捻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6181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捻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驱动锭子轴的驱动电机与该锭子轴设在同一轴上,通过该锭子轴的旋转进行的捻线的捻线装置。例如涉及一种单锭驱动型捻线加工机的捻线装置,将多个捻线装置并列设置,在每个锭子轴上设置驱动用电机,特别涉及一种捻线装置,可以不用装上锭子轴而构成每个锭子的驱动电机,并将锭子轴插入或拔出驱动电机内而与驱动电机的转子不相关。
背景技术
在以往,人们已知一种单锭驱动型多重捻线机,在每个锭子轴上设有与之同轴的驱动电机,通过该锭子轴的旋转,在喂纱筒的周围将纱卷绕并加捻。作为这种多重捻线机,已知的有例如通过锭子轴的一次旋转对纱加捻两次的单锭驱动型二重捻线机。作为该二重捻线机,将电机外壳装在作为支撑体的下龙筋上,通过在该电机外壳内周面上固定的锭子内,插入将转子直接固定在外周面的锭子轴,从而构成驱动电机,这样的捻线机正在开发中。
作为一种将转子直接固定在锭子轴上,在驱动电机的定子内将该锭子轴可以插入或拔出的结构的例子,例如使锭子轴不固定在支撑体上,可以将锭子轴相对于支撑体及固定在支撑体上的定子装上和取下的捻线锭子轴(参照特开平3-14636号)。具体来说,将转子直接固定在锭子轴上,在支撑体上安装的套筒的内侧将轴套自由装上取下,通过在该轴套和轴承之间配置轴承,使锭子轴可以自由旋转地被套筒支撑。在这样的结构中,因为锭子轴没有固定在支撑体上,可以将轴套相对于套筒装上和取下,使得锭子轴与轴套一起容易地装上和取下。
由于锭子轴的旋转速度直接影响生产的捻线的捻数,为了得到高质量的捻线,需要将捻线加工中驱动电机的旋转速度正确地维持在所需的预定值。因此对于在多个锭子轴上设置驱动电机的单锭驱动型捻线加工机,为了不产生各个锭子的捻线质量的不均匀,需要对多个驱动电机分别进行质量检查。在驱动电机的质量检查中,要实际地使驱动电机旋转驱动,测定磁场的强度和电压、电流值。例如,定子使用永久磁铁时,将转子通过接合固定在锭子轴上后,对该转子进行上磁操作,其后将包括锭子轴的插入物(包括转子)插入,从而可以构成驱动电机。
但是,如上所述,在将转子直接固定在锭子轴上时,由于不将锭子轴插入则不能构成驱动电机,会产生不装上锭子轴则不能进行质量检查的问题。即,需要首先对包括锭子轴的旋转体进行完平衡调整作业后,将该锭子轴装在驱动电机内,其后实际地将驱动电机旋转驱动以检查质量。因此不能同时进行上述平衡调整作业和质量检查,特别是在使用多个驱动电机的情况下非常不便。
而且将转子直接固定在锭子轴上时,锭子轴和转子一体地被装上取下,因此在更换轴承和条件变更的情况下,将锭子轴插入或取出时转子容易接触周围,有可能产生损伤。
而且由于条件变更,对包括锭子轴的插入物进行更换时,例如在二重捻线机中,为得到不同的喂纱直径,而将旋转盘等的直径改变时,如果转子被直接固定在锭子轴上时,也需要将锭子轴和转子一起更换,特别对使用价格高的转子是一种浪费,而且在更换后需要再次进行驱动电机的质量检查。另外在进行轴承更换时,为了不影响固定在锭子轴上的转子而取出轴承时,需要使轴承内径大于转子的外径,轴承直径受到了限制。由于轴承直径变大,在高速旋转时耐久性降低。

发明内容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解除由于将转子直接固定在锭子轴上,将转子与锭子轴一起安装和取下情况下所产生的上述各种不利之处。
并且,如单锭驱动型多重捻线机那样,在用电机直接驱动锭子轴的结构中,锭子轴通过轴承被支撑台旋转自由地支撑,该支撑台被固定设在支架上,在向支撑锭子轴的轴承供给润滑油等的保全操作时,要将锭子轴从支撑台向上方拔出来进行供给。
在以往的同时驱动型多重捻线机中,将取出锭子轴用的工具,与和锭子轴一体化形成的上述锭盘下端的一部分接合,由于是通过该工具将锭子轴推向上方而取出,因此取出作业繁杂,需要特别预备拔取锭子轴用的工具。
因为将工具与锭盘下端的一部分结合并向上方推,有可能在锭子轴上产生多余的力而使该锭子轴的轴心偏离,并且固定在锭子轴的转子和固定在外壳的定子可能因为干涉而使电机破损。
因此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不需要特别预备拔出锭子轴的工具,能简单进行拔取操作,并能将锭子轴沿正确的轴心方向向上推的装置。
在用电机直接驱动锭子轴而构成的单锭驱动型多重捻线机中,在支撑台和锭子轴的一部分上,对向电机供给电力的动力线配线,当该配线位于该润滑油供给口的下方时,在供给润滑油时有可能产生润滑油洒落,沾附在配线上,产生不好的影响。
因此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在通过驱动锭子轴的电机的配线口的配线上,洒落的润滑油不易沾附,不会受到润滑油对配线产生的不好的影响的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捻线装置,其是将用于驱动锭子轴的驱动电机与锭子轴设在同一轴上,通过该锭子轴的旋转进行捻线,其特征在于将锭子轴与驱动电机的转子分离、以将该锭子轴在驱动电机内可插入或拔出,所述捻线装置包括套筒,该套筒在轴方向的中央部具有粗径部,在轴方向的上下两个端部具有外径小于上述粗径部的细径部,在上述粗径部的外周面固定上述转子,并且其通过上述轴承自由旋转地支撑在上述细径部上。
为了达到上述第1个目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将用于驱动锭子轴的驱动电机与锭子轴设在同一轴上、通过该锭子轴的旋转进行捻线装置中,将锭子轴与驱动电机的转子分离,并可以在驱动电机内插入和拔出。作为捻线装置,例如为一种通过锭子轴的旋转,在喂纱筒的周围一边进行气圈卷绕(balloon)一边加捻的多重捻线机,或是一种通过设有用于驱动各个锭子轴的电机的单锭驱动型多重捻线机的捻线装置、或锭子轴的旋转,在卷绕筒的周围使引导环沿圆周旋转进行捻线的细纱机,或是一种通过设有用于驱动各个锭子轴的电机的单锭驱动型多重捻线机的捻线装置。
