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革,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7138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人造革,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的衍生自聚氨酯泡沫的人造革,其制备方法及其作为塑料部件表面覆层的应用。
背景技术
已知在汽车内室或其它内部空间使用聚氨酯泡沫的产品。
WO-A-01/10637公开一种用于汽车内室的多层材料,其包括一层有开孔的聚氨酯泡沫、在施加所述泡沫的表面上的来自植物的纤维、使纤维与聚氨酯泡沫连接的可热硬化树脂以及必要时涂布在树脂上的装饰层。
WO-A-00/06375公开一种多层层压制品,所述层压制品是由聚氨酯泡沫层形成的,在聚氨酯泡沫层两个表面分别施加由无端纤维和截短纤维的混合物形成的无纺织物,所述无纺织物分别通过粘合剂层与由聚氨酯泡沫形成的层结合。该层压制品可以用于汽车内室的隔音。
该皮革的制备是一种使用污染环境的化学品的复杂工艺。因此,使用简单的方法和对环境污染较少的化学品制备人造革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止过。
现有技术公开了制备人造革的各种不同的方案。
WO-A-2004/060655公开了一种制备由发泡聚氨酯制成的层的方法,以及由其制得的层压制品。
在US-B-6566287描述了一种人造革,这种人造革通过用弹性聚合物浸渍特定的裂膜纤维无纺布(Spaltfaservliesstoff)并随后使该聚合物凝结而制成。在该浸渍的无纺布上可以层压一层弹性聚合物层。
US-B-6737004描述了一种拉伸的裂膜纤维无纺布的制备。收缩处理后,可以用聚氨酯水溶液对这种无纺布进行浸渍,然后再与一层相结合。该层压制品可以用作人造革。
EP-A-1300508公开了一种微纤维毡制品,这种微纤维毡制品按照海岛法(“islands in the sea”型)制成并用聚氨酯溶液或聚氨酯乳液进行浸渍。经浸渍的毡制品被分裂并染色。
JP-A-8/060556公开了一种人造革,这种人造革是通过用聚氨酯溶液浸渍裂膜纤维无纺布,使聚氨酯凝结并且随后进行表面处理而制成的。
JP-A-4/185777公开了一种人造革,这种人造革是通过在多孔性基体上层压由聚氨酯形成的非多孔性层而制得的。该基体是通过用聚氨酯溶液浸渍微纤维无纺布并使聚氨酯凝结而制得的。
在DE-A-19947869公开了一种人造革,这种人造革是由聚合物浸渍和/或涂覆的无纺布形成的,所述无纺布优选是裂膜纤维无纺布,面密度为100到500g/m2,并且纵向和横向的抗拉强度高。设想用溶于二甲基甲酰胺中的聚氨酯或者含水的聚氨酯乳胶作为浸渍物,其在施加到无纺布上后发生沉淀或凝结。该浸渍的无纺布在形成含有纤维的聚氨酯表面后被抛光,从而使该表面具有革状的结构。
DE-A-3820296公开了一种制备人造羊皮的方法。为此制备一种人造的薄膜材料,所述薄膜材料包括含有纤维或无纺布的多孔性聚氨酯基质和由紧密的聚氨酯形成的覆盖层。通过在纤维层或无纺布的区域分离成两层厚度较小的薄膜而使该材料分裂,并且在由分离产生的表面上通过打磨对带有覆盖层的部分进行后处理。不过,由于只有分离的薄膜可进一步应用,在该方法中会产生较高比例的废料。

发明内容
从这些现有技术出发,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精细表面结构的人造革,在这种表面上实际上没有露出的纤维端。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毫无问题地用于注塑中的人造革,并且在背面注射(Hinterspritzen)时塑料不与形成仿制皮/人造革(Lederimitat)的层发生接触。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单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形成尽可能少的废料,并且方法可以以较高的经济性进行。