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物烘干机及洗涤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3778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衣物烘干机及洗涤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进行衣物的烘干的衣物烘干机以及具备洗涤功能与衣物烘干功 能的洗涤烘干机。
背景技术
以往,滚筒式的衣物烘干机或洗涤烘干机通过风路将烘干用空气输送到滚筒内, 使烘干用空气接触被投入到滚筒内的衣物并从衣物夺取水分而烘干衣物,并且将含有湿气 的高湿度的烘干用空气排出到滚筒外的风路。特别是由于在有限的狭小的滚筒空间内进行 衣物的烘干,因此存在烘干过程中衣物彼此缠绕而烘干用空气接触不到衣物的缠绕部分从 而导致烘干所需时间增加,或者在缠绕状态下烘干后的衣物成为严重褶皱的状态的问题, 为解决该问题而研究了多种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以往的滚筒式洗涤烘干机包括收纳被烘干衣物的滚筒、 使该滚筒向正反两方向旋转的马达以及将暖风供给到滚筒内的以风扇及加热器为主的暖 风供给装置。而且,该以往的滚筒式洗涤烘干机还包括检测滚筒每旋转1圈时的马达负载 的变动量的负载变动量检测单元,当所述滚筒每旋转1圈时的马达负载的变动量为指定值 以上时,判断为实际发生了被烘干衣物的缠绕,并使马达反转。即,仅在实际发生被烘干衣 物的缠绕时进行滚筒的反转驱动,从而将滚筒反转所需的马达的驱动停止时间限制为必要 的最低限度,以求实现烘干时间的缩短。然而,所述以往的结构存在如下问题,S卩,特别是在发生了较长的衣物(长袖敞领 衬衫或长裤等)相互牢固地缠绕的状态等时,仅使滚筒反转则不能充分地解开衣物之间的缠绕。此外,如上所述,当在有限的滚筒空间内进行大量衣物的烘干时,难以调换衣物, 在烘干过程中,烘干用空气集中接触到面向吹出口的衣物的一部分,而难以接触到远离吹 出口的衣物的部分,衣物的烘干状态根据滚筒内的位置容易出现差异。由此,为了避免滚筒 内的衣物在烘干结束时出现差异或者烘干不充分的状态而过度地增加烘干时间,从而也导 致所需时间或加热能量增加的问题。而且,为解决该问题而研究了多种方法(例如参照专 利文献2)。在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的以往的滚筒式洗涤烘干机包括吸入水槽内的空气并吹 出的送风装置;设置在送风装置的下游侧并对该送风装置吹出的空气进行加热的加热装 置;切换吸入于送风装置中的空气的去向的切换装置;与滚筒开口部相对地设置,并且将 来自切换装置的空气朝旋转滚筒内吹出的前侧吹出口 ;设置在旋转滚筒的后部,并且将来 自切换装置的空气朝旋转滚筒内吹出的后侧吹出口 ;以及控制送风装置、加热装置、切换装 置的控制装置等。而且,上述控制装置控制切换装置,以使在恒率烘干过程时不切换吸入到 送风装置中的空气的去向,且在递减率烘干过程时切换吸入到送风装置中的空气的去向。 据此,在恒率烘干过程中,从前侧吹出口和后侧吹出口中的其中之一吹出烘干用空气,且在 递减率烘干过程中,从前侧吹出口和后侧吹出口中的另一个吹出烘干用空气。即,当从恒率4烘干过程切换到递减率烘干过程时,烘干用空气接触到在恒率烘干过程时烘干用空气难以 接触的洗涤物,在短时间内均勻地烘干洗涤物。然而,根据所述以往的结构,能够在存在恒率烘干过程和递减率烘干过程的烘干 运转时,在切换到递减率烘干过程时切换烘干用空气的去向,但在几乎不存在恒率烘干过 程的烘干运转时,会失去切换烘干用空气的去向的机会。特别是近年来脱水能力非常高的 滚筒式洗涤烘干机也有很多,其在烘干工序前的脱水工序,例如以滚筒转数超过1500rpm 的高速旋转长时间地对衣物进行脱水,在脱水工序结束的时刻,衣物的脱水度超过80%。在 这种脱水能力高的滚筒式洗涤烘干机中,在从脱水工序转移到烘干工序的时刻,大多已进 入递减率烘干过程,从而无法在从恒率烘干过程切换到递减率烘干过程时切换烘干用空气 的去向。另外,所述以往的结构仅仅是根据处于恒率烘干过程还是递减率烘干过程来执行 烘干用空气的去向的切换,并不一边检测衣物的烘干程度一边进行烘干运转,另外,也无法 判定烘干不均是否已充分消除。根据以上内容,所述以往的结构存在难以切实地降低衣物的烘干不均的问题。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7-185196号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8-259549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缩短烘干时间以及降低衣物的褶皱的发生的衣物 烘干机及洗涤烘干机。本发明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能切实地降低衣物的烘干不均的衣物烘干机 及洗涤烘干机。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衣物烘干机包括滚筒,收纳作为烘干对象的衣 物;滚筒驱动部,旋转驱动所述滚筒;缠绕判定部,判定所述滚筒内的衣物有无缠绕;第一 风路,具有朝所述滚筒开口的第一吹出口 ;第二风路,具有朝所述滚筒开口,且空气通过截 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吹出口的第二吹出口 ;风路切换部,选择性地切换所述第一风路和所述 第二风路;送风部,在所述第一风路被选择时,从所述第一吹出口向滚筒内吹出风量大于所 述第二风路被选择时的风量的烘干用空气,另一方面,在所述第二风路被选择时,从所述第 二吹出口向滚筒内吹出压力和速度高于所述第一风路被选择时的压力和速度的高压高速 的烘干用空气;以及控制部,根据所述缠绕判定部的判定结果控制所述风路切换部,在烘干 工序的途中选择性地切换所述第一风路和所述第二风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结构,可在低耗电量的情况下有效地消除烘干工序的衣物之间 的缠绕,能够实现可缩短烘干时间以及降低衣物的褶皱的发生的衣物烘干机及洗涤烘干 机。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另一衣物烘干机包括滚筒,收纳作为烘干对象 的衣物;滚筒驱动部,旋转驱动所述滚筒;送风部,向所述滚筒内输送烘干用空气;第一风 路,具有在所述滚筒的后方开口的第一吹出口 ;第二风路,具有在所述滚筒的前方开口的第 二吹出口 ;风路切换部,选择性地切换所述第一风路和所述第二风路;振动检测部,检测所 述滚筒的振动;以及控制部,根据所述振动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风路切换部,在烘干工序的途中选择性地切换所述第一风路和所述第二风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结构,根据振动检测部的输出值高精度地检测烘干程度,并且 切换烘干用空气的吹出口,从而可实现能切实地降低衣物的烘干不均的衣物烘干机及洗涤 烘干机。本发明的另外的目的、特征及优点通过以下所示的记载可充分理解。另外,本发明 的优点在参照附图的以下说明中会更明确。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滚筒式洗涤烘干机的概略结构的侧视 剖视图。图2是表示所述滚筒式洗涤烘干机的概略结构的框图。图3是表示所述滚筒式洗涤烘干机的振动检测部的一例的概略立体图。图4是表示所述滚筒式洗涤烘干机的振动检测部的输出例的图。图5是表示烘干工序的滚筒内的衣物状态的一例的说明图。图6是表示烘干工序的滚筒内的衣物状态的其他例的说明图。图7是表示所述滚筒式洗涤烘干机的风路切换处理的流程图。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滚筒式洗涤烘干机的概略结构的侧视 剖视图。图9是表示所述滚筒式洗涤烘干机的振动检测部的其他例的概略立体图。图10是表示所述滚筒式洗涤烘干机的其他风路切换处理的流程图。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滚筒式洗涤烘干机的概略结构的框 图。图12是表示所述滚筒式洗涤烘干机的烘干时间与振动检测部的输出累计值的关 系的图。图13是表示所述滚筒式洗涤烘干机的风路切换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图14是表示所述滚筒式洗涤烘干机的风路切换处理的其他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滚筒式洗涤烘干机进行说明。此外, 以下的实施方式是将本发明加以具体化的一例,并不限定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滚筒式洗涤烘干机的侧视剖视图。图1中,收纳洗涤物的筒状滚筒1在前面开口且具有底面。滚筒1被内装于由筐 体100支撑且作为贮存洗涤水的筒状的水槽的支撑桶2内。在支撑桶2的背面安装有使滚 筒1的旋转轴向前上方倾斜旋转的滚筒驱动马达3 (滚筒驱动部)。另外,在支撑桶2连接 有设置了供水阀25 (参照图2、的供水管以及设置了排水阀27的排水管40。在筐体100与滚筒1的开口端侧相对地设置有门体35,使用者可通过打开门体35 以从滚筒1取出洗涤物(衣物)或将洗涤物放进滚筒1。在滚筒1的内周壁设置有多个突起体,可通过使滚筒1以低速旋转,来进行用突起 体将衣物挂住并提至上方之后在适当高度使衣物落下的搅拌动作(翻滚动作)。
