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机的提花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9325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针织机的提花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织提花机构,尤其是涉及一种对袜机提花机构的结构改良。
背景技术
传统的袜机的提花机构主要部件针筒从上至下依次设有主针,七字针,提花针,提花针通过下拉三角装置,使提花针离开针筒针槽底部,通过选针器选针,使提花针向上运动(或者用提花刀片兼作提花三角作用于提花针针齿上使其向上运动),从而带动七字针和主针作直顶式向上运动,然后七字针向下运动,使七字针直顶提花针向下运动,最后通过平针三角,拦针板使提花针回复到原工作状态,主针则通过各种闸刀等装置的进出使主针做上下运动,例如袜机提花走针装置(97220130.0),在底盘上开有3~6条槽,槽内各装下拉头组件,其后端装有套在偏心轴上的滑轮,底盘外侧面套上装有3~6条下拉镶条能转动的下拉圈,底盘的座圈内侧装有n-1个后n-1路提花三角和一路平针三角,每个提花三角一端分别装有拦针刀。当下拉圈转动,下拉镶条的斜面插入各自的滑轮中,拉出下拉组件,使受电脑控制的提花针进行提花或不提花。但是上述提花机构结构复杂,而且部件拥挤,容易造成卡死,引起大面积断针等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提花机构所存在的结构较复杂,故障率较高等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使得整个提花机构结构简单,提花针可以不作上下运动,只需要提花针在选针刀片的选择下左右摆动,即可完成提花的针织机的提花机构。
本实用新型同时还去掉了下拉和提花三角以及提花刀片,精简了提花机构,使得整个提花机构结构简单,解决现有提花机构所存在的零部件拥挤,易磨损,造成夹死,引起大面积断针等现象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针织机的提花机构,包括设有针槽的针筒,设置于其外的镶板,以及设于其间的提花针,在提花针上设有主针,其特征是在主针与提花针之间设置有接力针,接力针的尾端叠置在提花针的接触端的外侧;并在提花针的一侧处设置有提花针底脚和提花针脚,其外侧设有上平针器和下平针器,上平针器的下缘与下平针器的上缘间距大于或等于提花针底脚和提花针脚外缘的距离;针杆一侧设置有接力针脚,且接力针脚的上下两侧设置有呈燕尾状的走针面;提花针的背面上设置有支点,且该支点位于提花脚背面的附近;提花针的支点与提花脚设置于提花针杆的附近;上平针器呈圈状,其下缘为环状平面;下平针器呈圈状,其上缘也为环状平面;针筒设置提花针段处针槽的外径小于针筒上部针槽的外径;且设于其外的各镶板和平针器的内缘处于同一圆柱面上;接力针脚置于上下镶板间的走针轨道内,其上端与主针的下端相钩接,其下端与提花针杆的接触端相叠合;且接触端的宽度与接力针尾端的宽度之和等于或小于所述提花针杆的最大宽度。
作为优选,在所述主针与提花针之间设置有接力针,所述接力针的尾端叠置在提花针的接触端的外侧;并在所述提花针的一侧处设置有提花针底脚和提花针脚,其外侧设有上平针器和下平针器,所述上平针器的下缘与所述下平针器的上缘间距大于或等于提花针底脚和提花针脚外缘的距离。上平针器呈圈状,其下缘为环状平面;下平针器呈圈状,其上缘也为环状平面。
作为优选,所述针杆一侧设置有接力针脚,且所述的接力针脚的上下两侧设置有呈燕尾状的走针面;所述提花针的背面上设置有支点,且该支点位于所述提花脚背面的附近。提花针的支点与所述提花脚设置于所述提花针杆的附近。
作为优选,所述针筒设置提花针段处针槽的外径小于针筒上部针槽的外径;且设于其外的各镶板和平针器的内缘处于同一圆柱面上。
作为优选,所述接力针脚置于上下镶板间的走针轨道内,其上端与主针的下端相钩接,其下端与提花针杆的接触端相叠合;且所述接触端的宽度与接力针尾端的宽度之和等于或小于所述提花针杆的最大宽度。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提花针,使其使其背面有个支点为突出与上针背面和下针背面的交合点,并在提花针正面有若干提花齿,在上针面处有个与接力针接触处;同时把七字针改动成接力针,其上端有个和主针连接的连接钩,在针杆一侧设置有接力针脚,接力针脚的上下两侧设置有呈燕尾状的走针面;在提花针处设置有上平针面和下平针面,接力针处设置成走针内轨道,这样可以使得整个提花机构结构简单,提花针可以不作上下运动完成提花,去掉了下拉三角和提花三角以及整个提花刀片,使机器运转更加稳定。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附图1的A-A视图;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组针之间的结构及连接关系示意图;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接力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的一种针织机的提花机构,由设有针槽的针筒26,设置于其外的镶板27,以及设于其间的提花针22,主针21和接力针23等组成,在提花针22上设有主针21,在主针21与提花针22之间设置有接力针23,接力针23的尾端叠置在提花针22的接触端28的外侧;所述的提花针系由提花针杆5和提花针脚2组成,提花针的背面上设置有支点1,且该支点位于提花脚的附近。支点1为上针背面与下针背面的交合点,支点1与下针背面之间设置有内切的斜面,其内切的距离为2.0mm;并在若干选针齿的另一外侧处,设置有一个提花针底脚7,提花针的一端设置有比上针杆体较细的接触端9,接触端9的内侧面为一平面,长度为30mm。并在提花针22的外侧设有上平针器24和下平针器25,上平针器24的下缘与下平针器25的上缘间距大于或等于提花针底脚7和提花针脚2外缘的距离,其另一侧为支点1(参见附图3)。
