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环缝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7934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环缝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环缝制装置,其将构成带环的带环材料的缝制部位,供给至缝
制物主体的缝制位置,同时将其配置在缝纫机主体的缝制位置。
背景技术
当前,上述带环缝制装置,例如为了在裤子或裙子的腰部以及外套的腰部或袖部
等各种缝制物主体上形成用于插入带子的带环,具有缝纫机主体,其将构成带环的长条状 的带环材料缝制到缝制物主体上;以及带环材料供给装置,其向该缝纫机主体的缝制位置
供给长条状的带环材料(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 这种带环材料供给装置具有夹持带环材料的夹持单元,一边利用夹持单元夹持带 环材料的规定部分, 一边使夹持单元移动,以将带环材料的缝制部位配置在缝纫机的缝制 位置,或使带环材料的非缝制部位从缝制位置退避。 在图7(a) (f)中,表示以图6所示的使一端部20a以Z字状弯曲,另一端部20b 以直线状延伸出的方式,将带环材料20缝制到缝制物主体21上的情况下的工序。
首先,前述带环材料供给装置使夹持带环材料2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20a附近的 状态的夹持单元3移动,以使带环材料20的一端部20a位于缝纫机的缝制位置(图7(a))。
并且,如果缝纫机主体的压脚23下降,按压带环材料20的一端部20a,则带环材 料供给装置使夹持单元3以从缝制物主体21向另一端部侧抬起的方式(图7(b)的箭头A 方向)移动,从缝制位置离开。与该移动相配合,通过使带环材料20相对于夹持单元3滑 动,带环材料20中的夹持单元3的带环夹持位置从带环材料的一端部20a的附近向另一端 部20b的附近移动(图7 (b))。在这种状态下,缝纫机主体将带环材料20的一端部20a缝 制到缝制物主体21上(第1加固Sl的缝制)。在该第1加固Sl的缝制中,缝制物主体21 及压脚23向线迹的形成方向移动,而夹持单元3因为不能向同一个方向移动,所以带环材 料20相对于夹持单元3适度地滑动,带环材料20中的夹持单元3的带环夹持位置移动,从 而带环材料20与缝制物主体21 —起移动。 第1加固Sl缝制之后,缝纫机主体使压脚23上升,使夹持另一端部20b的夹持单 元3穿过压脚23的下方,越过第l加固Sl,向图7(c)中的箭头B方向移动(图7(c))。由 此,带环材料20以覆盖第1加固Sl的方式折返。在该移动期间,带环材料20还通过相对 于夹持单元3略微滑动而使带环夹持位置移动。 然后,使夹持单元3下降,将带环材料20重叠在缝制物主体21上。此外,在使压 脚23下降至带环材料20的一端部20a附近的上表面,按压带环材料20之后,通过进行第 2加固S2的缝制,在第l加固Sl附近(图7(d)中的第l加固Sl的右侧)形成第2加固 S2 (图7 (d))。并且,在使压脚23上升后,使夹持单元3再次穿过压脚23的下方,越过第2 加固S2及第l加固Sl,使其向图7(e)中的箭头C方向移动(图7(e))。由此,带环材料20 以覆盖第2加固S2的方式折返, 一端部20a弯曲为Z字状。在该移动期间,带环材料20还 通过相对于夹持单元3略微滑动而使带环夹持位置向带环材料20的另一端部移动。
然后,缝纫机使夹持带环材料20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20b的状态下的夹持单元 3,以使带环材料20的另一端部20b位于缝纫机的缝制位置的方式移动(图7(f))。并且, 如果缝纫机的压脚23下降,按压带环材料20的另一端部20b,则带环材料供给装置使夹持 单元3从缝制位置退避(图7 (f)),在该状态下,缝纫机将带环材料20的另一端部20b缝制 到缝制物主体21上(第3加固S3的缝制)。 非专利文献1 :"MHA-B400A, B500A, B600A才 一 卜《少夕一 (JUKI头部模型)"八 厶^株式会社、[平成20年10月24日检索],网址(http:〃www. hams-jp. com/mha-b400. htm)。

发明内容
