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物烘干机及洗涤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8918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衣物烘干机及洗涤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进行衣物烘干的衣物烘干机及具有洗涤功能和衣物烘干功能的洗涤烘干机。
背景技术
具备收容衣物的滚筒以及向滚筒内引导用于烘干衣物的烘干空气的风路的衣物烘干机和洗涤烘干机(以下,称作“滚筒式烘干机”)正在广泛普及。通过风路流入滚筒内的烘干空气与收容在滚筒内的衣物接触,而从衣物除去水分。其结果,衣物被烘干,而烘干空气的湿度增大。高湿度的烘干空气排出至设置在滚筒外的风路中。滚筒式烘干机用于烘干衣物的滚筒内的空间比较狭窄。因此,烘干后的衣物有严重的褶皱。已提出有各种用于减少烘干后的衣物上产生的褶皱的方法(例如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 2009-112841 号、特开 2009-50338 号、特开 2009-72495 号)。上述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使用烘干空气有效地除去衣物褶皱的技术。根据上述专利文献,烘干空气直接且以比较近的距离喷出至在滚筒内旋转及移动的衣物。另外,烘干空气向与衣物的移动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喷出。图9是以往的滚筒式烘干机(洗涤烘干机)的概略纵剖视图。利用图9对以往的滚筒式烘干机进行说明。图9所示的滚筒式烘干机900包括喷嘴320以及规定收容衣物L的收容空间R的滚筒300。烘干空气从喷嘴320喷出。如图9所示,当滚筒300旋转时,衣物L在滚筒300内上下移动。当衣物L到达收容空间R的上部(基于滚筒300的旋转而被抛上去的衣物L开始下落的位置)时,从喷嘴 320高速吹出的烘干空气直接接触于衣物L。因衣物L的移动方向及烘干空气的流动方向均为朝向下方,因此衣物L与烘干空气之间的相对速度较小。因此,烘干空气施加至衣物L 的力易于成为不足以除去衣物L的褶皱(即伸展衣物)的大小的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除去衣物的褶皱的衣物烘干机及洗涤烘干机。本发明的一方面所涉及的衣物烘干机,包括滚筒,用于收容衣物;驱动马达,驱动所述滚筒旋转;以及喷嘴,喷出用于烘干所述衣物的烘干空气,其中,由所述驱动马达驱动而旋转的所述滚筒使所述衣物上下移动,所述喷嘴被设置成,使所述烘干空气朝与所述衣物的移动方向相向的方向流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涉及的洗涤烘干机,包括上述的衣物烘干机;以及内含所述滚筒且贮存洗涤水的水槽。上述衣物烘干机及洗涤烘干机能够对衣物施加足以除去衣物的褶皱的大小的力。 因此,衣物烘干机及洗涤烘干机能有效除去衣物的褶皱。


图1是一实施方式的洗涤烘干机的概略纵剖视图。图2是安装于一实施方式的洗涤烘干机的水槽的前壁部的喷嘴的概略正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洗涤烘干机的概略框图。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洗涤烘干机的风路切换动作的概略时序图。图5是表示图1所示的洗涤烘干机的其他风路切换动作的概略时序图。图6是表示图1所示的洗涤烘干机的其他风路切换动作的概略时序图。图7是表示图1所示的洗涤烘干机的其他风路切换动作的概略时序图。图8是表示图1所示的洗涤烘干机的其他风路切换动作的概略时序图。图9是表示以往的滚筒式洗涤烘干机的概略结构的侧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滚筒式洗涤烘干机进行说明。以下说明的洗涤烘干机的结构、设置、形状等的详细内容并不限定洗涤烘干机的原理。(洗涤烘干机的结构)图1是滚筒式洗涤烘干机的概略纵剖视图。利用图1对洗涤烘干机进行说明。图1所示的洗涤烘干机500包括收容用于洗涤及烘干衣物L的各种部件的筐体 100。筐体100包括前壁111 ;前壁111的相反侧的后壁112 ;在前壁111与后壁112之间形成筐体100的上表面的顶壁113 ;以及顶壁113的相反侧的底壁114。洗涤烘干机500还包括可转动地安装在前壁111上的门体35。使用者可打开门体35而接触于筐体100内的衣物L。洗涤烘干机500还包括收容衣物L的滚筒1。滚筒1包括大致圆筒形状的周壁151。 周壁151规定用于收容衣物L的收容空间R。周壁151包括与门体35相向的前壁部159。 前壁部159规定大致圆形的投入口 150。使用者可打开门体35并通过投入口 150向滚筒1 内投入衣物L。或者,使用者可通过投入口 150从滚筒1取出衣物L。滚筒1包括规定投入口 150的前壁部159的相反侧的底壁154。在本实施方式中,底壁IM作为底部而被例示。洗涤烘干机500还包括内含滚筒1的水槽2。水槽2包括大致圆筒形状的周壁 251以及沿着滚筒1的底壁IM形成的底壁254。水槽2的周壁251包括沿着滚筒1的前壁部159形成的前壁部259。水槽2的前壁部259与滚筒1的前壁部159协作而规定投入 Π 150。洗涤烘干机500还包括与水槽2连接的供水管(未图示)以及安装在供水管上的供水阀(未图示)。当打开供水阀时,用于洗涤衣物L的洗涤水被贮存到水槽2内。洗涤烘干机500还包括与水槽2连接的排水管40以及安装在排水管40上的排水阀27。当打开排水阀27时,洗涤水从水槽2排出。洗涤烘干机500还包括安装在水槽2的底壁254的驱动马达3。驱动马达3包括贯穿水槽2的底壁2Μ且与滚筒1的底壁巧4连接的旋转轴350。基于驱动马达3的驱动, 滚筒1在水槽2内旋转。滚筒1的旋转轴RA倾斜,滚筒1的前壁部159的旋转中心位于比滚筒1的底壁154的旋转中心高的位置。洗涤烘干机500还包括向滚筒1送出用于烘干衣物L的烘干空气的送气机构400。送气机构400包括向滚筒1送出烘干空气的送风部4。