安装板71b、支承框71c以及轴部71d构成。
在机座部12上设有带圆孔的支承部12a,在圆孔中可灵活转动地嵌入圆环部71a并可灵活转动地支承着旋梭支承部70,在圆环部71a的上部设有安装板71b,在圆环部71a的下部设有上下为长度的略呈矩形框状的支承框71c。在支承框71c的下部设有轴部71d。在轴部71d上装有皮带轮等,在该皮带轮上挂有使旋梭支承部70与针杆25同步绕垂直轴转动的同步皮带(省略图示)。旋梭支承部70和旋梭部20可以从缝制时初始转动位置为0度转动180度。
在安装板71b上配有旋梭部20。该旋梭部20具有旋梭26、26,和辅助该旋梭26、26的分流梭27、27,和带有针孔的舌片部22以及面线切刀28等。
在支承框71c的内部,设有由旋梭驱动轴23和分流梭驱动轴24等构成的旋梭·分流梭驱动机构。即,沿着旋梭支承部70的旋转中心配置管状的旋梭驱动轴23,同时,在旋梭驱动轴23内配置管状的分流梭驱动轴24。并且,分流梭驱动轴24比旋梭驱动轴23更向上方伸出。
另外,在分流梭驱动轴24内,穿有来自未图示的缝线供给源的从分流梭驱动轴24的下端向上端通向舌片部22针孔的底线38(用粗点划线表示)。另外,旋梭驱动轴23及分流梭驱动轴24的下部穿过轴部71d内向旋梭支承部70的下方伸出,通过未图示的传动机构与未图示的下轴相连。
旋梭驱动轴23通过旋梭驱动轴导座23a与旋梭驱动杆23b的下部连接。旋梭驱动杆23b的上端部与旋梭安装台23e连接,在该旋梭安装台23c上装有旋梭26、26。以此把旋梭驱动轴23的上下运动变换成规定的往复摇摆运动并传动给旋梭26,26。
分流梭驱动轴24的上端部通过分流梭驱动轴导座24a与分流梭驱动杆24b的下端部连接。分流梭驱动杆24b的上端部与使分流梭27、27动作的分流梭动作凸轮24c相连接,以此把分流梭驱动轴24的上下运动转换为规定的往复摇摆运动并传动给分流梭27、27。
另外,在支承框71c内设有从分流梭驱动轴24的上端向舌片部22的针孔侧引导底线38的底线路径部76和设在底线路径部的中途的倒底线38的底线倒线装置80。
底线路径部76是由装在支承框71c前侧的框架部76a、装在该框架部76a上的各个部件、为扭力弹簧的底线抽线弹簧76b、调整盘式的线调整器76c、第1挂线部76d和第二挂线部76e等构成。
底线抽线弹簧76b的线圈部分可转动地支承在框架部76a上,其一端部固定在框架部76a上,另一端部向上方较长地伸出,在途中通过限制部件76g限制其向施力方向(图5右方)移动,同时其前端形成环状。
把底线38从分流梭驱动轴24的上端抽出,挂在第一挂线部76d的外侧部分并朝向下侧,然后把底线38跨挂在第二挂线部76e的外侧部分上以后,绕在构成线调整器76c的2片调整盘之间,然后,把底线38挂在第二挂线部76e的内侧部,再挂在第一挂线部76d的内侧部。然后,底线38穿过底线抽线弹簧76b的环部,再穿过装在圆环部71a上的穿线管76f引向旋梭支承部70的上方方向,经过旋梭26穿过舌片部22的针孔,再继续引向针板19上的被缝制物。
同时,线调整器76c在闭合状态下对底线38施加张力,当固定在后述的底线倒线板84上的浮动板74的浮动片74b插入调整器盘之间时便放开底线38。
底线倒线装置80是由底线倒线板84和动作杠杆85等构成的底线倒线机构80a以及作为底线倒线驱动机构的为切断面线而设的气缸92(后述)构成。由于底线倒线装置80是用来在缝制以外消耗底线38时预先松弛底线38的装置,所以当送布台13的移动和底线切断动作中底线38被消耗之前倒松底线38。关于倒线的时间有待后述。
底线倒线板84是由基座部84a、向基座部84a的上方伸出的伸出部84c和其上挂有底线38的底线倒线部84b构成,基座部84a通过支承框71c下端的轴承部(未图示)与可灵活转动地承载它的转轴86结合,共同灵活转动。并且,在基座部84a上设有圆弧状的长孔84e,通过在该长孔84e上的固定螺钉87与贯穿着转轴86的动作杠杆85结合,把动作杠杆85固定在基座84a上。即,底线倒线板84与动作杠杆85是以转轴86为轴心,与转轴86一体地在平行于图5的图纸平面内转动。
