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位板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5867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工位板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位板调节机构,属于电脑针织横机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电脑针织横机有相当一部分是采用工位板来控制织针的接针、吊目及不编织动 作。专利号为ZL 200620101730. 1授权公告号为CN2878430Y的实用新型专利电脑针织横 机三针道控制机构。其摘要如下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脑针织横机三针道控制机构,包 括固定板、接圈压板及控制机构、集圈压板及控制机构、半密度压板及控制机构,其特征是: 集圈压板控制机构包括集圈压板电磁铁、集圈压板扭簧,集圈压板连接在一芯轴上,集圈压 板上的拨杆与集圈压板电磁铁的铁芯接触;半密度压板控制机构包括半密度压板电磁铁、 半密度压板扭簧,半密度压板连接在一芯轴上,半密度压板上的拨杆与半密度压板电磁铁 的铁芯接触;接圈压板控制机构包括接圈压板电磁铁、转动拨杆、接圈压板扭簧,转动拨杆 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杆的拨头接触,第一连接件连接在一芯轴上并与接圈压板连接,接圈 压板位于压板支座的滑槽中。本申请人在先提出的实用新型专利名称为二系统针织电脑横机,申请号 200920112540. 3授权公告号CN 201354397Y,其中有关工位板的描述如下图1、图2、图 3所示是三针道技术控制机构的一种不同视角的三个结构示意图,包括四块工作板座19, 四块A位工作板(不织压片)20,八只接针(接圈)压板8,四只吊目(集圈)压板9,八只 角尺75,八支销76,八只带动块77,八支轴(一)78,八只扭簧(一)79,八块盖板(一)80, 八块盖板(二)81,八支轴(二)82,八只连接块83,八支轴(三)84,十六颗内六角螺钉 (二)85,四支轴(四)86,四只扭簧(二)87,八块盖板(三)88,四块中盖板89.工位板 座19固装在三角底板1及提花三角底板2上,工位板座19可分为19A、19B、19C、19D、19E、 19F、19G、19H及191等部位,用来组装该机构其余零件,轴(一)78与工位板座19的19A 部位。带动块77的77A部位及扭簧(一)79相配合,配合后扭簧(一)79的部位79A位于 工作板座19的19E部位,轴(二)82与带动块77的部位77B及连接块83的部位83A相配 合,配合后轴(二)82用内六角螺钉85( 二)通过连接块83的83C部位固定,轴(三)84 与接圈压板8的轴孔部位及连接块83的部位83B相配合,配合后轴(三)84用内六角螺钉 (二)85通过连接块83的83C部位固定,角尺75的75A部位与销76安装在动三角座上, 角尺75装配后的原始状态是角尺75的75B部位与带动块77的部位77C相配合,角尺75 的75B部位位于带动块77的77C部位下面,盖板(一)80固装在工作板座19的19B部位, 盖板(二)81固装在工作板座19的19C部位,轴(四)86与吊目(集圈)压板9的9A部 位及扭簧(二)87安装在工作板座19的槽19F内,中盖板89固装在工作板座19的19G部 位,盖板(三)88固装在工作板座19的槽19H部位,接针(接圈)压板8处在工作板座19 的19D.盖板(一)80·盖板(二)81及盖板(三)88所组成的区域内,接针(接圈)压板 8只能在此区域内垂直于三角底板作上下移动,A位工作板(不织压片)20固装于工作板 座19的191部位;当电磁铁作用于角尺75的75C部位时,此时角尺75沿销76转动,方向如图1箭头方向,整套传动机构在扭簧(一)79的作用下带动接针(接圈)压板8退入工 作板座19内,接圈压板8处于非工作状态,同时,另一只电磁铁作用于吊目压板9的9B部 位,吊目压板9沿图2箭头方向转动,最后露出工作板座19,吊目(集圈)压板9处于工作 状态,与此相对应处于H位置的织针不参加编织,而参与吊目(集圈);当电磁铁回退时,该 套机构在扭簧(一)79的自身扭力作用下,接针(接圈)压板8回退,露出工作板座19,处 于工作状态,与此同时,另一只作用于吊目压板9的9B部位的电磁铁也回退,吊目压板9在 扭簧(二)87的作用下,沿图2箭头相反方向转动,吊目压板9处于非工作状态,与此相对 应处于H位置的织针参加接针(接圈);在机头往复运动的过程中,处于B位置的织针在不 织压片20的作用下,织针被压入针板内,织针不与三角接触,不参加工作;处于A位置的织 针不受A位工作板(不织压片)20、接针(接圈)压板8及吊目(集圈)压板9的影响,参 加成圈或移圈动作。