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织品涂料染色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1706611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纺织品涂料染色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色织物生产和印染生产的涂料染色生产工艺,属印染加 工领域。
背景技术
涂料染色已是全球公认的具有最佳生态型和最需要发展的染色技术,美国涂 料印花和染色工艺应用己超过60%。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涂料染色技术在我 国虽得到日益重视和相应发展,但所占比例还不高。与传统涂料染色工艺路线对 比,织物变性涂料连续染色新技术在生产过程中不再用到盐、碱等辅料,而且革 除了两道平洗及皂煮、还原蒸箱,具有明显的工艺路线短、节能降污、减少污染 物排放及减少生产用厂房面积等特点。对不同性能要求的面料尚可灵活采用涂料 刮染、涂料巻染,对色织和印染布采用涂料套染,特深色采用冷染打底涂料套染 也有良好的效果。
但由于涂料染色工艺是依赖树脂或粘合剂将涂料小颗粒粘附和固着于纤维 上,由于涂料微小颗粒和粘合剂形成的色膜与纤维间仅靠分子间范德华力等作用 附着在面料表面上,与传统染料染色相比,涂料染色存在鲜艳度和色牢度(湿摩 擦、刷洗牢度)不够理想,手感硬,色谱限于浅中色等不足之处。尤其在后加工 "水洗"生产过程和加工成服饰后的使用过程中牢度越洗越差,造成常规粘合剂 涂料染色涂料渗透差色牢度差,易掉色。
为了克服涂料染色存在的上述问题,目前采用含有反应性基团的阳离子改性 剂对纤维进行预处理,通过在纤维表面引入阳离子基团,以提高纤维对涂料的吸 附能力,达到提高颜色深度和防止掉色的目的。与上述方法相关的专利和文献报 道虽然较多,如中国专利02160747. 8中以天然混纺织物为原料,先采用多胺多 醇的多官能团化合物对织物进行前处理,其染色工艺为前处理、甩干、染色、 甩干、后处理、干燥,得到手感柔软,色牢度较好的产品。但是该染色过程工艺 冗长。中国专利99119439. X中也提到对针织成衣涂料染色的方法,采用在涂料 染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变性剂,在50 80'C下浸染,染色后成衣放入处理液中进行
固色,干燥后得到产品。中国专利公告号CN1936148A,公告日2007年3月28日, 名称为"一种织物涂料染色工艺"中公开了采用的工艺流程为改性剂前处理、热 水洗、冷水洗、涂料液染色、水洗,该工艺可提高超细涂料的上染率和染色深度。 上述方法均需采用一定的改性剂溶液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对加工的纱线或面料 进行处理,使之与涂料微粒产生良好的结合力,以提高涂料染色的色牢度和染色 深度,由于处理过程存在废水排放的问题,与涂料染色的环保型也存在一定的冲 突。
虽然织物轧染染色工艺具有工艺流程短、生产效率高等优点,但是常规涂料
染色工艺存在上染率低、得色浅、手感硬等问题,而纱线和面料化学改性预处理
存在污染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改善涂料染色色牢度和染
色深度、同时用没有污水排放的涂料染色工艺,其技术解决方案为
涂料染色工艺一般包括纱线或织物的前处理、涂料染色、后加工工序,在对 纱线或织物前处理工序之后,对处理后的纱线或织物进行电晕辐照改性处理,其 工艺过程为
纱线或织物——前处理——电晕辐照改性处理——涂料染色——后加工。
其中,电晕辐照设备工作电压为8KV-20KV,放电间隙2—10毫米,纱线或织 物运行速度为30— 150米/分钟。
由于采用了本技术方案,纱线或织物经电晕辐照改型处理后,然后再进行涂 料染色,涂料颗粒与纤维之间、粘合剂与纤维之间会形成更加牢固的结合力,染 色的色牢度显著提高;同时由于染色色牢度的提高,可减少粘合剂的用量,改善 织物手感。同时,本技术方案以电晕辐照这一物理方法取代了以往釆用化学方法 对织物或纱线进行预处理,减少了废水处理,更加绿色环保。
具体实施例方式
普通染色方法是利用染料分子进入纤维大分子无定形区使纤维得色,而涂料 染色中,纤维并没有变色,我们看到的仅仅是涂料自身的颜色,涂料颗粒依靠与 纤维之间形成的化学键,以及粘合剂的作用下吸附在纤维表面,因此,涂料颗粒 与纤维之间的化学键的多少以及粘合剂的粘结力的大小就直接影响涂料染色的 色深、色牢度。