动作杠杆85的前端部85a向外方凸出,位于旋梭支承部70的转动轨道的外侧。
在动作杠杆85上挂有一端部挂在面线切断动作臂28a上的复位弹簧81(底线倒线弹簧)的另外一个端部。复位弹簧81对底线倒线板84及动作杠杆85施加在图5中逆时针方向的复位拉力。
另外,在底线倒线部84b上开有长孔84d,其中穿过在第1挂线部76d与穿线管76f之间由底线抽线弹簧76b张紧了的底线38。
压线盘浮动板74是由可相对转动地安装在上述转轴86上、并且通过长孔74c固定在底线倒线板84的基座部84a上的基部76a和从该基部74a伸出的压线盘浮动片74b构成。压线盘浮动片76b被配置在其前端部位于线调整器76c正下方的位置上。
并且,当底线倒线板84克服复位弹簧81的拉力顺时针转动时,压线盘浮动片74b向上方移动,压线盘浮动片74b插入线调整器76c的夹持底线38的两片圆盘之间。这样解除对底线38的张力。
从图5的初始状态,当用后述的驱动传递部99向下压动作杠杆85的前端部85a时,底线倒线板84与动作杠杆85同时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因此,把挂在底线倒线部84b的长孔84d上的底线38向右侧张拉。由于此时,如上述那样,解除了线调整器76c的张力,因此,可以从缝线供线源把底线拉出。在该状态下一旦解除对动作杠杆85的前端部85a向下的压力,则复位弹簧81使底线倒线板84和动作杠杆85返回原来状态,底线38松弛。
下面,说明面线切断装置90。面线切断装置90是由设在旋梭部20上的面线切刀28、面线切断动作臂28a等和由在机座部12内、沿前后方向装配的各部件组成的面线切断驱动机构91构成。
如图5所示,面线切断动作臂28a可相对于安装板71b自由转动地安装在安装板上,在该面线切断动作臂28a的上部装有面线切刀28。另外,在图5中省略了面线切断装置90的一部分。在图6中简化了旋梭支承部70等、用双点划线表示机座部12。
在面线切断动作臂28a上,挂有底线倒线复位弹簧81的一端,由该复位弹簧81施加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的力使面线切刀28位于规定的切断待机位置。
在面线切断动作臂28a上设有凸部28c,由面线切断驱动机构91向下压凸部28c使面线切断动作臂28a向逆时针方向转动,这样使面线切刀28进行面线切断动作。
面线切断驱动机构91由切断面线用的气缸(面线切断气缸)92、面线切断连杆93、面线切断驱动轴94和压线部95等构成。
气缸92的基端侧,可灵活转动地支承在用固定螺钉96a固定在机座部12上的气缸托架96上。另外,气缸92可使装在其前部的缸杆92a进退,气缸杆92a的伸出量通常为定值。
在气缸杆92a的前端部通过气缸肘节97与可转动的略呈T字形的面线切断连杆93的一端连接。面线切断连杆93的中间部,通过转轴93a可灵活转动地支承在机座12上。另外,在几乎沿上下延伸的面线切断驱动轴94上固定着穿过该驱动轴94的轴拱座94a,面线切断连杆93的另一端部相对于该轴拱座94a可转动地与该轴拱座连结,如此,面线切断连杆93从图6的内侧支承着面线切断驱动轴94。在面线切断驱动轴94的上端部设有压线部95。并且,把压线部95设置为当旋梭支承部70位于180度的转动角度时,压线部95与面线切刀28的凸部28e重合。
在面线切断驱动轴94的下部,用螺钉98a、98a固定着插入面线切断驱动轴94的轴固定部件98,并固定着相对于轴固定部件98呈板状部件的面线切断驱动轴94穿过其中的驱动传递部99。
根据面线切断驱动机构91,气缸92的驱动力使压线部95随面线切断驱动轴94的上下运动而同时动作。
