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3351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可装拆地安装在缝纫机底座上的辅助台板的缝纫机。
背景技术
以往,有一种缝纫机,其包括辅助台板,该辅助台板可装拆地设置于缝纫机底 座,且具有在辅助台板安装于缝纫机底座的状态下处于与缝纫机底座的上表面大致相同 高度的平面。例如JPS60-155486U公开了包括可装拆地安装于缝纫机底座的辅助底座(相 当于本申请的辅助台板)的辅助台板装置。JPS60-155486U的辅助台板装置包括设于缝纫机底座侧面的带状板;相对于 带状板可装拆,且可转动地设有可沿带状板移动的支承件的辅助底座。在使辅助底座的 转动式支承件与带状板的左端部卡合后,使辅助底座相对于缝纫机底座朝右方移动,从 而将辅助底座安装于缝纫机底座。在JPS60-155486U的技术中,辅助底座以转动式支承 件的转动轴为中心进行转动。在为了装拆辅助底座而使辅助底座相对于缝纫机底座移动 时,辅助底座倾斜,可能会与配置在缝纫机机臂的头部下方的针杆、安装于针杆的缝纫 机机针和压脚等零件发生碰撞。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使辅助台板相对于缝纫机底座移动时可防止辅助 台板与配置于头部的零件发生碰撞、可容易地装拆辅助台板的缝纫机。技术方案1所述的缝纫机包括缝纫机底座,该缝纫机底座具有上表面;平板 状的辅助台板,该平板状的辅助台板可装拆地安装于上述缝纫机底座;引导构件,该引 导构件设于上述缝纫机底座,并对上述辅助台板进行引导,使上述辅助台板可在第一位 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上述第一位置,在上述缝纫机底座后方侧将上述辅助台板保 持成与上述上表面平行,在上述第二位置,在上述缝纫机底座的前方侧从上述缝纫机底 座装拆上述辅助台板;以及卡合构件,该卡合构件设于上述辅助台板,并可移动地与上 述引导构件卡合,当上述辅助台板位于上述第一位置与上述第二位置之间时,通过上述 引导构件与上述卡合构件的卡合,将上述辅助台板相对于上述上表面的倾斜度限制在规 定的角度范围内。利用上述结构,引导构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引导辅助台板。引导时, 针对辅助台板的姿势,通过卡合构件与引导构件的卡合将相对于缝纫机底座的上表面的 倾斜度限制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在使辅助台板相对于缝纫机底座移动时,可防止辅助 台板与配置于头部的零件发生碰撞。技术方案2所述的缝纫机是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缝纫机中,上述引导构件具有 平板状的承载部,该平板状的承载部与上述上表面平行地设置,并从上述第一位置延伸 至上述第二位置;侧板,该侧板在上述承载部的下方沿前后方向延伸地设置,并形成有 将上述卡合构件从上述第一位置引导到上述第二位置的槽部,上述卡合构件具有与上述承载部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部、插入上述槽部内的突起部。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缝纫机,辅助台板的滑动接触部与承载部滑动接触,并 且辅助台板的突起部插入槽部内。对辅助台板进行引导,使其可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 之间移动,将辅助台板相对于缝纫机底座上表面的倾斜度 限制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因 此,能以简单的结构可靠地限制辅助台板的倾斜度。技术方案3所述的缝纫机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缝纫机中,上述引导构件具有开 口端部,该开口端部用于在上述辅助台板位于上述第二位置的状态下使上述突起部相对 于上述槽部插入或脱出,且与上述槽部的上方连接,并且上述开口端部的上端开口;以 及保持部,该保持部将从上述开口端部插入的上述突起部保持成可旋转,在上述第二位 置,上述辅助台板能以保持于上述保持部的上述突起部为中心朝着设定于与上述缝纫机 底座相反的一侧的退避位置旋转。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缝纫机,突起部从槽部的上端开口的开口端部的上方插 入或脱出。在将辅助台板安装于缝纫机底座时,可容易地将突起部插入槽部内。在拆下 辅助台板时,由于开口端部设于槽部的上方,因此突起部即辅助台板不会掉落到下方。 因此,可使安装辅助台板时的处理变得容易。