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加热器的绝缘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2312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加热器的绝缘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电加热器,特别是有关电加热器中支撑加热线圈的绝缘体。


图1、2所示,加热器的外观由机架1形成。所述机架1是形成所定面积的地板面2,所述地板面2的两端是各自侧板4、6一体形式弯曲形成两侧面。所述侧板4、6的上端中各自与上述地板面2平行形成了安装活栓8。所述安装活栓8是在干燥机的一侧机架1上安装。
为了把上述机架1的内部空间区分成两段,设置了金属板9。所述金属板9的两端各自形成了凸出臂11,插入并被支持在所述侧板4、6上形成的通孔。所述的金属板9被支持在所述侧板4、6的大约中间高度上。在所述金属板9中设置了线圈13,所述线圈13是通过电流发生热量的部分,在所述金属板9的上部和下部的侧板4、6之间按左右方向配置了很多条。此时所述配置的很多条线圈13是电路上整体连接成一个,线圈的13的两端上连接了供应电源的端子14。所述端子设置在所述侧板6上。
上述线圈13是被所述金属板9的绝缘体15支持。所述绝缘体15是绝缘型物质形成,切断上述线圈13和金属板9之间形成的电流,所述线圈13被支持在所述金属板9上。上述绝缘体15一般情况下贯通所述金属板9设置,其上部凸出在所述金属板9的上部及其下部凸出在所述金属板9的下部,所述金属板9的上下部凸出的部分是相互对称形成。
如图3所示上述绝缘体15的结构,说明了所述绝缘体15上固定了线圈13,所述绝缘体15是隔热材料的板材其上端和下端相互对称形成。所以下面只说明上端的结构。
上述绝缘体15的两端上具备了为了安装上述金属板9的平行凹槽16,所述绝缘体15的上端中央上按绝缘体的上下方向形成了长的直线槽17,上述直线槽17是从所述绝缘体15的上端到所述平行凹槽之间距离的一半左右距离,所述直线槽17的内侧中形成了为了固定上述线圈13的固定凹槽18。在所述绝缘体15的两侧面上形成了从上端向两侧方向按所定倾斜的导向面19’,上述导向面19’是线圈13插入绝缘体15的导向作用。所述导向面19’末端的所述绝缘体15的两侧面上各自形成了侧面凹槽19。所述侧面凹槽19是为了冲向上述绝缘体15的上端形成了与所述导向面19’相似的倾斜。另外上述侧面凹槽19和固定凹槽18相互形成在相同高度上。
以下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绝缘体15上插入上述线圈13的过程。
上述绝缘体15的固定凹槽18和2个侧面凹槽19上各自插入线圈13引接的第1、2、3绕组线13a、13b、13c。即,线圈13的3个引接的绕组线13a、13b、13c处在所述绝缘体15的上端。所述第1绕组线13a处在与所述直线槽17对应的位置上,所述第2绕组线13b和第3绕组线13c各自处在所述绝缘体15的上端两侧的导向面19’。
压入上述线圈13使上述绕组线13a、13b、13c按图3的箭头方向移动,所述绕组线13a、13b、13c各自沿着直线槽17和导向面19’各自插入固定在所述固定凹槽18和侧面凹槽19上。处在上述第1绕组线13a的两端的第2及第3绕组线13b、13c各自沿着上述导向面19’远离上述第1绕组线13a的方向变形,接触上述侧面凹槽19时复原后插入在侧面凹槽19上。
但是上述的已有技术中存在以下的问题
所述绝缘体15中插入线圈13时,引接的3个绕组线13a、13b、13c同时要进行插入固定凹槽18和侧面凹槽19的作业。所述第2及第3绕组线13b、13c是如图3所示,其弹性变形的方向是相互相反。绝缘体15已固定的状态下,作业者把需要插入在上述绝缘体15的引接的3个绕组线13a、13b、13c两端用手抓住后用手指引到上述第2及第3绕组线13b、13c的同时线圈13压入绝缘体15上。这种方式的作业非常麻烦,不小心时产生引接上述线圈13的3个绕组线13a、13b、13c之间扩大变形时,使出现线圈13的支持状态变差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加热器的绝缘体,包括固定绝缘体的固定板9、加热线圈40,其特征是所述绝缘体30通过设置在其本体31中间的平面凹槽33固定在固定板9上,在所述本体31的长度方向二端部上设置有线圈装配部35,所述线圈装配部35是由支撑与加热线圈40的内径对应弯曲的绕组线41′的支持面36和装配引接在支持面36两端的加热线圈40的绕组线41、42的装配槽37组成。