即,如图6所示,当气缸92处于截止(Off)状态时,缸杆92a被推出,这时压线部95处于停止在上死点的状态。另外,当气缸92变成接通(On)时,则缸杆92a缩回,由于面线切断连杆93的逆时针方向的转动使压线部95向下方移动,直到达到下死点状态。这时,如果旋梭支承部70位于180度的转动位置,则压线部95就向下方压上述凸部28c,位于切断待机位置的面线切刀28动作,切断面线。然后,气缸92变为截止状态,压线部95向上死点移动,同时借助于面线切刀28的上述复位弹簧的拉力使面线切刀28又回到切断待机位置。
驱动传递部99是板状的部件,与旋梭支承部70的转轴几乎垂直地装配在动作杠杆85的前端部85a的上方。并且,在驱动传递部99的下面与动作杠杆85的前端部85a之间沿上下方向相对隔开一定的间隔。
驱动传递部99,从上下方向看以旋梭支承部70的转轴为中心略呈月牙儿状(略呈C字型),用其内侧的圆弧状的边缘部包围着旋梭支承部70。并且,使其内边缘形成圆弧的中心与旋梭支承部70的转动中心基本一致。同时,伴随着旋梭支承部70的转动,动作杠杆85的前端部85a的转动轨迹沿驱动传递部99的内侧边缘部的外侧、外侧边缘部的内侧的圆弧运动。
旋梭支承部70在缝制开始时位于大体0度的转动位置,缝制结束时几乎达到180度。在此期间,动作杠杆85的先端部85a和驱动传递部99一直在上下方向重合。
而且,当面线切断驱动轴94上下移动时,驱动传递部99也一起上下移动并与动作杠杆85的前端部85a作接触、离开的移动,如果当气缸92处于接通时驱动传递部99向下方移动,则一定会压前端部85a。即,与旋梭支承部70的转动角度无关,如果驱动传递部99向下方移动,一定会压动作杠杆85的前端部85a。如果向下方压前端部85a,就可进行上述的底线倒线操作。即,气缸92在本发明中兼作底线倒线驱动机构。
图7是缝纫机10的控制电路110的示意图。控制电路110由CPU11、ROM112、RAM113以及接口114、115…、各种驱动电路、操作面板150、起动按钮134等构成。
在ROM(只读存储器)112中写入进行锁孔缝制的控制程序和控制数据。
RAM(随机存取存储器)113储存着多个图形数据(锁孔控制数据),同时可以储存通过操作面板150选择的一个图形数据,另外,还可以当变更图形数据中的数据项目值时储存该改变的值。并且,RAM113还具有提供缝制中各种处理时一时使用的存储空间的功能。另外,还可储存由图形数据生成的针脚数据(后述)。
CPU(中央处理器)111按照ROM112的控制程序和控制数据,控制与锁扣眼有关的一系列处理。
CPU111通过接口114与操作面板150连接,控制操作面板150上的显示,同时,接受通过操作面板150输入的信号,并进行各种设定的选择·变更等。操作者通过操作面板150选择如图8所示的图形数据,并可以变更所选择的图形数据的各数据项目的数字。关于操作面板150有待后述。
并且,CPU111通过接口115与主轴伺服电机驱动电路116连接,控制驱动主轴伺服电机117的转动。主轴伺服电机117驱动使机针18上下运动的上轴(未图示)和使旋梭·分流梭驱动机构动作的下轴(未图示)。
另外,CPU111通过接口118与X轴脉冲电机驱动电路120连接,同时通过接口121与Y轴脉冲电机驱动电路122连接,驱动控制X轴脉冲电机119和Y轴脉冲电机123,把送布台13向规定的方向驱动。
CPU111通过接口124与Z轴脉冲电机驱动电路125连接,控制驱动Z轴脉冲电机126。
在锁孔缝纫机10上,主轴伺服电机117的旋转以被传递给针杆18和旋梭·分流梭驱动机构,使旋梭26、26和分流梭27、27与针杆11的上下运动及机针摆针运动同步动作,在放于送布台13上的缝制物F上形成针脚。
另外,针杆11和旋梭支承部70与具有Z轴脉冲电机126以及同步皮带31和传动轴32(图1(b))等的转动机构相连接。当把圆眼锁缝部w2的周围呈放射状锁缝时,由该转动机构驱动机针18及旋梭部20同步转动。
CPU111通过接口127与底线切断气缸驱动电路128连接,控制驱动底线切断气缸30。并且,通过接口129与面线切断气缸驱动电路130连接,驱动面线切断气缸92,进行如上所述的面线切断和底线倒线操作。
CPU111通过接口131与切布电机驱动电路132连接,控制驱动切布电机133。
