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帘线放线张力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4707阅读:6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钢帘线放线张力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一、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张力控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钢帘线放线张力控制装置。
二、技术背景在钢帘线的生产过程中,钢帘线放线张力的大小对捻股机的捻制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张力过大则会增加捻股过程断丝次数;加剧盘式飞轮的磨损,缩短其使用寿命。张力过小则易引起钢帘线起皱;造成帘线捻制时飞起的弧度忽大忽小,导致钢帘线捻距不均;张力不均则会引起单丝起泡;相邻两钢丝易一紧一松使股或帘线产生“交叉”、“骑马”。目前的钢帘线放线张力控制装置,其为在工字轮的下方装有摩擦片,张力大小与摩擦片大小、接触面积、以及工字轮容重有关。在帘线生产中要求股中单根钢丝张力应均匀一致,这就要求摩擦片采用同一材质、同一尺寸,并且放线工字轮单丝长度基本相同。当生产不同规格的帘线结构时,钢丝张力变化,则需要对摩擦片重新加工,调节起来比较麻烦,且张力不稳。
三、技术内容针对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放线张力调节方便及张力稳定的钢帘线放线张力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为,一种钢帘线放线张力控制装置,包括工字轮,其特征为它还包括有阻尼轮、摆臂、导线辊、链条、阻尼块、弹簧和轴承;阻尼轮连接固定在工字轮的一端,摆臂通过轴承连接安装在机板上,摆臂的一端与导线辊安装连接,摆臂的另一端和弹簧的一端连接,弹簧的另一端通过螺母和螺栓连接安装在机板上;阻尼块安装在链条上,链条的一端固定在机板上,另一端连接在轴承和导线辊之间的摆臂上,使阻尼块与阻尼轮圆周接触。调节放线张力时,只需调节螺母来调节弹簧,即可调节放线张力。
为了使放线张力更加稳定,导线辊采用双导线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1、放线张力调节方便简单。
2、放线张力稳定,提高了钢帘线的捻制质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A向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钢帘线放线张力控制装置,包括工字轮1,其特征为它还包括有阻尼轮2、摆臂3、导线辊4、链条5、阻尼块6、弹簧7和轴承12;阻尼轮2连接固定在工字轮1的一端,摆臂3通过轴承12连接安装在机板8上,摆臂3的一端与导线辊4安装连接,导线辊4采用双导线辊机构,摆臂3的另一端和弹簧7的一端连接,弹簧7的另一端通过螺母9和螺栓10连接安装在机板8上;阻尼块6安装在链条5上,链条5的一端固定在机板8上,另一端连接在轴承12和导线辊4之间的摆臂3上,使阻尼块6与阻尼轮圆2周接触。
工作原理简述如下钢帘线11的放线张力大小通过改变弹簧7的拉伸量来调节,弹簧7的拉伸量通过调节螺母9实现,当拉伸量增大/减小时则弹簧7拉力变大/变小,使摩擦阻尼块6对阻尼轮2的压力增大/减小,实现控制钢帘线11放线张力;钢帘线放线张力与阻尼力成正比关系,当保持阻尼力一定时,从而钢丝张力保持恒定。
权利要求1.一种钢帘线放线张力控制装置,包括工字轮(1),其特征为它还包括有阻尼轮(2)、摆臂(3)、导线辊(4)、链条(5)、阻尼块(6)、弹簧(7)和轴承(12);阻尼轮(2)连接固定在工字轮(1)的一端,摆臂(3)通过轴承(12)连接安装在机板(8)上,摆臂(3)的一端与导线辊(4)安装连接,摆臂(3)的另一端和弹簧(7)的一端连接,弹簧(7)的另一端通过螺栓(10)和螺母(9)连接安装在机板(8)上;阻尼块(6)安装在链条(5)上,链条(5)的一端固定在机板(8)上,另一端连接在轴承(12)和导线辊(4)之间的摆臂(3)上,使阻尼块(6)与阻尼轮圆(2)周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帘线放线张力控制装置,其特征为导线辊(4)采用双导线辊机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帘线放线张力控制装置,包括工字轮,其特征为它还包括有阻尼轮、摆臂、导线辊、链条、阻尼块、弹簧和轴承;阻尼轮连接固定在工字轮的一端,摆臂通过轴承连接安装在机板上,摆臂的一端与导线辊安装连接,摆臂的另一端和弹簧的一端连接,弹簧的另一端通过螺母和螺栓连接安装在机板上;阻尼块安装在链条上,链条的一端固定在机板上,另一端连接在轴承和导线辊之间的摆臂上,使阻尼块与阻尼轮圆周接触。本实用新型具有放线张力调节方便简单、放线张力稳定和能提高钢帘线的捻制质量的优点。
文档编号D07B7/00GK2858727SQ200520140349
公开日2007年1月17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28日
发明者施建虎, 顾宏, 张建军, 吴松良, 周广浩 申请人:江阴市南菁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