用于烘干衣物的烘干用空气由送风部4输送,从滚筒1内的洗涤物夺取水分而成 为湿润状态后,通过位于滚筒1的侧面周围的排出口 5而排出到滚筒1之外。被排出的烘干 用空气在除湿部6被进行除湿。经除湿部6除湿后的烘干用空气在加热部7被进行加热。 经加热后的烘干用空气被导入到第一风路9或第二风路11中的任意其中之一并再次吹出 到滚筒1内。在此,第一风路9具有在滚筒1的后方开口的第一吹出口 8。另一方面,第二 风路11具有在滚筒1的前方沿周侧面开口的第二吹出口 10。第一风路9的第一吹出口 8 的空气通过截面积大于第二吹出口 10的空气通过截面积,与第二风路11相比压力损耗少, 可向滚筒1内吹出大风量的烘干用空气。另外,第二风路11的第二吹出口 10的空气通过 截面积小于第一吹出口 8的空气通过截面积,可向滚筒1内吹出与第一吹出口 8相比高压 高速的烘干用空气。通常,在滚筒式洗涤烘干机中,旋转的滚筒1的前方与支撑桶2之间的间隙形成得 尽量小以免衣物夹入。因此,在该微小间隙设置开口宽且压力损耗少的吹出口从空间上而 言比较困难,但可设置空气通过截面积比较小且吹出高压高速的风的第二吹出口 10。另一 方面,在滚筒1的后方深处的底面,存在可设置具有比较大的开口的第一吹出口 8的空间上 的富余。而且,如果用形成有可通风的多个小径孔的开口率大的罩沈来覆盖第一吹出口 8, 则衣物不会夹入该第一吹出口 8。因此,可在滚筒1的后方的底面设置压力损耗比较少的第 一吹出口 8。另外,当使滚筒1的旋转轴向前上方倾斜地旋转以搅拌衣物时,袜子、手巾、内裤 等小件衣物容易偏向滚筒1内的后方深处,另一方面,长袖内衣、衬裤、长袖敞领衬衫、长袖 睡衣等较长的衣物容易偏向滚筒1的前方。因此,当在混杂有小件衣物及较长的衣物的状 态下进行烘干时,如果从位于滚筒1的后方深处的第一吹出口 8吹出大风量的烘干用空气, 则烘干用空气先接触偏向滚筒1内深处的小件衣物。而且,该烘干用空气透过小件衣物到 达滚筒1前方的较长的衣物。因此,小件衣物及较长的衣物均可有效率地烘干,特别是小件 衣物可在褶皱比较少的状态下烘干。另一方面,对于容易因烘干过程中的搅拌导致袖子等 盘绕而产生褶皱的较长的衣物,由于容易偏向滚筒1的前方,所以从位于滚筒1的前方的第 二吹出口 10吹出风(烘干用空气)的情况下将会进一步加快烘干速度。进一步,通过使从 第二吹出口 10喷出的高压高速风(烘干用空气)接触到该较长的衣物,较长的衣物容易展 开,并且较长的衣物随风较好地摆动,从而可解开衣物的缠绕,褶皱的降低效果较高。风路切换部12设置在形成于送风部4的下游侧的第一风路9与第二风路11的分 支部。该风路切换部12将烘干用空气的通路切换为第一风路9或第二风路11。风路切换 部12包括可转动地轴支撑于第一风路9与第二风路11的分支部的阀12a以及转动驱动该 阀12a的未图示的驱动部。而且,当阀12a向图1中的a侧旋转而关闭第二风路11时,第 一风路9侧打开,由送风部4输送的烘干用空气通过第一风路9。另一方面,当阀12a向该 图中的b侧旋转而关闭第一风路9时,第二风路11侧打开,由送风部4输送的烘干用空气 通过第二风路11。循环风路13的途中设置有送风部4和风路切换部12,使烘干用空气依次经过滚筒 1、排出口 5、除湿部6、加热部7这一风路后,再次从第一吹出口 8或者第二吹出口 10送入 到滚筒1,从而使烘干用空气在滚筒式洗涤烘干机内循环。送风部4设置在加热部7与风路切换部12之间,将在加热部7被加热的烘干用空气送出到循环风路13的下游侧。该送风部4包括送风用风扇如和送风用风扇马达4b。在 送风部4,当通过风路切换部12切换为第一风路9时,以使通过第一风路9的风量成为大于 第二风路11的风量的指定风量的方式,使送风用风扇4a旋转。另外,当通过风路切换部12 切换为第二风路11时,以使通过第二风路11的第二吹出口 10的风速成为高于通过第一吹 出口 8的风速的指定风速的方式,使送风用风扇4a旋转。例如,可设通过第一吹出口 8的 风速为lOm/s左右,设通过第二吹出口 10的风速为50m/s以上。此外,通过第一吹出口 8 以及第二吹出口 10的风速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满足第二吹出口 10的风速高于第一吹出口 8的风速的条件则可设定为任意风速。在本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涤烘干机中,通过第一风路9的风量大于通过第二风路 11的风量,通过第二风路11的第二吹出口 10的风速高于通过第一吹出口 8的风速,且在烘 干工序途中根据后述的缠绕判定结果使风路切换部12工作从而切换第一风路9与第二风 路11。排出口 5设置在自第一吹出口 8的距离比自第二吹出口 10的距离相对更远的位 置(换言之,排出口 5位于相对靠近第二吹出口 10而远离第一吹出口 8的位置)。因此,排 出口 5被设置成更靠近滚筒1的前方。排出口 5也可设置在位于滚筒1前方的第二吹出口 10的附近以使其自第一吹出口 8的距离达到最远。如上所述,通过将排出口 5设置在靠近滚筒1前方的第二吹出口 10而远离第一吹 出口 8的位置,从而使第一吹出口 8与排出口 5的距离变长。据此,在由滚筒1后方的第一 吹出口 8送风的期间,从该第一吹出口 8吹出的烘干用空气在滚筒1内大范围流动。据此, 在滚筒1内衣物与烘干用空气有效率地接触,从而能够以较少的耗电量烘干衣物。另外,即使排气口 5被设置在第二吹出口 10附近,在由滚筒1前方的第二吹出口 10送风的期间,由于从该第二吹出口 10吹出高压高风速的烘干用空气,所以烘干用空气也 可从滚筒1的前方到达后方。据此,烘干用空气与衣物的接触不会变坏,通过高压高风速的 烘干用空气可维持展开褶皱的效果。另外,排出口 5设置在滚筒1的上方侧,可有效地向上方排出与衣物接触后的烘干 用空气。此外,在无洗涤功能的滚筒式衣物烘干机中,也可在滚筒1上方以外的部位设置排 出口 5,但对于滚筒式洗涤烘干机,由于受洗涤水的影响,较为理想的是设置在比洗涤水的 水位更靠上方的位置。另外,第二吹出口 10在滚筒1的前方上部开口。据此,可有效地对因滚筒1的旋 转而处于被提起的运动中的衣物吹出高压高速的烘干用空气,可提高褶皱的降低效果。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风路9的第一吹出口 8只设置了一个,但也可以设置多 个第一吹出口 8。同样地,示出了第二风路11的第二吹出口 10只设置一个的例子,但也可 以设置多个第二吹出口 10。
在支撑桶2的下方设置有减振器(damper) 34,其支撑支撑桶2,并且使脱水时等在 因滚筒1内的衣物的偏倚等造成的重量失衡状态下旋转滚筒1时的支撑桶2的振动衰减。 在该减振器34上安装有通过检测因所支撑的支撑桶2内的衣物等引起的重量变化而减振 器34的轴上下移位的移位量来检测衣物量的衣量检测部15。 本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涤烘干机为进行热泵方式的除湿及加热的结构,其具备热 泵装置50。该热泵装置50包括压缩冷媒的压缩机16 ;将经压缩而成为高温高压的冷媒的热量放出的散热器17 ;用于降低高压冷媒的压力的减压部(decompressor) 18 ;通过经减压 而成为低压的冷媒从周围吸收热量的吸热器36 ;连接这4个部件并使冷媒循环的管路31。 而且,该热泵装置中的吸热器36为上述的除湿部6,散热器17为上述的加热部7。此外,滚筒式洗涤烘干机并不限定于进行热泵方式的衣物烘干的结构。例如,除湿 部6也可为直接对烘干用空气喷水雾的水冷式,另外加热部7也可为加热器。如图2所示,滚筒式洗涤烘干机具有控制部70。该控制部70根据由使用者经由 输入设定部32输入的设定信息和各部的动作状态监视,控制包含洗涤、漂洗、脱水、烘干的 一连串的运转动作。例如,控制部70在烘干工序中控制滚筒驱动马达3的旋转,并控制送 风部4、除湿部6以及加热部7的动作,而且还控制风路切换部12来切换第一风路9和第 二风路11。另外,控制部70进行在显示部33中显示洗涤、漂洗、脱水、烘干的运转状况等 的控制。该控制部70例如可包括未图示的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 存储程序的ROM (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在执行各种处理时存储程序或数据的 RAM(Random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输入输出介面以及连接这些的总线。在滚筒式洗涤烘干机中,将交流电23通过整流器28整流之后,通过包括扼流线 圈(choke coilU9及平滑电容30的平滑电路加以平滑化。然后,将经平滑化的直流电作 为驱动电力,通过转换电路22旋转驱动滚筒驱动马达3。控制部70根据从输入设定部32 输入的运转指示以及由各检测部检测出的运转状态的监视信息,控制滚筒驱动马达3的旋 转。而且,控制部70通过负载驱动部M控制供水阀25、排水阀27、送风部4、除湿部6、加 热部7等必要负载的动作。滚筒驱动马达3例如包括具有3相线圈3a、3b、3c的定子(stator)以及具有两 极的永久磁铁的转子,可构成设置有三个位置检测元件19a至19c的直流无刷马达(DC brushlessmotor)。该滚筒驱动马达3可通过能够由开关元件2 至22f进行PWM控制的 转换电路22进行旋转控制。在此,位置检测元件19a至19c检测出的转子位置检测信号被 输入到控制部70。然后,控制部70根据转子位置检测信号向转换驱动电路21输出控制信 号,经由该转换驱动电路21对开关元件2 至22f的导通、截止状态进行PWM控制。如上 所述,控制部70控制对定子的3相线圈3a、3b、3c的通电,使滚筒驱动马达3的转子以期望 的旋转速度旋转。此外,控制部70每当三个位置检测元件19a至19c中的任意其中之一的 信号状态发生变化时检测其周期,并根据该周期,通过作为内部功能的转数检测部19算出 转子的旋转速度。