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制造具有横条花纹的针织物的方法和针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3356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制造具有横条花纹的针织物的方法和针织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方法和一种按照权利要求3的 前序部分所述的针织机。
背景技术
大多数已知的用于制造具有横条花纹的针织物的针织机、特别是大筒径圆型针 织机具有多个起横条纹机构,这些起横条纹机构的调线装置设有一定数量例如四个纱线 定位销,从而在每个由一个针织点和一个调线装置构成的针织系统上能选择性地将四根 不同的、特别是不同颜色的纱线中的一根或多根插入针织工具中(例如DE 27 100 45A1、 DE 2805779A1、DE3129224C2、DE 19511949A1)。不过,对具有横条花纹的针织物的需要经常在于,该针织物可以由每系统五根 或更多根不同的纱线制造。为了实现这样的横条花纹可以例如提供调线装置,这些调线 装置具有五个或更多个纱线定位销。但这导致,各调线装置的在针织方向上测量的宽度 相应地增加,并且因此或者必须减少例如能安装在圆型针织机的圆周上的针织系统的数 目,或者当仍然希望高的系统密度时不能为所有存在的针织系统配设一个调线装置。虽 然可设想,将各纱线定位销和所属的各部件构成为比通常更薄的。但由于结构上的原因 这不可能以足够的程度实现并且还会与提高的磨损和较低的运行可靠性相关联。因此还已知这样的圆型针织机(EP 1612311B1),该圆型针织机具有多个包括两 个或更多个在针织方向上直接接连的调线装置的起横条纹机构,使得在同一个针织系统 上可以选择性地加工多根由其中一个和/或另一个调线装置提供的纱线。该布置结构的 优点在于,在每个单个的针织系统上可以安装一个具有仅少量纱线定位销的调线装置。 不过,在这里也产生不希望的效果,即在应用具有大的系统数量的大筒径圆型纬编机 时,即使每个调线装置可以只提供三根或四根纱线,调线装置的宽度也大于系统宽度。

发明内容
从该现有技术出发,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在这里提供补救措施并且 提供一种具有调线装置的起横条纹机构,该调线装置可以比至今更灵活地使用并且在很 大程度上迎合在制造横条花纹时存在的需要。按照本发明,利用权利要求1和3特征部分的特征解决该技术问题。本发明基于这样的构想,S卩,为两个或更多个针织点配设仅一个调线装置,来 代替如至今相反地为仅一个针织点配设两个或更多个调线装置。据此,将多根能利用仅 一个调线装置供给的纱线分配到在至少两个相邻的针织点处被置入纱线接纳位置的针织 工具上。由此例如有可能,在需要时控制设有六个纱线定位销的调线装置,使得三个纱 线定位销以不同的纱线供给在第一针织点处的针织工具,而剩下的三个纱线定位销以不 同的纱线供给在第二针织点处的针织工具。该措施的优点在于,一方面可以使用多个调 线装置,这些调线装置例如具有多于四个纱线定位销并因此具有比针织系统显著较大的宽度,而另一方面当为了起横条纹不需要一个调线装置的全部纱线时,两个相邻的针织 点便可以由同一调线装置供给纱线并且为了起横条纹可以以相应减少数量的纱线使用, 借此同时相应地提高生产量。此外,利用这样的优点,即,用于例如六根纱线的调线装 置的宽度小于两个用于各三根纱线的调线装置的总宽。由此可以减小系统宽度并增大系 统数量。由诸从属权利要求得出本发明的其他有利的特征。
以下结合附图基于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其中

图1示出按照本发明的圆型针织机的部分剖开的侧视图;图2示出按图1的圆型针织机的为本发明所需的各部件的示意的俯视图;图3示出按图1的圆型针织机的四个相邻的针织点和两个为其配设的调线装置的 正视图;图4示出也由图3可见的调线装置的侧视图;图5和6示出圆型针织针的两个相邻的针织点和一个为其配设的调线装置在相对 图3改变的工作方式时的与图3对应的正视图;图7至11大致示意地以放大视图示出按图5和6的圆型针织机的脱去元件的工 作方式;以及图12示出用于将按图7至11的脱去元件可拆卸地固定在按图5和6的调线装置 上的一种可能性。