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混纺纱的导纱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9688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复合混纺纱的导纱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工业生产中的纺纱工程,特别是不同纤维异色复合混纺纱线的导纱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混纺纱线中粗纱通过导纱器集束后进行混和牵伸,混纺的不同纤维能均匀地混和在单股纱线中,不论各种纤维的染色性能各有差异,但单股纱线整理后整体色泽均匀,无色花;对要求通过单股纱线色泽变化,以追求仿真、朴实、自然竹节风格的流行时尚织物无法实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克服单股纱线中混纺的不同纤维均匀地混和状态而提供的一种复合混纺纱的导纱器,将混纺单股纱线中多种不同纤维相对集中构成复合结构,运用不同纤维不同染色性能使织造的布面,具有无规律、深浅不一的隐性竹节色泽,而布面平整如常。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混纺纱的导纱器,其构成为喇叭座;所述喇叭座内的空间形成喇叭口;所述喇叭口内设置有平行隔板,所述平行隔板上端面低于所述喇叭口中心高度,使所述喇叭口上部形成导入腔,所述平行隔板将喇叭口下部分隔成左复合腔、右复合腔;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在所述喇叭口后。
所述导纱器中的所述喇叭座与平行隔板的材料科为工程塑料。
所述导纱器中的所述固定板插入所述喇叭座内,并开有螺栓孔。
所述导纱器中的所述固定板材料为镀锌板。
应用本实用新型导纱器制作的混纺纱线织造的布面,具有无规律、深浅不一的隐性竹节色泽,而布面平整如常。


图1复合混纺纱的导纱器结构中心线剖视示意图图2复合混纺纱的导纱器结构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与图2所示,一种复合混纺纱的导纱器,其构成为喇叭座1;所述喇叭座内的空间形成喇叭口2;所述喇叭口内设置有平行隔板3,所述平行隔板上端面低于所述喇叭口中心高度,使所述喇叭口上部形成导入腔6,所述平行隔板将喇叭口下部分隔成左复合腔7、右复合腔8;固定板4,所述固定板固定在所述喇叭口后。
所述的导纱器的所述喇叭座1与平行隔板3的材料为工程塑料。
所述的导纱器的所述固定板4插入所述喇叭座内,并开有螺栓孔5。
所述的导纱器的所述固定板4材料为镀锌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合混纺纱的导纱器固定在细纱机机架上成为第一导纱器,二种不同复合粗纱是多种不同纤维按各自不同比例经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合混纺纱的导纱器集束后,能在牵伸区各自平行牵伸,通过聚导器形成单股须条,由前罗拉输出加捻成纱,因此在单股纱线横截面形成多种各自相对集中不同纤维异芯复合结构。由于不同纤维染色性能的差异,形成纱线具有竹节色泽,但纱线本身条干均匀,无纱节。
例如纺制纱线支数为18.5tex纺制步骤如下1.粗纺(1)粗纱A成分高温阳离子1.67dtex×38mm100%制备常规清花、梳棉、头道、二道并条纺制粗纱A(2)粗纱B成分大有光涤纶1.33dtex×38mm30%粘胶纤维1.67dtex×38mm70%
制备①常规清花、梳棉、头道并条纺制100%单组分大有光涤纶半熟纱条a;②常规清花、梳棉、头道并条纺制100%单组分粘胶纤维半熟纱条b;③二道并条半熟纱条排列顺序a、a、a、b、b、b、b、b,并条纺制双组分复合粗纱B2.平行集束粗纱A、粗纱B进入本实用新型导纱器喇叭座1中喇叭口2的导入腔6,分别通过被平行隔板3分隔的左复合腔7、右复合腔8后集束喂入后牵伸区平行牵伸形成平行纱条;3.合并集束平行纱条通过合并导纱器喇叭口喂入前牵伸区形成合并纱条;4.成纱合并纱条通过聚导器形成单股须条,由前罗拉输出加捻成纱。
由于粗纱A、粗纱B是三种不同纤维按各自不同比例50∶15∶35在牵伸区各自平行牵伸,通过聚导器形成单股须条,由前罗拉输出加捻成纱,因此在单股纱线横截面形成三种各自相对集中不同纤维异芯复合结构。
权利要求1.一种复合混纺纱的导纱器,其构成为喇叭座(1);所述喇叭座内的空间形成喇叭口(2);所述喇叭口内设置有平行隔板(3),所述平行隔板上端面低于所述喇叭口中心高度,使所述喇叭口上部形成导入腔(6),所述平行隔板将喇叭口下部分隔成左复合腔(7)、右复合腔(8);固定板(4),所述固定板固定在所述喇叭口后。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混纺纱的导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喇叭座(1)与平行隔板(3)的材料为工程塑料。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混纺纱的导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4)插入所述喇叭座内,并开有螺栓孔(5)。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混纺纱的导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4)材料为镀锌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工业生产中的纺纱工程,特别是不同纤维异色复合混纺纱线的导纱装置。该导纱装置构成为喇叭座;所述喇叭座内的空间形成喇叭口;所述喇叭口内设置有平行隔板,所述平行隔板上端面低于所述喇叭口中心高度,使所述喇叭口上部形成导入腔,所述平行隔板将喇叭口下部分隔成左复合腔、右复合腔;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在所述喇叭口后。应用本实用新型导纱器制作的混纺纱线织造的布面,具有无规律、深浅不一的隐性竹节色泽,而布面平整如常。
文档编号D01H1/00GK2663454SQ0327031
公开日2004年12月15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24日
发明者李恩生, 夏龙全 申请人:上海日舒棉纺织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