在作为水槽的支撑桶2的前面开口侧上部安装有检测支撑桶2的振动和冲击的 振动检测部14。该振动检测部14的输出值在烘干工序中用于判定衣物有无缠绕(详情后 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振动检测部14的一例,如图3所示采用可检测相互正交的三 个方向(检测方向14a、14b、14c)的加速度的加速度传感器。在此,检测方向Ha是与滚筒 1的旋转轴Ia—致的方向。另外,检测方向14b是从滚筒1的前面开口观察的左右水平方 向。另外,检测方向14c是与检测方向14a以及14b相互正交的大致上下垂直方向。振动 检测部14对支撑桶2的安装方向以可监视上述检测方向14a、14b、14c的各方向的振动的 方式被调整。但是,加速度传感器的检测方向不必限定于14a、14b、14c,也可检测其他方向 的加速度。设置于支撑桶2的振动检测部14的安装位置并无特别限定,但在振动检测部14为加速度传感器时,较为理想的是设置在远离使支撑桶2的振动衰减的减振器34的位置。 通过远离减振器34而设置加速度传感器,可进行高灵敏度的振动检测。在本实施方式中, 作为能以最高灵敏度检测支撑桶2的振动的位置,在支撑桶2的前面开口侧上部设置了加 速度传感器。作为加速度传感器,也可采用半导体式、机械式、光学式中的任一方式的加速度传 感器。特别是可优选采用适于小型化的半导体式加速度传感器。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可对检测方向Ha、14b、Hc这3个方向(3轴)的加 速度进行检测的加速度传感器,但加速度传感器的检测轴数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为能 够对检测方向14a、14b、Hc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的加速度进行检测的1轴至3轴的加速度传感器。作为振动检测部14的加速度传感器,在滚筒1高速旋转的衣物的脱水工序中,也 可用于检测因滚筒1内的衣物的偏倚等产生的重量失衡状态。据此,作为振动检测部14的 加速度传感器,可兼用于判定烘干工序中的衣物的缠绕以及判定脱水工序中的重量失衡。另外,振动检测部14并不限定于加速度传感器。例如图8所示,可采用角速度传 感器38代替加速度传感器来作为振动检测部。角速度传感器38检测支撑桶2因振动而移 位时的角速度。例如图8及图9所示,角速度传感器38对支撑桶2的安装方向,以可检测 从滚筒1的前面开口观察以左右水平方向为轴的旋转方向38a的角速度的方式被调整。但 是,角速度传感器38所检测的旋转方向38a并不限定于此,也可检测其他旋转方向的角速 度。角速度传感器38所检测的支撑桶2的角速度在该支撑桶2的任何位置均相同。因此, 角速度传感器38无需远离减振器34而设置,安装位置的自由度高。作为角速度传感器38, 可采用机械式、流体式或光学式的陀螺仪等。特别是可优选采用适于小型化的机械式(振 动型)陀螺仪。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支撑桶2仅设置一个图1所示的振动检测部14(加速 度传感器)或图8所示的角速度传感器38的例子,但也可在支撑桶2设置多个振动检测部 14(加速度传感器)或多个角速度传感器38。而且,也可在支撑桶2同时设置加速度传感 器以及角速度传感器38。通过使用多个传感器作为振动检测部,可提高振动检测的精度。以下,详细说明以上结构的滚筒式洗涤烘干机的动作及作用效果。首先,研究在衣物烘干过程中的衣物彼此缠绕的产生等。在狭小的滚筒内烘干衣 物的过程中,当衣物量比较多时,衣物可自由活动的浴比(liquor ratio)小,所以衣物之间 容易缠绕。另外,在含有很多较长的衣物时,长袖子等部分容易与其他衣物缠绕。如果在该 缠绕状态下继续烘干,则烘干后衣物的褶皱会增加。而且,烘干用空气难以接触到缠绕部 分,因此即使烘干时间增加,在缠绕部分未烘干的情况下烘干工序结束,产生烘干不均等, 成为使用者不满的原因。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图2所示的控制部70的缠绕判定部20根据固定于支撑桶 2的振动检测部14的输出值,准确地判定滚筒1内的衣物有无缠绕。以下对其原理进行说 明。当因烘干工序的翻滚而被提起的衣物在滚筒1内落下时,该冲击将会传递到内含 滚筒1的支撑桶2。从烘干工序开始起随着烘干的推进,衣物被除湿而含水量逐渐减小,因 此传递到支撑桶2的冲击逐渐变小。因此,固定于支撑桶2的振动检测部14的输出值也出现随着烘干的推进而逐渐收敛为较小的值的倾向。另外,根据滚筒1内的衣物的缠绕程度的不同,振动检测部14的输出值也不同。 即,在滚筒1内的衣物未发生缠绕(或较少)的状态下,因翻滚而被提起的衣物在滚筒1内 零散地落下,因此对滚筒1的冲击也较小,振动检测部14的输出值表示出较小的振动值。另 一方面,当在滚筒1内衣物发生缠绕时,作为重量大的衣物块在滚筒1内落下,对滚筒1的 冲击也变大。此时,固定于支撑桶2的振动检测部14的输出值也表示出比衣物未发生缠绕 时大的振动值。根据以上所述,如果持续进行未发生缠绕(或较少)的状态下的烘干,则振动检测 部14的输出值会呈现出随着烘干的推进而逐渐减小的倾向。但是,在与该倾向相反地振动 检测部14的输出值增加时,可判定为滚筒1内发生了缠绕。进一步,当在滚筒1内衣物发生缠绕之后,振动检测部14的输出值与随着烘干的 推进渐减的情形相比大幅度地减小时,可判定为滚筒1内的衣物的缠绕已被解开。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70的缠绕判定部20根据振动检测部14的输出值(支撑 桶2的振动程度)判定衣物的缠绕状态,在判定为发生缠绕时,从第二风路11的第二吹出 口 10向衣物吹出解开衣物缠绕的效果佳的高压高速风。另一方面,在缠绕判定部20判定 为未发生缠绕时,从第一风路9的第一吹出口 8吹入大风量的风。如此在烘干工序中,通过 判断有无缠绕并切换第一风路9和第二风路11,从而可减少缠绕的发生并且实现省电。如上所述,根据缠绕判定部20的判定结果,在烘干工序的途中适时地切换第一风 路9和第二风路11,由此可通过一个送风部4有效地减少衣物的缠绕。而且,在烘干工序的 途中的未发生缠绕的期间,以与高风速相比耗电少的大风量进行烘干,所以与始终持续吹 出高压高速的烘干用空气的情况相比,可减少总耗电量。如此,本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涤烘 干机在实现省电的情况下,可实现衣物缠绕少的烘干运转。图4是表示随着烘干工序的时间推移而变化的振动检测部14的输出值的图,横轴 表示烘干工序的经过时间,纵轴表示振动检测部14的输出值(加速度)。另外,图5表示在 图4中的振幅A的情况下的滚筒1内的衣物状态。另外,图6表示在图4中的振幅B的情 况下的滚筒1内的衣物状态。在此,作为振动检测部14采用可检测相互正交的3个方向(14a、14b以及14c)的 加速度的半导体加速度传感器。而且,设烘干工序中的滚筒1的转数为47rpm,在图4中示 出了读取滚筒1的旋转轴Ia方向(即检测方向14a)的支撑桶2的加速度的结果。这是因 为在所述滚筒转数下的烘干过程中,所述三个方向中的检测方向14a的振动值表示出最大 值(即灵敏度最高)。但是,并不限定于读取检测方向14a的加速度。即,较为理想的是根据机身的结 构、支撑桶2和滚筒1的支撑结构(滚筒1的倾斜角度、支撑支撑桶2的减振器34以及支 撑弹簧的安装结构等)、或者滚筒1的转数等读取灵敏度最高的方向的振动值,而并不限定 于读取特定方向的加速度。如此,较为理想的是采用可进行两轴以上的振动检测的多轴耦 合型传感器(multiaxial sensing type sensor)作为振动检测部14,通过读取多个方向的 振动成分以便可选择使用烘干工序期间的翻滚动作中灵敏度最高的方向的值。图5是表示在缠绕少的状态下因滚筒1的旋转而被提起的衣物零散地落下的状 态。此时,对支撑桶2的冲击小,支撑桶2的加速度峰间值(图4中的振幅A)微小,约为0. 03G。对在上述图5所示的缠绕少的状态之后变化为图6所示的缠绕多的状态的情况进 行说明。图6表示在缠绕多的状态下因滚筒1的旋转而被提起的衣物成为大重量的块而落 下的状态。此时,对支撑桶2的冲击大,支撑桶2的加速度峰间值(图4中的振幅B)增加 到约为0. 05G。本来如果烘干推进则衣物的水分会被除去,衣物的重量变轻,因此对支撑桶 2的冲击也逐渐变小,振动检测部14的输出也呈现出减小倾向。但是,如上所述,可根据因 衣物彼此缠绕而增加的振动检测部14的输出值判定发生缠绕。图7是表示基于缠绕判定部20的判定结果的风路切换时刻的流程图。当烘干运转(烘干工序)开始时,缠绕判定部20便会开始监视来自振动检测部14 的输出值(支撑桶2的振动值V) (Si)。一般认为在烘干工序开始时衣物尚未发生缠绕,因 此控制部70设定为使用空气通过截面积大而压力损耗少的第一风路9,从滚筒1后方的第 一吹出口 8向衣物吹出低风速、大风量的烘干用空气(S2)。S卩,控制部70控制风路切换部 12打开第一风路9侧,并将送风用风扇马达4b的转数设定得比较低。此时,由于第一风路 9的压力损耗少,所以即便送风用风扇马达4b的转数降得比较低而以较少的耗电驱动送风 部4,也可获得大风量的风。据此,在上述S2所示的条件下进行烘干的期间,可缩短烘干时 间以及减少耗电量。如果一直持续衣物彼此缠绕少的状态,则由于对支撑桶2的冲击小,所以振动检 测部14所表示出的振动值V不会增加而是随着烘干工序的推移而收敛(即振动值V逐渐 减小)。在该衣物彼此缠绕少的状态持续的期间,振动检测部14所表示出的振动值V与之 前相比不会增加指定值Δν (第一指定值)以上(在S3为“否”),持续进行上述S2所示 的条件下的烘干。