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尘器轮换吸尘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4740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滤尘器轮换吸尘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尘设备的吸尘机构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纺织行业的滤尘器轮换吸尘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滤尘器一般有,蜂窝式滤尘器采用呈矩阵布置形式,把滤料布置成多排圆筒式尘笼(每排6只),利用一个装有六只的旋转小吸嘴机械依次将各排尘笼内的灰尘吸掉,吸嘴不仅要作旋转、轴向往复运动,还要作径向往复运动,所以其传动结构复杂,定位控制点多且吸嘴不易与筒状尘笼对中,工作循环中需要PLC控制频繁换向,由于机械传动部件、电器控制元件多,增加了运行的不稳定性和维修管理的工作量,制造安装调试要求、成本和售价较高。
多层圆笼式滤尘器,由多个同心不等直径的圆笼构成环形滤槽,由于多层圆笼的结构形式决定了它的吸尘装置必然采用回转吸臂、多吸嘴。这类除尘器在吸尘装置的结构和运动方式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每个环形滤槽内有与滤料正对且交错成180°的两个吸嘴,分别负责滤槽深度一半的吸尘工作;每槽的小吸嘴固定在呈直线布置的回转吸臂上,工作时各滤槽吸嘴连同回转吸臂一起作圆周运动,同时通过往复机构(或双电机等)使吸臂和吸嘴作轴向往复运动,各滤槽中的吸嘴同时连续吸尘,虽比蜂窝式滤尘器结构简单,但吸尘点多且分散,同时吸臂的往复运动增加了设备占用空间和设备故障率。
圆笼滤槽中采用数只条缝口吸嘴,连同回转多吸臂一起作圆周运动,同时通过换向机构来实现固定在多吸臂数只吸嘴轮流同时间歇吸尘,与第二种相比,虽然免去了吸嘴的轴向往复运动,减少了设备占用空间,但仍未解决数只吸嘴同时吸尘,造成吸力分散,滤料粉尘不易吸清这一根本问题,同时,由于增加了吸臂及吸嘴的数量,相应加大了吸嘴对滤料的磨擦损伤及处于间歇状态下的吸臂吸嘴对粉尘的碾压,从而降低了滤料的使用寿命及透气性,增加了机组阻力和设备故障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机构复杂、吸点数量多且分散、风机功率大、间歇状态下吸嘴对粉尘的碾压等问题,提供一种吸力集中,能耗低且结构简单可靠的滤尘器轮换吸尘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吸腔、吸臂、吸管,吸管上设有吸嘴、气流出风口及拨叉,吸腔上设有吸臂,多个吸管及其对应板阀安装在吸腔的吸臂上,吸臂与吸腔连通,与吸腔相通的气流出风口处设有板阀,轮换机构为差动轮系,由传动轴、齿轮、电机、中心内轴、空套于中心内轴的中心外轴、主动拨盘、从动槽轮、传动链轮组成,轴与吸臂相连,吸腔、吸臂、吸管与轮换机构连接,电机通过皮带轮、皮带、与传动轴相连,在吸臂上设有从动槽轮、传动链轮、吸管,传动链轮固定于吸管上,板阀位于吸管的气流出风口处并于吸臂相连,主动拨轮固定于中心内轴上并与从动槽轮相啮合,并通过链条、链轮与吸管上的拨叉、板阀、相连,轮换机构、电机固定在机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也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吸管上吸嘴、拨叉的位置与数量与板阀的转动角度有关,保正吸管上气流出风口与吸腔之间有且只有一个相通,所述的吸管数量为2-40个,多个吸管连于轮换机构。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吸管与板阀之间的相对转动,使得连于抽吸装置的出风口只能与一个吸管依次相连通,确保工作时只有一只吸管吸嘴吸尘,吸尘点集中,吸尘能力强,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保持抽吸效果的前题下可以使用功率较小的风机,从而降低能耗,吸管吸嘴的吸尘轮换动作自动完成,实现轮换抽吸。与现有技术中的滤尘器相比,本实用新型不仅省去了往复运动机构,使其结构简单可靠,而且实现了单只吸嘴间歇吸尘,间歇接触滤料的可能性,彻底解决了目前圆笼式滤尘器普遍存在的吸尘点多且分散以及间歇状态下吸臂吸嘴对粉尘的碾压及对滤料的摩擦损伤这一根本问题。
2、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在吸腔上设有吸臂,多个吸管及其对应板阀设在吸臂上并通过吸臂连通于吸腔,吸管在本机构工作时依次拨动板阀,通过吸管上出风口、吸臂与吸腔相连通技术措施,确保吸臂每转过一周,吸管上出风口有且只有一个与吸腔相通,以此完成对吸尘通道的切换,实现吸管轮换吸尘,使本实用新型更为合理地兼顾了减小风机功率、降低能耗与抽吸风量的因素。
