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口成形机构、装有其的织机及选择其中的活动钩的方法

文档序号:1748205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梭口成形机构、装有其的织机及选择其中的活动钩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梭口成形机构和一种装有这种机构的织机。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选择这种机构的活动钩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提花型织机中,梭口成形机构选择性地提升综丝,每个综丝均具有供经纱通过的孔眼,按照固定于综丝顶端的钩的位置的机能,经纱定位为高于或者低于由织机移动的纬纱。如EP-A-1 413 657中的示例所述,这种机构包括活动钩,每个活动钩均设置有能够与通过反相的竖直往复运动驱动的提刀配合工作的横向突出部。每个活动钩均装有挠性金属叶片,用于与属于选择装置的保持杆相互作用,从而大致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另外,弹性抵接件置于活动钩路径上、其行程的上死点附近。根据EP-A-0 823 501的技术教示,移动抵接件而用于克服在活动钩开始向下运动时作用于活动钩上的摩擦力,从而能够避免活动钩的复位弹簧尺寸过大。当活动钩在其相应路径的上死点附近向上移动时,这种弹性抵接件会致使梭口成形机构突然过载。所有活动钩基本上同时接合对应的抵接件——这些抵接件以预应力压缩弹簧加载。此外,弹性抵接件会降低装有这种抵接件的机构的整体经济性。

发明内容
更具体地,本发明通过提出一种新型梭口成形机构来寻求消除这些缺点的方法,本发明的梭口成形机构中,活动钩的行进方向易于在其相应路径的上死点附近反向,而不会使提刀驱动装置过载,并且其成本合理。
为此,本发明涉及一种提花型织机上的梭口成形机构,该机构包括活动钩,每个活动钩均由提刀在上死点位置和下死点位置之间移动,在该上死点位置中或该上死点位置附近各钩可由选择装置保持静止,每个活动钩均包括设置有用于抵靠对应提刀的突出部的本体以及以设于该本体的挠性叶片,并且该挠性叶片能够相对于本体移动且设计成与属于选择装置的保持杆相互作用,其中选择杆形成斜面,当钩在其上死点位置附近移动时,弹性叶片的一部分滑过该斜面。所述机构的特征在于,选择杆在其上滑动的斜面以如下方式成形,即,当在其行程的上死点附近、其开始向下运动而与斜面接触时,作用于挠性叶片上的力的合力的平行于活动钩行进方向的分量向下指向。
在本发明的意义中,在正常运行的配置中,当该机构装在织机上方时,机构的底部对应于该机构面对梭口的那一侧。机构的顶部限定为与机构的底部相反侧。另外,当机构以正常配置安装时,机构的顶部部分设置于机构的底部部分的上方,即位于底部部分的与织机的梭口所处侧相反的那一侧。
通过本发明,选择杆在其上滑动的斜面用于在挠性叶片上施加抵消叶片受到的摩擦力的向下的回返力,从而能够省掉EP-0 823 501中公开的类型的弹性抵接件。
根据本发明有利但非必需的方面,该机构可以具有下面的一个或多个特征——斜面沿相对于钩的行进方向成5°至15°范围内的角的平均方向延伸,且斜面具有皱褶;——上述角优选在8°至15°范围内;——斜面呈弯曲状,其切线相对于钩的行进方向成5°至15°范围内角,该角优选在8°至12°范围内。
——斜面设置有皱褶;以及——斜面包括下斜面部分和上斜面部分,该下斜面部分中的平均方向相对于钩的行进方向成第一角,该上斜面部分位于下斜面部分上方且其平均方向相对于钩的行进方向成第二角,第二角的值大于该第一角的值。实践中,第一角的值可以在5°至12°范围内,而第二角的值在7°至15°范围内。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装有上述梭口成形机构的织机,这种织机成本较低且能够以高于以前公知的织机的速度工作。