而且,CPU111通过接口114与起动开关134连接,当从起动开关134输入起动信号时,按规定的时刻驱动主轴伺服电机117等,进行锁孔边、切布处理以及面线·底线切断处理。
根据图8及图9说明存储在RAM113中的数据。图8(a)是进行锁扣眼时的表示图形数据的表t1。在此可以储存9种图形数据,一个图形数据有1~9的数据项目。
数据项目1用于设定圆眼部h1的形状。如图9(b)所示,把圆眼部h1的大小规定为宽度ew和长度el,把ew和el组合起来作为图(8)所示的预制表t2储存。在数据项目1中,从表t2的No.1~No.5中选择数字进行设定。
图8(a)的数据项目2~6是有关图9(a)所示的构成扣眼锁缝各部的针数和长度的数据。即,数据项目2是锁扣眼的全长(ml)、数据项目3是平行部h2两侧的针数(ln)、数据项目4是圆眼部h1周围的针数(en)、数据项目5是平行部h2的刀口间隙(图9的ls)、数据项目6是圆眼部h1的刀口间隙(图9的es)。
数据项目7与直线栓缝w4的大小有关。把直线栓缝w4的大小用宽度cl和纵向长度ew规定,把cl和ew组合成,作为图8(c)所示的预制表t3储存。在数据项目7中,从表t3中选择No.1~No.n的数字。
数据项目8是设定后述的图11所示的是否进行第2次底线倒线的项目。另外,数据项目9是设定是否进行第4次底线倒线的项目。有关内容有待后述。
在锁孔缝纫机10上,关于形成锁孔的大小和形状可以用操作面板150读出设定。
作为本发明选择机构的操作面板150,由如图10所示的准备键151、图形编号选择部152、数据项目选择部153、数据值设定部154和数据设定开关155构成。
图形编号选择部152是为选择图形编号而设,在图形显示部152a显示当前所选择的图形编号(图10上为“1”)。可以用图形显示部152a下面的+键152b、-键152c在1~9的范围中一个一个地改变数字,用以选择不同的图形数据。
数据项目选择部153,是用于选择由图形编号选择部152选择出的图形数据中的数据项目的选择部。在项目显示部153a上显示当前选择的数据项目(图10上为“1”)。可以用项目显示部153a下面的+键153b、-键153c在1~9的范围内依次改变数字,来选择不同的数据项目。
一旦在数据项目选择部153上选择了数据项目,则会在数据值设定部154的数值显示部154a上显示有关该数据项目的预设定数字。可以用数值显示部154a下面的+键154b、-键154c在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规定的间隔增减数值显示部154a上的数字,来改变数值。
数据设定开关155是进行数据设定操作时的操作开关。即,当按下数据设定开关155时,可以变更数据数值。另外,再次按动数据设定开关155就确定了各项目和数字的选择和变更。
准备键151是在设定操作完毕以后,对应设定的数据值作成针脚数据的开关。
下面,根据图11的流程图说明具有上述构成的锁孔缝纫机10的动作。
该通用流程,例如是从把缝纫机的主电源(未图示)接通时开始。并且,已经把缝制物F放布在所规定的放布位置上。
首先,在步骤S1中判断准备键151是否被操作。如果未被操作过则反复该判断,如果被操作了,就会在步骤S2中作成针脚数据。该针脚数据的作成是根据选择图形数据的数据内容,为驱动主轴伺服电机117等的驱动源而作成的数据,其中包含决定机针18的落针位置的落针数据等。
接着,在步骤S3中把送布台13从放布位置移到原点位置。
然后,在步骤S4中监视起动开关134是否是接通状态,如果是接通状态,就向步骤S5转移。在步骤S5中进行由切布电机133驱动承刀台33的处理,以形成扣眼孔H,然后在步骤S6中进行把送布台13向缝制开始位置移动的处理。
接着,在步骤S7中根据上述针脚数据驱动主轴伺服电机117、X轴脉冲电机119、Y轴脉冲电机123、Z轴脉冲电机126,进行锁扣眼缝制,在步骤S8锁孔结束。这时,送布台13处于和缝制开始位置基本相同的缝制结束位置。
