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绣单元盖板、缝纫机的侧台板以及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4488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刺绣单元盖板、缝纫机的侧台板以及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形成可附连到缝纫机和从缝纫机中拆下的侧台板的刺绣单元盖板、 形成设置在刺绣单元盖上的盖板的侧台板,以及缝纫机,刺绣单元盖板和侧台板可 附连到该缝纫机和从缝纫机中拆下。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出版物No.Hei 11-207075揭示了一种用于刺绣单元的专用 盖板,其可附连到缝纫机的自由臂部分以便用于刺绣的缝纫。当缝纫机收藏起来时, 该专用盖板用来防止灰尘等物进入缝纫机的运动部分内。此外,专用盖板具有平面 部分和多个侧壁,侧壁形成在平面部分的外围边界上,于是,可从上面放下而盖住 刺绣单元。
另一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出版物No.2006-149949揭示了一种侧台板,其可附连 到在使用的缝纫机的自由臂部分上。侧台板装备有大致U形的支承腿和可与缝纫 机本体配合的配合部分,由此,当侧台板与床部分和自由臂部分组合时,它能固定 大的工件布料的支承表面。
当刺绣单元附连到待使用的缝纫机上时,从刺绣单元的本体中移去上述用于刺 绣单元的专用盖板。在此情形中,由于移去的专用盖板本身没有用处,所以,出现
这样的问题,即,盖板的空间会占据正在缝纫中的缝纫机的工作空间。此外,当台 板不使用或缝纫机收藏起来时,还需从缝纫机本体中移去上述侧台板。在此情形中, 出现这样的问题,移去的侧台板的空间会占据正在缝纫中的缝纫机的工作空间。

发明内容
本文中阐述一般原理的各种示范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形成可附连到缝纫机自由 臂部分上和可从其中拆下的侧台板的刺绣单元盖板,一种形成覆盖刺绣单元的盖板 的侧台板,以及一种刺绣单元盖板和侧台板可与其附连和拆卸的缝紉机。
各种示范实施例提供一种刺绣单元盖板,其覆盖附连到缝纫机上以便进行刺绣 缝纫的刺绣单元。剌绣单元盖板包括与缝纫机的床部分和设置到床部分的自由臂部 分组合而形成基本上水平的表面的平面部分;沿平面部分的外围边界连续地走向并 从平面部分垂直向下延伸的围壁部分;以及第一配合部分,该第一配合部分设置到 围壁部分并可附连到第二配合部分和从其中拆下,该第二配合部分设置在床部分和 自由臂部分中的至少一个上。当第一配合部分和第二配合部分彼此配合时,刺绣单 元盖板与自由臂部分一起形成侧台板。
各种示范实施例提供一种可附连到缝纫机上的侧台板。侧台板包括与缝纫机的 床部分和设置到床部分的自由臂部分组合而形成基本上水平的表面的平面部分;沿 平面部分的外围边界连续地走向并从平面部分垂直向下延伸的围壁部分;第一配合 部分,该第一配合部分设置到围壁部分并可附连到第二配合部分和从其中拆下,该 第二配合部分设置在床部分和自由臂部分中的至少一个上;以及第一锁定部分,该 第一锁定部分锁定附连到缝纫机上以便进行缝纫刺绣的刺绣单元。该侧台板形成可 放置在刺绣单元上的盖板。
各种示范实施例提供一种刺绣单元盖板可与其附连和拆卸的缝纫机。该缝纫机 包括床部分;自由臂部分;以及第二配合部分,该第二配合部分设置在床部分和自 由臂部分中的至少一个上。刺绣单元盖板包括与缝纫机的床部分和设置到床部分的 自由臂部分组合而形成基本上水平的表面的平面部分;沿平面部分的外围边界连续 地走向并从平面部分垂直向下延伸的围壁部分;以及第一配合部分,该第一配合部 分设置在围壁部分并可附连到第二配合部分和从其中拆下,该第二配合部分设置在 床部分和自由臂部分中的至少一个上。当第一配合部分和第二配合部分彼此配合 时,刺绣单元盖板与自由臂部分一起形成侧台板。