另一方面,在衣物彼此发生缠绕,对支撑桶2的冲击增大,振动检测部14所表示出 的振动值V与之前相比增加了指定值AVl以上时(在S3为“是”),缠绕判定部20判定为 有缠绕(S5)。此时,控制部70设定为从空气通过截面积比第一吹出口 8小的第二吹出口 10输送使送风用风扇马达4b以高转数旋转所得的高压且高速的烘干用空气(S6)。S卩,控 制部70控制风路切换部12打开第二风路11侧,并且控制送风部4提高送风用风扇马达4b 的转数。此时,通过高压高速的风有效地解开缠绕的衣物。当如上所述通过高压高速风解开衣物之间的缠绕时,对支撑桶2的冲击也逐渐减 小。而且,如果振动检测部14的振动值V与之前相比减小了指定值AV2(第二指定值)以 上(在S7为“是”),则缠绕判定部20判定为无缠绕(S9)。此时,控制部70转移到S2,通 过风路切换部12切换为第一风路9。之后,重复上述S2至S9的工序直至烘干工序结束(在S4为“是”或在S8为“是” 为止)。在上述的S3及S7,控制部70的缠绕判定部20监视振动检测部14的振动值V并 判断是否增加了指定值Δν 以上(S3)或是否减小了指定值Μ2以上(S7)。在此,振动检 测部14的振动值V在随着滚筒1的旋转而被提起的衣物落下时呈现出峰值(参照图4)。 于是,例如缠绕判定部20按每指定时间间隔对振动值V的最大值进行峰值保持,并按每指 定时间间隔将振动值V的峰值保持值存储在存储器,并且按每指定时间间隔对此次振动值 V与上一次振动值V进行比较,则可判断是否增加了指定值AVl以上(S3)或是否减小了指定值AV2以上(S7)。此时的指定时间间隔可任意设定。此外,在滚筒1旋转一圈的期间, 振动值V表示出数个峰值,但在衣物缠绕成为大重量的块时,在滚筒1旋转一圈的期间该衣 物块在滚筒1内落下一次。因此,为了在指定时间间隔内检测出衣物块的落下所引起的振 动,较为理想的是将该指定时间间隔设定为长于滚筒1旋转一圈的时间。由于随着烘干的推进,经除湿的衣物的重量逐渐减小,因此衣物发生缠绕时的对 滚筒1的冲击也同样减小。因此,较为理想的是随着烘干的推进(随着烘干工序中的衣物 烘干率的变化),作为判定有无缠绕的基准的上述指定值AVl及AV2也修正为逐渐减小。 例如,相对于从开始烘干起的30分钟的烘干工序中所设定的指定值AVl及AV2,在下一个 30分钟的烘干工序中分别设为AV1X0.9、AV2X0.9,在接着的下一个30分钟的烘干工序 中分别设为Δν ΧΟ.8、AV2X0.8。据此,可进行与烘干的推进状况相对应的高精度的缠 绕判定。与上述的烘干的推进相对应的指定值AVl及AV2的修正由控制部70的缠绕检 测部20执行。控制部70具有对烘干工序的经过时间进行计时的未图示的计时器。作为该 计时器,可采用作为控制部70的动作上的内部功能而组装其内的内部计时器。此外,作为 计时器,也可采用独立于控制部70的计时装置。而且,控制部70 (缠绕检测部20)与烘干 运转的开始同时地开始计时器的计时,例如从开始烘干起每经过30分钟对指定值AVl及 AV2进行上述修正,并执行图7所示的流程图的控制。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从开始烘干起每经过30分钟对指定值AVl及AV2 进行修正的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从开始烘干起每经过20分钟对指定值Δ Vl 及ΔV2进行修正,也可以每隔任意的经过时间对指定值AVl及AV2进行修正。另外,关 于指定值Δν 及AV2的修正时间,不必以相等的时间间隔进行修正,例如,也可以从开始 烘干起经过30分钟后进行第一次修正,之后每经过20分钟进行第二次以后的修正,以任意 的时间间隔阶段性地对指定值Δν 及Δ2进行修正。此外,考虑到因烘干对象的衣物量的不同会导致烘干工序整体的时间长度不同 (即衣物量越多则烘干工序整体的时间越长),衣物烘干的推进速度也不同,也可根据衣物 量变更指定值Δ Vl及Δ V2的修正时间。即,通过衣量检测部15检测出衣物量,根据其检 测结果,控制部70决定指定值八Vl及Μ2的修正时间。例如也可设定为在衣物量多时 从开始烘干起每经过30分钟对指定值AVl及AV2进行修正,而在衣物量比此时相比较少 时从开始烘干起每经过25分钟对指定值Δ Vl及Δ V2进行修正。另外,衣物的落下所引起的对滚筒1的冲击与衣物量(总重量)成比例地增大,发 生缠绕时的缠绕部分的块的重量也同样地增大。因此,较为理想的是作为判定有无缠绕的 基准的指定值Δν 及Δ V2也修正为收纳在滚筒1内的衣物量越多则越大。例如对于额定 烘干容量为6kg的洗涤烘干机(或衣物烘干机),可设衣量检测部15判定为衣物量是5kg 至6kg时的指定值为Δ Vl及Δ V2,判定为4kg至5kg时分别为Δ Vl X 0.9及Δ V2 X 0.9,判 定为3kg至4kg时分别为Δ Vl X 0.8及Δ V2 X 0.8,判定为2kg至3kg时分别为Δ Vl X 0.7 及Δ V2 X 0.7,判定为Ikg至2kg时分别为AV1X0.6及AV2X0.6。另外,在衣量检测部 15判定为Ikg以下的少量衣物时,由于难以发生缠绕,所以也可不设置指定值。与收纳在上述的滚筒1内的衣物量相对应的指定值AVl及AV2的修正,根据衣 量检测部15的检测结果,由控制部70的缠绕检测部20执行。在洗涤开始之前,衣量检测13部15检测投入到滚筒1内的衣物量(质量)。具体而言,衣量检测部15根据支撑桶2为空 的状态(在支撑桶2内没有水,未向滚筒1内投入衣物的状态)下的减振器34的轴的位置 与开始洗涤之前且向支撑桶2中注入水之前的状态(在支撑桶2内没有水但滚筒1内有衣 物的状态)下的减振器34的轴的位置之差,检测投入到滚筒1内的衣物量。而且,控制部 70的缠绕检测部20根据衣量检测部15的检测结果,如上所述地对指定值Δ Vl及Δ V2进 行修正。然后执行图7所示的流程图的控制。这样,通过根据收纳在滚筒1内的衣物量进 行判定,从而可进行高精度的缠绕判定。此外,作为判定有无缠绕的基准的所述指定值AVl与指定值Μ2既可为相同值, 也可为不同值。另外,作为其他处理(sequence),假定在烘干工序开始时衣物已发生缠绕的情况 (图10)。首先,当烘干运转(烘干工序)开始时,缠绕判定部20开始监视来自振动检测部 14的输出值(支撑桶2的振动值V) (Sll)。当在烘干工序开始时衣物已发生缠绕时,控制部 70如果检测到在与衣量信息比较的情况下所设定的缠绕振动值V’以上的振动时(在S12 为“是”),则判定为有缠绕(S13),并设定为使用空气通过截面积小且压力损耗大的第二风 路11,从滚筒1前方的第二吹出口 10向衣物吹出高压高风速的烘干用空气(S14)。S卩,控 制部70控制风路切换部12打开第二风路11侧,并将送风用风扇马达4b的转数设定为高 速。此时,通过从第二吹出口 10吹出的高压高速的烘干用空气,可有效地解开衣物之间的 缠绕。如上所述,当通过高压高速的风解开衣物之间的缠绕时,对支撑桶2的冲击也逐渐减 小。而且,如果振动检测部14的振动值减小到低于所述缠绕振动值V’(在S15为“是”), 则缠绕判定部20判定为缠绕已消除。此时,控制部70转移到S17,通过风路切换部12切换 为第一风路9。另一方面,当在烘干工序开始时衣物未发生缠绕时,将会检测到低于在与衣量信 息比较的情况下所设定的缠绕振动值V’的振动(在S12为“否”),在开始烘干工序后直接 转移到S17,执行S17至S24。该S17至SM与所述图7的S2至S9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此外,关于从转移到S17起到烘干工序结束为止的基于缠绕判定所进行的控制, 可根据振动值的差值进行缠绕判定(参照S18至S24),或者也可与开始时相同地根据振动 绝对值进行缠绕判定,可进行基于任意的缠绕判定的控制。在如化纤等含水率低的衣物缠绕时、或因各种衣物混合(布质、衣物形状等)而严 重缠绕时,如上所述在S12及S13,在烘干工序开始时检测出缠绕,以对衣物吹出高压高速 的烘干用空气的烘干条件开始烘干运转,由此先行除去妨碍均勻烘干的衣物的缠绕,所以 可实现烘干时间的缩短。如上所述,由于仅在发生缠绕时对衣物吹出高压高速风,在无缠绕时可减小送风 风用扇马达4b的转数而以较少的耗电获得大风量的风,因此与始终持续吹出高压高速的 烘干用空气的情况相比,可减少总耗电量,实现衣物之间的缠绕较少的烘干运转。而且,如 在缠绕少的状态下进行烘干运转,由于还可抑制衣物产生褶皱,所以可实现褶皱少的良好 的烘干。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衣量检测部15,例示了检测减振器34的轴的上下移 位量的方式的衣量检测部,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采用检测使滚筒1旋转的滚筒驱动 马达3的转数、驱动电流、转矩等的变动量,并根据滚筒驱动马达3的负载变动检测滚筒114内的衣物量的方式的衣量检测部。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表示了控制部70根据衣量检测部15的检测结果自动地变更 所述指定值Δν 和指定值AV2的结构,但也可采用当不设衣量检测部15时,由使用者从 输入设定部32输入衣物量,控制部70根据该使用者的输入变更所述指定值△ Vl和指定值 AV2的结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缠绕判定部20根据由加速度传感器或角速度传感 器形成的振动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判定有无缠绕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为如下 结构的缠绕判定部,即,检测使滚筒1旋转的滚筒驱动马达3的转数、驱动电流、转矩等的变 动量,并在烘干工序中的滚筒驱动马达3的负载变动量为指定值以上时判定为发生了衣物 的缠绕。