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借助圆型针织机和目前被认为最好的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如图1至4所示,圆型针织机为此目的包括针筒形式的支座1,该支座能绕垂直 的转轴旋转地支承并且设有多个舌针2和导针片3形式的针织工具,这些针织工具设置成 不仅可径向移动而且可轴向上下运动。按已知的方式利用三角件(Schlossteil)控制针织 工具2、3的运动,这些三角件固定在一固定安装于机架中的三角座4上。此外,支座1 支承在支承环5上,该支承环可旋转地支承在基板6上并且可以借助固定在驱动轴7上的 齿轮8旋转。在机架的处于支座1上方的部分中位置固定地支承环形的支架9,在该支架上借 助于轴承可旋转地支承与支座1同轴的支撑环10,该支撑环可被同样固定在驱动轴7上的 齿轮11与支座1同步地旋转。在支架9上位置固定地安装至少一个、但优选多个调线装置12,所述调线装置 例如具有四个、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六个纱线定位销14,这些纱线定位销可以将从未详细 示出的备用筒纱抽出的各一根纱线15插入导纱器17中,该导纱器将这些纱线送给针织工 具2的钩。图2示意地主要示出支撑环10和齿轮11,其中用于支撑环10和看不见的支座1 的转轴用附图标记18标出。在图2中用虚线示出的各部件按图1设置在支撑环10下方。 在此,为简单起见只示出两个调线装置12,它们以小的间距围绕转轴18分布地设置。各调线装置12通常与各一个针织点形成各一个针织系统,在该针织点处针织工具2、3可以 运动到纱线接纳位置,以便接纳纱线15。按照图3和4,每个调线装置12包括一个基本上由两个平行的侧板19和20构成 的壳体,其中在图4中去掉了侧板19,以便看到壳体的内部。各侧板19和20在前方上 部具有用于将调线装置12固定在支架9上的连接部。壳体的纵轴线24(图3)垂直地、 亦即平行于针织工具2的移动方向并优选平行于支座1的转轴设置。在侧板19、20之间设置的栓25用于可枢转地支承纱线定位销14a和14b的板形 的单臂式枢转杆26a和26b。通过各一个弹簧27将枢转杆26a和26b偏压到由图4可见 的基本位置。每个枢转杆26a、26b与各一个配设的选择杆28a、28b铰链连接,该选择 杆基本上平行于纵轴线24并在枢转杆26a、26b上方设置并且以其上端部在基本位置、但 特别是在还要说明的工作位置向上从调线装置12的壳体伸出。每个选择杆28a、28b处 在弹簧29的偏压下,该弹簧试图使其横向于纵向方向并且相对于按图1和2的圆型针织 机径向向内枢转。在另一栓上可旋转地支承齿轮30,该齿轮与两个平行的齿条相啮合。其中一个 齿条安装在滑板33的在图4中的左边缘上,而另一个齿条安装在滑板34的右边缘上。滑 板33的上端部在基本位置向上从调线装置12的壳体伸出。两个滑板33、34利用长孔可 运动地在栓35上被导向。封闭器36的一个端部与滑板33的下端铰链连接,而滑板34 在其下端部上优选固定连接于开松器37。封闭器36通常通过一弹簧38被径向向外地偏 压靠到止挡47a上,但该封闭器可以沿顺时针方向并克服弹簧38的力径向向内地枢转, 直到它贴靠在止挡47b上。弹簧38还在基本位置将滑板33保持在其在图4中最上面的 位置,而将滑板34保持在其在图4中最下面的位置。部件30至35构成用于共同地操纵 封闭器36和开松器37的转向传动装置。封闭器36和开松器37符合目的地在壳体的全 宽上延伸。在调线装置的壳体的上端部安装有导向体48 (图4),在该导向体中六个控制销 49平行于纵轴线24地以滑动配合被导向。此外,导向体48用于滑动支承滑板33的上 部分。各控制销49支撑在六个配设的预选杆50的各一个上,所述预选杆可枢转地支承 在另一栓上并且在图4中基本上水平地、亦即垂直于选择杆28地延伸。通过作用在它们 的后端部上的弹簧52,各预选杆50在基本位置沿顺时针方向被偏压并且与所属控制销49 的从导向体48伸出的下端部保持贴合,所述控制销的上端部向上从导向体48伸出。各 预选杆50还在其基本位置以其前端面贴靠在锁定销53上,这些锁定销固定在配设的选择 杆28上并且在侧向从这些选择杆伸出。在按图3和4的壳体的下部分中,在侧板19和20之间并且平行于侧板19和20 地设置有多个导向盘54,所述导向盘用于侧向引导各纱线定位销14。如特别是图1和2所示,在可旋转的支撑环10上安装一选择机构56,该选择机 构具有与纱线定位销14和控制销49的数量相等数量的控制磁铁57,所述控制磁铁在径向 方向上与各控制销49相应地位错设置并且在圆周方向上隔开距离。各控制磁铁57设有 各一个水平的且能径向来回移动的推杆58,该推杆经由杠杆59连接于控制凸轮60并且可 选择性地将该控制凸轮设置在配设的控制销49的作用范围之内或作用范围之外。