在本发明中,由于锭子轴相对于驱动电机内的插入和拔取不是和驱动电机的转子一体进行,而是与该转子分离而单独进行,所以可以不用装上锭子轴而构成驱动电机。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有在将上述锭子轴从驱动电机拔出的状态下,将上述转子保持与驱动电机的定子相对状态的保持装置。在本发明中,即使是在将锭子轴从驱动电机内拔出的状态下,也能使转子保持在驱动电机内,即,可以在驱动电机内(电机外壳内)将转子保持与定子相对的状态下将锭子轴拔出。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包括套筒,与上述锭子轴不同体而构成,并将上述转子固定在外周面;电机外壳,将上述定子固定在内周面;轴承,支撑上述套筒相对该电机外壳自由旋转,可以将上述锭子轴在上述套筒内插入或拔出。在本发明中,通过支撑套筒相对该电机外壳自由旋转,可以与锭子轴完全无关地构成驱动电机。即,转子在例如使用永久磁铁时,首先将转子(未上磁)通过接合在与锭子轴不同体构成的套筒的外周面而固定后,对该转子进行上磁作业,上磁后,支撑该套筒相对于电机外壳自由旋转,构成与锭子轴无关的驱动电机。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轴承设在上述转子的上下两侧。在本发明中,由于套筒在转子的上下两侧被轴承支撑,可以使锭子轴与例如锭子轴上方的2处位置的轴承支撑锭子轴情况相比减短尺寸。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套筒在轴方向的中央部具有粗径部,在轴方向的上下两端部具有外径小于上述粗径部的细径部,将上述转子固定在上述粗径部的外周面,在上述细径部被上述轴承自由旋转地支撑。在本发明中,通过转子接合部的外径的增大,转子的外周面积增大,由此使转子和固定子的相对面积增大。通过增大转子和固定子的相对面积,可以得到大的旋转转矩。而通过使轴承支撑部的外径缩小,可以提高高速运动的耐久性。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包括在上述套筒的内周面形成的锥形孔、和在上述锭子轴的外周面形成的锥形部,通过插入上述锭子轴,将上述锥形孔和上述锥形部配合。在本发明中,通过被锥形孔引导,可以正确地决定插入的锭子轴的中心位置。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将锭子轴插入上述套筒的状态下,通过包括该锭子轴的插入物的自重,得到在上述退拔(テ一パ〕配合面两者在捻线加工中不相对旋转的预定的摩擦力。在本发明中,当将锭子轴从上方插入套筒时,不用特别另外设置使套筒和锭子轴不能旋转的固定的装置,可以在捻线加工中使二者同时旋转。而例如从下方敲击锭子轴的下端,可容易地拔出锭子轴。
为了达到上述第2个目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具有对纱线加捻的锭子轴单个驱动的电机的捻线装置中,包括将锭子轴从支撑锭子轴自由旋转的外壳向上方拔取的的拔取部件,该拔取部件装在锭子轴的下端部,具有与锭子轴同轴的螺钉孔。
当在作业通路侧配置润滑油供给口,在反作用通路侧配置配线口,可以容易地进行润滑油的供给作业,提高作业效率。而且配线口和在反作用通路侧设置的配线盒的距离靠近,可以使向电机的定子线圈供给电力的动力线和用于检测电机旋转速度用的检测磁铁的磁传感器的信号线等的配线简单化。
由于将润滑油供给口在外壳的上下多个位置形成,将该多个润滑油供给口配置在大致同一铅直线上,因此在进行润滑油供给作业时,可以更容易进行供给作业,进一步提高作业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第3个目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具有对纱线加捻的锭子轴单个驱动的电机的捻线装置中,在支撑锭子轴自由旋转的外壳的特定位置,形成向支撑锭子轴自由旋转的外壳供给润滑油的润滑油供给口,在相对于该外壳的该润滑油供给口大致为铅直下方及其附近以外的位置,形成用于向驱动锭子轴的电机供电的配线所通过的配线口。
本发明因为具有上述结构,因此具有以下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不用将锭子轴插入和装上而构成驱动电机,因此可以在进行锭子轴的旋转平衡调整作业的同时,进行驱动电机M的质量检查。而且因为不需要和转子一起进行锭子轴的装上取下,不会在装上取下锭子轴时对转子产生损伤。在喂纱交换等条件变更时,可以使转子和锭子保持不变地进行锭子轴的交换。另外,因为驱动电机和锭子轴不同体,在将驱动电机的电机轴和锭子轴用联轴节耦合连接的情况下,将两轴的芯正确对准非常困难,旋转时产生大的摇动使效率大为降低,但由于将锭子轴自身插入驱动电机内,即使锭子轴和电机轴一体化,因此不需要使两轴的芯对准,可以使运转效率高且稳定。而且,当将锭子轴和电机轴用不同体构成时,需要分别支撑两个轴的轴承,但通过将两轴一体化,可以轴承的数量最少。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将锭子轴拔出的状态下,也可以由保持装置使转子确实地保持与定子相对的状态。
根据本发明,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在将锭子轴拔出的状态下,使转子保持与定子相对的状态,可以将锭子轴的插入或拔出与转子分开进行。
根据本发明,因为套筒在转子的上下两侧被轴承支撑,锭子轴被插入该套筒内,因此可以使锭子轴的尺寸变短。
根据本发明,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可以使惯性大的旋转体高速运转。
根据本发明,通过正确地确定插入的锭子轴的中心位置,可以使捻线加工中锭子轴的旋转稳定。
根据本发明,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可以容易地进行锭子轴的插入或拔出。
根据本发明,不需要特别准备用于从上方拔出锭子轴的工具,使拔出作业变得简单。而且,只要将螺钉插入拔取部件的螺钉孔,即可将锭子轴向轴心方向正确推压,防止在拔出锭子轴时转子和定子的干涉。
根据本发明,因为在驱动锭子轴的电机外壳上形成润滑油供给口,可以不必拔出锭子轴向轴承根据润滑油,使润滑油的供给作业变得简单,并能防止拔出锭子轴时损伤电机。而且,例如即使从润滑油供给口供给的润滑油洒出外壳时,该洒出的润滑油不易沾附配线口的配线,可以防止润滑油对配线的不利影响。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第一实施例的捻线装置的侧面剖面图。