在上述带环缝制装置中,在前述带环材料20的供给工序中,从图7 (c)向图7 (d) 转换时,夹持单元3使带环材料20略微滑动,而使带环夹持位置移动。但是,尽管如此,有 时存在下述情况,即,缝制物主体21与带环材料20 —起,被移动的夹持单元3过度拉拽而 鼓起,如图8所示,在缝制物主体21上产生褶皱。 如果在这种状态下形成第2加固S2,则在残留褶皱而形成第3加固的情况下,因为 各加固S 1、 S2、 S3的间隔未达到规定距离,所以会发生缝制物主体成为皱褶状态,或带环 的最终形状不整齐等降低商品品质的问题。 本发明目的在于,防止缝制带环材料的缝制物主体鼓起及发生由此引起的褶皱, 防止将带环材料缝制到缝制物主体上的情况下的缝制品质的降低。 为了实现前述目的,技术方案l记载的发明涉及的带环缝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具 有缝纫机主体,其在缝制物主体上缝制带环;夹持单元,其可以夹持或放开构成带环的带 环材料;移动单元,其为了使前述带环材料的各缝制部位相对于前述缝制物主体移动,而使
前述夹持单元移动;以及控制单元,其进行前述缝制物主体、前述夹持单元以及前述移动单 元的驱动控制,通过前述控制单元的控制,在前述缝制物主体上缝制前述带环材料的规定 部位之后,使夹持前述带环材料的前述夹持单元移动,使前述带环材料折返以覆盖缝制在 前述缝制物主体上的第一缝制部位,然后缝制与前述第一缝制部位不同的第二缝制部位, 其特征在于,具有按压单元,其具有可上下移动的按压部件,在前述按压部件下降时,可以 与重叠在前述缝制物主体上的前述带环材料的上表面抵接;以及驱动单元,其使前述按压 单元动作,以使前述按压部件上下移动,前述控制单元控制前述驱动单元,以使得在使夹持 前述带环材料的前述夹持单元移动,使前述带环材料折返以覆盖缝制到前述缝制物主体上 的前述第一缝制部位及前述第二缝制部位时,使前述按压部件下降而按压前述带环材料的 折返部分附近。 根据本发明的带环缝制装置,可以通过使前述按压部件与前述带环材料的折返部 分抵接,将前述带环材料按压到缝制物主体上,从而防止缝制物主体的鼓起,防止产生褶 皱。 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涉及的带环缝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记载的带 环缝制装置中,前述按压单元具有杆轴,其可以在上下方向上自由进退;以及作为按压部 的旋转部件,其可旋转地支撑在前述杆轴的下端。 根据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通过在前述杆轴的前端部配置前述旋转部件,可以在使前述杆轴伸长时,使前述旋转部件与前述带环材料的折返部分抵接,而将前述带环材
料按压在缝制物主体上。前述旋转部件因为至少可以沿带环材料的弯曲方向自由旋转,所
以即使在旋转部件与带环材料抵接的状态下,带环材料被夹持部件拉拽,也可以通过前述
旋转部件旋转而减小带环材料与旋转部件之间的摩擦系数,从而将带环材料的缝制部位配
置在缝纫机的缝制位置,或者使带环材料的非缝制部位从缝制位置退避。 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涉及的带环缝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或2记载
的发明涉及的带环缝制装置中,前述驱动单元是使杆轴伸长的脉冲电动机,前述控制单元
驱动控制前述脉冲电动机,以使得前述旋转部件除了在与前述带环材料上表面抵接的下降
位置、及使其上升的待机位置停止之外,还在与移动的前述夹持单元不干涉的范围内的最
接近前述下降位置的下降准备位置处停止。 根据该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带环缝制装置可以在下降准备位置停止而使其待 机,縮短杆轴的伸长所需要的时间,并在适当的定时,可靠地将带环材料按压在缝制物主体 上,前述下降准备位置是不与使杆轴的前端位置移动的夹持单元干涉的范围内、最接近前 述下降位置的位置。由此,可以更加可靠地防止拉拽要缝制带环材料的缝制物主体而造成 褶皱。 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涉及的带环缝制装置,可以抑制带环材料的过度拉拽,防止 缝制物主体鼓起,同时防止因鼓起造成褶皱。其结果,在利用该带环材料供给装置供给带环 材料的缝纫机中,可以防止在将带环材料缝制到缝制物主体上的情况下发生缝制不良,从 而将高品质的带环材料缝制到缝制物主体上。


图1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带环材料供给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和将利用该带环材