此外,特别是图2示出三个操纵凸轮63、64和65,它们安装在支撑环10的下侧上。对此,操纵凸轮63的在旋转或针织方向(箭头γ)上在前的、但在选择机构56后面 的前端部配设于各选择杆28 (图4),随后开始的操纵凸轮64配设于滑板33,而最后的操 纵凸轮65同样配设于各选择杆28。最后,在图2和3中还示意示出固定在支撑环10上 的退圈器66,该退圈器以本身已知的方式用于在导纱器17的板条17a上方抓住由选择的 纱线定位销14送给的纱线15(图3)并可靠地将其插入导纱器17的在板条17a下游构成 的导向缝隙17b中。如特别是图1所示,退圈器66固定在连接于支撑环10的臂67上并 且紧挨着保持在针织工具2的钩上方和后面。描述的调线装置的其余的结构和工作方式是已知的并因此不需要更详细地说 明。就这方面例如参阅文件DE 19511949A1和EP1612311B1,对此为了避免重复通过援 引它们而使它们成为本公开的内容。此外,在图4中表示在描述的调线装置的调线时的工作循环。在那里用附图标 记15b示出一根纱线,该纱线正好被纱线定位销14b插入针织工具2中,而仍保持夹紧一 根要新插入的纱线15a的纱线定位销14a正好已被控制到工作位置。为此目的,已控制 所属的控制磁铁57 (图1),以便能使与其连接的控制凸轮60作用到涉及的控制销49上并 由此保证将纱线定位销14a借助操纵凸轮63和选择杆28a枢转到由图4中可见的工作位 置。图3示意示出四个针织点68a至68d,它们在与针筒和支撑环10的旋转方向(图 2)相符的针织方向γ上依次设置并且例如通过三角4的相应的三角区段4a至4d (图1)构 成。这些三角区段4a至4d中的每一个可以使全部或选择的针织工具2运动到只对于针 织点68b和68d表示的纱线接纳位置69中。按照图3,各调线装置12分别具有六个在针 织方向Y上依次设置的纱线定位销14。图3还表明,调线装置12的在针织方向γ上测量的宽度大于针织点68a至68b 或三角区段4a至4d的在同一方向上测量的宽度。因此不可能的是,每个针织点68a至 68d设有一个只配设于它的调线装置12。由于此原因,按照本发明规定,将每个调线装置12构造并设置成,使得可以将 由其供给的纱线15选择性地供给第一和/或第二针织点。对此,在图3中左边示出的调 线装置12不仅配设于第一针织点68b而且配设于在针织方向χ上设置在该第一针织点上 游的第二针织点68a。相应地,在图3中右边示出的另一调线装置12配设于第一针织点 68d和在针织方向γ上设置在该第一针织点上游的第二针织点68c。换言之,不同于在现 有技术中,这里每个调线装置12配设于两个相邻的针织点68a、68b或68c、68d。由图3和5的比较得出利用本发明得到的优点。图3示出具有横条花纹的针织物的制造,该横条花纹由较大量的不同的纱线构 成。对于这种情况规定,图3中左边的调线装置12只用于向一对针织点68a、68b的第一 针织点68b供给纱线15,而在图3中右边示出的调线装置12只用于向一对针织点68c、 68d的第一针织点68d供给纱线15。而关闭各第二针织点68a和68c,亦即通过三角区段 4a和4c的相应的选择使其不起作用,使得针织工具2在针织点68a和68c处停留在一循 环轨道70中,亦即不被提升到纱线接纳位置69。这导致,调线装置12的六根纱线15中 的每一根只可以在每个第二针织点68b、68d处插入针织工具2中。按这种方式在这里可 以用直到六根不同的纱线制造横条花纹。
而图5借助在图3中左边示出的调线装置12示出具有横条花纹的针织物的制 造,该横条花纹由较少量的不同的纱线15构成。对于这种情况,在实施例中规定,将调 线装置12的纱线15不仅供给一对针织点68a、68b的第一针织点68b,而且供给位于该第 一针织点上游的第二针织点68a。特别是例如这样布置,即在针织方向γ上处在上游的一 组在这里用附图标记141、142和143标明的纱线定位销将其纱线供给在第二针织点68a 处提升到纱线接纳位置69的针织工具2,而在针织方向χ上处在下游的一组在这里用附图 标记144、145和146标明的纱线定位销将其纱线供给在第一针织点68b处运动到纱线接 纳位置69的针织工具2。三角区段4a在这里因此不同于图3中地设有三角件,这些三角 件可以将针织工具2同样提升到纱线接纳位置69。此外,图5示出,在针织点68a处当 前由纱线定位销143供给的纱线15被加工并且由纱线定位销142引导的纱线15准备用于 调线,而在针织点68b处正好由纱线定位销146引导的纱线15被加工并且由纱线定位销 145引导的纱线15准备用于调线。相应地,可以进行在图3右边示出的调线装置12和所属的一对针织点68c、68d 的区域内的布置。