图2是图1的捻线装置的主要部分,表示装上锭子轴的状态的侧面剖面图。
图3是图1捻线装置的主要部分,表示将锭子轴插入中途的状态的侧面剖面图。
图4是第二实施例的捻线装置的主要部分,表示装有锭子轴的状态的侧面剖面图。
图5是第三实施例的多个并列设置状态下单锭驱动型多重捻线机的捻线装置的整体图。
图6是纺纱用单锭驱动型多重捻线机的斜视图。
图7是单锭驱动型多重捻线机的捻线装置的侧面剖面图。
图8是捻线装置的驱动电机部的侧面剖面图。
图9是向电机外壳的下部支撑部件和盖体插入螺钉状态的侧面剖图。
图10是向上部支撑部件的轴承供给润滑油的供给部的侧面剖面图。
图11是表示向下部支撑部件的轴承供给润滑油的供给部的侧面剖面图。
图12是润滑油供给口和配线口间的位置关系的平面图。
图13是长丝用单锭驱动型多重捻线机的捻线装置的侧面剖面图。
图14是图13的捻线装置的驱动电机部的侧面剖面图。
图15是向图13的电机外壳的下部支撑部件插入盖体螺钉状态的侧面剖面图。
图16是图13的上部支撑部件的轴承的润滑油供给侧面剖面图。
图17是向相同的下部支撑部件的轴承供给润滑油的供给部的侧面剖面图。
图18是润滑油的供给口位置关系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用图1和图3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中,作为将用于驱动锭子轴的驱动电机与该锭子轴设在同一轴上,通过该锭子轴的旋转进行捻线的捻线装置的一例,对二重捻线机的捻线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适用于其它种类的捻线机和细纱机。二重捻线机是将多个锭子并列设置,特别是在每个锭子的捻线装置的锭子轴上分别设置驱动电机的单锭驱动型捻线机。
图1表示本实施例的二重捻线机的一个锭子的捻线装置(喂纱部分)的侧面剖面图。对于各个锭子,在从捻线装置到最下端的卷绕装置之间,配置有将被捻线的纱线向纱的行进方向送出的喂入罗拉、和将纱线沿卷绕筒的轴方向往复运动的横动装置、以及位于适当位置的纱道变更用导纱器,这些部件在图中被省略。
首先用图1说明包括驱动电机M的喂纱筒P的周边部构成的捻线装置的结构。
在各捻线装置上,设有轴方向为上下方向的一根锭子轴1,在锭子轴1的上端部载置有喂纱筒P的喂纱载盘台(静止盘)2,该喂纱载置台2通过轴承3、4相对自由地旋转。在喂纱载置台2的外周部上,设有在捻线加工中(锭子轴1旋转中)使喂纱筒P保持静止状态的静止用吸引部件5。例如吸引部件5是磁铁,通过和在固定侧与吸引部件5相对设置的磁铁(未图示)之间作用的磁吸引力,使喂纱筒P保持静止。
在锭子轴1的上端部、喂纱载置台2的下方,使旋转盘6以不能旋转的方式固定。旋转盘6由比喂纱直径大的直径的园形状的碟部7、和在碟部7的下方固定的圆筒状的卷绕部9(纱贮存部)8而构成。在卷绕部8形成纱线通过的纱通路9。退绕张力的变动通过向卷绕部8的卷绕量(滞后角)的自动变动而被吸收。
锭子轴1向旋转盘6的下方延长,在该延长部,用于驱动锭子轴1旋转的驱动电机M设在与其同一轴上。即,在装上锭子轴1的状态下,将驱动电机M直接设置在锭子轴1的一部分上,不使用向沿轴方向并列配置的同轴上的两个轴间传递旋转转距的联轴节。
驱动电机M放置在沿机台纵向方向(左右方向)延长的固定的支撑体(下龙筋)10的上侧。驱动电机支撑体M包括设置在锭子轴1的周围、具有沿轴方向预定长度的圆筒状的套筒11、在套筒11的外周面上固定且不能旋转的转子(永久磁铁)12、设在转子12的外方的电机支撑部13、在电机支撑部13的内周面与转子12的外侧相对而设置的定子14、被镶入电机支撑部件13的下侧的下侧轴承支撑部件15、被镶入电机支撑部13的上侧的上侧轴承支撑部件16、设在套筒11和下侧轴承支撑部件15之间、在转子12下方支撑套筒11自由旋转的下侧的轴承(球轴承)17、设在套筒11和上侧轴承支撑部件16之间、在转子12的上方支撑套筒12自由旋转的上侧轴承(球轴承)18、从上下贯通支撑体10、具有下侧轴承17的下面挂接部的下侧盖19、从上方被镶入上侧轴承支撑部件16、具有上侧轴承18的上面挂接部的上侧盖20、固定在转子12和下侧轴承17间的套筒11的外周面的检测片(永久磁铁)21。
这样,通过在支撑体10的上侧载置驱动电机M,可以不受支撑体10的影响,容易地用目光确认上述滞后角。在上方,由上侧盖20、上侧轴承支撑部件16、电机支撑部13、下侧轴承支撑部件15和下侧盖19构成电机外壳。由电机外壳、套筒11和上下轴承18、17构成保持装置,可以与锭子轴1的插入和拔出的不相关地、即在将锭子轴1从驱动电机M的套筒11内拔出的状态下,将转子12保持与驱动电机14相对的状态。
套筒11具有设在轴方向中央的粗径部11a、设在轴方向的两端部(上下二个端部)、外径小于粗径部11a的细径部11b、11b。转子12固定在套筒11的粗径部11a的外周面,上下轴承18、17分别设在上下细径部11b、11b的外周面和电机外壳(上下轴承支撑部件16、15)之间。在套筒11的粗径部11a,当装上转子12时,形成与该转子12的上端接合的挂接部。
在套筒11的上端部,分别形成与上侧轴承18的下端接合的挂接部、和在套筒11的下端部与下侧轴承17的上端接合的挂接部,通过这两个挂接部,使上下轴承18、17间的距离比转子12的轴方向的长度要长。
进而,在套筒11的所需要的位置,形成向轴方向的一侧(从上方向下方)直径逐渐缩小的锥形孔11c。在锭子轴1的所需要的位置,形成与套筒11的锥形孔11c相同程度的倾斜角的锥部1a,该锥部1a向轴方向的一侧直径逐渐缩小。锥形孔11c和锥部1a当如后述那样装上锭子轴1时,被配合成锥形,以传送旋转转矩。锥形孔11c和锥部1a的锥面的倾斜角度被设定为可以确实地传送旋转转矩、且能容易地进行锭子轴1的插入或拔出的程度。
锥形孔11c的轴方向的长度比转子12的轴方向的长度要长,锥形孔11c的上端位于转子12的固定部分的上方,锥形孔11c的下端位于转子12的固定部分的下方。转子12通过锭子14的磁作用接受直接驱动转矩,这样,在套筒11的内侧形成轴方向的贯通孔,该贯通孔至少包括从转子12的固定部分的上方到下方的锥形孔11c。由此,可以通过锥形嵌合面,将在转子12发生的驱动转矩确实地传送到锭子轴1。