所述线圈装配部35为圆盘状,其厚度至少大于所述线圈40的节距而小于所述本体31的厚度。
所述装配槽37设置在线圈装配部35两端面的下端,装配槽37之间的厚度小于加热线圈40的节距。
所述线圈装配部35前端的支持面36上有加热线圈40的绕组线连接部41′,支持面36两端面有加热线圈40的绕组线41、42,并分别插入所述装配槽37中,把加热线圈40套在绝缘体30上。
所述支持面36是以曲面设置在所述线圈装配部35的上端。
所述线圈装配部35是在所述本体31的上下两端对称设置。
本发明的效果是电加热器的绝缘板是其本体部的长度方向端部上形成了放入加热线圈内部的线圈装配部,很容易进行绝缘体上装配加热线圈的作业及作业中不会产生过度的自然变形,具有加热线圈从绝缘体中不会脱落的优点。
图中主要标记说明30绝缘体 31本体33平面凹槽 35线圈装配部36绕组线支持面 37装配槽38制动端 40线圈41第1绕组线41’连接部42第2绕组线本发明的电加热器的绝缘体,包括固定绝缘体的固定板9、加热线圈40,其特征是所述绝缘体30通过设置在其本体31中间的平面凹槽33固定在固定板9上,在所述本体31的长度方向二端部上设置有线圈装配部35,所述线圈装配部35是由支撑与加热线圈40的内径对应弯曲的绕组线41′的支持面36和装配引接在支持面36两端的加热线圈40的绕组线41、42的装配槽37组成。
所述线圈装配部35为圆盘状,其厚度至少大于所述线圈40的节距而小于所述本体31的厚度。
所述装配槽37设置在线圈装配部35两端面的下端,装配槽37之间的厚度小于加热线圈40的节距。
所述线圈装配部35前端的支持面36上有加热线圈40的绕组线连接部41′,支持面36两端面有加热线圈40的绕组线41、42,并分别插入所述装配槽37中,把加热线圈40套在绝缘体30上。
所述支持面36是以曲面设置在所述线圈装配部35的上端。
所述线圈装配部35是在所述本体31的上下两端对称设置。
使用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电加热器的绝缘体时,容易进行加热线圈的安装作业及安装作业中不发生线圈的变形的优点。如图4、5、6所示,绝缘板30是固定在加热器的固定板上。所述固定板一般情况下用金属材料形成,上述绝缘板30是加热线圈40与固定板之间进行隔离并支持线圈。构成上述绝缘板30的本体部31是用单方向长及薄的六面体形状的绝缘材料形成。所述本体部31的中央形成了为了能够固定在所述固定板的平行凹槽33。所述平行凹槽33上贯通所述绝缘板30的固定板的部分直接插入或使用另外线把绝缘板30支持在固定板上。
上述绝缘板30的长度方向端部上形成了支持线圈40的线圈装配部35,所述线圈装配部35形成圆盘状,其中央形成了通孔35’,所述通孔35’是为了降低形成绝缘体30的材料的消耗。形成所述线圈装配部35的圆盘状的直径是对应加热线圈40的内径形成。
上述线圈装配部35的前端形成了支持加热线圈40的绕组线的绕组线支持面36。所述绕组线支持面36是与所述加热线圈40的内径弯曲对应的曲面。连接所述绕组线支持面36和线圈装配部35的两面的部分是形成环形。所述装配绕组线支持面36和线圈装配部35的部分是形成环状使绝缘体30中容易插入加热线圈40。所述线圈装配部35的厚度a是至少比加热线圈40的节距大,形成所述线圈装配部35的厚度是为了加热线圈40从线圈装配部35中不至于任意脱落。为了防止加热线圈40插入线圈装配部35的作业的困难,所述线圈装配部35的厚度a不能太厚。最好是薄于上述本体部31的厚度。
上述线圈装配部35的下端中与所述本体部31连接的部份上形成了装配槽37。所述装配槽37上各自装配了加热线圈40的引接第1及第2绕组线41、42,所述的装配槽37是与所述加热线圈40的弯曲对应的弯曲并形成在上述线圈装配部35的两端,所述装配槽37的线圈装配部35之间的厚度是最好与上述加热线圈40的节距程度。
形成上述装配槽37的厚度是薄于上述线圈装配部35的厚度,上述装配槽37的两端产生段差形成制动端38。上述制动端38起到加热线圈40的内壁或外壁的一侧被挂住的作用。
上述的线圈装配部35是形成在上述本体部31的长度方向两端。当然线圈40只固定在固定板的一侧时只有本体部31的一端形成线圈装配部35。
上述的本发明的电加热器的绝缘体的作用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绝缘体30是设置在加热器的固定板上,支持加热线圈40的同时所述固定板和加热线圈40之间进行绝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所述绝缘体30的本体部31是用绝缘材料形成。
另外所述绝缘体30的本体部31长度方向端部上形成的线圈装配部35中接受、固定、支持线圈40,参照图6和图7进行说明。