在该锁孔结束的阶段,气缸92处于截止状态,旋梭支承部70从原点位置转了180度,压线部95与面线切刀28的凸部28c沿上下方向重合。
然后,在步骤S9中,气缸92变成接通状态,通过面线切断连杆93、面线切断驱动轴94,使压线部95向下方压凸部28c,由面线切刀28把面线切断。同时,如上所述,由气缸92的驱动力压动动作杠杆85使底线倒线板84转动。这样,圆盘浮动板74向上方移动,而圆盘浮动片74b插入线调整器76c的两片圆盘之间,把施加在底线38上的张力呈解除状态,由底线倒线板84的底线倒线部84b从绕线侧倒出底线38(第1次倒线)。
然后,倒底线38完了之后,气缸呈截止状态,借助于复位弹簧81的拉力使面线切刀28返回切断待机位置,同时驱动传递部件99回到初始状态的上死点,借助于复位弹簧81的拉力底线倒线装置80返回初始状态。
接着,在步骤S10中,送布台13开始从缝制结束位置返回原点位置的移动。该送布台13的移动需要将要到达后述的步骤S15的底线切断操作之前的时间。
然后,在步骤S11中位于180度转动位置的旋梭支承部70向原点方向转回45度。这样,为了进行切断底线,用针板19的台阶部(未图示)把底线38和芯线34分开。
其次,在步骤S12中,按照表t1的数据项目8的设定,判断是否进行底线切断前的第2次底线倒线操作。
数据项目8可以根据以下的理由进行设定。如前所述,从原点位置到缝制结束位置的送布台13的移动量,因扣孔H的长度(上述ml值)而异,越长就越短、越短就越长。所以从步骤S10开始的向送布台13向原点位置的返回移动,其距离随扣孔H的长度(上述ml值)而变化。另外,因送布台13的移动,在压脚36上处于固定状态的缝制物F移动的同时也把底线38拉紧。但是,由于在步骤S9中底线38被倒了出来,所以当送布台13的移动量不太长时,即使连着底线38的缝制物F移动也不会使底线38而拉动布料。而且,如果移动量短,当在步骤S15中切断底线时也会提供底线38的消耗量,不会在切断后对底线38产生较强的张力,也不会被拉向布一侧。
但是,当送布台13的移动量大时,即,在步骤S7的锁缝中,当上述ml值短时,从步骤S10开始的送布台13的移动量就变长,步骤S9的倒线量就不足。此时,操作者在缝制长度短的情况下把上述数据项目8的底线倒线设定为“有”。然后,在步骤S12如果数据项目8为“有”的话,就在步骤S13中在气缸92为接通的情况下用底线倒线装置80倒出底线38,接着在截止状态下松开并移向步骤S14。这样在步骤S13倒出底线38,就可以对应送布台13移动时和下道工序的底线切断时的消耗。
当送布台13的移动量没那么多、把数据项目8设定为“无”时,就不从步骤S12向步骤S13移动,即,不进行底线倒线操作而直接移向步骤S14。
在步骤S14中,把气缸92接通,驱动底线倒线板84按图5上的顺时针方向转动,以此把底线38倒出拉紧。在该拉紧状态下移向步骤S15。
在步骤S15中,在图2的等待状态下的底线切断装置37上,接通底线切断气缸30,这样使可动切刀50一边分别在凹部50a、50b上钩住芯线34、底线38,一边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可动切刀50一靠近固定切刀44,与可动切刀50同时转动的夹线释放器64的动作部65就向下方压夹线销62,以此用夹持机构55分别把芯线34和底线夹紧。刚刚夹紧后可动切刀50立即与固定切刀44接触把芯线34和底线38切断。
其次,在步骤S16中把气缸92断开,此时张紧底线38的底线倒线板84返回到待机状态,用以放松底线38(第3次)。其后,在步骤S17中把底线切断气缸30关掉,可动切刀50和夹线释放器64向顺时针方向转动返回原来位置。此时,动作部65再次把夹线销62压下使夹持机构55(夹持部件)呈一瞬间可以释放底线38的状态,由于底线38是松弛状态故不会从夹持机构55中脱落。
然后,在步骤S18中把将缝制物F压在送布台13上的压脚36抬起,另外把旋梭支承部70再逆转135度使其转动角度回到0度。