根据以上的结构,通过驱动驱动电机M旋转,可以使装在套筒11的锭子轴1与转子12同时旋转。检测片21产生的旋转磁场经过磁传感器(未图示)被取入外部的控制装置(未图示),使用该检测的旋转速度,维持捻线加工中驱动电机M所需的旋转速度。
下面,对图1的捻线装置,说明被加捻的纱线Y的纱道和穿纱线。
在锭子轴1的上部,形成到其上端为止的纱通路孔22。纱通路孔22与在旋转盘6形成的纱通路9连通。在喂纱筒P的中心轴内,设有位于锭子轴的上方的向纱线Y赋予预定张力的张力器23。从喂纱筒P退绕的纱线Y,从上方进入喂纱筒P的中心轴内后,被张力器23赋予预定的张力,通过纱通路孔22和纱通路9后向外方(旋转盘6的径向)飞出,到达喂纱筒P上方的中心轴延长线上的气圈导纱器(未图示)。从纱通路9出来的纱线Y在气圈导纱器间形成气圈,通过旋转盘6的旋转在喂纱筒P的周围旋转。通过这样的纱道,由锭子轴1的一周旋转,向从喂纱筒P到气圈导纱器的纱线Y加捻两次。在喂纱载置台2上,设有覆盖喂纱筒P的外侧的一部分或全部、用于防止卷绕纱Y和喂纱筒P的外周面相接触的喂纱盖24。
在形成的锭子轴1的纱通路孔22以外的部分,形成直到其下端的空气供给孔25。这样锭子轴1成为中空,气体供给孔25也和纱通路口22同样的与上述的纱通路9连通。在锭子轴1的下侧设有连接部件26。该连接部件26连接空气供给孔(未图示),从下方向供气供给孔25供给喷出空气。在空气供给孔25内通过从锭子轴1下端向上供给空气,可以向纱通路孔22及纱通路9产生进纱方向的空气流,使用这样的空气流,可以在上述纱道进行穿纱。
接着用图2、图3详细说明作为本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驱动电机M的安装结构和包括锭子轴1旋转体的安装。关于驱动电机M的安装结构,首先使用粘合剂,将具有预定大小的转子12固定在套筒11的粗径部11a,并可以与其一体旋转。并通过对固定在套筒11的转子12进行加磁操作,构成驱动电机M的旋转部,对该旋转部进行预定的平衡调整作业。
安装驱动电机M的旋转部,使得下侧轴承17位于在下侧轴承支撑部件15和套筒11下端部的细径部11b之间,而上侧轴承18位于上侧轴承支撑部件16和套筒11上端部的细径部11b。这样装上旋转部后,通过安装上下盖19、20,构成在转子12的外侧与定子14相对、可以向该转子12赋予预定的旋转转矩的驱动电机M。在此状态下,将驱动电机M实际旋转驱动,进行预定的质量检查。
因为驱动电机M的旋转转矩与转子12和定子14的相对的面积有关,通过将转子12固定在粗径部11a,可以将为了得到所需旋转转矩的转子12的轴方向长度缩短。因此可以将锭子轴1的轴方向的长度缩短。而且尽管将转子12的固定位置的外径变大,由于将在上下轴承18、17的支撑位置的外径缩小,可以提高轴承18、17的高速旋转的耐久性。
与驱动电机M的安装不同,通过将旋转盘6等固定在锭子轴1,构成驱动电机M(套筒11)的插入物。对该插入物也可进行平衡调整作业。该平衡调整作业完了后,如上述那样,将套筒11旋转自在地安装的驱动电机M,通过将包括锭子轴1的插入物从上方插入(参照图3),可以将锭子轴1安装成与套筒11一体旋转。插入时,锭子轴1的下端插入至超过套筒11的下端的位置。被插入的锭子轴1通过锥形孔11c的引导,在预定的中心轴上(驱动电机M的旋转轴上)以预定的高度被正确地确定位置。由此实现稳定的锭子轴1的高速旋转。当锭子轴1被插入时,通过包括锭子轴1的插入物的自重,在锥形嵌合面产生磨擦力作用,使捻线加工中套筒11和锭子轴1一体旋转。
下面用图4说明第二实施例,即将锭子轴1安装在套筒11的另一种安装方法。
在第二实施例中,作为相对套筒11的锭子轴1的固定装置,包括将套筒11相对锭子轴1在轴方向接触停止的挂接部1b、在锭子轴1的外周面形成的螺钉槽部1c、和锭子轴1的螺钉槽部1c接合的螺母27通过该螺母27将套筒11沿轴方向相对于锭子轴1的挂接部1b按压使两者不能旋转的固定。
更具体的说明,在锭子轴1的所需位置,形成套筒11的上端从下方卡合的挂接部1b,在锭子轴1的下端部外周面形成螺母27接合的螺钉槽1c。锭子轴1的长度当插入套筒11内时其下端从套筒11的下端凸出。通过这样的结构,当构成驱动电机M后将锭子轴1从上方插入套筒11内时,通过挂接部1b和套筒11上端卡合限制锭子轴1的大于此的落下。锭子轴1的插入在下方开放的状态下进行插入后,从下方将螺母27相对螺钉槽1c固紧将套筒11的上端按压在锭子轴1的挂接部1b,可以将二者旋转不能的固定。
在第二实施例中对锭子轴1的外形和套筒11的内径,可以保持捻线加工中消除锭子轴1等的旋转不安定程度的宽赋度。通过螺母27的固紧,可以确实的使两者一体旋转,并通过解除螺钉的固紧可以容易的拔出锭子轴。
为了使锭子轴1和套筒11一体旋转,作为二个实施例,对使用退拔配合的例子和进行螺母27的固紧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在例如锭子轴1的外周面及套筒11的内周面分别形成多个凹凸,两者与齿轮结合传递旋转转矩。另外也可以使用将它们组合的例子,例如为了确实地确定锭子轴1的中心位置,采用退拔配合可以更加确实地进行旋转转矩的传递,并附加上螺钉的固紧或齿轮结合。
如上所述,在第二实施例中,在固定侧设置驱动电机M的定子14,在与该锭子14相对并使转子12保持自由旋转的状态下,将锭子轴1在相对转子12(套筒11)不能旋转状态下装上或从该状态脱离。即,通过将转子12保持与定子14相对的状态,并与锭子轴1相对于驱动电机M(套筒11)的插入或拔出无关,可以将驱动电机M的定子14和转子12分离(单个地),将锭子轴1插入或拔出驱动电机M内,因而可以与锭子轴1等的旋转平衡调整作业分开来进行驱动电机M的质量检查。而且在装上取下锭子轴1时,转子12不会接触周围产生损伤。而且在喂纱直径改变等条件变更时,不改变质量检查已经完了的转子12及定子14的组,只需要插入装上直径不同的旋转盘6和喂纱载置材2的锭子轴1即可。而且为了进行轴承更换,轴承直径不受限于固定在锭子轴1上的转子半径,即不用将轴承内径大于固定在锭子轴的转子外径,即可进行轴承的更换,因而可使轴承半径减小,有利于实现高速旋转。
下面使用图1至图18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单锭驱动型纤维机械的概略结构。在图5中,并列设置多个作为单锭驱动型纤维机械的单锭驱动型多重捻线机的锭子即捻线装置。在该单锭驱动型多重捻线机的图5的前侧,在该多重捻线机的纵向方向(图5的左右方向),设置作业通路,在单锭驱动型多重捻线机的内侧(相对作业通侧的反对侧),设有各种配线用盒。