送出至滚筒1内的烘干空气从衣物 L夺去水分。其结果,烘干空气的湿度上升。在滚筒1的周壁151上形成有许多通气孔158。在水槽2的周壁251上形成有排气口 5。送气机构400包括与排气口 5连接的循环风路13。烘干滚筒1内的衣物L的烘干空气通过通气孔158从滚筒1排出。之后,烘干空气通过排气口 5向水槽2外排出,并沿着循环风路13流动。送气机构400包括设置在循环风路13内的除湿部6。除湿部6对从排气口 5排出的烘干空气进行除湿。送气机构400包括设置在除湿部6下游的加热部7。加热部7对经除湿部6除湿后的烘干空气进行加热。循环风路13在送风部4的下游分支为第一风路9以及第二风路11。送气机构400 包括设置于第一风路9与第二风路11的分支部的切换部12。切换部12将烘干空气的供应路径选择性地切换为第一风路9或第二风路11。其结果,烘干空气由第一风路9或第二风路11引导并再次流入滚筒1内。第一风路9包括形成于水槽2的底壁2M的第一吹出口 8。第二风路11包括形成在投入口 150内的第二吹出口 10。洗涤烘干机500还包括形成第二吹出口 10的喷嘴30。 由第二风路11引导的烘干空气从喷嘴30形成的第二吹出口 10吹出。第一风路9的第一吹出口 8的口径大于第二风路11的第二吹出口 10的口径。因此,通过第一吹出口 8向滚筒1吹出的烘干空气的压力损耗,小于通过第二吹出口 10向滚筒1吹出的烘干空气的压力损耗。送风部4被控制成,在切换部12将烘干空气引导至第一风路9的期间从第一吹出口 8吹出的烘干空气的流量,大于在切换部12将烘干空气引导至第二风路11的期间从第二吹出口 10吹出的烘干空气的流量。如上所述,第一吹出口 8具有比较大的口径,因而适于向滚筒1供应大流量的烘干空气。第二风路11的第二吹出口 10的口径小于第一风路9的第一吹出口 8的口径。送风部4被控制成,在切换部12将烘干空气引导至第二风路11的期间从第二吹出口 10吹出的烘干空气的压力及速度,大于在切换部12将烘干空气引导至第一风路9的期间从第一吹出口 8吹出的烘干空气的压力及速度。如上所述,第二吹出口 10具有比较小的口径,因此适于向滚筒1供应高压且高速的烘干空气。图2是安装在水槽2的前壁部259上的喷嘴30的概略正视图(从前方观察的图)。 利用图1及图2说明喷嘴30。喷嘴30安装在前壁部259的右上部(即,滚筒1的旋转轴RA的右上方)。在图2中,滚筒1以虚线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马达3使滚筒1顺时针旋转。 在图2中示出了滚筒1的周壁151上的任意的点P1、旋转轴RA下方的水槽2的内壁上的点 P2、旋转轴RA上方的水槽2的内壁上的点P3及位于旋转轴RA的右上方的水槽2的内壁上的点P4。如上所述,当驱动马达3使滚筒1顺时针旋转时,点Pl依次与点P2、点P3、点P4 相向。在此期间,从喷嘴30吹出烘干空气。在图1中示出了伴随滚筒1的旋转的衣物L的运动。当滚筒1旋转时,如图1的以两点划线所描绘的箭头所示,衣物L被抛上去之后下落。由此,在滚筒1的旋转期间,衣物L反复上下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喷嘴30安装在水槽2的前壁部259上,以使烘干空气朝与向上方移动的衣物L相向的方向(即朝向下方)流动。在以下说明中,规定收容空间R的下部的滚筒1的周壁151的部分称作“第一部分 152”。规定收容空间R的上部的滚筒1的周壁151的部分称作“第二部分153”。在图1中示出了滚筒1的底壁154附近的第一部分152的最下侧区域D (滚筒1的旋转轴RA下方的区域)。伴随滚筒1的旋转而上下移动的衣物L大部分下落至最下侧区域D。从喷嘴30以高速且高压吹出的烘干空气朝向最下侧区域D。另外,喷嘴30也可朝向最下侧区域D的左侧(滚筒1的旋转轴RA的左下方)而定向。也可根据滚筒1的转速或滚筒1的形状等特性而适当地调整来自喷嘴30的高速且高压的烘干空气的吹出方向。据此,高速且高压的烘干空气以与在滚筒1内上下移动的衣物L相向的方式吹出。下落至最下侧区域D的衣物L再次被抛上去。因此,衣物L向上方移动。另一方面,喷嘴30朝向下方吹出高速且高压的烘干空气。因此,向上方移动的衣物L与朝向下方吹出的烘干空气猛烈冲撞。本实施方式的洗涤烘干机500以规定与滚筒1内的衣物L的运动方向相向的烘干空气的吹出方向的喷嘴30为特征。通常,滚筒式洗涤烘干机在狭窄的收容空间内烘干衣物。因此,如果使用以往的洗涤烘干机烘干衣物,则难以减少衣物的褶皱。为减少衣物的褶皱而增大烘干空气的风量的方法会导致洗涤烘干机的耗电增大。上述的特征性的喷嘴30的设置有助于解决以往的洗涤烘干机的问题(即褶皱及较大的耗电)。本实施方式的喷嘴30向最下侧区域D吹出烘干空气。下落至最下侧区域D的衣物L伴随滚筒1的旋转而再次被抛上去。从喷嘴30吹出的烘干空气与抛上去的衣物的运动方向相向,因此烘干空气相对于衣物L的相对速度变大。据此,衣物L自烘干空气受到较大的力。衣物L与烘干空气之间的相对速度将会对衣物L施加足以减少衣物L的褶皱的较强的力,从而有助于伸展衣物L。因此,即便在由滚筒1规定的狭窄的收容空间R内,也能有效地减少衣物L上产生的褶皱。在本实施方式中,滚筒1顺时针旋转。取而代之,滚筒也可逆时针旋转。如果滚筒逆时针旋转,则喷嘴较为理想的是安装在水槽的前壁部的左上部。据此,即便滚筒逆时针旋转,也能获得上述的有利效果。通常,洗涤烘干机被设计成使水槽的前壁部与筐体的前壁之间的空间尽量狭窄。 其结果,伴随滚筒的旋转而运动的衣物不易进入水槽的前壁部与筐体的前壁之间的空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水槽2的前壁部259与筐体100的前壁111之间的空间设置形成小口径的第二吹出口 10的喷嘴30,而没有采用带来较小的压力损耗的大口径的吹出口的喷嘴。其结果,高压且高速的烘干空气适当地吹出至最下侧区域D。因此,利用衣物L 与烘干空气的相对速度适宜地减少衣物的褶皱。如图1所示,在水槽2的底壁254与筐体100的后壁112之间存在足以设置包含具有大口径的第一吹出口 8的第一风路9的宽敞空间。在滚筒1的底壁IM形成有允许来自第一吹出口 8的烘干空气流入滚筒1内的开口部157。滚筒1包括安装在底壁154的内面的盖沈。盖沈覆盖开口部157以及驱动马达3的旋转轴350。另外,在盖沈上形成有允许流入至底壁154的开口部157的烘干空气向收容空间R内流入的许多小孔。盖沈具有足以促进衣物L的烘干的较高的开口率(aperture ratio)。