然后,在步骤S19中,为了下次的缝制而把送布台13移动到放布位置。此时底线38被固定在送布台13上的夹持机构55夹紧,然后随送布台13同时移动,此时从旋梭部20侧出来的底线38被拉紧,但由于在步骤S16中是松弛的,所以底线38不会受到过分的拉力而从夹持机构55中脱出。
其次,在步骤S20中按照上述数据项目9的设定内容判断是否进行第4次底线倒线。如果数据项目9是“有”的话,便移向步骤S21,在这里,驱动气缸92进行底线倒线操作,该处理结束。如果在步骤S20中判断数据项目9被设为“无”,则原封不动地结束该处理。
该数据项目9是考虑到下次缝制时的送布台13的移动量而设定是否进行倒线的项目。即,在缝制开始时,从放布位置移动到原点位置,然后再从原点位置移动到缝制开始位置(图11的步骤S3、S6)。虽然从放布位置向原点位置的移动量基本上是一定的,但从原点位置向缝制开始位置的移动却因数据项目8所述的缝制长度(ml值)而改变,并且夹紧在送布台13上的夹持机构55上的底线38所受张拉的程度也改变。在此,操作者考虑到下一道工序,如果缝制长度短,而移动量长的话,在数据项目9上设“有”,相反地,缝的长度长而移动量短,则在步骤S16的倒线量充分的情况下,设定“无”。
并且,在步骤S13、S14、S21中把气缸92接通进行倒底线,在步骤S11中使旋梭支承部70转动45度以后,由于旋梭支承部70没有在180度的转动位置,所以面线切刀28不进行面线切断动作。
而且,由于在步骤S12中的判断不是按着数据项目8的设定内容进行的,所以步骤S10的送布台13的移动量为原来的值,也可以由CPU 111根据缝制长度ml值自动地判断。此时,预先设定了基准值A并与缝制长度ml比较,如果ml<A,则进行第二次倒底线。
另外,由于在步骤S20中的判断不是按着数据项目9的设定内容进行的,所以在下一道工序开始时的从送布台13从原点位置向缝制开始位置的移动量为原来的值,也可以由CPU 111根据缝制长度ml自动地判断。在该情况下,把预先设定的基准值B,并与缝制长度ml比较,如果ml<B,则进行第4次倒底线。
此种自动判断结构具有很高的方便性。
根据以上锁孔缝纫机10,如图11所示,首先在步骤S14中由底线倒线板84把底线38拉出、在该状态下用底线切断装置37把底线38切断,然后把底线倒线板84复位,松开底线38并关闭底线切断装置37,使可动切刀50和夹线释放器64转到原来的位置。这时由动作部65使底线38的压板呈瞬间释放状态。但是,底线38因松弛而不会从夹持机构55中脱落。
即,由于在底线切断后的压板释放前底线38是松弛的,所以即使底线的种类和供线侧的负荷大的时候底线38也不会从夹持机构55(夹持部件)上脱落下来,在下一工序的缝制中不会产生跳线而平滑地形成良好的锁孔针脚。
并且,由于在切断之前底线38处于由底线倒线板84拉紧的状态,所以,对底线38施加某种程度的张力因而很容易切断。另外,关于步骤S13、S21的底线倒线,是考虑到送布台13的移动量,根据通过操作面板150设定的数据项目8、数据项目9的内容而进行的,所以要对应移动量充分地倒出底线38,以防止当送布台13移动时对底线38施加过分的张力。
特别是根据步骤S13,如果在切断前不对底线38施加过分的张力,则在切断后的夹持机构55释放之际,底线38也可以可靠地处于松弛状态。另外,根据步骤S21,由于对用夹持机构55夹紧的底线38不施加过分的拉力,所以即使夹持机构55的夹紧力弱也无妨,因此可使构成夹持机构55的各部件小型化。
变形例在上述实施例中,关于数据项目8、9是选择1个图形数据,把选择了的图形数据中的数据作为设定·选择的对象,但如图12、图13所示,也可以设定作为与图形无关的缝制条件而设定的存储转换(memoryswitch)。
图12(a),是作为本发明的锁孔缝纫机的操作面板的、另外示例的操作面板(选择机构)200的示意图。图12(b)是用操作面板200设定显示存储转换编号内容的表t4。该表t4例如被储存在ROM112中。
操作面板200,由准备键201、存储转换编号选择部202和数据值设定部203构成。
准备键201是用于输入存储转换设定模式的开关,同时也是用于对由存储转换设定模式所设定的内容进行储存的开关。
