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扣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3957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钮扣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钮扣供给缝纫机的钮扣供给装置。


图14所示,一般的钮扣供给装置200,概略地由具有对应于钮扣孔位置的凸起201a的钮扣保持座201、支承钮扣保持座201的臂部202、将臂部202在水平面内旋转并使钮扣保持座201在钮扣设置位置P1与钮扣供给位置P2两方之间移动的气压式转动气缸203等构成。另外,虽未图示,但将转动气缸通过托架安装在缝纫机机头的右侧面上。
在将钮扣供给到设置于缝纫机机台部204上的在缝制操作中夹持钮扣的扣夹部205时,首先,驱动转动气缸203将钮扣保持座201移动到钮扣设置位置P1。然后,将钮扣保持座201的凸起201a插入钮扣孔中并将钮扣放好,再将钮扣保持座201移动到钮扣供给位置P2。
然后,在扣夹部205,用左右相对的扣夹片205a将钮扣从左右两侧夹住以保持钮扣。
但是,如上所述,当使用气压式的转动气缸203作为钮扣供给装置200的驱动源时,由于只能使钮扣保持座201停止于预先设定的钮扣设置位置P1与钮扣供给位置P2的两个位置,例如,就产生有不容易调节钮扣设置位置P1及钮扣供给位置的问题。
并且,由于使用了转动气缸203,例如,当操作者将钮扣设置于钮扣保持座201上时,一旦对臂部202作用了水平方向的力,则钮扣保持座201就向水平方向位移,产生难于将钮扣进行设置操作的问题。
并且,当要把钮扣设置位置P1设置在机台部的左侧时,就不能将安装于如上所述的机头部右侧面的钮扣供给装置200原封不动地安装于机头部左侧面上,会产生钮扣供给装置200的制造成本过高的问题。
另外,由于在钮扣设置位置P1与钮扣供给位置P2上、钮扣保持座201的前后朝向相反,所以要以与设置于钮扣设置位置P1的钮扣的朝向转约180度的朝向才能在钮扣供给位置P2上进行缝制,于是产生了难于掌握钮扣是以哪个朝向被钉在布料上的问题。
另外,由于钮扣供给装置200被设置在缝纫机机台或机台旁边,所以使机台周围的空间窄小,妨碍缝制准备工作等而使效率降低。
考虑到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提高钮扣供给操作及缝制准备工作等的操作性的钮扣供给装置。并且提供廉价的钮扣供给装置。进而,提供以能改变钮扣供给位置而提高对应于钉扣缝纫机的种类或缝制操作的工作效率,且可以由这些位置变更稳定地供给钮扣而提高工作效率的钮扣供给装置。
根据本发明之1所述的发明,由于钮扣保持座经过纵机身部侧移动,所以钮扣保持座不经过位于机台部的前方的操作者附近,可以提高钮扣供给装置的安全性。
另外,如果使用马达作为驱动机构的驱动源,可以任意调节钮扣设置位置和钮扣供给位置,并可提高钮扣供给操作的操作性及其精度。
本发明之2所述的钮扣供给装置,是根据本发明之1所述的钮扣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平行4连杆机构与驱动机构,被设置在钉扣缝纫机的机头部。
根据本发明之2所述的发明,由于在缝纫机的机台部2上没有固定驱动机构,所以机台部周围宽阔,不妨碍缝制准备工作等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本发明之3所述的钮扣供给装置,是根据本发明之1所述的钮扣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平行4连杆机构,具有被固定在上述钉扣缝纫机上并支承上述驱动机构的固定部件41、与上述驱动机构连接且以该连接部分为中心在略呈水平面内转动的原动部件42、可转动地与上述原动部件连接并支承上述钮扣保持座的从动部件43和可转动地与上述从动部件连接的旋转部件44。