各种示范实施例提供一种侧台板可与其附连和拆卸的缝纫机。该缝纫机包括床 部分;自由臂部分;以及第二配合部分,该第二配合部分设置在床部分和自由臂部 分中的至少一个上。侧台板包括与缝纫机的床部分和设置到床部分的自由臂部分组
合而形成基本上水平的表面的平面部分;沿平面部分的外围边界连续地走向并从平 面部分垂直向下延伸的围壁部分;第一配合部分,该第一配合部分设置在围壁部分 并可附连到第二配合部分和从其中拆下,该第二配合部分设置在床部分和自由臂部 分中的至少一个上;以及第一锁定部分,该第一锁定部分锁定附连到缝纫机上以便
进行缝纫刺绣的刺绣单元。该侧台板形成可放置在刺绣单元上的盖板。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范实施例,附图中 图1是对角地从右前方观看的缝纫机的立体图。 图2是缝纫机的左侧视图。
图3是对角地从右前方观看的刺绣单元的立体图。 图4是刺绣单元的右侧视图。
图5是对角地从右前方观看的刺绣单元与其附连的缝纫机的立体图。
图6是刺绣单元盖板的平面图。
图7是刺绣单元盖板的右侧视图。
图8是对角地从右前方观看的刺绣单元盖板的立体图。
图9是刺绣单元盖板仰视图。
图10是沿图6的线X-X截取的箭头向的截面图,处于这样的状态中,轴向地 支承在刺绣单元盖板上的支承腿保持在基本垂直的姿势中。
图11是对角地从右前方观看的被刺绣单元盖板覆盖的刺绣单元的立体图。 图12是对角地从右前方观看的刺绣单元盖板与其附连的缝纫机的立体图。 图13是刺绣单元盖板与其附连的缝纫机的平面图。 图14是刺绣单元盖板与其附连的缝纫机的左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参照图1一14来描述一实施例。参考的附图用来描述所用到的技术特 征。因此,所描述的装置的结构并不意图有限制意义,但只是说明性的意义。
首先,下面将参照图1和2来描述缝纫机1的本体结构略图。在以下描述中, 在图2中,纸的右侧是指"缝纫机1的前侧",而其左侧是指"缝纫机1的后侧",
纸的上侧是指"缝纫机1的上侧",且其下侧是指"缝纫机1的下侧",朝向观察者 的纸张侧是指"缝纫机1的左侧",远离观察者的纸张侧是指"缝纫机1的右侧"。 如图1所示,缝纫机1具有左右方向上的长床身部分2,从床身部分2右端向
上竖起的柱子5,以及从柱子5的上端面向床身部分2朝左延伸的臂部分6。臂部 分6的左端部分称之为头部7。
床身部分2由两部分组成 一为从柱子5的底部延伸的床部分3, 一为自由臂 部分4,在自由臂部分4 一端被支承在床部分3左端的大致中心部分上的情况下, 所述自由臂部分4延伸。自由臂部分4的前后方向的宽度约为床部分3宽度的2/ 3。此外,床部分3的上表面大致定位在与自由臂部分4相同的高度,于是,床部 分3和自由臂部分4的上表面组合而形成大致水平的表面。
在臂部分6的前表面上,设置液晶显示器(LCD)16,显示器的表面上具有触摸 屏。LCD16显示各种键,用来输入缝纫图形和缝纫条件。使用者触摸某一对应于这 些输入键中的任何一个键的位置将会被触摸屏探测到。如此的结构能使使用者选择 缝纫图形和缝纫条件。自由臂部分4容纳驱动馈送齿条(未示出)的馈送齿条前后运 动机构(未示出)以及馈送齿条上下运动机构(未示出);馈送脉冲电动机(未示出),其 通过馈送齿条来调整工作布料的馈送量;包含梭芯线等的梭子(未示出),等等。在 头部7的下端,设置缝纫针8和压脚9。
如图2所示,在床部分3的左侧表面的前侧,形成矩形的凹陷配合部分20。 该配合部分20设置在床部分3的左侧表面的前侧处的上下方向中的大致中心位置 上。该配合部分20形成为大致矩形框架的形状(从其纵向方向呈上下方向的一侧观 看)。此外,在配合部分20(下文中称之为"第一阴配合部分20")中,设置阴的电 气连接器24。当刺绣单元30连上时,缝纫机1利用该阴的电气连接器24来控制 刺绣单元30的操作(见后面的图3)。当阴的电气连接器24与设置在刺绣单元30(见 后面的图3)的电气连接器37(见后面的图3)彼此连接时,缝纫机1可通过电气的连 通来控制刺绣单元30(见后面的图3)。
