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布帘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8622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针织布帘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织布帘,特别涉及一种针织布帘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窗帘结构不外乎是以二片大窗帘布拉合,或者是由若干窗帘布条片所组 成,以供窗户遮蔽的效果,但如要使该窗帘具有一条一条的垂帘或帘珠效果时,一 般的布体窗帘是无法达成,故业者开发出一种钩编窗帘的结构,如中国台湾第
M243149号专利案即是,其将窗帘钩织具有垂帘效果,而予人一种特殊的视觉感 受。
虽然上述第M243149号专利案可以达到垂帘的效果,但其钩织的方式是以经 纱与纟韦纱相互钩编成一条条钩辫索线,而形成一条条的垂帘,因此,仍存在以下缺 失
如欲达成遮蔽效果,则所需的线材使用量大,造成成本的增加。 编织的方式太过复杂、耗费工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钩织窗帘成本较大,编织方式复杂的技术 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针织布帘改良结构,其主要由一预设 帘宽的第一基础段,以及由该第一基础段下缘向下延伸多条平条带所编成的针织 布帘,利用上述结构,即可以较低针织线材,提供大面积及高附加价值布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针织布帘改良结构,其中该预设帘宽的第 一基础段中, 设有至少 一 道识别线,以供施工或组装时,便于对折的辨识。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针织布帘改良结构,其中该第 一基础段下缘向下延伸多 条平条带,而每一平条带由至少二条以上的经线配合一炜线左右来回编织而成一 预设的长度。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针织布帘改良结构,其中该第一基础段下缘向下延伸多 条平条带,而每一平条带由至少二条以上的经线配合一绰线左右来回编织而成一 预设的长度,且该绰线在第一基础段的区域中,分别与相邻的炜线呈相互交织钩 织者。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在解决习式钩织窗帘只能以经纱与炜纱相互钩编成一条 条钩辫索线,所造成线材浪费的缺失,利用本实用新型可提供具垂帘效果外,其线 材的使用较少,且编织结构上较为简单易于生产,并能够提升美观效果。


图1为本实用新型针织布帘改良结构具体实施例示意图2为本实用新型针织布帘改良结构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3为本实用新型针织布帘改良结构与窗帘固定片结合示意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示意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针织布帘改良结构,其主要由一 预设帘宽的第一基础段IO,以及由该第一基础段10下缘向下延伸多条预设长度 的平条带11所织成的针织布帘1组成,其中
该第一基础段IO,由多条经线lll钩织多条炜线112所组成,并以至少二条以 上的经线111为一个单位,对应钩织一左右纟黄向来回的绵线112(通常是以2~5条 经线对应钩织一纟韦线为最适当的配比),且该每一绰线112在该第一基础段10的 区域中,分别与其所相邻的纬线呈相互交织钩编(其钩织交错点A如图2所示),而 该每一 绰线112自该第 一基础段10下缘起则缩小其来回钩织的距离,且不与其所 相邻的绋线交织钩编,并编成一预设长度的平条带ll,更令每一相邻的平条带11 间保持一预设间隙113,以使该平条带ll呈现一珠帘效果。
又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基础段10的区域,更可在一预设的位置,利用每一 炜线11在该预设的位置,使其不与所相邻的绵线进行相互交织钩编,而形成一跳 空间隔,藉此构成一识别线12/f吏施工时可以利用该识别线12作为基准,以利于该 第一基础段l对折,再配合窗帘固定片2的固定,而方便组装的操作(如图3所示)请参阅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示意图,其中该第一基础段10向下 延伸的多条平条带ll,其中该每一平条带11的长度不相同,而使其因各平条带11 的长度变化而形成一造形图案,以增加其美观及附加的商品价值。
请参阅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示意图,其中在第一基础段10下缘 向下延伸多条平条带ll,且该等平条带11的末端更编织有一第二基础段14(该第 二基础段14的钩编的方式,则与第一基础段10相同),二架体41、 42分别与该第 一、第二基础段IO、 14上、下组装,而完成一屏风,以增加其使用范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针织编织的布帘,提供窗帘布不同风貌的形体外, 并延伸窗帘布于不同领域的使用,以增加其商品的附加价值。
以上具体实施方式
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其对本实用新型而言是 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 的情况下,对之进行变换、修改甚至等效,这些变动均会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 要求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针织布帘改良结构,由一预设帘宽的第一基础段,以及由该第一基础段下缘向下延伸多条预设长度的平条带所织成的针织布帘组成,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基础段,由多条经线钩织多条纬线所组成,其中以至少二条以上的经线为一个单位,对应钩织一左右横向来回的纬线,且所述每一纬线位于该第一基础段的区域中,分别与其所相邻的纬线呈相互交织钩编,而所述每一纬线自该第一基础段下缘起则缩小其来回钩织的距离,且不与其所相邻的纬线交织钩编,并编成一预设长度的平条带,且令所述每一相邻的平条带间保持一预设间隙。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布帘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基础段下缘 向下延伸的多条平条带的预设长度,有不同的长度变化。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布帘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平条带的 末端编织有一第二基础段,二架体分别与所述第一、笫二基础段上、下组装,构 成一屏风。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布帘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该第一基础段的 区域的 一预设位置,所述每一绵线不与其所相邻的炜线进行相互交织钩编,而形 成一跳空间隔,构成一识别线。
专利摘要一种针织布帘改良结构,其主要由一预设帘宽的第一基础段,以及由该第一基础段向下延伸多条平条带所构成的针织布帘组成,该第一基础段,由多条经线钩织多条纬线所组成,其中以至少二条以上的经线为一个单位,对应钩织一左右横向来回的纬线,且所述每一纬线位于该第一基础段的区域中,分别与其所相邻的纬线呈相互交织钩编,而所述每一纬线自该第一基础段下缘起则缩小其来回钩织的距离,且不与其所相邻的纬线交织钩编,并编成一预设长度的平条带,且令所述每一相邻的平条带间保持一预设间隙。通过上述结构,即可以较低针织线材,编构一大面积及高附加价值布帘,且编织结构上较为简单易于生产,并能够提升美观效果。
文档编号D04B31/00GK201414672SQ20092000936
公开日2010年3月3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19日
发明者陈阿南 申请人:陈阿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