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伸装置的上罗拉支承及加压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7932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牵伸装置的上罗拉支承及加压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细纱机牵伸装置的上罗拉支承及加压臂,所述上罗拉支承及
加压臂具有向下敞开的u形托架,在所述托架内设有至少一个滑块,所述滑块包括加压元
件和用来接纳上罗拉的握持架以及调节装置,所述滑块借助于该调节装置能够相对于所述 托架沿纵向移动并且能够固定在所述托架的上侧上。
背景技术
德国专利DE 39 02 859 Al公开了一种上罗拉支承及加压臂,其由两个结构相同 的平轨组合而成,这两个平轨通过设置在末端侧上的间隔部相互连接并且彼此保持平行。 在这两个平轨之间设置滑块以及加压元件,所述滑块具有用于接纳上罗拉的握持架。该滑 块能够在平轨之间沿纵向移动以便设定不同的牵伸区范围(Streckfeldweite)。通过在滑 块的主体和平轨之间的形状配合实现滑块的抗转动固定,为此滑块和平轨的彼此平行的平 坦外表面相互紧贴。 滑块的这种抗转动固定方式的缺点在于,为了通过在托架内移动滑块来调节牵伸 区范围,在平轨和滑块外表面之间必须留有一定间隙,该间隙可能与加工精度有关而发生 变化。这种会变化的间隙直接影响滑块相对于托架的平行保持的精度,进而影响在握持架 上的上罗拉相对于牵伸装置内相应配合的下罗拉的平行保持的精度。所述变化的加工精度 对平行保持产生负面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保证滑块在托架内以抗转动的方式固定,而且构件公差或者滑 块的抗转动固定不会对滑块在托架内的平行保持产生影响。
根据本发明该任务通过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特征来解决。
有利的改进方式是从属方面的主题。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为了使得滑块相对其竖轴抗转动地固定在U形托架之内, 所述滑块的接触面具有表面结构,所述表面结构与所述托架的上侧的内表面的相应配合的 表面结构接合以获得形状配合。由此实现上罗拉相对于与其相应配合的下罗拉的可靠的平 行引导,这种引导可以廉价且较小制造成本地实现。与现有技术不同,按照本发明第一方面 的特征部分所述的方式,滑块和设置在其内的握持架的引导不再通过滑块和支承臂或者平 轨的留有间隙且彼此相隔的侧表面来实现。相应地,滑块和托架在侧面上的制造公差被放 宽,从而还简化了托架和滑块的制造。 在此,托架上侧的内表面上的表面结构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凹部,在滑块接触面上 的呈突起形状的相应配合的至少一个表面结构与所述凹部结合。 另选地,在此在托架上侧的内表面上的表面结构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突起,在滑块 接触面上的呈凹部形状的相应配合的至少一个表面结构与所述突起相接合。这种通过突起 和凹部彼此接合而实现的形状配合,使得滑块能够相对于托架简单且可靠地固定,从而避免了在固定时滑块围绕其竖轴旋转。这种呈凹部或者突起形状的表面结构能够按照廉价方 式以所需的加工精度通过在托架内或者在滑块内进行冲压实现。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可以规定,在托架上侧的内表面上的表面结构包括多个顺序设
置的凹部,这些凹部相对于托架纵轴线成一角度延伸,相对于滑块纵轴线成一相应配合的 角度延伸的、被实施为在滑块接触面上的突起的各个表面结构分别与这些凹部相接合。 同样,在托架上侧的内表面上的表面结构可以包括多个顺序设置的突起,这些突
起相对于托架纵轴线成一角度延伸,在滑块接触面上的相应配合的表面结构与这些突起相 接合,在所述滑块接触面上的表面结构被实施为在滑块的轴向上排列的多个相应的凹部, 这些凹部以相对于滑块纵轴线成一相应配合的角度的方式延伸。 被实施为多个顺序设置的突起或者凹部横向于托架纵轴线延伸(每次只有一个 横向于滑块纵轴线延伸的、在滑块接触面上的相应配合的凹部或者突起与这些横向于托架 纵轴线延伸的突起或者凹部相接合),作为所述多个顺序设置的突起或者凹部的表面结构 的构造方式使得滑块能够以这样一步距进行调节,该步距由这些突起或者凹部的彼此间所 选定的间距得出。因而可以沿托架纵向以不连续的步幅调整滑块。 另选地,在托架上侧的内表面上的表面结构可以包括平行于托架纵轴线延伸的连 续的凹部,两个彼此间隔的、且与所述凹部相应配合的、并被实施为在滑块接触面上的突起 的、平行于滑块纵轴线延伸的表面结构与所述凹部相接合。在该变形方式中,所述滑块能够 沿着所述凹部在纵向上自由移动。 优选的是,这些凹部或者这些突起能够顺序排齐地设置在滑块接触面上。 此外,在滑块接触面上的表面结构可以包括连续的突起,所述突起与在托架上侧