在第二位置,辅助台板以保持部所保持的 突起部为中心朝避让位置旋转。因此,在不需要辅助台板时,不是将其拆下,而是可容 易地使其旋转而移动到避让位置。技术方案4所述的缝纫机是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缝纫机中,上述引导构件具有凹 坑部,该凹坑部朝下方洼下,以在上述辅助台板位于上述第一位置的状态下使上述滑动 接触部的下表面与上述承载部的上表面紧贴,防止上述突起部与上述槽部抵接。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缝纫机,在辅助台板位于第一位置时,突起部落入凹坑 部内,从而解除突起部与槽部的卡合。由于卡合构件的滑动接触部的下表面与平板状的 承载部的上表面紧贴,因此,作用于辅助台板的负荷由承载部整体支承而不是由突起部 支承,从而能牢固且可靠地支承辅助台板。技术方案5所述的缝纫机是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缝纫机中,上述引导构件具有凸 部,该凸部设于上述保持部与上述槽部之间,朝上述槽部的内侧突出。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缝纫机,卡合构件的突起部由于在从保持部移动到槽部 时或从槽部移动到保持部时越过凸部,因此会稍微上下移动。在辅助台板移动时,稍微 的上下运动给操作者以“咔嗒感”。因此,操作者可通过触觉来识别已使辅助台板从第 二位置移动到后方这一情况或使辅助台板朝前方移动而到达了第二位置这一情况。技术方案6所述的缝纫机是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缝纫机中,上述缝纫机底座具有 收容梭构件的自由臂部,上述辅助台板设有缺口部和避让部,在上述辅助台板位于第一 位置时,上述缺口部可供上述自由臂部插入,在上述辅助台板位于上述退避位置时,上 述避让部供可装拆地安装于上述自由臂部的附属构件插入。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缝纫机,在辅助台板位于位于第一位置时,通过将自由 臂部收容于缺口部,辅助台板可对应于自由臂部的外形进行安装,可适当地配置加工布 等。在使辅助台板旋转到避让位置时,不用将辅助台板从缝纫机底座拆下,就能容易地 安装被安装于自由臂部的附属构件(例如帽子框、圆筒框等)。能提高缝制作业的作业 性。
技术方案7所述的缝纫机是在技术方案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缝纫机中,包括固 定构件,在上述辅助台板位于上述第一位置时,上述固定构件将设于上述引导构件前端 的第一壁部和设于上述卡合构件前端的第二壁部固定。根据技术方案7所述的缝纫机,辅助台板利用固定构件将第一壁部和第二壁部 固定成不能移动。能将辅助台板在可靠地定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固定。


图1是从下方观察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缝纫机的立体图。图2是从左方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缝纫机的立体图。图3是从上方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缝纫机的俯视图。图4是从下方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辅助台板、卡合部和引导构件的分解立体 图。图5是从侧方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卡合部的侧视图。图6是从侧方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引导构件的侧视图。图7A至图7E是表示将第一实施方式的辅助台板安装于缝纫机底座的步骤的 图。图8A、图8B是表示将第一实施方式的卡合部安装于引导构件的步骤的图。图9A至图9C是表示使第一实施方式的辅助台板旋转到退避位置的步骤的图。图10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辅助台板位于第二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使第一实施方式的辅助台板移动到退避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2是表示使第二实施方式的辅助台板移动到退避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3是表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缝纫机上安装附属构件的状态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根据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的缝纫机。