但是,与基于滚筒驱动马达3的负载变动量判定衣物缠绕的情形相比,基于将根据 衣物的缠绕程度而增减的支撑桶2的振动作为加速度或角速度高精度地掌握的振动检测 部的检测结果判定衣物缠绕的情况下,可进行高精度的缠绕判定,因此较为理想。如上所述,本发明所涉及的衣物烘干机包括滚筒,收纳作为烘干对象的衣物;滚 筒驱动部,旋转驱动所述滚筒;缠绕判定部,判定所述滚筒内的衣物有无缠绕;第一风路, 具有朝所述滚筒开口的第一吹出口 ;第二风路,具有朝所述滚筒开口,且空气通过截面积小 于所述第一吹出口的第二吹出口 ;风路切换部,选择性地切换所述第一风路和所述第二风 路;送风部,在所述第一风路被选择时,从所述第一吹出口向滚筒内吹出风量大于所述第二 风路被选择时的风量的烘干用空气,另一方面,在所述第二风路被选择时,从所述第二吹出 口向滚筒内吹出压力和速度高于所述第一风路被选择时的压力和速度的高压高速的烘干 用空气;以及控制部,根据所述缠绕判定部的判定结果控制所述风路切换部,在烘干工序的 途中选择性地切换所述第一风路和所述第二风路。根据上述结构,作为向收纳衣物的滚筒导入烘干用空气的风路,设置有第一风路 及第二风路这两个风路,该两个风路可通过风路切换部进行切换。在此,第一风路的第一吹 出口与第二风路的第二吹出口相比空气通过截面积大,压力损耗少。而且,在选择该第一风 路时,从第一吹出口向滚筒内吹出与选择第二风路时相比风量大的烘干用空气。此时,由于 第一风路的压力损耗少,所以即便以比较少的耗电驱动送风部,也可获得大风量的风。因 此,可通过大风量的风缩短烘干时间及降低耗电量。另一方面,第二风路的第二吹出口与第 一吹出口相比空气通过截面积小。而且,在选择第二风路时,从第二吹出口向滚筒内吹出与 选择第一风路时相比压力更高、速度更高的烘干用空气。此时,通过高压高速风展开衣物, 所以可解开衣物之间的缠绕。此处,通过缠绕判定部判定滚筒内的衣物有无缠绕,并根据该 判定结果,在烘干工序的途中选择性地切换上述结构的第一风路与第二风路。例如,在衣物 发生缠绕时选择第二风路,而在衣物未发生缠绕时选择第一风路。据此,可用1个送风部烘 干衣物,另外,当在烘干途中确认到缠绕时,通过来自第二风路的高压高速的烘干用空气解 开缠绕,之后再以与高风速相比耗电少的大风量进行烘干,因此即便整体上耗电量低,也可 实现抑制了缠绕的烘干。而且,用高压高速的烘干用空气烘干衣物并解开缠绕的本发明的 结构,与反转滚筒以解开缠绕的以往的结构相比,消除衣物缠绕的效果更佳,可缩短烘干时 间以及降低衣物的褶皱产生。另外,较为理想的是所述第一吹出口在所述滚筒的后方开口,所述第二吹出口在 所述滚筒的前方开口。
根据上述结构,在狭小滚筒内烘干衣物时,当衣物量比较多时,即使在因衣物能够 自由活动的浴比小而衣物之间容易缠绕的情况下,也可缠绕少地进行烘干。例如,在含有很 多较长衣物时,长袖子等部分容易与其他衣物缠绕,如果在缠绕的状态下继续烘干,则烘干 后衣物的褶皱增加。因此,在发生缠绕时,通过来自滚筒前方的高压高速的烘干用空气展开 衣物并解开缠绕,且使衣物散开,从而使烘干用空气均勻地接触到所有衣物,不会出现烘干 不均,可在短时间内完成衣物烘干。另外,较为理想的是,所述控制部当所述缠绕判定部判定为有衣物的缠绕时,控制 所述风路切换部将风路切换为所述第二风路。根据上述结构,仅在衣物发生缠绕时切换为可解开该缠绕的高压高速的风,从而 能够以必要最低限度的期间进行高风速烘干运转。据此,既可有效地抑制衣物缠绕,并可实 现总烘干时间的缩短及耗电量的降低。另外,较为理想的是,所述控制部当所述缠绕判定部判定为无衣物的缠绕时,控制 所述风路切换部将风路切换为所述第一风路。根据上述结构,在衣物无缠绕时,由于无须进行用于解开该缠绕的高压高速风下 的烘干,所以切换为第一风路。在选择该第一风路时,从在滚筒的后方开口的第一吹出口向 滚筒内吹出与选择第二风路时相比风量大的烘干用空气。此时,由于第一风路的压力损耗 少,所以即便以比较少的耗电驱动送风部,也可获得大风量的风。据此,可通过大风量的风 缩短烘干时间及降低耗电量。据此,可实现总烘干时间的缩短和耗电量少的烘干运转。另外,在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还包括检测所述滚筒的振动的振动检测部,所 述缠绕判定部在所述振动检测部的输出值增加了第一指定值以上时判定为发生了衣物的 缠绕,当所述振动检测部的输出值减小了第二指定值以上时判定为衣物的缠绕已消除。在上述结构中,如果在烘干工序中衣物发生缠绕,则因缠绕而变重的衣物落下时 对滚筒的冲击增大,滚筒的振动也变大。通过由振动检测部掌握该现象便可进行衣物的缠 绕判定。即,随着烘干的推进,衣物被除湿而含水量逐渐减少,因此如果衣物未发生缠绕,则 滚筒的冲击也本应逐渐减小。因此,滚筒的振动检测部的输出值也呈现出随着烘干的推进 而逐渐收敛为较小的值的倾向。然而,当与该倾向相反,振动检测部的输出值增加了第一指 定值以上时,可判定为在滚筒内发生了缠绕。另外,当振动检测部的输出值与随着烘干的推 进而渐减的情形相比减小较大的减小幅度即第二指定值以上时,可判定为滚筒内的衣物的 缠绕已被解开。如此,由振动检测部直接掌握随着烘干过程中的衣物缠绕的有无而变化的 对滚筒的冲击以判定衣物的缠绕,从而与以往的基于滚筒驱动部的负载变动量的缠绕判定 相比,可进行高精度的缠绕判定。另外,较为理想的是,上述的缠绕判定部使所述第一指定值及所述第二指定值随 着烘干工序的时间推移而减小。在上述结构中,随着烘干工序的时间推移,如上所述地被除湿的衣物的重量根据 除湿程度而逐渐减小,所以衣物发生缠绕时的对滚筒的冲击也同样地变小。因此,通过随着 烘干工序的时间推移也减小作为判定有无缠绕的基准的第一指定值及第二指定值,从而可 进行更高精度的缠绕判定。另外,在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还包括检测所述滚筒内的衣物量的衣量检测 部,所述缠绕判定部根据所述衣量检测部检测出的衣物量,变更阶段性地减小所述第一指定值以及所述第二指定值的时间间隔。根据上述结构,在设置时间间隔并阶段性地减小第一指定值以及所述第二指定值 的情况下,可根据烘干对象的衣物的量改变该时间间隔(换言之,阶段性地减小第一指定 值以及所述第二指定值时的修正时间)。即,根据烘干对象的衣物的量,烘干工序整体的时 间长度不同(即,衣物量越多则水分蒸发也越需要时间,因此烘干工序整体的时间相对变 长),衣物烘干的推进速度也不同。考虑到该点,由衣量检测部检测滚筒内的衣物量,缠绕判 定部根据该衣物量变更阶段性地减小第一指定值以及第二指定值的时间间隔(例如,衣物 量越多则使时间间隔越长)。据此,无论衣物量如何,均可进行高精度的缠绕判定,并且可进 行耗电低的控制。另外,在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还包括检测所述滚筒内的衣物量的衣量检测 部,所述缠绕判定部根据所述衣量检测部检测出的衣物量设定所述第一指定值以及所述第二指定值。在上述结构中,当在滚筒内衣物发生缠绕时,缠绕成块的衣物的重量会根据滚筒 内的衣物量(总重量)而变重。如果缠绕成块的衣物的重量变重,则对滚筒的冲击也会相 应地增大,因此通过还根据衣物量设定作为判定有无缠绕的基准的第一指定值及第二指定 值,从而无论衣物量如何,均可进行高精度的缠绕判定。另外,较为理想的是上述的振动检测部为加速度传感器。据此,可将对滚筒的冲击 作为加速度而掌握,可高精度地判定根据衣物的缠绕程度而增减的对滚筒的冲击度。据此, 可进行高精度的缠绕判定。另外,较为理想的是上述的振动检测部为角速度传感器。据此,可将对滚筒的冲击 作为角速度而掌握,可高精度地判定根据衣物的缠绕程度而增减的对滚筒的冲击度。据此, 可进行高精度的缠绕判定。此外,由于滚筒的角速度在滚筒附近的工作部的任意位置均相 同,因而起到可提高振动检测部的安装位置的自由度的效果。本发明所涉及的洗涤烘干机包括上述的任一种衣物烘干机以及内含所述滚筒且 贮存洗涤水的水槽。如此,可通过应用上述的任一种衣物烘干机实现能够以低耗电量进行 衣物之间的缠绕少的烘干的洗涤烘干机。(实施方式2)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滚筒式洗涤烘干机的基本结构与图1、图2、图9等所示的实 施方式1所涉及的滚筒式洗涤烘干机相同,所以对相同的结构附上相同的部件编号并适当 地省略其说明。对于本滚筒式洗涤烘干机的动作及作用效果,以下将以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滚 筒式洗涤烘干机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详细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图11所示的控制部170根据固定于支撑桶2的振动检测部14 检测出的振动值,准确地判定滚筒1内的衣物的烘干程度(吹出口侧的衣物充分烘干的状 态)。以下对其原理进行说明。在烘干工序,选择第一风路9或第二风路11中的任一风路进行烘干。随着烘干工 序的推进,滚筒1内的衣物的含水量逐渐减小,因此衣物的重量逐渐变轻,衣物落下时对滚 筒的冲击(振动检测部14所检测的振动值)也逐渐变小。在此,如果仅仅是处在接近所选择的风路的吹出口一侧的衣物充分烘干,则从衣物除去的水分量减小而衣物的重量变化 小,振动检测部14所检测出的振动值也收敛。因此,可根据振动检测部14的检测结果判定 接近所选择的风路的吹出口一侧的衣物的烘干程度(吹出口侧的衣物充分烘干的状态)。而且,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170基于振动检测部14的检测结果高精度地检测烘干 程度,并且切换烘干用空气的吹出口,从而能确实地降低衣物的烘干不均。以下,参照图12 对基于振动检测部14的检测结果的风路切换进行说明。图12是表示烘干时间与振动检测部14的输出累计值的关系的图。