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微纤维无纺布的人造革,所述无纺布在一个表面上具有增粘剂(Haftvermittler)层,并且在所述增粘剂层上具有由开孔聚氨酯泡沫形成的层,其中,聚氨酯泡沫层背离微纤维无纺布的表面通过分裂形成。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制备上述人造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在微纤维无纺布上施加增粘剂层,ii)在该粘合剂层上施加由开孔聚氨酯泡沫形成的层,iii)在该开孔聚氨酯泡沫层上施加另一增粘剂层,iv)在该另一增粘剂层上施加另一微纤维无纺布,v)在该开孔聚氨酯泡沫层区域分裂所形成的复合物料(粘合非织造织物),和vi)必要时对通过分裂产生的开孔聚氨酯泡沫层的表面进行抛光。
本说明书的范围内的微纤维无纺布理解为所有这样的无纺布,它含有至少50重量%,优选至少80重量%,特别优选100重量%的直径小于1μm的纤维。
纤维可以是无端单丝、截短纤维、细纱或长丝纱(Filamentgarn),或其混合物。
可以用各种不同方式方法制备本发明使用的微纤维无纺布。
微纤维(混合物)或者微纤维与非微纤维的混合物可以以常用的无纺布成网法制得,例如湿法成网、梳理、纺粘法、熔喷法、电动纺制法或气流成网法。
根据本发明使用的微纤维无纺布的面密度通常为30到500g/cm2,优选为50到300g/cm2。其厚度通常为0.3到3mm,优选为0.5到2mm。
以本身已知方式使本发明使用的微纤维无纺布稳定化,例如通过针刺、喷水处理、热和/或化学粘合剂。优选使用经喷水处理的微纤维无纺布。
特别优选使用裂膜纤维无纺布。为此,由彼此不相容的聚合物形成的多组分长丝按照纺粘法或者按照其它方法铺放成无纺布,并通过机械处理使之固化,同时,将多组分纤维在纵向上分解为较细的组成部分。
根据本发明使用的无纺布可以由任意横截面的纤维形成。此外,该纤维可以是卷曲或者未卷曲的。
该微纤维无纺布可以含有由各种不同的塑料制成的纤维。原则上可以使用任何形成纤维的聚合物。所述聚合物的实例包括聚酯,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胺,优选脂族聚酰胺或者脂族-芳族聚酰胺,或者聚烯烃,优选聚丙烯。
特别优选使用裂膜纤维无纺布,其单丝或纤维由聚酯和聚酰胺形成,或者由聚酯和聚烯烃形成,或者由聚酰胺和聚烯烃形成。
增粘剂层可以由任意的粘合剂形成。该层的任务是在加工和使用期间确保微纤维无纺布和由聚氨酯泡沫形成的层之间有足够的粘合。
除了热熔型粘合剂外,优选使用可硬化的粘合剂。可硬化粘合剂的实例包括双组分粘合剂或者特别是可热硬化的塑料。更特别优选使用聚氨酯粘结剂。这种粘结剂可形成特别密实的层,并在聚氨酯泡沫和微纤维无纺布之间形成特别良好的连接。
为了形成由开孔聚氨酯泡沫形成的层,可以使用任何体系。可以使用热塑性和热固性的聚氨酯泡沫。该泡沫可以通过使用化学和/或物理发泡剂而实现。开孔聚氨酯泡沫的形成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已知的。
优选使用脂族聚氨酯。其特征为高耐光性。在本说明书的范围内脂族聚氨酯是指由脂族或环脂族多聚异氰酸酯和脂族或环脂族多元醇衍生的聚氨酯。
在由聚氨酯和与之连接的微纤维无纺布制成上述的层压制品后,通过使由开孔的聚氨酯形成的层分裂而使所述层压制品分成两部分。塑料层的分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
通过在聚氨酯泡沫层的内部进行分裂,形成没有纤维的、具有革状外观的表面。由于分裂的材料的两部分都可以作为人造革使用,所以本发明的方法实际上不产生废料。
以此方式产生的部分可以在随后的步骤中进一步处理。例如可以通过抛光处理通过分裂而产生的表面。