在多个实施方式中对 实质上相同的构成部位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各实施方式中的“平行”、“垂 直”这样的表达并不一定意味着达到“0°,,或“90°,,的状态,实质上包括视为“平 行”或“垂直”的状态。(第一实施方式)下面参照图1和图2对第一实施方式的缝纫机进行说明。图1和图2所示的缝 纫机10是可进行刺绣缝制的多针刺绣缝纫机。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缝纫机10的左右方 向作为X方向,将缝纫机10的前后方向作为Y方向(参照图2)。缝纫机10包括缝纫机底座11、立柱部12、机臂部13、移送机构部15和辅助台 板16等。缝纫机底座11配置于未图示的配置台之上。立柱部12从缝纫机底座11的后 端朝上方延伸。机臂部13从立柱部12的上端朝前方延伸。缝纫机底座11具有朝前方 延伸的左右两个脚部17、18。从上方观察时,缝纫机底座11呈前方开放的大致逆U字 形状。缝纫机底座11具有筒形底座14。筒形底座14从缝纫机底座11的左右方向中央 部朝前方延伸。筒形底座14与缝纫机底座11设成一体。筒形底座14在其前端侧的上部具有针板21。针板21具有针孔22。筒形底座14在其前端侧的内部收容有未图示的 线捕捉梭、切线机构和挑针器(picker)等梭构件。筒形底座14相当于技术方案中的自由臂部。机臂部13在其后端侧的上方设有线轴装置23。在线轴装置23上安装有未图示 的多个线筒。机臂部13在其右侧设有操作面板24。操作面板24具有操作开关25和液 晶显示器26。操作开关25接收来自操作者的各种指示、选择以及输入的操作。液晶显 示器26显示对操作者而言必要的消息等。图3省略了操作面板24的图示。机臂部13在其前端具有针杆壳体27。针杆壳体27可沿左右方向即X方向移 动。针杆壳体27将沿左右方向并列的多根针杆28分别支撑成可上下移动。在图1和图 2所示的本实施方式中,针杆壳体27支撑10根针杆28。在针杆壳体27内,与各针杆对 应地设有螺旋弹簧(未图示)。螺旋弹簧通过弹簧力将针杆28向上方抬起。各针杆28 的下端部从针杆壳体27的下端朝下方突出。在各针杆28的下端部可更换地安装有刺绣 用的机针31。在各针杆28的下方设有与各针杆28的上下移动同步地上下移动的刺绣用压脚 32。在针杆壳体27的上方设有与多个针杆28分别对应的多个挑线杆33。在针杆壳体 27的前方侧设有上下延伸的狭缝34。挑线杆33的前端分别贯穿狭缝34而朝前方突出。 各挑线杆33与针杆28的上下移动同步地上下摆动。针杆壳体27 —体地具有从上端朝斜后方延伸的上部盖36。在上部盖36上安装 有与针杆28的数目对应的多个夹线器37。在上部盖36的上端部设有与针杆28的数目对 应的多个切线传感器38。在像本实施方式这样包括10根针杆28的缝纫机10中,夹线器 37和切线传感器38分别设有10个。操作者将面线从线筒中拉出,使其依次经过切线传 感器38、夹线器37和挑线杆33等的规定路径,最后将其穿过机针31的未图示的针眼。 此时,对10根机针31分别供给不同颜色的面线。可一边自动地切换面线一边连续地利 用多种颜色的面线进行刺绣缝制。立柱部12在其内部收容有未图示的缝纫机马达。机臂部13与周知的缝纫机同 样地设有缝纫机马达所驱动的主轴(未图示)、通过该主轴的旋转使针杆28上下驱动的针 杆上下驱动机构和使针杆壳体27沿X方向移动来选择针杆28的针杆选择机构等。主轴 将线捕捉梭与针杆28的上下方向移动同步地驱动。由于针杆上下驱动机构、针杆选择机 构、线捕捉梭是周知的,因此为简化而省略其图示。针杆上下机构具有选择性地与固定于针杆28的针杆夹卡合的上下运动构件。针 杆选择机构将针杆选择用马达作为驱动源而使针杆壳体27沿X方向移动。通过针杆壳体 27的移动,针杆选择机构将位于针孔22正上方的针杆28的针杆夹与上下运动构件卡合。 通过针杆壳体27的移动,选择与主轴连接的一根针杆28和与针杆28对应的挑线杆33。 针杆上下驱动机构使所选择的挑线杆33沿上下方向驱动。下面将针杆壳体27称作头部 63。移送机构部15在立柱部12的前方设于缝纫机底座11的上方。在实施刺绣缝制 时,在移送机构部15可装拆地安装未图示的刺绣框,上述刺绣框对实施刺绣缝制的加工 布予以保持。根据作为缝制对象的加工布的大小和缝制范围,准备大小和形状不同的多 种保持加工布的刺绣框。
7