在各捻线装置101上设置的一根锭子轴104、和位于该锭子轴104的上端部的旋转盘115可以一体旋转而构成,该锭子轴104被在各捻线装置101上分别设置的电机即驱动电机110驱动旋转,由此旋转盘115一体旋转。该旋转盘115配置在驱动电机110的上方,捻线装置101在驱动电机110的下方被支架109支撑。
通过锭子轴104,驱动旋转盘115旋转,从而对从喂纱筒111退绕的原纱112a加捻,该喂纱筒111以静止状态配设在该旋转盘115的上方的。各单锭驱动型多重捻线机的驱动状态由控制部114控制。
本实施例所示的捻线装置101,由对短纤维纺纱,对构成一根长纱的纺纱加捻的纺纱用的捻线装置而构成。
在图6、图7中,捻线装置101的上述喂纱筒111放置在配置在旋转盘15的上方的静止盘121上,该静止盘121可以旋转地镶入锭子轴104的上部并被支撑。在该静止盘121内固定设有静止磁铁121a,通过该静止磁铁121a与在静止盘121的外周部以非接触状态配置的吸引磁铁122的吸引力,使静止盘121保持静止状态。喂纱筒111的外周被筒子纱盖103覆盖,该筒子纱盖103和静止盘121一体形成。
从喂纱筒111引出的原纱112a从上方进入张力装置147,被张力装置147赋予预定的张力后,从旋转盘115的中心部通过引导部115a被引导到外周方向,从该旋转盘115外周部向外部延伸,到达捻线装置101上部的气圈导向器148。
从旋转盘115的外周部向外部延出的原纱,通过由驱动电机110驱动的旋转盘115的高速旋转,被卷绕增大,旋转盘115旋转一周,从张力装置147到旋转盘115之间被加捻一次,从旋转盘115到气圈导纱器115之间再被加捻一次,共计被加捻二次。
这样,本单锭驱动型多重捻线机构成例如当旋转盘115旋转一周加捻二次的二重捻线机。
在捻线装置101的上方配设有卷绕装置102,将被捻线装置101加捻的捻线112b卷绕。
从上述气圈导纱器148向上方延出的捻线12b,经过导辊49、50及喂入罗拉108,到达横动导纱器107。到达横动导纱器107的捻线12b被该横动横导纱器横向移动,并同时被与滚筒106转动连接的卷绕筒105卷绕。
根据图7、图8说明捻线装置101。首先,如图7所示,从喂纱筒引出的原纱112a,从上端部进入张力装置147的张力孔147a后,从上端部进入位于该张力装置147的下方的锭子轴的104的引导孔104a。该引导孔104a在下端部与旋转盘115的上述引导部115a连通,进入引导孔104a的原纱112a通过引导部115a向外部延伸出。
还形成从锭子轴104的下端部与引导部115a连通的空气孔104a,可以从该空气孔104b的下端部供给空气。由于该空气从引导部115a的中心侧向外周侧方向流动,进入张力装置147的张力孔147a的原纱112a,被自动引导至旋转盘115的引导部115a的外周端部。
如图8所示,在旋转盘115的下方,配设有驱动锭子轴104旋转的驱动电机110。驱动电机110由固定设在锭子轴104外周的转子磁铁132、在该转子磁铁132的外周部与该转子磁铁132相对而配置的定子线圈131、作为该驱动电机110的外壳的电机外壳134等构成。
电机外壳134包括在内周面固定定子线圈131的电机支撑部126、装在该电机支撑部的上端部、通过轴承127a支撑锭子轴自由旋转、作为轴承支撑部的上部支撑部件127、装在该电机支撑部126的下端部、通过轴承128a支撑锭子轴104自由旋转、作为轴承支撑部的下部支撑部件128。
锭子轴104被压入轴承127a、128a。
该电机外壳134下端部的下部支撑部件128被固定装在上述支架109上,由此捻线装置1被支架9支撑。
在下部支撑部件128的下端部,安装由大致为圆筒状部件构成的盖体129,在该盖体129的平面视图的大致中央部位,形成沿上下方向贯通的该螺钉孔129a。该螺钉孔129a与锭子轴104配置在同一轴,空气连接部130从下方接合镶入该螺钉孔129a。该空气连接部130与锭子轴104的引导孔104a连通,引导空气从电机外壳134的外部至引导孔104a。
驱动电机110的转子磁铁132,例如由铵磁铁等有非常高的磁力的永久磁铁的稀土类磁铁构成,可以将该驱动电机110的结构集成化,并可以构成具有高驱动能力的电机。
定子线圈131被构成为具有铁芯131a的有芯线圈。
在转子磁铁132的下方的锭子轴104,固定有检测该锭子轴104的旋转速度的检测用磁铁133,该检测用磁铁133由磁力不太大(比转子磁铁132磁力弱)的永久磁铁的塑料磁铁构成。
在电机支撑部126侧装有与检测用磁铁133相对的磁传感器133a,通过该磁传感器133a检测出检测用磁铁133的磁场,从而检测锭子轴104的旋转速度。
在构成电机外壳134的上述电机支撑部126的外周面,形成向外侧突出的多个散热片126a,将该散热片126a沿上下方向设置,当随着旋转盘115的旋转而产生的气流(图7中的箭头)通过驱动电机110的电机外壳134部分时,随着该驱动电机110的驱动产生的发热由该散热片126a高效率地冷却。
在上述上部支撑部件127的下端部的内周面,形成电机支撑部126配合的配合部127b,在电机支撑部126的上端部,形成比其它部分直径小的配合部126b,通过将该配合部126b和配合部127b相接配合,使二者连接。
电机支撑部126和下部支撑部件128的配合部配合,以使电机支撑部126的内周面和下部支撑部件128的外周面相接。
如以上所述,驱动电机的结构为,将具有高磁力的永久磁铁的转子磁铁132配置在锭子轴104,在该转子磁铁132的外周面配置包括铁芯131a的定子线圈131,将该定子线圈131和转子磁铁132用电机外壳134覆盖,由此构成直流电刷电机,可以进行高速驱动。
上部支撑部件127的轴承127a支撑由该驱动电机110驱动的锭子轴104自由旋转,向该上部支撑部件的轴承127a和下部支撑部件128的轴承128a供给润滑油,是从电机外壳134的润滑油供给口来进行。
即如图10所示,在向上部支撑部件127的轴承127a供给润滑油中,形成贯通电机外壳134的上部支撑部件127的润滑油通路127d,从该润滑油通路127d在上部支撑部件127的外侧面开口的上部润滑油供给口127c,通过该润滑油通路127d,向轴承127a供给润滑油。
该上部润滑油供给口127c配置在轴承127a的外周部侧方,即该轴承127a的半径方向外侧,润滑油通路127d在从上部润滑油供给口127c向内侧方向的中途大致水平地配置,而在从中途到润滑油通路127d终端的通路出口127e为止,配置成沿内侧方向向上方倾斜。