料供给装置供给的带环材料缝制到缝制物主体上的缝纫机的要部的斜视图。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示的带环材料供给装置中的按压单元的动作位置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示的带环材料供给装置中的按压单元的动作控制的流 程图。 图4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示的带环材料供给装置中的按压单元的动作位置的说 明图。 图5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示的带环材料供给装置中的按压单元的动作控制的流 程图。 图6是表示使用本发明涉及的带环材料供给装置进行缝制的带环的形状的斜视 图。 图7(a) (f)是表示现有的带环材料供给装置中的带环材料的各供给工序的概 略侧视图。 图8是用于说明现有的带环材料供给装置中的带环材料的供给工序(图7(c))中 的问题点的概略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图l至图5,说明本发明涉及的带环缝制装置的2个实施方式。此外,对 于与现有的带环缝制装置相同的结构,使用相同的标号。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带环缝制装置具有带环材料供给装置1和缝纫机 主体2。 带环材料供给装置1为了向缝纫机主体2供给构成带环的带环材料20,具有夹持 单元3,其利用与带环材料20的上表面抵接的第1夹持部件5及与带环材料20的下表面抵 接的第2夹持部件6,夹持带环材料20。 在夹持单元3上安装作为驱动单元的气缸9,其在使第1夹持单元5与第2夹持单 元6相互接触/分离的方向上进行驱动,气缸9与用于向气缸9供给压力的空气压力回路 (未图示)连结。 另外,带环材料供给装置1具有移动机构(移动单元),其使夹持单元3移动,以将 带环材料20的缝制部位供给至缝纫机主体2的缝制位置,或使带环材料20的非缝制部位 从前述缝制位置退避。该移动机构例如具有与前述非专利文献1的装置相同的公知结构。 即,具有X方向移动机构(未图示),其使夹持单元3在X方向上移动,该X方向沿将带环 材料20缝制到缝制物主体21上时形成的线迹Y方向移动机构(未图示),其使夹持单元3 在与X方向正交的Y方向上移动;以及Z方向移动机构(未图示),其使夹持单元3相对于 缝制物主体21在作为上下方向的Z方向上移动。该X方向移动机构、Y方向移动机构及Z 方向移动机构,分别具有作为X方向移动单元的脉冲电动机即X轴电动机(未图示)、作为 Y方向移动单元的脉冲电动机即Y轴电动机(未图示)、以及作为Z轴方向移动单元的脉冲 电动机即Z轴电动机(未图示),并利用控制单元控制其驱动。因此,由X方向移动机构、Y 方向移动机构、Z方向移动机构、X轴电动机、Y轴电动机、Z轴电动机构成移动单元。
并且,带环缝制装置具有按压单元30,其可以与重叠在缝制物主体上的带环材料 的上表面抵接而进行按压。 具体地说,按压单元30具有气缸31,气缸31的气缸主体31a,具有作为轴部件的 气缸活塞杆(杆轴)31b,其可在上下方向进退地进行支撑,该气缸主体31a以使气缸活塞 杆31b的前端部朝向成为缝纫机主体2的缝制位置的落针位置附近的状态,经由固定于缝 纫机头部2a的面板部2b上的部件33而安装。 在气缸活塞杆31b的前端部配置按压部34,其可以以沿缝制在缝制物主体上的带
环的宽度方向的轴线为中心自由旋转。按压部34如图1所示,在气缸活塞杆31b的前端部
固定支撑金属件34c,在该支撑金属件34c上配置圆筒状的滚轮(旋转部件)34a,其可以以
沿带环材料20的宽度方向的支撑轴34b为中心自由旋转地被支撑。 此外,作为前述旋转部件,也可以取代滚轮,配置例如公知的球形脚轮。 气缸31与用于向气缸31供给压力的空气压力回路(未图示)连结,该空气压力回
路具有可以根据来自控制单元的电气信号而调整供给至气缸31的压力的电空调节器(未