移送机构部15具有Y方向滑架41、X方向滑架42和框保持件43。在Y方向 滑架41上设置X方向滑架42。在X方向滑架42上设置框保持件43。移送机构部15 具有未图示的Y方向驱动机构和X方向驱动机构。缝纫机底座11将Y方向驱动机构收 容于内侧。Y方向驱动机构使Y方向滑架41沿Y方向即前后方向驱动。Y方向滑架41 将X方向驱动机构收容于内侧。X方向驱动机构使X方向滑架42和框保持件43沿X方 向即左右方向驱动。移送机构部15沿X方向和Y方向这两个方向自如地移送框保持件 43上的刺绣框。Y方向滑架41呈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箱形。Y方向滑架41架设在缝纫机底座11 的脚部17与脚部18之间。脚部17和脚部18在其上部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向槽44。 如图1所示,Y方向驱动机构具有将导向槽44上下贯穿的移动部45。移动部45可沿导 向槽44前后移动。在移动部45的上端连接有Y方向滑架41的左右两端部。Y方向驱动机构包括由步进马达构成的Y方向驱动马达、具有同步带轮和同 步皮带等的直线移动机构。Y方向滑架41将Y方向驱动马达作为驱动源,利用直线移动 机构使移动部45和Y方向滑架41前后移动。X方向滑架42的一部分从Y方向滑架41前端侧的下方朝前方突出。X方向滑 架42形成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板状。X方向滑架42相对于Y方向滑架41沿X方向滑 移。Y方向滑架41收容X方向驱动机构。X方向驱动机构包括由步进马达构成的X 方向驱动马达、具有同步带轮和同步皮带等的直线移动机构。将X方向驱动马达作为驱 动源的直线移动机构使X方向滑架42沿左右方向自如驱动。接着,对辅助台板16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辅助台板16可装拆地安装于缝纫机底座11的上方。辅助台板16 包括台板主体51和卡合部55。台板主体51具有下表面部54、位于与该下表面部54 相反的一侧的上表面部57。在将缝纫机10配置于未图示的配置台时,台板主体51的重 力方向上方是上表面部57,台板主体51的重力方向下方是下表面部54。如图2所示, 在将辅助台板安装于缝纫机底座11时,上表面部57设定成与筒形底座14的上表面平行 且位于大致相同的高度。台板主体51形成为单个矩形部分或组合多个矩形部分而构成的板状。在本实施 方式中,如图4所示,台板主体51具有较大的矩形台板部61、从台板部61朝后方侧突 出的矩形插入部62。在插入部62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形成有从后方侧朝前方侧延伸并收容 筒形底座14的缺口部52。如图2所示,缺口部52形成为将筒形底座14的前端面和左右 两侧面包围的形状。台板主体51在其前方的左右方向大致中央具有将长方形的角形成为 圆角的贯穿孔形状的手指把持孔53。手指把持孔53供操作者用手指来把持并抓住。手 指把持孔53也可以是凹形的凹坑而不是贯穿孔。在形成凹形的凹坑时,最好是形成在下 表面部54。卡合部55相当于技术方案中的卡合构件。如图1和图4所示,在台板主体51 的下表面部54侧的两个部位安装卡合部55。如图4和图5所示,卡合部55具有板构件 551、台阶部552、销553和安装板554。卡合部55与设于缝纫机底座11的引导构件56卡合。卡合部55的板构件551相对于台板主体51的下表面部54朝垂直下方竖立。板构件551沿台板主体51的前后方向延伸。台阶部552设于板构件551的向下竖立方向中 央附近。通过将板构件551折弯成曲柄状,将台阶部552形成为与台板主体51平行的板 状。台阶部552相当于技术方案中的滑动接触部。在使台板主体51前后移动时,台阶 部552与引导构件56滑动接触。销553相当于技术方案中的突起部。销553在板构件551的后端侧设于台阶部 552的下方。在本实施方式中,销553由圆柱状的金属形成,安装于板构件551。销553 从板构件551朝引导构件56侧突出。在销553的上方设有将板构件551和台阶部552的 一部分切去而形成的避让孔555。安装板554设于板构件551的上端。通过折弯板构件551的上端,安装板554形 成为与台板主体51的下表面部54平行的板状。也就是说,安装板554与台阶部552平 行。安装板554利用未图示的螺钉固定于台板主体51的下表面部54。如图1所示,引导构件56沿前后方向延伸。引导构件56分别安装于缝纫机底 座11的脚部17、18的内侧上端。安装引导构件56的位置是与安装于辅助台板16的卡 合部55相对的位置。如图4和图6所示,引导构件56具有承载部561、形成槽562的侧板563。 引导构件56的承载部561形成为平板状。引导构件56利用未图示的螺钉分别安装于脚 部17、18的内侧上端。承载部561与筒形底座14的上表面平行。侧板563形成为从承载部561的端部朝下方延伸的板状。侧板563与承载部561 一样,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形状。侧板563在其内侧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槽562。 