电暈放电是一种有效的对纤维进行改性的方法。电晕放电可产生高能电火花 和电离子,纤维表面在电火花的蚀刻作用以及高能电离子撞击下,表面形成沟槽 和刻痕,可提高水分在纤维表面的浸润性能;由于电晕处理是利用在很高的场强 下使极板间气体电离成为交错飞舞的活性状态,将纤维置于这种等离子氛中,纤 维表面的分子键将会被打开,并与电离的原子结合形成新的集团,因此,纤维经 电晕处理后,表面会产生羟基、羧基等活性基团。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涂料染 色工艺路线,通过对涂料印花的纱线或织物进行电晕放电预处理,使纱线或织物 具有良好的渗透性能,利于涂料色液向纱线内部渗透,同时增加纤维表面的极性 基团,利于涂料颗粒以及粘合剂与纤维表面的结合,从而达到提高色深和色牢度 的目的,由于电晕辐照是一种物理改性,不需要任何化学添加剂,因此本发明的 技术方案更能体现涂料染色的环保特征。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涂料染色工艺一般包括纱线或织物的前处理、涂料染色、后加工工序,本发 明的技术方案是在对纱线或织物前处理工序之后,对处理后的纱线或织物进行电 晕辐照改性处理,其工艺过程为
纱线或织物——前处理——电晕辐照改性处理——涂料染色——后加工。
其中电晕辐照设备工作电压为8KV-20KV,放电间隙2—10毫米,纱线或织 物运行速度为30— 150米/分钟。
对织物或纱线的涂料染色工艺,其前处理工序存在差异,对于织物印染来说, 包括退浆、煮漂、烘千、烧毛、丝光等工序;对于色织纱线染色来说,包括包括 烧毛、丝光等工序;
对织物或纱线的涂料染色工艺,其后加工工序也存在差异,当生产涂料染色 色织物,是对纱线进行涂料染色,因此还包括实施不同色彩的涂料染色,使经纱 染成多种色彩后,再经上浆和色纱成轴后,依次进行织造和后加工;当生产坯染 织物时,需进行柔软、热处理等加工。
实施例1:色织物涂料染色工艺
一种涂料染色色织物的生产方法,具体描述的是涂料染色牛津纺的生产方 法,以通过整经成轴的原纱为经纱,包括经纱前处理、辐照预处理、涂料染色、 织造和后整理步骤,且依次按照以下生产步骤进行
a、 前处理将整经成轴纱线经烧毛、丝光、烘千等工序处理;
b、 电晕辐照改性处理采用等电晕辐照,在设备工作电压为10KV,放电间 隙8毫米,纱线运行速度为50米/分钟的工作条件下对纱线进行辐照处理。
c、 涂料染色;在包含涂料色浆、粘合剂,其他功能助剂的染液条件下,对 纱线进行涂料染色,并采用远红外加热以及蒸汽辊筒对经涂料染色的纱线实施烘 千;
d、 后加工按配色方案反复执行上述步骤,完成不同颜色的纱线染色,然 后经上浆、织造、后整理等工序织成色织物成品。
织物色牢度为3 — 4级 实施例2:匹染织物涂料染色工艺
一种匹染织物涂料染色的生产方法,具体描述以坯布为原料,经过坯布前处 理、辐照预处理、涂料染色、后加工步骤,且依次按照以下生产步骤进行
a、 前处理将坯布进行退浆、煮漂、烘干、烧毛、丝光等工序;
b、 辐照改性处理采用等电晕辐照,在设备工作电压为15KV,放电间隙3毫 米,织物运行速度为1 2 0米/分钟的工作条件下对纱线进行辐照处理。
c、 涂料染色;在包含涂料色浆、粘合剂,其他功能助剂的染液条件下,对 纱线进行涂料染色,并采用远红外加热以及蒸汽辊筒对经涂料染色织物实施烘 干;
d、 后加工对已执行a-c步骤的织物进行柔软、热处理等加工,制成涂料
染色织物成品。
织物色牢度为3.5 — 4.5级
权利要求
1、一种纺织品涂料染色的生产方法,涂料染色工艺一般包括纱线或织物的前处理、涂料染色、后加工工序,其特征在于在对纱线或织物前处理工序之后,对处理后的纱线或织物进行电晕辐照改性处理,其工艺过程为纱线或织物——前处理——电晕辐照改性处理——涂料染色——后加工。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织物涂料染色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晕辐照改性处理,电晕辐照设备工作电压为8KV-20KV,放电间隙2—10毫米,纱 线或织物运行速度为30— 150米/分钟。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色织物生产和印染生产的涂料染色生产工艺,涂料染色工艺一般包括纱线或织物的前处理、涂料染色、后加工工序,在对纱线或织物前处理工序之后,对处理后的纱线或织物进行电晕辐照改性处理,其工艺过程为纱线或织物——前处理——电晕辐照改性处理——涂料染色——后加工。电晕辐照设备工作电压为8KV-20KV,放电间隙2-10毫米,纱线或织物运行速度为30-150米/分钟。纱线或织物经电晕辐照改型处理后,然后再进行涂料染色,染色的色牢度显著提高,织物手感得到改善。同时,本技术方案以电晕辐照这一物理方法取代了以往采用化学方法对织物或纱线进行预处理,减少了废水处理,更加绿色环保。
文档编号D06M10/00GK101195963SQ20071016905
公开日2008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28日
发明者崔卫钢, 徐卫林, 李文斌, 郭维祺 申请人:武汉科技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