最后,本发明提供一种选择上述类型的梭口成形机构中的活动钩的方法。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其包括当活动钩在其行程的上死点附近开始向下移动时,使用选择杆在各钩的弹性叶片上施加单独的力,该力具有方向平行于钩的行进方向向下指向且大小大于叶片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的分量。


考虑下面仅通过示例的方式结合附图做出的根据本发明原理的梭口成形机构的两种实施方式的描述,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并更加明确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其中——图1是示出结合有本发明的提花型织机的原理的示意图;——图2是示出图1织机的梭口成形机构的放大纵剖面图;——图2A和2B分别是图2中线A-A和B-B上的局部剖面图;——图3是示出图2的细节III的放大视图;——图4是图2机构的活动钩和部分保持杆的放大视图;——图5是沿箭头IV观察的图4的视图;——图6是图2至5的机构的选择杆的正视图;——图7是示出图6的细节VII的放大视图;以及——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机构的类似于图6的视图。
图中,为了使图面清楚,力并非都是以相同的比例示出。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示出的织机M中,一片经纱1自卷轴2引出。各经纱1通过综丝3中的孔眼3a而打开通路使纬纱可以通过,以便制成绕在卷轴4上的织物。图1中仅示出了两条综丝3和3’,综丝3处于高位置而综丝3’处于低位置。每个综丝的底端通过拉簧5连接到织机的结构构件,而其顶端固定于通丝6。
与电控单元8关联的梭口成形机构7用于对抗弹簧5施加回返力而或多或少地提升通丝6。如图仅示出与综丝3关联的通丝,通丝的一端6a固定至机构7的壳体10,且通丝通过悬在吊绳12上的滑轮组11,吊绳12的两端分别固定至两个用于通过提刀14选择性地提升的活动钩13,其中,如箭头F2所示,提刀14受驱动而执行反相的竖直往复运动。
为了图面清楚,图1中仅示出了梭口成形机构的部分组成元件。
从图2至5能更清楚地看出,每个钩13由塑料材料的本体20形成,本体20的底端201模制在吊绳12的一端12a上。
本体20形成相对于本体20的主纵向轴线X-X’横向延伸的单个突出部202。突出部202将抵靠提刀或刀状件14的顶面14a。从而,钩13可由单个提刀14规则地提升。
当抵靠相邻的提刀14时,各个钩13沿其轴线X-X’移动。
钩13还包括部分嵌入本体20的挠性金属叶片21。实际上,叶片21具有嵌入本体20接近底端201的区域203(即位于本体20上横向延伸出突出部202的部分204之下的区域)中的部分211。
部分211向下开口,从而使得吊绳12的端部12a能够通过,从而能够在长度L12上嵌入本体20。
叶片21延伸而高于部分211一长度L21,该长度相较于叶片21的总长度L’21来说是较长的一部分。
叶片21具有两个侧部直立部212和212’,它们之间限定了容纳本体20的主要部分的窗状开口213。
直立部212和212’超过窗状开口213延伸至叶片21的弯曲顶端214。直立部212和212’由横接部215连接,横接部215将窗状开口213与形成于叶片21的部分212、212’、214和215之间的开口216隔开。
指定相应的紧固技术,将元件20和21固定至钩13的底部,而叶片21中在高于本体20的区域203的长度L21上延伸的部分能够沿图4中的双箭头F3横向运动。这些横向运动F3对应于叶片21和本体20之间的相对运动。
机构7还具有嵌入在壳体10的一部分中的电磁体15。壳体10具有两个固定轴10a,其上以可枢转方式装有两个保持杆16,用以分别与连接至单根吊绳12两端的两个活动钩13配合工作。
每个杆16包括金属杆30,金属杆30具有与轴10a的外直径相匹配的具有圆形截面的竖直孔301,使得金属杆30能自由枢转地装在轴10a上,如图2中双箭头F4所示。每个杆30上的孔301均形成在金属杆的端部302中。
