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纱机通用型车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6186阅读:7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粗纱机通用型车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粗纱机,特别与粗纱机的车头部分结构有关。
背景技术
粗纱机是棉纺工程中的重要工序机械之一,在环锭纺纱系列中是不可缺少的工序。将熟条纺成细纱约需150倍以上的牵伸,而目前一般细纱机的牵伸能力只有10~50倍。所以粗纱工序需要弥补细纱工序牵伸能力的不足,承担5~12倍的牵伸。因此,粗纱机的任务就是施加5~12倍的牵伸,将熟条拉细拉长并进一步改善纤维的平行伸直度与分离度,并将牵伸后的须条加上一定的捻度,卷绕在筒管上,以适应细纱机的喂入。随着纺织技术的不断发展,也需要粗纱技术不断的更新。国内粗纱机整机共分为牵伸运动、锭翼旋转运动、龙筋升降运动(纱锭升降)和筒管旋转运动(筒管卷绕)四部分,整机动力传动机构正在开发研制或使用的主要有两种技术方式,一种是采用三轴联动形式,即采用主、辅两台变频电机,通过差速系统变速带动筒管转动、锭翼转动和罗拉转动;上述两台变频电机及差速器位于车头部分,该车头结构包括外墙板及内墙板,主、辅电机放置在由内、外墙板构成的仓室内,在内、外墙板开设一对位置正相对的同轴通孔(口),差速器从内侧固定在外墙板通孔处,其输出轴端从通孔伸出到外墙板外侧,差速器的输入轴端固定联接在内墙板的通孔处,该类车头结构仅仅适用于上述三轴联动方式,不能直接用于下述动力传动机构。另一种是采取四台变频电机分别对应传动控制筒管卷绕、锭翼旋转、罗拉转动及龙筋升降,上述车头结构显然不适于其中对应筒管卷绕、锭翼旋转及罗拉转动三台电机的布设,为此最为直接和显而易见的选择是为该类电机布设设置专用车头结构。为了适应两种动力传动机构,而采取两种不同形式车头结构,且两者之间根本不具有通用性,也会给设计及加工制造带来诸多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于解决粗纱机车头结构存在的上述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粗纱机通用型车头结构,其即可适用于上述第一种三轴联动形式的电机布设,也可适用于第二种技术方式中对应筒管卷绕、锭翼旋转及罗拉转动三台电机的布设。
其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粗纱机通用型车头结构,包括外墙板、内墙板及由内、外墙板构成的仓室,在上述外墙板上至少开设三个用于固定电机或差速器的联接通孔,在上述内墙板至少开设一个用于固定电机的联接通孔;其中外墙板与内墙板之间至少存在这样一对联接通孔,即位于外墙板的一个联接通孔与内墙板上的一个联接通孔位置正相对。
在上述外墙板上开设三个用于固定电机或差速器的联接通孔,在内墙板开设一个用于固定电机的联接通孔。
上述外墙板,各联接通孔周围的内板壁作为电机或差速器的联接面;上述内墙板,联接通孔周围的外板壁作为电机的联接面。
本发明粗纱机通用型车头结构,在用于三轴联动形式的电机布设时,将主、辅电机置于仓室内,位于仓室内的差速器从内侧固定在外墙板一个联接通孔(与内墙板上的联接通孔位置正相对处的那个联接通孔)处,其输出轴端从该联接通孔伸出到外墙板外侧,差速器的输入轴端固定联接在内墙板的联接通孔处,外墙板的另外两个联接通孔可以空置。在用于第二种技术方式中对应筒管卷绕、锭翼旋转及罗拉转动三台电机的布设时,诸如可采取将其中对应筒管卷绕及罗拉转动两台电机置于仓室内,从内侧分别固定在外墙板两个联接通孔(与内墙板上的联接通孔位置正相对处的那个联接通孔除外)处,各电机输出轴端从各自联接通孔伸出到外墙板外侧,将对应锭翼旋转的一台电机置于内墙板外侧(仓室外),从外侧固定于内墙板的联接通孔处,该电机输出轴端从联接通孔伸出到内墙板内侧,此时,外墙板与内墙板联接通孔位置正相对的那个联接通孔可空置。因此,本发明车头机构即可适用于上述第一种三轴联动形式的电机布设,也可适用于第二种技术方式中对应筒管卷绕、锭翼旋转及罗拉转动三台电机的布设,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可给不同机型的设计、加工制造及维护带来诸多便利。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为图1实施方式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实施方式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实施方式的一种使用情形图。