根据本发明之3所述的发明,能获得与本发明之1同样的效果,并且由于构成平行4连杆机构的固定部件,具有用于将钮扣供给装置安装在钉扣缝纫机上的托架的功能和用于支承驱动机构的托架的功能,所以减少了钮扣供给装置的零件个数,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本发明之4所述的钮扣供给装置,是根据本发明之3所述的钮扣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可在大致水平面内转动地连接在上述原动部件及上述旋转部件上的辅助部件112。
根据本发明之4所述的发明,能获得与本发明之3同样的效果,并且由于具有连接在原动部件及旋转部件上的辅助部件,所以能使其经过平行4连杆机构的死点。
本发明之5所述的钮扣供给装置,是根据本发明之1所述的钮扣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配置有使被保持于上述钮扣保持座上的钮扣的朝向、在上述钮扣设置位置及上述钮扣供给位置不变的4连杆机构。
根据本发明之5所述的发明,能获得与本发明之1同样的效果,并且在钮扣设置位置上被设置的钮扣的朝向、即使是在钮扣供给位置也不变化。因此,操作者可以在钮扣设置时预先掌握被钉在布料上的状态的钮扣的朝向。
本发明之6所述的钮扣供给装置,是根据本发明之1所述的钮扣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机构,可以使上述钮扣保持座待机于钮扣设置位置及钮扣供给位置之间。
根据本发明之6所述的发明,能获得与本发明之1同样的效果,并且可以使上述钮扣保持座待机于钮扣设置位置及钮扣供给位置之间。因此,在缝制操作过程中,由于钮扣保持座可在保持下一次供给的钮扣的状态下待机,所以可缩短钮扣供给操作所需的时间。
本发明之7所述的钮扣供给装置,是根据本发明之1所述的钮扣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机构,可以改变上述钮扣保持座的停止位置。
根据本发明之7所述的发明,能获得与本发明之1同样的效果,并且由于能调节上述钮扣设置位置及钮扣供给位置,所以可设定对应于钉扣缝纫机的种类或工作状况的位置,提高钮扣供给操作的操作性。
本发明之8所述的钮扣供给装置,是根据本发明之1所述的钮扣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检测在上述钮扣保持座上设置了钮扣的检测机构(传感器70)。
根据本发明之8所述的发明,能获得与本发明之1同样的效果,并且由于检测机构可检测出在钮扣保持座上设置了钮扣,所以提高了钮扣供给操作的操作性。
本发明之9所述的钮扣供给装置,是根据本发明之1所述的钮扣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钮扣保持座,具有多个保持钮扣的钮扣设置部31。
根据本发明之9所述的发明,能获得与本发明之1同样的效果,并且由于上述钮扣保持座具有多个保持钮扣的钮扣设置部,所以可在钮扣设置位置把多个钮扣设置在钮扣保持座上,以此提高钮扣供给操作的操作性。
本发明之10所述的钮扣供给装置,是根据本发明之9所述的钮扣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指示应该将钮扣设置于上述多个钮扣设置部当中的哪一个钮扣设置部的指示机构(指示灯80)。
根据本发明之10所述的发明,能获得与本发明之9同样的效果,并且由于指示机构指示了应在哪一个钮扣设置部设置钮扣,所以提高了钮扣供给操作的操作性。
图2是表示钮扣供给装置结构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钮扣供给装置结构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钮扣供给装置结构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钮扣供给装置结构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钮扣供给装置结构的仰视图。