在此,作为振动检测部14采用可检测相互正交的三个方向(Ha、14b及14c)的加 速度的半导体加速度传感器。而且,设烘干工序中的滚筒1的转数为47rpm,在图12中示 出读取滚筒1的旋转轴Ia方向(即检测方向14a)的支撑桶2的加速度的结果。这是因为 在所述滚筒转数下的烘干过程中,所述三个方向中的检测方向14a的振动值表现出最大值 (即灵敏度最高)。但是,并不限定于读取检测方向14a的加速度。即,较为理想的是根据机身的结 构、支撑桶2或滚筒1的支撑结构(滚筒1的倾斜角度、支撑支撑桶2的减振器34或支撑 弹簧的安装结构等)、或者滚筒1的转数等,读取灵敏度最高的方向的振动值,而不是限定 于读取特定方向的加速度。如此,较为理想的是振动检测部14采用可进行2轴以上的振动 检测的多轴耦合型传感器的结构,读取多个方向的振动成分以便可选择使用烘干工序的翻 滚动作中灵敏度最高的方向的值。例如根据烘干转数改变振动检测部14的检测轴,选定能 最灵敏地响应实际旋转的转数的检测轴。此时,在开始烘干工序的初期阶段确认振动检测 部14的各轴的变化程度,选择能最灵敏地响应的检测轴,并根据该检测轴的变化进行切换 控制。此外,在滚筒1旋转一圈的期间,振动检测部14的输出(加速度)表现出数个峰 值。在此,在图12中,将振动检测部14所检测出的加速度峰间值的滚筒10圈的累计值作 为振动检测部14所检测的振动而且,控制部170每隔10分钟便对振动进 行采样。在图12中,在烘干工序开始时选择第一风路9,进行从第一吹出口 8向滚筒1内 吹出烘干用空气以烘干衣物的烘干运转。而且,随着使用第一风路9的烘干的推进,振动检 测部14所检测出的振动值A_pp逐渐减小。在此,振动检测部14所检测出的振动值A_pp 收敛,当每单位时间(在图12中为10分钟)的振动值A_pp的减小量Δ A_pp低于指定值 ΔΑ_ρρ1时,判定为接近当前选择的第一风路9的第一吹出口 8—侧的衣物充分烘干,以此 作为风路切换时间。在图12的情况下,在从烘干工序开始起经过80分钟时从第一风路9 切换为第二风路11。此外,当不在上述时间进行风路切换而是继续进行使用第一风路9的烘干运转 时,如图12中的(a)所示,振动检测部14所检测出的振动值A_pp收敛而几乎不变化。这 表示第一吹出口 8侧的衣物充分烘干,即便不在上述时间进行风路切换而是继续烘干,从 风路附近的衣物除去的水分也极少,另一方面处在远离风路的位置的衣物的烘干未充分地 进行。对此,当在上述时间进行风路切换时,如图12中的(b)所示,可知从风路切换之后起 振动值A_pp便再次减小,滚筒1内的衣物的含水量减小。这表示通过将风路切换为第二风 路11,烘干不充分的第二吹出口 10侧的衣物的烘干推进。据此,可有效地消除滚筒1内的衣物的局部烘干不均。图13是表示基于振动检测部14的检测结果的风路切换时间的流程图。当开始烘干运转(烘干工序)时,控制部170开始监视振动检测部14检测出的振 动值(S31)。例如,可将振动检测部14所检测出的加速度峰间值的滚筒旋转10圈的累计 值作为振动检测部14所检测出的振动值A_pp。此外,振动值A_pp的累计期间并不限定于 此,可任意地设定。而且,控制部170控制风路切换部12打开第一风路9侧,从第一吹出口 8向滚筒 1内吹出烘干用空气而开始烘干衣物的烘干运转(S32)。之后,控制部170判断每单位时间 (例如10分钟)的振动的减小量ΔΑ_ΡΡ是否低于第一指定值AA_ppl(S33)。如 果滚筒1内的衣物的烘干顺利进行而该衣物的重量逐渐减轻,则振动检测部14所检测出的 振动值A_pp也将逐渐减小。在从衣物除去水分而烘干推进的期间,每单位时间的振动值A_ PP的减小量ΔΑ_ρρ不会低于第一指定值ΔΑ_ρρ1(在S33为“是”),继续进行在上述S32 所示的条件下的烘干运转。之后,振动检测部14所检测出的振动值Α_ρρ收敛,每单位时间的振动值Α_ρρ的 减小量ΔΑ_ρρ低于第一指定值ΔΑ_ρρ1时(在S33为“否”),控制部170判断为接近当前 选择的第一风路9的第一吹出口 8—侧的衣物已充分烘干。此时控制部170控制风路切换 部12打开第二风路11侧,切换为从第二吹出口 10向滚筒1内吹出烘干用空气以烘干衣物 的烘干运转(S34)。据此,烘干不充分的第二吹出口 10侧的衣物的烘干推进,振动检测部14 所检测出的振动值Α_ρρ也逐渐减小。并且,继续进行使用第二风路11的烘干运转直至每 单位时间的振动值Α_ρρ的减小量ΔΑ_ρρ低于比第一指定值ΔΑ_ρρ1小的第二指定值ΔΑ_ ρρ2为止。之后,当每单位时间的振动的减小量ΔΑ_ρρ低于第二指定值ΔΑ_ρρ1时 (在S35为“否”),控制部170判断为位于第一吹出口 8以及第二吹出口 10的两侧的衣物 (即滚筒1内的所有衣物)已均勻且充分地烘干,并结束烘干运转。在上述的S33以及S35中,判断每单位时间(10分钟)的振动值Α_ρρ的减小量 ΔΑ_ρρ是否低于第一指定值ΔΑ_ρρ1或第二指定值ΔΑ_ρρ2,但上述的单位时间并不限定 于10分钟,例如也可为5分钟,可设定为任意时间。另外,在S33以及S35中,判断振动检测部14所检测出的振动值Α_ρρ的每单位时 间的减小量ΔΑ_ρρ是否低于第一指定值或第二指定值,但也可代替于此,判断振动值Α_ρρ 的每单位时间的减小率是否低于第一指定值或第二指定值。另外,根据滚筒1内的衣物量(总重量)的不同,衣物落下时对滚筒1的冲击(振 动检测部14所检测出的振动值Α_ρρ)也不同。因此,较为理想的是由衣量检测部15检测 滚筒1内的衣物量,并根据所检测出的衣物量修正作为判定基准值的第一指定值ΔΑ_ρρ1 以及第二指定值ΔΑ_ρρ2。S卩,由于滚筒1内的衣物量越多则振动检测部14所检测出的振 动值Α_ρρ也越大,所以增大第一指定值ΔΑ_ρρ1或第二指定值ΔΑ_ρρ2,反之,滚筒1内的 衣物量越少则越减小第一指定值ΔΑ_ρρ1或第二指定值ΔΑ_ρρ2。例如在额定烘干容量为 6kg的洗涤烘干机(或衣物烘干机)中,可设衣量检测部15判定为衣物量是5kg至6kg时 的指定值为ΔΑ_ρρ1以及Δ Α_ρρ2,判定为4kg至5kg时分别为ΔΑ_ρρ1Χ0.9以及ΔΑ_ ρρ2 X 0.9,判定为3kg至4kg时分别为ΔΑ_ρρ1Χ0·8以及Δ Α_ρρ2 X 0. 8,判定为2kg至3kg时分别为ΔΑ_ρρ1Χ0. 7以及ΔΑ_ρρ2Χ0. 7,判定为Ikg至2kg时分别为ΔΑ_ρρ1Χ0. 6以 及Δ Α_ρρ2X0.6,判定为低于Ikg时分别为ΔΑ_ρρ1Χ0·5以及ΔΑ_ρρ2Χ0. 5。此外,在衣 量检测部15判定为低于Ikg的少量衣物时,由于衣物不易产生烘干不均,所以也可不进行 风路切换。与收纳在上述滚筒1内的衣物量相对应的指定值ΔΑ_ρρ1及ΔΑ_ρρ2的修正,由 控制部170根据衣量检测部15的检测结果执行。在洗涤开始之前,衣量检测部15检测投 入到滚筒1内的衣物量(质量)。具体而言,衣量检测部15根据支撑桶2为空的状态(在 支撑桶2内没有水,未向滚筒1内投入衣物的状态)下的减振器34的轴的位置与开始洗涤 之前且向支撑桶2中注入水之前的状态(在支撑桶2内没有水但滚筒1内有衣物的状态) 下的减振器34的轴的位置之差,检测投入到滚筒1内的衣物量。而且,控制部170根据衣 量检测部15的检测结果如上所述地对指定值ΔΑ_ρρ1及ΔΑ_ρρ2进行修正,并在此基础上 执行图13所示的流程图的控制。如此根据滚筒1内的衣物量设定第一指定值ΔΑ_ρρ1或 第二指定值Δ A_ppl,从而可高精度地决定风路切换时间或烘干运转结束时间。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衣量检测部15,例示了检测减振器34的轴的上下移 位量的方式的衣量检测部,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采用检测使滚筒1旋转的滚筒驱动 马达3的转数、驱动电流、转矩等的变动量,并根据滚筒驱动马达3的负载变动检测滚筒1 内的衣物量的方式的衣量检测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控制部170根据衣量检测部15的检测结果自动地 变更第一指定值ΔΑ_ρρ1和第二指定值ΔΑ_ρρ2的结构,但也可采用如下结构当没有衣量 检测部15时,由使用者从输入设定部32输入衣物量,控制部170根据该使用者的输入变更 第一指定值ΔΑ_ρρ1和第二指定值ΔΑ_ρρ2。(实施方式3)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选择第一风路9或第二风路11时的风量或风速并无特别限 定。例如,在选择任一风路时,均可使用相同风量及相同风速。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 在选择第一风路9时从第一吹出口 8向滚筒1内吹出与选择第二风路11时相比风量大的 烘干用空气,另一方面,在选择第二风路11时从第二吹出口 10向滚筒1内吹出与选择第一 风路9时相比高压高速的烘干用空气,不仅可减少耗电量并降低烘干不均,还可基于高压 高速的烘干用空气减少衣物的褶皱。本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滚筒式洗涤烘干机的基本结构与图1、图9、图11等所示的 所述实施方式1及2所涉及的滚筒式洗涤烘干机相同。以下,以与所述实施方式1及2不 同的结构为中心进行说明。第一风路9的第一吹出口 8与第二吹出口 10相比空气通过截面积大,与第二风路 11相比压力损耗少,可向滚筒1内吹出大风量的烘干用空气。另外,第二风路11的第二吹 出口 10与第一吹出口 8相比空气通过截面积小,与第一吹出口 8相比可向滚筒1内吹出高 压高速的烘干用空气。通常,作为滚筒式洗涤烘干机,使旋转的滚筒1的前方与支撑桶2之间的间隙尽量 小以免衣物夹入。因此,从空间上讲,在该微小间隙设置开口宽而压力损耗少的吹出口比较 困难,但可设置空气通过截面积比较小而吹出高压高速风的第二吹出口 10。另一方面,在滚 筒1的后方深处的底面,存在设置具有比较大的开口的第一吹出口 8的空间上的富余。