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声波退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5691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超声波退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声波退浆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利用超声波的空化作用可以实现清洗等目的。目前,在纺织品的水洗、退浆、 漂白、染色等处理工艺中,也有应用超声波处理的报道。但探讨的多,应用的少,限制其应 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1、难以解决退浆清洗的根本问题;2、用水量大,耗能大,应用 成本高;3、退浆清洗后的浆料污物无回收,污染严重。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声波退浆清洗装置,其能达到彻底退浆的目的, 且用水量小,耗能少,无污染;对有回收价值的纺织品附着物可以直接回收,实现再生,根 本解决了纺织品在退浆、清洗等工艺中污染严重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超声波退浆清洗装置,包括水箱装置,所述水箱装置包括两个半封闭水箱7|<箱A 和水箱B,水箱A未封闭的一侧通过至少一层膜封闭,水箱B未封闭的一侧通过至^、一层膜 封闭,两个水箱的最外层膜平行,其中间为距离不大于3mm的空隙;水箱A或水箱B内至少 设有一台超声波换能器,超声波换能器固定在水箱内壁上;水箱A和水箱B上均设有进水口。
若每个水箱上的膜为多层的话,每层膜紧贴,之间无空隙。
—种超声波退浆清洗装置,包括水箱装置,所述水箱装置包括一个水箱,水箱的相对侧 设有两条相对的缝隙,两条缝隙之间设有两层膜,将水箱内部空间分为封闭的两部分,两层 膜平行,其间为距离不大于3mm的空隙;水箱内至少设有一台超声波换能器,超声、波换能器 固定在水箱内壁上;水箱内部空间被分为封闭的两部分分别设有一个进水口。
所述超声波退浆清洗装置还包括浸水装置,浸水装置设在水箱装置的任一侧,如可以设 在上方、右方、斜上方等。
所述浸水装置为水槽,水槽内设有三个定滑轮,两侧侧壁上各有一个,底部一个。
所述超声波退浆装置还包括除水装置,除水装置设在水箱装置的另一侧,位于与浸^C装 置相反的一侧。
所述除水装置为吸水机或吹风机。
所述水箱装置下侧设有回收槽,用于回收从 料上脱离下来的水、污及浆料。所述水箱A的膜和水箱B的膜之间的距离不大于3mm (根据纺织品的厚度而定,以薄为 好),以保证浸湿的布料与膜紧密地贴在一起。
所述膜选用强度大、耐磨、耐机械振动的塑料薄膜或尼龙膜等,如聚四氟乙烯膜、聚全 氟乙丙烯膜。
使用时,以水箱A设在水箱B上方、浸水装置设在水箱装置左侧、除水装置设在水箱装 置右侧为例,向水槽中注入水;向水箱A中注入水,水位高度3cm以上(根据换能器需要而 定,以最低水位为好),向水箱B中注满水,以膜受到的压力与水箱A的膜受到的压力平衡为 准。
工作流程将需要退浆、清洗的纺织品通过定滑轮穿过水槽,被浸湿,达到饱和,然后 穿过两层膜之间,超声波换能器工作(超声波的振子紧贴膜的一侧),产生机械震荡、发出超 声波,直接作用在膜上。机械震荡促使纺织品按照振荡器相同的频率震动,纺织品中的水分 子及其它附着物的分子同步震动获得很大的能量而起到加速大分子分解的作用,同时,机械 震荡产生很大的摩擦力,使大的分子被小的分子挤碎,产生解聚作用,加速了纺织品与附着 物的分离;超声波对浸湿的纺织品中的水、污及浆迅速空化、乳化。乳化的浆、污与纺织品 脱离后,顺着膜流入回收槽中,进行收集;纺织品穿过两层膜之后,通过除水装置去除纺织 品中被乳化的剩余污、浆并收集。退浆或清洗完成。退浆、清洗后的纺织品可进行下一步的 加工处理。
本发明的超声波退浆清洗装置工作时,纺织品在通过两个膜中间时是溶解饱和的,纺织 品在通过两个膜中间时,换能器震荡面、膜和纺织品是紧密结合的。
具体应用时,可根据浆料成分的不同及其它需要而设置1 20个本发明的超声波退浆装 置作为一条流水线,对需要退浆清洗的纺织品进行1 20次的超声波处理,以达到充分退浆、 清洗的目的。另外,可根据需要不同而选择不同功率的超声波换能器,也可采用高低功率、 高低频率相结合的方式。可根据需要选择浸水装置、水箱装置、除水装置三者横向、竖向或 斜向布置。
本发明利用超声波的振动和空化作用,使纺织品形成一系列的物理变化,使其上面附着 的水、污、浆实现空化、乳化,与纺织品脱离,通过除水装置进一步去除布料中的水、污及 浆料。这样不但达到了纺织品的水洗、退浆、去污的目的,也解决了用水量大、污染严重的 问题。
本发明在退浆工艺中可以直接全部去除附着在纺织品上的浆料,浆料和水可以回收处理 重复利用,大大减少了水的用量,且电量消耗不大,大幅降低加工成本;本发明具有节能、
4节水、无污染等优点。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1); 图2为水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S月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2)。
其中,1、水槽;2、水箱A; 3、水箱B; 4、超声波换能器;5、膜;6、进水口; 7、吸 水机;8、回收槽;9、定滑轮;10、水箱;11、缝隙。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l: 一种超声波退衆清洗装置,包括水槽l、水箱装置和吹风机7,如图l所示, 水箱装置包括两个半封闭水箱水箱A2和水箱B3,水箱A2未封闭的一侧通过膜5封闭,水 箱B3未封闭的一侧通过膜5封闭,两层膜5平行,其中间为距离不大于3ram的空隙(以保证 浸湿的纺织品与膜紧密地贴在一起);水箱A2内设有超声波换能器4,超声波换能器5固定 在水箱内壁上;水箱A2和水箱B3上均设有进水口 6;水槽1设在水箱装置左侧,吸水机7 设在水箱装置的右侧。水箱B3下侧设有回收槽8。