如上所述,滚筒1的旋转轴RA倾斜,滚筒1的前壁部159的旋转中心位于比滚筒1 的底壁154的旋转中心高的位置。因此,袜子、手巾、内裤等较短的衣物L易于偏靠于最下侧区域D周围。另一方面,长袖内衣、长袖敞领衬衫、长袖睡衣等较长的衣物L易于偏靠于接近最下侧区域D的滚筒1的前壁部159的区域。如果较短的衣物L及较长的衣物L 一起收容在滚筒1内,则从形成于水槽2的底壁254的第一吹出口 8吹出的大风量的烘干空气先接触于偏靠于最下侧区域D周围的较短的衣物L。之后,烘干空气通过较短的衣物L而接触于偏靠于滚筒1的前壁部159附近的较长的衣物L。据此,较短的衣物L及较长的衣物 L均被高效地烘干。另外,在烘干工序中,较短的衣物L与较长的衣物L相比更易于产生褶皱。较长的衣物L具有例如袖子等易于缠绕的部分。因此,较长的衣物L易于产生褶皱。如上所述,较长的衣物L易于偏靠于滚筒1的前壁部159附近。在本实施方式中,还从由安装在滚筒1的前壁部159附近的喷嘴30形成的第二吹出口 10吹出烘干空气。从第二吹出口 10吹出的烘干空气,与从第一吹出口 8吹出的烘干空气相比可更有效地烘干较长的衣物L。如上所述,从第二吹出口 10吹出的烘干空气与从第一吹出口 8吹出的烘干空气相比为高速且高压。因此,直接与从第二吹出口 10吹出的烘干空气冲撞(接触)的较长的衣物L易于展开。此外,较长的衣物L借助从第二吹出口 10吹出的烘干空气而大幅移动,因而可有效地减少较长的衣物L上产生的褶皱。如上所述,循环风路13在送风部4的下游分支为第一风路9及第二风路11。设置于第一风路9与第二风路11的分支部的切换部12将烘干空气的供应路径选择性地切换为第一风路9或第二风路11。切换部12包括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一风路9与第二风路11的分支部的切换阀120以及驱动切换阀120的驱动部(未图示)。在图1中示出了位于第一位置的切换阀120及位于第二位置的切换阀120。位于第一位置的切换阀120关闭第二风路11而打开第一风路9。位于第二位置的切换阀120关闭第一风路9而打开第二风路11。 在切换阀120位于第一位置的期间,烘干空气通过第一风路9流入滚筒1。在切换阀120位于第二位置的期间,烘干空气通过第二风路11流入滚筒1。送风部4以及切换阀120设置在循环风路13内。从水槽2的排气口 5排出的烘干空气依次通过除湿部6及加热部7。之后,烘干空气通过送风部4向切换阀120送出。烘干空气根据切换阀120的位置(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而被引导至第一风路9或第二风路 11。之后,烘干空气通过第一风路9或第二风路11再次流入滚筒1内。如上所述,利用在筐体100内循环的烘干空气烘干滚筒1内的衣物。送风部4设置在加热部7与切换部12之间。送风部4向切换部12送出经加热部 7加热后的烘干空气。送风部4包括风扇如以及使风扇如旋转的风扇马达4b。风扇马达 4b以使在切换阀120位于第一位置的期间沿着第一风路9流动的烘干空气的流量大于在切换阀120位于第二位置时沿着第二风路11流动的烘干空气的流量的方式使风扇如旋转。 而且,风扇马达4b以使在切换阀120位于第二位置的期间从第二风路11的第二吹出口 10 吹出的烘干空气的速度大于在切换阀120位于第一位置时从第一风路9的第一吹出口 8吹出的烘干空气的速度的方式使风扇如旋转。例如,风扇马达4b被控制成,当从第一吹出口 8吹出的烘干空气的速度为约lOm/s时,从第二吹出口 10吹出的烘干空气的速度为约50m/ s。另外,只要从第二吹出口 10吹出的烘干空气的速度设定得高于从第一吹出口 8吹出的烘干空气的速度,则从第一吹出口 8及第二吹出口 10吹出的烘干空气的速度也可为其他值。在烘干衣物L的烘干工序中切换阀120转动。根据切换阀120的转动,在第一风路9与第二风路11之间切换烘干空气的循环路径。与切换阀120的转动联动地调整风扇马达4b的转速。其结果,沿着第一风路9流动的烘干空气的流量,大于在切换阀120位于第二位置时沿着第二风路11流动的烘干空气的流量。此外,从第二风路11的第二吹出口 10吹出的烘干空气的速度,大于在切换阀120位于第一位置时从第一吹出口 8吹出的烘干空气的速度。水槽2的周壁251的排气口 5被形成为与第二吹出口 10相比远离第一吹出口 8。 即,排气口 5被形成为与第一吹出口 8相比接近第二吹出口 10。由于排气口 5被形成为与形成有第一吹出口 8的水槽2的底壁2M相比接近滚筒1的前壁部159,因此滚筒1中的烘干空气的移动距离变长。因此,可促进滚筒1中的衣物L的烘干。另外,排气口 5越接近滚筒1的前壁部159,则第一吹出口 8与排气口 5的距离越长。排气口 5形成在滚筒1的上方。因此,与衣物L接触的烘干空气有效地向上方排出。另外,如果在不具有洗涤功能的衣物烘干机中适用本实施方式的原理,则排气口也可形成在能够排出与衣物接触的烘干空气的任意位置。本实施方式的洗涤烘干机500在水槽2 内收容洗涤水。因此,排气口 5形成在水槽2中的洗涤水的水位的上方。其结果,洗涤水不易流入循环风路13。由安装在水槽2的前壁部259上的喷嘴30形成的第二吹出口 10,从由滚筒1规定的收容空间R的上部朝向最下侧区域D吹出烘干空气。因此,从第二吹出口 10吹出的烘干空气的流动方向与基于滚筒1的旋转而抛上去的衣物L的移动方向相向。从第二吹出口 10 吹出的烘干空气较为高压且高速,因此对衣物L施加足以伸展衣物L的大小的力。因此,由滚筒1规定的狭窄的收容空间R内的衣物L的褶皱被有效地除去。洗涤烘干机500包括设置在水槽2下方的减振器14。支撑水槽2的减振器14使水槽2的振动衰减。例如在脱水工序中,如果衣物L在滚筒1中偏倚,则滚筒1及水槽2的重量失衡。此时,当滚筒1旋转时,滚筒1及水槽2易于振动。减振器14使从滚筒1及水槽2传递至筐体100的振动适当地衰减。减振器14包括筒状的外壳体141以及从外壳体141突出的轴142。轴142对应于滚筒1中的衣物L的重量而上下移动。减振器14还包括检测轴142的移位量(即滚筒 1中的衣物的量)的检测部15。本实施方式的洗涤烘干机500包括使用制冷剂对烘干空气进行除湿及加热的热泵装置50。热泵装置50包括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16。