在自由臂部分4的左侧表面的前上侧处,其纵向方向呈上下方向的大致矩形凹 陷部分(下文中称之为"第二阴配合部分21")形成在前侧表面上。
接下来,下面将参照图3和4来描述刺绣单元30的结构略图。在刺绣单元30 附连到缝纫机l的床身部分2(见图l)的情况下,该刺绣单元30应用于缝纫机。在
以下的描述中,在图4中,纸的左侧是指"刺绣单元30的前侧",而其右侧是指"刺
绣单元30的后侧",纸的上侧是指"刺绣单元30的上侧",且其下侧是指"刺绣单 元30的下侧",朝向观察者的纸张侧是指"刺绣单元30的右侧",远离观察者的纸 张侧是指"刺绣单元30的左侧"。
如图3所示,刺绣单元30在平面图中具有侧向放置的大致U形。刺绣单元30 本体部分的前后方向长度稍许大于缝纫机l(见图l)的床身部分2(见图l)的前后方 向的长度。此外,刺绣单元30本体部分的左右方向长度是自由臂部分4(见图l)长 度的约1.5倍。位于平面图中侧向放置的大致U形的中心处的夹心部分46的形状 几乎与平面图中缝纫机1的自由臂部分4(见图l)的形状相同。刺绣单元30用于这 样的情况,其中,夹心部分46配装在缝纫机1(见图1)的自由臂部分4(见图3)。
刺绣单元30具有箱形结构,该结构包括上表面部分31 、围壁部分32和底部(未 示出)。围壁部分32沿上表面部分31和底部(未示出)的外围边界走向,并垂直于上 表面部分31和底部(未示出)延伸。围壁部分32的高度几乎与缝纫机l(见图l)的床 身部分2(见图l)的垂直宽度相同。
刺绣单元30设置有Y支架机构34,其向上突出在上表面部分31上方。Y支 架机构34包括Y方向的运输机构,该机构用于沿Y方向运输刺绣框架33,所述Y 方向是缝纫机1的床身部分2(见图l)的前后方向。此外,X方向的运输机构(未示 出)被包容在上表面部分31下方。该X方向运输机构用于沿X方向(床身部分2的 左右方向)运输Y支架机构34,所述X方向正交于Y方向。此外,在上表面部分 31的前部内,形成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狭槽39。 X方向的运输机构和Y支架机构34 彼此连接而将狭槽39夹在中间。如果X方向的运输机构和Y支架机构34在此条 件下操作,则刺绣框架33操作。如此的结构能将刺绣框架33移动到X—Y平面内 的任意位置。
此外,刺绣单元30具有两个向右突出的臂部分47和48。配合壁35在前侧臂 部分47的端部处从右侧围壁44突出。配合壁35具有如此的形状,使矩形壁放置 在一起而形成基本上矩形的框架(侧平面图中观看),该侧平面图的纵向方向呈上下 的方向。在被配合壁35(下文中称之为"第一配合部分35")包围的部分内,包容 电气连接器37。当刺绣单元30附连到缝纫机l(见图l)时,第一配合部分35面向 第一阴配合部分20(见图1),其形成为床部分3(见图l)的凹陷。当刺绣单元30附
连到缝纫机l(见图l)时,第一配合部分35和第一阴配合部分20(见图2)彼此配合 而使刺绣单元30被缝纫机l(见图l)固定住。此外,包容在被配合壁35包围的部 分内的电气连接器37用作为与缝纫机l(见图l)的阴电气连接器24的电气连接。 当第一配合部分35和第一阴配合部分20(见图l)彼此配合时,阴电气连接器24和 电气连接器37彼此电气地连接。
此外,如图4所示,突出部分43(下文中称之为"第二配合部分43")从某一 部分突出,在该部分处,刺绣单元30的前侧臂部分47(见图3)的后侧围壁部分(未 示出)与夹在臂部分47和48之间的夹心部分46的左侧围壁45接触。第二配合部 分43在侧视平面图中观看为大致的T形,以后侧围壁部分(未示出)作为其底部。 当刺绣单元30附连到缝纫机1时,第二配合部分43面向阴配合部分21(见图1), 该阴配合部分21在自由臂部分4(见图l)内形成为凹陷。当刺绣单元30附连到缝 纫机l(见图1)时,第二配合部分43和第二阴配合部分21彼此配合而使缝纫机l(见 图1)固定住刺绣单元30。