这就是所谓的三针道技术。在以上两只专利的基础上,作出的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工位板调节机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工位板调节机构,包括一块提花三角底板, 其特征在于在提花三角底板上依次呈左、中、右设置有三块工位板滑板,工位板滑板皆活 装于提花三角底板上,每块工位板滑板的一面与工位板固装,另一面与工位控制板固装,三 块工位控制板之通过两组拨叉相连,拨叉通过拨叉套安装于提花三角底板上并可绕拨叉套 旋转,凸轮与电机轴联动连接,中控制板通过安装于其上两组轴承与凸轮联动连接。进一步的设置如下呈左右设置的两组拨叉,其中右拨叉的两端分别与右工位控 制板及中控制板上的两相对缺口配合,右拨叉套上的轴档通过右拨叉上的轴孔,再用螺钉 固定在提花三角底板上,右拨叉可绕右拨叉套上的轴档旋转,左拨叉的两端分别与左工位 控制板及中控制板上的两相对缺口配合,左拨叉套上的轴档通过左拨叉上的轴孔,再用螺 钉固定在提花三角底板上,左拨叉可绕左拨叉套上的轴档旋转。凸轮、长凸轮挡圈、感应片及套轴固装在电机轴套上,电机轴套固装在电机轴上, 凸轮的转动轨迹处于中控制板的两组轴承之间,电机与凸轮、轴承、中控制板、拨叉、左右控 制板之间皆联动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提高机构的稳定性,增加织物产品。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电脑针织横机三针道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电脑针织横机三针道控制机构的一种工作状态图;图3是电脑针织横机三针道控制机构的另一种工作状态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工作状态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工作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4、图5、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工位板调节机构,包括一块提花三角底板1, 一块右工位控制板2,一只电机轴套3,一支轴承销(一)4,一只长凸轮挡圈5,一片感应片 6,一块右工位板滑板7,一只套轴(一)8,一块右工位板9,一支轴承销(二)10,一只轴承 (二)11,一块中工位板滑板12,一块中工位板13,一块左工位板滑板14,一块左工位板15, 一只凸轮16,一块左工位控制板17,一只左拨叉18,一只左拨叉套19,一块中控制板20,一 只轴承(一)21,一只右拨叉套22,一只右拨叉23,一支电机轴24。其中右工位板滑板7 活装于提花三角底板1上的通滑槽IA中,右工位板滑板7可沿通滑槽IA上下移动,右工位 板滑板7的一面与右工位板9固装,右工位板9与提花三角底板1之间有一定间隙,右工位 板滑板7另一面与右工位控制板2固装,左工位板滑块14活装于提花三角底板1上的通滑 槽IB中,左工位板滑块14可沿通滑槽IB上下移动,左工位板滑块14的一面与左工位板15 固装,左工位板15与提花三角底板1有一定间隙,左工位板滑块14另一面与左工位控制板 17固装;中工位板滑板12活装于提花三角底板1上的通滑槽IC中,中工位板滑板12可沿 通滑槽IC上下移动,中工位板滑板12的一面与中工位板13固装,中工位板13与提花三角 底板1有一定间隙,中工位板滑板12的另一面与中控制板20固装,轴承销(一)4的一端 与中控制板20固装,另一端与轴承(一)21配合,轴承销(二)10的一端与中控制板20固 装,另一端与轴承(二)11配合,右拨叉23的两端分别与右工位控制板2及中控制板20上 