经压缩机16压缩后的制冷剂成为高温高压。热泵装置50还包括放出高温制冷剂的热量的放热器17。放热器17相当于上述的加热部7。热泵装置50包括降低通过压缩机16成为高压的制冷剂的压力的节流部 (choke) 18。经节流部18减压后的制冷剂成为低温。热泵装置50还包括利用低温的制冷剂从烘干空气夺去热量的吸热器19。吸热器19相当于上述的除湿部6。热泵装置50还包括将制冷剂依次引导至压缩机16、放热器17、节流部18及吸热器19的管路20。制冷剂通过压缩机16、放热器17、节流部18及吸热器19而实现对烘干空气的除湿及加热。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洗涤烘干机500使用热泵装置50烘干衣物L。取而代之,也可通过其他方法对烘干空气进行除湿及加热。例如,作为除湿部6,也可使用直接对烘干空气喷出水雾的水冷装置。此外,作为加热部7,也可使用电加热器。图3是洗涤烘干机500的概略框图。利用图1及图3进一步说明洗涤烘干机500。如图3所示,洗涤烘干机500包括输入设定部32。使用者可经由输入设定部32输入设定信息,对洗涤烘干机500的动作进行所需的设定。洗涤烘干机500还包括控制部70。 不仅从输入设定部32对控制部70传送设定信息,而且控制部70从安装在洗涤烘干机500 上的各种传感器(例如液位传感器)接收与洗涤烘干机500的动作相关的信息。控制部70 基于来自使用者的设定信息及来自各种传感器的动作信息,控制洗涤、漂洗、脱水及烘干等洗涤烘干机500的一系列运行动作。洗涤烘干机500包括将用于控制部70的控制的信号发送至控制部70的检测部15。对于检测部15以及基于来自检测部15的信号的控制将在后面叙述。洗涤烘干机500还包括用于对驱动马达3进行驱动的马达驱动电路22。例如在烘干工序中,控制部70通过马达驱动电路22控制驱动马达3的旋转。控制部70还控制热泵装置50及送风部4的动作,来调整烘干空气的流量、温度及湿度。控制部70控制切换部 12的切换动作。其结果,烘干空气通过第一风路9或第二风路11流入滚筒1内。控制部70也可包括例如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未图示)、 存储用于上述控制的程序的R0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存储在执行上述控制中的各种处理时所产生的数据的RAM (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用于控制数据的输入输出的接口以及连接这些部分的总线。控制部70还包括计时器71。如后述,计时器71测量第一期间及第二期间。计时器71也可为组装于控制部70中而发挥计时功能的内部计时器。取而代之,计时器也可为独立于控制部而设置的计时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风路9包括单个第一吹出口 8。取而代之,第一风路也可包括多个第一吹出口。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风路11包括单个第二吹出口 10。取而代之,第二风路也可包括多个第二吹出口。(洗涤烘干机的动作)对上述的洗涤烘干机500的动作及伴随洗涤烘干机500的动作的效果进行说明。(褶皱的产生原理)对烘干衣物的期间的褶皱的产生原理进行说明。在狭窄的滚筒内衣物不易保持伸展状态。其结果,在狭窄滚筒内的衣物的烘干易于导致衣物产生许多褶皱。尤其含棉较多的衣物易于产生许多褶皱,从而烘干工序的效果易于变差。衣物上产生的许多褶皱会招致使用者的不满。如果水分大量存在于纤维内则纤维能比较自由地移动。因此,即使因伴随滚筒的旋转的搅拌所引起的力施加至衣物而使衣物折弯,如果之后向伸展衣物的方向施加作用力,则易于除去衣物的褶皱。随着烘干工序的进展,纤维内的水分减少。其结果,纤维间的结合力增大,纤维难以移动。此时,如果因伴随滚筒的旋转的搅拌所引起的力施加至衣物而使纤维折弯,则纤维易于保持折弯状态。之后,如果进一步进行烘干工序而纤维内的水分减少,则其后即便向伸展衣物的方向施加作用力,纤维也保持折弯状态而难以伸展。该褶皱的保持状态在以下说
9明中被称作“褶皱的固定”。如上所述,衣物的烘干会导致水分蒸发,但另一方面会带来因水分的减少所引起的褶皱的固定。褶皱的固定的增大意味着烘干工序后的衣物的效果恶化。如果衣物收容在狭窄的滚筒内,则纤维必然会折弯。为减少褶皱的固定而必须减少褶皱数及避免褶皱的牢固的固定(纤维急剧折弯)。在烘干工序中,较为理想的是反复使已折弯的纤维伸展,另一方面使其他纤维折弯,从而使折弯位置频繁变动。如果一面维持纤维伸展的状态,一面进行烘干工序,则其后即便作用有使纤维折弯的力,几乎不含水分的纤维间的较高的结合力也会抑制产生新的褶皱。根据以上说明可知,褶皱的固定的容易性取决于衣物的烘干程度(烘干率)。如果由比较易于产生褶皱的棉纤维形成的衣物的烘干率为约85%至约100%的范围,则衣物易于产生褶皱。尤其如果由棉纤维形成的衣物的烘干率为约90%至约100%的范围,则衣物更易于产生褶皱。以下式表示烘干率(% )。烘干率(% )=(标准的衣物的质量/含水分的衣物的质量)X 100……(式1)另外,“标准的衣物的质量”是指在气温20°C、湿度65%的条件下测量的衣物质量。当考虑1块布料时,大致不能均等地烘干布料。通常在布料上产生烘干不均。例如,长袖衬衫的腋下区域不易烘干。因此,通常烘干工序结束时的目标烘干率不是设定为 100%,而是设定为超过100%的烘干率(约102%至约105% 过度烘干)。在以下说明中,对烘干工序分为“烘干初期”、“烘干中期”及“烘干后期”进行说明。 “烘干初期”这一用语是指从刚脱水后至烘干率为约90%的期间。“烘干中期”这一用语是指烘干率处于约90%至约100%的范围的期间。“烘干后期”这一用语是指烘干率处于超过约100%的范围的期间。另外,在“烘干初期”,因衣物的纤维间有大量水分而使得衣物不易产生褶皱。在“烘干中期”,因纤维间的水分的减少而使得衣物易于产生褶皱。在“烘干后期”,因纤维间的结合力的增大而使得衣物不易产生褶皱。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果衣物的烘干率低于约90%,则控制部70使切换部12选择第一风路9 (参照图1及图2)。