图5为图1实施方式的另一种使用情形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图2及图3,一种粗纱机通用型车头结构,车头结构包括外墙板1、内墙板2及由内、外墙板构成的仓室3,在外墙板1上开设三个用于固定电机或差速器的联接通孔101、102及103,在内墙板2开设一个用于固定电机的联接通孔201,其中外墙板上的一个联接通孔101与内墙板上的联接通孔201位置正相对。外墙板1,各联接通孔101、102及103周围的内板壁作为电机或差速器的联接面;内墙板2,联接通孔201周围的外板壁作为电机的联接面。
上述粗纱机通用型车头结构,在用于三轴联动形式的电机布设时,结合参看图4,将主、辅电机4、5置于仓室3内,位于仓室3内的差速器6从内侧固定在外墙板一个联接通孔101处,其输出轴端601从该联接通孔101伸出到外墙板1外侧,差速器6的输入轴端602固定联接在内墙板2的联接通孔201处,此种情形下,外墙板1的另外两个联接通孔102、103空置。在用于第二种技术方式中对应筒管卷绕、锭翼旋转及罗拉转动三台电机的布设时,结合参看图5,诸如可采取将其中对应筒管卷绕及罗拉转动两台电机7、8置于仓室3内,电机7从内侧固定在外墙板一个联接通孔102处,电机输出轴端701从联接通孔102伸出到外墙板外侧,电机8从内侧固定在外墙板一个联接通孔103处,电机输出轴端801从联接通孔103伸出到外墙板外侧,将对应锭翼旋转的一台电机9置于内墙板2外侧(仓室3外),从外侧固定于内墙板2的联接通孔201处,该电机输出轴端901从联接通孔201伸出到内墙板2内侧,此种情形下,外墙板1的联接通孔101空置。
除上述实施方式外,只要使其中外墙板与内墙板之间至少存在这样一对联接通孔,即位于外墙板的一个联接通孔与内墙板上的一个联接通孔位置正相对,即使在外墙板及内墙板上分别开设多于上述相应数量的联接通孔也未尝不可。
权利要求
1.一种粗纱机通用型车头结构,包括外墙板、内墙板及由内、外墙板构成的仓室,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墙板上至少开设三个用于固定电机或差速器的联接通孔,在上述内墙板至少开设一个用于固定电机的联接通孔;其中外墙板与内墙板之间至少存在这样一对联接通孔,即位于外墙板的一个联接通孔与内墙板上的一个联接通孔位置正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粗纱机通用型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外墙板上开设三个用于固定电机或差速器的联接通孔,在内墙板开设一个用于固定电机的联接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粗纱机通用型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墙板,各联接通孔周围的内板壁作为电机或差速器的联接面;所述内墙板,联接通孔周围的外板壁作为电机的联接面。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粗纱机通用型车头结构,包括外墙板、内墙板及由内、外墙板构成的仓室,在所述外墙板上至少开设三个用于固定电机或差速器的联接通孔,在上述内墙板至少开设一个用于固定电机的联接通孔;其中外墙板与内墙板之间至少存在这样一对联接通孔,即位于外墙板的一个联接通孔与内墙板上的一个联接通孔位置正相对。本发明车头机构即可适用于三轴联动形式的主、辅电机布设,也可适用于其他技术方式中对应筒管卷绕、锭翼旋转及罗拉转动三台电机的布设,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可给不同机型的设计、加工制造及维护带来诸多便利。
文档编号D01H1/14GK1920134SQ200610068669
公开日2007年2月28日 申请日期2006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06年9月3日
发明者陈兆琦, 殷强, 宗桂芳, 陈淑宝, 李振宇, 王新明, 杜爱娟, 李俊梅 申请人:青岛红旗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