如图3所示,在臂部分47的外表面的外围臂部分32中,在左右方向的中间处, 阴锁定部分40在上平面部分31上延伸,所述阴锁定部分40在侧视平面图中观看 具有大致矩形的凹陷形状,该侧视平面图的纵向方向呈左右方向。此外,锁定部分 41从阴锁定部分40与上平面部分31接触的某一部分突出出来(下文中,阴锁定部 分40和锁定部分41的组合称之为"阴锁定部分42")。当刺绣单元盖板60从上 面放置在刺绣单元30上时,锁定部分67(见下面的图5)被锁定在锁定部分41处。 如此的结构能将刺绣单元盖板60(见后面的图6)固定到刺绣单元30。
接下来,下面将参照图5来描述缝纫机1结构的概图,其处于刺绣单元30与 缝纫机1附连的状态中。
如图5所示,在刺绣单元30与缝纫机1附连以便进行缝纫刺绣的状态中,缝 纫机1的自由臂部分4配装到刺绣单元30的夹心部分46(见图3),该夹心部分具 有侧向放置的大致U形。然后,第一配合部分35(见图3)和第一阴配合部分20(见 图l)彼此配合,而第二配合部分43(见图3)和第二阴配合部分21(见图l)彼此配合。 然后,缝纫机1固定刺绣单元30处于某一状态中,此时,缝纫机1的床部分3的 上表面51、自由臂部分4的上表面52,以及刺绣单元30的上平面部分31组合起 来而形成大致水平的表面。刺绣单元30稳定地支承在底板表面上,因为缝纫机1
的床部分3的侧表面53的垂直宽度与刺绣单元30的围壁部分32的垂直宽度几乎 彼此相等。
在此状态下,缝纫机1的阴电气连接器24(见图l)电气地连接到刺绣单元30 的电气连接器37(见图3)。因此,在缝纫机1和刺绣单元30之间建立起电气的连 通。响应于由使用者通过LCD16输入的输入信息,缝纫机1控制刺绣单元30的X 方向运输机构和Y支架机构34,由此,操作刺绣框架33。这样,缝纫机l可进行 刺绣。
接下来,下面将参照图6—10来描述刺绣单元盖板60结构的概图。刺绣单元 盖板60可放置在刺绣单元30上(见图3),并用作为盖板来防止灰尘等物进入刺绣 单元30(见图3)。刺绣单元盖板60可附连到缝纫机l(见图l)并在大的工作布料上 缝纫图形时也用作为侧台板。在以下描述中,在图6中,纸的左侧是指"刺绣单元 盖板60"的左侧",而其右侧是指"刺绣单元盖板60"的右侧",纸的上侧是指"刺 绣单元盖板60"的后侧",且其下侧是指"刺绣单元盖板60"的前侧",朝向观察 者的纸张侧是指"刺绣单元盖板60"的上侧",远离观察者的纸张侧是指"刺绣单 元盖板60"的下侧"。
如图6所示,刺绣单元盖板60具有板形的平面部分61,该部分61在平面图 中具有大致侧向放置的U形作为其上表面。刺绣单元盖板60的前后长度略大于缝 纫机l(见图l)的床部分2(见图l)的前后长度。刺绣单元盖板60的左右方向长度是 自由臂部分4(见图l)左右方向长度的约1.5倍。平面部分61的形状几乎与刺绣单 元30(见图3)的上平面部分31(见图3)的形状相同。因此,刺绣单元盖板60可从上 面放置在刺绣单元30(见图3)上。夹在向右延伸的两个臂部分80和81之间的夹心 部分79的形状几乎与自由臂部分4(见图l)的平面形状相同。因此,能将夹心部分 79配装到自由臂部分4(见图1)。
在沿平面部分61的外围边界延伸的围壁部分64、 65、 68和69(见后面的图7) 中,位于前侧臂部分80端部处的围壁部分64设置有向右突出的第三配合部分62。 此外,在夹在向右延伸的臂部分80和81之间的夹心部分79的左侧表面上的围壁 部分65的前侧处,设置向右突出的第四配合部分63。
如图7和8所示,刺绣单元盖板60具有围壁部分64、 65、 68和69,它们连 续地沿平面部分61的外围边界走向,并从平面部分61垂直向下地延伸。围壁部分
64、 65、 68和69充分地高于从刺绣单元30的上表面突出出来的Y支架机构34(见 图3)。围壁部分64、 65、 68和69具有的高度约为床部分3(见图l)的2 / 3。因此, 在刺绣单元盖板60用作为盖在刺绣单元30(见图3)上的盖板状态下,围壁部分64、