此外,如果衣物的烘干率为约90%以上,则控制部70使切换部12选择第二风路11。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对切换部12的切换动作进行判断的基准的指定值例示了约90%的值。取而代之,也可基于其他值而控制切换部12的切换动作。通过上述控制部70的控制,在烘干中期,从形成第二风路11的第二吹出口 10的喷嘴30向最下侧区域D(参照图1)吹出烘干空气。与基于滚筒1的旋转而被从最下侧区域D抛上去的衣物相向地从喷嘴30吹出高速且高压的烘干空气,因此衣物大幅伸展。据此, 可有效地减少衣物的褶皱。在烘干中期(烘干率为约90%至约100%的期间),如上所述易于产生褶皱的固定。烘干中期的衣物比烘干初期的衣物轻。因此,烘干中期的衣物对应于滚筒1的旋转而大幅度地运动。在烘干中期(烘干率为约90%至约100%的期间),从由喷嘴30形成的第二吹出口 10吹出高压且高速的烘干空气,因此衣物与烘干空气之间的相对速度变大。因此, 对衣物施加足以使衣物伸展的力,可适宜地减少衣物的褶皱。根据本实施方式,控制部70在烘干初期与烘干后期中的至少之一中使切换部12 选择第一风路9。其结果,流量比较大的烘干空气从第一风路9的第一吹出口 8流入滚筒1 内。从第一吹出口 8吹出的烘干空气的压力损耗较小,因此可用较小的功率促进衣物的烘CN 102535090 A
干。因此,通过在控制部70的控制下的切换部12的切换动作,可实现褶皱的减少及省电。在烘干工序中规定的烘干初期、烘干中期及烘干后期也可基于从开始烘干工序的时刻起的经过时间进行推测。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70基于计时器71的输出信号而测量从开始烘干工序的时刻起的经过时间。此外,控制部70基于测量的经过时间推测烘干初期、烘干中期及烘干后期。控制部70基于有关烘干初期、烘干中期及烘干后期的推测结果, 使切换部12执行切换动作。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70将从开始烘干工序的时刻起至经过上述第一期间为止的期间判定为烘干初期。上述第二期间设定得长于第一期间。控制部70将从第一期间结束至经过第二期间为止的期间判定为烘干中期。控制部70将从经过第二期间后至烘干工序结束为止的期间判定为烘干后期。以往的洗涤烘干机向滚筒内吹出高速且高压的烘干空气,且为增大烘干空气的流量而始终驱动两个风扇马达。 与以往的洗涤烘干机不同,本实施方式的洗涤烘干机500的切换部12在控制部70 的控制下适当地在第一风路9与第二风路11之间切换烘干空气的循环路径。因此,使用单个送风部4便可有效地减少褶皱。据此,与以往的洗涤烘干机相比,本实施方式的洗涤烘干机500整体上耗电较少,可减少衣物的褶皱。即,本实施方式的洗涤烘干机500可在较少的耗电下实现良好的烘干效果。如上所述,排气口 5形成在由安装在水槽2的前壁部259上的喷嘴30形成的第二吹出口 10附近。排气口 5形成在滚筒1的前壁部159附近,因此第一吹出口 8与排气口 5 之间的距离变长。其结果,从形成于水槽2的底壁254的第一吹出口 8吹出的烘干空气易于向整个滚筒1内的收容空间R扩散。因此,烘干空气有效地与滚筒1内的衣物接触。据此,可在较少的耗电量下有效地烘干衣物。从第二吹出口 10吹出的烘干空气为高压且高速。因此,从第二吹出口 10吹出的烘干空气不直接朝向形成在第二吹出口 10附近的排气口 5,而是从第二吹出口 10到达滚筒 1的底壁154附近(即最下侧区域D)。因此,烘干空气有效地与滚筒1内的衣物接触。据此,可在较少的耗电量下有效地减少衣物的褶皱。(洗涤烘干机的动作)图4是表示洗涤烘干机500的切换动作的概略时序图。利用图1、图3及图4对洗涤烘干机500的动作进行说明。控制部70控制切换部12来打开第一风路9而开始烘干运行。其结果,在从开始烘干工序起至经过第一期间为止的期间(烘干初期),进行利用口径较大的第一风路9的烘干空气的循环。通过第一风路9的烘干空气的压力损耗比较小,因此较大流量的烘干空气从形成于水槽2的底壁254的第一吹出口 8吹出并接触于衣物。控制部70在开始烘干工序的同时使计时器71起动,测量从烘干工序的开始时刻起的经过时间。控制部70从烘干工序的开始时刻起至经过第一期间为止持续打开第一风路9。如上所述,通过第一风路9的烘干空气的压力损耗比较小,因此控制部70也可减小风扇马达4b的转速而抑制耗电。即便以较少的耗电驱动送风部4,较大流量的烘干空气也会流入滚筒1内。据此,可实现烘干初期的烘干时间的缩短及耗电的降低。当从烘干工序的开始时刻起经过第一期间时,控制部70判定为烘干工序进入烘干中期。当烘干中期开始时,控制部70使切换部12选择第二风路11。控制部70直至烘干后期结束为止使切换部12保持在第二位置。此外,控制部70增大风扇马达4b的转速。脱水工序刚结束后的衣物中的水分量较大地取决于衣物的纤维类型及布的织法。 例如,如果衣物含化学纤维较多,则脱水工序刚结束后的水分含有量较少,因此初期的烘干率比较高(例如为约90%的烘干率)。初期烘干率较高的衣物在烘干初期及烘干中期易于产生褶皱的固定。但是,在烘干中期,从第二风路11的第二吹出口 10吹出高压且高速的烘干空气,因此衣物较好地伸展。据此,褶皱变少。在烘干中期及烘干后期,从口径小于第一吹出口 8的第二吹出口 10吹出烘干空气。此时,风扇马达4b的转速增大,因此来自第二吹出口 10的烘干空气成为高速且高压。当从烘干工序的开始时刻起经过第一期间时,控制部70控制切换部12来打开第二风路11。同时,控制部70控制送风部4来增大风扇马达4b的转速。之后,控制部70直至烘干工序结束为止持续打开第二风路11。其结果,在烘干中期及烘干后期,烘干空气适当地使衣物伸展。据此,衣物的褶皱减少。以往的洗涤烘干机向滚筒内吹出高速且高压的烘干空气,且为增大烘干空气的流量而始终驱动两个风扇马达。与以往的洗涤烘干机不同,本实施方式的洗涤烘干机500以与滚筒1内的衣物的移动方向相向的方式喷出高速且高压的烘干空气。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洗涤烘干机500可用整体上较少的耗电量减少衣物的褶皱,从而有效地实现良好的烘干工序的效果。图5是表示洗涤烘干机500的其他风路切换动作的概略时序图。利用图1、图3及图5对洗涤烘干机500的其他动作进行说明。