金属杆30的另一端嵌在由非磁性材料制成的本体31中,所述非磁性材料诸如塑料。本体31形成用于在接近其上死点位置时保持活动钩的突出部311。本体31还设置有对中凸起312,用于相对于在本体31上施加力F5的弹簧32对中,趋于使杆16从壳体10向外枢转。该力趋于使突出部311穿进相邻的活动钩的叶片21的开口216,从而使该活动钩被保持在高位置。
通过电磁体15控制杆16的金属杆30的枢转,当电磁体15受激励时,可以通过叶片21的弯曲端214而移动杆16,并且,可选地,对抗力F5保持在适当位置。
另外,钩13的叶片21的直立部212和212’在槽10b中滑动,其中槽10b竖直形成于壳体10中并平行于该壳体的中心轴线X10-X’10延伸,如图2中可以看出,其中吊绳12仅部分示出以便可以看到槽10b。由此,钩13相对于壳体10被精确地导引,且磨损减至最小。如EP-A-1 413657所公开的,壳体10的每个槽10b均由两个肋10f和10f’限定,所述槽在这两个肋中延伸,由此,能够平行于轴线X-X’和X10-X’10有效地导引其所容纳的直立部212或212’。每个肋从壳体10的底部大致直至图2右手侧的突出部202的顶部倒圆部分的位置(在该处肋10f’终止而肋10f向上继续)都具有这种形状。通过消除槽的外边缘10f’,即通过在接近保持杆16处使槽朝壳体外侧敞开,当叶片21抵靠相邻的杆16时,如图2左手侧所示,叶片21可以沿着图2B中箭头F7的方向朝外自由移动,以施加矫直(leveling)力F6。
实际上,叶片21挠曲的主要部分发生在槽10b没有外边缘的壳体10的部分,该部分在图2左手侧的突出部202的高位置和矫直期间叶片21与杆16相互作用的区域之间延伸过高度H。
在本发明没有示出的变例中,形成槽10b的外边缘的外侧肋10f’不必在高度H上省掉,而代之的是可以与肋10f间隔开以便为叶片21的移动留下足够的空间。
此外,叶片21的弯曲端部214以如下方式确定尺寸,即,使其抵靠由各杆16的本体31远离轴线X10-X’10的那个边缘形成的斜面313并对斜面施加力F6。钩13对杆16的瞬间推力用来进行杆16的矫直,即,利用由于充当EP-A-0 219 437中所述弹性舌片的叶片21的挠曲性所产生的弹性预加载,使其抵靠电磁体15。由此叶片21执行矫直功能。
如图2的左侧箭头F14所示,当提刀14开始其平行于轴线X-X’及X10-X’10的向下行进时,挠性叶片21在与直立部212和212’接合的两个槽10b的水平面接触壳体10。叶片21还接触其端部214在上面滑动的对应杆16的斜面313。
该向下运动开始时,杆16受到来自叶片21的矫直力。叶片平行于轴线X-X’移动,并受到通过如下三个接触区域作用的力。第一接触区域A位于叶片21的下部,为叶片21在槽10b中滑动的部分。在该区域中,叶片21受到反作用力RA,其具有垂直于轴线X-X’且指向外侧(即背离轴线X10-X’10)的分量NA。反作用力RA还具有平行于轴线X-X’的分量FA,其对应于叶片21受到的向上的(即沿与叶片21的运动相反的方向)的摩擦力。如果叶片21和槽10b之间的摩擦系数记做KA,那么上面所述的力之间的关系为如下的类型FA=KA×NA在其中间部分B,叶片21摩擦肋10f’的顶部部分,从而产生具有垂直于轴线X-X’指向轴线X10-X’10的分量NB的反作用力RB,而其分量FB平行于轴线X-X’向上指向。该分量FB对应于摩擦力;在如下关系的应用中其与反作用力RB的垂直分量成比例FB=KB×NB其中KB是叶片21和肋10f’的顶部部分之间的摩擦系数。
如上面的变例中看到的,如果肋10f’没有中断,那么叶片抵靠该肋,从而产生与反作用力RB相同类型的反作用力。接触点B位于肋10f’延伸离开肋10f的位置。
对应于叶片21的弯曲端部214的区域C中,叶片21受到垂直于斜面313的反作用力RC的作用,该反作用力RC可分解为垂直于轴线X-X’的分量NC和平行于所述轴线的分量FC。反作用力RC对应于两个力F21和F313的合力,其中——F21由叶片21弹性变形产生,该力与叶片21相对于其滑动轴线X-X’在下部部分中的变形d基本成比例;并且——F313由端部214在斜面313上的摩擦作用产生。
因此,叶片21受到的反作用力可限定为反作用力RC,其等于叶片21的弹性变形效应和端部214与本体31之间的摩擦效应的总和。
图3的平面内限定斜面313的平均方向(mean direction)的直线记做D313。线D313和轴线X-X’之间的角记做β。