65、 68和69具有足够的高度来覆盖Y支架机构34(见图3)。 在外前侧的围壁部分68和外后侧的围壁部分69上,分别设置向下突出的锁定
部分67和66。在锁定部分67和66的每个端部处,设置向内突出的锁定部分。该 突出的锁定部分构造成可被刺绣单元30(见图3)的锁定部分41(见图3)锁定。
如图8所示,从向右延伸的臂部分80的围壁部分64突出出来的第三配合部分 62具有这样的结构矩形壁放置在一起而形成大致矩形的框架形,其中,纵向方 向呈垂直方向。该第三配合部分62具有的下部从围壁部分64的下端伸出约为其纵 向宽度的1/4。如图7所示,从夹在向右延伸的两个臂部分80和81之间的夹心 部分79的围壁部分65突出出来的第四配合部分63由多个壁组成,它们整体形成 大致的E形(如侧视平面图中所示)。此外,由于其形状缘故,第三配合部分62可 与缝纫机l(见图1)中的第一阴配合部分20(见图l)配合,并由于其形状缘故,第四 配合部分63可与缝纫机l(见图1)中的第二阴配合部分21(见图2)配合。
此外,如图9所示,在平面部分61和围壁部分64、 65等所包围的空间部分内, 沿着具有大致侧向放置的U形(平面图中)的夹心部分79的相对侧上的边缘,设置 沿前后方向划分空间部分的分隔壁76。在由分隔壁76划分的多个部分中的一个部 分内,轴向地和可转动地支承和容纳大致矩形的实心形的支承腿72和75。在刺绣 单元盖板60附连到缝纫机l(见图l)以使刺绣单元盖板60可用作为侧台板的情况 下,支承腿72和75竖立并在使用时从刺绣单元盖板60向下伸出,以支承刺绣单 元盖板60。支承腿72和75分别具有大致矩形的实心形支承腿本体部分70和73、 支承腿末端部分71和74,以及支承腿轴向支承部分77和78。
支承腿轴向支承部分77和78用来将支承腿72和75轴向地支承在刺绣单元盖 板60上。支承腿轴向支承部分77和78相应地设置在支承腿本体部分70和73的 端部处。支承腿72和75被刺绣单元盖板60轴向地支承在刺绣单元盖板60角上。 支承腿72和75可围绕支承腿轴向支承部分77和78转动,从而相应的底轴线定位 在平行于前后方向的大致垂直姿态和水平姿态。在刺绣单元盖板60放置在刺绣单 元30(见图3)上的情况下,如果刺绣单元盖板60用作为刺绣单元盖板,则支承腿72和75可保持在水平的姿态,使它们不干预刺绣单元30(见图3)。另一方面,如 果刺绣单元盖板60附连到缝纫机l(见图l)并用作为如图10所示的侧台板,则支 承腿72和75保持在大致垂直的姿态以支承刺绣单元盖板60。刺绣单元盖板60设 置有对接部分(未示出)。因此,如果支承腿72和75转动,则支承腿72和75分别 邻接抵靠对接部分,且不能再转动得更加远离大致的垂直姿态。如此的结构能使支 承腿72和75保持在大致的垂直姿态。此外,为了防止支承腿72和75自由转动, 当支承腿72和75转动时,造成摩擦阻力。
支承腿末端部分71和74分别设置在与支承腿轴向支承部分77和78相对的支 承腿72和75的相对端。支承腿末端部分71和74各包括半球形的末端部分和螺杆 部分,半球形末端部分的球面面向末端,而螺杆部分沿与球面相对的方向突出。螺 杆部分旋入到支承腿本体部分70和支承腿本体部分73的对应螺纹孔内。
如图IO所示,如果刺绣单元盖板60附连到缝纫机1并用作为侧台板,则支承 腿72和75分别围绕作为轴线的支承腿轴向支承部分77和78转动,并使用在大致 垂直的姿态中。通过调整支承腿末端部分71和74的螺杆部分旋入支承腿本体部分 70和73内的旋入度,可以调整支承腿72和75的全部长度。因此,不管是缝纫机 1用在不平坦的平面上还是刺绣单元盖板60附连到另一缝纫机,该刺绣单元盖板 60都可用作为侧台板。
接下来,下面将参照图11来描述刺绣单元盖板60放置在刺绣单元30上的情 况下的刺绣单元盖板60的结构概图。