在烘干工序的烘干初期(从烘干工序的开始时刻起至经过第一期间为止的期间) 及烘干中期(从第一期间的结束起至经过第二期间为止的期间),也可进行利用第二风路 11的烘干空气的循环。控制部70控制切换部12打开第二风路11而开始烘干工序。此外, 控制部70使风扇马达4b以比较高的转速旋转。其结果,高速且高压的烘干空气在烘干初期及烘干中期从口径比较小的第二吹出口 10吹出并接触于衣物。控制部70在开始烘干工序的同时使计时器71起动,测量从烘干工序的开始时刻起的经过时间。控制部70从烘干工序的开始时刻起至经过第二期间为止持续打开第二风路11。在烘干初期及烘干中期,高压且高速的烘干空气与滚筒1内的衣物的运动方向相向地喷出。因此,烘干空气可对衣物施加足以伸展衣物的力。其结果,可有效地减少衣物的褶皱。当从烘干工序的开始时刻起经过第二期间时,烘干工序转移至烘干后期。此时,控制部70控制切换部12将烘干空气的循环路径切换为第一风路9。在烘干后期,衣物几乎不含水分。在烘干后期,衣物中的水分与烘干空气的冲撞频率降低,衣物中的水分的蒸发易于耗费时间。在本实施方式中,较大流量的烘干空气在烘干后期供应至滚筒1内。据此,烘干后期的衣物中的水分与烘干空气的冲撞频率增大。如上所述,在烘干后期,烘干空气的循环路径被切换为口径比较大的第一风路9。 由于通过第一风路9的烘干空气的压力损耗较小,因此在烘干后期,较大流量的烘干空气可在较低的耗电下从形成于水槽2的底壁254的第一吹出口 8供应至滚筒1内并接触于衣物。
当从烘干工序的开始时刻起经过第二期间时,控制部70控制切换部12打开第一风路9。控制部70同时控制送风部4降低风扇马达4b的转速。之后,控制部70直至烘干工序结束为止持续打开第一风路9。由于通过第一风路9的烘干空气的压力损耗较小,因此即便降低风扇马达4b的转速(即、减少送风部4的耗电),较大流量的烘干空气也会流入滚筒1内。因此,烘干后期的烘干时间缩短,且烘干后期的耗电减少。据此,与以往的洗涤烘干机(始终驱动两个风扇马达向滚筒内吹出高速且高压的烘干空气且增大烘干空气的流量的洗涤烘干机)相比,本实施方式的洗涤烘干机500可实现较低的耗电,且可减少衣物的褶皱(即,使烘干工序的效果良好)。图6是表示洗涤烘干机500的其他风路切换动作的概略时序图。利用图1、图3及图6对洗涤烘干机500的其他动作进行说明。控制部70控制切换部12来打开第一风路9,开始烘干工序。其结果,在烘干工序的烘干初期(从烘干工序的开始时刻起至经过第一期间为止的期间),口径比较大的第一风路9用于烘干空气的循环。因烘干空气的压力损耗较小,所以较大流量的烘干空气从形成于水槽2的底壁254的第一吹出口 8吹出。控制部70在开始烘干工序的同时使计时器71起动,测量从烘干工序的开始时刻起的经过时间。控制部70在从烘干工序的开始时刻起至经过第一期间为止的期间持续打开第一风路9。如上所述,由于通过第一风路9吹出的烘干空气的压力损耗较小,因此控制部70也可使风扇马达4b以比较低的转速旋转。其结果,可在被减少的送风部4的耗电下, 大流量的烘干空气流入滚筒1内。据此,烘干初期的烘干时间缩短,且烘干初期的耗电减少。当从烘干工序的开始时刻起经过第一期间时,烘干工序转移至烘干中期。在烘干中期,控制部70使切换部12移动至第二位置。其结果,烘干空气的循环路径被切换为第二风路11。此时,控制部70增大风扇马达4b的转速。其结果,在烘干中期,从口径小于第一吹出口 8的第二吹出口 10吹出高压且高速的烘干空气。当从烘干工序的开始时刻起经过第一期间时,控制部70控制切换部12打开第二风路11。此外,控制部70控制送风部4来增大风扇马达4b的转速。控制部70在从第一期间结束起至经过第二期间为止持续打开第二风路11。因此,在烘干中期的期间,高压且高速的烘干空气与滚筒1内的衣物的移动方向相向地吹出。其结果,可对衣物施加足以伸展衣物的力,从而可有效地减少衣物的褶皱。当从烘干工序的开始时刻起经过第二期间时,烘干工序转移至烘干后期。在烘干后期,控制部70使切换部12移动至第一位置。其结果,烘干空气的循环路径被切换为第一风路9。在烘干后期,衣物几乎不含水分。在烘干后期,衣物中的水分与烘干空气的冲撞频率降低,衣物中的水分的蒸发易于耗费时间。在本实施方式中,较大流量的烘干空气在烘干后期被供应至滚筒1内。据此,烘干后期的衣物中的水分与烘干空气的冲撞频率增大。如上所述,在烘干后期,烘干空气的循环路径被切换为口径比较大的第一风路9。 由于通过第一风路9的烘干空气的压力损耗较小,因此在烘干后期,较大流量的烘干空气从形成于水槽2的底壁254的第一吹出口 8被供应至滚筒1内并接触于衣物。当从烘干工序的开始时刻起经过第二期间时,控制部70控制切换部12打开第一风路9。此外,控制部70控制送风部4来降低风扇马达4b的转速。控制部70直至烘干工序结束为止持续打开第一风路9。由于从第一风路9吹出的烘干空气的压力损耗较小,因此可在比较低的风扇马达4b的转速(即,比较小的送风部4的耗电)下,大风量的烘干空气流入滚筒1内。据此,烘干后期的烘干时间缩短,且烘干后期的耗电减少。其结果,与以往的洗涤烘干机(始终驱动两个风扇马达向滚筒内吹出高速且高压的烘干空气且增大烘干空气的流量的洗涤烘干机)相比,本实施方式的洗涤烘干机500可实现较低的耗电,且可减少衣物的褶皱(即,可使烘干工序的效果良好)。图7及图8是表示洗涤烘干机500的其他风路切换动作的概略时序图。图7表示滚筒1内的衣物量较少时的洗涤烘干机500的动作。图8表示滚筒1内的衣物量较多时的洗涤烘干机500的动作。利用图1、图3、图7及图8对洗涤烘干机500的其他动作进行说明。如上所述,控制部70基于从烘干工序的开始时刻起的经过时间(第一期间及第二期间),判断烘干工序的烘干初期、烘干中期及烘干后期。控制部70也可对应于滚筒1内的衣物量而变更烘干工序整体期间的长度。取而代之,控制部70也可变更烘干初期、烘干中期及烘干后期的长度。如在图1的说明中所述,检测部15检测滚筒1内的衣物量。控制部70根据检测部15的检测结果变更第一期间及第二期间的长度。由于第一期间及第二期间用作烘干初期、烘干中期及烘干后期的判断基准,因此可根据滚筒1内的衣物量适当地设定烘干初期、 烘干中期及烘干后期。检测部15检测水槽2为空的状态(水槽2内没有水,且滚筒1内未投入有衣物的状态)下的减振器14的轴142的位置以及滚筒1内投入有衣物且对水槽2内供应水之前的减振器14的轴142的位置。检测部15基于检测出的减振器14的轴142的位置的差异检测投入至滚筒1内的衣物量(质量)。控制部70基于检测部15的检测结果设定第一期间及第二期间。