图7是表示钮扣保持座结构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钮扣供给装置动作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9是缝纫机结构的方块图。
图10是钮扣供给装置动作的流程图。
图11是将钮扣供给装置安装于机头部左侧面状态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钮扣供给装置待机状态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钮扣保持座的其他结构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以往的钮扣供给装置结构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中B-钮扣,P1-钮扣设置位置,P2-钮扣供给位置,1-钉扣缝纫机,2-机台部,3-纵机身部,4-机头部,10-钮扣供给装置,30-钮扣保持座,31-钮扣设置部,40-平行4连杆机构,41-固定部件,42-原动部件,43-从动部件,44-旋转部件,50-驱动机构,52-蜗轮传动机构,60-控制机构,70-检测机构(传感器),80-指示机构(指示灯),112-辅助部件。
如图1所示,将钮扣B缝在布料上的钉扣缝纫机1(以下称为「缝纫机」),由机台部2、从机台部2的后端部向上方立起的纵机身部3、从纵机身部3向与机台部略呈平行地前方伸出的机头部4构成。
将从前侧(图1)看位于机台部2的右侧且能向钮扣供给装置10上设置要缝制的钮扣的位置作为钮扣设置位置P1,并将设置于机台部2前端上方、且向扣夹组件20传递供给钮扣的位置作为钮扣供给位置P2。
扣夹组件20,与能在左右相对的夹片21之间夹持钮扣B并在夹持的状态下能将钮扣B从水平状态向垂直状态转动约90度的钮扣转动机构22连接。具体的是,由构成钮扣转动机构22的连杆(未图示)、主连杆22a、旋转体22b、扣夹支承臂22c,构成将扣夹支承臂22c作为固定连杆的4连杆,并且以驱动未图示的钮扣转动气缸使旋转体22b转动90度,并使扣夹组件20与该旋转体22b整体地转动90度。
并且,根据控制机构60(参照图9)的控制,用将缝纫机马达(未图示)作为驱动源的上下运动机构(未图示)使针杆(未图示)以在下端保持机针5的状态上下运动,并且用与缝纫机马达同步驱动的摆针机构(未图示)而使其左右摆动。并且,送布机构(未图示)将机台部2上的布料一边与机针5相对地移动,一边用机针5与设于机台部2内的机梭(未图示)的协同动作进行钮扣缝制或绕根缝制。此时,所谓的钮扣缝制,是指用扣夹组件20使钮扣B在水平的状态下将机针穿过钮扣的穿线孔并形成线迹,以此将钮扣钉在缝制物上,即,是指形成根线的操作,而所谓绕根缝制,是指用扣夹组件20将钮扣B置于垂直状态下缠绕钮扣B与布料之间形成的根线所形成的线迹,即指的是形成绕根的操作。
钮扣供给装置10,如上所述,是将设置于钮扣设置位置P1的钮扣B输送到钮扣供给位置P2,并供给扣夹组件20的装置,如图1~图6所示,概略地由钮扣保持座30、平行4连杆机构40、驱动机构50(旋转马达51及蜗轮传动机构52)、控制机构60等构成。并且,在本实施例中,是将钮扣保持座30、平行4连杆机构40、驱动机构50设置于机头部4的右侧面。
钮扣保持座30,是用于将钮扣B保持在水平状态的部件,且其前端部固定在平行4连杆机构40的从动部件43上。
在钮扣保持座30的长度方向设有多个(本实施例是两个)钮扣设置部31,钮扣保持座30在位于钮扣设置位置P1且其长度方向沿前后方向的状态下,钮扣设置部31位于前方,即,位于操作者侧。
在各钮扣设置部31上,安装有对应于钮扣孔位置的多个销子31a,通过将该销子31a插入钮扣孔,可将钮扣B固定在钮扣保持座30上。