存储转换编号选择部202是用于选择存储转换编号的选择器,在存储转换编号显示部202a上显示当前选择的存储转换编号。用位于存储转换编号显示部202a下面的+键202b、-键202c依次改变1~8中的数字,可以选择不同的存储转换编号。
数据值设定部203,是用于设定由存储转换编号选择部202选择出的存储转换的值,并在数值显示部203a上显示当前设定的数据值。并通过操作数值显示部203a下面的+键203b、-键203c,把数值显示部203a的数字在规定的范围内按照规定的间隔依次增减而改变其数值。
存储转换的内容,例如是有关切线时的Y送布方向的移动速度和移动量,关于No.1~No.6是众所周知的内容,故在本发明中省略说明。
存储转换No.7是和上述表t1的数据项目8一样,用于设定是否进行第2次底线倒线(图11,步骤S13)的内容,存储转换No.8是和上述数据项目9一样,用于设定是否进行第4次底线倒线(图11,步骤S21)的内容。无论哪一个,如果进行就设定为“1”、如果不进行就设定为“0”。
图13是在存储转换设定模式中设定处理的流程示意图。该处理从一边按准备键201一边接通电源开始。
该处理一经开始则在步骤J1中,在存储转换编号显示部202a显示“1”。然后在步骤J2中判断操作+键202b、-键202c是否被操作,如果被操作则在步骤J3中根据其操作,依次更新存储转换编号显示部202a的显示内容,进入步骤J4。如果判断为在步骤J2没有被操作,则进入步骤J4。而且,对应存储转换编号显示部202a的显示,在数据值设定部203的数值显示部203a上显示该编号的标准值。
在步骤J4中判断数据值设定部203的+键203b、-键203c是否被操作。如果被操作,就在步骤J5中对应步骤J4的操作按照规定的每个单位更新数值显示部203a的显示内容并进入步骤J6。如果在步骤J4中判断为没有被操作则进入步骤J6。
在步骤J6中判断准备键201是否被操作,如果没被操作则返回到步骤J2,如果被操作则在步骤J7把步骤J2~J5设定的存储转换的内容写入未图示的E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结束该处理。
并且,本发明不仅仅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其具体的形状·构造等可以做适当的变更。
例如,线调整器76c也可以由使用螺线管等电气控制的所谓实际张力机构构成,此时,也可以把在图11的流程中所示的步骤S8的缝制结束时的释放状态原封不动地作为下次缝制开始之前的释放状态。
根据本发明之1的锁孔缝纫机,首先,底线倒线机构从初始状态开始实行所述规定动作进行倒底线,在该状态下用夹持部件夹持底线,然后由底线切断装置切断底线,接着使底线倒线机构返回至原状态,使底线松弛以后,通过释放部件使夹持部件处于可以释放底线的状态。在该时刻,由于底线松弛而从不会从夹持部件中脱落。
即,由于在夹持机构的释放状态之前,底线处于松弛状态,所以,即使底线的种类和线供给侧负荷大的时候底线也不会从夹持部上件脱落,在下一工序的缝制中也不会发生跳线等,可以顺利地形成良好的锁缝针脚。
并且,由于在切断之前底线处于由底线倒线装置倒线的状态,所以对底线施加了某种程度的张力而更容易切断。
根据本发明之2的锁孔缝纫机,可以在底线切断之前通过选择机构选择是否由底线倒线装置倒出底线且使其松弛。从而,当底线消耗量大时,可以用选择机构选择倒底线,以防止当送布台移动时对底线施加过分的张力。同时,当移动量短、底线消耗量少时,可以通过选择机构选择不进行倒线,可以不进行多余的底线倒线,以防止底线过分地松弛。
根据本发明之3的锁孔缝纫机,可得到与本发明之2同样的效果,同时,还可自动地决定,所以具有更高的便利性。