该通路出口127e在上部支撑部件127的内周面开口,并配置在轴承127a的上方,在该通路出口127e的上方,形成上部支撑部件127的内周面从通路出口127e向内侧突出的突出部127f。
上部润滑油供给口127c配置在轴承127a外周部的稍稍下方。
从上部润滑油供给口127c供给润滑油,通过润滑油通路127d,向该轴承127a供给润滑油。
此时,因为通路出口127e配置在轴承127a的上方,从通路出口127e向上部支撑部件127内部的空间136充填的润滑油,可以确实地供给下方的轴承127a。
而且,因为在润滑油通路127d的通路出口127e的上方形成向内侧突出的突出部127f,从通路出口127e充填到上述空间136的润滑油,可被阻止推向上方,而被推向下方,可以进一步确实地向轴承127a供给润滑油。
通过从该上部润滑油供给口127c向润滑油通路127d内镶入管接头,上述上部润滑油供给口127c在供给润滑油以外的时间封闭,防止从该上部润滑油供给口127c向外部泄漏。
如图11所示,在向下部支撑部件128的轴承128a供给润滑油中,在电机支撑部126和下部支撑部件128的配合部,形成贯通该电机支撑部126的侧壁的润滑油通路126d、及贯通下部支撑部件128的侧壁的润滑油通路128b。该润滑油通路126d和润滑油通路128b连通,润滑油通路126d在电机支撑部126的外周面作为下部润滑油供给口126c而开口。该下部润滑油供给口126c配置在轴承128a的外周部侧方,即该轴承128a的半径方向外侧。
从该下部润滑油供给口126c通过润滑油通路126d、128b向轴承128a供给润滑油。
下部支撑部件128的润滑油通路128b在该下部支撑部件128的内周面开口的通路出口128c位于轴承128a的上方,在该通路出口128c的上方,配置有向内侧突出、封住从下部支撑部件128的内侧面到锭子轴104间的间隙的密封部件137。
从通路出口128c向下部支撑部件128内部的空间138充填的润滑油,通过该密封部件137,可以防止被推向该密封部件137的上方,可以确实地向配置在空间138的下方的轴承128a供给。
通过从该下部润滑油供给口126c向润滑油通路126d镶入该密封部件135,上述下部润滑油供给口126c在供给润滑油以外的时间封闭,可以防止润滑油从该下部润滑油供给口126c向外部泄漏。
上述上部润滑油供给口127c在下部润滑油供给口126c的上方形成,并配置在与该上部润滑油供给口127c和下部润滑油供给口126c大致相同的铅直线上。上部润滑油供给口127c和下部润滑油供给口126c在单锭驱动型多重捻线机的作业通路(图5的前侧)形成。
如图12所示,在平面视图中,在电机支撑部126的下部润滑油供给口126c和上部润滑油供给口127c的大体为反对侧,形成与该电机支撑部126内和外部连通的配线口126e。
在该配线口126e,向驱动电机110的定子线圈131供给电力的动力线、和检测检测用磁铁133的磁力的上述磁传感器133a的信号线等,从电机支撑部126内向外侧通过,在配线用盒内配线。
如果配线口126e在相对该润滑油供给口126c或127c大致垂直下方形成,当向润滑油供给口126c、127c供给润滑油时润滑油洒落,由于洒落的润滑油沾附到配线上产生不利因素,因此配线口126e需要至少形成在相对润滑油供给口126c、127c大致垂直下方及其附近以外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不仅将该配线口126e在偏离相对于润滑油供给口126c、127c的大致垂直下方及其附近的位置形成,为使润滑油供给作业容易化并使配线口126e和配线盒之间的配线简单化,下部润滑油供给口126c和上部润滑油供给口127c在电机支撑部126的单锭驱动型多重捻线机的作业通路侧形成,配线口126e在作业通路相反侧形成。
此时,电机支撑部126的作业通路侧是指,与单锭驱动型多重捻线机的纵向方向平行的线141的作业通路侧180°的范围142,反作用通路是指,与单锭驱动型多重捻线机的纵向方向平行的线141的反作业通路侧180°的范围143。
如上所述,因为在电机外壳134的电机支撑部126的一侧面形成上下部润滑油供给口127c、126c,所以在润滑油的供给作业时,不需要从支撑锭子轴104的电机外壳134拔出和插入该锭子轴104,可以防止向锭子轴104施加不需要的力使该锭子轴104的轴心偏离,防止对驱动锭子轴104的驱动电机110产生伤害,并使润滑油供给作业变的简单。
在该电机支撑部126的上下部润滑油供给口127c、126c侧的相反侧面等的、在上下部润滑油供给口127c、126c大致垂直下方及其附近以外的位置,即避开上下部润滑油供给口127c、126c的大致垂直下方及其附近的位置形成配线口126e,例如从上下部润滑油供给口127c、126c供给的润滑油,在洒出电机外壳134内外时,因为配线口126e位于上下部润滑油供给口127c或126c的下方位置以外的部分,洒出的润滑油不易粘附通过该配线口126e的配线,可以防止润滑油对配线的不利影响。
因为上下部润滑油127c、126c配置在单锭驱动型多重捻线机的作业通路侧,因此可以容易的进行润滑油的供给作业,提高作业效率。
因为配线口126e配置在单锭驱动型多重捻线机的反作业通路侧,与配线用盒距离很近,该配线用盒收将在该反作业通路侧的驱动电机110用的驱动基板收纳,使向驱动电机110的定子线圈131供给电力的动力线、和检测检测用磁铁133的磁力的上述磁传感器133a的信号线等的配线变的简单。
上下部润滑油供给口127c、126c作为润滑油供给口,在上下方向形成多个,并配置在大致同一个铅直线上,因此在润滑油供给作业时,可以更容易进行供给作业,并更进一部提高作业效率。
下面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单锭驱动型多重捻线机的捻线装置101中、用于从电机外壳134拔出锭子轴104的拔取部件。
如图8所示,上述盖体129通过螺钉等,安装在支撑锭子轴104的电机外壳134的下部支撑部件128的下端部,在该盖体129的螺钉孔129a上,通常将空气连接部130从下方进行螺钉接合。
在进行捻线装置101的保全作业时,从电机外壳134拔取锭子轴104时,从盖体129拔取空气连接部130,如图9所示,从下方将螺钉134插入盖体129的螺钉孔129a。
插入螺钉孔129a的螺钉143在锭子轴的下端相接后,进而将螺钉143插入时,由该螺钉143将锭子轴104推向上方,可以简单地拔取该锭子轴104。