另外,如图7所示,在钮扣保持座30上的位于钮扣设置部31的设置位置上形成有上下贯通的开口32,并且,在钮扣设置部31的中心部分且与钮扣设置部31的开口32的对应位置上也形成有开口31b。另外,在钮扣保持座30的下面,装有对应于各钮扣设置部31的传感器70(检测机构),当在钮扣设置部31上设置钮扣B并将开口32及开口31b关闭时,传感器70就向控制机构60传送钮扣检测信号,并可以认知是在多个钮扣设置部31中的哪个钮扣设置部31上设置了钮扣B。
并且,在钮扣保持座30上,装有对应于各钮扣设置部31的指示灯80(指示机构)。操作者在设置钮扣时,各个指示灯80用点亮的方式告知应该在哪一个钮扣设置部31设置钮扣B。例如,在钮扣设置位置P1且在钮扣保持座30上只设置一个钮扣B时,两个指示灯80中,应该是被设置的设置部31的指示灯80点亮。另外,当在钮扣保持座30上设置两个钮扣B时,决定操作者预先设置的钮扣B的顺序,在对应于两个指示灯80中的先点亮的指示灯80的钮扣设置部31上设置最初的钮扣B,然后,在另外的钮扣设置部31上设置第二个钮扣B。
平行4连杆机构40,是用于将钮扣保持座30移动于钮扣设置位置P1与钮扣供给位置P2两方的机构。平行4连杆机构40,具有固定部件41、原动部件42、从动部件43及旋转部件44。
用于支承驱动机构50的固定部件41,被固定在缝纫机的机头部4的侧部,并具有略呈水平设置的水平部45、从水平部45的左侧面向上方延伸的侧面部46、从水平部45的后部向上力延伸的背面部47。
侧面部46具有贯通于左右的开口46a,并通过该开口46a被螺纹固定在机头部4的右侧面上。
背面部47具有贯通于前后的开口47a,并将驱动机构50的旋转马达51、在其旋转轴51a穿过开口的状态下固定在背面部47上。另外,在旋转轴51a上安装了蜗轮传动机构52的蜗杆52a,详细说明有待后述。
水平部45是具有贯通上下的两个开口45a的略呈矩形的板体,在这些开口45a中贯穿着原动部件支承机构90及旋转部件支承机构100。
原动部件支承机构90,在水平面内可转动地支承原动部件42,并具有用于向原动部件42传递驱动机构50的驱动力而设置的筒体91、旋转轴92、轴承93等。将筒体91以贯穿水平部45的后方开口45a的状态固定,并将旋转轴92贯穿于筒体91内,且用轴承93可转动支承其旋转。
在旋转轴92的下端固定着原动部件42,在旋转轴92的上端固定着蜗轮传动机构52上的蜗轮52b。然后,通过蜗轮传动机构52由旋转马达5 1的驱动使旋转轴92绕轴转动,并使原动部件42与该旋转轴92一体转动。
旋转部件支承机构100,具有用于支承旋转部件44在水平面内转动而设置的筒体101、旋转轴102、轴承103等。将筒体101以贯穿水平部45的前方开口45a的状态固定,并将在下端固定了旋转部件44的旋转轴102贯穿于筒体101内,且由轴承103可转动地支承其绕轴转动。
原动部件42,如上所述,其一方的端部被固定在原动部件支承机构90的旋转轴92上,且另一方的端部可转动地与从动部件43连接。具体的是,原动部件42的另一方的端部侧,被形成向斜下方延伸的形状,并在其前端形成上下贯通的开口42a。在该开口42a中贯穿着从从动部件43的端部向上方凸出设置的略呈圆筒形的第1连接部件110,原动部件42通过第1连接部件110可转动地与从动部件43连接。
从动部件43是固定且支承钮扣保持座30并随着原动部件42的转动而移动的俯视略呈L字形状的部件。如上所述,在从动部件43的一方端部设有第1连接部件110,并且从动部件43可转动地与原动部件42连接。另外,在从动部件43另一端部,设有略呈圆筒形的第2连接部件111,并通过该第2连接部件111可转动地与旋转部件44连接。并且,将钮扣保持座30安装在自从动部件43的另一端部向侧方伸出的部分上。
旋转部件44,如上所述,其一端部被固定在旋转部件支承机构100的旋转轴102上,而另一端部可转动地与从动部件43连接。具体的是,旋转部件44的另一端部侧,形成向斜下方延伸的形状,并在其前端形成上下贯通的开口44a。在该开口44a中贯穿着自从动部件43的端部向上方凸出设置的略呈圆筒形的第2连接部件111,旋转部件44通过第2连接部件111可转动地与从动部件43连接。