如图11所示,刺绣单元盖板60可放置在刺绣单元30上,并用作为盖板来防 止灰尘等物进入刺绣单元30。此外,在刺绣单元盖板60放置在刺绣单元30上的 情况下,从刺绣单元盖板60的围壁68突出出来的锁定部分67被锁定部分41(见 图3)锁定在刺绣单元30的阴锁定部分42处。利用如此的结构,刺绣单元盖板60 可固定到刺绣单元30上侧。在平面图中,刺绣单元30和刺绣单元盖板60具有几 乎相同的形状,这样,刺绣单元盖板60可紧紧地配装在刺绣单元30上。因此,由 平面部分61和刺绣单元盖板60的围壁部分68包围的空间部分可用来覆盖狭槽 39(见图3)以及Y支架结构34(见图3),这可特别地需要防止灰尘等物进入刺绣单 元30。
在刺绣单元盖板60放置在刺绣单元30上的情况下,从刺绣单元盖板60突出
的第三配合部分62和从刺绣单元30突出的第一配合部分35设置成沿上下方向彼 此平行。同样地,可与第二阴配合部分21(见图l)的设置在刺绣单元盖板60上的 第四配合部分63和设置在刺绣单元30上的第二配合部分43(见图3),它们沿上下 方向彼此平行地设置。
接下来,下面将参照图12—14来描述彼此配合的缝纫机1和刺绣单元盖板60 的结构概图。
如图12所示,当刺绣单元盖板60附连到缝纫机1并用作为侧台板时,夹心部 分79配装到缝纫机1的自由臂部分4,所述夹心部分79具有基本上在刺绣单元盖 板60内侧向放置的U形(平面图中)。还有,在该情况下,缝纫机l的第一阴配合 部分20(见图l)与刺绣单元盖板60的第三配合部分62(见图6)配合,而缝纫机1的 第二阴配合部分21(见图l)与刺绣单元盖板60的第四配合部分63(见图6)配合。
利用如此的结构,缝纫机1的床部分3的上表面51和自由臂部分4的上表面 52,以及刺绣单元盖板60的平面部分61,分别保持在几乎相同高度的位置上以形 成大致水平的表面。因此,基本上水平的表面可用作为台面。在此情形中,由于刺 绣单元盖板60的平面部分61的左右方向宽度约为缝纫机1的自由臂4的左右方向 宽度的1.5倍,所以,基本上水平的较大表面部分可用作为侧台板。使用缝纫机缝 纫的过程可在半途中切换操作的模式,可从形成针脚同时工作布料被馈送齿条馈送 的通用缝合缝纫切换到使用刺绣单元的刺绣缝纫。在如此的情形中,传统上,从刺 绣单元中去除刺绣单元盖板并放置刺绣单元盖板的空间由此会占据加工空间。相比 之下,本发明的刺绣单元盖板60可用作为侧台板,于是,可有效地利用工作空间。 此外,使用者不需单独地准备侧台板,因此提高了经济性。
此外,如图13和14所示,刺绣单元盖板60上的围壁部分68的上下方向的宽 度约为缝纫机l中床部分3的上下方向宽度的2/3。因此,当刺绣单元盖板60附 连到缝纫机l上时,间隙可形成在刺绣单元盖板60下方。在此情形中,支承腿72 和75可定位在大致垂直的姿态中,而刺绣单元盖板60可附连到缝纫机1。在此情 况下,支承腿72和75固定而在与缝纫机1相对的端部侧处支承刺绣单元盖板60。 此外,对应支承腿72和75末端处的支承腿末端部分71和74可根据需要调整。因 此,能够调整支承腿72和75的长度,使支承腿72和75可合适地支承刺绣单元盖 板60。
因此有可能用配合部分62和63来支承刺绣单元盖板60的一端侧,而用支承 腿72和75来支承其另一端侧。因此,可稳定地保持所形成的侧台板表面,由此能 够容易地缝纫较大尺寸的工件布料。
尽管上述实施例采用平面的部分,其在平面图中具有基本上侧向放置的U形 作为刺绣单元盖板60的形状,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可以采用任何其它的形状, 只要刺绣单元盖板60的形状几乎与刺绣单元30的形状相同(平面图中),并且刺绣 单元盖板60可以放置在刺绣单元30上以覆盖刺绣单元30即可。此外,尽管从刺 绣单元盖板60的围壁部分64和65突出出来的配合部分62和63的形状、数量和 突出位置规定在实施例中,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任何其它的形状、数量和突出位 置都可采用,只要配合部分62和63可与缝纫机1的阴配合部分20和21配合而通 过该配合固定住刺绣单元盖板60就可。此外,尽管设置在刺绣单元盖板60上的支 承腿72和75的形状、轴向支承位置和操作姿态都规定在实施例中,但本发明不局 限于此。任何其它的形状、轴向支承位置和操作姿态都可被采用,只要在刺绣单元 盖板60附连到缝纫机1而用作为侧台板时侧台板可被支承就可。