的两相对缺口配合,右拨叉套22上的轴档通过右拨叉23上的轴孔,再用螺钉固定在提花三 角底板1上,右拨叉23可绕右拨叉套22上的轴档旋转,左拨叉18的两端分别与左工位控 制板17及中控制板20上的两相对缺口配合,左拨叉套19上的轴档通过左拨叉18上的轴 孔,再用螺钉固定在提花三角底板1上,左拨叉18可绕左拨叉套19上的轴档旋转;凸轮16、 长凸轮挡圈5、感应片6及套轴(一)8固装在电机轴套3上,电机轴套3固装在电机轴24 上,凸轮16的转动轨迹处于轴承(一)21及轴承(二)11之间,随着凸轮16的转动,轴承 (一 )21、轴承(二)11及中控制板20等整套机构也相继各自运动。如图5所示,电机带动电机轴24及凸轮16如图箭头A方向旋转,凸轮16带动轴 承(一)21、轴承(二)11、中控制板20、中工位板滑板及中工位板如图箭头B方向运动,中 控制板20带动右拨叉23绕右拨叉套22如图E方向转动,右拨叉23带动右工位控制板2、 右工位板滑块及右工位板朝如图F方向运动,中控制板20带动左拨叉18绕左拨叉套19如 图箭头C方向运动,左拨叉18带动左工位控制板17、左工位板滑板及左工位板如图箭头D 方向运动。如图6,电机带动电机轴24及凸轮16如图箭头H方向旋转,凸轮16带动轴承 (一)21、轴承(二)11、中控制板20、中工位板滑板及中工位板如图箭头I方向运动,中控 制板20带动右拨叉23绕右拨叉套22如图L方向转动,右拨叉23带动右工位控制板2、右 工位板滑块及右工位板朝如图M方向运动,中控制板20带动左拨叉18绕左拨叉套19如图 箭头J方向运动,左拨叉18带动左工位控制板17、左工位板滑板及左工位板如图箭头K方 向运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提高机构的稳定性,增加织物产品。
权利要求一种工位板调节机构,包括一块提花三角底板,其特征在于在提花三角底板上依次呈左、中、右设置有三块工位板滑板,工位板滑板皆活装于提花三角底板上,每块工位板滑板的一面与工位板固装,另一面与工位控制板固装,三块工位控制板之间通过两组拨叉相连,拨叉通过拨叉套安装于提花三角底板上并可绕拨叉套旋转,凸轮与电机轴联动连接,中控制板通过安装于其上两组轴承与凸轮联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位板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呈左右设置的两组拨叉, 其中右拨叉的两端分别与右工位控制板及中控制板上的两相对缺口配合,右拨叉套上的轴 档通过右拨叉上的轴孔,再用螺钉固定在提花三角底板上,右拨叉可绕右拨叉套上的轴档 旋转,左拨叉的两端分别与左工位控制板及中控制板上的两相对缺口配合,左拨叉套上的 轴档通过左拨叉上的轴孔,再用螺钉固定在提花三角底板上,左拨叉可绕左拨叉套上的轴 档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位板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凸轮、长凸轮挡圈、感应 片及套轴固装在电机轴套上,电机轴套固装在电机轴上,凸轮的转动轨迹处于中控制板的 两组轴承之间,电机与凸轮、轴承、中控制板、拨叉、左右控制板之间皆联动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工位板调节机构,属于电脑针织横机技术领域。包括一块提花三角底板,其特征在于在提花三角底板上依次呈左、中、右设置有三块工位板滑板,工位板滑板皆活装于提花三角底板上,每块工位板滑板的一面与工位板固装,另一面与工位控制板固装,三块工位控制板通过两组拨叉相连,拨叉通过拨叉套安装于提花三角底板上并可绕拨叉套旋转,凸轮与电机轴联动连接,中间控制板通过安装于其上两组轴承与凸轮联动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高机构的稳定性,增加织物产品。
文档编号D04B15/96GK201665750SQ20102014692
公开日2010年12月8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27日
发明者唐彪, 钱福海 申请人:钱福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