此时,如图8所示,将连接原动部件42两端的直线,即,连接原动部件42与原动部件支承机构90的旋转轴92的固定点、和原动部件42与第1连接部件110的连接点的直线作为L1。并且,将连接原动部件44两端的直线,即,连接转动部件44与转动部件支承机构100的旋转轴102的固定点、和转动部件44与第2连接部件111的连接点的直线作为L2。并且,将连接从动部件43两端的直线,即,连接第1连接部件110固定点和第2连接部件111固定点的直线作为L3。并且,将连接原动部件42与原动部件支承机构90的旋转轴92的固定点、和转动部件44与转动部件支承机构100的旋转轴102的固定点的直线作为L4。并且,将固定部件41、原动部件42、从动部件43及旋转部件44连接构成平行4连杆机构40,使其在俯视时,直线L1与直线L2平行,且直线L3与直线L4平行。
另外,在原动部件42的长度方向的大约中央部分和转动部件44的长度方向的大约中央部分可转动地连接着辅助部件112。
然后,如图8所示,当驱动旋转马达51时,原动部件42以旋转轴92为中心在大致水平面内顺时针转半圈,即,开始向纵机身部3侧转动,并随该原动部件42的转动,从动部件43向后方移动。并且,随着从动部件43的移动,旋转部件44也以旋转轴102的固定部分为中心转动,根据平行4连杆机构40的性质,总是维持直线L3与直线L4在俯视时的平行状态而移动。因此,原封不动地保持钮扣保持座30在钮扣设置位置P1的朝向,即,在沿其长度方向为前后方向的状态下,保持钮扣设置部31总是位于前方的状态移动。
随后,原动部件42、从动部件43及旋转部件44排列于俯视时的同一直线L上,到达所谓死点。在该状态下,在一般的平行4连杆机构40上,从动部件43和旋转部件44的连接点,可能也位于相对于直线L左右的某一侧,但由于在本实施例所示的平行4连杆机构40上安装了辅助部件112,所以从动部件43和旋转部件44的连接点不会位于相对于直线L的右侧,并可以通过死点。
随后,钮扣保持座30移动到钮扣供给位置P2的扣夹组件20附近,并由扣夹组件20在左右相对的夹片21之间夹持钮扣B,以此完成钮扣供给动作。
如上所述,平行4连杆机构40被设置于沿略呈左右方向设置的钮扣设置位置P1和钮扣供给位置P2之间,且钮扣保持座30从钮扣设置位置P1转动大致180度到达钮扣供给位置P2。另外,由于直线L1与直线L2具有同样的长度,所以原动部件42前端的转动轨迹R1和转动部件44前端的转动轨迹R2是相同直径的圆弧。因此,前后两个钮扣设置部31依次经过钮扣供给位置P2,并向扣夹组件20供给钮扣B。
另外,在钮扣供给位置P2上,由于钮扣保持座30几乎不能向左右方向位移,而是向前后方向近似直线地移动,所以扣夹组件20在夹持前方的钮扣B时和夹持后方的钮扣B时,没必要使扣夹组件20本身根据前后的钮扣B位置而向左右方向移动。
由于设有上述结构的平行4连杆机构40,所以无论将该钮扣供给装置设在缝纫机的机台部2左右的哪一侧,只通过控制使钮扣设置位置P1和钮扣供给位置P2反转就可以同样地供给钮扣。
图9出示了控制钮扣供给装置10驱动的控制机构60的构成。并且,在控制机构60中,通过驱动电路连接着构成缝纫机1的各种装置,例如缝纫机马达和作为机针上下运动机构、摆针机构、送布机构、钮扣转动机构22等驱动源的马达和驱动缸等,但因该各种装置为众所周知故省略其说明。
控制机构60,具有CPU61、ROM62、RAM63,并用系统母线将各部可相互输入输出数据地连接。
CPU61,根据储存在ROM62中的控制程序和控制数据以及从启动踏板121、操作面板122、原点传感器123、钮扣检测用传感器70等输出的信号进行各种数据处理和驱动控制。RAM63,被用于作为CPU61的工作区域,并储存ROM62的储存内容或CPU61的计算处理结果。
驱动电路120,与旋转马达51连接,并根据CPU61的计算处理结果驱动控制旋转马达51。
另外,在控制机构60上连接着对应于各钮扣设置部31的指示灯80,并根据计算结果,用点亮的方式告知在哪一个钮扣设置部31设置钮扣B。
启动踏板121,是缝纫者操作缝纫机1时使用的装置,并由操作者踩踏启动踏板121的操作而向CPU61输出缝纫机1的驱动、停止等的各种缝制指令。