该槽562的上下方向宽度形成得比卡合部55的销553的直径稍大。在销553与槽562卡 合时,销553可沿着槽562在前后方向上移动。侧板563在槽562的前端侧具有开口端部566和保持部567。开口端部566形 成为其上方在槽562的前端附近开口。开口端部566的开口部分形成得比卡合部55的销 553的直径稍大。因此,销553可从该开口端部566插入或脱出。保持部567设于开口端部566的下方。保持部567与槽562连接。保持部567 形成为比卡合部55的销553的半径稍大的圆弧状。保持部567的圆弧的最下端部位于槽 562的下表面的下方。侧板563在槽562与保持部567之间具有凸部568。凸部568的最 上端部比槽562的下表面稍微朝上方突出。因此,保持部567在前后方向上轻轻地保持 从开口端部566插入的销553。销553可在保持部567旋转。在销553位于保持部567 时,辅助台板16位于第二位置。另一方面,侧板563在槽562的后端侧具有凹坑部569。凹坑部569与保持部 567 —样,形成得比销553的半径稍大。凹坑部569的最下端部位于槽562的下表面的下 方。在本实施方式中,凹坑部569的最下端部与承载部561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L1 (参 照图6)设定为比卡合部55的台阶部552的下表面与销553的最下端部之间的距离L2 (参 照图5)大。因此,在销553移动到槽562的后端侧时,销553解除与槽562的卡合。销 553位于凹坑部569。此时,台阶部552和承载部561成为面接触状态。也就是说,销 553的最下端部不接触凹坑部569的最下端部,成为稍微隔开间隙的状态。在销553位于 凹坑部569时,辅助台板16位于第一位置。引导构件56在其前端具有第一壁部571。在辅助台板16被压入后端侧时,艮口,在辅助台板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壁部571与设于卡合部55前端的第二壁部559抵接。 第一壁部571设有固定螺钉插入部570,该固定螺钉插入部570供相当于技术方案中的固 定构件的固定螺钉70(参照图8)插入。固定螺钉插入部570是可供固定螺钉70的螺纹 部沿上下方向插入、脱出的U字形缺口。固定螺钉插入部570设于与卡合部55的第二壁 部559上所设的固定螺钉孔558对应的位置。接着,对上面说明的缝纫机10的作用进行说明。首先,在将辅助台板16安装于缝纫机10时,如图7(A)所示,操作者从上方将 辅助台板16安装于引导构件56。在图7中,为简化说明而只表示了主要部分。如图7(B) 所示,将卡合部55的销553从开口端部566插入槽562内。在安装辅助台板16时,销 553从上方插入槽562内。接着,操作者将辅助台板16压入比图7(B)的状态更靠下方的位置。将辅助台 板16压入下方,直到保持部567将销553轻轻保持。如上所述,辅助台板16位于该位置 时,称为位于第二位置。之后,如图7(C)所示,操作者在将辅助台板16的近前侧(图 示左方)稍微抬起的状态下将辅助台板16朝后方压入。在朝后方压入辅助台板16时, 销553在从保持部567移动到槽562侧时越过凸部568。由此,辅助台板16的前端部分 稍微上下移动。因此,操作者在开始辅助台板16的移动时能感觉到轻微的“咔嗒感”, 从而可识别销553已从保持部567移动到槽562侧这一情况。在辅助台板16的移动中,卡合部55的销553与槽562卡合。销553被槽562的 上表面和下表面夹持。若欲使辅助台板16以销553为中心作倾斜动作,则台阶部552的 后端部会接触承载部561的上表面,或者台阶部552的下表面接触承载部561的前端部。 例如,如图7(C)所示,在将辅助台板16的近前部分稍微抬起的状态下使辅助台板16朝 后方移动时,在台阶部552的后端部接触承载部561的上表面的同时进行移动。这样, 辅助台板16无法以销553为中心作进一步的倾斜动作。辅助台板16在移动中以销553为中心进行的倾斜动作由与槽562卡合的销553 以及台阶部552与承载部561的接触来限制。换言之,辅助台板16在移动中的倾斜度被 限制在不接触机针31和刺绣用压脚32等设在位于缝纫机底座11上方的头部63上的零件 的角度范围内。接着,如图7(D)所示,操作者将辅助台板16压入至引导构件56的后端附近。 如图8(A)所示,卡合部55的第二壁部559越过引导构件56的第一壁部571而移动到槽 562侧。而且,卡合部55的销553从槽562移动到凹坑部569。销553从槽562的下端 落入凹坑部569内。由此,操作者能感觉到轻微的“咔嗒感”,从而可识别辅助工作台 16已被压入至后方这一情况。此时,如上所述,辅助台板16位于该位置时称为位于第一 位置。由于作为U字形缺口的固定螺钉插入部570的上端开口,因此卡合部55的第二壁 部559在安装有被临时固定的固定螺钉70的状态下越过第一壁部571。此处,固定螺钉 70也可在之后安装于第二壁部559,而不是预先临时固定于第二壁部559。