尽管上述实施例中刺绣单元盖板60形成侧台板,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或者, 侧台板可形成刺绣单元盖板60。尽管侧台板的形状在实施例中是大致的U形(平面 图中),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任何其它的形状都可采用,只要侧台板可附连到缝 纫机1就可。尽管从侧台板的围壁突出出来的配合部分的形状、数量以及突出位置 都规定在实施例中,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可采用任何其它的形状、数量和突出位 置,只要配合部分可与缝纫机1的阴配合部分20和21配合以便通过该配合固定住 侧台板就可。尽管从侧台板的围壁突出的锁定部分的形状、数量和突出位置都规定 在实施例中,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可采用任何其它的形状、数量和突出位置,只 要锁定部分可被阴锁定部分锁定就可。尽管设置在侧台板上的支承腿的形状、轴向 支承位置和操作条件都规定在实施例中,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可采用任何其它的 形状、轴向支承位置和操作姿态,只要侧台板在侧台板附连到缝纫机的情况下可被 支承就可。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刺绣单元盖板包括平面部分,该平面部分与缝纫机的床 部分和自由臂部分一起形成大致水平的表面;围壁部分,该围壁部分连续地沿平面 部分的外围边界走向并从平面部分垂直向下延伸;以及第一配合部分,该第一配合
部分设置到围壁部分。因此,当刺绣单元盖板附连到缝纫机上时,刺绣单元盖板形 成具有作为台面的平面部分的侧台板。因此,用于放置刺绣单元盖板的空间会是不 必要的,由此,能有效地利用工作空间。
此外,本发明的侧台板包括平面部分,该平面部分与缝纫机的床部分和自由 臂部分一起形成大致水平的表面;围壁部分,该围壁部分连续地沿平面部分的外围 边界走向并从平面部分垂直向下延伸;以及第一配合部分,该第一配合部分设置到 围壁部分;以及与刺绣单元锁定的锁定部分。因此,当侧台板放置在刺绣单元上时, 侧台板形成盖板,其防止灰尘等物进入刺绣单元内。
还有,本发明的缝纫机包括配合部分,该配合部分在床部分和自由臂部分中的 至少一个上,可与刺绣单元盖板或侧台板配合。因此,刺绣单元盖板或侧台板可附 连到缝纫机上。
权利要求
1.一种刺绣单元盖板,所述刺绣单元盖板覆盖附连到缝纫机上以便进行刺绣缝纫的刺绣单元,所述刺绣单元盖板包括平面部分,所述平面部分与所述缝纫机的床部分和设置在所述床部分上的自由臂部分组合而形成基本上水平的表面;围壁部分,所述围壁部分沿所述平面部分的外围边界连续地走向并从所述平面部分垂直向下延伸;以及第一配合部分,所述第一配合部分设置到所述围壁部分,并可附连到第二配合部分和从其中拆下,所述第二配合部分设置在所述床部分和所述自由臂部分中的至少一个上,其中,当所述第一配合部分和所述第二配合部分彼此配合时,所述刺绣单元盖板与所述自由臂部分一起形成侧台板。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刺绣单元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分具有突出形状,所述突出形状配装到所述缝纫机的所述第二 配合部分内;并且当所述第一配合部分配装到所述第二配合部分中时,所述平面部分保持在基本 上与所述床部分和所述自由臂部分相同的高度上。