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1716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洗衣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以向供洗涤物放入的内桶内送入暖风的洗衣机。
如图4中所示,供洗涤物放入的内桶2设在外桶1的内部,外桶1通过多个减振件4有弹性地悬挂在机壳3内,这样的结构可以吸收脱水时的振动。内桶2以脱水轴5为中心设置成可以自由旋转,对洗涤物进行搅拌的旋转翼6以洗衣桶轴7为中心上以可以自由旋转的方式设置在内桶2的底部。内桶2的内周壁上设有大量小孔(图中未示出)。
外桶1的上方开口一侧上设有外桶盖8,外桶盖8上设有开口部分,内盖9被设置成可以开闭自如地覆盖住外桶盖8上的开口部分。外桶1的底部设有电机10,电机10通过离合器11与内桶2或者旋转翼6相连结。离合器11将电机的10旋转动力在洗衣时传递到洗衣轴7上,在脱水时切换成传达到脱水轴5上。
机壳1的上部设有机壳盖12,该机壳盖12上也设有开口部分,并且设有以开闭自如的方式可将该开口部分覆盖住的外盖13,同时还设有向内桶2内供水的进水阀14。进水阀14通过可伸缩进水软管15向外桶1内供水。外桶1的底部上设有将水排向外桶1外的排水阀16。
下面说明上述结构的工作情况。在洗涤行程中,打开外盖13和内盖9,向内桶2内投入衣物,操作开始。进水阀14打开,通过可伸缩进水软管15进行进水,到达规定的水位后停止进水,电机10开始工作。电机10的动力通过传动机构中的离合器11经洗衣轴7被传递到旋转翼6上,使旋转翼6旋转,通过衣物之间或者衣物与内桶2、旋转翼6的接触中产生的机械力和水流将衣物洗净。
洗涤结束后,进行脱水操作。排水阀16打开,将内桶2内的水排出后,离合器11切换到脱水一侧,电机10的动力被传递到脱水轴5上,使内桶2旋转,通过离心力将水分从衣物中分离。
但是,在这样的现有机构中,内桶2及外桶1不能被干燥,洗涤时的水会残留在内桶2及外桶1中,产生霉斑及有菌类生长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中供洗涤物放入的内桶设置在外桶内部,暖风送风装置向内桶内送入暖风,还可以实行桶干燥过程。在桶干燥过程中,在暖风送风装置向内桶内供给暖风的同时,通过使内桶旋转将暖风送入内桶和外桶之间。
这样一来,就能够消除洗涤后的残水,不但使内桶干燥,连外桶也能干燥,从而可以抑制霉斑及菌类的繁殖。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中所述的洗衣机包括供洗涤物放入的内桶;将所述内桶包围在内部的外桶;和向所述内桶内送入暖风的暖风送风装置。所述洗衣机具有能够实行桶干燥过程的结构,在所述桶干燥过程中,通过由所述暖风送风装置向内桶内供给暖风,同时使所述内桶旋转,将暖风送入所述内桶和所述外桶之间。这样就能够消除洗涤后的残水,不但使内桶干燥,连外桶也能干燥,从而可以抑制霉斑及菌类的繁殖。
技术方案2中所述的发明是在上述技术方案1中所述的发明中,所述内桶上设有脱水孔,所述脱水孔构成了将所述内桶内的暖风导入所述内桶和外桶之间的连通部分。这样,暖风可以通过设在内桶上的脱水孔送入内桶和外桶之间,不但能使内桶干燥,连外桶也能干燥,从而可以抑制霉斑及菌类的繁殖。
技术方案3中所述的发明是在上述技术方案1中所述的发明中,所述内桶上设有开口部分,所述开口部分构成了将所述内桶内的暖风导入所述内桶和外桶之间的连通部分。这样,暖风可以通过设在内桶上的开口部分送入内桶和外桶之间,不但能使内桶干燥,连外桶也能干燥,从而可以抑制霉斑及菌类的繁殖。
技术方案4中所述的发明是在上述技术方案3中所述的发明中,所述开口部分设在内桶的下部。暖风可以通过设在内桶的下方的开口部分送入内桶和外桶之间,能以很高的效率将内桶和外桶加以干燥。
技术方案5中所述的发明是在上述技术方案1中所述的发明中,内桶的外桶面上设有将内桶和外桶之间的暖风送向下方的送风板。在送风板的作用下,暖风可以送入内桶和外桶之间的下部空间中,从而能以很高的效率将内桶和外桶加以干燥。