即,将盖体129作为拔取锭子轴104的拔取部件使用。
这样,将用于拔取锭子轴104的拔取部件的盖体129装在该锭子轴104的周边,不需要特别准备用于拔出锭子轴104的工具,使拔出作业变得简单。
因为该盖体129配置在锭子轴104的下端部,因此只需从该盖体129的部分将锭子轴104的底面向上方推压,就可以使被压入轴承127a、128a的锭子轴104的拔出变得可能,使盖体129具有简单的构造,使作业变得简单。
盖体129与锭子轴104在同一轴的螺钉孔129a形成,因此在拔出锭子轴104时只要将螺钉插入该螺钉孔129a,可以将锭子轴104推向上方,使拔出作业变得更简单,并使盖体129的结构更简单。
在本例中,盖体129是用于拔出锭子轴104的拔取部件,并且作为空气连接部130的安装部件预先设置在捻线装置101,因此不会增加捻线装置101的部件个数。
下面用图13至图18说明捻线装置101的另一个实施例,即对绢和化学纤维等长纤维并线的长丝加捻的、长丝用的捻线装置。
与上述的捻线装置捻线101同样,在图13表示的捻线装置151的喂纱筒161,放置在静止盘171上,该静止盘171以静止状态配置在旋转盘165的上方,该静止盘171镶入锭子轴154的上部并支撑使其可以旋转。
从该捻线装置151的喂纱筒161引出的原纱162a,从上端部进入张力装置197的张力孔197a后,从上端部进入位于该张力装置197的下方的锭子轴154的引导孔154a。该引导孔154a在下端部与旋转盘165的引导部165a连通,进入引导孔154a的原纱162a通过引导部165a向外部延出。
如图14所示,在旋转盘165的下方,配设有驱动锭子轴154旋转的驱动电机160。驱动电机160由固定设在锭子轴154外周的转子磁铁182、在该转子磁铁182的外周部与该转子磁铁182相对而配置的定子线圈181、作为该驱动电机160的外壳的电机外壳184等构成。
电机外壳184包括在内周面固定定子线圈181的电机支撑部176、装在该电机支撑部176的上端部、通过轴承177a支撑锭子轴自由旋转、作为轴承支撑部的上部支撑部件177、装在该电机支撑部176的下端部、通过轴承178a支撑锭子轴154自由旋转、作为轴承支撑部的下部支撑部件178。
锭子轴154被压入轴承177a、178a。
该电机外壳184下端部的下部支撑部件178被固定装在上述支架159上,由此捻线装置151被支架159支撑。
在下部支撑部件178的下端部,安装由大致为圆筒状部件构成的盖体179,在该盖体179的平面视图的大致中央部位,形成沿上下方向贯通的该螺钉孔179a。该螺钉孔179a与锭子轴154配置在同一轴。
驱动电机160的转子磁铁182例如由铵磁铁等有非常高的磁力的永久磁铁的稀土类磁铁构成,可以将该驱动电机160的结构集成化,并可以构成具有高驱动能力的电机。
在转子磁铁182的下方的锭子轴154,固定有检测该锭子轴154的旋转速度的检测用磁铁183,该检测用磁铁183由磁力不太大(比转子磁铁182磁力弱)的永久磁铁的塑料磁铁构成。
在电机支撑部176侧装有与检测用磁铁183相对的磁传感器183a,通过该磁传感器183a检测出检测用磁铁183的磁场,从而检测锭子轴154的旋转速度。
在构成电机外壳184的上述电机支撑部176的外周面,形成向外侧突出的多个散热片176a,将该散热片176a沿上下方向设置,当随着旋转盘165的旋转而产生的气流(图13中的箭头)通过驱动电机160的电机外壳184部分时,随着该驱动电机160的驱动产生的发热由该散热片176a高效率地冷却。
在上述上部支撑部件177的下端部的内周面,形成电机支撑部176配合的配合部177b,在电机支撑部176的上端部,形成比其它部分直径小的配合部176b,通过将该配合部176b和配合部177b相接配合,使二者连接。
电机支撑部176和下部支撑部件178的配合部配合,以使电机支撑部176的内周面和下部支撑部件178的外周面相接。
如以上所述,驱动电机的结构为,将具有高磁力的永久磁铁的转子磁铁182配置在锭子轴154,在该转子磁铁182的外周面配置包括铁芯181a的定子线圈181,将该定子线圈181和转子磁铁182用电机外壳184覆盖,由此构成直流电刷电机,可以进行高速驱动。
上部支撑部件177的轴承177a支撑由该驱动电机160驱动的锭子轴154自由旋转,向该上部支撑部件的轴承177a和下部支撑部件178的轴承178a供给润滑油,是从电机外壳184的润滑油供给口来进行。
即如图16所示,在向上部支撑部件177的轴承177a供给润滑油中,形成贯通电机外壳184的上部支撑部件177的润滑油通路177d,从该润滑油通路177d在上部支撑部件177的外侧面开口的上部润滑油供给口177c,通过该润滑油通路177d,向轴承177a供给润滑油。
该上部润滑油供给口177c配置在轴承177a的外周部侧方,即该轴承177a的半径方向外侧,润滑油通路177d在从上部润滑油供给口177c向内侧方向的中途大致水平地配置,而在从中途到润滑油通路177d终端的通路出口177e为止,配置成沿内侧方向向上方倾斜。
该通路出口177e在上部支撑部件177的内周面开口,并配置在轴承177a的上方,在该通路出口177e的上方,形成上部支撑部件177的内周面从通路出口177e向内侧突出的突出部177f。
上部润滑油供给口177c配置在轴承177a外周部的稍稍下方。
从上部润滑油供给口177c供给润滑油,通过润滑油通路177d,向该轴承177a供给润滑油。
此时,因为通路出口177e配置在轴承177a的上方,从通路出口177e向上部支撑部件177内部的空间186充填的润滑油,可以确实地供给下方的轴承177a。
而且,因为在润滑油通路177d的通路出口177e的上方形成向内侧突出的突出部177f,从通路出口177e充填到上述空间186的润滑油,可被阻止推向上方,而被推向下方,可以进一步确实地向轴承177a供给润滑油。
通过从该上部润滑油供给口177c向润滑油通路177d内镶入管接头,上述上部润滑油供给口177c在供给润滑油以外的时间封闭,防止从该上部润滑油供给口177c向外部泄漏。
如图17所示,在向下部支撑部件178的轴承178a供给润滑油中,在电机支撑部176和下部支撑部件178的配合部,形成贯通该电机支撑部176的侧壁的润滑油通路176d、及贯通下部支撑部件178的侧壁的润滑油通路178b。该润滑油通路176d和润滑油通路178b连通,润滑油通路176d在电机支撑部176的外周面作为下部润滑油供给口176c而开口。该下部润滑油供给口176c配置在轴承178a的外周部侧方,即该轴承178a的半径方向外侧。