实际上,力F313平行于线D313。
可以看出,力FC指向下方,即朝向装有机构7的织机的梭口,并且该分量与叶片21和壳体10之间的摩擦所产生的分量FA和FB的方向相反。
通过适当地选择角β,分量FA、FB和FC的合力指向下方。为达到该目的,力FC的大小需要大于摩擦力FA和FB的合力的大小。
实际上,该目的通过具有平均起来沿线D313延伸的斜面313的杆16实现,且线D313相对于轴线X-X’的角β在5°至15°范围内。
角β的值在8°至15°甚或8°至12°范围内,这样能够获得完全令人满意的效果,使得当钩13由提刀14提升而达到其行程的上死点时钩13不会被过于突然地制动,同时其可以被有效地向下送至开始向下移动的提刀14上,随后叶片21也开始向下移动。
如图6中所示,斜面313基本为直线性的并且沿线D313的方向延伸。
根据本发明仅示于图中的方面,斜面313可以设置有由一连串脊313a和沟313b形成的皱褶,使得能够通过减小斜面313和叶片21的端部214之间的摩擦系数而减小摩擦力F313。这些皱褶用于将诸如油脂或其等同物的润滑剂保持在斜面313上。
根据本发明未图示的方面,突出部311上叶片21的端部214滑动时所抵靠的部分也可以设置有这样的皱褶。
实际上,皱褶的幅值a对应于脊313a的顶部和沟313b的底部之间的距离,其远小于本体31的尺寸。该幅值可约为0.2毫米(mm)。
本发明未图示的变例中,斜面313可以为弯曲状。在这种情况下,斜面313的各切线分别相对于轴线X-X’成5°至15°、优选为8°至12°范围内的角。
如图8中所示,斜面313可再分成两个部分,分别为下部部分313A和上部部分313B,部分313A比部分313B更靠近钩311。
图8中限定部分313A和313B的平均方向的直线记做D313A和D313B。线D313A相对于轴线X-X’形成角βA,而线D313B相对于同一轴线形成比角βA大的角βB。实际上,角βA可以具有5°至12°范围内的值,而角βB具有7°至15°范围内的值。
图8的配置的优点为,当钩13由对应的提刀14提升的情况下,在叶片通过部分313A与斜面313接合时,产生较小的向下的力FC。从而,叶片21和钩13的对接渐进地而不是突然地发生。当钩抵靠着提刀14开始向下运动时,表现为其未由杆16的突起部311保持在高位置,斜面313的部分313B的取向用来有效地施加足以克服摩擦力的回返力,该回返力为分力FA和FB类型。
无论是所讨论的哪一种实施方式,斜面313均以如下方式成形当叶片21开始向下运动时,斜面施加在该叶片上的力的分量FC足以克服摩擦力FA和FB。换句话说,叶片21所受到的力中平行于轴线X-X’的分量的合力向下指向,从而能够省掉EP-A-0 823 501中描述的弹性抵接件。
由此,根据本发明,通过选择杆16在叶片21上施加单独的力FC,该力平行于轴线X-X’的分量大于摩擦力FA和FB的大小。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织造所谓“平面”织物的两位置式梭口成形机构,其不同于用于织造地毯和丝绒的三位置式机构。但是,本发明可以用于与两位置式机构相关联的环境中,从而能够实现例如EP-B-0 399930或FR-B-2 715 666所述的三位置或四位置式梭口。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提花型织机(M)的梭口成形机构(7),所述机构包括活动钩(13),各活动钩由提刀(14)在上死点位置和下死点位置之间移动,在该上死点位置中或该上死点位置附近各活动钩能够由选择装置(15,16)保持静止,每个活动钩均包括设置有用于抵靠对应提刀的突出部(202)的本体(20)以及设于该本体的挠性叶片(21),并且所述挠性叶片(21)能够相对于所述本体移动(F3)且设计为与属于所述选择装置的保持杆(16)相互作用,所述选择杆形成斜面(313),当所述钩在其上死点位置附近移动时,所述弹性叶片的一部分(214)在所述斜面上滑动,所述机构的特征在于,所述选择杆在其上滑动的斜面以如下方式成形,即,当在其行程的上死点附近、于其向下运动(F14)开始时与所述斜面(313)接触时,作用于所述挠性叶片(21)上的力(RA,RB,RC)的合力的平行于所述活动钩(13)行进方向(X-X’)的分量(FA+FB+FC)向下指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313)沿相对于所述钩(13)的行进方向(X-X’)成5°至15°范围内的角(β,βA,βB)的平均方向(D313)延伸,并且所述斜面(313)设置有皱褶(313a、313b)。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313)沿相对于所述钩(13)的行进方向(X-X’)成8°至15°范围内的角(β,βA,βB)的平均方向(D313)延伸。
