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保暖防辐射针织面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织面料,尤其是一种保暖防辐射针织面料。
背景技术:
常规的针织防辐射面料,其原料全部由防辐射纤维组成(主要为混纺金属纤维组 成),其组织结构主要是单面平纹及双面罗纹组织,可以做工作服、衬衫、内衣等。缺少一种 既具有防辐射效能,又具有可起绒保暖功能,而且具有足够的拉伸弹性的多功能面料。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保暖防辐射针织面
料,它是一种可起绒的保暖防辐射又有弹性的针织面料,穿着更为舒适,可体。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保暖防辐射针织面料,包括里面与正面,所
述里面为起绒纤维纱编织而成,所述正面为防辐射纤维纱和弹性纤维纱同路编织而成,所
述里面与正面之间通过连接纱线编织连接。 所述连接纱线为针盘针一隔一成圈、针筒针一隔一集圈编织。 所述针织面料的正面为针筒针全部成圈编织,防辐射纤维纱及弹性纤维纱两根纱 线同路进入。 所述针织面料的里面为针盘针高低针全部成圈编织起绒纤维纱。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能有效屏蔽来自家电以及自然界产生的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保护人体健
康,同时还能消除常见的毛织物上的静电,具有电磁防护、静电保护的双重功效。 二、内层采用可起绒纤维,这种材料经染色和特种起绒整理后,贴身穿着非常柔软
舒适,具有良好的温暖感,比采用其他组织结构具有更好的保暖功效。 三、用这样的面料做成的服饰,与传统的防辐射面料相比,弹性适度,更加贴身可 体,有更好的保暖性。
图1是本实用新型针织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路编织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路编织原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路编织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是在针织布上采用双层组织结构,一层为金属混纺纤维,另一层为可 起绒纤维,将这两层通过针织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并加入弹性纤维编织,合成一种双层结
3构,具有适度弹性,可起绒具有良好保暖性的面料,将防辐射层作为外层,可起绒层作为内 层。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4种纱线参与编织起绒纤维纱1、连接纱线2、防辐射 纤维纱3、弹性纤维纱4。 如图2-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针织方法为 第一路,针盘针一隔一成圈、针筒针一隔一集圈编织连接纱线2 ;5表示对于连接 纱线2,针盘针成圈,针筒针集圈。 第二路,针筒针全部成圈编织,防辐射纤维纱3及弹性纤维纱4两根纱线同路进 入,针盘针全部不参与编织;6表示针筒针成圈。 第三路,针盘针高低针全部成圈,编织起绒纤维纱l,针筒针全部不参与编织;7表 示针盘针成圈。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防辐射纤维纱3与弹性纤维纱4同一路进入,容易断纱、容易翻 丝的问题。所述防辐射纤维纱3包括金属纤维纱,如不锈钢纤维纱,由于不锈钢纤维刚性 大,表面硬度大,在与弹性纱同路编制过程中,易产生翻转时挤压,从而导致翻丝和弹性纱 断裂。我们通过对弹性纱的选用、张力的调节、导纱器角度的调整、油剂的选用等综合技术 的运用解决了以上问题,在防辐射保暖拉绒面料针织纬编技术上有新的突破。最终的成品 面料具有屏蔽效能高、弹性良好、保暖功能强的特点。 此面料经上海测试中心严格测定其屏蔽效能达到SE% 97% -98. 8%以上,能有效 屏蔽来自家电以及自然界产生的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做出来的服装(内衣)可以贴身穿着。
权利要求一种保暖防辐射针织面料,包括里面与正面,其特征是所述里面为起绒纤维纱(1)编织而成,所述正面为防辐射纤维纱(3)和弹性纤维纱(4)同路编织而成,所述里面与正面之间通过连接纱线(2)编织连接。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保暖防辐射针织面料,其特征是所述连接纱线(2)为针盘针一隔一成圈、针筒针一隔一集圈编织。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暖防辐射针织面料,其特征是所述针织面料的正面为针筒针全部成圈编织,防辐射纤维纱(3)及弹性纤维纱(4)两根纱线同路进入。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暖防辐射针织面料,其特征是所述针织面料的里面为针盘针高低针全部成圈编织起绒纤维纱(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织面料,尤其是一种保暖防辐射针织面料,其包括里面与正面,所述里面为起绒纤维纱编织而成,所述正面为防辐射纤维纱和弹性纤维纱同路编织而成,所述里面与正面之间通过连接纱线编织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能有效屏蔽来自家电以及自然界产生的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保护人体健康,同时还能消除常见的毛织物上的静电,具有电磁防护、静电保护的双重功效;内层采用可起绒纤维,这种材料经染色和特种起绒整理后,贴身穿着非常柔软舒适,具有良好的温暖感,比采用其他组织结构具有更好的保暖功效;用这样的面料做成的服饰,与传统的防辐射面料相比,弹性适度,更加贴身可体,有更好的保暖性。
文档编号D04B1/02GK201495372SQ20092023348
公开日2010年6月2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23日
发明者刘宏彪 申请人:刘宏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