如图8(B)所示,在第二壁部559与第一壁部571抵接的状态下利用固定螺钉70 进行固定。将卡合部55固定于引导构件56,辅助台板16在前后方向上不能移动并固定 于第一位置。在辅助台板16位于第一位置时,如图7(E)所示,卡合部55的销553落入凹坑部569内。如上所述,凹坑部569与承载部561之间的距离L1被设定成比卡合部55的 台阶部552与销553之间的距离L2大。因此,落入凹坑部569内的销553解除与槽562 的卡合,并且不与凹坑部569抵接。作用于辅助台板16的负荷不再作用于销553。在销553落入凹坑部569内的状态下,卡合部55的台阶部552的下表面与引导 构件56的承载部561的上表面接触。也就是说,卡合部55与引导构件56紧贴。由于 作用于辅助台板的负荷由承载部561整体支承而不是由销553支承,因此能牢固且可靠地 支承辅助台板16。可支承成辅助台板16的上表面部57与筒形底座14的上表面大致平 行。就这样,操作者将辅助台板16安装于缝纫机10。另一方面,在从缝纫机10上拆下辅助台板16时,操作者在将固定螺钉70松开 或拆下后,首先将辅助台板16的前端朝上方稍微抬起,解除第二壁部559与第一壁部571 的接触以及卡合部55的台阶部552与引导构件56的承载部561的上表面的接触。然后, 将辅助台板16朝前方拉回。若操作者抓住手指把持孔53使辅助台板16移动,则能容易 地使辅助台板16移动。此时,辅助台板16在销553与槽562卡合的状态下朝前方移动。 接着,在将辅助台板16拉回至前方后,也就是在使辅助台板16移动至第二位置后,操作 者将辅助台板16朝上方提起。销553与槽562的卡合解除,可将辅助台板16从缝纫机 10上拆下。与安装辅助台板16时一样,辅助台板16在台阶部552的前端与承载部561的上 表面滑动接触的同时进行移动。辅助台板16的倾斜度被限制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由 此,可防止移动中的辅助台板16碰撞头部63的零件。销553在从槽562移动到保持部567时越过凸部568。操作者能感觉到轻微的 “咔嗒感”,因此,能容易地识别辅助台板16已移动到可装拆的位置即第二位置这一情况。在辅助台板16位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下,如图9(A)所示,保持部567将销553保 持成可旋转。因此,如图9(B)所示,辅助台板16能以销553为中心朝前低后高的方向 (从右侧观察为逆时针方向)旋转。由于销553上方的台阶部552设有避让孔555,因此 即便使辅助台板16旋转,引导构件56的承载部561与卡合部55的台阶部552也不会彼 此接触。如图9(C)所示,辅助台板16相对于引导构件56旋转至大致垂直的状态。也 就是说,图9(C)表示辅助台板16移动到设定于与缝纫机底座11相反的一侧的退避位置 的状态。若操作者抓住手指把持孔53使辅助台板16移动,则能容易地使辅助台板16在 第二位置与避让位置之间移动。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缝纫机10中,在辅助台板16如图9(A)、图10所示地位 于第二位置时,既可以拆下辅助台板16,也可以如图9(C)、图11所示使辅助台板16移 动到退避位置。也就是说,操作者根据缝制作业进行适当选择即可。上面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缝纫机10起到如下效果。在辅助台板16安装于缝纫机10时,辅助台板16通过卡合部55与引导构件56 的卡合而在装拆位置即第二位置、保持成与缝纫机底座11的上表面平行的第一位置之间 移动。能容易地使辅助台板16移动。当辅助台板16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时,通过卡合部55的销553与引 导构件56的槽562的卡合以及台阶部552与承载部561的接触,将辅助台板16的上表面部57相对于缝纫机底座11的上表面的倾斜度限制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因此,在使辅 助台板16相对于缝纫机底座11移动时,可防止辅助台板16碰撞机针31和刺绣用压脚32 等设于头部63的零件。通过设于卡合部55的销553与设于引导构件56的槽562的卡合,在第一位置与 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地引导辅助台板16。因此,能以简单的结构对辅助台板16进行引 导,能简单而又廉价地提供用于使辅助台板16移动的引导机构。引导构件56具有开口端部566,该开口端部566在其上方形成有用于使卡合部 55的销553相对于槽562插入或脱出的开口。在使销553相对于槽562插入或脱出时, 也就是在第二位置装拆辅助台板16时,辅助台板16可从槽562的上方进行装拆。