的内表面上的呈凹部形状的相应配合的表面结构相接合。 优选的是,托架可以在上侧内表面上具有被构造为两个彼此平行且连续的凹部的
表面结构,这两个凹部平行于托架纵轴线延伸,两个彼此对角对置地设置在滑块接触面上
的、且与所述凹部相应配合的、并被构造为突起的表面结构分别与这两个凹部相接合。 特别是,在滑块接触面上的被构造为表面结构的突起可以设置在滑块的边缘区域
中。这些突起在滑块接触面上彼此尽可能远地间隔隔开,使得在托架上侧的内表面上的一
个或者更多个凹部内实现了良好的引导,这是通过将突起靠近边缘地设置在滑块接触面上
来实现的。 优选可以如此选择设置方式,S卩,突起与其在接触面上的设置方式无关,相对于接 触面的环绕的棱边的最大间距大约为7mm。 —个有利改进方式规定,被实施为凹部的表面结构的宽度大于"托架的最大内宽 与滑块的最小外宽之间"的最大可能的差。按照这种方式使得在安装上罗拉支承及加压臂 时,在滑块接触面上的突起总是位于在托架上侧的内表面上的凹部中。由此降低了安装成 本,这是因为滑块不必对准托架。相应地,这同样适用于下列实施方式在滑块接触面上设 置凹部以及在托架上侧的内表面上设置突起。 优选的是,被构造为凹部和突起的这些表面结构可以呈梯形。
另选的是,被构造为凹部和突起的这些表面结构可以呈V形。
此外,被构造为凹部和突起的所述表面结构还可以呈扇形。
以下结合附图中所示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附图中

图1示出上罗拉支承及加压臂的U形托架的侧视图;图2是从下方示出根据图1的托架的视图;图3是沿着根据图1的线III-III的剖视图;图4是根据图3的细节图A;图5是滑块的侧视图;图6是根据图5的滑块的细节图B ;图7是沿着图6的线VII-VII的剖视图;图8以侧视图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托架;图9是从下方示出根据图8的托架的视图;图10是沿着图8的线X-X的剖视图;图11是根据图10的细节图C;图12是根据图10的滑块的俯视图;图13以立体图示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托架;图14是根据图13的细节图D;图15是从下方示出根据图13的托架的视图;图16是根据图13的滑块的立体图;图17是根据图16的细节图E;图18示出托架和滑块的第四实施方式,其是沿着图1中的线III-III的剖视图;图19是根据图18的细节图F。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图i的视图中示出了用于细纱机牵伸装置的上罗拉支承及加压臂的托架l,托 架1被构造为U型的、向下方敞开的成型件。托架1装备有至少一个滑块2,该滑块2用于 接纳上罗拉并加载上罗拉。滑块2在牵伸装置工作期间与托架1固定连接。通常规定滑块 2是可移动的,以便调节对牵伸装置功能而言重要的牵伸区范围(Feldweite)。滑块2在托 架1上的可移动性和可固定性是通过例如螺栓这样的调节装置4实现的,以便将滑块2固 定在确定的位置上。滑块2包括加压元件10和用来接纳上罗拉的握持架3。
在工作中,加压元件10向上罗拉施加压紧力,该压紧力从摇架3传递至上罗拉。此 外,摇架3用于保持上罗拉尽可能平行于牵伸装置的相应配合的下罗拉。为了保证上罗拉 平行于下罗拉的精确定位,必须防止滑块2旋转,所述旋转例如会出现在位于滑块2上侧上 的调节装置4围绕其竖轴上紧时。为此本发明建议,为了抗转动地固定滑块2,滑块2横向 于U型托架1的纵轴线L具有接触面8,该接触面8与托架1的被封闭的上侧9的内表面以 形状配合方式连接。这在图1至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如此实现,即,如图2所示,在托架1 的上侧9的内表面上具有呈槽形凹部5形状的表面结构,该表面结构基本沿托架1的整个 长度延伸。与此相对应,如图4所示,滑块2的接触面8具有呈突起6形状的表面结构。在 托架1上侧9中被构造为长孔7的缺口使得滑块2能够沿纵向移动,从而能够调节牵伸区范围。 图3示出托架1的沿着图1线III-III的剖视图。从该视图中可以看出,借助于 调节装置4能够将滑块2在预定位置处固定在托架1上。 图4示出根据图3的细节图A,滑块2的接触面8紧贴在托架1上侧9的内表面 上。由于滑块2的在接触面8上的突起6接合在托架1内表面上的凹部5中,从而得到形 状配合的连接。 图5以侧视图示出包括加压元件10和摇架3的滑块2。接触面8具有两个突起 6,这两个突起6彼此间隔设置并且在纵向上相互对准。 图6示出根据图5的细节图B。该视图示出根据图5的滑块2的接触面8上的两 个突起6的构造方式。 图7的视图示出沿着图6的线VII-VII的剖视图,从该图中可以看出突起6的造 型。在该实施方式中,突起6基本呈V形,托架1内的相应配合的凹部5同样也呈V形。凹 部和突起的外形除了可以呈基本V形,也可呈矩形、梯形、扇形、部分椭圆形、双曲线形、或 者这些形状的组合,结合下面描述的实施例部分示出这些构造方式。 根据图1至图7的本发明实施例如此实现托架1和滑块2之间的形状配合,即,这 两个突起6接合在沿托架1纵向延伸的凹部5中。