图示)和电磁阀(未图示)。 另外,气缸31具有旋转止动机构(未图示),其阻止气缸活塞杆31的以轴为中心 的旋转。并且,气缸31的前述气缸活塞杆31的行程长度设定为,可以在下降位置和待机位 置(参照图1)之间往复移动,前述下降位置是使配置于气缸活塞杆31b的前端部的按压部34的滚轮34a与重叠在缝制物主体21上的带环材料20的上表面抵接的位置,前述待机位 置是使其上升而不妨碍夹持单元或缝纫机的按压动作的位置。 另外,控制电磁阀、电空调节器及各部分动作的控制单元,具有存储各动作的程序 等的存储单元。并且,控制单元根据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的程序或各种参数,驱动各移动机构 的移动单元(电动机),使夹持单元3移动,以将带环材料20中的缝制部位供给至缝纫机主 体2的缝制位置。 此外,控制单元控制配置于按压单元30上的电磁阀,调整气缸活塞杆31b的伸长 量,控制使得配置于气缸活塞杆31b的前端部的按压部34的滚轮34a,在如图2实线所示与 重叠在缝制物主体21上的带环材料20的上表面抵接的下降位置,和如图2虚线所示使其 上升而不妨碍夹持单元3或缝纫机的压脚23的动作的待机位置(参照图1)之间移动。并 且,控制单元可以通过在气缸活塞杆31b伸长至最长时,即,配置于气缸活塞杆31b的前端 部的滚轮34a处于下降位置时,控制电空调节器,从而调整向气缸9的气体供给压力,设定 对于带环材料上表面的抵接压力(推压)。 下面,使用图3的流程图,说明下述情况时的控制动作,SP,在如图6所示,以一端 部20a弯曲为Z字状,而另一端部20b笔直伸长的方式,将带环材料20缝制到缝制物主体 21上的情况下,形成第1加固Sl后,为了形成第2加固S2而使夹持单元3移动时(参照 图7 (c)),利用本实施方式的带环材料供给装置1的按压单元30按压带环材料20的弯曲部 分。 如前所述,在第1加固Sl缝制后,带环材料供给装置1使压脚23上升,并输送缝 制了带环材料20的缝制物主体21,以使相对于带环材料20的一端部20a而稍微靠近带环 材料20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侧的一端部20a附近,位于缝纫机主体2的缝制位置。此时,控 制单元控制气缸31的驱动,使图2所示配置于按压单元30的气缸活塞杆31b的前端部的 按压部34的滚轮34a位于待机位置(ST1)。 然后,驱动夹持单元3的Y轴移动单元(ST2),使夹持另一端部20b的夹持单元3 越过第1加固S1而移动。然后,夹持单元3下降,使带环材料20与缝制物主体21重叠。由 此,带环材料20以覆盖第1加固Sl的方式折返。 在该夹持单元3移动的期间,带环材料20通过相对于夹持单元3略微滑动,使带 环夹持位置移动至一端部20a的端部侧。此时,缝制物主体21被夹持在载置于缝纫机针板 27上方的主布料压脚下板24和主布料压脚25之间而保持,该主布料压脚下板24和主布 料压脚25利用缝纫机主体2的主布料移动机构26的驱动,移动与第1加固Sl和第2加固 S2之间的距离相当的量,从而被夹持的缝制物主体21也同样地移动。 此时,在夹持单元3完全移动至按压单元30的气缸活塞杆31b的干涉区域以外的 情况下(ST3的是),利用电磁阀使气缸活塞杆31b伸长(ST4)。 S卩,监视作为Y方向移动单 元的Y轴电动机的驱动量,确定夹持单元3的位置,在夹持单元3位于前述干涉区域内的情 况下(ST3的否),等待而直至在Y轴方向上离开该区域,使气缸活塞杆31b伸长。
然后,通过气缸活塞杆31b的伸长,使处于待机位置的气缸活塞杆31b的前端部下 降至下降位置,使滚轮34a与重叠在缝制物主体21上的带环材料20的上表面抵接,将带环 材料20及缝制物主体21在第1加固Sl的附近向下方按压。 在滚轮34a与带环材料20抵接时,因为形成为,即使在主布料移动机构26及夹持单元3移动过程中,滚轮34a也可以在带环材料20的移动方向上旋转,所以其也从动于被拉拽的带环材料20的移动而旋转。由此,因为在带环材料20的移动供给中也无障碍地动作,所以可以按压缝制物主体21从缝纫机针板27上方的鼓起,防止带环缝制后的缝制物主体21发生褶皱。 并且,如果压脚23下降至带环材料20的一端部20a的附近上表面而按压带环材料20 (ST5),则气缸活塞杆31b退縮,气缸活塞杆31b的前端部位于待机位置,准备下一个缝制(ST4)。另外,缝纫机进行第2加固S2缝制,形成第2加固S2。 此外,在前述控制中,为了使滚轮34a与带环材料20抵接,而有效地防止缝制物主体21产生褶皱,希望在尽可能早的阶段,经由带环材料20按压缝制物主体21。由此,也可以考虑气缸活塞杆31b到达干涉区域的时间,利用控制单元控制驱动开始定时,以在夹持单元3离开干涉区域之前,开始气缸活塞杆31b的驱动。 另外,气缸31相对于带环材料20的上表面抵接的抵接压力(推压),通过控制配置于空气压力回路上的电空调节器而进行调整。例如,考虑缝制物主体21的材料特性的软硬或是否伸长等而适当地设定。 在具有这种使用了气缸21的按压单元30的本实施方式的带环缝制装置中,可以通过使按压部34的滚轮34a与重叠在缝制物主体21上的带环材料20的上表面抵接,将带环材料20及缝制物主体21在第1加固Sl附近向下方按压,而按压缝制物主体21从缝纫机针板27上的鼓起,防止在缝制物主体21上产生褶铍,同时,可以通过可靠地向目标位置供给带环材料20,防止在将带环材料20缝制到缝制物主体21上的情况下发生缝制不良。