因此, 在将辅助台板16安装于缝纫机底座11时,能容易地将销553插入槽562内。在拆下辅 助台板16时,由于开口设于槽562的上方,因此辅助台板16不会掉落到下方。因此, 可使安装辅助台板16时的处理变得容易。在辅助台板16位于第二位置时,由于保持部567将销553保持成可旋转,因此 能容易且顺畅地使辅助台板16朝设定于与缝纫机底座11相反的一侧的退避位置旋转。在辅助台板16位于第一位置时,卡合部55的销553落入凹坑部569内,从而解 除卡合部55的销553与槽562的卡合。卡合部55的台阶部552的下表面与引导构件56 的承载部561的上表面紧贴。因此,作用于辅助台板16的负荷由承载部561整体支承而 不是由销553支承,从而能牢固且可靠地支承辅助台板16。在销553从槽562移动到凹坑部569时或从凹坑部569移动到槽562时,给操作 者以“咔嗒感”。由此,操作者可容易地识别辅助台板16已移动到第一位置这一情况。在卡合部55的销553从保持部567移动到槽562时或从槽562移动到保持部567 时,卡合部55的销553越过设于保持部567与槽562之间的凸部568。由于在使辅助台 板16移动时给操作者以“咔嗒感”,因此操作者可容易地识别辅助台板16已移动到第二 位置这一情况。在辅助台板16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引导构件56的第一壁部571和卡合部55 的第二壁部559由固定螺钉70固定。因此,能可靠地固定辅助台板。例如,缝制时辅 助台板16不会晃动。由于辅助台板16的台板主体51设有缺口部52,因此即使在将辅助台板16移动 到第一位置时,也能对应于筒形底座14的外形进行安装。(第二实施方式)图12和图13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缝纫机。第二实施方式的缝纫机只有辅助台 板的台板主体的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第二实施方式的缝纫机100包括辅助台板101。如图12所示,辅助台板101具 有与设于台板主体102后端侧的缺口部52相连的避让部103。避让部103形成为从缺口 部52的中央附近朝台板主体102的外侧扩大的圆弧状。在本实施方式中,避让部103内 周侧的宽度被设定成比为了对帽子和圆筒状的立体加工布进行刺绣缝制而使用的帽子框 和圆筒框等附属构件104的外形大。由于帽子框和圆筒框的结构是周知的,因此省略其 说明。该附属构件104以环绕筒形底座14的方式安装。在使辅助台板101移动到退避位置时,如图13所示,在避让部103与筒形底座14之间形成有比附属构件104的外形大的空间。通过在辅助台板101上设置避让部103, 可从缝纫机100的正面侧将附属构件104安装于筒形底座14。这样,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缝纫机100中,即使是已将辅助台板101安装于缝纫机 底座11的状态,也能进行附属构件104的装拆。因此,能提高使用附属构件104进行缝 制作业时的作业性。在使辅助台板101移动到第一位置时,缺口部52和避让部103收容筒形底座 14。因此,即使在缝制平面状的加工布时,也能使用辅助台板101。在辅助台板101的 下表面侧设有卡合部55,在缝纫机底座11上设有引导构件56。因此,还能起到可将辅 助台板101的倾斜度限制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并使辅助台板101移动等与第一实施方式一 样的效果。(其它实施方式)本发明不限定于上面说明的各实施方式,可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应用于各 种实施方式,例如可像下面这样变形或扩展。在上面说明的实施方式中由销553构成突起部,但突起部的形状不限定于此。 例如,也可以是圆锥状、三角锥和四角锥等形状。或者,也可通过将板构件551前端侧 的一部分朝引导构件56侧折弯来形成突起部。在上面说明的实施方式中在卡合部55上设置销553,在引导构件56上设置槽 562,但也可采用在卡合部55上设置槽部、在引导构件56上设置突起部的结构。总而言 之,卡合部55和引导构件56只要是可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一边限制辅助台板16 的倾斜度一边对其进行引导的结构即可。凸部568的形状可进行适当变更。总而言之,只要是操作者可识别卡合部55的 销553从保持部567移动到槽562或从槽562移动到保持部567这一情况的形状即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设有圆弧状的避让部103,但避让部103的形状不限定于 此。例如只要是矩形等、在使辅助台板101移动到退避位置时附属构件104可进行装拆 的形状即可。
权利要求