在实施例中,各调线装置12可以总共供给各六根纱线,其中按图5,三根纱线 15供给第一针织点68b,而另外三根纱线15供给第二针织点68a。不过,在需要时也可 设想纱线定位销141至146在相应两个针织点上的其他分配,并且每个调线装置12也可 以具有多于或少于六个纱线定位销。此外,清楚的是,各针织工具2在图3的情况下也可 以在针织点68a或68c处被提升到纱线接纳位置,以便例如插入单独的底线或面子纱等, 不过为此需要附加的导纱器。如图3和5所示,导纱器17只设置在一对针织点68a、68b或68c、68d的每个 第一针织点68b、68d处。在此,一方面每个板条17a向后也在相应第二针织点68a、68c 的绝大部分上延伸,以便将由退圈器66抓住的纱线15与它们被哪些纱线定位销14提供 无关地可靠地输送到导向缝隙17b中。另一方面,每个导向缝隙17b设置成使得插入其 中的纱线15由提升到纱线接纳位置69的针织工具2可靠地抓住,而与它们由哪个纱线定 位销14提供无关。而如果调线装置12按照图5和6用于供应一对针织点的两个针织点(例如68a、 68b),则针织机按照本发明优选另外具有这样的装置,该装置能实现可靠地分开由两组 纱线定位销141至143或144至146供给的纱线。按照图5和6,该装置包括例如导纱器17,该导纱器的板条17a不仅向后在一对 针织点68a、68b的位于上游的针织点68a上延伸,而且附加地具有也在图3中示出的第 二导向缝隙17c。该第二导向缝隙17c相对于第二针织点68a基本上占据与导向缝隙17 相对于第一针织点68b相同的位置。因此,将按图5被插入导向缝隙17c中的纱线15相 应地提供给在第二针织点68a处运动到纱线接纳位置的针织工具2,而将按图3和5被插 入缝隙17b中的纱线15相应提供给在第一针织点68b处被控制到纱线接纳位置69的针织 工具2。相应地在所描述的调线装置12之一所配设的另几对针织点(例如图3中68c、 68d)处进行操作。可以例如借助退圈器66将例如用纱线定位销141至143供给的纱线15插入缝隙 17c中,该退圈器在其前端部具有这样倾斜构成的下棱边66a(图3和5),使得由前两个纱线定位销141至143引导的纱线15进入缝隙17c中,而在针织方向χ上进一步位于下 游的、由纱线定位销144至146引导的纱线15进入缝隙17b中。还要更好的且目前被认为最好的用于分开多根纱线15的装置由图5和6可见。 这里,在两组纱线定位销141至143与144至146之间设置有一附加的脱去元件71。该 脱去元件71例如由薄的金属板制成,并且构造和设置成使得由第一组纱线定位销141至 143供给的纱线15在其被退圈器66的下棱边66a抓住以后靠到脱去元件71上,并且由 该脱去元件在图5和6中垂直向下地转向并插入缝隙17c中。为此,脱去元件71的下棱 边,如图5和6所示,在针织方向γ上紧挨在缝隙17c下游设置。由此一方面确保,由 纱线定位销141至143供给的纱线15进入位于上游的缝隙17c中;而另一方面也确保, 由纱线定位销144至146供给的、在针织方向γ上位于脱去元件71下游的纱线15只借助 退圈器66插入下游的缝隙17b中,如图6所示。此外,图5示出纱线定位销142和145 的位置,该位置对应于图4中的纱线定位销14a在准备调纱时的工作位置,而图6示出纱 线定位销142和145的在退圈器66从旁边走过以后和调线以后重新建立的收回的位置。图7至11大致示意示出在使用脱去元件71时纱线15到导向缝隙17c中的插入。图7示出处在按图4的工作位置的纱线定位销14,其中退圈器66仍设置在纱线 定位销14上游,而图8示出,由纱线定位销14横向地放置到各针织工具2的范围上的纱 线15如何正好被在针织方向γ上运动的退圈器66的下棱边66a抓住。图9示出,纱线15在退圈器66沿针织方向ν继续运动时一方面被该退圈器的下 棱边66a向下推压,另一方面撞到脱去元件71上,由此阻止该纱线在针织方向γ上的运 动。因此,如图10所示,纱线15只可以沿脱去元件71的前棱边继续向下移动,直到它 最后按图11可靠地进入导向缝隙17c中。在此,在图9至11中分别用实线表示纱线15 的处于退圈器66前面的部分,而用虚线表示纱线15的相应处在退圈器66后面的部分, 该纱线的端部仍夹紧于纱线定位销14中。此外,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优选的实施例可以规定,退圈器66按图7至11设有在 其下棱边上构成的钩66b。该钩66b构造并设置成使得它抓住插入导向缝隙17c中的纱线 15并且一直携带到被提升到纱线接纳位置69的针织工具2,如图11中的虚线示意所示。 