(第2实施方式) 此外,在前述第1实施方式的带环缝制装置中,作为按压单元30的驱动单元而具有气缸31,控制单元调整该气缸31的电磁阀的驱动,使气缸活塞杆31b进退,但也可以采用通过使作为驱动单元的脉冲电动机驱动,使用小齿轮和齿条而使杆轴32b自由进退的公知结构。如图4所示,在杆轴32b的上部设置齿条R,与该齿条R啮合的小齿轮P,与脉冲电动机的驱动轴连结。 在按照上述方式,设置脉冲电动机作为按压单元30的驱动源的情况下,控制单元控制脉冲电动机的动作量而调整杆轴32b的伸长量,控制使得滚轮34a在下降位置、待机位置和下降准备位置这3个位置停止,前述下降位置是配置于杆轴32b的前端部的滚轮34a与重叠在缝制物主体21上的带环材料20的上表面抵接的位置,前述待机位置是如图4虚线所示使其上升至最上端而不妨碍夹持单元3或缝纫机主体2的压脚23的动作的位置,前述下降准备位置是如图4实线所示,位于不与移动的夹持单元3干涉的范围即干涉区域外,且为前述下降位置和待机位置之间的上下方向的位置。 杆轴32b在缝制物主体21被放置于缝纫机主体2的针板27上方之前,使滚轮34a位于待机位置,以不妨碍其作业,而在开始带环缝制作业的阶段,使滚轮34a位于下降准备位置。并且,在第1加固S l形成后,夹持单元3移动以形成第2加固S2时,使滚轮34a从下降准备位置向下降位置移动。 在这里,与前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使用图5的流程图说明下述情况的控制动作,即,在第1加固Sl形成后,夹持单元3移动以形成第2加固S2时,利用第2实施方式的带环材料供给装置1的按压单元30,按压带环材料20的弯曲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直至按照前述方式进行缝制开始操作的期间,控制单元控制脉冲电动机的动作量,使作为旋转部件的滚轮34a位于待机位置(ST11),前述滚轮34a如图4所示,配置在按压单元30的杆轴32b的前端部,并且,以不妨碍缝制物主体的配置作业等的方式待机,直至开始带环材料的缝制作业(ST12)。 在刚开始带环的缝制作业时,控制脉冲电动机的动作量,控制使得杆轴32b稍微下降,使滚轮34a位于在不与移动的夹持单元3干涉的范围内最接近下降位置的下降准备位置(ST13)。在这种状态下,如前所述形成第1加固Sl。 并且,在第1加固Sl缝制后,带环材料供给装置1使压脚23上升,输送缝制了带环材料20的缝制物主体21,使与带环材料20的一端部20a相比而稍微靠近带环材料20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侧的一端部20a的附近位于缝纫机主体2的缝制位置。此时,带环材料供给装置1的控制单元,使夹持单元3的Y轴方向移动单元驱动(ST14),使夹持另一端部20b的夹持单元3越过第1加固Sl而移动,此外,使夹持单元3下降,使带环材料20与缝制物主体21重叠。由此,带环材料20以覆盖第1加固S1的方式折返。此时,缝制物主体21被夹持在载置于缝纫机的针板27上方的主布料压脚下板24和主布料压脚25之间而保持,该主布料压脚下板24和主布料压脚25利用缝纫机主体2的主布料移动机构26的驱动,移动与第1加固Sl和第2加固S2之间的距离相当的量,从而被夹持的缝制物主体21也同样地移动。 此时,控制单元确认夹持单元3完全移动至按压单元30的杆轴32b的干涉区域之外的情况(ST14的是),控制脉冲电动机的动作量,使杆轴32b下降(ST15),使位于下降准备位置的杆轴32b前端部移动至下降位置,使滚轮34a与重叠在缝制物主体21上的带环材料20的上表面抵接,将带环材料20在第1加固Sl附近向下方按压。即,监视Y轴方向移动单元的移动量,确定夹持单元3的位置,在夹持单元3离开预先设定的干涉区域(ST2的否)后,控制脉冲电动机的旋转而使杆轴32b下降。 然后,如果缝纫机主体2使压脚23下降至带环材料20的一端部20a附近的上表面而按压带环材料20 (ST16),则控制单元控制脉冲电动机的旋转,使杆轴32b退縮,从而使杆轴32b的前端部位于待机位置(ST17)。另外,缝纫机进行第2加固S2的缝制,在第1加固S1附近形成第2加固S2。 