技术方案6中所述的发明是在上述技术方案1中所述的发明中,外桶的内桶面上设有用于将内桶和外桶之间的暖风送向下方的导风板。在导风板的作用下,暖风可以送入内桶和外桶之间的下部空间中,从而能以很高的效率将内桶和外桶加以干燥。
技术方案7中所述的发明是在上述技术方案1中所述的发明中,内桶的外桶底部分上设有将内桶和外桶之间的暖风进行扩散的扩散板。在扩散板的作用下,暖风可以送到内桶和外桶之间的全部空间中,从而能以很高的效率将内桶和外桶加以干燥。
图2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洗衣机纵截面图。
图3为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洗衣机部分切除后纵截面图。
图4为现有的洗衣机的纵截面图。
附图中,1为外桶,17为内桶,26为暖风送风装置。
(实施例1)如

图1所示,内桶17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设在外桶1的内部,其内周壁上设有大量脱水孔18。外桶1的上方开口一侧设有外桶盖19,该外桶盖19上设有开口部分,内盖20被设置成可以开闭自如地覆盖外桶盖19上的开口部分。机壳盖21设在机壳3的上部,该机壳盖21后方的机体内部设有干燥鼓风机22。干燥鼓风机22的一端经吸气滤网23与机体外相通,另一端与设有加热器24的暖风供给通道25相连接,构成暖风送风装置26。暖风供给通道25与可伸缩送风软管27相连,从设在外桶盖19上的暖风供给口28向内桶2内供给暖风。
外桶盖19上还设有将从暖风供给口28送到内桶2内的暖风向外排出的排气口29,其附近固定有支承件30,覆盖住排气口29的排气滤网31以装拆自如的方式安装在支承件30上。
脱水孔18构成了将暖风送风装置26送入内桶17中的暖风引导到内桶17和外桶1之间的连通部分。并且,内桶17的下方设有开口部分32,这样的开口部分32也构成了将内桶17中的暖风引导到内桶17和外桶1之间的连通部分。另外,内桶17的底面上还设置有扩散板33。
控制装置34控制电机10、进水阀14、排水阀16等的操作,依次控制洗涤、漂洗、脱水等一连串过程,同时还控制暖风送风装置26向内桶17内送入暖风使衣物干燥的干衣操作。并且,还可以进行在由暖风送风装置26向内桶17内送入暖风的同时通过使内桶17旋转将暖风送到内桶17和外桶1之间的桶干燥操作。
下面说明上述结构的工作情况。在洗衣操作时,向内桶17中投入衣物,操作开始。进水阀14打开,通过可伸缩进水软管15进行供水,到达规定的水位后,停止进水,电机10开始转动。电机10的动力通过传动机构中的离合器11传递到旋转翼6上,使之旋转,通过衣物之间或衣物与内桶17及旋转翼6的接触产生的机械力和水流将衣物洗净。
洗涤结束后,进行脱水操作。排水阀16打开,将内桶2内的水排出后,离合器11切换到脱水一侧,内桶17开始旋转,通过离心力将水分从衣物中分离。
脱水结束后,开始干衣操作。排水阀16关闭,同时离合器11切换到洗涤一侧,电机10的驱动力传递到旋转翼6上,使旋转翼6正转/反转,拨动衣物,进行搅拌。另外,干燥鼓风机22和加热器24中通电,使通过吸气滤网23吸入的外气变成暖风,暖风从暖风供给 28吹入内桶17内。暖风使搅拌中的衣物变暖,使水分从衣物中蒸发,向内桶17的上方上升,从排气口29排出,使衣物干燥。
接下来,执行专门用于让桶干燥的操作。排水阀16打开,同时驱动电机10转动,其动力传递到旋转翼6及内桶17上,使旋转翼6及内桶17旋转。另外,干燥鼓风机22和加热器24中通电,将通过吸气滤网23吸入的外气变成暖风,暖风如图中箭头所示的那样从暖风供给口28吹入内桶17中。
送入内桶17中的暖风穿过设在内桶17的侧面上的脱水孔18及开口部分32,如箭头中所示的那样吹入内桶17和外桶1之间。送入内桶17和外桶1之间的暖风先充满内桶17和外桶1之间的空隙,然后逐渐充满内桶17和外桶1之间的底面。
因此,暖风将充满/扩散到内桶17和外桶1之间的全部空间,使内桶17及外桶1进行干燥。