1.一种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缝纫机底座,该缝纫机底座具有上表面;平板状的辅助台板,该平板状的辅助台板能装拆地安装于所述缝纫机底座; 引导构件,该引导构件设于所述缝纫机底座,并对所述辅助台板进行引导,使所述 辅助台板能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在所述缝纫机底座后方 侧将所述辅助台板保持成与所述上表面平行,在所述第二位置,在所述缝纫机底座的前 方侧从所述缝纫机底座装拆所述辅助台板;以及卡合构件,该卡合构件设于所述辅助台板,能移动地与所述引导构件卡合, 在所述辅助台板位于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时,通过所述引导构件与所 述卡合构件的卡合,将所述辅助台板相对于所述上表面的倾斜度限制在规定的角度范围 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构件具有平板状的承载部,该平板状的承载部与所述上表面平行地设置,并从所述第一位置 延伸到所述第二位置;以及侧板,该侧板在所述承载部的下方沿前后方向延伸地设置,并形成有将所述卡合构 件从所述第一位置引导至所述第二位置的槽部,所述卡合构件具有与所述承载部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部、插入所述槽部内的突起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构件具有开口端部,该开口端部用于在所述辅助台板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状态下使所述突起 部相对于所述槽部插入或脱出,且与所述槽部的上方连接,并且所述开口端部的上端开 口 ;以及保持部,该保持部将从所述开口端部插入的所述突起部保持成能旋转, 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辅助台板能以保持于所述保持部的所述突起部为中心朝设定 于与所述缝纫机底座相反的一侧的退避位置旋转。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构件具有凹坑部,该凹坑部朝 下方洼下,以在所述辅助台板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状态下使所述滑动接触部的下表面与 所述承载部的上表面紧贴,防止所述突起部与所述槽部抵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构件具有凸部,该凸部设于所 述保持部与所述槽部之间,并朝所述槽部的内侧突出。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缝纫机底座还具有收容梭构件的自由臂部,所述辅助台板设有缺口部和避让部,在所述辅助台板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缺口部 能供所述自由臂部插入,在所述辅助台板位于所述退避位置时,所述避让部供能装拆地 安装于所述自由臂部的附属构件插入。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构件,在所述 辅助台板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固定构件将设于所述引导构件前端的第一壁部和设于所述卡合构件前端 的第二壁部固定。
全文摘要
一种缝纫机,包括缝纫机底座,该缝纫机底座具有上表面;平板状的辅助台板,该平板状的辅助台板可装拆地安装于上述缝纫机底座;引导构件,该引导构件设于上述缝纫机底座,并对上述辅助台板进行引导,使上述辅助台板可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上述第一位置,在上述缝纫机底座的后方侧将上述辅助台板保持成与上述上表面平行,在上述第二位置,在上述缝纫机底座的前方侧从上述缝纫机底座装拆上述辅助台板;以及卡合构件,该卡合构件设于上述辅助台板,并可移动地与上述引导构件卡合,在上述辅助台板位于上述第一位置与上述第二位置之间时,通过上述引导构件与上述卡合构件的卡合,将上述辅助台板相对于上述上表面的倾斜度限制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
文档编号D05C9/12GK102011277SQ20101027650
公开日2011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3日
发明者川口保彦, 松田准之辅, 长村崇平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