为此这些突起6在滑块2接触面8上彼 此保持尽可能大的间距以便获得良好的引导。优选如此选择突起6在接触面8上的设置方 式,即,这些突起6相对于接触面8的环绕的棱边的最大间距大约为7mm,这与这些突起6在 接触面8上的设置方式无关,也就是说,与"这些突起6是否平行于滑块2的纵轴线,或者是 否在接触面8上相对该纵轴线倾斜一角度"无关。 此外,为了避免过多的形状配合固定,不在滑块2接触面8上设置超过两个突起6, 并且不设置超过两个平行的且沿托架1纵轴线延伸的凹部5。为了在上紧调节装置4时使 得突起6无间隙地紧贴在凹部5中,如此构造突起6,即,在这些突起6使得滑块2的接触 面8紧贴在托架1上侧9的内表面上时,这些突起6以其侧面紧贴凹部5的侧壁。为了简 化安装可以将凹部5的宽度选择得大于"托架1的最大内宽与滑块2的最小外宽"的最大 可能的差。按照这种方式,在将滑块2的突起6安装在托架1内时,所述突起6总是位于凹 部5内。 图8至图12示出第二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托架1具有两个相互平行设置且沿托 架1纵向延伸的凹部5。如图11所示,在滑块2接触面8上的两个突起6分别接合在这两 个凹部5中。在此如图12所示,这些突起6以彼此对角错开的方式设置在滑块2的接触面 8上。如在根据图1至图7的第一实施例中已述的,按照这种方式使得滑块2能够简单地安 装在托架1内,而不会在通过调节装置4将滑块2固定在托架1上时出现多余的形状配合 连接。在该实施例中,这些突起6被构造为球形部分,与此同时相应配合的凹部5具有梯形 横截面。 图13至图15示出第三实施例。在该第三实施例中,滑块2可以定位在预先选定 的栅格内。为此,可以将多个凹部5设置在托架1的封闭的上侧9的内表面内,这些凹部5 也可以被设置为相对纵向成一角度,这些凹部5在纵向上的彼此间距相当于一步距。相应 配合的突起6按照凹部5的取向,设置在滑块2的接触面8上,其中,它们或者在假想线上彼 此间隔设置或者以多倍的步距并排设置。在三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在托架1上侧9的内表面上的凹部与在滑块2接触面8上的突起6的组合也可以至少部分地按照相反形式实现。 也就是说,托架1上侧的内表面9设有突起,而滑块2的接触面8具有相应配合的凹部。在 图18和图19中示出了这种类似于图l至图7所示的实施例的变形方式。
权利要求
一种用于细纱机牵伸装置的上罗拉支承及加压臂,所述上罗拉支承及加压臂具有向下敞开的U形托架(1),在所述U形托架(1)内设有至少一个滑块(2),所述滑块(2)包括加压元件(10)和用来接纳上罗拉的握持架(3)以及调节装置(4),所述滑块(2)借助于所述调节装置(4)能够相对于所述托架(1)沿纵向移动并且能够固定在所述托架(1)的上侧(9)上,所述上罗拉支承及加压臂的特征在于,为了使所述滑块(2)相对其竖轴抗转动地固定在所述U形托架(1)之内,所述滑块(2)的接触面(8)具有表面结构(6),所述表面结构(6)与所述托架(1)的所述上侧(9)的内表面的相应配合的表面结构(5)接合以获得形状配合。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上罗拉支承及加压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托架(1)的所述上侧(9)的所述内表面上的所述表面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凹部(5),在所述滑块(2)的所述接触面(8)上的呈突起(6)形状的至少一个相应配合的表面结构与所述凹部(5)相接合。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上罗拉支承及加压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托架(1)的所述上侧(9)的所述内表面上的所述表面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突起(6),在所述滑块(2)的所述接触面(8)上的呈凹部(5)形状的至少一个相应配合的表面结构与所述突起(6)相接合。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上罗拉支承及加压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托架(1)的所述上侧(9)的所述内表面上的所述表面结构包括多个顺序设置的凹部(5),这些凹部(5)相对于所述托架(1)的纵轴线(L)成一角度延伸,每次只有一个被构造为在所述滑块(2)的所述接触面(8)上的突起(6)的表面结构与所述凹部(5)相接合,所述突起(6)相对于所述滑块(2)的纵轴线成一相应配合的角度延伸。