3、能耗低且结构简单可靠。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详述本实用新型,它包括吸腔3、吸臂11、吸管1,吸管1上设有吸嘴6、气流出风口7及拨叉5,吸腔3上设有吸臂11,多个吸管1及其对应板阀2安装在吸腔3的吸臂11上,吸臂11与吸腔3连通,与吸腔3相通的气流出风口7处设有板阀2,轮换机构4为差动轮系,由传动轴18、齿轮、电机9、中心内轴17、空套于中心内轴17的中心外轴16、主动拨盘15、从动槽轮14、传动链轮13组成,传动轴18与吸臂11相连,吸腔3、吸臂11、吸管1与轮换机构4组合在一起,电机9通过皮带轮8、皮带10、与传动轴18相连,在吸臂11上设有从动槽轮14、传动链轮13、吸管1,传动链轮12固定于吸管1上,板阀2位于吸管1的气流出风口7处并于吸臂11相连,主动拨轮15固定于中心内轴17上并与从动槽轮14相啮合,并通过链条、链轮13与吸管1上的拨叉5、板阀2相连,轮换机构4、电机9固定在机架19上,吸管1上吸嘴6、拨叉5的位置与数量与板阀2的转动角度有关,保正吸管1上气流出风口7与吸腔3之间有且只有一个相通,所述的吸管1数量为2-40个,多个吸管1连于轮换机构4。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电机9通过皮带轮8、皮带10、带动传动轴18、中心内轴17、空套于中心内轴17的中心外轴16、主动拨盘15、从动槽轮14、传动链轮13一起转动,驱使主动拨盘15间歇拨动从动槽轮14并通过链轮13、链轮12链条带动吸管1,实现吸管1上拨叉5间歇拨动板阀2使其轮流开启、闭合,轮换机构4依靠从动槽轮机构14自锁,确保吸管1与板阀2在吸尘时保持相对静止一同运动,只有在轮换机构4换位时吸管1与板阀2才能相对转动,由此可使本实用新型在除尘时能够处于有效吸尘范围,在一只吸管1完成吸尘周期后动作,使吸管1相对板阀2转动一个角度,完成吸尘管道的轮换,让下一只吸管1吸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吸力集中,能耗低,从而提高了滤料的使用寿命及透气性,减少了机组阻力和设备故障率,是纺织行业滤尘器的理想替代品。
权利要求1.一种滤尘器轮换吸尘机构,它包括吸腔、吸臂、吸管,其特征在于吸管上设有吸嘴、气流出风口及拨叉,吸腔上设有吸臂,多个吸管及其对应板阀安装在吸腔的吸臂上,吸臂与吸腔连通,与吸腔相通的气流出风口处设有板阀,轮换机构为差动轮系,由传动轴、齿轮、电机、中心内轴、空套于中心内轴的中心外轴、主动拨盘、从动槽轮、传动链轮组成,轴与吸臂相连,吸腔、吸臂、吸管与轮换机构连接,电机通过皮带轮、皮带、与传动轴相连,在吸臂上设有从动槽轮、传动链轮、吸管,传动链轮固定于吸管上,板阀位于吸管的气流出风口处并于吸臂相连,主动拨轮固定于中心内轴上并与从动槽轮相啮合,并通过链条、链轮与吸管上的拨叉、板阀、相连,轮换机构、电机固定在机架上。
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尘器轮换吸尘机构,其特征在于吸管上吸嘴、拨叉的位置与数量与板阀的转动角度有关,保证吸管上气流出风口与吸腔之间有且只有一个相通。
3.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尘器轮换吸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管数量为2-40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滤尘器轮换吸尘机构,其特征在于多个吸管连于轮换机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滤尘器轮换吸尘机构,它包括吸腔、吸臂、吸管,吸管上设有吸嘴、气流出风口及拨叉,吸腔上设有吸臂,多个吸管及其对应板阀安装在吸腔的吸臂上,吸臂与吸腔连通,与吸腔相通的气流出风口处设有板阀,轮换机构为差动轮系,在吸臂上设有从动槽轮、传动链轮、吸管,传动链轮固定于吸管上,板阀位于吸管的气流出风口处并于吸臂相连,主动拨轮固定于中心内轴上并与从动槽轮相啮合,并通过链条、链轮与吸管上的拨叉、板阀、相连,轮换机构、电机固定在机架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吸力集中,能耗低,从而提高了滤料的使用寿命及透气性,减少了机组阻力和设备故障率,是纺织行业滤尘器的理想替代品。
文档编号D01H11/00GK2931509SQ20052014454
公开日2007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9日
发明者俞晓斌, 刘纯祥 申请人:俞晓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