而且,如果用形成有可通风的多个小径孔的开口率大的罩26覆盖第一吹出口 8,则衣物不会 被夹入该第一吹出口 8。因此,可在滚筒1后方的底面设置压力损耗比较少的第一吹出口 8。另外,在使滚筒1的旋转轴向前上方倾斜而旋转来搅拌衣物时,袜子、手巾、内裤 等小件衣物容易偏向滚筒1内的后方深处,另一方面,长袖内衣、衬裤、长袖敞领衬衫、长袖 睡衣等较长的衣物容易偏向滚筒1内的前方。因此,当在混杂有小件衣物以及较长的衣物 的状态下进行烘干时,如果从位于滚筒1的后方深处的第一吹出口 8吹出大风量的烘干用 空气,则烘干用空气将先接触到偏向滚筒1深处的小件衣物。而且,该烘干用空气也透过小 件衣物到达滚筒1前方的较长的衣物。据此,小件衣物以及较长的衣物均可高效地烘干,特 别是小件衣物可在褶皱比较少的状态下烘干。另一方面,对于容易因烘干过程中的搅拌导 致袖子等盘绕而容易产生褶皱的较长的衣物,由于容易偏向滚筒1的前方,因此从位于滚 筒1的前方的第二吹出口 10吹出烘干用空气的情况下将会进一步加快烘干速度。并且,通 过使从第二吹出口 10喷出的高压高速的烘干用空气接触到该较长的衣物,较长的衣物容 易展开,并且较长的衣物随风很好地摆动,从而可解开衣物的缠绕,褶皱的降低效果佳。另外,在送风部4,当通过风路切换部12切换为第一风路9时,以使通过第一风路 9的风量成为多于第二风路11的风量的指定风量的方式使送风用风扇如旋转。而且,送风 部4当通过风路切换部12切换为第二风路11时,以使通过第二风路11的第二吹出口 10 的风速成为比通过第一吹出口 8的风速更高的指定风速的方式使送风用风扇4a旋转。例 如,可设通过第一吹出口 8的风速为lOm/s左右,通过第二吹出口 10的风速为50m/s以上。 此外,通过第一吹出口 8以及第二吹出口 10的风速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满足第二吹出口 10 的风速高于第一吹出口 8的风速的条件则可设定为任意风速。而且,本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涤烘干机,通过第一风路9的风量大于通过第二风 路11的风量,通过第二风路11的第二吹出口 10的风速高于通过第一吹出口 8的风速,且 在烘干工序途中,根据振动检测部的检测结果运转风路切换部12来切换第一风路9和第二 风路11。此处,排出口 5设置在距第一吹出口 8的距离比距第二吹出口 10的距离相比相对 较远的位置(换言之,排出口 5位于相对靠近第二吹出口 10而远离第一吹出口 8的位置)。 由此,排出口 5被设置成更靠近滚筒1的前方。排出口 5也可设置在位于滚筒1前方的第 二吹出口 10的附近以使其距第一吹出口 8的距离达到最远。如上所述,通过将排出口 5设置在靠近滚筒1前方的第二吹出口 10而远离第一吹 出口 8的位置,第一吹出口 8与排出口 5之间的距离变长。据此,在从滚筒1后方的第一吹 出口 8送风的期间,从该第一吹出口 8吹出的烘干用空气在滚筒1内大范围地流动。因此, 在滚筒1内衣物与烘干用空气有效率地接触,从而能以较少的耗电量烘干衣物。另外,即使排气口 5设置在第二吹出口 10附近,在从滚筒1前方的第二吹出口 10 送风的期间,由于从该第二吹出口 10吹出高压高风速的烘干用空气,因此烘干用空气也可 从滚筒1的前方到达后方。据此,烘干用空气与衣物的接触不会变差,通过高压高风速的烘 干用空气可维持展开褶皱的效果。另外,第二吹出口 10在滚筒1的前方上部开口。据此,可有效地对因滚筒1的旋 转而处于被提起的中的衣物吹送高压高速的烘干用空气,可提高褶皱降低效果。
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风路切换动作的流程图。与图13所示的所述 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流程图不同之处在于S32及S34的烘干运转条件。即,在本实施方式 3中,代替图13的S32及SIM而使用图14的S32’及S34’的烘干运转条件。具体而言,在烘干工序开始时,控制部170将烘干运转条件设定为使用空气通过 截面积大且压力损耗少的第一风路9,从滚筒1后方的第一吹出口 8向衣物吹出低风速、大 风量的烘干用空气(S32’)。即,控制部170控制风路切换部12打开第一风路9侧,并将送 风用风扇马达4b的转数设定得比较低。此时,由于第一风路9的压力损耗少,所以可在使 送风用风扇马达4b的转数降得比较低的情况下以较少的耗电驱动送风部4,也可获得大风 量的风。据此,在根据上述S32’所示的设定进行烘干运转的期间,可缩短烘干时间以及降 低耗电量。之后,振动检测部14所检测出的振动值A_pp收敛,当每单位时间的振动值A_pp 的减小量ΔΑ_ρρ低于指定值ΔΑ_ρρ1时(在S33为“是”),控制部170将烘干运转条件设 定为从与第一吹出口 8相比空气通过截面积小的第二吹出口 10,输送使送风用风扇马达 4b以高转数旋转所得的高压且高速的烘干用空气(S34’ )。S卩,控制部170控制风路切换 部12打开第二风路11侧,并且控制送风部4提高送风用风扇马达4b的转数。此时,通过 高压高速的风有效地减少衣物的褶皱。如上所述,如果在根据振动检测部的检测结果高精度地检测烘干程度并且切换烘 干用空气的吹出口的所述实施方式2的结构的基础上应用本实施方式3的结构,则不仅可 降低耗电量以及降低烘干不均,而且还可利用高压高速的烘干用空气减少衣物的褶皱。本发明所涉及的衣物烘干机包括滚筒,收纳作为烘干对象的衣物;滚筒驱动部, 旋转驱动所述滚筒;送风部,向所述滚筒内输送烘干用空气;第一风路,具有在所述滚筒的 后方开口的第一吹出口 ;第二风路,具有在所述滚筒的前方开口的第二吹出口 ;风路切换 部,选择性地切换所述第一风路和所述第二风路;振动检测部,检测所述滚筒的振动;以及 控制部,根据所述振动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风路切换部,在烘干工序的途中选择性 地切换所述第一风路和所述第二风路。根据上述结构,作为向收纳衣物的滚筒导入烘干用空气的风路,设置有第一风路 以及第二风路这两个风路,该两个风路可通过风路切换部选择性地切换。而且,在烘干工序 中选择第一风路或第二风路中的任一风路进行烘干。随着烘干工序的推进,衣物的含水量 逐渐减小,因此衣物的重量逐渐减轻,衣物落下时对滚筒的冲击(振动检测部所检测出的 振动值)也逐渐变小。在此,如果仅仅是处在接近所选择的风路的吹出口一侧的衣物充分 烘干,则从衣物除去的水分量减少而衣物的重量变化小,振动检测部所检测出的振动值也 收敛。即,可根据振动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判定接近所选择的风路的吹出口一侧的衣物的烘 干程度(吹出口侧的衣物充分烘干的状态)。据此,根据振动检测部的检测结果高精度地检 测烘干程度并且切换烘干用空气的吹出口,从而能够切实地降低衣物的烘干不均。另外,较为理想的是,所述控制部,在选择所述第一风路的烘干工序的途中,当所 述振动检测部检测出的振动值的每单位时间的减小量或减小率低于第一指定值时,控制所 述风路切换部将风路切换为所述第二风路。在上述结构中,当振动检测部检测的振动值收敛,该振动值的每单位时间的减小 量或减小率低于第一指定值时,可判定为接近所选择的第一风路的第一吹出口一侧的衣物22已充分烘干。而且,在此时从第一风路切换为第二风路,从而可重点烘干接近第二吹出口一 侧的衣物。据此,可有效地消除滚筒内的衣物的局部烘干不均。另外,较为理想的是,所述控制部,在选择所述第二风路的烘干工序的途中,当所 述振动检测部检测出的振动值的每单位时间的减小量或减小率低于比所述第一指定值小 的第二指定值时,结束烘干运转。在上述结构中,在从第一风路切换为第二风路之后,振动检测部所检测出的振动 值再次收敛,当该振动值的每单位时间的减小量或减小率低于第二指定值(第二指定值 <第一指定值)时,可判定为位于第一吹出口以及第二吹出口的两侧的衣物(即滚筒内的 所有衣物)已充分烘干。据此,可高精度地判定烘干运转结束的时间。另外,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还包括检测所述滚筒内的衣物量的衣量检测 部,其中,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衣量检测部检测出的衣物量,设定所述第一指定值或所述 第一指定值。在上述结构中,根据滚筒内的衣物量(总重量)的不同,衣物落下时对滚筒的冲击 (振动检测部所检测出的振动值)程度也不同。在此,由衣量检测部检测滚筒内的衣物量, 并根据所检测出的衣物量设定作为判定基准值的第一指定值或第二指定值。具体而言,滚 筒内的衣物量越多则振动检测部所检测出的振动值也越大,因此增大第一指定值或第二指 定值,反之,滚筒内的衣物量越少则越减小第一指定值或第二指定值。如此,根据滚筒内的 衣物量设定第一指定值或第二指定值,从而可高精度地决定风路切换时间或烘干运转结束 时间。另外,在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第一吹出口的空气通过截面积大于所述 第二吹出口的空气通过截面积,所述送风部,在所述第一风路被选择时,从所述第一吹出口 向滚筒内吹出风量大于所述第二风路被选择时的风量的烘干用空气,另一方面,在所述第 二风路被选择时,从所述第二吹出口向滚筒内吹出压力和速度高于所述第一风路被选择时 的压力和速度的高压高速的烘干用空气。根据上述结构,第一风路的第一吹出口与第二风路的第二吹出口相比空气通过截 面积大,压力损耗少。而且,在选择该第一风路时,从在滚筒的后方开口的第一吹出口向滚 筒内吹出比选择第二风路时风量大的烘干用空气。此时,由于第一风路的压力损耗少,所以 即使以比较少的耗电驱动送风部,也可获得大风量的风。因此,可通过大风量的风缩短烘干 时间以及降低耗电量。