所述水槽1内设有三个定滑轮9,如图2所示,两侧侧壁上各有一个,底部一个,用于 纺织品的传输,图中箭头方向为纺织品的前进方向。
所述膜5为聚四氟乙烯膜。
使用时,向水槽l中注入水;向水箱A2中注入水,水位高度3cm以上,向水箱B中注满 水,以膜5受到的压力与水箱A2的膜5受到的压力平衡为准。
工作流程将需要退浆、清洗的纺织品通过定滑轮9穿过水槽1,被浸湿,达到饱和, 然后穿过两层膜5之间,超声波换能器4工作,产生机械震荡并发出超声波,直接作用在膜 5上。机械震荡带动纺织品按照相同频率震动,纺织品中的水分子及其它附着物获得很大能 量,而起到加速大分子分解的作用,同时,机械震荡产生很大的摩擦力,使大的分子被小的 分子挤碎产生解聚作用加速了纺织品与附着物的分离;超声波对浸湿的纺织品中的^C及污桨 实现迅速空化、乳化,乳化的污和浆料与纺织品脱离后,顺着膜5流入回收槽8中,进行回 收;纺织品穿过两层膜5之后,通过吸水机7去除纺织品中剩余乳化的污、浆并回收,退桨、 清洗完成。
具体应用时,可根据浆料成分的不同及其它需要而设置1 20个本发明的超声波退浆清 洗装置作为一条流水线,以达到充分退浆、清洗的目的。实施例2: —种超声波退浆清洗装置,包括水槽l、水箱装置和吹风机7,如图3所示, 所述水箱装置包括一个水箱10,水箱10的相对侧设有两条相对的缝隙11,两条缝隙11之间 设有至少两层膜5,将水箱10内部空间分为封闭的两部分,两层膜5之间为距离不大于3mra 的空隙;水箱10内设有一台超声波换能器4,超声波换能器4固定在水箱10内壁上;水箱 10上设有至两个进水口 6。水槽1设在水箱10左侧,吹风机7设在水箱10的右侧。水箱10 下侧设有回收槽8。
所述水槽l内设有三个定滑轮9,如图2所示,两侧侧壁上各有一个,底部一个,用于 纺织品的传输,图中箭头方向为纺织品的前进方向。 所述膜5为聚四氟乙烯膜。 使用方法同实施例l。
权利要求
1.一种超声波退浆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箱装置,所述水箱装置包括两个半封闭水箱水箱A和水箱B,水箱A未封闭的一侧通过至少一层膜封闭,水箱B未封闭的一侧通过至少一层膜封闭,两个水箱的最外层膜平行,其中间为距离不大于3mm的空隙;水箱A或水箱B内至少设有一台超声波换能器,超声波换能器固定在水箱内壁上;水箱A和水箱B上均设有进水口。
2. —种超声波退浆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箱装置,所述水箱装置包括一个水箱,7K 箱的相对侧设有两条相对的缝隙,两条缝隙之间设有两层膜,将水箱内部空间分为封闭的 两部分,膜相互平行,其中间为距离不大于3ram的空隙;水箱内至少设有一台超声波换能 器,超声波换能器固定在水箱内壁上;水箱内部空间分为封闭的两部分分别设有一个进水 □。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超声波退浆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浸水装置,浸水装置设在水箱装置的任一侧。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超声波退浆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水装置为水槽,水 槽内设有三个定滑轮,两侧侧壁上各有一个,底部一个。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超声波退浆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除水装置,除水装 置设在水箱装置的另一侧,位于与浸水装置相反的一侧。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超声波退浆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水装置为吸水机或 吹风机。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超声波退浆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装置下侧设有回收槽。
8.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超声波退浆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膜为塑料薄膜或 尼龙膜。
9.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超声波退浆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膜为聚四氟乙烯膜。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声波退浆装置,包括水箱装置,所述水箱装置包括两个半封闭水箱水箱A和水箱B,水箱A未封闭的一侧通过至少一层膜封闭,水箱B未封闭的一侧通过至少一层膜封闭,两个水箱的最外层膜平行,其中间为距离不大于3mm的空隙;水箱A或水箱B内至少设有一台超声波换能器,超声波换能器固定在水箱内壁上;水箱A和水箱B上均设有进水口。本发明在退浆工艺中可以直接全部去除附着在纺织品上的浆料,浆料和水可以回收处理重复利用,大大减少了水的用量,且电量消耗不大,大幅降低加工成本;本发明具有节能、节水、无污染等优点。
文档编号D06B13/00GK101629368SQ20091001786
公开日2010年1月20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14日
发明者李建华 申请人:李建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