操作面板122,具有各种操作按钮及显示部,操作者从操作面板122输入缝制所必要的各种信息,例如,钮扣设置位置P1和钮扣供给位置P2的坐标、并根据需要指定将钮扣B设置于前后两个钮扣设置部31当中的钮扣设置部31、或者向两个钮扣设置部31设置钮扣B的顺序(钮扣设置顺序)等。在将输入的信息输出到CPU61的同时显示于显示部。
另外,在控制机构60上安装有对应于各钮扣设置部31的传感器70,如上所述,一旦在钮扣设置部31上设置了钮扣B,则传感器70就将检测信号传送给控制机构60,并由控制机构60识别在多个钮扣设置部31当中的哪一个钮扣设置部31上设置了钮扣B,进行各种计算处理。
若用图10的流程图说明具备如上结构的钮扣供给装置10的动作,则首先,在步骤S1中操作者接通缝纫机1的电源开关,然后,在步骤S2中接通准备键。
随后,在步骤S3中原点传感123进行用于检测钮扣供给装置10的原点位置的原点检测,并在步骤S4中将钮扣保持座30移动到钮扣设置位置P1。
然后,在步骤S5中操作者对操作面板122进行操作并输入循环操作,即,输入钮扣供给装置10的循环动作所需要的上述各种信息。
在步骤S6中,根据用循环输入操作所指定的钮扣设置顺序,使规定的指示灯80点亮,并告知操作者应当设置钮扣B的钮扣设置部31。
然后,在步骤S7中,操作者将钮扣B设置在点亮指示灯80的钮扣设置部31上。
在步骤S8中,根据从传感器70输出的信号判断在规定的钮扣设置部31上是否设置了钮扣B,并在为“是”时进入步骤S9。并且,当为“否”时进入步骤S11并在操作面板122的显示部显示错误。其后,在步骤S12中操作者一旦操作复位开关,则进入步骤S6,并再次点亮规定的指示灯80。
在步骤S9中,驱动旋转马达51,并以此将钮扣保持座30从钮扣设置位置P1经过纵机身部3侧移动到钮扣供给位置P2。
然后,在步骤S10中将规定的钮扣B夹持在扣夹组件20上。随后,返回到步骤S4,并将钮扣保持座30再次返回到钮扣设置位置P1,至此结束钮扣供给装置10的一系列动作。
然后,在扣夹组件20将钮扣B保持在水平的状态下进行缝制,并在将钮扣B保持在垂直的状态下进行绕根缝制。
当结束了这些缝制且向扣夹组件20供给下一个钮扣B时,即,第2次以后的钮扣供给动作不进行步骤S5中的循环输入,而从步骤S4进入步骤S6。
根据本实施例所示的钮扣供给装置10,使用平行4连杆机构40并将钮扣保持座30在钮扣设置位置P1和钮扣供给位置P2两方移动。因此,由于钮扣保持座30对维持钮扣设置位置P1的朝向,且总是保持钮扣设置部31位于前方的状态地移动,所以在钮扣设置位置P1设置在钮扣设置部31上的钮扣B的朝向,即使在钮扣供给位置P2也不变,并且操作者可以容易地掌握钉在布料上的状态的钮扣B的朝向。另外,即使将钮扣设置位置P1设定在机台部2的左侧,也如图11所示,不必改变钮扣保持座30、平行4连杆机构40及驱动机构50的构造,并可将其原封不动地安装在机头部4的左侧面上,这样可以控制钮扣供给装置10的制造成本。
另外,由于钮扣保持座30经过纵机身3侧而移动,所以钮扣保持座30不经过位于机台部2前方的操作者附近,可以提高钮扣供给装置10的安全性。
另外,由于具有连接原动部件42及旋转部件44的辅助部件112,所以从动部件43与旋转部件44的连接点不会位于俯视时的直线L的右侧,并可以通过死点。
另外,由于用旋转马达51作为驱动机构50的驱动源,所以能通过操作面板122任意地调节钮扣设置位置P1和钮扣供给位置P2,并可以提高钮扣供给装置的操作性及其精度。并且,如图12所示,在缝制过程中,能由控制机构60的控制将保持钮扣B状态的钮扣保持座30停止(待机)于钮扣设置位置P1和钮扣供给位置P2之间的位置,以此,可以缩短钮扣供给操作所须的时间(循环周期)。
另外,旋转马达51的驱动力通过蜗轮传动机构52被传递给平行4连杆机构40。因此,例如,在操作者往钮扣设置部31设置钮扣B时,即使对钮扣保持座30或平行4连杆机构40作用水平方向的力,与蜗轮传动机构52连接的原动部件支承机构90的旋转轴92也不绕轴转动。因此,可以防止钮扣保持座30向水平方向偏移,并提高钮扣设置操作的操作性。
