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甲壳素/棉混纺织物染色匀染性的方法

文档序号:1756190阅读:4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提高甲壳素/棉混纺织物染色匀染性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甲壳素/棉混纺织物染色的方法,特别涉及其中提高甲壳素/棉混纺织物染色匀染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甲壳素纤维具有良好的吸附性、粘结性、杀菌性、透气性和吸汗保湿性,且可自然生物降解。将甲壳素纤维与棉纤维(即甲壳素/棉)混纺织成的织物,具有坚挺、不皱不缩、色泽鲜艳、吸汗性能好、不易褪色及优良的抗菌等特点,近年来倍受人们关注。但由于两者化学结构和性能上的差异,混纺织物活性染料染色时要达到同色成为一大技术难点。
甲壳素纤维大分子中含有氨基和羟基,氨基可以吸附水中的氢离子生成氨基阳离子,与活性染料以库仑引力结合,羟基会与活性染料发生共价键结合。棉纤维大分子中只含有羟基,吸附染料数量少。因此,甲壳素纤维对染料吸附快,使染液中的染料数量急剧减少,而棉纤维在相同时间内吸附的染料少,结果造成染色不匀,难以达到同色。
目前,解决甲壳素/棉混纺织物染色匀染性的思路是将甲壳素纤维和棉纤维分别染色,通过改变染色条件达到同一染色效果,然后将相同染色效果的纤维混合纺纱。该法需要先对两种纤维进行前处理,然后分别进行染色,再将染色效果相同的两种纤维混纺,这将受到染色设备的限制,且也很难达到匀染的效果。该法工艺流程复杂,耗费大量能源,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提供一种提高甲壳素/棉混纺织物染色匀染性的加工方法,其在染色前对甲壳素/棉混纺织物进行有关化学处理,对混纺织物中纤维素纤维进行改性,形成一定数量吸附位置,在碱性条件下,活性染料中的阴离子基团与其以库仑引力结合,发生定位吸附,染料吸附速度加快,达到与甲壳素纤维相近的吸附速度,从而提高混纺织物的匀染性。
其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提高甲壳素/棉混纺织物染色匀染性的加工方法,包括在混纺织物染色前采用阳离子醚化剂、碱剂及其它助剂对该混纺织物进行预处理。
上述预处理是这样实现的a)预处理液的制备浴比1∶20~40,阳离子醚化剂20~70g/L,碱剂5~25g/L,其它助剂0.5~2g/L;b)预处理过程将混纺织物投入上述预处理液后升温至40~100℃,保温20~60min,并不断搅拌,然后降温至40℃或40℃以下,脱水、清水漂洗、脱水、烘干,作为待染色织物。
上述阳离子醚化剂为开环季胺化合物;上述碱剂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或纯碱;其它助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系列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上述阳离子醚化剂为开环季胺化合物,可优选为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或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
上述加工方法,还包括对上述待染色织物采用活性染料染色,其技术方式如下
染色浴比1∶20~50,将待染色织物放在染浴中,40℃入染,加入活性染料和其它助剂,运转,加入食盐,运转,按1~2℃/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80℃,加入碱剂,运转,按1~2℃/min的降温速率降至40℃或40℃以下时排液,然后按常规进行水洗、皂煮、再水洗、脱水、烘干处理。
上述活性染料为B型活性染料,包括活性红B-3BF、活性橙-2RLN或Megafix黄B-4GLN;活性染料与待染色织物的百分比为1%;上述纯碱为5~15g/L;上述食盐为10~40g/L;上述其它助剂包括平平加O及JFC,其中平平加O为0.5~2g/L,JFC为0.5~2g/L。
上述皂煮包括将织物放在浴比为1∶30的皂浴中,加入皂片2g/L和纯碱2g/L,95℃运转10min。
上述甲壳素/棉混纺织物包括5/95、8/92、10/90、12/88或20/80混纺比的甲壳素/棉混纺织物。
本发明采用阳离子醚化剂对甲壳素/棉混纺织物进行预处理,甲壳素纤维不能发生接枝改性,而纤维素纤维接上季铵基后改性,形成一定数量吸附位置,在碱性条件下,活性染料中的阴离子基团与其以库仑引力结合,发生定位吸附,染料吸附速度加快,达到与甲壳素纤维相近的吸附速度,从而提高混纺织物的匀染性。更为具体的优点是采用阳离子醚化剂对混纺织物进行预处理,随后可进行同浴染色,使棉纤维经改性后直接性提高,与甲壳素纤维上染速率差异减少,混纺织物匀染性得到提高。该方法可采用同浴染色,简化了染色工艺流程,节约能源,降低了成本,并且混纺织物同色性好,色牢度达到标准要求,不影响抗菌性。


图1为本发明中对待染色织物采用活性染料染色的一种工艺曲线。