4.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313)是弯曲的,其切线相对于所述钩的行进方向(X-X’)成5°至15°范围内的角。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的切线与所述钩的行进方向之间的角在8°至12°范围内。
6.如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313)设置有皱褶(313a、313b)。
7.如权利要求1至3和6中任一项所述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313)包括下斜面部分(313A)和上斜面部分(313B),所述下斜面部分中的平均方向(D313A)相对于所述钩(13)的行进方向(X-X’)形成第一角(βA),所述上斜面部分位于所述下斜面部分的上方且其平均方向(D313B)相对于所述钩的行进方向形成第二角(βB),所述第二角(βB)的值大于所述第一角(βA)的值。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βA)的值在5°至12°范围内,所述第二角(βB)的值在7°至15°范围内。
9.一种织机(M),其装有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梭口成形机构(7)。
10.一种选择提花型织机(M)上的梭口成形机构(7)的活动钩的方法,所述机构包括活动钩(13),各活动钩由提刀(14)在上死点位置和下死点位置之间移动,在该上死点位置中或该上死点位置附近各个活动钩能够由选择装置(15,16)保持静止,每个活动钩均包括设置有用于抵靠对应提刀的突出部(202)的本体(20)以及安装至该本体的挠性叶片(21),并且所述挠性叶片(21)能够相对于所述本体移动(F3)且设计成与属于所述选择装置的保持杆(16)相互作用,所述选择杆形成斜面(313),当所述钩在其上死点位置附近移动时,所述弹性叶片的一部分(214)在所述斜面上滑动,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其包括当在所述活动钩行程的上死点附近开始其向下移动时,使用所述选择杆(16)在所述弹性叶片(21)上施加单独的力(RC),所述单独的力(RC)具有方向为平行于所述钩(13)的行进方向(X-X’)向下指向、大小大于所述叶片受到的摩擦力(FA、FB)的大小的分量(FC)。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提花型织机(M)的梭口成形机构(7),该机构(7)中的活动钩包括设置有用于抵靠对应提刀(14)的突出部(202)的本体(20)以及设于本体的挠性叶片(21),挠性叶片可以相对于本体移动并设计成与属于选择装置的保持杆(16)相互作用。选择杆(16)形成斜面(313),当钩(13)在其上死点位置附近移动时,弹性叶片(21)的部分(214)在斜面上滑动。选择杆在其上滑动的斜面以如下方式成形,即,当在其行程的上死点附近、其向下运动(F
文档编号D03C3/00GK101067255SQ20071010303
公开日2007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3日
发明者达米安·布歇, 亚历克西·波特 申请人:施托布利里昂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