并且,由于指示灯80指示应该向哪一个钮扣设置部31设置钮扣B,且传感器70能检测在规定的钮扣设置部31上设置了钮扣B,所以提高了钮扣供给操作的精度。
并且,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当然可以适当地变更其具体的形状、构造、驱动源的种类等。
例如,作为驱动机构50的驱动源,也可以使用可驱动控制的直线马达或螺线管等众所周知的驱动源。
另外,对钮扣保持座30的形状或功能也可以适当地变更,并可以在钮扣保持座30上只安装一个钮扣设置部31,或者,也可以安装3个以上。并且,如图13所示,可以用在上面具有板簧131、且前端具有凸起132的部件作为钮扣保持座130,例如,也可以在将凸起132插入带柄扣或弹子扣等的扣孔的状态下,用板簧131压住钮扣B的表面并以此保持钮扣。
(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之1所述的发明,由于钮扣保持座经过纵机身侧而移动,所以钮扣保持座不经过位于机台部前方的操作者附近,可以提高钮扣供给装置的安全性。
另外,由于用旋转马达作为驱动机构的驱动源,所以能任意地调节钮扣设置位置和钮扣供给位置,可提高钮扣供给操作的操作性及其精度。
根据本发明之2所述的发明,由于在缝纫机的机台部上没有固定驱动机构,所以机台部周围宽阔,且不妨碍缝制准备工作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根据本发明之3所述的发明,能获得与本发明之1同样的效果,并且由于构成平行4连杆机构的固定部件,具有用于将钮扣供给装置安装在钉扣缝纫机上的托架的功能和用于支承驱动机构的托架的功能,所以减少了钮扣供给装置的零件个数,并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根据本发明之4所述的发明,能获得与本发明之3同样的效果,并且由于具有连接在原动部件及旋转部件上的辅助部件,所以能使其经过平行4连杆机构的死点。
根据本发明之5所述的发明,能获得与本发明之1同样的效果,并且被设置于钮扣设置位置的钮扣的朝向、即使是在钮扣供给位置也不变化。因此,操作者可以在钮扣设置时预先掌握被钉在布料上的状态的钮扣的朝向。
根据本发明之6所述的发明,能获得与本发明之1同样的效果,并且可以使上述钮扣保持座待机于钮扣设置位置及钮扣供给位置之间。因此,在缝制操作过程中,由于钮扣保持座可在保持下一次供给的钮扣的状态下待机,所以可缩短钮扣供给操作所需的时间。
根据本发明之7所述的发明,能获得与本发明之1同样的效果,并且由于能调节上述钮扣设置位置及钮扣供给位置,所以可设置对应于钉扣缝纫机的种类或工作状况的位置,提高钮扣供给操作的操作性。
根据本发明之8所述的发明,能获得与本发明之1同样的效果,并且由于检测机构可检测出在钮扣保持座上设置了钮扣,所以提高了钮扣供给操作的操作性。
根据本发明之9所述的发明,能获得与本发明之1同样的效果,并且由于上述钮扣保持座具有多个保持钮扣的钮扣设置部,所以可在钮扣设置位置设置多个钮扣以此提高钮扣供给操作的操作性。
根据本发明之10所述的发明,能获得与本发明之9同样的效果,并且由于指示机构指示了应在哪一个钮扣设置部设置钮扣,所以提高了钮扣供给操作的操作性。
权利要求
1.一种钮扣供给装置,被设置于具有机台部、从机台部向上方立起的纵机身部和从纵机身部向与机台部略呈平行的前方伸出的机头部、并且配置有在所述机台部的上方把钮扣保持在缝制位置的扣夹组件的钉扣缝纫机上,将设置于所述机台部侧方的钮扣设置位置的钮扣、供给到可以向所述扣夹组件传递的钮扣供给位置,其特征在于,设有具有可装卸地保持所述钮扣的设置部的钮扣保持座、与所述钮扣保持座连接并为了在动作时使该钮扣保持座经过所述纵机身部侧在钮扣设置位置和钮扣供给位置之间移动而设置的平行4连杆机构、为使所述平行4连杆机构动作而与其连接的驱动机构、为使所述钮扣保持座移动于所述两位置之间而控制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的控制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