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编织机卷取装置开合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876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横编织机卷取装置开合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更具体地说涉及横编织机卷取装置开合机构。
背景技术
横编织机中的卷取装置置于针板的下侧,起针板置于卷取装置的下侧。开始编织时起针板上移,用于起针的钩针上移到起针板上侧,与针板上的织针进行起针编织。起针板上移时,要通过卷取装置的中心位置,此时卷取装置必须向两侧打开,让起针板通过。起针完毕后,起针板下移回到原位,卷取装置闭合,恢复到工作状态位置。在现有技术中,控制横编织机卷取装置打开和闭合的开合机构十分复杂,动力由链轮链条传动机构输入,再由凸轮连杆机构带动开合机构进行“开”与“合”的动作,而该凸轮连杆机构传动杆众多,使用凸轮也较多,所以整个机构组成的零部件多,安装调试复杂,生产成本高。同时,维护和修理也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组成零部件少、结构简单、易于装配调试和维护的一种横编织机卷取装置开合机构,它由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安装在横编织机针床下方的机架侧板上,并与所述卷取装置连接,其中包括滑动座法兰、主动拨叉、从动拨叉、控制杆、拉簧、张力杆、开启凸轮、凸轮轴、转轴I、转轴II、张力调节单元和皮带传动单元,所述转轴I、II固定在所述机架上,主、从动拨叉上设有不完全齿轮,该两不完全齿轮相互啮合,主、从动拨叉分别与转轴I、转轴II连接,控制杆亦连接在转轴I上,并与主动拨叉连接为一体,同绕转轴I的轴心线转动,转轴II置于控制杆上的导向槽内,支承所述机卷取装置的滑动座法兰置于机架上对应的滑槽中,滑动座法兰上设有拨槽,主、从动拨叉的上端滑接在该拨槽中,两不完全齿轮啮合转动时,转轴II与所述导向槽相对滑动,主、从动拨叉分别绕各自的转轴I、II转动,其上端通过所述拨槽推动对应一侧的滑动座法兰在所述滑槽中滑动,控制杆的一端设有槽孔,开启凸轮置于该槽孔内,控制杆的另一端通过拉簧与张力杆的一端连接,张力杆的另一端与机架铰接,一张力调节单元置于张力杆的一侧并紧抵在该张力杆的侧边上,使控制杆受到拉簧的一定作用力,确保控制杆的槽孔一侧边紧抵在开启凸轮上,皮带传动单元中的从动轮安装在开启凸轮的凸轮轴上。
所述张力调节单元由导向块、调节螺母、调节螺杆组成,所述调节螺杆的一端设有插口,该插口插接在所述张力杆的一侧,导向块固定在机架侧板上,其上设有导向孔,调节螺杆穿插在所述导向孔内,可相对该导向孔上下滑动,调节螺母旋接在调节螺杆上,并使其一端面紧抵导向块的一端面,对其轴向定位。
所述导向槽是以转轴I的中心为圆心的圆弧槽。
所述皮带传动单元由主动同步带轮、从动同步带轮和同步带组成,从动同步带轮连接在凸轮轴上,同步带则连接主动同步带轮和从动同步带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采用一对设有不完全齿轮的拨叉,利用其上不完全齿轮的相互啮合所产生的相互反向转动,拨动支承卷取装置的两滑动座法兰产生相互间相向或相离的移动,从而完成卷取装置的“开”与“合”的运动,使原先的开合机构大大简化,组成的零部件大幅度减少,易于装配调试和维护,使生产成本和维护成本降低。