另一方面,第二风路的第二吹出口与第一吹出口相比空气通过截面 积小。而且,在选择第二风路时,从在滚筒的前方开口的第二吹出口向滚筒内吹出比选择第 一风路时高压高速的烘干用空气。此时,通过高压高速的风展开衣物(容易偏向滚筒的前 方的长袖衣物等),因此可降低褶皱的产生。据此,不仅可降低耗电量且可减少烘干不均,还 可利用高压高速的烘干用空气减少衣物的褶皱。本发明所涉及的洗涤烘干机包括上述的任一种衣物烘干机以及内含所述滚筒且 贮存洗涤水的水槽。如此,可通过应用上述的任一衣物烘干机实现能够切实地降低衣物的 烘干不均的洗涤烘干机。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3中,说明了兼具洗涤功能以及衣物烘干功 能的滚筒式洗涤烘干机,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应用于不具有洗涤功能的衣物烘干 机。作为衣物烘干机的结构例,可采用从图1所示的滚筒式洗涤烘干机除去洗涤功能的结构。例如,作为不具有洗涤功能的衣物烘干机,无须对图1的水槽2连接供水管或排水管40, 不是将支撑桶2形成为水槽,而是单纯地形成为滚筒1的外槽,且其他基本结构与图1的滚 筒式洗涤烘干机相同即可。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部分所说明的具体的实施方式或实施例只不过是用于明 确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本发明不应仅限定于这样的具体例而进行狭义解释,在本发明的宗 旨及以下记载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更以实施本发明。产业的可利用性本发明所涉及的衣物烘干机及洗涤烘干机不仅可用于家庭用滚筒式衣物烘干机 或洗涤烘干机,也可广泛且适宜地应用于商用滚筒式衣物烘干机等。
权利要求
1.一种衣物烘干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滚筒,收纳作为烘干对象的衣物; 滚筒驱动部,旋转驱动所述滚筒;缠绕判定部,判定所述滚筒内的衣物有无缠绕; 第一风路,具有朝所述滚筒开口的第一吹出口 ;第二风路,具有朝所述滚筒开口,且空气通过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吹出口的第二吹出口。风路切换部,选择性地切换所述第一风路和所述第二风路;送风部,在所述第一风路被选择时,从所述第一吹出口向滚筒内吹出风量大于所述第 二风路被选择时的风量的烘干用空气,另一方面,在所述第二风路被选择时,从所述第二吹 出口向滚筒内吹出压力和速度高于所述第一风路被选择时的压力和速度的高压高速的烘 干用空气;以及控制部,根据所述缠绕判定部的判定结果控制所述风路切换部,在烘干工序的途中选 择性地切换所述第一风路和所述第二风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吹出口在所述滚筒的后方开口,所述第二吹出口在所述滚筒的前方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当所述缠绕判定部判定为有衣物的缠绕时,控制所述风路切换部将风路 切换为所述第二风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当所述缠绕判定部判定为无衣物的缠绕时,控制所述风路切换部将风路 切换为所述第一风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烘干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测所述滚筒的振动的振 动检测部,其中,所述缠绕判定部,当所述振动检测部的输出值增加了第一指定值以上时判定为发生了 衣物的缠绕,当所述振动检测部的输出值减小了第二指定值以上时判定为衣物的缠绕已消 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衣物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缠绕判定部,使所述第一指定值以及所述第二指定值随烘干工序的时间推移而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衣物烘干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测所述滚筒内的衣物量 的衣量检测部,其中,所述缠绕判定部,根据所述衣量检测部检测出的衣物量,变更阶段性地减小所述第一 指定值以及所述第二指定值的时间间隔。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衣物烘干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测所述滚筒内的衣物量 的衣量检测部,其中,所述缠绕判定部,根据所述衣量检测部检测出的衣物量,设定所述第一指定值以及所 述第二指定值。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衣物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检测部为加速度传感器。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衣物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检测部为角速度传感器。
11.一种衣物烘干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滚筒,收纳作为烘干对象的衣物; 滚筒驱动部,旋转驱动所述滚筒;送风部,向所述滚筒内输送烘干用空气; 第一风路,具有在所述滚筒的后方开口的第一吹出口 ; 第二风路,具有在所述滚筒的前方开口的第二吹出口 ; 风路切换部,选择性地切换所述第一风路和所述第二风路; 振动检测部,检测所述滚筒的振动;以及控制部,根据所述振动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风路切换部,在烘干工序的途中选 择性地切换所述第一风路和所述第二风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衣物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在选择所述第一风路的烘干工序的途中,当所述振动检测部检测出的振 动值的每单位时间的减小量或减小率低于第一指定值时,控制所述风路切换部将风路切换 为所述第二风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衣物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在选择所述第二风路的烘干工序的途中,当所述振动检测部检测出的振 动值的每单位时间的减小量或减小率低于比所述第一指定值小的第二指定值时,结束烘干运转。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衣物烘干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测所述滚筒内的衣物 量的衣量检测部,其中,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衣量检测部检测出的衣物量,设定所述第一指定值或所述第二 指定值。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衣物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吹出口的空气通过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吹出口的空气通过截面积, 所述送风部,在所述第一风路被选择时,从所述第一吹出口向滚筒内吹出风量大于所 述第二风路被选择时的风量的烘干用空气,另一方面,在所述第二风路被选择时,从所述第 二吹出口向滚筒内吹出压力和速度高于所述第一风路被选择时的压力和速度的高压高速 的烘干用空气。
16.一种洗涤烘干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衣物烘干机; 内含所述滚筒并贮存洗涤水的水槽。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衣物烘干机,包括具有在收纳衣物的滚筒(1)的后方开口的第一吹出口(8)的第一风路(9);以及具有在滚筒(1)的前方开口且空气通过截面积小于第一吹出口(8)的第二吹出口(10)的第二风路(11),根据判定滚筒(1)内的衣物有无缠绕的缠绕判定部的判定结果,在烘干工序的途中选择性地切换第一风路(9)和第二风路(11),并且在第一风路(9)被选择时,从第一吹出口(8)吹出风量大于第二风路(11)被选择时的风量的烘干用空气,另一方面,在第二风路(11)被选择时,从第二吹出口(10)吹出压力和速度高于第一风路(9)被选择时的压力和速度的高压高速的烘干用空气。据此,可缩短烘干时间以及减少衣物产生褶皱。
文档编号D06F25/00GK102041669SQ201010513538
公开日2011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16日
发明者中井厚仁, 中本重阳, 寺井谦治, 尾关祐仁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