如图7所示,如果滚筒1内的衣物量比较少,则控制部70将第一期间的长度设定为“Al”,将第二期间的长度设定为“A2”。如图8所示,如果滚筒1内的衣物量比较多,则控制部70将第一期间的长度设定为“Bi”,将第二期间的长度设定为“B2”。如果滚筒1内的衣物量较多,则烘干率达到90%至100%的范围的时间推迟。因此,由控制部70设定的第一期间及第二期间的长度较为理想的是满足以下不等式。Al < Bl ......(式 2)A2 < B2 ......(式 3)控制部70也可根据衣物量的增加延长第一期间及第二期间。在对应于滚筒1内的衣物量而优化的烘干初期、烘干中期及烘干后期的设定条件下,烘干空气的循环路径在烘干工序的期间在第一风路9与第二风路11之间被切换。其结果,与以往的洗涤烘干机(始终驱动两个风扇马达向滚筒内吹出高速且高压的烘干空气且增大烘干空气的流量的洗涤烘干机)相比,本实施方式的洗涤烘干机500可实现较低的耗电,且可减少衣物的褶皱(即,可使烘干工序的效果良好)。基于对滚筒1内的衣物量的检测结果进行的第一期间及第二期间的调整也可应用于在图4至图6中说明的洗涤烘干机500的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检测部15检测减振器14的轴142的上下移位量。取而代之,也可基于从使滚筒1旋转的驱动马达3的转速、驱动电流及转矩等动作参数所获得的驱动马达3的负载变动,检测滚筒1内的衣物量。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70根据检测部15的检测结果自动调整第一期间及第二期间的长度。取而代之,也可不用检测部15调整第一期间及第二期间的长度。例如,如果使用者从输入设定部32输入衣物量,则控制部70可根据使用者的输入调整第一期间及第二期间的长度。利用具有洗涤功能及烘干功能的洗涤烘干机500对本实施方式的原理进行了说明。但本实施方式的原理也可应用于不具有洗涤功能的衣物烘干机。从图1所示的洗涤烘干机500除去洗涤功能的装置适于作为衣物烘干机而例示。除去与图1所示的水槽2连接的供水管和排水管40的装置适于用作衣物烘干机。此时,相当于水槽的部件作为保护滚筒的外槽发挥功能。在洗涤烘干机500中说明的其他部件也可同样应用于不具有洗涤功能的衣物烘干机。利用滚筒式洗涤烘干机对本实施方式的原理进行了说明。取而代之,本实施方式的原理也可应用于滚筒式以外的洗涤烘干机。上述实施方式中主要包含具有以下结构的衣物烘干机及洗涤烘干机。具有以下结构的衣物烘干机及洗涤烘干机可有效地除去衣物的褶皱。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衣物烘干机,包括滚筒,用于收容衣物;驱动马达,驱动所述滚筒旋转;以及喷嘴,喷出用于烘干所述衣物的烘干空气,其中,由所述驱动马达驱动而旋转的所述滚筒使所述衣物上下移动,所述喷嘴被设置成,使所述烘干空气朝与所述衣物的移动方向相向的方向流动。根据上述结构,衣物被收容在滚筒内。当驱动马达使滚筒旋转时衣物上下移动。喷出用于烘干衣物的烘干空气的喷嘴以使烘干空气朝与衣物的移动方向相向的方向流动的方式被设置。衣物与烘干空气之间的相对速度变大,因此可对衣物施加较大的力。据此,可有效地除去衣物的褶皱。在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滚筒包括用于投入所述衣物的投入口以及规定所述衣物上下移动的收容空间的周壁,其中,所述周壁包括规定所述收容空间的下部的第一部分以及规定所述收容空间的上部的第二部分,所述喷嘴被设置成,使所述烘干空气朝向所述第一部分喷出。根据上述结构,滚筒包括用于投入衣物的投入口及规定衣物上下移动的收容空间的周壁。周壁包括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规定收容空间的下部,所述第二部分规定收容空间的上部。衣物下落至第一部分之后随着滚筒的旋转而向上方移动。烘干空气从喷嘴向第一部分向喷出,因此衣物与烘干空气之间的相对速度变大。因此,可对衣物施加足以除去衣物的褶皱的大小的力。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衣物烘干机还包括送气机构,向所述滚筒送出所述烘干空气,其中,所述滚筒包括所述投入口的相反侧的底部,所述送气机构包括第一风路,具备用于从所述底部吹出所述烘干空气的第一吹出口 ;第二风路,具备形成于所述投入口的第二吹出口 ;切换部,将所述烘干空气选择性地引导至所述第一风路或所述第二风路,以及送风部,用于送出所述烘干空气,其中,在所述切换部将所述烘干空气引导至所述第一风路的期间从所述第一吹出口吹出的所述烘干空气的流量,大于在所述切换部将所述烘干空气引导至所述第二风路的期间从所述第二吹出口吹出的所述烘干空气的流量,在所述切换部将所述烘干空气引导至所述第二风路的期间从所述第二吹出口吹出的所述烘干空气的压力及速度,大于在所述切换部将所述烘干空气引导至所述第一风路的期间从所述第一吹出口吹出的所述烘干空气的压力及速度。根据上述结构,衣物烘干机还包括向滚筒内送出烘干空气的送气机构。滚筒包括投入口的相反侧的底部。送气机构包括第一风路、第二风路、切换部以及送风部,所述第一风路具有用于从底部吹出烘干空气的第一吹出口,所述第二风路具有形成于投入口的第二吹出口,所述切换部将烘干空气选择性地引导至第一风路或第二风路,所述送风部送出烘干空气。在切换部将烘干空气引导至第一风路的期间从第一吹出口吹出的烘干空气的流量,大于在切换部将烘干空气引导至第二风路的期间从第二吹出口吹出的烘干空气的流量。在切换部将烘干空气引导至第二风路的期间从第二吹出口吹出的烘干空气的压力及速度,大于在切换部将烘干空气引导至第一风路的期间从第一吹出口吹出的烘干空气的压力及速度。因此,可根据衣物烘干的进展情况调整烘干空气的性质。在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第一吹出口的口径大于所述第二吹出口。根据上述结构,第一吹出口的口径大于第二吹出口的口径,因此从第一吹出口吹出的烘干空气的压力损耗变小。因此,易于从第一吹出口吹出较大流量的烘干空气。据此, 在从第一吹出口吹出烘干空气的期间有效地烘干衣物。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喷嘴形成所述第二吹出口。