钩66b在图7至11未示出的导向缝隙17b的区域内可以具有相同的作用。由此,即使针 织工具2被提升到纱线接纳位置69所沿的轨道不紧挨着处在导向缝隙17c、17b旁边时, 也可以可靠地将纱线15插入针织工具2中。用于可靠地分开由纱线定位销14的两组纱线定位销141至143或144至146供 给的纱线15的装置优选构造成,使得可以容易地将针织机从按图3的工作方式改装到按 图5和6的工作方式,反之亦然。为此,脱去元件71可易于更换地安装在调线装置12中 或安装在针织机的另一构件上。有可能例如在设置于两个纱线定位销143与144之间的 导纱盘54上安装一个栓72 (图12),脱去元件71可插装到该栓上并且然后必要时通过夹 紧配合或利用未示出螺钉固定。在脱去元件71安装的情况下便得出按图5和6的功能, 而在脱去元件71拆卸的情况下得到按图3的功能。或者例如在只借助退圈器66将纱线 15插入导向缝隙17c的情况下,也有可能为导向缝隙17c设置盖罩。在该盖罩的安装的 状态下,由第一纱线定位销141至143供给的纱线15便会自动地越过导向缝隙17c沿着 板条17a(图3) —直滑进导向缝隙17b中。此外,上游的导向缝隙17c可以构成在一个单独的可拆卸的构件上,该构件在按图5和6的工作方式的情况下固定连接于导纱器17的 板条17a,而在按图3的工作方式时与该板条分开。 本发明并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该实施例可以按多种方式加以改变。特别是 本发明并不限于为各调线装置12只配设两个针织点68。更确切地说有可能特别宽的设有 多于六个纱线定位销的调线装置12配设三个或更多个针织点68,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必须 将另外的脱去元件71和另外的导向缝隙设置在导纱器17的板条17a中。在所示的实施例 中,可以按这种方式例如将两个调线装置12的纱线供给各三个在针织方向χ上依次设置 的针织点68。还清楚的是,按图1的圆型针织机只是一个实例而本发明以相应的改变也 可以在其他的针织机上实现。此外,可以设置其他的装置,特别是也可设置其他的退圈 器和脱去元件,以便确保不同的纱线15可靠地分配到在个别情况下存在的各针织点68。 此外,代替导向缝隙17b和17c,可以在导纱器17上设置其他的导向元件例如沟槽、棱边 等。除此之外,可以在例如圆型针织机的圆周上设置如根据其宽度有可能的那样多的针 织点68,而各调线装置12根据其宽度分别配设于两个或更多个针织点。但按照需要,也 可以只几个针织点设有配设的调线装置。原则上也可设想一种针织机、特别一种小型针 织机,它只具有一个调线装置12和两个或更多个配设的针织点68。最后显而易见的是, 也可以以不同于描述的和示出的组合地应用各不同的特征。
权利要求
1.用于在针织机上制造具有横条花纹的针织物的方法,该针织机包括多个针织工具 (2)、至少一个第一针织点(68b、68d)、在针织方向(γ)上设置在第一针织点(68b、68d) 上游的第二针织点(68a、68c)以及至少一个调线装置(12),其中至少几个所述针织工具 (2)在第一针织点(68b、68d)处进入纱线接纳位置(69),并且借助调线装置(12)将至少 一根选择的纱线(15)供给在第一针织点(68b、68d)处进入纱线接纳位置(69)的针织工 具(2);其特征在于,调线装置(12)配设于第一和第二针织点(68b、68a或68d、68c), 并且用于向在第一和/或在第二针织点(68b、68a或68d、68c)处进入纱线接纳位置(69) 的针织工具(2)选择性地供给至少各一根选择的纱线(15)。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调线装置(12)设有多个在针织方向 (γ)上依次设置的纱线定位销(141至146),在针织方向(γ)上位于上游的一组纱线定位 销(141至143)用于向在第二针织点(68a、68c)处运动到纱线接纳位置(69)的针织工具 (2)供给纱线(15),而在针织方向(γ)上位于其下游的一组纱线定位销(144至146)用于 向在第一针织点(68b、68d)处进入纱线接纳位置(69)的针织工具(2)供给纱线(15)。