设于所述提花针1上方的接力针,由针杆11和设于其一端的连接钩12构成,针杆11的近连接钩端较宽,另一端较为狭窄,针杆11的锥角β为5.0°,针杆11一侧设置有接力针脚13,接力针脚13高度H为4mm,接力针脚13设置在接力针杆11的中部附近,接力针脚13两侧面与针杆11间的夹角α为50°,且接力针脚13的上下两侧设置有呈燕尾状的走针面14(参见附图4)。
工作时,当选针器的刀片不径向顶压提花针22的针齿6时,则该提花针不作左右摆动,相应的主针21不作提花运动;若选针器的某一刀片顶压提花针针齿6时,则该提花针22会作左右摆动,即提花针22以上针背面与下针背面的交合点为支点1做径向的内外摆动,提花针22的接触端28拨动接力针23,使接力针脚13进入走针轨道,走针轨道通过走针面14使接力针垂直作上下运动,随着接力针23作上下运动,通过连接钩12带动主针21,即推动同一槽内主针21作纵向运动,完成该主针21相应的提花作业。
权利要求1.一种针织机的提花机构,包括设有针槽的针筒(26),设置于其外的镶板(27),以及设于其间的提花针(22),在所述提花针(22)上设有主针(21),其特征是在所述主针(21)与提花针(22)之间设置有接力针(23),所述接力针(23)的尾端叠置在提花针(22)的接触端(28)的外侧;并在所述提花针(22)的一侧处设置有提花针底脚(7)和提花针脚(2),其外侧设有上平针器(24)和下平针器(25),所述上平针器(24)的下缘与所述下平针器(25)的上缘间距大于或等于提花针底脚(7)和提花针脚(2)外缘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机的提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力针(23)包括有针杆(11),其一侧设置有接力针脚(13),且所述的接力针脚(13)的上下两侧设置有呈燕尾状的走针面(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机的提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提花针(22)的背面上设置有支点(1),且该支点位于所述提花脚(2)背面的附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织机的提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提花针(22)的支点(1)与所述提花脚(2)设置于所述提花针杆(5)的附近。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针织机的提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平针器(24)呈圈状,其下缘为环状平面;所述下平针器(25)呈圈状,其上缘也为环状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针织机的提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筒(26)设置提花针段处针槽的外径小于针筒上部针槽的外径;且设于其外的各镶板(27)和平针器的内缘处于同一圆柱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针织机的提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筒(26)设置提花针段处针槽的外径小于针筒上部针槽的外径;且设于其外的各镶板(27)及平针器的内缘处于同一圆柱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针织机的提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力针脚(13)置于上下镶板间的走针轨道内,其上端与主针的下端相钩接,其下端与提花针杆(5)的接触端(28)相叠合;且所述接触端(28)的宽度与接力针(23)尾端的宽度之和等于或小于所述提花针杆(5)的最大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针织机的提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力针脚(13)置于上下镶板间的走针轨道内,其上端与主针的下端相钩接,其下端与提花针杆(5)的接触端(28)相叠合;且所述接触端(28)的宽度与接力针(23)尾端的宽度之和等于或小于所述提花针杆(5)的最大宽度。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针织机的提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力针脚(13)置于上下镶板间的走针轨道内,其上端与主针的下端相钩接,其下端与提花针杆(5)的接触端(28)相叠合;且所述接触端(28)的宽度与接力针(23)尾端的宽度之和等于或小于所述提花针杆(5)的最大宽度。
专利摘要一种针织机的提花机构,包括设有针槽的针筒26,设置于其外的镶板27,其间有提花针22,在提花针22上设有主针21,在主针21与提花针22之间设置有接力针23,接力针23的尾端叠置在提花针22的接触端28的外侧;并在提花针22的一侧处设置有提花针底脚7和提花针脚2,其外侧设有上平针器24和下平针器25。提花针22以上针背面3与下针背面4的交合点为支点1做径向的内外摆动,通过拨动接力针23,带动主针21提花。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提花针可以不作上下运动完成提花,去掉了下拉三角和提花三角以及整个提花刀片,使机器运转更加稳定。
文档编号D04B15/68GK2732783SQ20042002256
公开日2005年10月12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3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3日
发明者戚国楚, 陈仲纪 申请人:诸暨市草塔双行针织机械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