钮扣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行4连杆机构与驱动机构,被设置在钉扣缝纫机的机头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钮扣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行4连杆机构,具有固定在所述钉扣缝纫机上并且支承所述驱动机构的固定部件、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并以该连接部分为中心在略呈水平面内转动的原动部件、可转动地与所述原动部件连接并支承所述钮扣保持座的从动部件、可转动地与所述固定部件及所述从动部件连接的旋转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钮扣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在略呈水平面内可转动地与所述原动部件及所述旋转部件连接的辅助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钮扣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配置有使被保持于所述钮扣保持座上的钮扣的朝向、在所述钮扣设置位置及所述钮扣供给位置不变的4连杆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钮扣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可以使所述钮扣保持座停止并待机于钮扣设置位置及钮扣供给位置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钮扣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可以改变所述钮扣保持座的停止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钮扣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检测在所述钮扣保持座上设置了钮扣的检测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钮扣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钮扣保持座具有多个保持钮扣的钮扣设置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钮扣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指示应该将钮扣设置于所述多个钮扣设置部当中的哪一个钮扣设置部的指示机构。
全文摘要
一种钮扣供给装置,钮扣供给装置(10),是将设置于缝纫机(1)的机台部(2)侧方的钮扣设置位置(P1)的钮扣(B),供给到机台部上方的钮扣供给位置(P2)的装置,具有将保持钮扣的钮扣保持座(30)经过纵机身部侧移动于钮扣设置位置和钮扣供给位置两方之间所设置的平行4连杆机构(40)、驱动平行4连杆机构的驱动机构(50)、控制驱动机构的驱动的控制机构(60)等。因此,由于使用马达作为驱动机构的驱动源,所以能任意地调节钮扣设置位置和钮扣供给位置,可以提高钮扣供给操作的操作性及精度。这种钮扣供给装置能提高钮扣供给操作的操作性并且廉价。
文档编号D05B3/22GK1432682SQ0310145
公开日2003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9日 优先权日2002年1月10日
发明者小野安志, 吉田文彦, 坂本真一, 小田洋 申请人:重机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