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上罗拉支承及加压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托架(1)的所述上侧(9)的所述内表面上的所述表面结构包括多个顺序设置的突起(6),这些突起(6)相对于所述托架(1)的纵轴线(L)成一角度延伸,在所述滑块(2)的所述接触面(8)上的相应配合的表面结构与这些突起(6)相接合,在所述滑块(2)的所述接触面(8)上的所述表面结构被实施为在所述滑块(2)的轴向上排列的多个相应的凹部(5),这些凹部(5)以相对于所述滑块(2)的纵轴线成一相应配合的角度的方式延伸。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上罗拉支承及加压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托架(1)的所述上侧(9)的所述内表面上的所述表面结构包括平行于所述托架(1)的纵轴线(L)延伸的连续的凹部(5),两个彼此间隔的、且与所述凹部(5)相应配合的、并被实施为在所述滑块(2)的所述接触面(8)上的突起(6)的、平行于所述滑块(2)的纵轴线延伸的表面结构与所述凹部(5)相接合。
7. 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上罗拉支承及加压臂,其特征在于,这些凹部(5)或者这些突起(6)顺序排齐地设置在所述滑块(2)的所述接触面(8)上。
8.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上罗拉支承及加压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滑块(2)的所述接触面(8)上的所述表面结构包括连续的突起(6),所述突起(6)与在所述托架(1)的所述上侧(9)的所述内表面上的呈凹部(5)形状的相应配合的表面结构相接合。
9.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上罗拉支承及加压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1)在所述上侧(9)的所述内表面上具有被构造为两个彼此平行的、连续的凹部(5)的表面结构,这两个凹部(5)平行于所述托架(1)的纵轴线(L)延伸,两个彼此对角对置地设置在所述滑块(2)的所述接触面(8)上的、且与所述凹部(5)相应配合的、并被构造为突起(6)的表面结 构分别与这两个凹部(5)相接合。
10. 根据权利要求1至9之一所述的上罗拉支承及加压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滑块 (2)的所述接触面(8)上的所述表面结构(6)设置在所述滑块(2)的边缘区域中。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上罗拉支承及加压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6)相对于所 述接触面(8)的环绕棱边的最大间距大约为7mm。
12. 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之一所述的上罗拉支承及加压臂,其特征在于,被实施为凹部 (5)的所述表面结构的宽度大于所述托架(1)的最大内宽与所述滑块(2)的最小外宽之间 的最大可能的差。
13. 根据权利要求l至ll之一所述的上罗拉支承及加压臂,其特征在于,被构造为凹部 (5)和突起(6)的这些表面结构呈梯形。
14. 根据权利要求l至ll之一所述的上罗拉支承及加压臂,其特征在于,被构造为凹部 (5)和突起(6)的这些表面结构呈V形。
15. 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之一所述的上罗拉支承及加压臂,其特征在于,被构造为这些 表面结构的这些凹部(5)和这些突起(6)呈扇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细纱机牵伸装置的上罗拉支承及加压臂,所述上罗拉支承及加压臂具有向下敞开的U形托架(1),在所述U形托架(1)内设有至少一个滑块(2),所述滑块包括加压元件(10)和用来接纳上罗拉的握持架(3)以及调节装置(4),所述滑块(2)借助于所述调节装置(4)能够相对于所述托架(1)沿纵向移动并且能够固定在所述托架(1)的上侧(9)上,其中,为了使得所述滑块(2)相对其竖轴抗转动地固定在所述U形托架(1)之内,所述滑块(2)的接触面(8)具有表面结构(6),所述表面结构(6)与所述托架(1)的所述上侧(9)的所述内表面的相应配合的表面结构(5)接合以获得形状配合。
文档编号D01H5/56GK101736458SQ20091020983
公开日2010年6月16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2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6日
发明者约阿希姆·迪德里希 申请人:欧瑞康纺织部件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