图2为本发明中对待染色织物采用活性染料染色的一种工艺曲线。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一种提高甲壳素/棉混纺织物染色匀染性的加工方法包括预处理准确称取2g甲壳素/棉(5/95、8/92、10/90、12/88或20/80)混纺织物,按浴比1∶20用水40g,加入阳离子醚化剂(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或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20g/L,氢氧化钠5g/L及JFC0.5g/L,升温到100℃,不断搅拌,保温20min,然后降温至40℃,脱水,清水漂洗,脱水,烘干,作为待染色织物。
染色将待染色织物2g,按浴比1∶20配取染液,加入活性红B-3BF、活性橙-2RLN或Megafix黄B-4GLN1%(相对待染色织物质量的百分比),平平加O 0.5g/L,JFC 0.5g/L;染色温度80℃,染色时间30min。
染色工艺曲线如图1所示,其具体染色工艺如下染液温度40℃开始染色,加入1%活性染料,运转15min,加入10g/L的电解质(氯化钠),运转15min,按1、1.5或2℃/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80℃,加入5g/L的碱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或纯碱),再运转30min,随后按1~2℃/min的降温速率降至40℃或20℃时排液,随后按常规作水洗、皂煮、再水洗、烘干处理得成品。上述皂煮包括将织物放在浴比为1∶30的皂浴中,加入皂片2g/L和纯碱2g/L,95℃运转10min。经检测,染色成品干、湿摩擦牢度达4~5级,皂洗牢度3~4级,染色同色性4.5级(ΔE=0.83),抑菌率89%。
实施例2,一种提高甲壳素/棉混纺织物染色匀染性的加工方法包括预处理准确称取2g甲壳素/棉(5/95、8/92、10/90、12/88或20/80)混纺织物,按浴比1∶40用水80g,加入阳离子醚化剂(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或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70g/L,氢氧化钠25g/L及JFC2g/L,升温到40℃,不断搅拌,保温60min,然后降温至20℃,脱水,清水漂洗,脱水,烘干,作为待染色织物。
染色将待染色织物2g,按浴比1∶50配取染液,加入活性红B-3BF、活性橙-2RLN或Megafix黄B-4GLN1%(相对待染色织物质量的百分比),平平加O 2g/L,JFC 2g/L;染色温度80℃,染色时间30min。
其具体染色工艺如下染液温度40℃开始染色,加入1%活性染料,运转15min,加入40g/L的电解质(氯化钠),运转15min,按1、1.5或2℃/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80℃,加入15g/L的碱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或纯碱),再运转30min,随后按1~2℃/min的降温速率降至40℃或30℃时排液,随后按常规作水洗、皂煮、再水洗、烘干处理得成品。上述皂煮包括将织物放在浴比为1∶30的皂浴中,加入皂片2g/L和纯碱2g/L,95℃运转10min。经检测,染色成品干、湿摩擦牢度达4~5级,皂洗牢度3~4级,染色同色性4.5级(ΔE=0.83),抑菌率91%。
实施例3,一种提高甲壳素/棉混纺织物染色匀染性的加工方法包括预处理准确称取2g甲壳素/棉(5/95、8/92、10/90、12/88或20/80)混纺织物,按浴比1∶30用水60g,加入阳离子醚化剂(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或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50g/L,氢氧化钠15g/L及JFC1g/L,升温到80℃,不断搅拌,保温40min,然后降温至30℃,脱水,清水漂洗,脱水,烘干,作为待染色织物。
染色将待染色织物2g,按浴比1∶40配取染液,加入活性红B-3BF、活性橙-2RLN或Megafix黄B-4GLN1%(相对待染色织物质量的百分比),平平加O 1g/L,JFC 1g/L;染色温度80℃,染色时间30min。
其具体染色工艺如下染液温度40℃开始染色,加入1%活性染料,运转15min,加入20g/L的电解质(氯化钠),运转15min,按1、1.5或2℃/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80℃,加入10g/L的碱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或纯碱),再运转30min,随后按1~2℃/min的降温速率降至40℃或10℃时排液,随后按常规作水洗、皂煮、再水洗、烘干处理得成品。上述皂煮包括将织物放在浴比为1∶30的皂浴中,加入皂片2g/L和纯碱2g/L,95℃运转10min。经检测,染色成品干、湿摩擦牢度达4~5级,皂洗牢度3~4级,染色同色性4.5级(ΔE=0.83),抑菌率90%。
实施例4,一种提高甲壳素/棉混纺织物染色匀染性的加工方法包括预处理准确称取2g甲壳素/棉(8/92)混纺织物,按浴比1∶20用水40g,加入阳离子醚化剂(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或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35g/L,氢氧化钠10g/L及JFC1g/L,升温到95℃,不断搅拌,保温40min,然后降温至40℃,脱水,清水漂洗,脱水,烘干。
