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拉式剥麻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2890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返拉式剥麻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返拉式剥麻机,具体地说是一种人工返拉式剥麻机。
背景技术
目前,返拉式剥麻机由于结构筒单,工效较高,剥麻质量好而得到较为 广泛地应用。从结构上来讲返拉式剥麻机主要有两大类, 一种是辊筒压板式, 包括剥麻辊筒、打板、压板、动力装置、机架、喂料斗等,如中国专利文献
CN2876107Y和CN87201275U,其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仅靠单一的辊筒上的打板 在旋转时与压板之间的挤压和击打作用剥麻,效率低,剥麻质量差;另一种 是双辊筒式,包括两个设有打板的剥麻辊筒、动力装置、机架、喂料斗等, 如中国专利文献CN2672086Y和CN2491462Y,由于设有了两个剥麻辊筒,使 得生产效率和剥麻质量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还存在如下一些问题剥麻辊 筒上的打板通常为垂直于剥麻辊筒表面切线方向设置的片状钢片, 一方面打 板的设置角度不合理,工作中打板顶部与麻杆垂直接触,打击作用面小,影 响了剥麻效率和剥麻质量,并且,打板顶部垂直打击麻杆,对麻纤维的损伤 较大,另一方面片状的打板不易在剥麻辊筒的表面上设置,打板与剥麻辊筒 的连接强度低,易损坏,并且设置角度不易控制,安装误差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打板设 置合理的返拉式剥麻机,本实用新型剥麻机的打板与麻的作用面积大,可以 充分打击、挤压麻杆,并且有效降低了对麻纤维的损伤,提高了剥麻效率和 剥麻质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剥麻机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的 一种返拉式剥麻机,包括机架,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麻喂入通道和剥麻
辊筒,用于驱动所述剥麻辊筒的动力装置,所述剥麻辊筒的圓周表面上安装 有打板,所述打板包括工作部和与所述剥麻辊筒连接的连接部,所述工作部
与所述连接部的夹角a为40° -50° ,所述工作部与所述连接部的夹角a 的朝向与所述剥麻辊筒的旋转方向A相反。
上述返拉式剥麻机,所述工作部与所述连接部的夹角a为45° 。
上述返拉式剥麻机,所述打板的工作部和连接部在横截面上的长度d均 为4厘米- 6厘米。
上述返拉式剥麻机,所述打板为角钢弯折而成。
上述返拉式剥麻机,所述打板在所述剥麻辊筒的圆周表面上均匀分布。
上述返拉式剥麻机,所述剥麻辊筒包括主动剥麻辊筒和被动剥麻辊筒。
上述返拉式剥麻机,所述打板焊接于所述剥麻辊筒上,所述机架上安装 有一个或多个轮子,所述动力装置为风冷式柴油机,所述机架上安装有机壳。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 新型的返拉式剥麻机将剥麻辊筒上打板的工作部与连接部的夹角a设置为 40。 -50。,并且夹角a的朝向与剥麻辊筒的旋转方向A相反,从而在工作 过程中,使得所述打板工作部的工作表面可以与麻杆充分接触,也就是说, 本实用新型中不是利用打板工作部的边缘垂直打击麻杆,而是利用打板工作 部的工作表面打击、挤压麻杆,不但增大了作用面积,大大提高了剥麻效率 和剥麻质量,而且避免了尖锐的打板边缘垂直打击麻杆,可以有效降低在剥 麻过程中对麻纤维的损伤,另一方面,将工作部与连接部的夹角a设置为 40° -50° ,避免了夹角过小时对麻杆的打击距离过小,影响剥麻效率和剥 麻质量;(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打板工作部的长度为4厘米(cm)-6厘米(cm) 时,既能有效地进行剥麻,又避免了工作部太长时麻纤维的缠绕。(3)本实 用新型的打板可以由角钢弯折而成,加工简单,成本低,标准化程度高,并 且由于打板具有连接部,非常便于在剥麻辊筒表面上设置,而且与剥麻辊筒
5的连接强度高、不易损坏,更重要的是,通过机械弯折角钢来加工打板,使 得打板的工作部与连接部的夹角a非常容易控制,可以有效提高剥麻质量。
(4)本实用新型中打板在剥麻辊筒上均匀分布,同等条件下剥麻的效率和 质量更高。(5)本实用新型剥麻机的机架上安装有一个或多个轮子,使得剥 麻时剥麻机的移动比较方便、省时省力,便于在农田使用;动力装置为风冷 式柴油机,适合于在盐碱滩涂缺水少电的情况下使用;机架上安装有机壳, 可以有效防止麻皮、麻杆、麻叶等飞溅,安全程度高。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 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l是本实用新型返拉式剥麻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返拉式剥麻机的剥麻辊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l-机架,2-麻喂入通道,3-剥麻辊筒,31-主动 剥麻辊筒,32-被动剥麻辊筒,4-动力装置,5-打板,51-工作部,52-连接 部,6-轮子,7-机壳。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返拉式剥麻机包括机架1,安装在所述 机架1上的麻喂入通道2和剥麻辊筒3,用于驱动所述剥麻辊筒3的动力装 置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装置4为3.2千瓦(kW)的风冷式柴油机, 所述剥麻辊筒3包括主动剥麻辊筒31和被动剥麻辊筒32,所述主动剥麻辊 筒31和被动剥麻辊筒32的圆周表面上均匀的焊接有打板5,所述打板5包 括工作部51和连接部52,所述工作部51与所述连接部52的夹角a为45 ° ,所述夹角a的朝向与所述剥麻辊筒3的旋转方向A相反。