图1本实用新型机构处于闭合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机构处于打开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张力杆,2是机架,3是调节螺母,4是导向块,5是调节杆,6是拉簧,7是控制杆,8是转轴II,9是从动拨叉,10是卷取装置,11是起针板,12是电机,13是主动同步带轮,14是同步带,15是铆钉,16是凸轮轴,17是从动同步带轮,18是转轴I,19是开启凸轮,20是主动拨叉,21是滑动座法兰,22是针板,23是钩针,24是导向槽,25是拨槽,27是滑槽,28针床,29是U形槽孔,30是拉簧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参见图1或图2。装有针板22的针床28安装在机架侧板2的上侧,转轴I和转轴II则固定在机架侧板2上,主动拨叉20和从动拨叉9分别铰接在转轴I和转轴II上。主、从动拨叉上设有不完全齿轮,该两不完全齿轮相互啮合。控制杆7亦铰接在转轴I上,并通过铆钉15与主动拨叉20连接,使两者连为一体同绕转轴I转动。转轴II置于控制杆上的导向槽24内,导向槽24是以转轴I的中心为圆心的圆弧槽。
4只滑动座法兰21,两两一对分别安装在机架2的两侧,并置于其上的滑槽27中,可沿该滑槽滑动。滑动座法兰21用于支承卷取装置10下侧的一传动轴。主、从动拨叉的上端置于滑动座法兰的拨槽25中,可沿拨槽25上、下滑动。
控制杆7的一端设有U形槽孔26,开启凸轮19置于该U形槽孔26内,控制杆7的另一端上设有三只拉簧连接孔30,张力杆1的一端与机架侧板26铰接,另一端也设有三只拉簧连接孔30,拉簧6的两端分别钩接控制杆7和在张力杆上的拉簧连接孔30上,通过钩接不同位置上的拉簧连接孔30,可调节的拉簧30对其形成的拉力。由导向块4、调节螺母3、调节螺杆5组成的张力调节单元置于张力杆1的上侧,调节螺杆5的一端设有插口,该插口插接在所述张力杆1的上侧,在拉簧6的作用下,使该插口紧抵在张力杆1的上周侧上。两导向块4沿调节螺杆5的轴向相互间隔一定距离固定在机架侧板26上,其上设有导向孔,调节螺杆的穿插在这两导向块的导向孔内,可相对该导向孔上下滑动,调节螺母3旋接调节螺杆5上并置于位于上侧的导向块4的下端。同样在拉簧6的作用下,调节螺母3紧抵在位于上侧导向块4的下端面上,使其不能轴向移动,从而对其进行轴向定位。拉簧6的拉力还使控制杆上的U形槽孔29一侧紧抵在开启凸轮19上,保证开启凸轮19在转动时能连续对控制杆起控制作用。
本实施例中使用的皮带传动单元是由主动同步带轮13、从动同步带轮17和同步带14组成的传动机构,这使得传动更加精准。从动同步带轮17安装在凸轮轴16上,主动同步带轮13安装在电机12的输出轴上,同步带14则通过其上的齿与主、从动同步带轮上的齿啮合进行同步传动连接。
横编织机开始编织时,电机12在相关程式的控制下转动并通过主动同步带轮13及同步带14使从动同步带轮17转动,与从动同步带轮17共一凸轮轴16的开启凸轮19随之转动,开启凸轮19在转动中其转动半径不断增加,使控制杆7逆时针转动,控制杆7上的导向槽24与转轴II则产生相对滑动。与控制杆7连接为一体的主动拨叉20随同转动,从动拨叉9通过主、从动拨叉上的不完全齿轮的啮合使其绕转轴II顺时针转动。主、从动拨叉的转动时,它们的上端通过拨槽24中带动对应侧的滑动座法兰21沿滑槽27向外侧滑动,使卷取装置打开,请参见图2。当开启凸轮19的最大半径压抵在控制杆的U形槽上时,卷取装置10打开到最大值。此时起针板11上移,直至安装在起针板11上的钩针23移至针板上侧,与针板上的织针进行起针编织,起针编织完毕后,起针板11下移到原位。同上理,在相关程序的控制下电机12转动,使控制杆7顺时针转动,则主、从动拨叉带动对应侧的滑动座法兰21向内侧滑动,使卷取装置10闭合。当开启凸轮19的最小半径压抵在控制杆的U形槽上时,卷取装置10完全闭合,此时卷取装置10处于工作前所需的位置状态,请参见图1。