从该下部润滑油供给口176c通过润滑油通路176d、178b向轴承178a供给润滑油。
下部支撑部件178的润滑油通路178b在该下部支撑部件178的内周面开口的通路出口178c位于轴承178a的上方,在该通路出口178c的上方,配置有向内侧突出、封住从下部支撑部件178的内侧面到锭子轴154间的间隙的密封部件187。
从通路出口178c向下部支撑部件178内部的空间188充填的润滑油,通过该密封部件187,可以防止被推向该密封部件187的上方,可以确实地向配置在空间188的下方的轴承178a供给。
通过从该下部润滑油供给口176c向润滑油通路176d镶入该密封部件135,上述下部润滑油供给口176c在供给润滑油以外的时间封闭,可以防止润滑油从该下部润滑油供给口176c向外部泄漏。
上述上部润滑油供给口177c在下部润滑油供给口176c的上方形成,并配置在与该上部润滑油供给口177c和下部润滑油供给口176c大致相同的铅直线上。上部润滑油供给口177c和下部润滑油供给口176c在单锭驱动型多重捻线机的作业通路侧(图5的前侧)形成。
如图18所示,在电机支撑部176的下部润滑油供给口176c和上部润滑油供给口177c的大体反对侧,形成与该电机支撑部176内和外部连通的配线口176e。
在该配线口176e,向驱动电机160的定子线圈181供给电力的动力线、和检测检测用磁铁183的磁力的上述磁传感器183a的信号线等,从电机支撑部176内向外侧通过,进入配线用盒内。
即,下部润滑油供给口176c和上部润滑油供给口177c在电机支撑部176的单锭驱动型多重捻线机的作业通路侧形成,配线口176e在作业通路相反侧形成。
此时,电机支撑部176的作业通路侧是指,与单锭驱动型多重捻线机的纵向方向平行的线201的作业通路侧180°的范围202,反作用通路是指,与单锭驱动型多重捻线机的纵向方向平行的线201的反作业通路侧180°的范围203。
如上所述,因为在电机外壳184的电机支撑部176的一侧面形成上下部润滑油供给口177c、176c,所以在润滑油的供给作业时,不需要从支撑锭子轴154的电机外壳184拔出和插入该锭子轴154,可以防止向锭子轴154施加不需要的力使该锭子轴154的轴心偏离,防止对驱动锭子轴154的驱动电机160产生伤害,并使润滑油供给作业变的简单。
通过在该电机支撑部176的平面视图的上下部润滑油供给口177c、176c侧的相反侧,形成配线口176e,因为配线口176e位于上下部润滑油供给口177c或176c的下方位置以外的部分,从上下部润滑油供给口177c、176c供给的润滑油,当向电机外壳184的内外洒出时,润滑油不易粘附通过该配线口126e的配线,可以防止润滑油对配线的不利影响。
因为上下部润滑油177c、176c配置在单锭驱动型多重捻线机的作业通路侧,因此可以容易的进行润滑油的供给作业,提高作业效率。
因为配线口176e配置在单锭驱动型多重捻线机的反作业通路侧,与配线用盒距离很近,该配线用盒将在该反作业通路侧的驱动电机160用的驱动基板收纳,使向驱动电机160的定子线圈181供给电力的动力线、和检测检测用磁铁183的磁力的上述磁传感器183a的信号线等的配线变的简单。
上下部润滑油供给口177c、176c作为润滑油供给口,在上下方向形成多个,并配置在大致同一个铅直线上,因此在润滑油供给作业时,可以更容易进行供给作业,并更进一部提高作业效率。
下面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单锭驱动型多重捻线机的捻线装置151中,作为用于从电机外壳184拔出锭子轴154的拔取部件,使用装在电机外壳184的下端部的盖体179。
如图14所示,上述盖体179通过螺钉等,安装在支撑锭子轴154的电机外壳184的下部支撑部件178的下端部。
在进行捻线装置151的保全作业时,从电机外壳184拔取锭子轴154时,如图15所示,从下方将螺钉143插入盖体179的螺钉孔179a。
插入螺钉孔179a的螺钉143在锭子轴154的下端相接后,进而将螺钉143插入时,由该螺钉143将锭子轴154推向上方,可以简单地拔取该锭子轴154。
即,将盖体129作为拔取锭子轴104的拔取部件使用。
这样,将用于拔取锭子轴154的拔取部件的盖体179装在该锭子轴154的周边,不需要特别准备用于拔出锭子轴154的工具,使拔出作业变得简单。
因为该盖体179配置在锭子轴154的下端部,因此只需从该盖体179的部分将锭子轴154的底面向上方推压即可,使盖体179具有简单的构造。
由于盖体179与锭子轴154在同一轴的螺钉孔179a形成,因此在拔出锭子轴154时,只要将螺钉插入该螺钉孔179a,可以将锭子轴154推向上方,使拔出作业变得更简单,并使盖体179的结构更简单。
在本例中,在单锭驱动型多重捻线机上,并列设置多个捻线装置151,在各捻线装置151上封闭预先装上盖体179,但在通常,在电机外壳184的下部支撑部件178的下端部,装上封闭该下端部的低价格的树脂等的盖体,只当将锭子轴154从电机外壳184拔出时,将形成有螺钉孔179a的盖体179装在下部支撑部件178的下端部,来进行拔出作业。
通过具有这样的结构,只准备数个该盖体179,在将锭子轴154拔出时,可以在拔出该锭子轴154的捻线装置151上顺序安装,进行拔出作业,可以减少单锭驱动型多重捻线机的部件个数,并降低成本。
权利要求
1.一种捻线装置,具有单个驱动对纱线加捻的锭子轴的电机,其特征在于,具有将锭子轴从支撑锭子轴自由旋转的外壳向上方拔取的的拔取部件,该拔取部件装在锭子轴的下端部,具有与锭子轴同轴的螺钉孔。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捻线装置,可以不用装上锭子轴而构成每个锭子的驱动电机,并将锭子轴插入或拔出驱动电机内而与驱动电机的转子不相关。公开一种捻线装置,具有单个驱动对纱线加捻的锭子轴的电机,其特征在于,具有将锭子轴从支撑锭子轴自由旋转的外壳向上方拔取的的拔取部件,该拔取部件装在锭子轴的下端部,具有与锭子轴同轴的螺钉孔。
文档编号D01H1/00GK1824855SQ20061006829
公开日2006年8月30日 申请日期1999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1998年10月6日
发明者木村辰夫, 木野义浩 申请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