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刺绣单元盖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承腿,在所述 第一配合部分和所述第二配合部分彼此配合的情况下,所述支承腿支承所述刺绣单 元盖板,所述支承腿的位置能够在收藏位置和使用位置之间切换,在所述收藏位置 中,所述支承腿处于大致水平的姿势,而在所述使用位置中,所述支承腿处于大致 垂直的姿势。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刺绣单元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部分在平面图 中基本上具有所述刺绣单元的上表面相同的形状,并可放置在所述刺绣单元的整个 上表面上。
5. —种可附连到缝纫机上的侧台板,包括平面部分,所述平面部分与所述缝纫机的床部分和设置到所述床部分的自由臂 部分组合而形成基本上水平的表面;围壁部分,所述围壁部分沿所述平面部分的外围边界连续地走向并从所述平面 部分垂直向下延伸;第一配合部分,所述第一配合部分设置到所述围壁部分,并可附连到所述第二配合部分和从其中拆下,所述第二配合部分设置在所述床部分和所述自由臂部分中 的至少一个上,以及第一锁定部分,所述第一锁定部分锁定附连到所述缝纫机上以便进行缝纫刺绣 的刺绣单元,其中,所述侧台板形成可放置在所述刺绣单元上方的盖板。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侧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部分从所述围壁 部分突出出来,并与设置在所述刺绣单元的外围边界上的第二锁定部分相互锁定。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侧台板,其特征在于,由所述平面部分和所述围壁部 分围起来的一部分覆盖所述刺绣单元的整个上表面。
8.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侧台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承腿,在所述第一配 合部分和所述第二配合部分彼此配合的情况下,所述支承腿支承所述侧台板,所述 支承腿的位置能够在收藏位置和使用位置之间切换,在所述收藏位置中,所述支承 腿处于大致水平的姿势,而在所述使用位置中,所述支承腿处于大致垂直的姿势。
9. 一种刺绣单元盖板可与其附连和拆卸的缝纫机,所述缝纫机包括 床部分;自由臂部分;以及第二配合部分,所述第二配合部分设置在所述床部分和所述自由臂部分中的至 少一个上,并且能配合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刺绣单元盖板。
10. —种侧台板可与其附连和拆卸的缝纫机,所述缝纫机包括 床部分;自由臂部分;以及第二配合部分,所述第二配合部分设置在所述床部分和所述自由臂部分中的至 少一个上,并且能配合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侧台板。
全文摘要
一种刺绣单元盖板,其覆盖附连到缝纫机上以便进行刺绣缝纫的刺绣单元,该刺绣单元盖板包括与缝纫机的床部分和设置到床部分的自由臂部分组合而形成基本上水平的表面的平面部分;沿平面部分的外围边界连续地走向并从平面部分垂直向下延伸的围壁部分;以及第一配合部分,该第一配合部分设置到围壁部分并可附连到第二配合部分和从其中拆下,该第二配合部分设置在床部分和自由臂部分中的至少一个上。当第一配合部分和第二配合部分彼此配合时,刺绣单元盖板与自由臂部分一起形成侧台板。
文档编号D05B39/00GK101343818SQ200810129398
公开日2009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9日
发明者深尾博昭, 野野部文浩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