3.用于制造具有横条花纹的针织物的针织机,包括至少一个设有多个可运动的针 织工具(2)的支座(1);三角(4),该三角带有至少一个第一针织点(68b、68d)和在针 织方向(Y)上设置在所述第一针织点上游的第二针织点(68a、68c),该三角用于使选择 的针织工具(2)运动到纱线接纳位置(69);和至少一个调线装置(12),所述调线装置用 于向在第一针织点(68b、68d)处进入纱线接纳位置(69)的针织工具(2)供给选择的纱 线(15);其特征在于,调线装置(12)构造并设置成,使得能利用该调线装置供给的纱线 (15)能选择性地供给在第一和/或在第二针织点(68b、68a或68d、68c)处运动到纱线接 纳位置(69)的针织工具(2)。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调线装置(12)包括多个在针织方向 (ν)上依次设置的纱线定位销(141至146),在针织方向(χ)上位于上游的第一组纱线定 位销(141至143)设置用于向在第二针织点(68a、68c)处进入纱线接纳位置(69)的针织 工具(2)供给纱线(15),而在针织方向(γ)上位于第一组纱线定位销下游的第二组纱线定 位销(144至146)设置用于向在第一针织点(68b、68d)处进入纱线接纳位置(69)的针织 工具(2)供给纱线(15)。
5.按照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织机具有用于可靠地分开 由所述两组纱线定位销(141至143或144至146)供给的纱线(15)的装置。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导纱器(17),该导 纱器具有两个在针织方向(Σ)上依次设置的配设于两个针织点(68a、68b)中的各一个针 织点的导向元件(17c、17b);和退圈器(66),该退圈器将由第一组纱线定位销(141至 143)供给的纱线(15)插入在针织方向(γ)上位于上游的导向元件(17c)中,并将由第二 组纱线定位销(144至146)供给的纱线(15)插入在针织方向(χ)上位于下游的导向元件 (17b)中。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两组纱线定 位销(141至143,144至146)之间的、与退圈器(66)协同作用的脱去元件(71)。
8.按照权利要求3至7之一项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调线装置(12)设置成, 使得能利用该调线装置供给的纱线(15)也能选择性只供给在第一针织点(68b、68d)处运动到纱线接纳位置(69)的针织工具(2)。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当能利用调线装置(12)供给的纱线 (15)只供给在第一针织点(68b、68d)处进入纱线接纳位置(69)的针织工具(2)时,第二 针织点(68a、68c)是能关闭的。
10.按照权利要求7至9之一项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脱去元件(71)可拆卸地 安装,并且退圈器(66)在脱去元件(71)拆卸的情况下将能利用两组纱线定位销(141至 143,144至146)供给的纱线(15)插入在针织方向(χ)上位于下游的导向元件(17b)中。
11.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在针织方向(χ)上位于上游的导向 元件(17c)是能被遮盖的。
12.按照权利要求6至11之一项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在针织方向(γ)上位于 上游的导向元件(17c)固定在可拆卸地连接于导纱器(17)的构件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具有横条花纹的针织物的方法和针织机。本发明在于,能将比较宽的具有大量纱线定位销(141至146)的调线装置(12)配设于两个针织点(68a、68b),从而能将由调线装置(12)引导的纱线(15)的第一部分供给其中一个针织点(68b)而将所述纱线(15)的另一部分供给另一针织点(68a),或者说分别在那里运动到纱线接纳位置(69)的针织工具(2)。
文档编号D04B9/34GK102011263SQ20101027717
公开日2011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7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8日
发明者D·特伦克勒, U·绍特 申请人:Sipra专利发展合作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