为了方便加热线圈40中装配在绝缘体30的部份称为第1绕组线41和第2绕组线42。连接所述第1绕组线41和第2绕组线42的中间部分称为连接部41’。此时所述第1绕组线41和第2绕组线是对应于加热线圈40的一个节距。
上述加热线圈40的引接绕组线41、42的之间处在上述绝缘体30的前端的绕组线支持面36上。使加热线圈40套在所述绝缘体30上,即热线圈40的绕组线装配部35进入所述加热线圈40的内部。
上述绕组线装配部35的前端形成的绕组线支持面36的两端形成环形使自然引导上述绕组线41、42。另外上述绕组线装配部35的厚度a的形成是至少比加热线圈的节距大,使上述引接绕组线41、42张开。
继续进行插入时,上述绕组线装配部35和本体部31之间的装配槽37上各自装配所述绕组线41、42。另外形成所述绕组线装配部35的圆盘状的直径是对应所述加热线圈40的内径形成,使绕组线装配部35进入上述加热线圈40的内部。
如图6、7所示,所述绕组线装配部35的两端上形成的装配槽37中各自装配了第1绕组线41和第2绕组线42,所述绕组线支持面36中装配了所述第1绕组线41和第2绕组线42之间的连接部41’,而且所述加热线圈40是上述连接部41’被支持在绕组线支持面36及第1绕组线41和第2绕组线42被支持在上述装配槽37的制动器端38使被支持在绝缘体30。所述绕组线装配部35的厚度的形成大于上述加热线圈40的节距使所述第1绕组线41和第2绕组线42不产生张开变形的条件下,加热线圈40不会从绕组线装配部中任意脱落。
属于上述绝缘体30的下端的线圈装配部35中装配加热线圈40时,另一方面,述装配槽的制动端38上挂上并支持所述第1绕组线41和第2绕组线42。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加热器的绝缘体,包括固定绝缘体的固定板(9)、加热线圈(40),其特征是所述绝缘体(30)通过设置在其本体(31)中间的平面凹槽(33)固定在固定板(9)上,在所述本体(31)的长度方向二端部上设置有线圈装配部(35),所述线圈装配部(35)是由支撑与加热线圈(40)的内径对应弯曲的绕组线(41′)的支持面(36)和装配引接在支持面(36)两端的加热线圈(40)的绕组线(41)、(42)的装配槽(37)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器的绝缘体,其特征是所述线圈装配部(35)为圆盘状,其厚度至少大于所述线圈(40)的节距而小于所述本体(31)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加热器的绝缘体,其特征是所述装配槽(37)设置在线圈装配部(35)两端面的下端,装配槽(37)之间的厚度小于加热线圈(40)的节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器的绝缘体,其特征是所述线圈装配部(35)前端的支持面(36)上有加热线圈(40)的绕组线连接部(41′),支持面(36)两端面有加热线圈(40)的绕组线(41)、(42),并分别插入所述装配槽(37)中,把加热线圈(40)套在绝缘体(30)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电加热器的绝缘体,其特征是所述支持面(36)是以曲面设置在所述线圈装配部(35)的上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加热器的绝缘体,其特征是所述线圈装配部(35)是在所述本体(31)的上下两端对称设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加热器的绝缘体,包括固定绝缘体的固定板、加热线圈,其特征是所述绝缘体通过设置在其本体中间的平面凹槽固定在固定板上,在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二端部上设置有线圈装配部,所述线圈装配部是由支撑与加热线圈的内径对应弯曲的绕组线的支持面和装配引接在支持面两端的加热线圈的绕组线、的装配槽组成。本发明的效果是电加热器的绝缘板是其本体部的长度方向端部上形成了放入加热线圈内部的线圈装配部,很容易进行绝缘体上装配加热线圈的作业及作业中不会产生过度的自然变形,具有加热线圈从绝缘体中不会脱落的优点。
文档编号D06F58/26GK1468030SQ0212420
公开日2004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02年7月12日 优先权日2002年7月12日
发明者曹基哲, 方宗哲, 李东范 申请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