剥麻机在工作时,把麻沿着麻喂入通道2喂入,主动剥麻辊筒31上打 板的工作部51的工作表面和被动剥麻辊筒32上打板的工作部51的工作表 面同时打击、挤压麻杆,所述打板工作部51的工作表面可以与麻杆充分接 触,作用面积大,剥麻效率和剥麻质量高,而且在剥麻过程中对麻纤维的损
伤小。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工作部51与所述连4妄部52的夹角a也可以 为40°或者50°或者40° -50。中的其他度数,例如42°或者48° ,夹 角a在超过50°时,打板边缘过于垂直打击麻杆,对麻纤维的损伤较大, 而在夹角a在小于40。时,打板工作部51与麻杆过于平行,剥麻质量和剥 麻效率较差,因此,40。或者50。或者40。 -50°之间的夹角一方面可以 确保剥麻质量和剥麻效率,另一方面也减小了对麻纤维的损伤。
本实施例中所述打板5由角钢弯折而成,加工简单,成本低,标准化程 度高,并且由于打板具有连接部52,非常便于在剥麻辊筒表面上设置,而 且与剥麻辊筒的连接强度高、不易损坏,更重要的是,通过机械弯折角钢来 加工打板,使得打板的工作部51与连接部52的夹角a非常容易控制,可以 有效提高剥麻质量。本实施例中打板5的工作部51和连接部52在横截面上 的长度d均为5厘米(cm),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工作部51和连接部52在 横截面上的长度d也可以不相等,但所述工作部51在4厘米(cm) -6厘米(cm) 时,既能有效地进行剥麻,又避免了工作部51太长而缠绕麻纤维,而所述 连接部52在横截面上的长度d在4厘米(cm) -6厘米(cm)时,更加适合于在 所述剥麻辊筒表面上安装。
为便于在剥麻时移动剥麻机更为方便、省时省力,适合各种条件下的使 用,本实施例的剥麻机的机架上还安装有两个轮子6。本实施例中的动力装 置4为风冷式柴油机,适合于在盐碱滩涂缺水少电的情况下使用。本实施例 中机架1上还可以安装有机壳7,能有效地防止麻皮、麻杆、麻叶等飞溅, 又能确保生产安全。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 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 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 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 之中。
权利要求1.一种返拉式剥麻机,包括机架(1),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的麻喂入通道(2)和剥麻辊筒(3),用于驱动所述剥麻辊筒(3)的动力装置(4),所述剥麻辊筒(3)的圆周表面上安装有打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板(5)包括工作部(51)和与所述剥麻辊筒(3)连接的连接部(52),所述工作部(51)与所述连接部(52)的夹角a为40°-50°,所述工作部(51)与所述连接部(52)的夹角a的朝向与所述剥麻辊筒(3)的旋转方向A相反。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返拉式剥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部(51) 与所述连接部(52 )的夹角a为45° 。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返拉式剥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板(5)的 工作部(51 )和连接部(52 )在横截面上的长度d均为4厘米-6厘米。
4. 如权利要求1 - 3任一所述的返拉式剥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板 (5)为角钢弯折而成。
5. 如权利要求1 - 3任一所述的返拉式剥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板 (5)在所述剥麻辊筒(3)的圆周表面上均匀分布。
6. 如权利要求1 - 3任一所述的返拉式剥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剥麻 辊筒(3 )包括主动剥麻辊筒(31)和被动剥麻辊筒(32 )。
7. 如权利要求1 - 3任一所述的返拉式剥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板 (5 )焊接于所述剥麻辊筒(3 )上。
8. 如权利要求1 _ 3任一所述的返拉式剥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 (1)上安装有一个或多个轮子(6 )。
9. 如权利要求1 - 3任一所述的返拉式剥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 装置(4)为风冷式柴油机。
10. 如权利要求1 - 3任一所述的返拉式剥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 架(1 )上安装有机壳(7 )。
专利摘要一种返拉式剥麻机,包括机架,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麻喂入通道和剥麻辊筒,用于驱动所述剥麻辊筒的动力装置,所述剥麻辊筒的圆周表面上安装有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板包括工作部和与所述剥麻辊筒连接的连接部,所述工作部与所述连接部的夹角a为40°-50°,所述工作部与所述连接部的夹角a的朝向与所述剥麻辊筒的旋转方向A相反。本实用新型剥麻机的打板与麻的作用面积大,可以充分打击、挤压麻杆,并且有效降低了对麻纤维的损伤,提高了剥麻效率和剥麻质量。
文档编号D01B1/00GK201186961SQ200820107950
公开日2009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27日
发明者何建民, 刘国忠 申请人:江苏紫荆花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