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性聚酯纤维及其制造方法和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6884阅读:5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抗菌性聚酯纤维及其制造方法和用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功能性纤维,具体是一种抗菌性聚酯纤维及其制造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自然界的有害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是使人类遭受传染、诱发疾病的主要原 因。作为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纺织品,在其使用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受到微生物的侵蚀,在 纤维织物的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接触到菌类,而且容易交差感染,因而人们对广谱抗菌、 抗菌性能持久的功能性纤维及其制品产生了需求。在纺织品的抗菌处理过程中,使用的抗菌剂一般分为三类无机抗菌剂、有机抗菌 剂和天然抗菌剂。无机抗菌剂起效慢,具有广谱抗菌、对皮肤刺激性小的特点。无机抗菌剂 中银系、铜系、锌系抗菌剂等,其原理是依靠形成的金属离子与细菌内部的蛋白质成分进行 作用,造成细菌内的蛋白质凝固,破坏细胞合成酶的活性,使细胞丧失分裂能力,从而使细 胞死亡。由于是金属离子与细菌的细胞进行作用,金属离子较容易溶出,致使其耐久性差, 即抗菌效果不持久。无机抗菌剂中光催化类抗菌剂,如Ti02、ZnO, CdS、W03、SnO2, Fe2O3等, 其原理则是靠表面吸附的0!1_和H2O在光照的条件下成· 0H,· OH具有强氧化作用,可以有 效破坏细菌、病毒、真菌的膜结构,降解细胞产生的毒素。有机抗菌剂具有抗菌力强,作用迅 速的特点,但多数有机抗菌剂不耐高温,且有毒性,对皮肤刺激性较大,耐候性差。有机抗菌 剂的抗菌机理分为几大类①作用于细胞壁和细胞膜系统,如季铵盐类、醇类、双胍类抗菌 剂。②作用于生化反应酶或其他活性物质,如季铵盐、双乙酸钠、吡咯类、嘧啶胺类、嘌呤类 抗菌剂。③作用于遗传物质或遗传微粒结构,如异苯嗪、吩噻嗪类抗菌剂。天然抗菌剂为有 机物,无毒性,但耐高温性较差。通常采用下述三种方法来赋予聚酯纤维抗菌性能(1)采用纤维的表面接枝法, 使具有抗菌作用基团通过化学键与纤维相连接,最终使聚酯纤维具有抗菌作用。这种方法 得到的抗菌纤维抗菌持久性强,但成本较高。(2)表面涂覆法①将抗菌剂加入到纺丝过程所 用油剂中;②将抗菌剂加入到纺纱所用浆料中。表面涂覆法操作简单,但存在耐洗性差、易 溶出、作用不持久的特点。(3)将抗菌剂或抗菌粉体直接加入到基体树脂中,进行共混熔融 纺丝。这个方法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对抗菌剂的耐高温性能要求比较高。中国专利CN1394999提出在纤维表面接枝季铵盐,得到具有抗菌性能的纤维素或 壳糖纤维的方法。该方法作用持久,但是成本较高。CN101189971提出对纤维在后整理过程 中用季铵盐和无机抗菌剂进行整理,从而得到具有抗菌性能的合成纤维。该方法得到的纤 维抗菌持久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一般抗菌剂耐热性差或耐久性差的不足,提供一种添加具 有良好耐热性和耐水洗的季铵盐抗菌剂的、具有持久抗菌性能的抗菌性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施的,一种抗菌性聚酯纤维,该聚酯纤维由聚酯 与季铵盐共混形成,聚酯与季铵盐的重量比为99. 5 93 0.5 7.0,季铵盐成分具有以
下结构
权利要求
1.一种抗菌性聚酯纤维,其特征在于该聚酯纤维由聚酯与季铵盐共混形成,聚酯与 季铵盐的重量比为99. 5 93 0.5 7.0,季铵盐成分具有以下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项1或2所述的抗菌性聚酯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为聚对苯二 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或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中的任意一种。
3.—种权利要求项1所述的抗菌性聚酯纤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聚酯与季铵 盐按99. 5 93 0.5 7.0的比例进行共混、熔融纺丝,纺丝温度为250 290°C,卷取速 度为800 3500m/min ;丝束在牵伸过程中一热辊温度为70 100°C,二热辊温度为110 130°C;或者丝束进行加捻,加热区170 190°C,热定型区150 170°C;单丝纤度为1. 0 5. Odtex0
4.权利要求项1所述的抗菌性聚酯纤维在制备抗菌服、抗菌内衣内裤、抗菌袜或寝室 用品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菌性聚酯纤维及其制造方法和用途。该聚酯纤维由聚酯与季铵盐共混形成,聚酯与季铵盐的重量比为99.5~93∶0.5~7.0。该聚酯纤维具有缓释、长效、低毒、安全的抗菌性能,且广谱抗菌,可广泛应用于制备抗菌服、抗菌内衣内裤、抗菌袜或寝室用品。
文档编号D01F6/92GK102102240SQ20091021560
公开日2011年6月22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21日
发明者藤森稔, 许春雷, 赵锁林 申请人: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