根据本发明之4的锁孔缝纫机,如果从缝制开始时的原点位置到缝制位置的送布台移动量长,侧夹持在送布台上的底线切断装置的夹持机构上的底线消耗量也大。根据这个发明,可以用选择机构选择是否为了下次缝制是否用底线倒线装置倒出底线且使其松弛。从而,当下次缝制开始时因移动而使底线消耗量大时,用选择机构选择倒底线,预先把线倒出,可以防止在下次缝制的送布台移动时对底线施加过分的张力。另外,所谓对底线不施加过分的张力,可以是减弱用夹持部件的夹紧力,能够使构成夹持部件的各个部件小型化。
当移动量短、底线消耗量少时,如果用选择机构选择不倒线,就不进行多余的倒底线,以防止底线过分松弛。
根据本发明之5的锁孔缝纫机,可取得与本发明之4同样的效果,同时还可自动地决定,因此具有更高的便利性。
权利要求
1.一种锁孔缝纫机,具有面对设置在缝纫机机架的机头部上的针杆而设置在机座部上、并与所述针杆同步动作的旋梭装置;由以倒出底线之后恢复至原状态而使底线松弛的底线倒线机构和驱动底线倒线机构的底线倒线驱动机构组成的底线倒线装置;设在机座部上面的、承载缝制物并至少在原点位置与缝制位置之间移动的送布台;设在所述送布台上的、由切断底线的可动切刀和从底线切断前到切断后夹持底线的夹持部件以及在切断底线前后使夹持部件呈可穿入底线状态或释放底线状态的释放部件构成的底线切断装置;该锁孔缝纫机,以针杆与旋梭装置的协调动作进行锁孔缝制,然后用底线切断装置切断底线,其特征在于在切断底线时,通过底线倒线驱动机构使底线倒线机构动作,然后在由夹持部件夹持住底线的状态下,由底线切断装置切断底线,然后在成为由释放部件使夹持部件释放底线的状态之前,通过底线倒线驱动机构使底线倒线机构恢复到原来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孔缝纫机,其特征在于送布台在缝制结束以后的底线切断之前,从缝制位置向原点位置移动;并且设有在底线切断之前选择是否由底线倒线装置倒出底线且使底线松弛的选择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孔缝纫机,其特征在于送布台在缝制结束以后的底线切断之前,从缝制位置向原点位置移动;根据从缝制位置到原点位置的移动长度,自动地决定是否在底线切断之前由底线倒线装置倒出底线且使底线松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孔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在缝制开始时,送布台从原点位置向缝制位置移动;并且设有选择在底线切断以后和为下次开始缝制而使送布台移动时,是否由底线倒线装置倒出底线且使底线松弛的选择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孔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在缝制开始时,送布台从原点位置向缝制位置移动;根据下次缝制从原点位置到缝制位置的移动长度,自动地决定在底线切断以后和为下次开始缝制而使送布台移动时,是否由底线倒线装置倒出底线且使底线松弛。
全文摘要
一种锁孔缝纫机,该锁孔缝纫机(10)包括:具有以按规定的动作把底线(38)倒松之后返回初始状态,使底线松弛的底线倒线机构(80a)的底线倒线装置(80)、在原点位置与缝制位置之间移动的送布台(13)、固定切刀(44)、可动切刀(50)、由切断底线时夹持底线的夹持部件和在底线切断前后能使夹持部件处于可以穿过底线或可以释放底线状态的夹线释放器(64)构成的底线切断装置(37);在切断底线时,使底线倒线机构从初始状态开始进行上述规定动作之后,在用夹持部件夹持底线的状态下由底线切断装置切断底线,然后在由夹线释放器释放底线之前,使底线倒线机构返回到初始状态。这种锁孔缝纫机,可防止切断底线时底线的脱落。
文档编号D05B19/04GK1381628SQ0210589
公开日2002年11月27日 申请日期2002年4月12日 优先权日2001年4月13日
发明者坂井克秋, 日塔隆 申请人:重机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