优选在注塑法中通过背面注射使人造革与塑料成型件相连。为此的前提条件是载体的可热变形性。如果是微纤维无纺布,例如美国专利US5899785中所述,可以特别迅速和简单地实现热变形。
本发明的内容还在于以上所述的人造革作为可背面注射的装饰材料的应用,特别是用于汽车内室材料,以及作为座椅家具、特别是汽车座位的覆层。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而没有对其进行限制。
实施例1在常规的三头涂层装置上,按刮涂法(Rakelverfahren),直接涂覆并层压面密度为130g/cm2的软化的裂膜纤维无纺布,所述无纺布基于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和尼龙组成的纤维。
在第一刮涂头上,借助空气刮刀施加(缝隙约0.1mm)聚氨酯粘结层。所述粘结层是含有交联剂的含水分散体。在炉中干燥粘结层并使之交联。在第二刮涂头上,通过具有约1到4mm缝隙的辊式刮刀施加泡沫。通过泡沫混合机,在加入发泡助剂情况下,由约35到60%聚氨酯含水分散体制得约300到800g/L的机械发泡(Schlagschaum)。在干燥和交联后,在最后的第三刮涂头上通过辊式刮刀再次涂覆粘结层。此时,使用与涂覆第一层时相同的聚氨酯配方和同样的配置。在干燥前,通过层压工具,在还湿的粘结层中粘合第二层裂膜纤维无纺布。使用与用作基础的无纺布相同的无纺布。
通过皮革或橡胶加工常用的分裂机将所得的层压制品分裂为两个带涂层的裂膜纤维网。切开的泡沫的表面类似于正绒面革的表面。
实施例2
如实施例1所述进行处理。代替含有交联剂的聚氨酯粘结层,涂覆不含交联剂的聚氨酯粘结层的含水分散体。通过分裂产生两个带涂层的裂膜纤维网。切开的泡沫的表面类似于正绒面革的表面。
权利要求
1.一种人造革,含有微纤维无纺布,所述微纤维无纺布在一个表面上具有增粘剂层,并在所述增粘剂层上具有由开孔聚氨酯泡沫形成的层,其中,所述聚氨酯泡沫层背离微纤维无纺布的表面通过分裂而产生。
2.根据权利要求1的人造革,其特征在于,该微纤维无纺布是裂膜纤维无纺布。
3.根据权利要求2的人造革,其特征在于,该裂膜纤维无纺布具有由聚酯和聚酰胺制成的单丝或纤维。
4.根据权利要求1的人造革,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粘剂层由可热硬化的塑料制成,优选由聚氨酯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的人造革,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的聚氨酯泡沫由脂族聚氨酯制成。
6.用于制备根据权利要求1的人造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在微纤维无纺布上施加增粘剂层,ii)在所述增粘剂层上施加由开孔聚氨酯泡沫形成的层,iii)在所述开孔聚氨酯泡沫层上施加另一增粘剂层,iv)在该另一增粘剂层上施加另一微纤维无纺布,v)在该开孔聚氨酯泡沫层区域分裂所产生的复合物料,以及vi)必要时对通过分裂产生的开孔聚氨酯泡沫层的表面进行抛光。
7.根据权利要求1的人造革作为可背部注射的装饰材料的应用,特别是用于汽车内室,以及用作座椅家具、特别是汽车座椅的覆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微纤维无纺布的人造革,所述微纤维无纺布在一个表面上具有增粘剂层,并在所述增粘剂层上具有由开孔聚氨酯泡沫形成的层,其中,聚氨酯泡沫层背离微纤维无纺布的表面通过分裂而产生。所述人造革可通过一种简单的方法制造,在所述方法中只产生较少的废料。进一步的加工最好通过背部注射在一注塑工具中进行。
文档编号D06N3/14GK1840776SQ20061006696
公开日2006年10月4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30日
发明者F·耶丝特尔 申请人:卡尔 弗罗伊登柏格两合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