这里,由于开口部分32设在内桶17的下方,供给内桶17内的暖风被从下方送入内桶17和外桶1之间。由于送入的暖风在内桶17和外桶1之间会向上升起,内桶17和外桶1之间的全部空间中会充满暖风,将内桶17及外桶1以很高的效率进行干燥。
另外,由于内桶17的底面上设有扩散板33,供入内桶17中的暖风被送入内桶17和外桶1之间、充满内桶17和外桶1之间、再逐渐绕过内桶17的桶底周边、进入内桶17的底面周边的暖风在扩散板33的作用下将产生紊流,从而可以以很高的效率将内桶17的外桶底部分及外桶1的桶底部分进行干燥。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例中是既在内桶17的内周壁上设置了大量脱水孔18同时又在内桶17的下部设置了开口部分32,但是只设脱水孔18和开口部分32中的任一种也是可以的。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例中的控制过程是既依次控制洗涤、漂洗、脱水等一连串操作,同时还控制干衣操作,但是不进行干衣行程也是可以的。
(实施例2)如图2中所示,内桶17a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设置在外桶1的内部,其内桶壁上设有很多脱水孔18。内桶17a的外桶壁上设有用于将送入内桶17a和外桶1之间的暖风送向下方的送风板35。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例1中相同,我们对其标上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对它们的说明。
下面说明上述结构的工作情况。另外,由于从洗涤行程到干燥行程的操作情况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故省略对这些操作的说明。
接下来,进行用于使桶干燥的专门操作。供入内桶17a的暖风被送入内桶17a和外桶1之间,充满内桶17a和外桶1之间的空间。由于内桶17b在旋转,暖风在送风板35的作用下如箭头中所示的那样被送向内桶17a和外桶1之间的下方,绕过内桶17a的桶底周边,从而可以将内桶17a的外桶底部分及外桶1的桶底部分干燥。这样一来,可以以很高的效率将内桶17a和外桶1加以干燥。
(实施例3)如图3所示,内桶17b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设置在外桶1b的内部。在外桶1b的内表面上设有用于将送入内桶17b和外桶1b之间的暖风送向下方的导风板36。其他构成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中相同,我们对其标上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对其的说明。
下面说明上述结构的工作情况。另外,由于从洗涤行程至干衣操作的操作情况与上述实施例1中相同,故省略对这些过程的描述。
接下来,执行用于使桶干燥的专门操作。供入内桶17b内部的暖风被送入内桶17b和外桶1b之间,充满内桶17b和外桶1b之间的空间。由于内桶17b在旋转,暖风在导风板36的作用下如箭头所示的那样被送入内桶17b和外桶1b之间的下方,绕过内桶17b的桶底周边,从而可以将内桶17b的外桶底部分及外桶1b的桶底部分加以干燥。这样一来,就可以以很高的效率将内桶17b和外桶1b进行干燥。
纵上所述,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中所述的发明的洗衣机包括供洗涤物放入的内桶;将所述内桶包围在内部的外桶;和向所述内桶内送入暖风的暖风送风装置。所述洗衣机具有能够实行桶干燥过程的结构,在所述桶干燥操作中,通过由所述暖风送风装置向内桶内供给暖风,同时使所述内桶旋转,将暖风送入所述内桶和所述外桶之间。这样就能够消除洗涤后的残水,不但使内桶干燥,连外桶也能干燥,从而可以抑制洗涤后的残水产生的霉斑及菌类的繁殖。