根据上述结构,从喷嘴所形成的第二吹出口吹出的烘干空气的压力及速度,大于从第一吹出口吹出的烘干空气的压力及速度,因此,可对衣物施加足以除去衣物的褶皱的大小的力。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衣物烘干机还包括控制部,控制所述切换部的切换动作,所述控制部,在所述衣物的烘干率低于指定值时使所述切换部选择所述第一风路,在所述衣物的烘干率为所述指定值以上时使所述切换部选择所述第二风路。根据上述结构,衣物烘干机的控制部在衣物的烘干率低于指定值时使切换部选择第一风路,而在衣物的烘干率为指定值以上时使切换部选择第二风路。在衣物的烘干率低于指定值的期间,从第一吹出口吹出较大流量的烘干空气,因此有效地烘干衣物。在衣物的烘干率大于指定值时,因衣物中的水分减少而导致衣物变轻。因此,衣物在滚筒内比较容易大幅移动。由于在衣物的烘干率为指定值以上时,控制部使切换部选择第二风路,因此衣物与烘干空气之间的相对速度变大。因此,可对衣物施加足以除去衣物的褶皱的大小的力。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当所述烘干率处于90%以上且100%以下的范围时, 所述控制部使所述切换部选择所述第二风路,使所述烘干空气从所述喷嘴吹出。根据上述结构,当烘干率处于90%以上且100%以下的范围时,控制部使切换部选择第二风路以从喷嘴吹出烘干空气,因此衣物的褶皱不易固定。上述的实施方式另一方面所涉及的洗涤烘干机包括上述衣物烘干机;以及内含所述滚筒且贮存洗涤水的水槽。 在上述结构中,洗涤烘干机包括上述衣物烘干机以及内含滚筒且贮存洗涤水的水槽,因此可有效地除去衣物的褶皱。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实施方式的原理适用于烘干衣物的各种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衣物烘干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滚筒,用于收容衣物;驱动马达,驱动所述滚筒旋转;以及喷嘴,喷出用于烘干所述衣物的烘干空气,其中,由所述驱动马达驱动而旋转的所述滚筒使所述衣物上下移动,所述喷嘴被设置成,使所述烘干空气朝与所述衣物的移动方向相向的方向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包括用于投入所述衣物的投入口以及规定所述衣物上下移动的收容空间的周壁,其中,所述周壁包括规定所述收容空间的下部的第一部分以及规定所述收容空间的上部的第二部分,所述喷嘴被设置成,使所述烘干空气朝向所述第一部分喷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物烘干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送气机构,向所述滚筒送出所述烘干空气,其中,所述滚筒包括所述投入口的相反侧的底部, 所述送气机构包括第一风路,具备用于从所述底部吹出所述烘干空气的第一吹出口 ; 第二风路,具备形成于所述投入口的第二吹出口 ;切换部,将所述烘干空气选择性地引导至所述第一风路或所述第二风路,以及送风部,用于送出所述烘干空气,其中,在所述切换部将所述烘干空气引导至所述第一风路的期间从所述第一吹出口吹出的所述烘干空气的流量,大于在所述切换部将所述烘干空气引导至所述第二风路的期间从所述第二吹出口吹出的所述烘干空气的流量,在所述切换部将所述烘干空气引导至所述第二风路的期间从所述第二吹出口吹出的所述烘干空气的压力及速度,大于在所述切换部将所述烘干空气引导至所述第一风路的期间从所述第一吹出口吹出的所述烘干空气的压力及速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衣物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吹出口的口径大于所述第二吹出口的口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衣物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形成所述第二吹出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衣物烘干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部,控制所述切换部的切换动作,所述控制部,在所述衣物的烘干率低于指定值时使所述切换部选择所述第一风路,在所述衣物的烘干率为所述指定值以上时使所述切换部选择所述第二风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衣物烘干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烘干率处于90%以上且 100%以下的范围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切换部选择所述第二风路,使所述烘干空气从所述喷嘴吹出。
8.一种洗涤烘干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其中之一所述的衣物烘干机;以及内含所述滚筒且贮存洗涤水的水槽。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衣物烘干机以及洗涤烘干机。衣物烘干机包括收容衣物的滚筒(1);使该滚筒(1)旋转的驱动马达(3);以及喷出用于烘干所述衣物的烘干空气的喷嘴(30),其中,通过所述驱动马达(3)旋转的所述滚筒(1)使所述衣物上下移动,所述喷嘴(30)被设置成,使所述烘干空气朝向与所述衣物的移动方向相向的方向流动。据此,能够有效地除去衣物的褶皱。
文档编号D06F25/00GK102535090SQ20111032415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0日
发明者寺井谦治, 尾关祐仁, 桐山博之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