染色将上述经阳离子化预处理的混纺织物2g,按浴比1∶50配取染液,加入活性红B-3BF1%(相对织物质量的百分比),平平加O 1g/L,JFC 1g/L;染色温度80℃,染色时间30min。
染色工艺曲线如图2所示,其具体染色工艺如下染液温度40℃开始染色,加入1%活性染料,运转15min,加入35g/L的电解质,运转15min,按1~2℃/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80℃,加入10g/L的碱剂,再运转30min,随后按1~2℃/min的降温速率降至40、35、30、25或15℃时排液,随后按常规作水洗、皂煮、再水洗、烘干处理得成品。经检测,染色成品干、湿摩擦牢度达4~5级,皂洗牢度3~4级,染色同色性5级(ΔE=0.2),抑菌率82%。
权利要求
1.一种提高甲壳素/棉混纺织物染色匀染性的加工方法,特征在于其包括在混纺织物染色前采用阳离子醚化剂、碱剂及其它助剂对该混纺织物进行预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甲壳素/棉混纺织物染色匀染性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是这样实现的a)预处理液的制备浴比1∶20~40,阳离子醚化剂20~70g/L,碱剂5~25g/L,其它助剂0.5~2g/L;b)预处理过程将混纺织物投入上述预处理液后升温至40~100℃,保温20~60min,并不断搅拌,然后降温至40℃或40℃以下,脱水、清水漂洗、脱水、烘干,作为待染色织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甲壳素/棉混纺织物染色匀染性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阳离子醚化剂为开环季胺化合物;所述碱剂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或纯碱;其它助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系列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高甲壳素/棉混纺织物染色匀染性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阳离子醚化剂为开环季胺化合物为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或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甲壳素/棉混纺织物染色匀染性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对上述待染色织物采用活性染料染色,技术方式如下染色浴比1∶20~50,将待染色织物放在染浴中,40℃入染,加入活性染料和其它助剂,运转,加入食盐,运转,按1~2℃/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80℃,加入碱剂,运转,按1~2℃/min的降温速率降至40℃或40℃以下时排液,然后按常规进行水洗、皂煮、再水洗、脱水、烘干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提高甲壳素/棉混纺织物染色匀染性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染料为B型活性染料,包括活性红B-3BF、活性橙-2RLN或Megafix黄B-4GLN;活性染料与待染色织物的百分比为1%;上述纯碱为5~15g/L;上述食盐为10~40g/L;上述其它助剂包括平平加O及JFC,其中平平加O为0.5~2g/L,JFC为0.5~2g/L。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提高甲壳素/棉混纺织物染色匀染性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皂煮包括将织物放在浴比为1∶30的皂浴中,加入皂片2g/L和纯碱2g/L,95℃运转10min。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甲壳素/棉混纺织物染色匀染性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甲壳素/棉混纺织物包括5/95、8/92、10/90、12/88或20/80混纺比的甲壳素/棉混纺织物。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提高甲壳素/棉混纺织物染色匀染性的加工方法,其包括在混纺织物染色前采用阳离子醚化剂、碱剂及其它助剂对该混纺织物进行预处理。本发明采用阳离子醚化剂对甲壳素/棉混纺织物进行预处理,随后可进行同浴染色,使棉纤维经改性后直接性提高,与甲壳素纤维上染速率差异减少,混纺织物匀染性得到提高。该方法可采用同浴染色,简化了染色工艺流程,节约能源,降低了成本,并且混纺织物同色性好,色牢度达到标准要求,不影响抗菌性。
文档编号D06M101/00GK1924180SQ20061006906
公开日2007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06年9月21日 优先权日2006年9月21日
发明者朱平, 王炳, 董朝红, 隋淑英, 周晓东 申请人:青岛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