另外,采用技术方案2中所述的发明的话,所述内桶上设有脱水孔,所述脱水孔构成了将所述内桶内的暖风导入所述内桶和外桶之间的连通部分。这样,暖风可以通过设在内桶上的脱水孔送入内桶和外桶之间,不但能使内桶干燥,连外桶也能干燥,从而可以抑制洗涤时的残水产生的霉斑及菌类的繁殖。
另外,采用技术方案3中所述的发明的话,所述内桶上设有开口部分,所述开口部分构成了将所述内桶内的暖风导入所述内桶和外桶之间的连通部分。这样,暖风可以通过设在内桶上的开口部分送入内桶和外桶之间,不但能使内桶干燥,连外桶也能干燥,从而可以抑制洗涤时的残水产生的霉斑及菌类的繁殖。
另外,采用技术方案4中所述的发明的话,所述开口部分设在内桶的下部。暖风可以通过设在内桶下部的开口部分送入内桶和外桶之间,由于暖风会上升,在内桶和外桶之间的全部空间中自然地扩散,能以很高的效率将内桶和外桶加以干燥。
另外,采用技术方案5中所述的发明的话,内桶的外表面上设有将内桶和外桶之间的暖风送向下方的送风板。在送风板的作用下,暖风可以送入内桶和外桶之间的下部空间中,从而能以很高的效率将内桶和外桶加以干燥。
另外,采用技术方案6中所述的发明的话,外桶的内面上设有用于将内桶和外桶之间的暖风送向下方的导风板。在导风板的作用下,暖风可以送入内桶和外桶之间的下部空间中,从而能以很高的效率将内桶和外桶加以干燥。
另外,采用技术方案7中所述的发明的话,内桶的外桶底部分上设有将内桶和外桶之间的暖风进行扩散的扩散板。在扩散板的作用下,被送入内桶和外桶之间后并充满内桶和外桶之间的下方部上的暖风能发生扩散,从而能以很高的效率使内桶和外桶干燥。
权利要求
1.一种洗衣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洗涤物放入的内桶;将所述内桶包围在内部的外桶;和向所述内桶内送入暖风的暖风送风装置,所述洗衣机具有能够实行桶干燥操作的结构,在所述桶干燥操作中,通过由所述暖风送风装置向内桶内供给暖风,同时使所述内桶旋转,将暖风送入所述内桶和所述外桶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桶上设有脱水孔,所述脱水孔构成了将所述内桶内的暖风导入所述内桶和外桶之间的连通部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桶上设有开口部分,所述开口部分构成了将所述内桶内的暖风导入所述内桶和外桶之间的连通部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内桶的下部设有开口部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内桶的外表面上设有将内桶和外桶之间的暖风送向下方的送风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外桶的内表面上设有将内桶和外桶之间的暖风送向下方的导风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内桶的外桶底部分上设有用于使内桶和外桶之间的暖风扩散的扩散板。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向供洗涤物放入的内桶内送入暖风的洗衣机,能够消除洗涤后的残水,不仅使内桶干燥,连外桶也能干燥,抑制霉斑及菌类的繁殖。本发明的洗衣机中,供洗涤物放入的内桶(17)设置在外桶(1)的内部,暖风送风装置(26)向内桶(17)内送入暖风。本发明的洗衣机具有能够实行桶干燥过程的结构。在桶干燥过程中,在暖风送风装置(26)向内桶(17)内供给暖风的同时,通过使内桶(17)旋转将暖风送入内桶(17)和外桶(1)之间。
文档编号D06F39/00GK1467324SQ0313854
公开日2004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3日 优先权日2002年6月7日
发明者中井厚仁, 鑓健太郎, 西田一夫, 藤井裕幸, 夫, 幸, 郎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