为确保开启凸轮19在转动时对控制杆产生有效、连续、准确的传动,需要调节拉簧6对控制杆7的作用力,在确定好拉簧6与控制杆7及张力杆1的钩接位置后,就可通过调节张力调节单元来调节。旋动其调节螺母3,调节螺杆5轴向移动,则使紧抵在它下侧的张力杆转动,从而使拉簧产生伸缩,对控制杆产生不同的作用力,以平衡卷取装置在开合时所受到的力。
权利要求1.横编织机卷取装置开合机构,安装在横编织机针床下方的机架侧板上,并与所述卷取装置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滑动座法兰、主动拨叉、从动拨叉、控制杆、拉簧、张力杆、开启凸轮、凸轮轴、转轴(I、II)、张力调节单元和皮带传动单元,所述转轴(I、II)固定在所述机架上,主、从动拨叉上设有不完全齿轮,该两不完全齿轮相互啮合,主、从动拨叉分别与转轴(I)、转轴(II)连接,控制杆亦连接在转轴(I)上,并与主动拨叉连接为一体,同绕转轴(I)的轴心线转动,转轴(II)置于控制杆上的导向槽内,支承所述机卷取装置的滑动座法兰置于机架上对应的滑槽中,滑动座法兰上设有拨槽,主、从动拨叉的上端滑接在该拨槽中,两不完全齿轮啮合转动时,转轴(II)与所述导向槽相对滑动,主、从动拨叉分别绕各自的转轴(I、II)转动,其上端通过所述拨槽推动对应一侧的滑动座法兰在所述滑槽中滑动,控制杆的一端设有槽孔,开启凸轮置于该槽孔内,控制杆的另一端通过拉簧与张力杆的一端连接,张力杆的另一端与机架铰接,一张力调节单元置于张力杆的一侧并紧抵在该张力杆的侧边上,使控制杆受到拉簧的一定作用力,确保控制杆的槽孔一侧边紧抵在开启凸轮上,皮带传动单元中的从动轮安装在开启凸轮的凸轮轴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编织机卷取装置开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调节单元由导向块、调节螺母、调节螺杆组成,所述调节螺杆的一端设有U形插口,该插口插接在所述张力杆的一侧,导向块固定在机架侧板上,其上设有导向孔,调节螺杆穿插在所述导向孔内,可相对该导向孔上下滑动,调节螺母旋接在调节螺杆上,并使其一端面紧抵导向块的一端面,对其轴向移动进行限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编织机卷取装置开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是以转轴(I)的中心为圆心的圆弧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编织机卷取装置开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带传动单元由主动同步带轮、从动同步带轮和同步带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横编织机卷取装置开合机构。其技术方案为包括滑动座法兰、主动拨叉、从动拨叉、控制杆、拉簧、张力杆、开启凸轮、凸轮轴、转轴I、II和张力调节单元,所述转轴I、II固定在所述机架上,主、从动拨叉上设有不完全齿轮,该两不完全齿轮相互啮合,主、从动拨叉分别与转轴I、转轴II连接,控制杆亦连接在转轴I上,并与主动拨叉连接为一体,转轴II置于控制杆上的导向槽内,滑动座法兰置于机架上的对应滑槽中,其上设有拨槽,主、从动拨叉的上端置于该拨槽中,控制杆的一端上设有槽孔,开启凸轮置于该槽孔内,控制杆的另一端通过拉簧与张力杆的一端连接。其优点是结构简单,组成的零部件少,易于装配调试和维护,生产成本和维护成本低。
文档编号D04B15/96GK2923762SQ20062007491
公开日2007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17日
发明者冯加林, 巫友群 申请人:冯加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