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带环缝制装置,通过使用脉冲电动机,设置下降准备位置作为杆轴32b的停止位置,利用控制单元,从该下降准备位置开始实际的带环材料20的按压动作,从而不需要如前所述,考虑气缸活塞杆31b的动作时间,为了获得较早的下降定时而进行定时调整作业,即可在较早的阶段按压缝制物主体21和带环材料20,从而可以容易地解决缝制物主体21的鼓起和产生褶皱的问题。另外,杆轴32b相对于带环材料20的上表面的抵接压力(推压),因为不设置电空调节器这种单独部件,也可以通过控制脉冲电动机的动作量进行调整,所以简便。 由此,在具有使用由电动机驱动的气缸的按压单元30的本实施方式的带环材料供给装置中,也可以通过使配置于其前端部的作为旋转部件的滚轮34a与重叠在缝制物主体21上的带环材料20的上表面抵接,并将带环材料在第1加固Sl的附近向下方按压,而按压缝制物主体从缝纫机针板27上方的鼓起,防止在缝制物主体21上产生褶皱,同时,可以通过可靠地向目标位置供给带环材料20,防止在将带环材料20缝制到缝制物主体上的情况下发生缝制不良。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前述实施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多种变更。例如,可以使气缸活塞杆自身的前端直接与带环材料抵接,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旋转部件。
权利要求
一种带环缝制装置,其具有缝纫机主体,其在缝制物主体上缝制带环;夹持单元,其可以夹持或放开构成带环的带环材料;移动单元,其为了使前述带环材料的各缝制部位相对于前述缝制物主体移动,而使前述夹持单元移动;以及控制单元,其进行前述缝制物主体、前述夹持单元以及前述移动单元的驱动控制,通过前述控制单元的控制,在前述缝制物主体上缝制前述带环材料的规定部位之后,使夹持前述带环材料的前述夹持单元移动,使前述带环材料折返以覆盖缝制在前述缝制物主体上的第一缝制部位,然后缝制与前述第一缝制部位不同的第二缝制部位,其特征在于,具有按压单元,其具有可上下移动的按压部件,在前述按压部件下降时,可以与重叠在前述缝制物主体上的前述带环材料的上表面抵接;以及驱动单元,其使前述按压单元动作,以使前述按压部件上下移动,前述控制单元控制前述驱动单元,以使得在使夹持前述带环材料的前述夹持单元移动,使前述带环材料折返以覆盖缝制到前述缝制物主体上的前述第一缝制部位及前述第二缝制部位时,使前述按压部件下降而按压前述带环材料的折返部分附近。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带环缝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按压单元具有杆轴,其可以在上下方向上自由进退;以及 作为按压部的旋转部件,其可旋转地支撑在前述杆轴的下端。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环缝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驱动单元是使杆轴伸长的脉冲电动机,前述控制单元驱动控制前述脉冲电动机,以使得前述旋转部件除了在与前述带环材料 上表面抵接的下降位置、及使其上升的待机位置停止之外,还在与移动的前述夹持单元不 干涉的范围内的最接近前述下降位置的下降准备位置处停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环缝制装置,其可以防止在缝制带环材料的缝制物主体上产生褶皱,同时,通过可靠地向希望的位置供给带环材料,而防止在将带环材料缝制到缝制物主体上的情况下发生缝制不良。在带环缝制装置中具有按压单元,其具有向下方配置而可以自由进退的杆轴,可以通过驱动单元的驱动使前述杆轴伸长,使其前端部与重叠在缝制物主体上的带环材料的上表面抵接,通过控制单元的控制,在按照使夹持带环材料的夹持单元移动,而覆盖缝制到缝制物主体上的缝制位置的方式使带环材料折返时,使杆轴伸长,使其与前述带环材料的折返部分附近抵接,从而将前述带环材料按压在缝制物主体上,防止缝制物主体的鼓起和产生褶皱。
文档编号D05B35/06GK101724991SQ20091021013
公开日2010年6月9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27日
发明者井上元彦, 加藤大介, 安田俊介, 沟渊顺也 申请人:Juki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