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细纱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细纱机,特别涉及细纱机集体落纱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不管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生产的细纱机所配有的集体落纱装置,其原理大致相同,如图1所示,都是用抓管器(1′)把车底托盘(12)上的筒管抓起放到寄存站(10)上,然后再把管纱(3)从锭子(6)上拔起放到车底的托盘(12)上,然后再把筒管(2)从寄存站(10)上抓起插到锭子(6)上。这时才能开车纺纱。就上述落纱原理落纱臂(11)需上下行程两次、抓管器(1′)需抓放六次方能完成落纱任务,在停车时间上可称得上是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落纱臂上下行程一次,抓管器抓、放四次就能完成落纱任务的细纱机。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施。
在原有的两个抓管器之间再设一个备用抓管器,设一个由气缸或电机控制的能在落纱臂上左右移动的托板,让原抓管器和备用抓管器都安装在托板上;在隔纱板偏铁上设一个开口的气圈环。落纱时让气圈环能和隔纱板一起向车内歪倒,同时让原抓管器抓住车底托盘上的筒管随落纱臂上行,然后再用备用抓管器把管纱从锭子上拔下来后,移动托板使原抓管器抓着的筒管对准锭子,然后落纱臂下行把筒管插到锭子上,然后原抓管器放下筒管,然后落纱臂下行使备用抓管器把管纱放到车底的托盘上,同时板回歪倒的隔纱板和气圈环,然后开车纺车。
必须说明,落纱时当细纱机停稳后,钢领板必须下降到管纱完全从钢领内露出来为止,目的是防止备用抓管器在抓管纱时由原抓管器抓着的筒管碰到钢领。
本发明的优点1、落纱臂上下行程一次,抓管器抓放四次就能完成落纱任务,落纱程序精简化。
2、落纱时停车时间大大缩短。
3、很明显地提高产量。
图1是已有细纱机的集体落纱装置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细纱机中的备用抓管器从锭子上拔取管纱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细纱机中的气圈环的府视图。
图1中的备用抓管器(1)、原抓管器(1′)、筒管(2)、管纱(3)、钢领(4)、钢领板(5)、锭子(6)、托板(7)、气圈环(8)、隔纱板(9)、寄存站(10)、落纱臂(11)、托盘(12)
具体实施例方式落纱时,当细纱机停稳后,钢领板(5)下降,使管纱(3)的筒管完全从钢领(4)中裸露出来,同时气圈环(8)和隔纱板(9)被推倒,同时原抓管器(1′)抓住车底托盘上的筒管(2)随着落纱臂(图中所示)上升到管纱(3)的顶部,这时就由备用抓管器(1)抓住管纱(3)并把管纱(3)从锭子(6)上拔出后,托板(7)就带着,原抓管器(1′)和备用抓管器(1)向车尾移动,并使原抓管器(1′)抓着的筒管(2)对准锭子(6),这时落纱臂下降使筒管(2)插到锭子(6)上,然后原抓管器(1′)放下筒管(2)。然后落纱臂再次下降并使备用抓管器(1)把管纱(3)放到车底的托盘上,落纱完毕。
权利要求
1.一种细纱机,尤其是细纱机中的集体落纱装置,其中包括气圈环(8)其特征在于在原有的两个抓管器(1′)中间再设一个备用抓管器(1),原抓管器(1′)和备用抓管器(1)共同安装在托板(7)上,托板(7)能在落纱臂(11)上左右移动;气圈环(8)安装在隔纱杆(9)的扁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纱机,其特征在于气圈环(8)成半圆的开口形。
全文摘要
一抓管器(1′)中间又设一个备用抓管器(1),备用抓管器(1)能在原抓管器(1′)抓着筒管(12)的情况下拔下锭子(6)上的管纱(3),而原抓管器(1′)又能在备用抓管器(1)抓着管纱种细纱机,尤其是细纱机中的集体落纱装置,在原有的两个抓管器(3)的情况下把筒管(2)插到锭子(6)上。
文档编号D01H9/04GK101016664SQ20071008035
公开日2007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7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7日
发明者王伟 申请人: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