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机的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3366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针织机的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针织机的改进结构,特别是具有不同钩纱方式的编织作用,以产生多元变化操控功能的针织机的改进结构。
背景技术
通常,一般在业界所使用的针织机中,其有关经纱针板的动力传动形态,其不外是以“花板”或是“偏心”两种之一的方式,而无论是以哪种方式,则整部机器所生产的产品便永远只有固定的式样,并没有什么纹饰变化性,因此对永远都只能保持现状的话,便只有被淘汰一途了,对业者而言,当生产机具花了庞大的经费却仅能使用短短数年即需要被取代换新,实在太耗费成本,并不符经济效益。
有鉴于此,申请人遂针对以上问题寻求改善,研创出本实用新型,进而提出专利的申请。其中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织机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针织机的经纱针板两侧分别具有一左、右主板,经纱针板上方的第二经纱针板左端穿有幅度调整座,第二经纱针板的两端分别贯穿纱轴固定座、再贯穿左、右主板外侧,还贯穿两边纬纱板固定座,其左边连接有一连杆,该连杆与花板导座枢接;第二经纱针板左端贯穿幅度调整座,幅度调整座则与连杆轴承座枢接,并再与一惰片相枢接;惰片与摆幅短臂相枢接;经纱针板右端与经纱轴固定座、幅度调整座串接,并与一经纱针板摇臂、经纱偏心铝座连接;幅度调整座与摆幅杆、惰片及摆幅长杆枢接。从而,产生或上或下的垂直作动。
如此,通过左右两边的花板、偏心形态选择搭配的带动下,以形成不同钩纱方式的编织作用,进而达到提升整部机器设备的操控多元变化功能。


图1a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1b图1a中局部的另一角度立体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呈不同位置的组装后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钩纱编织形态的示意图(一)。
图4本实用新型钩纱编织形态的示意图(二)。
图5本实用新型钩纱编织形态的示意图(三)。
图6本实用新型以单一花板组装方式的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以双偏心组装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敬请配合参阅图1a和图1b的详细说明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针织机的改进结构,主要是在针织机中的经纱针板1两侧分别有一左主板2、右主板3,并在经纱针板1上方的第二经纱针板1’左端穿有幅度调整座22后,再于两端分别贯穿经纱轴固定座21、31后,再穿经左主板2、右主板3的外侧经过两边纬纱板固定座23、33后,并在左边则由一连杆41与花板导座42枢接,花板导座42则通过花板调整轮4中的花板轮43、花板44的转动而产生或左、或右的水平作动;而第二经纱针板1’左端在贯穿幅度调整座22后,幅度调整座22与连杆轴承座24枢接后,再与一惰片25相枢设,而惰片25再与摆幅短臂26相枢接;而经纱针板1右端则与经纱轴固定座37、幅度调整座32串接后,并与经纱针板摇臂51、经纱偏心铝座5呈连接,而幅度调整座32再与摆幅杆34、惰片35及摆幅长杆36枢接,以产生或上、或下的垂直作动。其中,第二经纱针板1’的位置亦可予以做向下调整设置(如图2)。如此一来,当针织机的动力分别传导给花板调整轮4、经纱偏心铝座5时,遂使经纱针板1、第二经纱针板1’分别产生上下及水平作动,则连带地亦使经纱针1B呈上下方向与呈左右方向移动,以形成特殊的钩纱编织方式(如图3);若再调整花板44设定后,则又可以产生另一钩纱编织形态变化(如图4)。而以图4,还可产生另一钩纱编织形态变化(如图5)。
再者,本实用新型亦可取下第二经纱针板1’不用,而使经纱针板1与花板导座42呈枢接方式,而原来在经纱针板1右端装设的与经纱针板摇臂51、经纱偏心铝座5连接的偏心形态亦不用(如图6),以单一花板形态带动下,则使钩针1A与经纱针1B得以产生如图3或图5所示的钩纱编织方式。
再者,本实用新型亦可在原先第二经纱针板1’所连结花板导座42枢接方式基础上,改成在第二经纱针板1’右端同样装设一经纱针板摇臂51、经纱偏心铝座5(如图7),亦即经纱针板1与第二经纱针板1’皆以偏心形态带动下,则使钩针1A与经纱针1B得以产生与前述图4所示的钩纱编织方式。
如此一来,只要将本实用新型中有关花板、偏心形态予以搭配或是一并结合使用,即可产生多元变化性,可见本实用新型确实具有进步显见的功效,符合新型专利的成立条件;恳请授准合法的专利权成立。
权利要求1.一种针织机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针织机的经纱针板两侧分别具有一左、右主板,经纱针板上方的第二经纱针板左端穿有幅度调整座,第二经纱针板的两端分别贯穿纱轴固定座、再贯穿左、右主板外侧,还贯穿两边纬纱板固定座,其左边连接有一连杆,该连杆与花板导座枢接;第二经纱针板左端贯穿幅度调整座,幅度调整座则与连杆轴承座枢接,并再与一惰片相枢接;惰片与摆幅短臂相枢接;经纱针板右端与经纱轴固定座、幅度调整座串接,并与一经纱针板摇臂、经纱偏心铝座连接;幅度调整座与摆幅杆、惰片及摆幅长杆枢接。
专利摘要一种针织机的改进结构,主要是在针织机中的经纱针板两侧分别有一左、右主板,并在经纱针板上方的第二经纱针板左端穿有幅度调整座后,再于两端分别贯穿经纱轴固定座后、再穿经左、右主板外侧后并经过两边纬纱板固定座后,并在左边则由一连杆与花板导座枢结,且第二经纱针板左端在贯穿幅度调整座后,幅度调整座则与连杆轴承座枢结后,再与一惰片相枢设,而惰片再与摆幅短臂相枢结;而经纱针板右端则与经纱轴固定座、幅度调整座串结后,并与一经纱针板摇臂、经纱偏心铝座呈连结,而幅度调整座再与摆幅杆、惰片及摆幅长杆枢结;如此,通过左右两边的花板、偏心形态选择搭配的带动下而形成不同钩纱方式的编织作用,以具操控多元变化功能。
文档编号D04B33/00GK2782729SQ20052000189
公开日2006年5月24日 申请日期2005年2月3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3日
发明者蔡淑娜 申请人:蔡淑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